17 講章大綱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擘餅
經文:徒二 42;林前十一1、2、23-32
金句:「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 42)
引言
這具有紀念意義的聖餐是由主設立,是基督徒信、望、愛的明證。
一、擘餅是一項順服的行動(林前十一 2)
1)順服是樂意守聖餐(林前十一26)
2)順服是按理守聖餐(林前十一27)
3)順服是儆醒自重的守聖餐(林前十一29)
二、擘餅是一項記念的行動(林前十一 24、26)
1)靈投入於讚美(約四24)
2)魂沉浸於默想(路廿四30-32)
3)體全然地奉獻(羅十二1、2)
三、擘餅是一項委身的行動
1)我們借基督裡的團契表明向基督委身(林前十一26,十27)
2)我們借基督裡的信心表明向基督委身(林前十一26,十五3;猶3)
3)我們借基督裡的盼望表明向基督委身(林前十一26;約壹三2、3)
結語
願擘餅的行動喚起我們對主的愛及委身。
17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擘餅
經文:徒二 42;林前十一1、2、23-32
金句:「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 42)
引言
有多少基督徒會停下來想一想,聖餐與靈命成熟有什麼重要的關係呢?聖經卻直接了當地指出,這具紀念性的筵席,與是否能活出恆心遵守的基督徒生命是息息相關的。
然而,我們要清楚知道一點,聖餐不是獲取救恩或功德的途徑。事實上,我們在下文可以看見,參與聖餐的只限於信徒而已。
另一要澄清的錯誤觀念,就是將聖餐與化質說或合質說相連。神的話語從未教導稱聖餐是基督在十架上一次犧牲的延續,或聲稱任何人領受餅及杯,便是吃、喝主實際的血和肉。這些見解只會抹煞了這簡單紀念儀式的基本意義、目的及祝福。
我們要明白,聖餐是主親自設立的,透過聖餐,我們向天堂、世界、地獄見證我們在基督裡的信心、盼望及愛心,直至耶穌再來。古人說得好,生命中最重要的真理不是光靠說話,乃是行出來的。在聖餐儀式中,我們透過行動表達我們的信仰。
一、擘餅是一項順服的行動
使徒保羅以此作為這項聲明的引言:「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林前十一 2)。然後,保羅引述主的話語,提醒我們這是主的命令:「你們應當如此行」及再次說:「要如此行」(林前十一24、25)。
1)順服是樂意守聖餐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林前十一 26)。今日的基督教會不常守聖餐紀念主,由此可見,對大多數的信徒來說,守聖餐是一項沉重的責任,而非一項樂意順服的行動。
1.補充說明
2)順服是按理守聖餐
「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林前十一 27)。這段經文明顯地指出,未重生者是不能分享此筵席的。更重要的是,這句話提醒每個信徒有責任先反省自己的態度及行動,然後才守聖餐(參看十一27-32)。
3)順服是儆醒自重的守聖餐
保羅向那些「不分辨是主的身體」的信徒發出警告(林前十一 29)。信徒守聖餐是一個神聖及重要的責任,不應左顧右盼、竊竊私語或提不起勁,我們要積極投入及儆醒自重。要能分辨主的身體,就要集中精神,有屬靈的眼光,從影子看到本物的真像,從餅和杯看到主自己。
2.補充說明
二、擘餅是一項記念的行動
「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十一 24、25)。守聖餐不單是記念一件歷史事實,而是借此禮儀「想起」主耶穌自己。這個「記念」的字眼只在新約出現四次,而三次與聖餐連用。守聖餐不只是被動的回憶過去,而是一項獨特的活動,讓整個人投入其中,與基督相遇。
1)靈投入於讚美
在福音書及林前十一章,擘餅與感恩息息相關(林前十一 24、25)。我們用「咀唇的果子」(來十三15)表達對神在加略山大愛的由衷感激。但是,感恩與讚美主要是靈裡的活動。「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
3.註解
2)魂沉浸於默想
「為的是記念我」(林前十一 24、25)。我們已觀察到,讚美使我們回想起基督。祂捨身的事實在此刻一定會充滿我們的心,但同時,我們必須絕對肯定,基督是一位活著的主。若我們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耶穌會透過餅和杯的象徵意義(路廿四30-35)、聖經的教導(最大的教導:比較約十三至十六章和徒二十7-12)以及聖靈的奇妙工作(約十六13、14)在魂的默想中臨在。
4.舉例說明
3)體全然地奉獻
「吃這餅,喝這杯」(林前十一 26)。我們知道不能透過吃餅及喝杯而得到功德,但在屬靈上我們要清楚知道,吃餅喝杯的行動,是表明信徒憑信心把自己的身體與基督的身體並祂的寶血結合。當我們回想祂將身體獻上,流出寶血,以至於死,這樣,與祂結合就是要求我們奉獻靈魂、生命及所有。
5.補充說明
三、擘餅是一項委身的行動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 26)。「宣告」這兩個字更能表達「表明」一詞的意思,每一次我們領受聖餐,是表明對釘十架的基督委身。因著加略山的救贖工作,我們在三方面宣告我們的委身。
1)我們借基督裡的團契表明向基督委身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 26)。歷世歷代的餅和杯代表了基督擘開的身體及流出的寶血。領受聖餐見證了我們在基督裡成為一體,「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十17)。或如詩歌所說:
「是的,這聖餐的桌子,
主領我去哪裡我往,
甜美地訴說蒙福的聯合,
一個身子,一個餅。」
6.舉例說明
2)我們借基督裡的信心表明向基督委身
「是表明主的死」(林前十一 26)。這「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猶3)的核心,就是基督的死。所有基督教會的教義都是靠此真理連結在一起的。
當一個虔誠的猶太人守逾越節晚餐時,他是以信心盼望著基督的死亡代贖。當主耶穌設立聖餐時,祂指示門徒要紀念祂的死。因此兩個筵席——舊約的逾越節及新約的聖餐——同證十架的重要性。
無論對世界或對教會,聖餐均表明了「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林前十五 3)。
7.舉例說明
3)我們借基督裡的盼望表明向基督委身
「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 26)。每逢我們聚集,按著主所定的模式領受聖餐,我們便清晰地宣告了基督第二次再來的教義,這亦是教會蒙福的盼望。其實,擘餅這項儀式把十架與冠冕連起來,又把基督的降生與再來連起來。每當我們這樣聚集,我們應默思此蒙福的盼望,直至我們潔淨自己,就如祂潔淨一樣(約壹三2、3)。
8.舉例說明
結語
若沒有守聖餐的禮儀,基督徒的生命將無法不斷更新及進步,盼望擘餅能喚起每個信徒對主的愛和委身,在屬靈上邁向成熟。
附加評注
1.補充說明
指出初期教會是定期守聖餐的(參看徒二 46及二十7),保羅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十一26)。
2.補充說明
透過討論一些方法及途徑,使信徒知道聖餐的意義及寶貴。
3.註解
引用約翰福音四章 24節來清楚解釋在靈裡真正敬拜的意思。
4.舉例說明
司提反歐福德牧師憶述:「我曾聽聞一個出名的傳道人及聖經學者莫特尼古文( Montague Goodman )說,在守聖餐時,真理總是顯得如此真實,比任何其它時刻更真實,他承認,即使當時他不是有意預備信息,但當他靜靜默想基督時,整篇講章便會浮現出來了。
5.補充說明
指出奉獻的真義(參看羅十二 1-2)。
6.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憶述,「我最深刻印象的一次聖餐禮,是當一群非洲信徒集中在一個宣教站,參與為期一周的聚會,最後以聖餐作結束。這次聖餐的獨特之處,是有最少十二個不同部族的代表參與。早五或十年,這些人一見面便互相廝殺,但現在大家安靜地圍坐在簡陋的桌前,其上鋪有白布,並擺放了一些簡單器皿,盛載著餅與酒,大家一起安靜敬拜及甜蜜團契,每逄我想起這一幕,我只能想到使徒保羅的這句說話:「在基督裡都成為一了」(加三 28)。
7.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憶述,「我自小在非洲的教會長大,經常看見信徒在聖餐中經歷重生。當他們默然靜坐,目賭這表明基督信仰的簡單擘餅儀式,餅和杯的象徵意義,聖經的信息及聖靈的奇妙工作一次又一次地帶來生命的更新。」
所以,擘餅是一項宣講的事奉,這禮儀宣告了主的死。
8.舉例說明
正統的猶太教徒慶祝逾越節時,桌前總會留有一個空座位,這是因為他們相信,有一日彌賽亞的先鋒——以利亞會出現。筵席完畢,長子受命去看大家期盼的貴賓來了沒有。長子要繼續查看,直至一家之主相信,彌賽亞又要遲一年才來臨。
作為基督徒,我們相信主第一次已經來了,但卻往往忘記祂第二次再來的榮耀盼望。聖餐提醒我們,耶穌快要回來,歡歡喜喜的迎接等候祂再來的教會。「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 27)。
我們表現對基督的委身,不單宣告在祂面裡的團契及信心,還有祂的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