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講章大綱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教會團契
經文:徒二 41-47;林前十四26-39
金句:「都恆心遵守……彼此交接。」(徒二 42)
引言
忽略參與教會團契的權利,難免導致屬靈冷淡及軟弱,因此,堅持穩定的團契生活是重要的。
一、團契的成員(徒二 42)
1)成員在本質上具排他性(徒二41)
2)成員在組合上具包容性(徒二39)
二、團契的維持(徒二 42)
1)聚會的團契(林前五4)
2)服侍的團契(林後八4)
三、團契的特色(徒二 42、43)
1)不一樣的事工(徒二43)
2)不一樣的合一(徒二44)
3)不一樣的慈惠(徒二44-5)
4)不一樣的恆守(徒二46)
5)不一樣的喜悅(徒二46)
6)不一樣的純潔(徒二46)
7)不一樣的自由(徒二47)
結語
神的計劃及目的是要興起地上的教會,這些教會不論在團契的成員、團契的維持和團契的特色各方面都見證聖靈的保守、引導和管理,以致神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徒二 47)。
14 講章大綱闡釋
系列:恆心遵守
主題:教會團契
經文:徒二 41-47;林前十四26-39
金句:「都恆心……彼此交接。」(徒二 42)
引言
要過健康的基督徒生活,不能離群獨處。若有人不能享受參與團契的權利,當然會得到神特別的幫助,但若他故意忽略此恩典,難免漸趨靈性冷淡及軟弱。希伯來書的作者想必也是這樣想,所以這樣寫:「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十 24、25)。因此,我們必須恆切參與團契,這是十分重要的!要明白何謂教會團契,我們須注意:
一、團契的成員
「都恆心遵守……彼此交接」(徒二42)。從聖經中,我們知道,教會團契的成員既具排他性,又具包容性。
1)成員在本質上具排他性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二 41)。 托馬斯博士( Dr. Griffith Thomas )常說:「教會是由得救罪人組合而成的團體。」 這句話正好說明基督徒團契在本質上具排他性。既然只包括得救的罪人,未得救者自然不屬一分子。
1.補充說明
2)成員在組合上具包容性
「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二 39)。在五旬節那日,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徒二5),聚集在耶路撒冷聽彼得講道。為了使人清楚明白神拯救計劃的包容性,彼得補充說,聖靈的應許就是給予「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二39)。
2.補充說明
二、團契的維持
「都恆心遵守……彼此交接」(徒二 42)。從新約及地方教會的慣例來看,很明顯,基督徒群體的生命、興旺及成長有賴於:
1)聚會的團契
保羅常提到「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林前五 4),仔細考究「聚會」一詞,我們會發現是指信徒在基督裡的聚會,而非向未信者公開作見證。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形容這種聚會:有人高唱讚美詩;有人作教導解釋真理;有人分享在基督裡的內在及隱秘領受;也有些說方言的,說方言就是向神發出熱烈的讚美(不過說方言的人數只限二至三位,而且一定要有翻方言的人在場才可),受苦者的見證會令不知足者汗顏;粗獷、直率的工人,講述他們生命中得勝的經歷,叫人認識現實的真面目;更有一些有恩賜的弟兄姊妹默默事奉,幫助人在真道上不斷成長。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 26及40節概括了聚會的兩個原則:一、凡事都當造就人,即有助人的精神,以整體利益為依歸;二、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換句話說,要保持靈裡的和諧,「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十四33)。
3.舉例說明
2)服侍的團契
保羅談到「在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林後八 4),若從希臘文串珠搜尋「團契」一字,並遍查不同的英文同義詞,你會發現,基督教會中的種種服侍,只是不同形式的分享。雖然每個人都運用恩賜,但卻沒有個人獨立主義的存在,所有事工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自私的據為己有,就如人的身體,沒有一部分可以與其它部分分割,各有其重要性,各自都分擔整體的運作功能。
因此在腓立比書第一章中提到分擔傳福音的工作,即「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腓一 5)。在第二章中提到靈裡的相交,分享基督裡的豐盛(腓二1);第三章提到一同受苦,即「一同負起安慰人的職事」(腓三10);第四章提到在供給的事上有分,即分擔教會的支出(腓四15)。若我們在聚會中、服侍中掌握此分享精神,教會的發展及維繫便毫無攔阻了。
4.舉例說明
三、團契的特色
「都恆心遵守……交接……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徒二 42、43)。使徒行傳二章42至47節勾劃出真正基督團契的樣式。經文所形容的圖畫是充滿合一、喜樂和果效的!雖然某些解經家強烈認為這不過是短暫的現象,當時在耶路撒冷信主的人數目龐大,然而他們卻沒法否認整個相交相愛的生活是由聖靈所締造及掌管的。我們仍處在聖靈的時代,我們的團契生活應彰顯同樣的特色。其實,經仔細比較後,我們不難發現,這裡所描繪的群體生活,正是登山寶訓的實踐。
1)不一樣的事工
「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徒二 43)。他們聚集在一起,心存敬畏,且有神跡奇事。
5.補充說明
2)不一樣的合一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徒二 44)。世人必驚歎說:「看他們是怎樣彼此相愛!」
6.補充說明
3)不一樣的慈惠
「信的人……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二 44、45)。只要團契的精神一直存在,便沒有人會有缺欠了。
7.舉例說明
4)不一樣的恆守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徒二 46)。他們以恆久忠誠的愛相系,彼此交接。
8.補充說明
5)不一樣的喜悅
「存著歡喜……的心用飯」(徒二 46)。「歡喜」這詞十分重要。天使向撒迦利亞宣告施洗約翰的誕生時曾用這詞(路一14)。這裡所指的喜樂是無法壓抑的,是迸發出來的。當教會經歷復興時,信徒也會體會同樣的喜樂。
9.舉例說明
6)不一樣的純潔
「存著……誠實的心用飯」(徒二 46)。這裡所用的「誠實」一詞在新約中只出現了一次。它主要用來描述砂土的純淨,不含石頭等雜物,其後引伸來形容性情的單純及平和。這字眼恰當地描繪了一種透明及開放的屬靈質素。
10.補充說明
7)不一樣的自由
「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徒二 47)。所有的禁令及限制都消除了。其實,這就是在基督裡的自由與團契的吸引力,以致在靈裡飢渴的人,都被吸引到教會中。這不代表其中有任何妥協。相反,路加用這些形容詞背後的意思,是團契確實有如此大的信服力和吸引力,以致贏得眾人的喜愛,結果「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二47)。
11.舉例說明
結語
願神在我們的時代保守、引導和掌管團契,以致這世界得見主活著,且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教會(徒二 47)。
附加評注
1.補充說明
指出要加入初期教會成為會友,必須包括下列表現:認罪(徒二 37);生命改變,即是向神悔改、相信主耶穌基督及領受聖靈(徒二38);以及承認信仰的行動(徒二41)。
2.補充說明
指出神救贖的旨意,無膚色、階級的分別及限制。解釋經文如約翰福音六章 37節;羅馬書二章11節及啟示錄五章9節,七章9節。
3.舉例說明
衛理公會在約翰衛斯理( John Wesley ) 的帶領下如日方中,他們的團契聚會名為「班級聚會」,這是教會生活的中心,伯明翰的戴爾博士 ( Dr.R.W.Dale )曾對摩根博士 ( Dr. Campbell Morgan )說:「若我能將衛理教會的『班級聚會』引進到我們會眾的教會生活中,我會立刻如此做,並強制性要求會眾出席。」
4.舉例說明
歐福德牧師憶述,「我曾聽過一位非洲長老勸勉信徒,強調基督徒團契的需要。他使用了每個族人都能完全明白的例子,他說:「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草屋中,有溫暖、亮光、喜樂,秘訣就是在屋子中央的泥地上生一堆燒得旺盛的火。」他解釋,「我們要把燃燒的木頭放在一起,若一塊木頭從其中滾出來,木頭的火焰便會熄滅、冒煙,然後變霉,就沒用了。這就像團契。」他繼續說:「只要我們一直連結在一起,我們便會有溫暖、亮光及喜樂了,但當任何人離開,我們便會立即知曉,他將變得冷淡、軟弱。」
因此,保持緊密的團契聚會及在團契中事奉是何等重要!
5.補充說明
指出超自然的神跡奇事是神在會眾中的同在及能力的明證。
6.補充說明
指出「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一三三 1)。「弟兄同居」,在申命記廿五章5節有相似的描述,是指一個龐大的家族住在一起。因此,有些人認為此詩篇主張回復或保持此種社會模式。在合一同居的生活中,沒有私人財產,沒有人會說:「這是我的。」反而會說:「你若需要,就是你的。」
7.舉例說明
從你教會近期的例子中,指出分享及服侍的事工怎樣促進肢體生活。
8.補充說明
指出信徒需要恆常參加教會聚會(來十 23-25),開放的心靈及開放的家庭同樣重要,因為會給人帶來溫暖(羅十二13)。
9.舉例說明
引用教會復興的歷史和他們在基督裡喜樂的表現。
10.補充說明
指出聖潔生命的基礎及祝福(參太六 22;約壹一5-10)。
11.舉例說明
透過公開或個人作見證,說明在基督裡的自由如何吸引未信者,例如葛培理布道會。
進深研究書目
William Barley, The Letters to the Corinthians, rev. ed.,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Press, 1975).
J. Allen Blair, Living Wisely,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69).
F. Godet, Commentary on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57).
H.A. Ironsid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Inc., 1938).
G. Coleman Luck, First Corinthians, (Chicago Moody Press, 1958).
Leon Morris, The First Epistle of Paul to the Corinthians , Tyndale New Testament Commentari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