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

经文:赛六  1-13

提示:

1.    乌西雅王共统治了五十二年,他把国家带入繁盛时期,当他离世,百姓不但悲伤,也对即将改变的政权深感不安。

思考问题:

1.    当王驾崩,一切无望时,先知以赛亚就到圣殿去,以至有机会见到异象。当许多波折、不顺利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时,令人失望,您还会到主面前来亲近祂吗?

2.    在人失望之时,神对先知的显现有何意义?对您、我,有何提示或教导?

3.    藉着异象,先知自认有罪,也知道自己周遭的人处在怎样的光景中(第  3  与  5  节);请问透过这次的短期宣教体验,您对自己及这个时代的光景与需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4.    第  9-13  节先知所负的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使命,请问您在此次短宣中所遇到的宣教士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您如何看待他们(宣教士)事奉的果效呢?

5.    您认为是出于什么推动力,促使以赛亚先知和这次短宣所认识的宣教士接受主的差遣呢?这对您有何提醒和挑战呢?

6.    阅读“你在哪里?”一文并结合今天的感想后,好好的祷告,寻求神对您的引导,看看您可以在以下的那几个岗位来服侍主:

a.     成为宣教士

b.     成为推动者(在教会成为差传委员或其它与差传有关的小组的一份子,努力推动差传)

c.     成为热诚并积极支持差传的基督徒,在祷告、金钱及关心宣教士上积极参与差传事工。

第十三天

你在哪里?

一位老人的说话多年在我脑海中回响  ......

当我和我的外子乔治还是年轻的宣教士,我们在西非的象牙海岸建立了一个宣教站。那时我们赶工兴建一项工程,希望雨季前完工。一位在遥远村落的妇女跑来见我的外子,说:“听说你是位属神的人。”

“对!”我外子承认。

她说:“请跟我来到我住的村子,我们等你已有很多年了。”

外子向她解释,说工程一旦完成,盖好房子后便乐意赶来。

“那好吧,我会在这里等你的。”她回答道。在她的文化中,意思是我们要负责照顾她的起居饮食,直至我们按照她的请求去做。

乔治说:“不必了,请先回去,我很快便会来。”

她回答:“这不行,因为我已找到你,岂能空手回去。他们若然知道我找到你后却不能带你回去,他们肯定不会放过我。”

到她的村庄去

外子与宣教站内一位当地执事商量过后,决定由后者暂代他的职务,然后他便与那妇人一同回去。

我为他收拾好一些衣服及日用品后,外子和一位当地牧师艾伯特,便跟那妇人一起上路,到三十多哩外的一条村落。乔治抵步后,发觉村民唱的歌很像一首福音诗歌,但调子却走了样,歌词也不大相同。

村民把他带到一间房子,里面躺着一位苍老的男人,他喊着说:“你到底都来了,这些年来你究竟在哪里?”

我外子回答说,他一遇到那位妇人便立刻来了。但那位老人说:“很久以前,我们村子的一位青年被派到南部工作,去赚钱缴交每年的人头税。他听过了福音,成为一个基督徒。教会的人要他回到村子后,烧毁偶像,再为神建造圣殿。他们又对他说,一个白人将会到这条村子,向村民宣讲神的话。

“这位青年回到我们中间,向我们讲述他听到的事,我们烧了偶像,为神建了一座圣殿,但白人始终没有来。

圣殿变得残旧而倒塌下来了。我们又再建过另一间,我们一直在等候。但第二间圣殿又因破旧倒下了。我们又再建过另一间。现在已是第五间圣殿了。”

那些村民通常盖的房子可以维持约五年左右。换言之,这些人已在那里等候超过二十年了。

我外子架起法兰绒板,向村民讲述圣经的故事,所有的村民都前来听道。他说了一整天,晚上他还燃亮火水灯,一直讲到深夜。两天后,按当地的习俗,他向村民请辞回家。

那位老伯问:“你讲完了所有的故事了吗?”

我外子回答道:“还没有说完,但我想先回去,然后再给你说更多的故事。”

但老伯说:“那时我可能已经死了,你一定要留下并说完所有的故事。”

我外子先前曾经说过他两三天便回家。他知道我会为他担心。而我却连他去的地方都不大清楚,我只是大概知道他去的地方。通常如果他外出一两天还未回来,我会去找那位法国军队驻防司令官(编按:那时象牙海岸仍属法国殖民地)帮忙。所以我外子为免我挂心,于是便决定回家。

坟场的故事

老伯要我外子与他一同去坟场。由于他不能走路,所以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抬他。他逐一指着那里的坟墓,并说那里躺着的男女,都曾等候听闻福音,可惜没有人向他们传讲。

“这些年来你究竟在哪里?”老伯说完一遍又一遍。“那么多人在等候,那么多人死了,究竟你在哪里?”

哭泣

在第五天的傍晚,我看见我外子的挑夫从市集那边跑来。他们到达我家时,我赶快打开门出去迎接他。

他好象看不见我似的,他只顾一直走到饭厅,坐了下来,埋首饮泣。

艾伯特站在我身旁,默不作声。这大概是他首次看见白人哭泣。我外子一向不是一个感情激动的人,但他重复地说着:“那么多等着听福音的人都死了,你究竟在哪里?”

我外子始终都没有向我说完他的遭遇,我想这是因为他内心实在是太难过了,所以没有向我或任何人说。其实我现在叙述的全是艾伯特对我说的。

但这些话成了我们日后多年宣教事奉一直萦绕我们心里的回响,是我们事奉的动力及力量。我们事奉的目标,正是响应耶利米哀歌五  20  的呼求:“你为何永远忘记我们,为何许久离弃我们?”

“那么多等着听福音的人都死了,你究竟在哪里?”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