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尼一 1~二8
提示:
1. 基斯流月:当时波斯所用的历制之九月。
思考问题:
1. 尼希米有可能因已有稳定的官职与满足于宫中的享福生活而拒绝接待家乡来的亲友吗?或有可能在听见消息后,送给亲友少数金钱,打发他们走就了事吗?
2. “听见”对尼希米产生了哪些一连串的行动(参一 4 ,二 3 、 6-8 )?当您听见许多宣教的消息、信息后,又展开了什么行动呢?
3. 一 4 尼希米“哭泣”,二 2 “面带忧愁”,这是为什么呢?除短文中所提之可能因素外,还有其它原因吗?
4. 以上情况只能说他是比别人感情较丰富的性情中人吗?为什么?是否他的听、祷告、策划等,成为我们积极投入宣教事工的榜样?
5. 当时尼希米因“听见”而作出许多思考与抉择,今天神引导您藉着短宣“听见”、“看见”,您又会作出什么回应呢?
6. 阅读《不理?不睬?》一文,结合今天的灵修心得,写下具体可行的回应。
第七天
不理?不睬?
在北宋之野史或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有一段与当时被描绘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断案如神的包拯(别号“包青天”)有关的名案《陈世美不认妻》;其故事概况如下:
秀才陈世美考中状元,因贪图荣华富贵,愿被招为驸马。其前妻(发妻)秦香莲,携儿带女,千里迢迢到京寻夫。陈世美却尽弃前情,不肯相认,并欲将母子三人杀死。秦香莲遇救后到开封府告状。包拯对陈世美欲杀子灭妻的行径深恶痛绝,他见陈世美执迷不悟,拒绝悔改,便不顾个人安危,按律将陈世美处斩。
读者肯定会诧异这个故事与差传有何关系,会不会牛头不对马嘴呢?请大家稍忍片刻,并请读尼希米记第一章一至四节。
尼希米身在书珊皇宫中,大可像陈世美不认妻一样,不理来访的犹大同胞(参尼一 2 );也许他可以如此做:
1. 坚决拒见。
2. 接见,但只寒喧几句,送他们一些钱,就把他们打发走,其它事不闻不问。
3. 接见,但只寒喧几句,请他们吃一顿大餐再送少许银两,就把他们打发走了,其它不闻不问。
4. 接见,聆听他们所说之苦况,之后又可能有以下的反应:
a. 以书珊城远离耶路撒冷数百里,当时既无飞机,也无火车,可以用鞭长莫及为理拒绝采取任何行动。
b. 以王曾命犹大人停止建城墙之工程(参拉四 8-23 ),这次谅也难改变王之心意为理拒绝采取任何行动。
c. 以若坚持离开,会否触怒于王,惹来杀身之祸为理拒绝采取任何行动。
d. 以身居要职(酒政看似只是个侍酒者,却是王的亲信,极具影响力),难以离职回归故乡为理拒绝采取任何行动。
e. 答应求神兴起他人来处理。
f. 答应与他们同心祷告,并应允尽力克服各样的拦阻,同心解决家园的难处。
在“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尼一 4 )及接下的经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尼希米显然是以上所述‘ 4f ’之行动对待从犹大来的同胞。他没有贪享荣华富贵,也不像陈世美不认妻,反而是为同胞、为祖国、为神家的事大发热心并积极的以祷告、准备、策划参与来配合神给他的所闻所见(尼一 2 )与心里的负担(尼二 12 )。尼希米对犹大的同胞没有不理不睬,反而令我们看见他满有神的心,关心神家的事工;同时也认清摆在他面前的需要与挑战是什么,并愿意去满足这当前的急需与挑战。
敬爱的肢体们,让我们学效尼希米也关心神家的事工——差传,并以行动满足差传的需要。以下有几个建议:
1. 订阅差传刊物或阅读与差传有关的书籍,让神透过这些媒介开阔你的视野,激发你拥有胸怀普世的天国心。
2. 效法尼希米在祷告上所付的代价(尼一 4 ),我们也当认真和诚恳,忠心为在前线作战的宣教士提名代祷;也可选用一些资源为普世差传献上我们忠诚的祈祷。例如:
a. 《大使命祷告手册》──圣徒装备事工中心出版
b. 《 24 小时祷告手册》—-世界华福中心出版
c. 《请来关心我们: 88 个群体代祷资料》—-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出版
d. 《 10/40 之窗 100 个重点城市代祷历》—-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出版
e. 《你也可以改变世界》—-世界福音动员会出版
f. 《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世界福音动员会出版
g. Operation World ──世界福音动员会出版
h. 《教会复兴 365 祷告手册》—-台湾公元二千运动出版
i. 《同得万民:为 10/40 之窗的一百个门户城市祷告》—-财团法人基督教以琳书房
j. 《直到地极: 10/40 之窗未得之民的呼声》—-财团法人基督教以琳书房
k. 《点亮黑暗之窗: 10/40 之窗祷告手册》—-财团法人基督教以琳书房
l. 《为回教未得之民祷告: 30 日祷告手册》—-财团法人基督教以琳书房
3. 效法尼希米不但得到异象有祷告,更愿意委身在这个异象上。当我们看到禾场的需要,我们以:
a. 金钱奉献来参与
b. 参与短宣或长宣:有差传前辈最近向各华人教会发出挑战“一人一生献一年”。笔者写此文时,本教会的一位姊妹正预备参与某差会之一年短期宣教事奉,成为宣教士子女学校的老师,已于九八年一月前赴工场。
有一位宣教士在一次的宣教旅程中,因所乘之长途巴士有点拥挤,他需要站在司机之背后,故此他可清楚看见前方的路况。车子在途中遇到一件交通意外,司机紧急刹车,原来不知是什么缘故,前方有一辆巴士从一个陡斜的山坡滚下,司机紧急刹车成功,在离发生意外之巴士前约三公尺停下,随即司机连忙转动驾驶盘,使巴士越过发生意外的巴士,继续往目的地奔驰;紧跟在后方的巴士和车子也是依样画葫芦。宣教士不禁掉下悲伤的眼泪;这位司机及后来的驾驶员竟然对眼前的车祸毫不关怀,对自己同胞的生死伤痛掩面不顾,闭耳不闻,不理不睬!敬爱的读者,我们对自己的同胞及正走向永远灭亡的千千万万失丧者,是否也采取如斯态度,不理不睬,无动于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