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经文:结三  16-21

提示:

1.    前  597  年以西结与犹大王约雅斤、贵胄和一些百姓被掳到巴比伦(参王下廿四  10-16 ),定居于迦巴鲁河沿岸。被掳后约五年以西结蒙召作先知,并被立为守望者(三  16-21 ),在被掳之人当中事奉,当时犹大还未完全沦陷。

2.    结卅三  1-9  再次重复本段的意思,这是神再次立他为守望者,预备他对犹大完全沦陷后宣讲信息:安慰在国破家亡、极度绝望中的犹大人。

3.    “守望者”原指古代在军事或民事方面负责保护城邑或军事设备的保安人员。在战争爆发时,站在高台上观看敌军的一举一动(撒下十八  24  ;哈二  1 ),当守望者看见敌人来侵袭时,立刻吹角警告城中众民去防御及备战。所以先知作为犹大民属灵的守望者,乃是要负起“警戒”他们的责任(第  17  节)。

4.    第  18  节“我却要向你讨他丧命的罪”:意即神必要你对他(恶人、不信之人)的灭亡负责。

思考问题:

1.    这次短宣的所见所闻,将如何帮助您成为一名守望者?您有何回应呢?

2.    与您比较熟悉的主内肢体,是否也是一名积极的守望者呢?回去后,您会做些什么,以至可以与他们一同做合神心意的守望者呢?

3.    阅读《守望所的故事》一文并结合今天的感想,请问是否大大小小的事务、会议和事奉等使您失去(或忽略)担负守望者的职务?您当如何调整生活的优先次序呢?您将有何具体的行动来回应呢?

第五天

守望所的故事

繁星夜,橡树旁,一位见闻甚博的弟兄向我说一个久远的故事:

“在大荒之西边,有一澎湃怒海,那里终年巨浪滔天,四方八面皆涌来丈高的惊涛,但此海又为航海必经之要地,以致不少船只在此淹没,人命财产损失无数。好一个恐怖的海!

有一群人经历过这怒海的危难,都悲悯众生常在此沉沦,于是毅然组织起来,在这海附近一个安全的小岛上,建立一个简陋的了望台,日夜轮值,守望经过之船只,见有覆没者,立刻出去抢救余生。

他们日夜辛勤工作,使无数人得逃过沉沦的劫运。而那些得救的人,由于感激他们的恩德,常常回到了望台边,与他们叙旧,且与其它得救者分享自己如何得脱怒海吞没的宝贵经验。了望台边不久搭起了木屋,让各人在此叙会,交谈,气氛往往非常真诚与温暖。

渐渐,了望台有了名气,世界各地的人亦纷纷来到这地方参观他们的聚会及救人的工作。

这小岛不久成为旅游胜地,很多闲杂人都在这里摆卖做生意;而了望台的工作人员及叙旧者开始觉得那木屋实在太简陋,不能登大雅之堂。于是众人集资去建筑一间辉煌的大殿,名为“守望之殿”,以招待来自各方的叙旧者与参观者,并且在其中造一大火炉,让叙旧者得到温暖的爱。

这大殿终于建成功了,四方触目,世人无不称颂这殿的宏伟壮大。人群涌进这大殿欢呼,于是工作人员不得不预备很多节目接待人们,例如开很多讲座,谈谈救人的理论,或把被救的人数展览,或出版杂志教人如何认识怒海的危机。这大殿不久即成为一俱乐部,工作人员、叙旧者、无不在温暖的大火炉旁得到快乐。

但──了望台渐渐荒废了,再没有人有空守望那怒海,不少人在巨浪中挣扎呼喊,盼望了望台人员拯救他们,但了望台上已空无一人,他们凄厉的求救声,并不能进入大殿之中,风高月黑,恐怖的大海更形恐怖。

正当世人开始遗忘这了望台的时候,幸好还有些具责任心者,觉得守望人不再守望了,辉煌的大殿中只有快乐的欢笑,再没有悲悯众生的心。他们感到内里有一种强烈的呼召,他们遂毅然在海边重建了望台,重新做救人工作……。这故事如此发展下去,直至宇宙的末了。”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