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引言──什麼是宣教?
人們對「宣教(中譯又作:差傳)」這個概念有很多誤解和困惑。在此,我們首先需要闡明幾個基本點:
· 聖經裡沒有出現過「宣教」這個詞,但有「宣教」的概念!
徒 13 : 1 - 4
· 教會的「使命」(在西文中與「宣教」是一個字根)就是通過領人歸主和在基督裡造就人而榮耀神。
西 1 : 24 - 29
· 所謂「宣教」,就是教會的一個「使命」,即差派經特別遴選的、靈性成熟的基督徒去──
向失喪的人:
◇傳福音、訓練門徒
◇建立地方教會
向得救的人:
◇勸勉和堅固已有的教會
◇裝備和訓練牧師及教會領袖投身事工
· 「宣教」這個詞來自一個拉丁文詞語,意為「差遣」。所以,它可以指:
◇差派的行動
◇受差派的人(如宣教士)
◇「受差派的人」所作的事工
· 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是基督的見證人,雖然並不是每人都會被呼召或引導去作專門的宣教士 。即便如此,你仍可以順理成章地說,凡是為基督作見證的信徒都是某種宣教士──至少是被「差派」在世上作「基督的使者(大使)」。
林後 5 : 16 - 21
約 17 : 13 - 21
· 教會常常過分地把「宣教」渲染成彷彿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從事的特殊事工。
· 本課程將分別討論 傳福音 和 門徒訓練 這兩個主題;不過, 這兩樣其實就是宣教士所作的「宣教」工作 。
· 「栽植新教會」是宣教事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徒 11 : 19 - 27
· 神的旨意是要每間教會都積極開展本地或外地(跨文化)的宣教事工。
* 宣教是神及地方教會的核心工作! *
綜上所述,宣教就是 教會差派信徒去
· 向各處失喪的人傳福音
· 勸勉和堅固初信的人
· 建立教會,栽培領袖
· 裝備這些教會把宣教事工繼續下去
宣教的重點就是差派人去
1. 傳福音
2. 訓練和造就門徒
3. 栽植新教會
作業:為什麼有些地方教會不把宣教看作一項極其重要的事工?
B. 宣教的聖經依據
聖經教導說:在神看來,「宣教」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而是他的永恆救贖計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聖經的每個部分都可以找到支持「宣教」工作的經文,因為神從來都 關懷 萬國萬民中失喪的人,而且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在 實施 他的救贖計劃。神希望各處的人都能認識他的名,並求告他為獨一的真神。
· 神對宣教的委身
在創世記中
藉著挪亞:創 6 - 8 章(參閱彼後 2 : 5)
藉著亞伯拉罕:創 12 : 1 - 3 (參閱加 3 : 10 - 18)
神呼召挪亞向失喪的人傳福音,用方舟象徵神的救恩;然後又選召出亞伯拉罕,通過他使基督的救恩可以傳到萬民。
在律法書中
藉著摩西和逾越節
出 12 : 1 - 51 (參閱林前 5 : 7 ;來 11 : 28)
出 9 : 13 - 16
神在救贖以色列的過程中勾畫出「因信得救」的屬靈真理。
在以色列歷史中
書 4 : 19 - 24
神藉著約書亞叫列國知道他的名。
在列王中
王上 8 : 56 - 60
神藉著所羅門宣告他是獨一真神。
在詩篇中
詩 9 : 7 - 11
詩 33 : 8 - 15
詩 67 : 1 - 7
詩 96 : 1 - 13
詩 117 : 1 - 2
神是全地萬國至高的神,願萬民都將頌讚歸給他。
在先知書中
賽 9 : 1 - 2 ; 5 - 7
賽 40 : 3 - 5
賽 42 : 5 - 9
賽 45 : 18 - 22
賽 49 : 1 - 6
賽 60 : 1 - 3
耶 1 : 5 - 10
結 18 : 1 - 3 ; 19 - 23 ; 32
結 36 : 22 - 23
摩 9 : 11 - 12
拿 1 : 1 - 2
拿 3 : 1 - 10
在神的計劃中,以色列一直是對外邦人的一束啟示之光,好叫神的救恩可以達到地極。
在福音書中
太 9 : 35 - 38
太 24 : 14
可 10 : 42 - 45
路 2 : 25 - 32
路 4 : 16 - 27
路 9 : 1 - 6
約 3 : 16 - 21
基督來到世間為世人死,並差他的門徒向失喪的人傳福音。
在使徒行傳中
徒 9 : 15
徒 10 : 34 - 45
徒 13 : 46 - 48
徒 14 : 1
徒 26 : 20
在使徒行傳中,福音傳向全世界的猶太人和外邦人。
在教會書信中
羅 1 : 14 - 17
羅 5 : 18 - 19
羅 9 : 22 - 26
羅 11 : 25 - 27
羅 15 : 17 - 21
林後 4 : 3 - 7
林後 5 : 18 - 21
加 3 : 6 - 18
弗 3 : 2 - 11
西 1 : 24 - 29
提前 2 : 3 - 7
多 2 : 11 - 14
來 9 : 26 - 28
彼後 3 : 1 - 9
約壹 2 : 1 - 2
教會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向各處失喪的人傳福音,並造就他們成為門徒。
在啟示錄中
啟 5 : 9 - 10
啟 14 : 6 - 7
啟 21 : 22 - 27
顯然到末時,每一個民族和族群中都會有人得救。
在基督裡
其實,基督自己就是聖經的主角,經文也為他作見證。一定要被傳開的就是他的福音。
路 24 : 25 - 27 ; 44
徒 7 : 26 - 38
神盼望萬民(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能聽到他的名,好叫各處的人都可以認識他而得救。
宣教將神的名傳開。
作業:請在上面所列的「宣教事工的聖經依據」中任選三段,各用一句話概括其中心思想。
經文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文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文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神對宣教的命令
新約裡至少可以找到五處相當明確的宣教命令。
大使命的五個版本
章節 | 命令 | 宣教重點 | 中心 |
太 28 : 18 - 20 | 訓練門徒 | 萬民 | 目標 : 去、 施洗、 教訓他們遵守神的話 |
可 16 : 15 , 19 - 20 | 傳福音 | 往普天下去 | 傳福音給 萬民 聽; 有神跡伴隨證明 |
路 24 : 46 - 49 | 作見證──傳悔改、赦罪的道 | 萬邦 | 對 福音信息作 個人見證 |
約 17 : 13 - 20 ; 約 20 : 21 - 23 | 我也差遣你們 | 入世,但不屬於世界 | 作耶穌基督的 個人代表 |
徒 1 : 8 | 作我的見證 | 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 | 倚靠從聖靈賜下的 能力 |
我們對神的意圖還能有什麼懷疑嗎?
神的目標 就是:使用 屬神的人, 靠著 神的能力, 向各處的 失喪的人, 傳講神的 救贖計劃 ──。
教會實際上只有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不遵從神的話?
我們需要的是: 全教會向全世界作基督的見證 。
如果有間教會想要遵行神的話,它應怎樣開展宣教事工?
首先,教會需要瞭解新約時代(使徒行傳)和教會歷史上的宣教活動;然後就要思考和運用宣教的基本法則。
雖然神明確地揀選了以色列作他的選民和器具,要藉著她在世上實施他的救贖的計劃
出 19 : 4 - 6 ;
羅 9 : 11
但今天她已暫時被神離棄
太 21 : 42 - 43 ;
羅 11 : 1 - 12, 25 - 32
如今,教會是神的暫時的事工器具
西 1 : 24 - 29 ;
彼前 2 : 4 - 12 ;
(請參閱有關大使命的篇章)。
作業:開展宣教事工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失喪的人有得救恩的需要,還是因為這是神的吩咐?為什麼弄清這個原因很重要?
C. 宣教歷史概覽
· 使徒行傳──新約時期
使徒行傳記載的是從基督復活到保羅在羅馬第一次被囚期間大約 30 年的歷史(主後 33 - 62 年)。這短短一段碩果纍纍的時期為教會提供了聖經的依據,也樹立了有效宣教的榜樣。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大使命的五個樣本開始一一實現:
篇章 | 活動 | 來源 |
使徒行傳 14 章 | 使萬民作門徒:施洗、教訓 | 馬太福音 |
使徒行傳 13 章 | 傳福音給萬民聽,有神跡伴隨 | 馬可福音 |
使徒行傳 24 章 | 各人向萬邦見證所傳的道 | 路加福音 |
使徒行傳 3 章 | 各人向世界作基督的代表 | 約翰福音 |
使徒行傳 6 章 | 聖靈賜下的作見證的能力 | 使徒行傳 |
在徒 1 - 7 章裡,教會的宣教事工具有以下特點:
◇ 不住禱告
◇ 大有能力
◇ 放膽傳講福音
◇ 肅清罪惡
◇ 宣講真理
◇ 忍受逼迫
初期教會把宣教看作一項必不可少的事工,因為當時的教會明白自己的使命!
評述使徒行傳中的宣教活動:
對使徒行傳中教會的宣教活動,以下是一些可能頗有幫助的觀察結果:
使徒行傳中的宣教:
◇ 是從 「家裡」開始的,先向猶太人和在他們中間的外鄉人傳福音(徒 2 章)。
◇ 中心是靠著聖靈的能力傳福音(尤其是基督的復活)(徒 2 章)。
◇ 是信徒中間互相支持的相交與團契的自然流露和發展(徒 2 章)。
◇ 沒有因受逼迫而終止(徒 5 章)。
◇ 因受逼迫而分散,反而將福音傳得更廣(徒 7 - 8 章)。
◇ 是被聖靈所指導的(徒 10 章)。
◇ 外向拓展,既針對猶太人,也延展至外邦人(徒 11 章)。
◇ 包括栽植新教會(安提阿);新教會得到母會及其它宣教團隊的勸勉和堅固(徒 11 章)。
◇ 要求信徒出資捐助教會(徒 11 章)。
◇ 專注於教導信徒明白神的道(徒 11 、 15 章)。
◇ 以安提阿的教會為中心;在那裡,
√聖靈揀選了保羅和巴拿巴
√教會把他們差派出去,並供應他們的需要
√宣教活動 走出了地方教會的直接影響範圍,並打破了地域界限,擴展至不同的地區和文化 。
(徒 13 章)
◇ 主要集中在造就門徒、栽植新教會和設立領袖(長老)上面(徒 14 章)。
◇ 對策略和某些教義等問題有著不同意見(徒 15 章)。
◇ 其中包括由具備不同恩賜和才幹的人進行卓有成效的團隊事工(徒 16 章)。
◇ 是被聖靈所引導的(徒 16 章)。
◇ 導致大受逼迫困苦(徒 16 章)。
◇ 對福音有不同的反應:
√ 有些人相信
√ 有些人不信
√ 有些人想再多聽
(徒 17 章)
◇ 在當地引起了不安和敵對活動(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有)(徒 18 章)。
◇ 需要對領袖的訓練和勸勉(徒 20 章)。
◇ 向外延展直達到羅馬(徒 28 章)。
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中看到,宣教事工包括
◇ 傳福音
◇ 訓練門徒
◇ 栽植新教會
◇ 為建造教會而進行教導
使徒行傳中的宣教事工卓有成效,是因為門徒們 遵從大使命, 不顧殘酷的逼迫, 不吝個人的犧牲, 靠著聖靈的能力 傳福音 、造就門徒、栽植新教會並建造教會領袖。
宣教乃是教會的使命!
作業:在以上對使徒行傳的回顧中,哪一點對你影響最大?
· 各主要歷史時期的宣教活動
《聖經牧訓》第九冊《教會歷史綜覽》提供了對歷史上各主要時期宣教活動的詳述。以下簡要概括可以幫助你瞭解或複習背景知識。
◇ 主後 33 - 70 年(使徒時代)
在使徒時代,教會遵照基督的吩咐傳福音、專注於宣教活動,初步完成徒 1 : 8 所述的大使命。
◇ 主後 70 - 100 年(後使徒時代)
在使徒時代之後,宣教活動首先並不是向羅馬以西的歐洲拓展(除了或許向西班牙),而主要是圍繞地中海向東方和南方推進,進入北非。自主後 70 年耶路撒冷被羅馬軍隊的鐵蹄踐踏以後,敘利亞的安提阿成為宣教的中心。
◇ 主後 100 - 500 年
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了普世性的基督教會(中文版註:「天主教」的字根本意是「大公教會」,但是從公元 500 多年以後基督教才成為天主教,就是以羅馬的主教為教會至高領袖的教會,在那之前各地的主教是平等的),但後來分成兩大支派──一支是羅馬的講拉丁文的西方教會,一支是君士坦丁堡(現在土爾其)的講希臘文的東方教會。這期間的宣教活動並不活躍,教會的大部分精力被引向了神學爭論和批駁異端。
在這時期,基督教傳入敘利亞和亞美尼亞,很可能就是從這些地方傳進了印度。也就在這個時期,北非的遊牧部落從北方和東方侵入羅馬帝國,他們當中有許多支派在首領的帶領下集體歸信基督教。一些羅馬修道士更是不辭勞苦地把福音傳遍了遠至愛爾蘭的歐洲大片地區。
◇ 主後 500 - 800 年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羅馬教會試圖通過教皇加強對基督教的控制,並防範北方遊牧部落的攻擊。這期間仍有修道士進行的宣教活動。
就在這一時期,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中文又稱「回教」)。伊斯蘭教幾乎完全抵消了希臘語東部教會在君士坦丁堡周圍地區本來已經取得的宣教進展。
◇ 主後 800 - 1200 年
在這個時期的前半段,隨著宗教和政治勢力的「聯姻」,在歐洲發展起了「神聖羅馬帝國」。可惜此時的教會已經幾乎完全變得形式化和世俗化了。
有人把十字軍東征(主後 1012 - 1200 年)歸到宣教運動中,但那不是以傳教為目的「神聖十字軍」,而是一個宗教和政治戰爭。羅馬教會想把聖地(巴勒斯坦)的控制權從回教徒手中重新奪回來,其真動機多半是出於經濟和政治方面。這場血腥、野蠻的戰爭根本不可能叫人真正悔改信主,最後以無功而返告終。事實上,由於這段歷史,回教徒和基督徒結下了深深的積怨,其負面效應一直遺留到今天。 以刀劍開路的宣教活動是不合乎聖經的,它無法真正結出果子 。
這時期快結束時,一些早期羅馬修士會開展宣教活動──多明我會( Dominicans )和方濟各會 (Franciscans) 。
◇ 主後 1200 - 1800 年
探險活動和早期的「殖民主義」把「基督教」帶進了印度、中國、遠東、非洲和南、北美洲。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先後成為稱霸世界的殖民勢力,推行帶有他們自己烙印的「基督教」。不過,在這時期也出現了很多重要的宣教活動,基督教傳到了已知世界的大部分地方。
然而,是 宗教改革 (十六世紀,從天主教到「更正教」或「新教」)
√ 使聖經重新回到了平信徒手中
√ 回到聖經神學 ──「唯獨憑信心才能稱義得救」
√ 重新強調了個人重生的經驗
√ 重新激發起傳福音的熱情
√ 促使教會重新思想屬靈的事
天主教的「反改教運動」耶穌會( Jesuit )也在 16 世紀大力開展宣教活動,雖然他們所傳的是羅馬天主教。
◇ 主後 1800 - 1946 年
作為宗教改革運動後期發展的結果,以英美兩國信徒為主的基督徒迎來了 1800 - 1900 年宣教活動的「偉大世紀」。由於信徒重新關注聖經、熱切禱告、倚靠聖靈,教會重新走上了正軌。這個時期建立了許多 宗派宣教會 及 獨立宣教團和福音機構 。宗派間的 相互競爭 在全世界激起了一股宣教浪潮。此時,殖民主義正處於巔峰時期,這正好成為大力開展海外宣教的途徑。
這時期,隨著基督教大舉進入印度、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及非洲和太平洋地區,傳統模式的宣教策略逐漸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1945 年)標誌著歐美宣教事工的頂點。
從此以後,世界基督教的中心轉向了南美、非洲和亞洲。
o 1946 年至今
傳統的宣教活動越來越受到冷淡,而通過布道大會、電視、廣播等媒介進行大眾傳福音的方式則越來越受到重視。
註:使徒時代(主後 33 - 70 年)和偉大的 19 世紀( 1800 - 1900 年)是教會歷史上宣教活動最為活躍的兩個時期。它們的出現都要歸功於信徒的 禱告 和聖靈 大能 的推動。這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作業:教會宣教歷史上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為什麼會出現一段十分長久的低谷?
◇當今世界的宣教狀況
當今全世界的教會處於什麼樣的狀況呢?
√ 在歐洲,基督徒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不到 5 %。可以說,歐洲已基本上成為一個「異教的世界」;它已經不再是世界宣教事工的主要力量。歐洲正處於一個「後基督教」時期。
√ 美國的基督教可以說是 「廣而不深(一里廣、一寸深)」,它正無望地迷失在崇尚物質的世俗潮流中。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比從前少,信徒的奉獻亦供不應求。 50 %以上的美國人大概都會宣稱自己是「重生」的基督徒,但人們只要看一看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會對這個百分比大打折扣。禮拜天返教會的人數大約只佔總人口的 25 %。美國基督徒十分需要委身於主,敬虔的生活則更是奇缺。總而言之,美國的宣教動力微乎其微。
√ 很多人以為,既然今天福音已經傳遍了 「世界」,應該集中力量尋找世界人口中「隱藏的族群」,向他們傳福音。
√ 可是,想一想全世界的 50 多億人口,有一些統計數字著實讓人震驚:
□ 聽到過福音的人還不到全世界總人口的 1/2
□ 只有 1/3 以下的人是(至少名義上的)基督徒
□ 可能有上千個從未聽過福音的 「隱藏的族群」
□ 全世界約有 10 億穆斯林(占總人口的 20 %)。
√ 然而,假如人們不折不扣地真心相信大使命,每一個基督徒都帶領一個以上的人歸主的話,其實只需幾年時間,全世界的人就都聽過福音了。這是一個驚人的幾何(倍增)級數 ── 1 、 2 、 4 、 8 、 16 、 32 、 64 、 128 、 256 、 512 、 1024 …
為什麼教會用了將近 2000 年的時間還沒有完成大使命呢?這個問題才是現在非問不可的。
D. 教會沒有完成宣教的 15個原因:
1. 沒有遵從大使命,忽視禱告和教導神的話。
2. 過於把力量集中在傳福音上,而忽略了造就門徒(即幫助初信者成長為門徒)。
3. 教會中通過禱告、捐資或親身出去參加宣教的人太少。
4. 注重社會、身體和物質的需要,卻忽略了屬靈的需要(罪的問題)。
5. 當滿足屬靈需要的時候,卻又忽略了身體、物質和社會的需要。
6. 沒能認同、尊重並好好地聯繫宣教對象的文化。
7. 由宣教士包攬全部事工,沒有讓本地人參與和受栽培(經常是宣教士一走,工作就停止了)。
8. 只關心教會的建築和設施,不注重屬靈的關係,也不專心靠著聖靈的大能建造人、訓練領袖。
9. 忘記了宣教是神的事,教會只是得到神的允許而參加事工。
10. 未將聖經翻譯成當地語言。
11. 注重了人數的增長而沒有注重屬靈的成長。
12. 教會沒有給予宣教足夠的經濟支持。
13. 不肯對傳統的那套宣教方法作必要的修改。
14. 不是改進交流的方法,而是改寫福音信息。
15. 沒有傳純正福音,教訓人們遵從全部神的話語。
結果就是:
太少的宣教士 在太少的地方向太少的人傳福音。
加上,因為 沒有造就可以自我倍增的門徒 ,所以就造成了當前這樣的宣教狀況。
作業:在以上 15 個原因中,哪 3 個是最重要的?為什麼?
E. 合乎聖經的宣教:基本原則
使徒行傳 和教會歷史似乎都清楚的說明了什麼是宣教的 手段 、 信息 和 方法 :
· 合乎聖經的宣教 :觀念
1. 基本的概念
◇ 手段
√ 禱告
√ 聖靈的能力
路 24 : 46 - 49
若非靠神的能力,教會絕不可能完成宣教的使命。
靠人的力量 宣教只會產生 人造的成果 。
靠神的力量 宣教就會結出 屬靈的果子 。
◇ 信息
羅 10 : 6 - 17
√ 宣講福音
可 16 : 15
√ 傳揚真理,即教導全部聖經,並強調順服
太 28 : 20
◇ 方法
√ 神的 計劃 是要屬他的人去在失喪的人中造就他的門徒。
太 28 : 19
√ 神的 目標 要用門徒倍增的法則( 1 、 2 、 4 、 8 、 16 、 32 …)來達成。
提後 2 : 1 - 2
√ 宣教的 模式 可以從新約教會的作為裡看出:
□ 禱告、讚美神、教訓、相交、敬拜
徒 2 : 37 - 47
□ 不顧逼迫地傳福音
徒 5 : 25 - 41
□ 全體參與事工
徒 6 : 1 - 7
□ 個人的勸勉、栽培和堅固
徒 11 : 19 - 30
□ 聖靈的呼召和教會的確認
徒 13 : 1 - 5
□ 造就門徒,設立領袖
徒 14 : 21 - 27
□ 人才的 預備 和栽培是必不可少的。
西 1 : 28 - 29
作業:現今願作宣教的教會和職業宣教機構在宣教的手段、信息和方法上與聖經的教訓相比是何情況?若有不同,差別何在?
2. 功能性概念
其實我們已經提到過大部分的功能性概念,這裡只是略作總結:合乎聖經的宣教就是:選派人出去向遠遠近近失喪的人群傳福音,並造就門徒和栽植新教會。
· 合乎聖經的宣教 :前提
合乎聖經的宣教應當是:
◇ 聖靈親自選召或帶領人響應宣教的命令。
徒 13 : 1 - 2
◇ 神應允人的祈求,就差派宣教士到他的禾場去。
太 9 : 37 - 38
約 4 : 33 - 38
約 15 : 16
◇ 各個地方教會應是宣教事工的主要
√ 差傳機構 和
√ 財政來源
徒 13 : 3 - 5
徒 14 : 26 - 27
徒 11 : 27 - 30
◇宣教是一切基督徒的使命,因為它是神的吩咐
太 28 : 18 - 20
◇宣教的動力來自於我們對神和對失喪之人的愛
林後 5 : 14 - 20
羅 5 : 8
◇全教會都應參與宣教事工
徒 2 : 42 - 47
腓 1 : 3 - 6
◇福音一經傳開,就會結出屬靈的果子,並要有多人成為門徒。
徒 14 : 21
◇因傳福音而受逼迫是常有的事,人們對福音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對此要有思想準備。
徒 13 : 48 - 51
徒 17 : 1 - 9
◇應當多花時間教導神的話,以使基督的身體被建立、栽培,以致成熟。
徒 15 : 30 - 35
徒 11 : 26
徒 18 : 11
◇ 全教會都會從宣教事工中得益,並因之歡喜。
徒 14 : 26 - 28
徒 15 : 3 - 4
◇ 在宣教旅途中栽植的教會應能自立;就是說,宣教士要建造、裝備和訓練當地的信徒,然後就離開。
帖前 1 : 2 - 10
◇ 對新建教會和已有教會,聖經都是不斷教導的手冊。
提前 3 : 14 - 15
提後 3 : 15 - 17
◇ 對新建教會或有難處的教會,已經立足的教會應給予屬靈支持和財政支援。
林後 8 章
◇ 要保持傳福音和造就門徒兩方面的平衡
徒 14 : 21 - 22
◇ 人們的屬靈需要與社會 / 物質需要都應努力被滿足。
徒 4 : 32 - 35
◇ 不可為迎合當地文化而犧牲或妥協福音信息,但應採取與當地文化背景相適應的方式傳揚福音。
徒 17 : 16 - 32
徒 19 : 1 - 27
作業:你對以上這些要素有沒有不同意見?如果有,是什麼?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哪 3 個要素?
· 栽植新教會
◇ 栽植新教會的性質原理
宣教事工中至少有三種情況可以算作「栽植新教會」:
1. 已有的「母教會」在別的地方開辦或資助「子教會」,作為一個宣教項目或自身的延伸擴展。「子教會」是不是「跨文化的」皆可。
2. 某地的一群基督徒決定自己開辦一間地方教會。其原因可能為
√ 地理位置的考慮
√ 教義方面的因素
√ 實際方面的原因
√ 規模大小的需要
3. 在傳福音工作或宣教努力取得一定成果後,由宣教士協助當地歸信的人開辦(栽植)新教會。這樣的教會通常是跨文化的。
其實,基本的原則並不因情況的不同而有太大變化;只是一般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挑戰或困難會更大些。
在課程 7 第二部分《教會的事工、管理和教育》中闡述的觀點,現在應加以複習,並因地制宜地把它們實踐出來。
只要一間教會順服聖經的教訓、遵從使徒行傳 2-14章裡關於教會的原則(也許還有模式),它就總有一天要參與栽植新教會。
教會只要堅持禱告、相交、讚美神及教導,自然就會有外出傳福音宣教的活動。
新約教會的宣教活動是遵循徒 1 : 8 所勾劃的大致路線: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
在談到外出宣教或傳福音的時候,不要只想到 地理 的因素,還要考慮到「族群」的問題,無論他們與母教會是不是同文化。
族群的定義:
一個「族群」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一般來說,一個民族國家是由在一個地理範圍內的好幾個族群(或稱部落、宗族,家族等)組成。「族群」有時也稱作「民族、種族或文化群體」(希臘文 Ethnos )。
一個族群中會有以下東西是相同的:
√ 風俗
√ 文化
√ 習慣
√ 傳統
√ 語言或方言
√ 生理特徵(如膚色)等等
新約對希臘文「Ethnos」一詞有多種不同的譯法,如:
√ 人民
√ 民族 / 國家
√ 外邦人
具體含義要視上下文而定。
因此它基本上不是指政治或地理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而是指 不同的族群 ;因此,教會的大使命是要使所有的「族群」都作基督的門徒(參閱啟 5 : 9 - 10) 。
一般說來,一個地方教會如果是由來自同一「族群」的信徒所組成的,是最容易運作的,因為他們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 。這在本地及跨文化的情況下通常都是如此,因為信徒在聚會時是要:
√ 共同敬拜
√ 彼此相交
√ 持續地接受訓練和裝備
√ 不斷地向自己族群中的其他人傳福音
√ 互相幫助
◇ 栽植新教會的運作機制
栽植新教會,指的是通過
√ 裝備(訓練)
√ 勸勉(鼓勵)
√ 造就(教導),
將一群思想相近的、宣認有共同信仰的基督徒帶到一起,建立一間新的地方教會。
以下是栽植新教會的一些基本指導方針:
√ 禱告 向神求智慧和能力
√ 選定 聚會地點,並選好適當的族群
√ 通過福音性查經, 栽種 真道的種子
√ 通過建立關係和友誼, 預備 人的心田(思想與情感)
√ 優先考慮 人,而不是計劃、項目、課程
生活見證 和造就門徒能建立強有力的新教會。實踐證明,在跨文化的情況下尤其重要的是:盡力同此族群中的某位起關鍵作用的領袖或長老建立真誠的友誼關係,這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因為「領袖朝前走,群眾就跟隨」。
◇ 栽植新教會的關鍵策略
挨家挨戶地傳福音和開門見山的街頭宣教固然可以帶領一些人歸主,但通過生活見證和建立友誼而結的福音果子卻能更加持久。以下就是一些關鍵策略:
第 1 步
√ 在當地鄰里組織福音性查經班。
√ 為已經信主得救的人提供門徒訓練 / 初信造就查經班。
√ 挑選那些表現出真誠的興趣、委身的決心、高昂的情緒並有屬靈長進的人,為他們提供領袖訓練,準備讓他們作長老等等。
√ 保持被聖靈充滿,從而能夠獲得智慧、能力和指引。
第 2 步
√ 如果有一個小組或幾個家庭已經成長到可以組成新教會的 核心小組 或 基礎組織 的地步,就要同他們定期聚會,一起禱告,並
□ 確定策略和首要的事
□ 教導神的話
□ 用聖經的原則裝備和訓練他們
□ 促進靈命成長,加強 「身體生活」
□ 求得他們的意見和支持
在新教會起動之前(或正在起動的時候),用符合其文化背景的方式,將課程 7 《教會的事工、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內容教給他們。
第 3 步
√ 正式建立教會,並要花足夠的時間與教會領袖同工,
□ 與他們一起經歷教會事工的全部過程作為示範
□ 通過系統的釋經式查經,幫助他們在神的話語上扎根
□ 幫助他們在基督裡漸長成熟
□ 讓他們參加事工,使之能遵照事工的原則而獨立於你操作
□ 幫助他們建立倍增門徒的心態
第 4 步
√ 到了一定時候,逐步地
□ 減少你自己負責的事
□ 把責任和權利下放給本地領袖
□ 越來越多地依靠會友的參與
□ 改為只作顧問的工作
□ 專門負責評估
第 5 步
◇ 撤退,去栽植新的教會!
* 栽植新教會是宣教事工的一部分,即:建立新的地方教會,使之也成為具有宣教心態的門徒訓練者 *
註:倘若你的教會附屬於某個宗派,或與某差傳機構或部門有聯繫,這個組織應該能夠給你提供資料、教材、建議、策略和計劃等等,以幫助你栽植新教會。
如果你所在的是一間獨立教會,那就要單單靠著聖靈的大能、遵循聖經所闡述的原則和步驟而行。
任何宣教策略,包括栽植新教會,都必須 確立目標 ,應是:
足夠 重要, 以致 能夠被設立
足夠 簡單, 以致 能夠被明白和遵循
足夠 簡短, 以致 能夠被記住
足夠 實用, 以致 能夠被實現
足夠 具體, 以致 能夠被評估
足夠 屬靈, 以致 能夠具有永恆價值
作業:大多數基督徒和教會不肯參加栽植新教會的事工,其主要原因或顧慮是什麼?
· 文化方面的考慮
雖然有的宗派已經把「本地宣教」和「海外宣教」區分開來了,但大多數人仍然只認為宣教就是差派宣教士去外國拯救失喪的「異教徒」、「化外人」。
從傳統和歷史上看,一說到宣教,人們就會想到:
跨文化的
傳福音的
造就門徒
栽植新教會
可實際上,聖經對教會──作為神的子民──的指示是去把福音傳給「萬民」(希臘文 「ethne」 , 「ethonos」的複數)。
「ethnos」這個希臘文詞語在聖經裡被譯作
·國家
·民族
·異教徒
o 外邦人
o 英文的「種族 / 民族( ethnic )」一詞是從它而來。
註:「種族」有時也被誤用作「人種」。人種只有三個:高加索人種( Caucatian, 白種人)、尼格羅人種( Negroid, 黑種人)和蒙古人種( Mongoloid, 黃種人),這是根據遺傳特徵而劃分的。在這三個人種當中又有許多種族、民族、部落、宗族、部族、氏族等等。
另外還有兩個希臘文詞語有時也被翻譯作「民」,但它們並不是指民族、種族或族群,而是: laos ──普通人; ocholos ──大群人。
「化外人」( heathen )或「異教徒」( pagan )是貶義詞,通常是指「未開化、不文明、野蠻、不信神的人」。其實,這個翻譯不很恰當,因為原文只是指所有的失喪的族群(閱羅 3 : 9 - 18) 。
同樣,聖經裡的「外邦人」( Gentiles )一詞也是指除猶太人以外的其他族群。連猶太人自己也是一個族群!
「Ethnos」(族群)這個詞不存在什麼褒貶之分,它只意味著 文化上的不同 !
包括「未開化」這樣的詞都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或許也不應該使用。
實際上,若是不信基督,包括猶太人在內的所有族群都是失喪的。
作業:我們說「化外人」或「異教徒」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意思?這種說法實際上恰不恰當?
有時不妨這樣來看:
◇ 傳福音 ──是指在自己所屬的族群中
◇ 宣教 ──是指去到自己所屬的族群以外
不過請注意,新約教會在向
◇ 猶太人
◇ 外邦人
◇ 希利尼人
◇ 野蠻人 / 化外人
◇ 等等等等
傳福音的時候,可沒有像這麼清楚地分類。
而且,無論是在自己所屬的族群中,還是向別的族群傳福音,其基本原則總是相同的。
宣教士無論在何種文化下宣教,所作的不外乎是 傳福音、造就門徒 和 栽植新教會 。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在跨文化背景下傳福音(包括在國內和去海外)所要作的一些基本考慮,這就是通常我們說到「宣教」的時候所表達的意義──到不同的文化中傳福音。
文化,就是某地的人在某一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的
◇ 言談
◇ 作為
◇ 信仰
◇ 思想
◇ 服飾
◇ 飲食
◇ 工作
以及他們的
◇ 外貌
◇ 行為
不同的地方和時期有不同的文化習俗。
所以,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一個「族群」的
◇ 語言(交流慣例)
◇ 習俗(生活方式)
◇ 外貌(身體特徵)
文化是一個人後天學會的系統,或一整套的
◇ 信仰
◇ 行為模式
◇ 思想
◇ 價值
◇ 看問題的角度
是某一個群體所共有的
宣教士要想對一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作有效的事工,其
◇ 思想
◇ 行為
◇ 言談
◇ 交往方式
都必須適應這種文化。
謹記 :文化無所謂對錯,只是不同而已!
跨文化宣教的 25個要素
在不同的文化下傳福音,隨時都需要注意一些重要因素:
1. 不一樣的是你自己 ──對他們來說,你是個陌生人、「老外」;是你的文化有所不同,而不是他們的。
2. 多數時候,你並沒有受到他們的邀請;所以,你是個不請自來的客人。
3. 文化習俗並不是神聖的,它們可能符合聖經的教訓,亦可能與聖經相矛盾。
4. 不要指望失喪之人的思想和行事能夠象得救的人那樣(閱利 18 : 1 - 5) 。
5. 人在得救以後,其文化習俗有些需要改變,有些則不用。具體情況要認真地具體分析(閱彼前 1 : 13 - 16 ;羅 12 : 1 - 2) 。
6.
聖經原則 和福音信息是: | 信仰模式 和生活方式是 |
·從來是真確的 | ·從傳統而來的 |
·不受時間限制的 | ·受到時間限制的 |
·超越於文化的 | ·從屬於文化的 |
絕不會改變。 | 可以且可能需要改變。 |
閱可 7 : 1 - 13
弗 2 : 1 - 10
弗 5 : 1 - 11
7. 「背景填充」( Contexturalization )指的是根據當時當地文化改變或調整傳福音的 方法 ,而不是改變福音的 內容 !
8. 「適應文化」( Culturization )是調整交流的 方法 ,為了使福音的 內容
·能在人們自己的文化背景下被更容易理解
·能更加切合和被應用在人們自身的現況上
9. 決不能因文化方面的考慮而犧牲聖經的真理或原則(閱徒 17 : 16 - 34) 。
宣教士用不著因為要傳福音給另一種文化中的人而改變自己的文化。
註:在林前 9 : 16 - 27 ,保羅改變和調整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傳福音的方法,而不是福音的信息。
10. 只要文化習俗不與聖經的教訓相矛盾,也不違背自己良心上的信仰選擇,宣教士就可以採用它。但如果為了贏得失喪的人而採用不合聖經的文化習俗,那就是犯罪,而且也是神所不喜悅的。
11. 宣教士必須根據聖經來示範和教導與本地文化不同的基督教文化,而且提供一致的榜樣(帖前 1 : 4 - 10) 。
12. 嘗試在本地文化中尋找與福音真理相類似的「救贖觀念」,以之作為交流的橋樑。比方說,肯尼亞北部沙漠的蘭迪利( Rendilli )部落有一個傳統:每過七年,部落要出一個人來擔當全部落的罪,以使他們的罪得以潔除;但此人在這過程當中精神必定發生錯亂。像這個習俗就可以同贖罪日的替罪羔羊概念(利 16 章)聯繫起來,還可以聯繫到耶穌是完全的替罪者,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約 1 : 29) 。
林後 5 : 18 - 21
彼前 2 : 24 - 25
13. 要建立雙邊的關係,培養真誠的友誼,才會掙來向人分享基督的權利。
14. 盡力帶領某位能起關鍵作用的長老或部族首領認識基督,以打開觸動整個族群的通道。
15. 不要貪戀家鄉的安逸,應當為了基督而犧牲個人的志趣和享樂。
16. 要學習當地文化,以便能夠與他們和諧交往。
要熟悉他們的
◇ 思想信仰
◇ 傳統文化
◇ 風俗習慣
◇ 規章制度
◇ 慣例作法
◇ 飲食愛好
◇ 語言特點
◇ 服飾含意
17. 要盡快學會用他們的語言同他們交流,至少要學會問候語及一些日常用語。
18. 瞭解什麼樣的語言或作法可能會冒犯他們,或與他們的文化相衝突,從而避開這些語言和作法。
19. 決不要從你自己的文化背景出發苛責論斷他們及他們的作法,而要努力探究其想法或作法的根源。
20. 要接受和尊重他們的 不同 ,不高看也不低看他們。
21. 要真誠地表現出同情和關懷他們物質、社交和情感的需要,並盡力幫助他們解決這些需要──我們只能夠「把人愛進天國」。
22. 要堅韌而有耐心──有些人和有些文化習俗是一時改變不了的(也可能並不需要改變);但既然文化是後天 學來 的,那麼,只要有更好的事物出現,它也可能漸漸地被「學去」(忘記、揚棄)。
23. 要記住,你要努力改變的不是他們外在的文化,而是他們內在的品格。文化無所謂好壞,而品格則有善惡之分。
我們的目標是屬靈的轉變,而不是文化的同一。
徒 26 : 16 - 20
林後 5 : 14 - 17
真正的轉變是從世界觀(對於神的地位以及你在他面前之地位的看法)的改變開始的。
24. 瞭解他們文化背景中阻礙福音傳播的因素,例如:
◇ 泛靈論
◇ 物質主義(拜金主義)
◇ 迷信
◇ 招魂術
◇ 拜祖先
◇ 泛神論
◇ 多神論
◇ 依靠自我
◇ 等等等等
25. 宣教士應當懷著作僕人和學生的心態積極參與他們的生活,盡力與他們保持一致,並融入其文化,從而能夠以他們可以領會和理解的方式傳達基督的愛。
* 要在他們的不同文化中作好一個獻身的基督徒。 *
宣教 → 大 誡命 是:愛神,並叫別人能夠認識神的愛
宣教 → 大 使命 是:傳福音,造就門徒和使信徒成熟
作業:你對以上 25 條跨文化宣教的要素是否同意?如有不同意見,在何處?為什麼?以上 25 條中哪 3 條是最重要的?
· 有果效的宣教士的特點
真正有果效的宣教士,會
◇ 全然倚靠神,花足夠的時間在禱告上
◇ 努力靠著聖靈的大能無私地愛人、服事人
◇ 努力認同和參與當地人的生活,學習他們的文化,建立個人的關係
◇ 在聖經的真理上不僅絲毫不能退讓,還要以切合文化背景的方式有效地傳揚福音信息
◇ 遠離罪惡,作敬虔的榜樣
◇ 忠心地作好團隊事工群體的一分子
◇ 把自己看作栽培者和訓練者,認真開展造就門徒和訓練領袖的工作
◇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百折不撓
◇ 堅固和勸勉別的同工
◇ 抓住每個機會放膽傳福音
◇ 在神面前謙卑,抵擋屬靈的驕傲,把結果交給神
宣教士 就是教會所差派的基督的使者,他要用神的 方法 、以切合文化背景的方式傳達福音的 信息 。
F. 在教會中建立宣教的心態和事工
1. 在教會中建立宣教的心態
凡是
o 基礎建立於神的話
o 遵照聖經開展事工
o 向著屬靈成熟邁進
的地方教會,都應成為開展宣教事工的教會。
可事實上,真正具有「宣教思想」的教會少而又少。這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可能為:
o 不瞭解聖經中關於宣教的教訓
o 不知道宣教是神和聖經的心脈
o 忽略了聖經中清楚明白的命令
o 自私地只顧自己而不放眼世界
o 以為只是專業宣教團和福音機構的事
o 以為自己不可能開展適當的宣教事工
諸如此類的理由常被用作不開展宣教事工的借口。
然而,教會首先必須樹立一個宣教的思想,並且把它作為一切計劃和事工的指導,然後才能開展宣教事工。
關於在教會中樹立宣教心態的切實建議
宣教教育
可以用以下方法幫助會眾從聖經的角度對宣教多些認識:
o 牧師在講道的時候使用主要經文專門講論宣教事工,並抓住每個機會強調神對這項事工的心意和計劃。
o 在教會各年齡段和各個小組的教導 / 教育事工 中,都要把宣教作為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使用專門的教材來教導宣教 / 差傳。
宣教意識
實際增強會眾對神在全世界宣教工作的意識,可以用以下方法:
o 在教會公約、公告及刊物中明確提出宣教的目標。
o 不時邀請成效卓著的宣教士來教會裡述說神在全世界所行的大事。
o 密切關注本教會所資助的宣教士的生活狀況。
o 將本地和外地宣教事工的重大進展告知會眾。
o 分發保守福音派宣教團體或機構所發行的宣教刊物。
o 建立一個宣教閱覽室,鼓勵會友閱讀宣教士的傳記。
o 參觀和評估別間地方教會的宣教事工。
o 發起一個每年一度的宣教 / 差傳大會,邀請講員演講,舉辦相關的專題研討。
o 吸收會友參加本地的宣教活動或項目。
o 鼓勵每位信徒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傳揚基督。
o 定期專門為宣教事工舉辦禱告會。
一間教會若能以基督的心為心,它必會以宣教為中心!
約 4 : 1 - 42
路 19 : 1 - 10
2. 在教會中建立宣教的事工
教會一旦有了宣教的思想 / 心態,就會希望建立並保持一項活躍的宣教事工。下面就是開展宣教事工的具體途徑:
o 組織教會的長老和平信徒領袖組成一個 宣教事工委員會 協調這項工作,並管理宣教事工的預算。
o 確保對教會所資助的宣教士作真正有效的事工。例如:
◇ 為他們禱告
◇ 給他們寫信
◇ 在特別的場合 / 日子記念他們
◇ 供應他們的需要
◇ 在他們返家的時候服事 / 幫助他們
o 在教會裡堅持進行傳福音的訓練和實習。
o 宣教事工可以作為教會日常預算的一個項目,也可能作成單獨的「信心承諾」預算。有些教會喜歡在什一和奉獻之外單獨設立宣教預算。這只是一種可以允許的選擇。至於「信心承諾」,可以立下這麼簡單的保證書:
我憑信心信靠 / 仰望神供應我所承諾的以下資金:即
我承諾在 ________ 年為宣教事工奉獻 ________ 元。
o 提供宣教項目,把資助宣教士作為會友作奉獻的特殊機會。
o 對於宗派的宣教會( Denominational Mission Board ),可以適當地與之合作,但不要因此而不開展自己的宣教活動。這些宗派宣教會、宣教機構( Missiona Agency )以及其它具有宣教思想的教會都會有很多有用的資料和教材等。
o 與一些具有純正福音信仰的獨立宣教機構或宣教團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這些機構
◇ 在信仰上應當能與本教會彼此相容
◇ 應同意本教會的宣教宗旨
◇ 願意協助輔導、指教、培訓和分派預備作宣教士的信徒
o 鼓勵會友投身宣教(短期的或職業的)事工。
o 通過以下這些活動幫助本教會預備作宣教士的人
◇ 為之禱告
◇ 就 「主的呼召或帶領」這個課題對他們進行輔導
◇ 指導他們瞭解想要去的工場或想要從事的事工
◇ 聯絡和評估不同的宣教會,評估標準為:
√ 神學教義
√ 宣教宗旨及事工領域
√ 財務規程
√ 組織、行政管理和人員
√ 工場內外的裝備和訓練項目
√ 與其它宣教機構及教會的關係
謹記 : 各地方教會應當是主要的差傳機構!而宣教會和機構可以提供在工場上的訓練、分配和支持。
o 在把教會的宣教士候選人委派給宣教會或宣教機構以前,應對他們的資格作出評估;其內容包括:
◇ 是否得到從神而來的宣教呼召或帶領?
◇ 是否清楚聖經關於宣教事工的教訓?
◇ 是否具有順服神和神旨意的生命?
◇ 是否甘心樂意受差遣?
◇ 在經濟、情感和家庭方面有沒有阻礙?
◇ 精神、情感和靈性是否穩定?
◇ 在身體健康方面有無局限性?
◇ 有沒有禱告和倚靠聖靈的生活?
◇ 是否願意去到神所帶領的任何地方事奉?
◇ 是否有靈活、願意調整自己以適應環境的心?
◇ 思想是否開放?
◇ 是否有一顆願意受教的心?
◇ 道德品格是否純潔端正?
◇ 有沒有真誠的愛人之心?
◇ 有沒有克服困難的熱誠和決心?
◇ 是否前後一致、堅定、忠實、可靠?
◇ 是出於深思熟慮後的委身交託,還是由於一時衝動、意氣用事?
作宣教士,就是 受基督呼召、到基督所帶領的地方去、事奉基督 。
o 用財物和禱告支持
◇ 本教會所差派的全職宣教士
◇ 特殊宣教項目
◇ 會友的短期布道旅行(短宣隊) ──「這將改變他們的生命」(很多人在參加這樣的短期旅行之後變成了全時間宣教的工人)
註:以上這些觀點和建議不一定都適合你的教會。可以挑選那些合用的付諸實踐。
作業:在以上這些關於「樹立宣教思想、建立宣教事工」的建議中,哪些是你的教會現在就可以付諸實踐的?
G. 對宣教常見的錯誤看法
很多人對宣教事工懷有懼怕心理是因為對宣教事工有錯誤的看法。下面就是一些常見的錯誤看法:
1. 宣教只是職業宣教士的事情
反駁 :按照大使命,所有蒙召的基督徒都要在宣教事工中有分。
2. 人們有需要並不意味對我著呼召
反駁 :對人的失喪境況的意識(有負擔)加上基督的命令(大使命)就是呼召。
3. 「土生土長」的本地教會不想要或不需要外來的宣教士。
反駁 :各處的本地教會不僅確實想要、並且迫切需要熟悉聖經的宣教士;不是來告訴他們該作什麼,而是來裝備和訓練本地教會如何作好
o 傳福音
o 造就門徒
o 栽植新教會
4. 宣教士都是一些超乎常人的屬靈「巨人」。
反駁 :宣教士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也會犯罪,也會與神的旨意及自己的環境爭扎,但他們是努力想要順服神、想要結果子的人。
5. 宣教士除了宣教以外,什麼也幹不好
反駁 :幹不好其它工作的人大概也幹不了宣教的工作;要作有果效的宣教士,必須擁有技能、訓練和經驗。
6. 宣教是婦女的事
反駁 :的確,宣教工場上的女基督徒比男的多,但這是因為弟兄們不肯去!
7. 宣教只是一項財務預算
反駁 :宣教不僅僅關係到金錢,它包括
o 代禱
o 捐助
o 親身前往
人人都能夠出力資助
人人都能夠參加代禱
人人都有可能親身前往
8. 我沒有「蒙召」宣教,所以我不用去
反駁 :宣教不單是一個呼召,它更應該算作一個命令──這是一個順不順服的問題,而不是選不選擇的問題。
倘若教會的肢體不再等待什麼 呼召 ,而開始主動遵行基督的 命令 ,那將會湧現許許多多的宣教士。
9. 世界宣教事工的差派中心是美國和歐洲
反駁 :無論從宣教士的數量,還是從奉獻錢財的多少來看,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 50 年代以前確是如此。但在今天,以及將來,大多數宣教士來自世界的另外 2/3 地區(亞洲、非洲和南美洲)。
10. 假如我遵從神的命令參加宣教,他就會把我差去非洲
反駁 :完全有可能!可是,不管你在哪裡,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在神旨意中。
每個基督徒都應當願意遵行神的旨意──
不多加
不少減
不另選
作業:你還能想到哪些對宣教的錯誤看法?這些看法的根源何在?
H. 對世界宣教事工的阻礙
對於世界宣教事工確實存在著一些實在的阻礙。這些嚴重障礙是真實的,但不是不可克服的。
聖經對各個障礙都有對策:
哲學上的障礙 | 聖經的教訓 |
──人是萬物之靈。 | 唯有神是至高的。 伯 42 : 1 - 6 詩 8 : 1 - 9 |
──追求快樂是萬事的目標。 | 感覺上的快樂只是暫時的。 來 11 : 24 - 26 |
──物質財富的積累是度量人生的尺度和焦點。 |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財產的 豐足與否。 路 12 : 13 - 21 |
宗教上的障礙 | |
──全人類最終都將得救。 | 聖經裡沒有普世得救的論調。 羅 3 : 9 - 19 帖後 1 : 5 - 10 |
──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是一樣的,因為條條道路通向神。 | 基督是通向神的唯一途徑。 徒 4 : 12 |
──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 光明與黑暗不能共存,真理與謬誤不能同處。 約 4 : 21 - 24 約 14 : 6 林後 6 : 14 - 18 |
──神有很多個,基督只是其中的一個 | 基督是獨一真神。 賽 46 : 5 - 9 西 2 : 9 約 1 : 1 約 10 : 25 - 30 |
──萬物皆是神,神在萬物中 | 神既在受造之物中,但同時亦高於受造之物。 創 1 : 1 詩 33 : 1 - 15 |
──沒有什麼罪;人不過是患了社會病而已,這通過改良就可以治癒。 | 人的本性就是有罪的,他必須重生。 詩 14 : 2 - 3 弗 2 : 1 - 10 |
政治上的障礙 | |
──沒有神;國家就是神 | 只有愚頑人才說沒有神。神的創造證明了他的存在。 詩 14 : 1 羅 1 : 18 - 22 徒 17 : 22 - 28 |
──各民族國家獨立而自然存在,既不需要宗教,也不需要神 | 萬國都在神的至高掌管之下。 但 2 : 20 - 23 但 4 : 34 - 37 |
──要解放全世界人民擺脫社會、政治、文化和經濟多方面的壓迫。 | 不錯,但福音所針對的主要是罪。至於這些問題,在將來基督在地上的國度將得到根本解決。 彼前 2 : 24 - 25 |
世界認為是真理的恰恰與聖經的所教訓的相反。你必須選擇要信哪一邊!
世界所需要的不是政治、哲學或宗教,而是藉著耶穌基督與神恢復正確的關係──這就是宣教事工的目標。
約 17 : 1 - 3
作業:世界宣教事工的所有這些障礙具有什麼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