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壓力從何來

著名心理學家衛朗文  (Norman Right)  曾說:「嚴格來說,壓力是一個選擇結果。意思是你可選擇生活在壓力下或者生活在沒有壓力之下。」這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重溫壓力的由來:

1   性格:或許你會反駁衛朗文  (Norman Right)  ,性格是天生的,所以不能說壓力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但他認為,縱然性格是天生,但在性格中也有可以改變的地方,這方面稍後再作分析。

2   平衡的生活:或許大多數人同意這是選擇的結果,但有些人仍不同意,因為沒有人故意選擇忙碌,所以這並非我們選擇的結果。我們也希望生活平衡,多點時間休息。

3   家庭生活:如家庭和睦,壓力會自然小,相反家庭不和睦,壓力自然大。如果你每天和家人爭吵,以爭吵的壓力指數是三十分計算,一年累積的壓力指數便超過一萬分,所以這壓力是十分大的。蘇格拉底曾說:「一個耳聾丈夫和一個啞巴妻子是一對天作之合。」為什麼呢?因為一般男人的壓力來源是妻子的喋喋不休,而作丈夫可能反應過敏而作出反駁,因此便產生問題。所以,家庭生活也可能是選擇的結果,因為你可以選擇不爭吵,不埋怨,而是多些關心和愛護。

4   環境際遇:如家人突然患病,遭遇意外或被解雇等等,這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也許你覺得衛朗文  (Norman Right)   所言有一半正確,有些東西真不容我們選擇。例如我想有一個支持系統,但對方又不願意,其實這不是自己的問題,乃是別人造成的因素,我相信支持系統是可以選擇的,而際遇卻不能選擇,但這是否意味當那些際遇來到,便有壓力呢?這是稍後要與大家分享的問題。

5   工作能力:你會發覺當我們轉了工作部門或轉了另一份工作時,突然感覺適應不來,工作進度追不上,應付不了那些壓力。例如最近的中、小學改制,工作轉為計算機化或計算機改了程式,這都使你忽然間感覺壓力很大。

6   價值觀:究竟事情是否全部都是我們選擇的呢?抑或只有部分呢?為何衛朗文  (Norman Right)   認為按照他過去輔導的經歷,大部分壓力是人選擇的結果。當那些有壓力的人來找他幫助時,雖然環境沒有改變、際遇沒有改變,但經過一段的時間,那人心裡有了改變,壓力便隨之消失,這是什麼原因呢?試從聖經兩處經文看如何突破這些問題。

第一段經文是記載在列王紀上十九章  1  至  18  節:「亞哈將以利亞一切所行的和他用刀殺眾先知的事,都告訴耶洗別。耶洗別就差遣人去見以利亞,告訴他說:『明日約在這時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樣,願神明重重的降罰與我。』以利亞見這光景,就起來逃命,到了猶大的別是巴,將僕人留在那裡。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阿,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他就躺在羅騰樹下睡著了。有一個天使拍他,說:『起來吃吧!』他觀看,見頭旁有一瓶水與炭火燒的餅,他就吃了喝了,仍然躺下。耶和華的使者第二次來拍他,說:『起來吃吧!因為你當走的路甚遠。』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畫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他在那裡進了一個洞,就住在洞中。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阿,你在這裡作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阿,你在這裡作什麼?』他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耶和華對他說:『你回去,從曠野往大馬色去,到了那裡,就要膏哈薛作亞蘭王;又膏寧示的孫子耶戶作以色列王;並膏亞伯米何拉人沙法的兒子以利沙作先知接續你。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但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與巴力親咀的。」從經文中我們看到無論信主的年日有多久,壓力是人人都有的。像以利亞一樣,也是無法逃避壓力,究竟以利亞的壓力從何而來呢?

第一是性格:從列王紀上十九章所記載,你是否同意以利亞是屬於『  A  』型性格的人?這類人的生活節奏快、做事匆忙。事實上,若他不是這種性格,便不能作領袖,也不能一人力敵四百五十個偽先知,更不能說全國只得他一人為神作許多工作。

第二是一事未完結,又去作另一件事。

第三是好勝、競爭心強:從十九章  4  節來看,以利亞說:「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便知他是一個競爭性很強,好勝的人,不能接受失敗,因此他要求自己的成就勝過所有列祖。

A』型性格的人是不怕困難,勇於進取。否則,以利亞便不能作大先知,因為他是一個性格外向,鋒芒畢露的人,而他說話急速有力,不聽別人的話。神問了他兩次同樣的問題,他也回答同樣的答覆,換句話說,他根本沒有聽明白神所問的問題。試從第9節看,神問:「以利亞,你在這裡作什麼?」在第13節又問:「以利亞,你在這裡作什麼?」可知為何會向一些人發問兩次同樣的問題呢?原因是他答得不正確,或者他不明白所問的問題,又或者他根本沒想過別人想知道什麼,甚至不明白發問者問什麼?他只顧自己說,從沒有聽清楚。此外,『A』型性格的人易急躁、易發怒、易激動,不能容忍自己看不過的事情,對自己漠不關心,不懂作息有時及照顧自己。以利亞便是這類人,並且不享受生活的樂趣。

屬於『A』型性格的人,是否一定長期活在壓力之下呢?我認為不是,他不一定需要活在壓力之下,我信了主以後,有很多的改變,這些改變是隨著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改變而成的。那時我開始懂得過平衡的生活,不那麼緊張,懂得休息。神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以利亞卻說:「沒有,耶洗別殺了眾先知,現在只剩下我一人。」神明明的說剩下七千人,他卻說只得他一人。神叫以利亞多找一個人接續他為先知,就是以利沙,結果他找著了,因此,最少多了一個以利沙,不只剩他一人。此外,列王紀下九章6節,就是膏耶洗別作以色列王的,是以利沙的門徒,因此,又看到多了一個門徒,這證明當時以利亞是錯的,為何他總是看不到呢?很明顯是因為他太忙碌,沒有留意需要建立的事情支持系統、平衡休息及重整價值觀。

第四是價值觀的重整:以利亞的致命傷是他對價值觀的看法,我們試看看一般人是用什麼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1 樣貌(APPEARANCE)。一般人以樣貌來衡量本身的價值。

2 表現 PERFORMANCE)。一般人都會以個人的表現、成就和成績來看本身的價值。

3 地位 (STATUS) 。意思是我們重視就讀那間學校就能領取什麼學位,在那間公司工作是做什麼職位等。

我相信以利亞若改變對價值觀的看法,便不需要尋死。為何他要尋死呢?原因是他認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4) 。他錯誤的價值觀令他不能面對挫折。故此, 衛朗文  (Norman Right) 說壓力是選擇的結果。如果我們的價值觀不受以上所提及的樣貌、表現及地位所影響,而只重視神如何看我們的價值,神造的是獨特的,是沒有人能取代的。

因此,價值觀影響著人的壓力,以利亞錯誤的價值觀,導至他面對很大的壓力。今天我們如能把價值觀改變過來,所面對的壓力必定會減少。試把保羅的價值觀取代我們的價值觀,看看會有什麼改變?腓立比書三章8節:「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保羅將萬事看作糞土。或許有人說糞土也有用處,可作為耕種的肥料,但我們又不耕種,因此也沒用處,在此情況下,我們便不會感到不高興。

假使當時以利亞不太看重自己的成就及表現,絕不會落在這般大壓力之下。此外,如果他不太著重成就感,便有時間來建立支持系統,並能注視與神建立關係的重要。因此,神對以利亞的救法是要他吃東西和飲水。神沒有怪責以利亞,也沒有批評他,只是叫他進食和休息,因為他要走的路還遠。又使他有安靜的機會,以至能聽見神的說話,得以與神重建關係。列王紀上十九章,神向以利亞說話是用微小的聲音,表示以利亞要在安靜下才能聽到。同樣,今天我們也要有這樣的生活,才能聽見神的話。

神吩咐以利亞做的三件事,第一是要膏哈薛作亞蘭王,但他沒有聽從,而哈薛是篡位的。第二是要膏耶戶作以色列王,他也沒有聽從,乃是以利沙的門徒做的。第三是要他膏以利沙作先知,他認為有需要便聽從了,結果找以利沙作門徒,從那時起,以利亞便有所不同了,不再活在一個尋死的境況中。有些人長期處於一個不開心的境況中,是因為價值觀所造成的結果。

第二段經文是記載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  23  至  29  節:「他們是基督的僕人(我說句狂話),我更是。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畫一夜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試問我們有多少人的壓力比保羅更甚呢?保羅在眾目睽睽下被脫去衣裳,而後受鞭打。主耶穌被釘十架的時候,外衣被人分開,內衣也被拈鬮,這表示主耶穌是赤著身子被掛在十字架上,基督所受的羞辱也是為了我們世人的罪。

保羅也是一樣,『冒死』在原文的意思是  dying everyday  ,意即多次也是要死的。使徒行傳十四章記載,有一次保羅被人用石頭打,那些人誤以為他死了而把他拖出城外。而哥林多後書十一章所記,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脫去衣服用棍打,又被石頭打;遇船壞三次,更是一晝一夜飄流在深海裡;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危險、同族的危險、被人排斥、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保羅說以上的危險是經常發生的。此外,又勞碌受困,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些遭遇,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但我們看不到保羅以為自己承受很大壓力,甚至要求死。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他面對此境況,仍能應付自如呢?我們試從聖經中看看保羅突破壓力,且不受影響的三個秘訣:

1   減少自己受影響的程度:例如失戀、失業、失去錢財等都會受到影響,但卻能超越這一切而不受困擾。我認識一位姊妹與男朋友拍拖兩年,後來對方移情別戀,她本該很難過,但竟能說神很愛她,知道對方不可靠,也不適合她,否則結婚後,情況會更糟,我很欣賞她的想法。當她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有了改變,這問題也不能影響著她。或許我們不容易面對父母或親友的看法,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顧慮別人的看法,當我們能跨越困境時,便能感受到釋放和自由。

2   增加自己的抵抗力:按一年計算的壓力指數是三百分,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會生病,嚴重影響健康,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是這樣,因為保羅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只要我們不斷地倚靠神,在壓力之下也會成長,也可承擔愈大的壓力。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感謝神給我們磨練的機會。第二是明白自己在什麼地步,便按著什麼地步行,不與別人作比較。第三是要有一個支持系統,每當你遇著壓力時,便與你的支持系統傾心吐意,以至能彼此代禱,這樣壓力便會減少。

3   增加本身的免疫力:別人受影響並不表示我們也要受影響。若我們能把工作觀、死亡觀、失敗觀、苦難觀、成功觀等全部也改變過來,那便不必受別人的影響。腓立比書一章  21  至  24  節,「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保羅如何看死亡與離世, 23  節所說,「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    。離世希臘文原文只是「離」,即「離開」的意思。而「離開」有四個用法:

1     離開監獄:即表示得著自由,當我們回到神那裡,便真正的得著自由。故此,你會因離世而哀痛欲絕嗎?我想不會,反之會開心吧!

2     離開重擔:特別指那些馬、牛離開重擔。人活在世上有很多重擔,所以看離世是一個離開重擔的機會,一定會有輕鬆的感覺。

3     離開營幕:即回家的意思,使我們有安全感,將來神給我們永恆的房屋   ——   新的身體,我們定會與保羅同樣覺得好得無比。

4     船隻離岸向目的地進發:當我們要離開世界,向著目的地進發,到一個永恆的家,也如保羅所說「好得無比」。特別是當我們的家人已信主,他們只是息了世上的勞苦,返回天家而已。因此,就是最難忍受的壓力像配偶死亡或親友死亡都能視為感謝主,這本是好得無比的。

保羅既有這樣的思想,盼望我們在價值觀上也有改變,甚至感到壓力不一定影響我們。我們不能控制環境,但能控制對環境的反應,如何能控制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一起禱告:「主耶穌多謝你,讓我們知道倘若我們願意遵行,你的方法是可行的。感謝你讓我過去與一些朋友,弟兄姊妹分享這些信息時,失眠的能安睡過來,不開心的變為開心,想自殺的已打消念頭,甚至覺得人生有意義。那些長期活在忙碌生活中的,也重新調教他們的生活節奏,我為這一切的改變獻上感謝。求你讓我們訂清楚優先次序,不要再讓這世界牽著我們走,讓我們真正成為一個自由的人,在你裡面是自由,釋放,能夠享受豐盛人生。求你聽我們的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