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啟士錄總論

作者:約翰  (1:1)(使徒約翰為啟示錄之作者之外證,早在居住於以弗所的游斯丁之著作內出現,此後同樣以他為作者的外證良多。廿世紀初時,在埃及的 Chenoboskion發掘出一本「約翰隱示錄」(Apocryphon of John),日期鑒定為 150 A.D.的作品,該書亦以約翰為作者。內證方面雖有學者極力反對,然而支持約翰為作者的證明強而有力,不容忽視)。

日期:  95 A.D.(支持此說而反對本書為尼羅時〔68-70 A.D.〕所作的理由有四:1.早期教父一至公認;2.與在第 2-3章有關七教會的歷史情形符合;3.在豆米仙皇帝執政時才有在小亞細亞推行拜該撒的運動;4.老底嘉城在 62 A.D.遭地震傾覆,多年後重建及成為一繁華的城市)。

地點:拔摩海島  (非以弗所)

目的:在逼害的日子中啟示神的計劃終必實現,以此安慰受苦屬主的人終必勝利,主必再來,建立天國,使「國度、權柄、榮耀」均實現。

主旨:天國在人間  (教會與天國的合一)。

特徵:

(1)作者以先知自居(22:9),亦把自己的書視為神的預言 ( 1:3;22:7,10,18,19)。

(2)聖經中論末世終局的以本書為最詳細。

(3)為聖經中含有最多象證學、隱喻學等的書卷。

(4)充滿舊約的詞句與象徵(在 404節中有 278節含有舊約的成分)。

(5)不規則的文法遍處可見。

(6)喜用數字的詞組,特別是「三」、「七」、「十二」等字。

(7)唯一書卷訂明閱之得福(1:3;22:18,19)。

(8)全書乃「天上」與「地上」情景交替式出現,參下圖

(注1):

引 言   1:1-20

地 上

天 上

地 上 的 人 民   (2-3章)

 

4:1-5:14

6:1-7:8

7:9-8:6

8:7-11:14

11:15-19a

11:19b

12:1-12

12:13-13:18

14:1-5

14:6-20

15:1-8

16:1-18:24

19:1-16

19:17-20:15

 

新 天 地 的 人 民   (21:1-22:5)

結 語   22:6-21

(9) 鑰字包括有「天國」、「 憤怒」、「得勝」、「羔羊」、「真理」等。

歷史背景:

A.讀者問題

本書顯明寫給小亞細亞的七教會  (1:4),但在小亞細亞還有其他教會如歌羅西、希拉波立、特羅亞等,為何約翰只寫給這七教會呢?學者對此點有不同的解釋:

1.約翰牧養教區說

此說解釋因這七教會是約翰所負責牧養的教會,故只寫給他們;但歌羅西、希拉波立與老底嘉為鼎足而立的城市卻未有隻字提及。

2.教會類型代表說

此說主張這七教會剛好代表教會史中七類型的教會,但不一定是按時代的次序而言。

3.信徒類型代表說

此說認為七教會不是代表教會,而是代表基督教內七種不同類型的信徒。

4.教會時期代表說

此說認為這七教會代表七個教會時期的情形,由使徒時代始至主再來時代的教會止。這是傳統性的看法,主張根據是:「如   4-22章為預言,為什麼 2-3不算是預言」(注 2)(此說的學者有 Tenney ; Seiss ; Newell ; Talbot ; Ironside ; Gaebelein ;Walvoord ; Pentecost ) 等。

5.歷史性與代表性說

此說認為這七教會為實在的教會,被神揀選出來,啟示給約翰知道它們可以代表歷代以來一切教會的類型,故特揀一完全數目「七」,以示在神計劃或啟示中,這七教會可代表其他一切的教會,筆者贊同此說  (注 3)(主張此說的學者有 A.J.McClain ; W.M.Ramsay ; G.Cohen 等)。

B.著成的時機

在第一世紀的末期,羅馬暴君豆米先秉政,他為人凶暴殘忍,自高自大,目中無神,在他執政時,強迫崇拜皇帝,比前時的該撒如奧古士督、尼羅等尤甚  (注 4)。他見基督徒矢志效忠基督,以基督為唯一之王,不肯跪拜,故大大遷怒他們,趁機進行逼害,遍及當時整個地中海一帶(尼羅時只限於羅馬城一帶),尤喜愛放逐基督徒(他甚至放逐其妻到一荒野)。約翰此時事主於以弗所,被放逐到不遠的拔摩島上,此島怪石嶙峋,為一著名的石礦工場。約翰在此被逼作苦工,常在海邊瞭望天際,仰望神的拯救,等候神得勝計劃之完成。

一主日他在默想時  (1:10),神將自己全盤計劃「如數家珍」的向他托出,堅固他的信心,安慰他的痛苦,使他(代表眾信徒)繼續忍耐,等候神最終勝利的來臨。

在兩約之間,當猶太受安提阿族之苦迫時,他們在無力抵抗之餘便依賴筆桿抵抗,一面藉著文字堅固民心,一面些出他們向神的信靠與盼望,由於局勢的危險,他們開始習用充滿暗喻的啟示文字   ( Apocalyptic Literary style )表達他們的「鬥志」。後來基督徒在受迫害時也沿用此法,藉著滿有暗喻性及象徵性的啟示文學透露他們的信念。約翰見了異象後,他一面把所看見的異象寫下來,另方面也配上自己熟習的啟示文學,使本書多彩多姿。

C.本書之基本譯經法

學者們對本書之基本譯經法有四:

1.「寓意法」(或「靈意法」)( Allegorical or spiritual view )

此法源自亞力山大的革利免、奧利根、奧古士丁等。他們認為啟示錄為一本「喻意書卷」  (如近世的「天路歷程」,毫無歷史價值。他們對啟示錄如此的態度,主要是因為他們是反對千禧年者 ( Antichiliastics )。他們認為本書是一本靈意的喻道集,喻公義和真理的勝利,基督教必勝過異教,教會勝過罪惡,光明勝過黑暗,上帝之城勝過魔鬼之城等(主張啟示錄應用此法釋明的學者,有D.T.Niles , Lenski , Milligan ,Harrison等)。

2.「已往法」 ( Preterist view )

此法的解釋源自耶穌會學者   Alcasar ( d.1613 ),他解釋啟示錄大部分已在約翰當時代應驗了(如尼羅即「666」;17:10的「七王」即羅馬七帝),因他們認為本書基本的前提,乃是指出教會與羅馬帝國的相爭,或教會與猶太教的爭辯(現代學者把持此法的有 David Brown ;Beckwith ; M. Stuart ; Hendriksen ; Ramsay ; Peake ; Moffatt ; R.H.Charles等)。

3.「歷史法」( Historical view )

按此法的解釋,本書是記述世界及教會的歷史,自使徒時代迄末日而止,即是說啟示錄的預言早在人類歷史的長途中已有應驗  (他們的錯處在這裡,以局部的應驗為末後完全的應驗)。此法另一個困難乃是註釋家對歷史上的應驗意見參差不一,如有人以第六印指君士坦丁,另有人則指法國恐怖時代;有人指天星墜落指行善天使,另一人指穆罕墨德;論五月的害蟲有人指回教,有人指耶穌會(注 5);因此讀者若非很熟識普通歷史與教會歷史,就不會享受 1:3所應許之福了。

此法源自羅馬天主教學者約亞潛  (Joachim ),他是「後千禧年 派的始祖」,故此法多為後千禧年派人所採用(無千禧年派學者多同時採納二種釋法的混合,如「歷史與靈意法」的 E.D.Mowell ,或「歷史與已往法」的 R.Summers),並深受宗教改革家如Luther , Wycliffe(因「獸」、「教皇」)等的解釋;此派學者有 Bengal , Pieters , Barnes , Kuyper , Hengstenberg 等。

4.「將來法」( Futuristic view )

按此法,啟示錄第   4章起全書皆預言,待將來應驗(雖有人曾把 2-3章的七教會也放在預言部分內,但這還算少數人士的意見)。4-19章指主再來前要應驗的預言,即是指七年災難時代,特別是後三年半之時。20-22章指主再來後之情形(此派學者有 Tenney, Walvoord, Ironside, Gaebelein, Scot, Alford, Zahn, Kelly等)。筆者贊同此法(注 6)。

D.啟示錄之神學

在教父的遺著中,約翰曾被稱為一名「神學家」,聖經各卷書以啟示錄含有最完整的系統神學。本書雖以末世論為主,但事實上卻是一本偉大的基督論,其他著書都是附帶式的補充而已。

1.神論

在啟示錄中,神「不是」一位慈愛的神,他是創造者、保護者及審判者。啟示錄的「神」與舊約的「神」相若,是公義的,全能的,全知的,永在的,因本書為審判的書卷,故論神時少論他的慈愛及憐憫。

2.基督論

全書的基督論相當濃郁,基督的名稱也較其他書本為多,如「耶穌基督」  (1:1);「主耶穌」(22:3);「主耶穌基督」(22:21);「神的兒子」(2:18);「神的道」(19:13);「羔羊」( 5:6);「亞門,誠信真實的見證」(3:14b);「聖潔、真實」(3:7);「神創造萬有之上為元首的」(3:14a);「從死裡首先復活的」(1:5);「永活的」(1:18);「大衛的根」,「他的後裔」,「明亮的星」,(22:16);「萬王之王」,「萬主之主」(19:16)。

基督乃完全順服的兒子  (3:12),但並不是說他是末後的(1:18;22:13)。他為成就救恩者(7:10);為「管理國度之王(11:15;12:10);為「審判教會的主」(1:12-16)。

3.聖靈論

啟示錄內的聖靈以三個身份出現:  1.賜異象的靈(1:10;4:2;17:3;21:10);2.教導的靈(2:11,17,29;3:6,13,22;14:13;19:10);3.見證主的靈(22:17)。

4.天使論

啟示錄論天使較其他書卷為多,他們是服侍的靈,把神的審判傾倒於地  (8-11章;15-16章);他們陪同基督回來(19:14);天使開始幽禁撒旦之無底坑(20:1);指示作者將來的歸宿(22:1);也是他們囑約翰書作本書(22:6)。

5.救恩論

全書的主體也可說是救贖的完成  (注 7);救恩的工作藉著主基督(1:5,7;5:9;7:14);也是從神而來(7:10;12:10;19:1);本書論救贖的完成較論救贖的過程多(因那是福音書的範圍)。

6.教會論

啟示錄的教會論不太清楚或詳盡,除了  2-3章論教會的實況外,並不多論教會,因作者在論教會時,是從實際應用方面下筆,不過他頗強調教會合一的觀念(1:12-20),如基督向教會說話是向整體而說(2:7,11,29;3:6,13,22),教會是羔羊的妻(19:7-8),在 3:14-22:16間,「教會」字沒有出現,暗示教會已提到天上去(參 2:25;3:10-11),而二十四長老就是代表教會(4:4)。

7.末世論

本書是末世論的集成,是啟示的總歸,預言的結束。先從教會被提起  (2:25;3:10-11;4:4),地上便進入災難時期(6-19章),尤特注意後一半的時期,在災難之末,主帶著教會從天上 回來(19章),在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度(20章),千年完結後,白色大寶座之審判開始,新天新地降臨,新耶路撒冷出現(21-22章)。

E.啟示錄與創世記比較

創 世 記

啟 示 錄

樂 園 喪 失

樂 園 復 得

人 被 神 所 驅 逐

人 與 神 永 遠 同 居

咒 詛

祝 福

失 敗

得 勝

天 地 造 成

天 地 重 造

日 月 放 光

不 需 日 月

第 一 次 哭 泣

再 無 眼 淚

拒 見 生 命 樹

生 命 樹 再 生

 大綱:

A.簡綱(為背誦用)(鑰節 1:19)

一、所看見的事  (1)

(拔摩島的異象)

二、現在的事  (2-3)

(七教會的異象)

三、將來必成的事  (4-22)

(末後的異象)

A.天上的寶座=4-5

B.地上的災難=6-19

C.禧年的國度=20

D.新天與新地=21-22

B.詳綱(為參研用)

一、引言  (1:1-8)

A.著書的目的=1:1-3

B.受書的對象=1:4-8

二、所看見的事  (1:9-12)

(拔摩島的異象)

A.約翰所見的異象=1:9-18

B.約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三、現在的事  (2:1-3:22)

(七教會的異象)

A.給以弗所的信=2:1-7

B.給士每拿的信=2:8-11

C.給別迦摩的信=2:12-17

D.給推雅推喇的信=2:18-29

E.給撒狄的信=3:1-6

F.給非拉鐵非的信=3:7-13

G.給老底嘉的信=3:14-22

四、將來必成的事  (4:1-22:5)

(末後的異象)

A.天上的寶座=4:1-5:14

1 在寶座上的神=4:1-11

2 開書卷的羔羊=5:1-14

B.地上的災難=6:1-18:24

1 七印災=6:1-17

2 第一插段=7:1-17

a.十四萬四千見證人=7:1-8

b.災難的聖徒=7:9-17

3 七號災=8:1-9:21

4 第二插段=10:1-11:19

a.約翰吃小卷=10:1-11

b.約翰量聖城=11:1-14

c.介紹七碗災=11:15-19

5 第三插段=12:1-14:20

a.  七個人物=  12  :  1  -  13  :  18

b.  三幅圖畫=  14  :  1  -  20

6 七碗災=15:1-16:21

7 第四插段=17:1-18:24

C.禧年的國度=19:1-20:15

1 主的再來=19:1-21

2 建立國度=20:1-6

3 清除罪惡=20:7-15

D.新天與新地=21:1-22:5

1 新天與新地=21:1-8

2 新耶路撒冷=21:9-22:5

五、結語  (22:6-21)

A 天使的吩咐=22:6-11

B 耶穌的宣告=22:12-17

C 約翰的見證=22:18-21

 圖析 :

1

著書的目的

1上(1)

 

受書的對象

1上(2)

1

 
  

所看見的事

約翰所看的異象

1中

  
   

約翰所受的命令

1下

  
   

給以弗所的信

2上(1)

  

  

給士每拿的信

2上(2)

2

  

給別迦摩的信

2中

 

1

現在的事

給推雅推喇的信

2下

 

 

給撒狄的信

3上

 

  

給非拉鐵非的信

3中

3

|

 

給老底嘉的信

3下

 

  

天上的情景

在寶座上的神

4

4-

22

  

開書卷的羔羊

5

5

 

  

七印災

6

  

   

第一插段

7

  

   

七號災

8-9

6

 
   

地上的災難

第二插段

10-11

|

 
    

第三插段

12-14

18

 
  

將來必成的

 

七碗災

15-16

  
  

 

第四插段

17-18

  
    

主的再來

19

19

 
   

禧年的國度

張立國度

20上

|

 
    

清除罪惡

20下

20

 
    

新天地的降臨

21上

21

 
   

新天與新地

新耶路撒冷

21下-

22上

|

22

 

22

天 使 的 吩 咐

22下1

  
  

耶 穌 的 宣 告

22下2

22

約 翰 的 見 證

22下3

 

 摘要:

啟示錄為一本曠古的奇書;按時間言,是神給人最後的啟示;按內容言,也是神最後的啟示;按神學言,本書是最偉大的基督論名著。

本書的結構可沿   1:19的大綱,即除引言(1:1-8)及結語(22:6-21)外,可分為三大段:1) 所看見的事(1:9-20);2) 現在的事(2-3章);3)將來必成的事(4-22章)。

 一  .引言(1:1-8)

A.著書的目的(1:1-3)

作者開宗明義便宣告著書的目的及全書的主題,主題涉及神有一個管理世界的計劃  (1:1a),這計劃曾啟示給他的眾僕人(1:1b),也特別給約翰(1:1c)。作者以第三者的身份見證他的記錄是正確的(1:2),並以神僕人的身份宣告凡奉讀神啟示者所領受的祝福(1:3)。

B.著書的對象(1:4-8)

神最後的啟示特別顯給小亞細亞七教會  (代表歷代的教會)(1:4a)。這啟示有1 永在的神;2 他的七靈(代表完全的靈示,即默示),(1:4 b);3 死而活過來的世上元首耶穌基督為證(1:5a);作者在此數述耶穌過去代罪受死的工作(1:5b),現今作大祭司的工作(1:6)及將來的工作(1:7),旨在顯出耶穌乃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全能主(1:8)。

 二  .所看見的事(1:9-20)(拔摩島的異象)

A.約翰所見的異象(1:9-18)

作者繼續指出他領受啟示時的環境與時日  (1:9-11),並那給啟示的主(1:12-18),主的身份如同審判官(1:12-16),使作者戰兢懼怕(1:17a),但審判官卻安慰他(1:17b)。這是頂奇妙的事,審判官顧名思議是沒有憐憫的,不會安慰人的,然而主耶穌與世上的審判官不一樣,他是公義的,也是慈愛的。

B.約翰所受的命令(1:19-20)

作者看見異象後,隨即領受因異象而來的命令,於是這命令便構成著本書的原因  (1:19) 及受書的對象(1:20)。

 三  .現在的事(2:1-3:22)(七教會的異象)

第   2與 3章總論教會的元首主耶穌基督向七代表性的教會講道。每篇信息均有獨特的格式及內容如:1) 目的地;2) 稱讚;3) 缺乏;4) 要求;5) 命令;6) 應許;因篇幅關係,茲以表代釋:

 

以弗所

士每拿

別加摩

推雅推喇

撒狄

非拉鐵非

老底嘉

名意

喜悅

沒藥

婚姻

獻祭

余種

友愛

民審

代表

時代

A.D.

使徒時代

30-100

逼迫時代

100-313

國教時代

313-590

教皇時代

590-1517

改革時代

1517-1790

宣道時代

1790-1900

背道時代

1900-?

稱讚

勞苦忍耐

至死忠心

堅守主道

後行勝於初

少數自潔

見證主道

--

責備

失落初愛

--

容忍假師傅

受假師傅

所迷惑

有名無實

--

不冷不熱

勸告

回想   2:5

盡忠   2:11

堅守   2:13

持守   2:25

儆醒   3:3

遵守   3:8

發熱   3:19

應許

生命樹的果子

生命冠冕

嗎哪及白石

權柄伏列國

穿白衣同行與認他的名

免去試煉井作神殿柱子及賜新名

一同坐席

經文

2:1-7

2:8-11

2:12-17

2:18-29

3:1-6

3:7-13

3:14-22

 四  .將來必成的事(4:1-22:5)(末後的異象)

A.天上的寶座(4:1-5:14)

1. 在寶座上的神(4:1-11)

「此後」二字  (4:1)暗示另一新時代及環境的情形,那是在天上美麗堂皇但肅穆的情景。作者舉目觀看(4:1),便目睹天上一幅敬拜的圖畫,那裡神坐在寶座之上(4:2),並有圍繞四周敬拜他的(4:4-5)和服侍他的人與活物(4:6-8a),及敬拜時莊嚴的氣氛(4:8b-11)。

2. 開書卷的羔羊(5:1-14)

在寶殿上的主神  (4:8)手中有七引嚴封的書卷(5:1),但無人有權柄開啟(5:2-3)。作者見無人能配得展開那書卷,便心中焦急至極而大哭起來。他大哭之因乃是書內的啟示太重了,但又無人能配得展開那重要的啟示,如此啟示便無人知曉了。但有天使向他說只有那「猶大的獅子」,「大衛的根」,「被殺的羔羊」才配得起開啟(5:5-7),其他觀看的長老和活物也因此感而敬拜他起來(5:8-14)。

B.地上的災難(6:1-18:24)

啟   6章為另一情景的敘述,這是當羔羊每次開啟一引時,在地上所發生的災難,名為「七印災」。在第七印未開啟前,作者稍暫停,先再回頭,從災難的起頭再補述一些在此時期發生的事,名為「插段」。此乃作者寫作的技巧,因為「一枝禿筆不能描寫多頭的故事」,這文學技巧稱為「回筆」或稱「重複律」( Law of Recapitulation ),這是研究啟示錄必須注意的地方,不然整本書便如「劉姥姥如大觀園」,越看越不懂得了(注 9)。這些「插段」目的有二:1.回頭看 ( Retrospective )--詳細解釋或補充上文;2.往前看--導引下文 ( Prospective )(注 10)。

第七印展開後,又有七位天使出現,每位天使拿著號筒吹號,每次一吹號,在地上便產生災禍,名為「七號災」。在第六次吹號後,作者在寫第七號吹響前,他又暫時歇筆,再寫第二個插段,以補充上文及引進下文,如此反覆的應用,實為啟示錄文學上極優美之奇觀。

因本概論範圍之關係,筆者以圖代述如下:

 

經 文

段 落

要 義

1

6:11-17

6:1-2

6:3-4

6:5-6

6:7-8

6:9-11

6:12-17

七印災

第一印

第二印

第三印

第四印

第五印

第六印

每印開啟地上難。

無箭攜弓的白馬指冷戰。

紅馬指熱戰。

黑馬指死亡。

灰馬指饑荒瘟疫  (人口1/4受害)。

災難的聖徒呼喊伸冤。

風雲變色,天地改容。

2

7:1-17

7:1-8

7:9-17

第一插段

(1)十四萬四千見

證人

(2)災難的聖徒

補充上文。

從災難頭起。

到災難完時。

3

8:1-9:21

8:1-5

8:6-7

8:8-9

8:10-11

8:12

8:13-9:12

9:13-21

七號災  (第七引)

引言

第一號

第二號

第三號

第四號

第五號  (第一禍)

第六號  (第二禍)

每號吹起地上生難。

介紹吹號的七位天使。

火摻血的雹下降  (地1/3和樹1/3遭殃。

火山扔海  (海物1/3遭殃)。

火星降下食水泉源  (1/3變苦水)。

日  1/3,月1/3被擊打(日月1/3各無光)。

無底坑的蝗蟲飛出,傷害沒神印記的人。

釋放百拉大河四使者,二萬萬軍出現。

4

10:1-11:19

10:1-11

11:1-14

11:15-19

第二插段

1. 約翰吃小卷

2. 約翰量聖城

3. 第七號引戒

補充上文,引進下文。

神的啟示,先苦後甜。

表徵性質,象徵聖城遭審判,兩見證人受害為例。

引出第七號,顯出第七號的厲害。長老戰懼的俯伏敬拜,稱為「神的憤怒」,但作者先引介立即收筆,再寫插段。

5

12:1-14:20

12:1-13:18

12:1-2

12:3-4

12:5-6

12:7-16

12:17

13:1-10

13:11-18

14:1-20

14:1-7

14:8-13

14:14-20

第三插段

七人物」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三幅圖畫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災難期中的各主角及佈景。

七個重要主角。

懷孕的婦人,指以色列的災難。

大紅龍,指魔鬼攻擊以色列。

男孩子,指基督耶穌之受迫害。

米迦勒,指靈界的爭戰。

余民,指在災難中堅受主道的人。

海中之獸,敵基督的工作。

地中之獸,假先知的工作。

描繪「七人物」出現的情景,補充上文,預告下文。

十四萬四千人榮耀的勝利。

拜獸的人有禍了,及堅受真道的人有福了。

收割莊稼,人子再來時的審判。

6

15:1-16:21

15:1-8

16:1-2

16:3

16:4-7

16:8-9

16:10-11

16:12-16

16:17-21

七碗災

引言

第一碗

第二碗

第三碗

第四碗

第五碗

第六碗

第七碗

最後一列審判。

施行七碗災之天使的身份。

倒在有獸印記的人身上。

倒在海裡,海水變血。

倒在江河,泉水變血。

倒在日頭,熱得烤人。

倒在獸的座位上,拜獸者,滿身瘡痛。

倒在伯拉大河上,引起哈米吉多頓大戰。

倒在空中,天地改容。

7

17:1-18:24

17:1-18

18:1-24

第四插段

1.淫婦巴比倫

2.大城巴比倫

解釋及補充上文。

巴比倫  (復興羅馬帝國) 如淫婦,指政治與宗教方面受審判。

大城巴比倫  (復興羅馬帝國) 的商業方面受審判。

C.禧年國度(19:1-20:15)

啟示錄中心信息的焦點集中於主得勝的再來,及再來後要建立的國度;這雙方面的預言是所有信徒的安慰和保證。

1 主的再來(19:1-21)

主再來是禧年建立的前奏,他再來的消息使二十四位長老及四活物高興俯伏敬拜起來  (19:1-6)。他的再來稱為「羔羊婚娶」的時候(19:7-11)。他的再來滿有榮耀,帶著天軍,制服列國,審判萬民,特別要對付獸和假先知(19:12-21)。

2 建立國度(20:1-6)

主再來之目的乃要建立其永遠的國度,可是因地上還有罪人  (禧年國度內之罪人),故他只可先建立禧年的國度。他先捆綁魔鬼(20:1-3)(為著日後審判所有罪人時同時清算他),然後與屬他的人作王千年(20:4-6)。

3 清除罪惡(20:7-15)

千年之末,魔鬼得放作垂死爭扎,誘惑禧年時的罪人向神作最後反叛,但神審判的火自天降下毀滅他們  (20:7-10),隨即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出現,清算自創世以來反叛神者的罪行(20:11-15)。

D.新天與新地(21:1-22:5)

1. 新天與新地(21:1-8)

一切為新天新地出現的籌備就緒後  (4-19章),作者看見一個新的異象,這異象與前不同。前的是審判的,血腥的,痛苦的,咒詛的,死亡的;今次的異象是祝福的,詳和的,安穩的,平安的,快樂的,沒有死亡,只有永生,因為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在,賜福給人。

2.新耶路撒冷(21:9-22:5)

新耶路撒冷是神居所的中心,作者用最美麗的詞句描繪一幅最美麗的圖畫,雖然如此,也只能片面性把極其美麗之點襯托出來而已。

 五  .結語(22:6-21)

A. 天使的吩咐(22:6-11)

在神向作者所作的啟示結束時,天使  (給啟示的媒介)補上其見證,說這些啟示是真確的(22:8),但遭拒絕(22:9)。天使吩咐他不要封閉一切所看到的啟示,免得人沒機會聽而接受信靠(22:10)。但若有不肯接受的,也由他罷了(22:11)。

B. 耶穌的宣告(22:12-17)

主自己也補上自己的見證,他宣告自己的再來,如同作者在異象中所看見的一般  (22:12);並宣告自己的身份,身份證明他必成就所預言的(22:13-16)。

C. 新婦的邀請(22:16)

聖靈內居教會,教會是主的新婦,故作者說是聖靈和新婦一起邀請,請一切力竭的人來取永生的水喝;看完上文可怖的審判,這邀請更見貼切。

D. 約翰的見證(22:18-21)

作者不甘後人,自己也作見證,引證上述的異象是真確的,並添上閱讀之福及刪減的詛  (22:18-19),更附上耶穌的見證佐證他的見證(22:20),以免人誤會、忽略或輕視。本書以願主的恩惠臨到為末(22:21)。若要逃脫上文之災難,恩惠是必須的。

*       *       *       *       *

啟示錄的信息是每一信徒不可遺忘閱讀的,全部聖經最重要的一卷可算此卷,因為神的啟示以它為總結,凡是總結的總是最重要的。

看了上文,我們若能仍像約翰般願「主啊,我願你來」,便是非常難得了。很多信徒因活在貪愛世界的光景中,對主不冷不熱,丟失了起初的愛,與世界通婚,按名是活,其實是死,不肯悔改自己的「淫行」(12:21),實是不願主再來。

「主啊,我願你來」,應是今日信徒從心發出的呼聲,也是信徒唯一的盼望。現今的世界正處在火山的邊緣,只待引爆的導火線。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若不預備妥善,誰能逃脫那憤怒的大日子呢?

願主給我們眼藥,擦亮眼睛,看清楚自己在神面前可憐的光景,靠著主恩,尋回初愛,堅守主道,勤勞忍耐,儆醒等候,務死忠心。

「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主啊,我願你來(快)來」。

 書目註明:

(注1)   Companion Bible, Bagster, 1969, p.1883。

(注2)   參 M.J.Brunk, 「The Seven Churches of Revelation Two and Three .」 Bibliotheca Sacra, July, 1969, p.244。

(注3)   Robert L. Thomas,」 The Chronolgical Interpretation & Revelation 2-3, 「 Bibliotheca Sacra, Oct., 1967 , pp.327,331 有同感 。

(注4)   William Barclay, the Revelation & St.John, I, Westminster, 1957, pp.19-24。

(注5)   讀者欲詳看「歷史法」的釋史 ,可參 Albert Barnes, Revelation, Baker, 1949, pp.iii-xxii, 31-464。

(注6)   讀者欲詳研各法之優劣 ,可參無匹之名   著 :Gary C.Cohen, Understanding Revelation, Christian Beacon, 1968, pp.13-43 (此書原是他的博士論文) 。

(注7)   何賡詩著「耶穌基督的啟示」,證道出版社1968 年版第12 頁 。

(注8)   本圖析據 Cohen 上引書第160頁 ;但J.D.Penteost, Lecture Notes on Revelation,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67 卻把第二印放在後三年半內 。

(注9)   讀者欲詳明此點,須參精采無儔的戈G.G. Cohen 上引書第76-161頁。

(注10)  C.C. Ryrie, Revelation, Moody, 1968, p.43。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