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虛空的人生

傳道書一章  1  至  11  節可說是整卷傳道書的精髓,好像約翰福音一章  1  至  18  節的宣言一樣,對整卷書作出了一個非常清楚的交待。

傳道書一章  1  至  2  節,「在耶路撒冷作王  ,   大衛的兒子  ,   傳道者的言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節經文清楚指出,在日光之下的人生,是一個虛空的人生。傳道書的作者在耶路撒冷作王,是大衛的兒子。大衛共有十九位兒子,妃嬪所生的還不算在內,在希伯倫生的有六位,在耶路撒冷生的有十三位。列王紀上和歷代志上三章  1  至  9  節指出,在大衛的眾子中,只有一人曾經在耶路撒冷作過王,這人就是所羅門。在耶城作過王的只有三個人--掃羅、大衛、所羅門。所以,我們相信傳道書的作者就是所羅門,因為他是大衛的兒子,他又是在耶路撒冷作過王的。

「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  傳一  12)   。作者清楚指出自己作過以色列的王。因為以色列在所羅門以後,就分裂成南、北兩國。北邊的十個支派叫以色列,南邊的兩個支派叫猶大。以色列的王不可能在耶路撒冷作王,因為以色列的首都是在北邊。因此,作以色列的王,又是在耶路撒冷的,一定是聯合的王國;既然是聯合王國,又是大衛的兒子,這只有一個可能性,他就是所羅門。

「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 (  傳一  16)  這與列王紀上三章  12  節提到所羅門求智慧非常相近。「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 (  傳二  4)  這與列王紀上七章  1  至  8  節相近;「我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這與列王紀上十章  14  至  29  節也非常相近;「…並許多的妃嬪」 (  傳二  8)  ;「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 (  傳二  9)  ;「…又陳說許多箴言」 (  傳十二  9)  ,沒有任何一個王可以作這一切,只有所羅門王。

傳道書一章  1  節是作者自己的介紹,讓人知道他是所羅門。他並沒有用王的身份來自稱,而是自稱為傳道者。「傳道者」在希伯來文有焦急之意,也有教師、或老師的意思。所羅門以一個教師、焦急人的身份自稱,也許是因為他晚年的時候,離開了神和他父親的教訓,寵愛外邦女子和拜偶像,他覺悟自己的失敗,感到不配被稱為平安的王,與「所羅門」這名字的意思相稱。因此,他以傳道者的身份,以過來人來勸告下一代。

傳道書一章  2  節是整卷書的總題--絕對虛空。所羅門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差不多表達了七倍的虛空,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形容這個虛空了。「虛空」這個詞,在新舊約聖經中共出現了  73  次,單在傳道書已經出現了  40  次。希伯來文「虛空」的意思,就是一個泡影。好像一個泡沫,當它愈來愈大的時候,忽然便會破裂。

現今世界的榮華富貴、聲色犬馬、財富地位,在日光之下好像五光十色的彩虹,很快便歸於無有。「虛空」這個詞,在不同的經文中有不同的含意,好像六章  4  節及  12  節,是影兒的意思;六章  11  節把它翻譯為虛浮;七章  15  節是虛度;十一章  10  節翻譯成飛逝。從這些經文中,可見這位傳道者,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享受一切的榮華,但他仍感到人生帶給他的只是虛空。為什麼這個有名有利、有權有勢的人還是感到虛空呢?

第一個原因,傳道書一章  3  節,「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日光之下」在這卷書共出現了二十九次。或許不是所有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都感到虛空,其中主要的分別是在乎人活在日光之下,他的眼目是看著日光之下的東西,還是看著日光之上的東西。日光之下的東西是短暫的,最終會失去的,唯有日光之上的東西是永存的。因此,所羅門說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益處」    一詞是商業詞語,盈餘的意思。亦即是說,日光之下一切的勞碌,有什麼是可以存到永遠呢?

同樣,我們今天得著的東西,有一天會失去、會離開我們。好像耶穌基督在馬可福音八章  36  節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亞歷山大臨終的時候,要求他的下屬在棺木旁開兩個洞,把他雙手從棺木裡往外伸出,他對下屬這樣說:「我要向全世界的人宣告,我雖然打遍了許多地方,但是我要告訴他們,我兩手空空的來,也要空空而去。我沒有帶什麼東西來這個世界,也沒有辦法帶任何東西離去。」人的虛空,是因為人所得著的始終有一天會失去。想想看,我們今天所得著的,有什麼是可以帶到永恆去呢?總有一天,若不是這一切東西要離開我們,就是我們要離開所擁有的一切。

第二個原因,傳道書一章  4  節,「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歷世歷代興衰轉替,只是一陣子的事而已,人生是非常的短速,不如地之長久。「永遠」這個詞在這裡有對比的意思。除了神以外,沒有任何東西是永存的。人的一生跟地來比較,就好像短暫跟永恆作比較。人一生好像黃河之水,一去不再返回。

第三個原因,傳道書一章  5  至  7  節,「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所羅門說人生非常乏味,變化莫測,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好像自然界的現象一樣,週而復始,循環不息。我們每天的生活,是否好像大自然的現象一般呢?日頭上來,日頭落下;風刮完,又往原來的地方去;海也是循環不息的流轉。然而,江河被蒸發上升、雨水降下的不息循環,反映出人生是一去不回的,與大自然生生不息、週而復始之現象有天淵之別。因此,傳道者感到人生沒有味道、沒有意義。日出日落,形容人好像機器一般地生活;風的刮起,描寫人生的無常;海的不滿,也描寫到人生的不滿足。人生就是這樣的乏味,就是這樣的枯燥。

第四,所羅門說人生就是虛空,因為他感覺在日光之下,事事都是厭煩的。傳道書一章  8  節,「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這是因為人在城市之中、日光之下,人的活動只是奔波勞碌,所追求的沒有穹盡,沒有飽足。世人得著一切東西就好像喝海水一樣,愈喝就愈口渴。耶穌說:任何人喝這水,都要再喝;但凡喝祂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因為祂所賜的水要在人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今天的人怎樣才算是滿足呢?有人說只要賺到一萬元就滿足了;但是當他賺到一萬元後,他便會說賺十萬元就更滿足;當他賺到十萬元的時候,又會說要有一百萬才滿足。今天的社會已經有無數的百萬富翁,但有那一個百萬富翁會感到滿足的呢?

第五,傳道者告訴我們虛空的原因,是因為歷史的重複。傳道書一章  9  至  10  節,「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世事不斷重複,歷史也不斷重演。所謂新的,只是舊事。因此,人生的確是非常的單調,每天都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

有人形容今天虛空的世代,好像猴子的故事一樣。聽說有一隻猴子,被主人罰它每天搬一塊石頭到山上,當它黃昏時把石頭推到山頂上,坐下休息,怎知這石頭便滾了下來;第二天它又把這塊石頭推上去,到了晚上石頭又滾下來;第三天又是這樣子。週而復始,每天都是做同樣的東西。日光之下的人生也是這樣,作者告訴我們人生是虛空的,因為人的一切都會被遺忘,「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  傳一  11)  人是善忘的,已往的豐功偉跡早已被人遺忘了。所謂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過去如是,將來也如是。如此的人生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呢?因此,所羅門所講的一切確是非常有道理。

有人形容今天的時代,有三種人是虛空的。第一種人,他很想得著一些東西,但得不著。第二種人,當他期望的東西得著了,卻發現不外如是。第三種人,就是他得著了心裡期望的東西,但得著後卻又失去了。有心理學家解釋,那些最虛空的人,不是第一種人,因為他們有期望、有一個目標去追求;第三種人失去了曾得到的東西,還可以努力把它爭回來。故此,最虛空的就是第二種人了,他們得到期望的東西以後卻發現不外如是,這種虛空是沒法補償的。今天有那麼多人得著最高榮譽後還要尋死,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虛空的人生有誰能滿足呢?耶穌說:人到祂那裡就能得著活水,這活水能夠叫他永遠不渴,願我們都能找到這活水。

 回到最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