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使用我,否则就会失去我”

参与的原则

有效的教导取决于在教导中学生的真正参与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做出的明确回应

这是对你我来说最难于贯彻实施的一条原则。我们很多人都倾向于自己大讲特讲,而不是鼓励我们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让他们独立地思考。

学习需要参与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习需要参与。教与学并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出和接收。学生要想学,就必须参与。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说些什么或真正做些什么(尽管这有时是可以的)。它真正的意思是学生至少必须要动脑筋思考。如果他没有思考,他就没在学习。有人曾说:

“讲是帮助一个人去了解。”

“教导是在帮助一个人去了解并且成长。”

“训练是在帮助一个人去了解,成长并去实践。”

参与是圣经的一条原则吗?在耶利米书13章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神告诉耶利米去买一根麻布带子束腰;他就去买了麻布带子并按照耶和华所说的束在腰上。后来,耶和华对他说:“把你的腰带解下,去把它藏在一个石洞里。”他照着做了。许多天以后,耶和华又告诉他去把他所藏的带子取出来。当他把腰带挖出时,它已腐烂不能用了。耶和华对耶利米说:“我必照样败坏犹大的骄傲。” 耶和华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要败坏犹太人的骄傲。”但祂没有这样做。当祂教导他这一功课时,祂允许并鼓励耶利米去参与。这就是一个学生参与的例子。

主耶稣也通过门徒们的参与去教导他们。在一个税吏问彼得他的主人是否已交税时,主本可以当时造出一些钱给彼得,但祂没有那样做。祂使彼得去努力参与。祂派他去河边捕鱼,掰开鱼的嘴,然后从中找到钱。我相信,彼得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件事。

在喂饱五千人的那天,基督本可以不让门徒们动手就可以让众人吃饱,但祂没有,主让门徒们参与进去,让他们更好地记住这一神迹。

在约翰福音第四章中,主耶稣遇见撒玛利亚的妇人时,祂没有只是给她说,教导她,而是鼓励她去参与。当时的对话一共有13句,其中主耶稣说了6句,而撒玛利亚妇人说了7句。这就是参与。可是在我们的教导中,我们经常倾向于说13句,而让我们的学生说0句。

参与是一条教导原则吗?当然是。我们可以发现它经常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一个母亲教孩子过马路时,她和孩子一块过。他们要一块过一百次,然后她才会确信孩子可以独立过马路了。在世俗教育中,我们也能见到参与原则的应用。学生们做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在学生们会进行乘法运算之前,老师们就不能说他已经教会学生乘法运算了。

我们不能把这条原则完全照搬到属灵领域里来。我们教导孩子们什么是信;但我们不能自己编造出一个情景去让孩子们实践。这是我们所做不到的。这是圣灵的工作。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当记住这句话:“我听过了会忘记;但看过了就会记住,而做过以后才会真正明白。”

真理应该在实践中结果

如要想使所学的对自己有真正而持久的价值的话,学生必须在自己的心中和生活中对他所学的进行再创造。没有相应的表现,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

你们既知道这事表达,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约十三17)

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七17)

在好撒玛利亚人这个故事的最后,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路十37)

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来评定自己的教导效果。他最大的喜乐就在于看到学生“按真理而行”(约叁4)。在每一节课中,你的目标都应该是帮助孩子们对你所教导的真理做出明确的回应。这会表现为:

O    学生离基督更近一步,最终使他信靠祂作为自己的主和救主。

O    学生最终下定决心,成为一个基督徒,并把自己的一生交托给耶稣基督。

O    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进一步的长进,更加顺服主。

学生应该参与

鼓励学生去参与是教师的责任。

教导不是单方面的活动。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我们必须要避免罐杯理论错误影响。这种理论认为,教师是罐子,学生是杯子;教师唯一的责任就是把自己罐子中的知识倒进学生的杯子中。学生只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罐子中所倒出的一切。事实上没有那么简单。学生们所学的真理应该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思考、应用、实践所学的。你的教导工作是帮孩子们真正自己理解经文含义和包含的真理,并且看到这些真理如何适用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只有当孩子们真正在学习的时候,教导才会是有效果的:而且只有在孩子们在理智、感情和意志上对他们所学的做出某种形式的反应时,他们才能学会。除非学生们以某种方式参与,否则他们就学不到知识。一切学习都要学习者亲自参与,需要学习者通过在一定学习环境中,思考理解新的观念和真理。在一些学习环境中,这些参与活动可以是写、画、讲故事或扮演一个角色。有时这些活动可以是你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或是一系列问题的问与答。一般而言,它是指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必须有活动,有孩子们对学习所做出的明确的反应,否则就不会产生你所期望的可以产生改变的交流。听和看必须和说与做相搭配。这就象是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有两个公文格,一个用来放送来的文件,另一个用来放要送出的文件一样,孩子们内在也有两个容器。他们在课堂上听到了什么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对听到的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别人对他做了什么或者在他面前做了什么并不会直接促进他的发展,但他在所学基础上的实践却会对他起到直接的教育作用。

有人曾说我们所读的,10%能够记住;我们所听到的,20%;我们所看到的,30%;我们所听见的和看见的,50%,我们所听见、看见并讲述出来的,70%;我们所听见、看见、讲述并且演示出来的,90%。单单印象是不够的,表述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孩子可以这样对我们说:“使用我,否则就会失去我。”

如果能精心策划,恰当的控制,学生的一些参与可以使课堂及在课堂上所教的真理不仅有趣,而且令人愉快。

学生参与有3种不同的类型,而且教师全部会用得上。

教导过程中的参与

在教导过程中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参与,这也许是对你最大的挑战。

在你的实际教导过程中,有好几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参与。

O    通过问与答

通过激发学生去思考从而鼓励他们参与,这是可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提出问题。

在教导过程中,你应当时不时地提出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来鼓励孩子们参与,而不要一味地说,一味地讲圣经故事或者只是讲解圣经课。这样的问题和讨论会有助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对真理的认识。

主耶稣就经常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据说他在福音书中就提了15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简洁、切题,不太容易回答,而且还能发人深思。祂还鼓励人们去独立思考、独立行事,而且从不给出现成的答案,相反而是去鼓励他们去观察,研究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独立地做出结论。通常当人们问祂一个问题时,祂又会用另一个问题去回答。

有一个父亲给儿子买了一套飞机模型的散件,并为孩子组装好。而另外一个父亲也为儿子买了同样的散件,然后教给孩子如何把这些散件组装在一起。谁更聪明呢?

你自己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是容易的,但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哪怕是答案的一部分,也会好得多。

√    “你认为他为什么这样做?”

√    “假如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    “你会怎样回答?”

在提问题时,要遵循以下几点:

√    要象你准备一节圣经课一样去精心考虑你的问题的用词。

√    要确信你所有的问题,都是为你心中要表达的目的服务的。

√    在提问时,态度要自然、友好、真挚。

√    当孩子回答错时,要委婉地给予纠正。你可以说:“我没有能清晰地表达我的意思,我是说…”同时,你或许还能从他的答案中收获一些有用的东西。

√    如果学生对一个问题没做出任何反应,这时你要重新表达这个问题或者解释一下或者给一些提示。

有两种类型的问题:

l    测试性问题

测试性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他们所学过的知识。可以用来测试学生的记忆,约瑟有几个哥哥?他们为什么嫉妒他?要回答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记住一些事实,这些问题通常只有一个答案。这些问题的确有他们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在复习和小测试中。你可以在路加福音10 : 26 中找到这种问题的一个例子。

l    训练性问题

训练性问题使孩子们用他们学过的知识做出新的判断,得出更新更深刻的见解。在训练中,孩子们必须用已有的信息,经过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时他们必须真正地去思考,从而也就真正地参与进去了。

神为什么要祝福于约瑟?

神为什么会让这些事情发生在约瑟身上?

神为什么给基甸这样小的一支军队?

彼得为什么会在一个年轻女仆面前不认主耶稣?

这类问题能激发孩子们的判断能力。象上面这些问题往往有好几种答案。

你可以在路加福音十章36节中找到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教师培训班中,这类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其目的就是鼓励教师去参与。你需要使他们思考,这是你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这里要思考的是后一种问题,即训练性问题。这种教导与参与的问答方式只有在孩子相对较少,年龄差别较小的班级里才真正有可能。在较大较复杂的班级中实行就会难得多,甚至有时会导致纪律的混乱。

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精心准备。不经准备,我们很少有人能提出好的问题。你要首先考虑问些什么,然后把问题写下来。这样你就会很清楚什么时候要提出这些问题。

O    通过鼓励孩子们在心里回答而不在口头上表达出来。

有时都用口头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对一大群孩子或者一群年龄差别很大的班级讲课的时候,鼓励他们在心中默默地思考,回答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你的教导应该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考虑问题,并把学到的真理应用到自己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孩子们如果有问题或意见可以在课后与你交流也是很好的。

O    通过事先让一个小孩说出自己就圣经章节,尤其是你最近所讲的章节的一些见解。让他说出这段章节是什么意思。对他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O    通过安排孩子们完成一项较大的任务。你可以安排孩子们在几周之内准备一个有关某个主题的小本子。主题最好是你在课堂上讲过的。比如,他们可以画一些插图来说明圣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明十诫的每一条都告诉我们去做什么。

O    通过鼓励孩子们使用圣经。

O    如果孩子们只是带着圣经而不用它,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鼓励他们使用圣经。

√    通过使用圣经的练剑法(sword drill),让孩子们找出一些章节并进行朗读,这样可以使他们熟悉圣经。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问题,并告诉他们查考章节,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他们就不得不去找到哪些章节、进行阅读然后找到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就是在使用神的话语,并在思考神的话语。比如你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以色列人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然后,你给出希伯来书十一章30节,孩子们只有找到了答案“因着信”才能站起来回答。

√    通过介绍一段新的圣经章节。这样做的最好办法就是问一个与某个章节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答案就在这个章节里,然后找到它、引用它、并且进行解释。比如,如果所选的章节是腓立比书二章10、11节,你就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主耶稣再来时,我们要特别用到的身体的两部分是什么?”接下来,孩子们会找到这个章节,给出答案——“用我们的膝跪下来,用我们的舌头去承认耶稣基督是主。”

√    通过在圣经课中这样做,如果有一课是关于背叛主耶稣的,你首先告诉孩子们犹大所做的。然后问他们对他有何评价,他们会叫他什么?耶稣又叫他什么?读马太福音廿六章50节。这样孩子们经过思考,经过独立寻找答案,他们会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你不要在每节课中都这样做。而且在一大群不守纪律或年龄很小的孩子中要这样做似乎非常难。

√    可以通过用大致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圣经查考,在这段时间里,每个人都利用自己的圣经来查考该节课要教导的中心真理。比如,如果一节课要教导的中心真理是 “神是万能的”,你可以在开始教导之前先带领孩子们查考一下以赛亚书第40章中的一些章节。神所创造的世界的掌管者有多大呢?15 –17中说——一滴水,微尘,虚无,不及虚无。注意到用来打比方的事物的特别之处了吗?它们一个比一个渺小。世上所有的人与神相比又有多大呢?(第22节)。神就天空中的星体做了哪3件事?祂创造了它们,祂掌管着它们,祂给它们命名。(第26节)

一定要记住你的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独立地去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你想让他们成为思想者和发现者。当他们这样做时,你就在真正地教导他们。危险在于你滔滔不绝地告诉他们许多许多的事情,但不给他们自己找到宝藏的机会。你想要他们变成神的话语的学生,这才是你想要他们做的。

O    通过使用圣经测验题和复习题来使孩子们参与上周课的内容。

问题应仔细挑选,不要只问“亚伯的哥哥叫什么?”,而应该问“从该隐的献祭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教训?”不要只问,“诺亚在进入方舟之前向人们传了多长时间道?”而要问“神为什么等了120年才发了大洪水?”。

O    通过鼓励孩子们去思考他们所唱的赞美诗。

比如,在讲“主是幸福源泉”时,你可以让孩子们在唱到“我的行为有变化。”这句话时声音要提上去。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在他们成为基督教徒时,父母会看到他们生命中的变化。通过大声唱这些话可以鼓励孩子们去思考他们所唱歌词的含义。

O    通过允许孩子们使用一些可视的帮助器材。

通过让孩子们用上周使用的图片在绒布板上演示来参与课堂活动。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形式。

课后活动

在某些情况下,在一节课结束之后还可以紧接着就刚刚学过的内容举行一个活动,并鼓励学生们参与到中间去。这样的活动是可行的,值得推荐的。这种活动可以是在一个宿营地,也可以是在一个假期圣经联谊社,甚至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可在主日学校或者福音社的教导之后。但这只限于有额外的空闲时间的情况下。

O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使用和课程紧密相关的练习册。这种练习册质量要高,应该能启发学生思考,而不能只是机械的练习题或娱乐形式的题。

你可能还需要指导孩子们来使用这些书。孩子们在做练习册时,通常需要指导、监督和帮助,这样习题可以对孩子们更有价值。另外,也可以鼓励孩子们在学期后的那一周来完成练习册。

O    在有些情况下,尤其在一个营地或一个假日圣经联谊社中,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去画画,写作或是做模型。这可促使孩子们去听,去看,去做。而且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把这些活动和最近所教导的紧密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

以上所提到任一种活动都不应被看作是不让孩子们闲着或乱说话的一种方式。这种活动应该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强调、巩固所教导的内容。同样,这些活动也不能替代教导。他们只能在教导结束以后进行。

O    如果时间允许,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可以用来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积极参与。还应鼓励在课程及其应用上实际地参与。

√    彼得不认基督(太廿六)

课前给孩子们读一封编出来的信。告诉孩子们这封信是一个犯了严重错误的基督徒小男孩写的。信中他想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课后,用一台录音机录下班上孩子们给出的建议,设想录制的带子要送给那个小男孩。

√    好撒玛利亚人 (路十)

课后讨论全班或者个人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别人。这种活动可以促使孩子们一同去看望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或是为医院的某个病人制作一盒磁带。

另外一种可能是假想一种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我们可以演好撒玛利亚人),然后在课后把各种角色表演出来。这种角色表演可以帮助孩子们把所学的圣经真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古实的太监 (徒八)

课后,可以给一个小孩一本小册子,并给他讲些耶稣基督的情况,然后,让他向另一个小孩作见证。在对话结束后,可以让班上其余的孩子给出一些建议。

√    孩提时代的但以理(但一)]

课后,进行一个完成故事的活动。“史蒂夫和博比是好朋友而且在同一个班。史蒂夫很聪明,而博比却不太聪明。有天晚上,博比来到史蒂夫家问是否能抄抄他的作业,史蒂夫说……”

√    亚伯拉罕和以撒 (创廿二)

课后,让一个外向的孩子扮演亚伯拉罕, 然后让班上其余的孩子对他进行采访。最后把这次采访录制下来。

√    基督平息风暴 (可四)

课后发给每个孩子一张明信片,在上面有这样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今天当……我想起了要信靠主耶稣。” 鼓励孩子们在本周内无论什么时候发觉主帮助了他们,就可以把卡片上的文字补充完整。然后寄给你或带给你。那么下周把这些卡片读给孩子们听。

√    亚干的罪 (书七)

为孩子们大致勾画出一个基本的与圣经课有关的环境。在这其中,一个叫汤姆的男孩被诱导从一个朋友那儿偷东西。把班上的孩子们分成两组,经过几分钟讨论、安排之后,一组要演出汤姆所做出的错误选择和后果;另一组要演出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和结果。最后以讨论结束这次活动。

√    十诫 (出廿)

挑一个——比如说第五诫,让孩子们思考他们怎样才能向自己的父母表示孝敬和顺服。然后,让其中一些把他们所做的表演出来,让其余的猜测他们所做的是什么。

一周的活动

在接下来的那一周,应该鼓励孩子们实践他们所学的。在下周课的开始还要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分享各自是如何参与和实践前一周所学内容的。当然,在你对真理的应用时,就应该建议他们如何进行参与和实践。

比如,如果你的课是好撒玛利亚人, 而且对那些已得救的孩子们的要求是要他们帮助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的话,那么,应该建议他们去寻找机会在接下来的一周进行实践。他们可以帮助盲人过马路;帮助老人提提购物袋;对那些感到被歧视的孩子表示友好。然后,在下周开课时,应该给孩子们机会去描述他们是如何参与和实践真理的。

另外一种可能是为孩子们安排一次探访老人或病人的活动,然后大家在课堂上一起准备,唱诗、背经文、读章节、念诗、祷告,甚至送个小礼物。还可以一起进行准备,参加一次特别的聚会或敬拜,比如在圣诞节或复活节期间。

几条注意事项

O    这条原则或许比任何一条原则都更可能被误用。

√    比如当一个教师认为:“我没什么可说的了。来,咱们开始讨论,”时,这条原则可能就会被误用。

√    当教师没有精心准备而且认为参与是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时,这条原则可能就会被误用。

√    一味地鼓励那些无目的的活动,也可能导致这条原则被误用。为活动而活动并不是在教导。所进行的活动始终都应该是为了巩固已教过的或正在教导的内容。

O    这条原则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一些教师认为这条原则可以节省准备时间。其实恰恰相反。讨论和参与活动所需要的计划和准备即使不比备课本身多,至少要和它一样多。如果一次讨论活动的领导者没有充分准备,结果会是大家都在谈,但都不知在谈什么,实际上是无目的地空谈。讨论需要精心引导,否则讨论只是大家在“相互分享彼此的无知”。

O    这类活动,尤其是在孩子们中举行的这种活动可能很难控制。你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事情。它甚至可以导致教师精力的枯竭。如果你面对一大群孩子,尤其是一大群活泼爱动的孩子时,最好不要设计太活跃的活动。另外,如果你面对的孩子年龄差别较大,那么要设计出适合每个人口味的活动很不容易。如果你迎合了年龄小的,那么较大的孩子们会感到委屈;如果你迎合了较大的,那么小孩子们不能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把他们分成年龄相对接近的几个小组来进行。

O    参与活动不能过多。要记住,神对孩子们说话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口头的话语。你只要通过一些参与活动使这些话语为孩子们所透彻理解,记在心中就行了。

O    学生参与不能是被迫的。如果一些学生不想参与,一定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强迫他们去参与。这样,你可能失去他们的信任。

O    要留心那样知道全部问题的答案,过于爱表现的学生。和蔼而又坚定地使一切讨论参与活动在你的控制之中。

O    不要对学生期望过高或过低。任何一种情况都会导致学生们不做反应或拒绝参与。

O    一定要表扬、鼓励那些参与的学生,哪怕他们的答案是错的。一定要找到一些优点去鼓励他们,这样下一次他们更有可能积极参与。

说完以上这些后,我们有必要认识到鼓励学生进行参与有很多好处。通过参与,孩子们记得要更牢固,而且在他们确确实实做了一些事情后,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参与活动会帮助他们学习,而且还会给教师更多的机会和孩子们建立起个人之间的良好的关系。

回答问题/讨论

O    作为作者,我为什么在这本书中要把这一章写得最长?你是不是象我一样觉得这条原则在你们事奉中是最薄弱的,而且最需要进一步努力发展和提高的?你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这条原则的应用?

O    依你的观察和经验,你认为大多数教师是不是说得太多了呢?你能给出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如果教师不说那么多,教学将会非常有效果吗?

O    教师如何才能鼓励孩子们参与那些实用的、有益的讨论活动?他或她应做些什么?不应做些什么?请给出一些建议。

O    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鼓励参加培训班的教师们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请把这些办法记录下来。

O     

自我评价表

参与的原则

我理解这一原则

很清楚

比较清楚

仍然不理解

   

我赞同这一原则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表示怀疑

   

神在我的传道工作中祝福了这一原则

经   常

时不时地

很少/从来没有

   

我下定决心要

用它来激励别人

在我的生活中更多地应用它

开始应用这一原则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