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神学范畴概览

一、序言

“每一个信徒都应该是个神学家”━━这是美国匹次堡神学院历史神学家葛士那博士(Dr. John H. Gerstner)的名言〔注1〕。固然信徒对神学的认识会有深浅的分别,但这并不表示说信徒不能成为神学家,因为“神学家”的基本定义乃是“一个学习认识神的人”。恩约神学院教授派巴博士(Dr. Fraccio Pieper)说:“信徒应该看重神学,因为追求研究神学的人就是爱神的表现。”〔注2〕

二、什么是神学

“神学”二字本是异教徒首先采用的,后来才被信徒将该词转借过来,用在对神之研究方面〔注3〕。

“神学”二字乃“Theos”及“Logos”二希腊文字并合成的。前者意“神”,后者意“话语”。所以“神学”就是有关神的话语,即有关神的研究,或有关神的学问。简言之,“神学”就是“学神”。

三、为什么要有神学

在过去,许多信徒对神学的研究有几个基本的误解,所以他们对神学缺乏兴趣,甚至反对。他们反感的原因可能有四:

1.神学本身似乎高不可测,是专门的研究,属于一些专家的范围,与平信徒无关。

2.神学所讨论的是一些无关痛痒、钻牛角尖的问题,如“针尖上可站多少天使”,与实际生活脱节。

3.神学是人对神“头脑的知识”,“知识叫人自高自大”(林后8: 1),还是避开的好。

4.神学常引起争辩,“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不晓得谁是谁非,倒不如不卷入漩涡为妙。

虽然神学的研究着实引起上述的弊病,但神学本身是中性的,流弊的产生往往只是人的问题,而非应否研究之的问题。

可是每一个基督徒或非基督徒,有神论者或无神论者(无神论也是一种神学思想),都有他个人的神学思想,只是可能没有将他的思想作一有系统的定论。对信徒来说,不读神学会更危险,因为当他不清楚自己所信的是什么时,他的立场便很容易给外来的思想攻破。与其说对别的神学派别或异端缺乏认识,往往是对自己的神学缺乏认识,这样便很容易将错误的神学思想混入自己的信仰之内,可见稍有神学背景的训练对信徒的自信裨助莫大。

四、神学的重要

神学的需要与其重要有时甚难区别,两者间亦有重叠的地方。神学的重要可从五方面解释:

1.为真理作演绎或归纳的定论(For Induction-Deduction)━━神学家平诺博士认为:“福音派的真理皆是用归纳法推演得来的”〔注4〕,这是正确的见解,只可惜是偏重一面定论真理之法。真理的推演是靠归纳与演绎两法。“归纳法”是从一大堆的真理中找出其中的细节,将之分门别类成为(归纳)定论,如“神是爱论”、“神是公义论”。“演绎法”则是从定论中演变原则来,再回到那“一大堆真理”中找着其支持或根据,如从“神是爱论”演绎出神看顾人、记念人的属灵真理,再回到整个真理中找出根据,坚立定论。归纳真理与演绎真理两法只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寻找真理,而定论真理。神学的研究便是定论真理。

2.为真理作系统性的定论(For Systematication of Truth)━━圣经中的真理包罗万有,将之归类并组织起来,这是系统化之的过程,如“神是爱”、“神是公义”、“神施行审判”、“神的创造”等可统归为神的属性、神的工作等。又将一切有关神的真理组织起来,成为一套的“神论”或其它。神学的研究便是系统化真理。

3.为真理作定准化或正典化的定论(For Standardization或Canonization of Truth)━━真理经过系统化,便成为多种的定论,这些定论又需要加以定准,以便给信徒使用,成为信徒生活与信仰的准则。初期教会在很早的时候便将某些真理“楷模化”、“定准化”或“正典化”了。(参罗6:17的“道理的模范”;多1:3的“传扬”;1:4的“共信之道”;1:9的“真实的道理”、“纯正的教训”,犹3的“圣徒的真道”等不赘)。据瑞士神学家布仁尔(Emil Brunner)称,此“楷模化”真理的始因,是为了对付异端渗入教会的缘故〔注5〕。神学的研究便是辩护真理、定准真理。

4.为真理作教义化的定编(For Catahetization of Truth)━━初期教会为了将真理教导慕道或初信之人,便将真理编成课本或册子,叫信徒容易领会及接受〔注6〕,此需要便成为神学研究的前提。神学的研究便是教条化真理。

5.为真理作伦理化的定论(For Ethicization of Truth)━━信仰与信徒的生活不能脱节。真理不是一些象牙塔式的空谈,而是信徒处世与待人的伦理准则。神学的研究便是伦理化真理〔注7〕,将真理中的伦理原则定准,作为信徒生活的导引。

五、神学的范畴

神学研究的范畴相当广泛,俗分十大界域,笔者再附二条,是近代新加的范围:

1.圣经论(Bibliology)━━有关圣经的来源论、启示论、默示论、成正典的过程及准则,抄本的流传,版本的批判等。

2.神论(Theology)━━神的存在、属性、工作、及三位一体论等均在此列。

3.基督论(Christology)━━基督神人二性,他的历史可靠性,他的职分及使命等。

4.圣灵论(Pneumatology)━━探讨圣灵是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三位格神,及其在旧约时、新约时、教会期、与在将来灾难期而至禧年国时的工作。

5.人性论(Anthropology)━━有关人的来源、性情、救赎、归宿等。

6.罪论(Harmatiology)━━研讨罪的始源、性质及结果。

7.救恩论(Soteriology)━━救恩在神计划中的地位,基督之死如何完成救赎,圣灵怎样为罪、为义、为审判叫人受责备。

8.教会论(Ecclesiology)━━教会在神救恩计划中的地位及其性质、组织、圣礼等。

9.天使论(Angelology)━━天使的创造、目的、堕落,成为鬼魔,邪灵等皆在此类别之内。

10.末世论(Eschatology)━━简介各类末世论的系统,如千禧年前派、后派,或无千禧年派;又教会的被提论、复活论、灾难期论及新天新地,永远国度论等。

11.目的论(Teleology)━━神创造世界的目的,救赎的目的,选立以色列的目的,呼召教会的目的,第一与第二次来临之目的等;换言之,举凡与神工作的目的有关的均在这里讨论之。

12.教牧论(Pastorology)━━有关教牧的范围,涉及基督徒的生活,教牧人员的资格、条件及使命,与教会对内的行政、对外的宣教等。

六、神学的类别

上文所列神学研究的范畴共有十二大款,它们统归不同的部门,共分六类:

1.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将神学有系统的分析,有条理的阐明。

(1)教义性(Doctrinal)━━尤指基督教内主要信仰的阐释,如圣经论、神论、基督论、救恩论等。

(2)主题性(Thematic/Topical)━━在某一教义的定论中再选当中的要题,加以更深入的研讨,如“称义论”、“成圣论”、“恩约论”、“原罪论”等。

2.圣经神学(Biblical Theology)━━系统神学是全圣经性的,圣经神学则以圣经书卷的组别为主,系统神学的定论乃多根据人的哲学构思,或教会对它的观论而达成,而圣经神学则多根据圣经书卷的历史背景而成,如申命记与当时近东宗主条约(Suzerainty Treaty)的关系;创15章血约订立的过程与当时的背景之关系等。

(1)旧新约(OT/NT)━━特研圣经书卷组别的神学命题,如五经的神论、大先知的末世论、福音书的基督论等。

(2)书卷及作者(Books/Authors)━━如约翰福音的神学、约翰的神学(将书信及启示录也放入其内),保罗的神学,罗马书的末世论等。

3.历史神学(Historical Theology)━━着重神学观念在教会史中的变化。

(1)教会历史(Church History)━━研究教会在历史上的进展,在进展时的阻挠,及教会如何克服或渡过艰难。

(2)神学思想史(Christian Thought)━━追溯一些重要教义的形成或定型的经过,及在教会时期中一些神学思想的变动或兴起。

4.护教神学(Polemic Theology)━━这是辩护基督教信仰的神学,所以不只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可靠性是讨论的范围。其它的宗教也在探讨之内。

(1)护教学( Apologetics ) ━━又称为“辨道学”、“卫道学”或“辨惑学”。凡有关基督教的可信性,诸如神的存在、圣经的可靠、基督是神的儿子、神迹的可能、科学与信仰、天灾横祸与世界的苦难等皆受严谨的钻研。

(2)宗教比较(Comparative Religions)━━除了基督教本身外,世界上其它的宗教甚至是异端也在此领域内加以评判。

5.实践神学(Practical Theology)━━从神学理论的研讨进入实际工作的研究方面。

(1)教牧学(Pastoral Ministry)━━尤涉及教会管理、教牧人员、教牧方法与技巧,如讲道学、释经学、辅导学等均列入此类别之内。

(2)宣教学(Missiological Ministry)━━着重教会对外的事工,如差传学、个人布道、露天布道、影音布道、大众传播等。

6.生活神学(Personal Theology)━━这类别有关基督徒的自身生活,属灵的生命及其伦理观等。

(1)基督徒生活(Christian Life)━━信徒个人灵命的长进,如灵修生活、祷告生活,甚至家庭生活也在此领域内讨论之。

(2)基督徒伦理学(Christian Ethics)━━这是有关信徒的伦理观,他的伦理基础、根据或权柄,以至他对某些伦理难题,如堕胎、死刑、怜慈处死、战争、同性恋、说谎等等伦理问题在此栏内加以研讨。

七、神学的派别

在基督教的圈子内,因着人对神的话语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便产生甚多的神学派别,而每一学派都以自己的见解为最正确,叫一般信徒不晓得如何跟从。若要将今日三大神学巨头──恩约神学(Covenent Theology),或称“改革神学”(Reformed Theology)

(因这是改革家的主要神学,如长老会);亚米约神学(Arminian Theology),或称“循道神学”(因这是循道会主要的神学)及时代神学( Dispensational Theology)━━略加解释,也非要费一番唇舌不可,这可能已超越本课的初衷了。

可是若要评判所有的神学派别,最安全而准确的途径乃是试观他们对神话语的基本态度如何,而分别出他们是否正确(正统)或不正确(不正统),故此这方法是一个取舍的准则。在所有的神学派别中,他们对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三大类别,这三大神学主流为:

自由派(Liberalism)(或简称“新派”)━━这派人士认为圣经不是神的话语,圣经只是人的思想,是人有关神的存在的一种哲理,一来毫无科学根据,二来充满迷信与怪诞的记录,内中唯一可取是仍有一些颇好的伦理教训,可作警世之用。这派对圣经的态度竟然如此,信徒大可不需理会。

新正流派(Neo-Orthodoxy)━━新正统派对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二,一些认为圣经含有(contains)神的话语,是神学与信仰的部分,而非历史或科学那部分。另一些则认为圣经可变成(becomes)神的话语;神的话语是整部分的,没有神学、信仰、历史、科学等的划分。当信徒研读圣经时,那段经文对他的存在产生莫大的关系,那时他突受感动起来,觉得自己生命的存留与创造生命的主宰有一个接触(encounter),那时那段经文顷刻变成神的话语了(所以这观点亦称为“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的圣经观)。这观点不能接受之因有二:一则神学或信仰皆建立在历史的证据上,故二者不能解体。二则若以个人的感动来决定圣经的性质,这实是无稽之谈,况且人的感动有时亦颇可疑及多变化。

正统派(Orthodoxy)━━正统派(即保守派、福音派、基要派)认定圣经是神的启示记录,全部不折不扣的是神的话语,是信徒生活与信仰最高的权威及准则。

八、神学的限制

神学的研究并非毫无困难的,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基于三个原因:

启示的性质━━圣经虽是神的启示记录,然而这记录并不完全。这并不是说圣经启示有瑕疵。圣经的启示是完善的( perfect ),只是不详尽(incomplete)矣,因为圣经的记录全是选择性(selective)的,所以还有很多资料没有记录下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信徒便需要从可知道的凭信心接受,相信未完成的会完成。

理性的有限━━理性的有限就会引起不同的解释,神学派别遂随之而生。信徒在基要教义上若毫无异义,其它的神学细节则需客观地包容,而不能太主观的摒弃。

信心的必需━━因着启示的性质及理性的有限,信心的操练是必需的,否则神是无法可证明其存在的,只有运用信心,接受神说他是这样便这样,那样就那样,这是信心的表现。神学研究必要运用信心,接受一些没法解释的事实,待模糊的镜子清楚了,那时必得一切的答案。

书目注明:

〔注1〕:   John H. Gerstner, "Everyman Must Be a Theologian," The Necessity of Systematic Theology, ed. John J. Davis, Baker, 1978, p.19。

〔注2〕:   Francis Pieper "Nature and Character of Theology"在上引书第89页。

〔注3〕:   Pieper上引书第87页:希腊诗人荷马(Homer)亦被称为“神学家”,见Charles Hodge, Systematic Theology, I, Eerdmans,1960, p.19。又罗马史家斯色路(Cicero)也被誉为“神学家”见J. P. Boyce, Abstracts of Systematic Theology, American Baptist Publication, 1847, p.3。

〔注4〕:   Clark H. Pinnock, Bilblical Revelation, Moody, 1971, p.16。

〔注5〕:   Emil O. Brunner, "The Necessity for Dogmatics,"在John J. Davis上引书第79页。此点也是他尔泊(Talbot)神学院教授所示(Robert L. Saucy)的重点,刊在"Doing Theology for the Church,"在John J. Davis上引书第63页。

〔注6〕:   E.O.Brunner,上引书第80页。

〔注7〕:   这是苏格兰神学家百克莱(William Barclay)所列举四项重要神学研究其中之一点。见氏着"Why Theology," Faith and Thought, 1968, pp. 46-51;刊登于Robert L. Saucy上引书第64页。

回到最前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