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稱義——在愛子裡賜給我們

「使祂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這恩典是祂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弗一6)

簡介

本課講的是稱義,是「聖經基本道理」系列課程中的一課。在你閱讀課文的時候,會發現沒有列出全部引用經文,這是故意留空的。好讓你必須在聖經裡查閱參考經文並填空。請前先填滿所有的經文空缺,才做課本後的測驗題目。

在做課後測驗前,先溫習課文材料。

當你學習本課及做測驗時,祁求聖靈引領你,教給你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希望每個人都盡力而為,因此,對本課程請勿倉促應付。在閱讀課文的時侯,請把問題記在腦中,它們會有助你完成測驗。若你對某一部分不清楚,請聯絡你的輔導員。務必字跡工整,易於閱讀!請仔細閱讀並遵守所有的指示。

本課程所講道理得到歷代信奉聖經之學者的公認。


助學問題

學習本課時請找出這些學習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將有助你充分掌握本課中所討論屬靈的真理。

1.   稱義是關於什麼?

2.   稱義的定義是什麼?

3.   人在神面前為何毫無疑問是有罪的?(至少引用一節經文作為論據。)

4.   稱義在舊約裡是什麼意思?

5.   稱義在新約裡是什麼意思?

6.   稱義的兩個因素是什麼?

7.   給稱義的消極因素下定義。

8.   給稱義的積極因素下定義。

9.   當一個罪人被基督稱為義時,他得到了什麼?

10. 稱義的根源是什麼?

11. 我們稱義的根基是什麼?

12. 我們怎樣被稱義?

本課中的許多參考經文沒有列出,為的是讓學生查考聖經,填寫答案。請填入整節聖經,或是所要求的經文。


稱義——在愛子裡賜給我們

一. 稱義的意思

A. 稱義主要是關於人在神面前的地位和關係與神的關係和狀態

本課程的第一、第二課——悔改和信心,主要是關於人在救恩中的責任。然而,稱義卻完全是神的作為,最好的解釋是人與神的關係或在神面前的地位。正如在第三課所講,重生亦是神的作為,與人在信主時性情得改變有關。稱義則與信徒在神面前的身份或地位有關。

在罪進入世界之前,神和人的關係是一種個人之間的交往和愉快的交流。由於人的不順服和犯罪,這種關係被破壞了。人因此離開神。稱義的意思就是神把人放在一個新位置上,使人與他自己有團契和交流。這是在神面前從被定罪和審判轉向蒙接受。

毫無疑問,人在神面前是有罪的,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在神公義的法庭上,人被定了罪。而無罪的耶穌基督,卻取代了罪人的位置,擔當了罪人應得的懲罰,滿足了律法的要求。於是有罪的人被判為如同在基督裡是接受審判。他被赦免主要是因為基督作了他的替罪羊。在基督裡受審,他不會被判有罪。因為神這位法官宣佈,「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八1)。罪人現在得著「祂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恩典。(弗一6)

B. 聖經中稱義的意思

1. 舊約裡

此處「稱義」一詞的意思是「在法律上宣佈為義」。它在出埃及記和申命記裡,清楚地說明:「人若有爭訟,來聽審判;審判官就要定義人有理,定惡人有罪。」(申廿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廿三7)(參看箴十七15和賽五23)所以,這個詞在法律上,意思是「宣佈為義」,而非在道德上使成為義。所說的是人在神面前的地位,而不是他的行為或品質。對這個詞更進一步的詮釋如下:

1)稱義的相反詞——「定罪」

重讀上一段中申命記二十五章1節。請注意箴言十七章15節裡「稱義」的相反詞是「定罪」:「定惡人為義的,定義人為惡的,這都為耶和華所憎惡。」

2)同樣意義的表達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詩三十二1,2)「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五6)

(譯者註:原文此段中另有兩個句子,對「impute (imputeth)」(算為)一詞做出解釋。但「to credit with」、「give credit for」、「counted」這些詞(組)的中文翻譯皆相同,故略去。)

2. 新約裡

在新約,「稱義」一詞和舊約裡有相同的意義,甚至更堅決地把它作為一個法律上的宣佈,而非道德領域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十三39)「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因信,這就算為他的義。』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羅四3-8)「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五1)「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羅五9)

所有這些經文說明了一個道理:稱義並不指成為義,而是稱為義;在法律上宣佈為義。因此,稱義並不直接針對人的行為或基本品質。可以用一個帳戶的比喻來解釋,神把義記在我們帳目上,因為基督完全的公義已入了我們的帳戶上。正如保羅所說,他渴望「得以在祂裡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腓三9)

路加福音十八章法利賽人和稅吏的比喻中,法利賽人企圖自稱為義,他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另外又記著:「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基督說:「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八11-14)

在路加福音十六章15節裡,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沒有人能在神面前自稱為義。「」(羅八33)「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彼前三18)

從聖經對稱義一詞的用法中,我們看到:稱義是神法律意義上的作為,藉著它,相信耶穌基督的人便得赦免、被宣佈為義、並免予定罪。

二. 稱義的因素

稱義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消極的因素,另一個是積極的因素。二者

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A. 消極因素

消極因素是,神把罪人的罪轉移給祂兒子,把基督放到十字架上接受祂的審判。稱義和赦免,雖然不盡相同,起初是彼此相伴的。我們很少認真想過,從神的角度看,對罪的赦免是什麼意思。赦免對我們來說似乎很容易,因為我們對罪如此輕描淡寫。但神是絕對聖潔的。祂的聖潔與罪水火不容。祂對罪極端憎惡;然而祂卻願意白白地赦免。對祂來說並不容易的,因祂以自己的獨生子作為代價。

把犯罪只看作自己或別人的人,大概不會懂得神赦免的廣度,也不會懷有感激的心。首先我們必須看清罪的本質,看穿它所有的敗壞(賽六十四6)。只要是罪,無論是大或小,都是對得罪了神,是必須象對付的,因為「…違背律法(神的律法)就是罪」(約壹三4)。神赦免過犯,即是赦免違背祂自己的聖潔。就算不把邪惡當一回事的人,在他們自己犯錯時也會感到饒恕之難。

先知彌迦清楚認識到神赦免和人赦免的廣度之不同,他說:「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彌七18、19)當詩人因犯罪良心罪疚緊抓不放時,他求告耶和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一百三十3、4)這個基於基督救贖犧牲的赦免,是與稱義結伴而來的。

但稱義不單是赦免。稱義還指,一個犯罪者在接受基督作他代罪羔羊的那一刻,他的罪被除掉。他不再需要害怕。神要被稱為義的罪人明白,他不再被看作為有罪的、應被處死的人,而是被看為一個從未犯過罪的人。

使徒保羅向安提阿教會傳因信稱義的道理:「所以弟兄們,你們當曉得: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徒十三38,39)神還啟示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我不再記念他們的罪衍和他們的過犯。」(來十17)正如大衛在詩篇一百零三篇12節裡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的赦免何等博大完全!

因此,當神定罪人為義時,祂赦免他全部的罪,洗淨他一切的不義,並使他不需擔心要為從前的過犯受懲罰。

B. 積極因素

稱義的積極因素,是神把基督的義加給罪人,使罪人得著祂的喜愛。稱義最奇妙的一方面是,不單是和罪及它帶來的定罪和懲罰被挪去,而且,基督完全的義現在加給了信神的罪人,使他因此得以被神完完全全地接納。

使徒保羅寫信給羅馬人說,基督的義「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三22),「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羅五18)。「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雅二23)「算」在此就是說,基督的義加到亞伯拉罕的帳上。「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羅五1)。

腓利門書裡有一個歸罪的例子。腓利門的奴隸阿尼西母偷了他主人的錢並逃跑了。他逃到羅馬,在那兒遇到腓利門的好朋友保羅。保羅引領阿尼西母相信了救主基督,差他回腓利門處傳訊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帳上。」(門十七,十八)這即是歸罪。這也正是基督為我們做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賽五十三5)

保羅說,「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基督在我們的位置上受苦,而我們則靠著基督單憑祂的功績被神接納。

三. 稱義的方法

A. 消極方面——不是出於行為

遵守律法不能被稱為義的。聖經裡有清楚教導這真理。「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三20)在神的審判台前,沒有人能夠藉著順服律法建立起自己的義。律法根本不具備產生與神正常關係的功效,因為,「若曾傳一個能叫人得生的律法,義就誠然本乎律法了。但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裡,使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歸給那信的人。但這因信得救的理還未來以先,我們被看守在律法之下,直圈到那將來的真道顯明出來。這樣,律法是我們訓蒙的師傅,引我們到基督那裡,使我們因信稱義。」(加三21-24)

遵守舊約的律法不能得稱義的。律法的目的是叫我們知罪:「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律法把罪顯明出來,但不能把它除去。律法清楚地解釋罪的勢力範圍,但決不能使人從罪中得釋放,得自由。

保羅說:「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加三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三11)既然沒有人能夠完全遵行律法,若用這個作為稱義的基礎,是不可能。正如保羅所說,律法的目的是「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羅三19)。

保羅說:「既知道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穌基督,連我們也信了基督耶穌,使我們因信基督稱義,不因行律法稱義,因為凡有血氣的,沒有一人因行律法稱義。」(加二16)「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

好行為不能作被稱為義的基礎。該隱試圖以他的努力去接近神。但神不重視他獻的祭(創四)。在神的眼裡,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賽六十四6)。用我們的行為獻給神來換取基督的義,也就是說基督的替死是不必的,而救恩只成了神人之間的討價還價的貨品,並非一件免費的禮物(羅六23)。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決不能以好行為作基礎。這在以弗所書二章8,9節和提多書三章5節裡講論得很清楚。

這樣,問題就變成在兩個互相對立中作出抉擇。兩者是不能混同,而只有一個是正確的。

二者之一:

行為      或者是     信心

律法      或者是     應許

行為      或者是     信心

工價      或者是     禮物

摩西      或者是     基督

B. 積極方面

1. 它的根源——神免費的恩典

恩典的定義是不配得神的喜愛——無論我們如何都不配得的喜愛。稱義是法官的作為,只有神能夠實行。也因沒有人配得祂的喜愛,所以稱義完全出於恩典。祂白白的恩典正是稱義的根源。保羅在羅馬書三章24節的宣告中解釋了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白」意思是無需我們做任何事而可獲得的。如果它是神賜下的禮物,當然是從神而來的,人除了接受以外不能作什麼,也不能做任何事情使自己為義。然而,神並不是一個把法律撇在一邊的獨裁者,祂是一個公平的法官。祂既然承認及接納基督為我們擔當了懲罰,就能同時「自己為義,也稱…人為義」(羅三26)。

保羅在給提多的信中總結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祂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聖靈就是神藉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好叫我們因祂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永生的盼望成為後嗣。」(多三3-7)神白白赦免罪人,接納他們為自己的兒女。祂無比的恩典是何等美好!

2. 它的基礎——基督的義和祂所流的血

我們稱義的根基在於耶穌基督的血(我們藉著血罪得赦免),和加給我們祂的義。在羅馬書三章24、25節裡,保羅宣佈,我們「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寬容…罪。」由於「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羅五9)「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五21)

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流血,對於我們的稱義至關重要。事實上,兩個概念不可能分割開。這就把一束新光射到了舊約的獻祭上,再不能把那看作是無意義的屠殺,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九22)。

神在立世界的根基以前便已計劃了我們的稱義。舊約裡所有獻祭都預表著那次重大的獻祭,就是我們「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祂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來十10)。按照舊約的樣式,祭司天天「屢次獻上一樣的祭物,但這祭物永不能除罪。然而基督一次獻上永遠的贖罪祭,就坐在神的右邊…因為祂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來十11,12,14)這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便成了我們稱義的基礎,因為我們「靠著祂的血稱義」(羅五9)

3. 它是接受——藉著相信耶穌基督成為己有

假如稱義只是神白白恩典的工作,人怎樣能稱義呢?聖經上說,我們是藉著信以致於信而稱義。因此,我們必須藉著信心這器皿去接受基督,和祂的義。

保羅說,神已經差遣耶穌基督來「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羅三26),「所以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羅五1)

然而聖經從沒有說,我們得以稱義是依靠信或由於我們的信,因而信本身從不代表稱義的基礎或結果。假設是這樣的話,那就不得不承認信是一項工作,藉著它,人變得配稱義了。保羅一直反對這種說法。他在羅馬書四章5節裡給這種自以為的義當頭一棒:「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當一個人「信算為義」時,那就是說他放棄對自己之努力的一切信任,而把自己完全交託給神,靠祂的憐憫稱義。聖經上說:「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徒十三39)

耶穌基督的血能拯救每個罪人,但只有信祂的人才能稱義。最好與最壞的人都是一樣,只需信耶穌基督便能得救,滿足的需要和方法並沒有分別。所有的罪人的立場都是一樣,他們稱義的基礎和獲得它的條件從不因人而異。

哈巴谷書一章13節說:「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在舊約裡,神在祂施行的審判中表明祂對罪的怒氣,如同對所多瑪和蛾摩拉那樣(創十九)。在基督為罪將自己獻上十字架時,神向祂傾瀉了忿怒,懲罰了罪(賽五十三6)。現在,由於神的兒子擔當了罪的懲罰——死(羅五12),神可以接納信祂的罪人不致玷污祂的聖潔。神就能宣佈那在基督裡的人為義。這就是稱義!

所以,人必須曉得,稱義「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祂的憐憫…」(多三5)當人信靠那一位使不潔的成為聖潔時候,這人便得以稱義:「…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歸給那信的人。」(加三22)從「信」和稱義的關係上可以清楚看出,信,正是我們接受基督並得到祂的義的途徑。

總之,稱義是天上的神一個法律意義的作為,使悔改的罪人因信基督,重生及耶穌基督的義。因此,下列都是與稱義有關:

1.   它是不使相信的罪人為義,乃是神宣佈他在神眼裡為義。

2.   它是神的一個作為,而非一個過程。

3.   它是一個永久的地位(羅八1)。

4.   它是在神面前最完美地位。

5.   它是一個叫人喜樂的真理。


《聖經基本道理學習──稱義》測驗題簡介

填滿課文所留出來的空缺,完整學習講座之後,再來回答測驗問題。這個測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試你所學的多少及需要再次學習的內容。

測驗部分

選擇題

結構:每個問題後面有三個答案,以(1)、(2)和(3)號數分別。只有一個是正確的。仔細閱讀每個問題;然後選出正確答案,把它的號數填在問題前面的括號裡。為了幫助你明白,以下有一個例題:

例題:

(3)0.   稱義的教義有多久遠?

(1)只是今年才發展起來的

(2)還未完善

(3)和聖經一樣久遠

你會注意到,(3)是正確的答案。那就把(3)填在括號裡。

測驗:

(  )1.   稱義如何實現?

(1)藉著神的作為

(2)藉著遵行律法

(3)藉著實踐新約裡待人的規則(你想人家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

(  )2.   當我們被稱為義時,那一種關係受到了影響?

(1)我們與朋友的關係

(2)我們與神的關係

(3)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  )3.   什麼破壞人原有與神的交往?

(1)缺乏交流

(2)律法

(3)罪

(  )4.   神為何能夠赦免罪並稱信的罪人為義?

(1)因為罪人遵行律法

(2)因為基督取代了罪人的位置並擔當了懲罰

(3)因為獻上了贖罪的牲畜

(  )5.   聖經裡所說「稱…義」是什麼意思?

(1)在法律上宣佈一個人為義

(2)使一個人自義

(3)做義的事情

(  )6.   稱義對付的是什麼?

(1)我們的品質和行為

(2)與我們同伴正常的關係

(3)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

(  )7.   根據課文,舊約裡所用稱義的相反詞是:

(1)邪惡

(2)討厭

(3)定罪

(  )8.   在那裡能夠找到稱義的教義?

(1)在新約裡

(2)在舊約裡

(3)在新、舊約裡基本上相同

(  )9.   「稱義」意思是:

(1)在法律意義上宣佈為義

(2)改變一個人的品質

(3)為自己製造借囗

(  )10.當我們被神稱為義時有什麼變化?

(1)我們的品質得到改變

(2)我們被宣佈為義

(3)我們為罪受到懲罰

(  )11.誰帶來了稱義?

(1)人

(2)教會

(3)神

(  )12.什麼是罪?

(1)並不存在的東西

(2)對神的過犯

(3)我們不應談論的事

(  )13.稱義在何時發生?

(1)在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中

(2)在基督的審判台前

(3)當罪人接受基督為他的替身時

(  )14.當「歸給」這個詞和稱義的教訓並用時,是什麼意思?

(1)人把他們的罪推給基督

(2)神抹去人的罪

(3)神把基督完全的義歸給信靠祂的人

(  )15.新約裡的那個人是「歸給」最好的例子?

(1)阿尼西母

(2)路加

(3)彼得

(  )16.為稱義而遵守律法有什麼價值?

(1)毫無價值

(2)有一點價值

(3)有很大價值

(  )17.保羅說律法的目的是什麼?

(1)證明人在神面前是有罪的

(2)人按照律法的標準生活而成為義

(3)提供一種方法懲罰人的錯誤行徑

(  )18.稱義的根源是什麼?

(1)聖經

(2)悔罪

(3)神免費的禮物

(  )19.神如何能夠自己為義,又稱得救的罪人為義?

(1)因為基督完全償還了罪的懲罰

(2)因為人的好行為

(3)因為神想把律法撇在一邊

(  )20.稱義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1)基督的義和祂所流的血

(2)牧師的赦免

(3)人與人相互的赦免

(  )21.罪怎樣可得赦免?

(1)借奉行舊約的祭祀程序

(2)借順服摩西律法

(3)借基督贖罪流出的血

(  )22.舊約裡的獻祭有什麼意義?

(1)預表基督一次成終的犧牲

(2)與基督的死(或使罪人稱義而獻的祭)毫無關係

(3)毫無意義的屠殺

(  )23.我們如何被稱為義?

(1)藉著信基督

(2)藉著好行為

(3)藉著盼望

(  )24.稱義的兩個步驟是什麼?

(1)承認我們不是靠好行為;而是因信靠主耶穌基督稱義

(2)做好事;信靠基督

(3)為我們的錯誤作解釋;請求赦免

(  )25.稱義在那裡發生?

(1)當一個人信主成為教會會員時

(2)在罪人的頭腦裡

(3)在天上,藉著神法律意義的行為

回到最 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