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誰 是 真 神



二、回教

  回教原名伊斯蘭教(Islam)。相傳伊斯蘭教從陸路傳入中國時,是經過回紇地區(即今 維吾爾地區)。元朝時,信奉伊斯蘭教的回紇人隨蒙古人到了中國,因此中國人逐漸以回紇 的「回」字為名,稱伊斯蘭教為回教了。

回教創始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於公元五七○年出生於阿拉伯的麥加城。他的家族雖然顯赫並極受尊敬,但他 是個遺腹子,幼小十分清苦,六歲成為孤兒,由親戚哺養。回教的背景是古代阿拉伯的多神 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眾神靈。隨著年齡增長,他深受阿拉伯宗教中的爭吵、拜 偶像、不道德和放蕩等惡性所困擾。

  十二歲時他曾隨叔父及駱駝商隊到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一帶,聽到許多《聖經》故事,使 他眼界大開,智識急增,對宗教與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對阿拉伯宗教的信仰和習慣的 懷疑。二十五歲時他與麥加城的比他年長十五歲的富孀卡迪雅(Khadija)結婚。卡迪雅為他 生下二男四女。穆氏先後娶十妻二妾,其中七人為寡婦,是在戰爭中擄來的俘虜。

  相傳在公元六一○年某夜,當穆罕默德在洞中靜修時,天使加百列突然向他顯現,要他 去傳揚造物的真主之名。後來加百列又向他顯現多次。穆氏隨即將天使的話向信徒覆誦。阿 拉伯字A1 Qar-an,英文作Koran,意即覆誦、誦讀、傳揚之意,中譯為「可蘭」或「古蘭」。 所以回教聖書《可蘭經》被認為是穆罕默德所領受的啟示的記錄。這些啟示使穆氏非常振奮 。在妻子的鼓勵下,他開始在麥加城中傳揚他的宗教思想。

  十年之中,麥加城中反對他的勢力日增。當他的妻子卡迪雅和大恩人叔父阿布塔裡布 (Abu Talib)先後於公元六二○年去世後,麥加人即圖謀殺害他。因此穆氏不得不逃往默 地那城(Medina)。此次出奔在回教中被稱為「赫吉拉」(Hijira)或「聖遷」,時為公元 六二二年,被定為回教元年。默地那城成為穆氏立教、制體和發動軍事進攻的根據地。穆罕 默德不單是伊斯蘭教的教祖,也是卓越的軍事領袖。公元六二四年,穆氏與麥加人發生第一 次戰爭,大獲全勝。六三○年穆氏親率萬人雄師進軍麥加。麥加自知無力抵抗,遂開城投降 ,麥加人也改信了伊斯蘭教。穆氏進入麥加城後,摧毀了該城的主要神廟喀巴(Kaaba)廟 中的一切偶像,只留下了廟中的一塊黑色隕石。穆氏宣佈喀巴為回教的至聖所。此後兩年中 ,穆罕默德強化了自己作為主要先知和阿拉伯統治者的地位,他把阿拉伯各部落聯合成一支 龐大的軍隊,以征服全世界。他將感化、規勸與武力征服相結合,在政治與宗教上佔優勢, 縱橫阿拉伯。

  公元六三二年,穆罕默德率領信徒十二萬之眾,再次赴麥加朝覲喀巴。在回默地那途中 生病,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三歲。穆罕默德去世後,伊斯蘭教依軍事實力繼續擴展。魏思道 (Johannes G. Vos)在《基督教與世界宗教》中簡練地描述道:伊斯蘭教軍於「主後六三八 年攻陷了耶路撒冷;三年後侵入埃及;六三七年進入伊拉克;六四九年進入波斯;於六五二 年進入大部分中亞細亞。後來回教完全用武力推行,達至印度。在穆罕默德死後不到一百年 ,全部北非及西班牙之一部已變為伊斯蘭教。回教在歐洲的擴展止於主後七三二年,為馬爾 泰(Charles Martel)在法國土爾斯之役所阻。西班牙後回歸基督教,但從摩洛哥至巴基斯 坦以及荷蘭,迄今仍歸回教。伊斯蘭教在今日北非及他處甚為擴展。在蘇聯及中國亦佔優勢 」1。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回教徒十一億四千七百萬人 2

回教的基本信仰

  回教的基本信仰十分簡要,包括信阿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前定、信末日與 死後復活等六大類。

  (1) 信阿拉(Allah)。回教是一神主義信仰,相信只有一位造物的真主,他的名字 是「阿拉」。阿拉之外,別無他神。阿拉共有九十九個德性。據說回教徒所用的念珠是九十 九粒即源於此。龔天民在《回教綱要》中指出,在阿拉伯的多神崇拜中,除了三位女神外, 還有一位叫阿拉(Allah)的男神,較別的神更偉大,有人認為三女神便是此男神的妻子。回 教興起後,阿拉被尊為獨一無二真主3。所以阿拉 神不是穆罕默德的發現,而是來於阿拉伯人原來所敬拜的神中的一位。

  (2) 信天使。回教相信天使由光所造,或在天、或在地。據說曾向穆罕默德顯現的加 百列即是主要天使之一。回教相信每位信徒都有四天使監護,白天、晚上各二人,住在人的 牙齒間,以人舌為筆、唾液為墨,記下其一切善惡所為。同時,也相信幽鬼,於亞當前數千 年,由火焰而生,有男女生殖、生老病死和正邪善惡。其惡魔的首領是Shaitan(與《聖經》 中的撒旦Satan相似)。

  (3) 信經典。回教相信阿拉藉天使賜下一零四卷經典:亞當十卷,塞特五十卷,以諾 三十卷,亞伯拉罕十卷,摩西一卷(Taurat,《摩西五經》),大衛一卷(Zahur,《詩篇》), 耶穌一卷(Injil,《福音書》),穆罕默德一卷(《可蘭經》)。經卷之中,《可蘭經》地 位最高,最為重要。如前所述,《可蘭經》是穆氏覆誦天使加百列向他的啟示而成的。全部 用麥加方言,全用第一人稱。《可蘭經》共一一四章。編撰方法不是按啟示的先後或事件發 生的早晚,而是把最長的章放在最前面,短的章放在後面。《可蘭經》問世後,在細節的解 釋方面面臨不少難題,於是初期回教教團開始把穆罕默德的生前言行編輯成書,叫做「聖諭 」(阿拉伯文Hadith,中譯「哈底斯」),藉以作為解釋《可蘭經》的補充材料。

  (4) 信先知。《可蘭經》中列舉了二十九位先知,其中六位先知最重要,他們是亞當 、挪亞、亞伯拉罕、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除穆氏之外,其餘五位都是《聖經》中的人 物。回教也尊敬耶穌,相信他是童女所生。但回教不承認耶穌是神,只是一位傳遞神的話語 的人-先知。而且《可蘭經》上說,耶穌並沒有死在十字架上;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前阿拉已 把他帶上天堂;真正死在十字架上的是化裝成耶穌的猶大,等等。在這六位先知中,穆罕默 德是接受最後啟示的、最大的一位先知,其地位遠遠高於前五位先知。

  (5) 信前定。相信一切都由阿拉所控制、安排;但也承認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隨己意 行善惡,選擇信與不信。

  (6) 信末日與死後復活。相信在末日死人要復活,阿拉要對人進行審判,然後分別被 送上天堂或進入地獄。

  伊斯蘭教的《可蘭經》引用了許多基督教的《聖經》經文。據統計,《可蘭經》中,七 十二次提及亞伯拉罕,九十七次提到摩西,十四次提到馬利亞,五十一次提到耶穌,新舊約 中的人物一共提到二十七位。《可蘭經》第十二章中關於青年約瑟被賣到埃及的記述幾乎與 舊約〈創世記〉中的記載一模一樣。有些經文,是全然來自《聖經》的。如,〈詩篇〉第三 十七篇第二十九節 「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 直接變成《可蘭經》第二十一章第 一百○五節。但很多時候,引用《聖經》時,都有改動。如,說西乃山下的金牛犢能叫;所 羅門懂鳥語;干犯安息日的人要變成猴子,等等。但這仍能看出《可蘭經》受《聖經》的影 響之深4。陳潤堂牧師說:「我們讀古蘭經時,會 發現裡面所有有關舊約的人物,如摩西、 大衛、所羅門、約瑟、約伯、約拿等等的事跡,都是突如其來無頭無尾,忽然間沒頭沒腦的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令人大惑不解;不但上文不接下文,簡直東拉西湊,令人難以捉摸。 故此一個沒有研讀過舊約,或說沒有舊約聖經常識的人,簡直看不懂,古蘭經的註釋家也解 不來,也無從著手作注的」5

  然而,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根本區別在於:基督教相信耶穌是神,而伊斯蘭教卻認為耶 穌只是一個人。否認耶穌是神,就否認了基督教所信仰的三一真神。「凡不認子的就沒有 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壹二23)。因為,聖父、聖子和聖靈三個位格是不可分割的。這 清楚表明,伊斯蘭教所信的獨一真神阿拉絕非基督教所信仰的真神耶和華。信仰的神不一樣 ,使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只是形式上有相仿之處,而本質上則是毫不相通的。

  除了相信上述教義外,回教徒還要履行五項義務。一是要不斷念誦阿拉和穆罕默德之名 :「除了阿拉以外別無他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二是回教徒必須面對麥加跪拜、祈 禱;第三,捐錢、物給教會,周濟孤、寡、不幸之人;第四,回歷第九月為聖月,在此一月 中,除病人、旅行者、孕婦、哺乳婦女、衰老者、戰爭中的士兵等外,所有的人每天必須禁 水、禁食及禁止男女同房,但僅限於白日。日落之後,飲食方可開始。最後,是到麥加朝聖 。一個回教徒一生中,至少要去麥加朝聖一次。若確無能力去,也可由他人代去。此外,回 教對飲食也有不少禁忌和條例,其中一條就是不吃豬肉,不准飲酒。



註釋

1. Johannes G. Vos著,《基督教與世界宗教》,趙中輝譯(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1981),頁54。

2. Robert Famighetti; (Editorial Director), The 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acts (New Jersey, 1999),頁687。

3. 吳恩溥等著,《世界五大宗教》,香港:聖文社,1989,頁229。

4. 陳潤堂著,《回教與基督教的研究》,香港:天道書樓,1992,頁46。

5. 同13,頁47。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