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僅如此

有天晚上我工作到很晚,持續的電話鈴聲突然打斷了我的工作。

“麥道衛先生嗎?”

電話裡是位十分沮喪的年輕女人的聲音,她等不及我回答便說︰

“過去五個夜晚,我和五個不同的男人上床。今晚在結束一切之后,我獨自坐在床邊上對自己說︰‘這就是一切嗎?’”然后她哭了,最后她問我︰“請告訴我還有沒有別的?”

“嗯,有的。”我回答,“那是親密關系。”

也許就像那位年輕女人,現下你正在問你自己︰“這就是一切嗎?”想想也許你正在交往一些朋友,而你的約會不過是盼望出去逍遙一夜。或許你已結婚,盼望著享受一頓燭晚餐,而你從你丈夫所得到最大的回應,只是他在看球賽時的吼叫。或許你已分居或離婚,當你回憶往事,你或許會問︰“這就是一切嗎?”

若這是你所問的問題,你並不孤獨。尋找真差不多是每一支熱門歌曲的主題,它幾乎是貫穿于每部電影的潛在主題,也是許多通俗小說得以吸引成百萬讀者的生命力。許多耗資百萬的廣告策劃都是基于人們對愛的渴望。一般電視連續劇也反映了我們的夢想。若你要成為一位受歡迎的講員,那么就把有關愛、、和婚姻成功的技巧,做你演講的題目吧﹗

當我到大學演講時,只要別人宣布我的講題是“的極致”必定座無虛席。雖然我用較為保守的題目對教會中的年輕人講,但我知道任何有關與性的題目都會吸引一大群聽眾。

閱讀本書你會明白一件事,人們苦苦尋求真卻很少成功。真愛是最捉摸不定的。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裡昂•柏士凱利亞博士寫道︰“我們繞了一圈,告別家庭,告別道德價值觀,告別一切好的事,就是那些我們稱之為乏味的事;我們嘗試過許多事──亂交,多重婚姻。但我們發現所有這些事都使我們感到更孤獨、更空虛。所以現下我們又重拾過去的價值觀,並且認識到或許其中有些道理。”1

還不夠

你我都知道,在過去的價值觀中有一項是親密之關系。安•蘭德斯(Ann Landers)在問︰“你寧可以擁抱代替關系嗎?”時她得到令人訝異的答案,九萬人之中超過六萬四千人肯定回答︰“一個溫暖的擁抱,和溫柔的輕撫比起性更重要。”雖然我不能確信回答的人是否真的認為親密關系比性關系好,但他們卻清楚地表示渴望在性關系中,找到親密關系

你今天被擁抱了嗎?于是你會同意哲羅姆•舒曼博士(Dr.Jerome Sherman)的話︰“做為人類,我們確需溫情,與人親密,那是人類基本的欲望。性關系只是機械式的行為。”3

然而男人也是如此嗎?男人不是被認為只對性行為興趣嗎?“回答是明確的。”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喬伊絲•布拉德博士(Dr.Joyce Brothers)談及安•蘭德斯的問題結果說︰“很久很久以前──可回溯到維多利亞時代──男人和女人必需透過性關系,才能接觸或擁抱。我們有接觸上的飢渴,而性則是人們為感情付出的代價。”4

我們實際上對與性知道的很少,不是嗎?在我們解開其神秘之前,離婚率只是諸多原素之一,它告訴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呢﹗即使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會同意這一點。

“研究幾乎尚未觸及愛與愛情事件的問題所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約翰•曼尼博士(Dr.John Money),這位著名的性與性別的專家說道︰“談到性關系要簡單得多。但人類真正關心是愛與彼此之間的關系。”5

破產的自由

在與數百對夫婦的協談中,我發現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是維多利惡亞式的自抑。而是在性關系中找不到快樂與愛。這個發現獲得性治療專家如梅羅洛(Rollo May)等的支持。他在《愛與意志》(Love and Will)一書中說︰“……治療專家今日真正看到抑製性關系的病患並不多……事實上,我們從前來要求幫助的人身上,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大量的談性,大量的性行為,實際上沒有人抱怨文化禁止上床,或禁止隨心所欲的換伴侶。但我們的病患所抱怨的是感覺虛浮,而且沒有愛。這個討論令人好奇的事,是很少人享受到解放的樂趣。太多的性,太少的意義,甚至沒有樂趣在其中﹗”6

技巧不是答案

許多關于性和生育的詳細資料也不是問題的答案。世界知名的性治療專家威廉•馬斯特(William Masters)和維琴尼亞•強生(Virginia Johnson)承認︰“在最近出現的所有關于性的理念中沒有比認為不良性關系能夠靠看書──任何書籍──學來的技巧加以改善,這想法危害更深的了。強調技巧重要的理念,被當作忠告般來傳遞。其實如果夫妻上床之前沒有好的關系的話,丈夫與妻子在床上也不會好到那裡去。好的性行為技巧不可能改善情緒上糟糕的狀況。因為一個男人和女人若要水乳交融,是必需在兩廂情愿下上床才會發生。”7

今日真正的需要,是回到愛、喜樂和親密這些能夠持久的關系中去。然而大多數的人愿意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成為一位更好的性伴侶,卻忽略了基本且重要的關心,愛與分享。即使新的技巧失敗,若給與相同份量的時間和精力,責任和承諾仍可重塑親密、愉悅的婚姻關系

條理井然

你可以把婚姻描述為“愛,婚姻和性的關系。”這只是將男人和女人之產關系發展的過程依序排列出來。在這本書中,我們要提示恆久的婚姻關系及其價值與特性,若是你能夠開始重視它甚于重視性行為的技巧,那樣將會幫助你避免許多誘惑人卻是死路一條的所謂“愛與親密關系的捷徑”。並且它會幫助你與伴侶一起擁有這些重要的價值觀和特性,可使你避免性亂交或離婚的陷阱。

這本書可以分為二個步驟。第一,我們要探討你個人的特質,你需要怎樣的素養才能在愛的關系中做個恰當的人。你知道嗎?愛的奧秘乃是做個合適的人。這本書的第二個部份,我們要探討真愛的本質,也就是唯一維系人際關系的持久動力。並且探討婚姻關系的極致,和性關系的奧秘,這是一種在委身關系中成熟之愛的表現。

愛的恐懼

相信有兩種畏懼使許多人無法經歷恆久關系中的愛與喜樂

一種懼怕是從未被愛;

另一種懼怕是從未去愛。

這些懼怕的存在,是因為我們在家庭中得到的愛是破碎的。我們往往不能主動地抒發真愛,而是從觀察扮演實際角色的例子中學習──特別是觀察我們的父母每日如何互相表達愛意。

實際上在我們生長的歲月中,“愛就像卡路裡一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是班哲學明•史柏克博士(Dr.Benjamin Spock)說的。他寫給本世紀中白宮兒童與青少年會議(Mid-Century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Children and Youth)的演講詞摘要中強調︰“這不是無病呻吟。嬰兒成長期中缺乏伴侶和關愛……在身體與心上都會萎縮。他們失去做事和與人接觸的樂趣……這樣的悲劇很少,但是他們証實愛和卡路裡對生命同樣重要。”

裡昂•柏士凱利亞博士(Dr.Leo Buscaglia)曾花了很多時間輔導受情緒困擾的年輕人,他寫道︰“那種在年輕的歲月裡就沒了指望的人,是因為他們從未真正經驗到愛。他們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它,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更不知道如何去接受愛。若你與他們接觸,他們會吶喊,發脾氣,‘不要碰我。’”他的結論是,“那是條艱難的路,而其中有些人永遠無法領悟。”8

這些人成長時常常有情感障礙,缺乏接受愛或付出愛的能力。他們無法與人分享他們所沒有的東西。換句話說,我們得自父母無條件的愛越多,我們就越能分享愛。但我們必須先站在接受愛的那一端。

對一個小孩而言,不相信“我的父母愛我”,還要相信“我的父母彼此相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小孩在家中沒有相愛的模范,他們長大后就無法真正知道如何付出和接受愛。

今日有許多人不是在父母美好的典范下長大,結果就有意無意地害怕進入如婚姻這樣親密的關系當中。若這樣的模范在你的家中找不到,若你從未學過如何去愛別人,想要與對方共度一生的想法,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即使你渴望有一個很溫暖和深愛的親密關系,然而你卻時常想逃離這種關系,縱然有一個可以邁向婚姻的機會,你也會去逃避它。

有一個學生如此表達他對愛的懼怕︰“在我成為基督徒以前,我想我從未被愛過。更可怕的是,我不知道我能否去愛別人……我知道我利用別人。在所有的人際關系中,我總帶有動機,因此我無法與別人親近。”

有位十六歲的孩子看了我在電視上的特別節目“愛的奧秘”后,這樣表達她的懼怕︰“我曾下定決心,永遠不要明白真愛。我覺得我永遠無法處理任何人際關系。”

還有盼望

這個節目給了她盼望。“我看了你的節目,它讓我知道還是可能擁有真愛我的人。”這就是我們在這本書中想要表達的──即使你尚未預備好去愛,你也能克服懼怕,成為具有成熟之愛的人。

裡昂•柏士凱利亞也寫了一句充滿希望的話︰“我們大多數人都有另一個機會,事實上,每一天都有這種機會。”9

然而這本書不僅提供第二次機會──它也幫助你使第一次機會就成為最好的。若你是位學生,或者是個單身漢,你會發現一個計畫,它能幫助你塑造自己成為理想中的人──一個能付出和接受成熟之愛的人。即使你抱著性行為是維持關系“最好的膠水”的想法,而在這過程中被灼傷了,這本書也將給你一個新的期盼。

本書中的資料,幫助你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我是否預備好結婚?”、“我們之間的愛,成熟到足以維持圓滿,共度一生的婚姻與性關系嗎?”若你還沒有開始提出這樣的問題,你需要開始問了。

若你已經結婚,在這裡所呈現的研究和探討,會幫助你在你生活中各種層面和各種關系上的發展和改進,繼而建立一個令人滿意、有真正親密關系的婚姻。

最后,若你是做父母、協談人員、牧師、教師,或者做輔導青年人與單身者的工作,這些真理可幫助你與人分享個人的特質與態度,這是享受持久且令人滿意的愛、婚姻、與性行為的承諾所必須有的。

預備好參加這生命的探險了嗎?你現下就可以開始成為生命中擁有成熟之愛的恰當人選了。

問題默想

•在一個戀情中你尋求的是什么?

•什么能使你擁有一個持久的婚姻關系

•什么樣的恐懼使你不能享受到親密的愛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