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第五章


【太五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 跟前来,」

  原文字义 「门徒」学徒,门生。

  文意注解 「这许多的人,」是指一般群众,他们跟随主,只是为着好奇想看神迹,或为得医治(路六17~19),或为吃饼得饱(约六24~26),而来拥挤主耶稣(可五31)。

「就上了山,」爬山很吃力,须付代价,主耶稣或许是藉此以淘汰那些不是存心要听 教训的人。

「坐下,」犹太拉比教训门徒时所采的姿势,表明施教者具有权威。

「门徒,」指一班有心跟从主,乐意接受 严格训练和管教的人。

「到 跟前来,」就是亲近主。

  灵意注解 耶稣上山坐下,可表徵基督被高举升天坐宝座;门徒到 跟前,表明跟随主进入属天的境界,并且和主面对面交通。

  话中之光 (一)只为着神迹奇事而跟随主的人,主不将 自己交托他们,因 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二24~25)。

(二)我们若要得着主的启示,就必须出代价,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来十二1),竭力奔跑,并爬高到属天的境界里。

(三)我们亲近神(「到 跟前来」),神就必亲近我们(雅四8)。

(四)作主的门徒,不要盼望安逸度日;惟有肯接受主严格调教的人,才能在主手中成为有用的器皿。


【太五2】「 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文意注解 「他们,」主耶稣教训的对象,不是一般的群众,而是有心跟从 上山,且到 面前来的人(参1节)。

  话中之光 (一)凡不肯出代价的人,就得不着主的话语,他们即使是听了,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太十三10~16)。

(二)与主在属天的境界里有亲密的交通,得着主的话语(「 就开口教训」),乃是天国子民答应属天要求的原动力。


【太五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原文字义 「虚心」灵里贫穷;「有福了」快乐,欢跃,可称颂。

  文意注解 「虚心的人,」指心灵深处觉得虚空,今生的一切无何能满足自己,因而转向,追求神和属神事物的人。

「有福了,」指自内心涌出的欢乐,觉得自己多么幸福与快乐。

「天国是他们的,」动词『是』字为现在式,指他们因抛弃俗世的虚空,转而追求属天的事物,所以现在就可以活在天国的领域里,经历天国的实际。

  话中之光 (一)不是『自以为有』的可进天国,乃是『自以为无』的才可进去;神赐恩给谦卑的人,阻挡骄傲的人(彼前五5)。

(二)在天国里面,是神作主,不是我们作主;因此,不是我们有甚么可以给神,乃是我们从神接受甚么。

(三)一个最具有天然才干的人,可能是一个最坏的基督徒;有才干的人,他所想的可能是要为主作甚么,而不是让主作甚么。

(四)神是拣选一个知道自己贫穷、一无所有、一无所能的人,神不能用一个自己以为是合神用的人。

(五)事奉神的人是以神为中心,不是以『己』为中心;是我要站在神的一边,而不是要神来站在我的一边。

(六)那些拥有天国的有福之人,乃是把一切身外之物都舍弃,又把心中占有欲的根统统拔掉的人,他们就是『灵里贫穷的人』。

(七)真正『灵里贫穷的人』,再也不受外物的辖制,他们已经折断那个暴君──『物』──所加在他们身上的轭。

(八)一个灵里感到贫穷的人,就会觉得有需要,因此他们必不骄傲、不自义;同时因为觉得有需要,他们就会寻求神、亲近神。

(九)得着天国就是得着了一切,因此他们不再有任何占有的欲望。

(十)我们的属灵成就无论到何种程度,仍应该像保罗那样不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乃是竭力的不断向前追求(腓三12~13)。

(十一)惟有肯时时倒空自己的人,才会有灵里虚空的感觉;我们应当将已往所得的观念、知识、意见倒空,只求主自己来充满。

(十二)信徒天天需要与圣灵合作,让圣灵挖去我们心中的石头(罪恶),使它成为谦卑痛悔的虚心(路十三8)。这样,神的种子种到你心里后,才能给种子充分发展的机会。


【太五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原文字义 「哀恸」极其伤心的哭泣。

  文意注解 「哀恸,」指跟神表同情而有的哀伤,包括:对于自己的犯罪失败,对于圣徒的冷淡退后,对于教会的分裂荒凉,对于世界的邪恶败坏,对于世人的刚硬不信,在在都觉得忧伤哀痛。

「他们必得安慰,」神是赐各样安慰的神(林后一3),所以『得着安慰』就是得着神自己,并经历神的各种安慰。

  话中之光 (一)不曾哀恸的人,不知道甚么叫作安慰;神的安慰不单是言语,而且是实际的,惟有经历过的人才能领略。

(二)我们今日虽有忧伤难过,但仍能靠主喜乐(腓三1),并且将来神还要擦去我们一切的眼泪,那时,就不再有悲哀哭号(启廿一4)。

(三)圣灵在人心里作工时,有光照、审判、责备的作用。信徒为罪忧伤痛悔,就给圣灵一个深入作工的机会,救你脱离神所定罪的事。


【太五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原文字义 「温柔」温和,不反抗,不抵挡。

  文意注解 「温柔的人,」就是不为自己奋斗,与世无争的人──对于今世的权利和享受,抱持着退让的态度。

「承受地土,」就是在来世得着神永远的产业。

  话中之光 (一)温柔的人不但对自己无所求,对别人也无所求,满足于神的安排;这样的人,不只胜过别人,且也胜过自己。

(二)我们在这世上乃是客旅,我们所羡慕的,乃是天上更美的家乡(来十一13),因此,我们不为这地上的一切与人相争。

(三)一个肯背十字架的人,才是真温柔的人;凡是处处事事不愿意叫自己吃亏的人,在他绝对温柔不来。

(四)温柔的人因为不坚持自己的权利,按表面看,他们是吃亏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心灵最富有的人(「承受地土」)。

(五)向神温柔不刚硬,神才能支配你的心,你也就能在属灵的路上开始往前,扩展属灵的经历,就是承受属灵的疆界──土地。


【太五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文意注解 「饥渴慕义,」指如饥似渴地羡慕自己的行事为人能合乎神公义的要求。

「得着饱足,」就是满足饥渴的心灵,不觉得遗憾。

严格地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人能达到神公义的要求,只有主耶稣才是真正的义者(约壹二1);所以正确的『饥渴慕义』,乃是追求主自己作我们的义。

  话中之光 (一)自义的人是主所定罪的(路十八9~14),所以不要自以为已经得着了义,而要「饥渴慕义」。

(二)所有属灵的长进,都是在乎我们的「饥渴」;不觉得饥渴的人,不能从神得饱美食(路一53)。

(三)一个「饥渴慕义」的人,凡事害怕自己有一点点的不义,一直羡慕作到完全合乎义。

(四)人对义的认识,越过越深;昨日以为是义的事,今日可能觉得不该再作了。

(五)「饥渴慕义」的人,必然有好的属灵胃口;人若有了这种属灵的胃口,就会因着神的赏赐,一再得到饱足(得二12)。


【太五7】「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原文字义 「怜恤」慈怜,体恤。

  文意注解 「怜恤人,」即同情和体谅别人,乐意给别人所不该得的。

「必蒙怜恤,」即蒙神的同情和体恤,将我们所不该得的给我们。

  话中之光 (一)我们对待自己应该严苛,对待别人却要宽大、怜悯。

(二)我们愿意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

(三)我们与弟兄相处,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弗四32),这样,就必蒙神怜恤。

(四)我们若能记得自己对神的亏欠有多少,蒙神的怜悯有多大,就不该在意别人对我们的亏欠,也不该那么严苛地斤斤计较了。

(五)今天我们若能超过公义而怜悯别人,到那一天也要蒙神超过公义而怜悯我们。

(六)当我们看见人就觉得人可爱,很想把主的恩典也与他共享,这证明我们里面也有了主的怜悯心肠了,这时我们才可以算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


【太五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文意注解 「清心的人,」指心里清洁的人,他们的心里没有掺杂,除神之外,别无所求所慕(诗七十三25),单纯要神,专一地渴慕寻求神自己(诗四十二1~2)。

「他们必得见神,」『看见神』就是与神面对面有亲密的交通,也就是得着了神。

  话中之光 (一)看见神的路在于「清心」──心单纯、专一,就能看见;心若偏于邪、不纯,就会陷在黑暗里。

(二)我们若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就会失去那上好的福分,就是失去主自己(路十41)。

(三)撒但常利用许多的事物来诱惑我们的心,要叫我们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林后十一3)。

(四)在与神相交里,圣灵日渐调整你的心,洁净你的心,一直到别的事物在你心里渐渐蒙胧暗淡下去,主的形像却清楚地照进来。这时,你的心就像一泓清水,又像对准主的照相机;你对主的印象,就越来越深、越清楚了,这就是『看见神』(来十一27)。


【太五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文意注解 「使人和睦,」指在人群中间不但消弭争闹对立的情形,且更进一步产生和谐相爱的关系。

「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神是和平的神(林后十三11),所以,『使人和睦』就是作神自己所作的事,也就是叫人在我们身上遇见神,这样,当然人要称我们为『神的儿子』。

  话中之光 (一)信徒应当尽力与众人「和睦」(罗十二18)。

(二)福音的结果是使神与人、并人与人都得着和睦(弗二14~16),因此,「使人和睦」的最佳办法,便是竭力传扬福音(弗六15)。

(三)凡你的话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话;凡你的工作能叫弟兄和好的,都是好事。

(四)只有让基督的平安在心里作主的人(西三15),才能「使人和睦」。

(五)人享受了主耶稣,而 就是和平的君(赛九6),当然就使你能开始与神和好(西一21~22)。人越与神和好,也就越能与人也和好,并把别人也带进和睦的灵中。这时,你就有分于神儿子和睦的职事,也就是有了神儿子的标记。


【太五10】「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文意注解 「为义受逼迫,」『为义』是指为着神的旨意(就是神所看为『对』的事情),不顾那些在黑暗权势底下之人的反对与威吓,坚决持守真理与公义,因此而遭受他们的逼迫(彼前三14)。

「天国是他们的,」他们在地上的国度里既无处容身,当然他们所得的报偿乃是属天的国度。

  话中之光 (一)前节『使人和睦』,是指我们如何对待别人,而本节「为义受逼迫,」是指别人如何对待我们。

(二)世人恨我们,乃因我们不属于世界(约十五19);我们固然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但绝对不可与世人同流合污。

(三)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都要「受逼迫」(提后三12)。

(四)我们若为神公义的缘故,甘心忍受一切的迫害、羞辱和损失,我们就可算配得神的国(帖后一4~5)。

(五)惟有在今天肯「为义」出代价的人,才有资格在将来的国度里,「为义」掌权、审判别人。

(六)彰显神的义,为义作见证,必然会受到恶的迫害,但结果必要与主同得胜,同得荣耀。

(七)不与世人同流合污,不与世俗随波逐流,不和黑暗、不法、不义的世界妥协,就难免不遭受逼迫。这样的人,乃是活在天国的实际里面,所以主说:「天国是他们的」。


【太五11】「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文意注解 十一、二节一面可当作第十节的更详细解释,如此马太五章就只有『八福』;另一面也可当作不同类型的逼迫:前节是为『义』受逼迫──为着不肯有分于世人的邪恶而受逼迫;本节则是为『主』受逼迫──为着不肯否认信仰与主名而受逼迫;这样,马太五章就共有『九福』。

  话中之光 (一)世人在恨我们以先,已经恨主了;他们既逼迫了主,也要逼迫我们(约十五18~20)。

(二)我们若真信主,就会遭受逼迫;为主受辱乃是天国子民必有的经历;从未因主受过逼迫的,恐怕信主还不够认真。

(三)说谎和毁谤乃是迫害基督徒很普遍的方法,世人无法抓住真信徒的把柄,只好捏造事实;凡过来说,我们若不讲真话,就是变相的迫害别人。

(四)有的时候,被人辱骂、逼迫还好受些,但被人捏造坏话毁谤,就比较难受,然而,无论好受或难受,我们都当超越,泰然处之。

(五)许多人在没有遇见逼迫时,显得很软弱;但是逼迫一来,反而变得刚强起来。这是因为他们里面的生命,显出喜欢为主站住的特性。


【太五12】「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文意注解 「应当欢喜快乐,」原文有『大大地快乐』的意思。

我们『应当欢喜快乐』的原因有二:

1.「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表示将来的赏赐是说不出来的『大』──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八18)。

2.「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表示我们被高抬,竟然得与先知同列,也被算是配为主的名受辱(徒五41)。

  话中之光 (一)基督徒的道路,若有逼迫,反而是福,因必得属天的赏赐;若一直亨通平顺,反而有问题。

(二)我们若要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便须付上先知所出的代价,受先知所受的苦(太廿三34,37)。

(三)基督徒遭受别人的逼迫、毁谤时,我们该有的反应,不是叹一口气,也不是闷声不响,乃是「应当欢喜快乐」。

(四)小逼迫,就有小喜乐;大逼迫,就有大喜乐。这一个喜乐,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无法领会的。


【太五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背景注解 古时犹太地方和中东各地吃的盐,多是『矿盐』或『井盐』,那些盐块从矿场或井里挖出来时,就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在这石块的外层包着一层盐。犹太人在吃饭时,右手拿着菜,左手握着盐块,用舌头舐盐以取味。家中每个人都有一块盐放在厨房中,吃饭时就各用自己的盐块。等到盐块的咸味逐渐减少,至完全失味时,原先的盐块就成为石头了,于是随手弃置,这些盐份用尽的石头就任人践踏了。

在古老的传统中,如果犹太人背叛了信仰,然后再回头时,在蒙接纳回到会堂之前,必须躺在会堂门口,请走进会堂的人用脚踩在他身上。有些基督教团体也继承了这一个传统,凡被教会法规驱逐的基督徒,在他蒙接纳归回以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门口,对走进来的人说:『践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盐。』

  文意注解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的主要功能是调味并杀菌,我们在这世上具有双重的功用:

1.是制造和睦。

2.是防止并消杀罪恶和败坏的因素。

「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盐失去咸味』象徵基督徒失去他们的功用,也就是变成和世人一模一样,毫无分别。

「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失去功用的基督徒,在神面前是无用的仆人,也不能受世人的敬重,反要被他们取笑、践踏;当主再来的时候,他们要被丢在外面黑暗里,在那里哀哭切齿(太廿五30)。

  话中之光 (一)盐能调味防腐;基督徒具有盐的性质,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恶。正常的基督徒,可以令周围减少发生不正当的事。

(二)盐能调味,但它必须先溶解,才能发生作用;同样,我们必须溶解自己、牺牲自己、失去自己,才能成为别人的祝福。

(三)基督徒活在世上的目的,不是想从别人身上获取甚么,而是奉献甚么给别人。

(四)盐能防腐,基督徒在世人中间,必须与世界有分别,不同流合污,才能发生一种防阻道德沦丧的作用。

(五)神的儿女有神的生命还不够,必须让这生命变作我们的性情;你是『盐』不够,还必须是『咸的』,才有用。

(六)基督徒就是被『基督化』的人。他身上的味道,不是天然的,乃是出于基督的;像酱菜的味道是出于酱汁的一样。基督徒无论在那里,都应该活出基督,发出基督那义、爱、光、圣的味道来。

(七)纯盐不可能失去咸味,因此基督徒若凭着他们内在神圣生命的素质在世生活为人,自然能发挥『盐』的功用来。

(八)盐若是和土混在一起,就不能显出咸味来;信徒若是爱世界、和世俗混在一起,沾染罪恶,当然也就失了味,不能对世界发挥功效。

(九)信徒乃「是」世上的盐,不是『作』世上的盐;我们在世上的功用,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勉强作出来的。


【太五14】「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文意注解 「你们是世上的光,」『盐』是重在说到我们的性质如何,而『光』是重在说到我们的行为如何。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基督徒的地位如同建造在山上的一座城,是显明在世人眼前的,所以是不能隐藏的。

  灵意注解 「城」是由许多建筑物集合而成的,故它象徵教会集体的见证,表明教会惟有建造在一起,才能大大地发挥光的功能。

  话中之光 (一)盐是我们的实际──十字架杀死的功效;光是我们的见证──彰显基督。

(二)光能照耀指引;基督徒应有光的功用,能照亮在黑暗中的人,并见证神的荣耀。

(三)我们行事为人当像光明的子女,显明、光照并消除所有暗昧的事(弗五8,13)。

(四)基督徒「是」盐、「是」光,不是『作』盐、『作』光;「是」,就只要任其自然,非常容易;『作』,就有可能是自己装出来的,很难!

(五)我们若真的活在属天的境界里,并且服在属天的权柄底下,自然会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二15)。

(六)发光必须经过燃烧,没有火的焚烧,就没有光的照耀;我们若要发出光的功用,便须牺牲、舍己、付代价。

(七)我们在众信徒中间,应当不求显露;但在世人中间,则必须显露出基督徒的特性,能叫不信的人在我们身上看见基督。

(八)「光」是没有声音的,但能被人看见;人从你口里所听见的,是否和在你身上所看见的一样呢?

(九)一个被主建造、被主造就的基督徒,他身上的光「是不能隐藏的」,没有一个能力能压得住基督生命的表现。


【太五15】「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文意注解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十四节是说光『不能隐藏』;这里是说光『不该隐藏』。

「放在灯台上,」意即放在特别显露的地位上,以照亮周围。

  灵意注解 「放在斗底下,」斗是木造的量器,用以量取粮食,故它象徵生活的挂虑;灯放在斗底下,意思是信徒被生活的问题所扣住,以致遮蔽了亮光。

「是放在灯台上,」灯台是放置灯的正当器物,它象徵见证主的生活。前节的『城造在山上』,是指基督徒站在属天、高超的地位上;本节的灯『放在灯台上』,是指基督徒站在正常、合乎体统的地位上。

「就照亮一家的人,」前节的『城』是给在城外的人看见的,本节的『灯』是给在家里的人看见的;这表明基督徒的光,不单能照亮人的『外面』,还能照亮人的『里面』。

  话中之光 (一)基督徒是盐,又是光;但我们这盐可能失味,我们这光也可能被扣在斗底下,因衣食生活的问题而熄灭。

(二)我们生活的态度──究竟是为主或是为自己而活──对于光的显明或是受遮蔽,有决定性的影响。

(三)我们若要为主发光,好照亮在我们四周的人们,就必须胜过生活的忧虑(太六24~34)。

(四)灯发光,乃是因为油被点燃而发出来的,『油』指内住的圣灵;我们若要发光,便须被圣灵充满(弗五18)。

(五)凡是能遮蔽主从我们身上照出来的事物都是『斗』;在主之外,甚至是最好的事物,都有可能变成『斗』,把光遮蔽了。

(六)基督徒的光照,不只影响世人外面的道路,也影响他们的内心。

(七)「照亮一家的人,」我们对于神的众儿女,也应当供应从主所得的光,叫众人都蒙光照。

(八)你里面基督生命最真实的表现,是在你自己的家中;基督徒最初的见证,乃是让你「一家的人」看出你的改变。

(九)若要知道一个信徒属灵不属灵,不要看他在聚会中的表现如何,而要看他在自己家中的生活表现如何。

(十)我们为主发光,不要志气高大,想照亮全世界,而应只求「照亮一家的人」;不要企求到处显扬,但求照亮主所量给我们的范围(参林后十13)。


【太五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文意注解 「天上的父,」这词说出神是我们属天生命的源头。我们若遵着这属天的生命而活,就必有生命的光(约一4;八12)照在人前,而人们也会在我们身上看见神的彰显,因此便归荣耀归给神(彼前二12)。

「荣耀归给神,」意指将神应得的称颂归给 。

  话中之光 (一)主在这里把「你们的光」和「你们的好行为」当作是同一件事,这说出:

1.光照了,人才能看见你的好行为;光若不照,人们就看不见你的好行为。

2.光的照出,是神的性情在我们身上彰显出来,不是你自己。

3.你若没有光照,而仅是把好行为摆在世人面前,人们就归荣耀给你,而不是归荣耀给神。

4.你的好行为必须是能显出生命的光,也就是让人们看出你原来并不是这样的人,但因着相信主的缘故,里面有一个新生命发出光照,人看见从你好行为上所发的光,就把荣耀归给神。

(二)世人所以不认识神,不肯归信主耶稣,与我们基督徒缺乏好行为的见证,有很大的关系。

(三)基督徒好行为的动机,不是为炫耀自己,沽名钓誉,求人称赞(太六2);我们好行为的主要目的,乃是显明神的荣耀。


【太五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原文字义 「废掉」拆毁,败坏;「成全」实现,应验,填满,使之完全。

  文意注解 「我来要,」表明 来到这世界乃是有目的的。

「废掉律法和先知,」指推翻旧约,因旧约系由律法和先知两大部分组成的。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律法和先知的话可分为两方面:

1.道德伦理。

2.仪文条例。

主耶稣来到世上为人,一方面丝毫不违背道德伦理;另一方面 自己就是仪文条例所豫表的实体,所以 并不是来废掉律法和先知。

「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成全』有两方面的意思:

1.指实现、应验:旧约律法的要求,在主耶稣身上得着完满的实现;旧约先知的豫言,在 身上也得着完满的应验。

2.指填满、使之完全:旧约的律法和先知,只不过是字句和影儿,若没有主耶稣的到来,就仍有缺陷,还不够完全,所以 来填满律法和先知,使之完全。

  话中之光 (一)主来成全律法和先知,说出丰满的基督乃是整个旧约的总和与实际(西二17)。

(二)信徒虽不在律法之下,乃在恩典之下(罗六14),只是不可将我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加五13),仍须遵守有关道德伦理方面的诫命。

(三)律法乃是将来美事的影儿(来十1),那形体却是基督(西二17),所以说主耶稣来到这世上,是使律法得着完满的成全。

(四)今天神已经将那全备使人自由的律法放在我们里面,写在我们心上(来八10),也就是基督活在我们里面,带着恩膏在凡事上教训我们(约壹二27);我们遵 而行,就是成全律法和先知。


【太五18】「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原文直译 「我实在告诉你们,到天地都过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过去,直到都成功了。」

  原文字义 「废去」过去,(与17节的『废掉』不同字);「成全」成就,成功,变成,(与17节的『成全』不同字)。

  文意注解 「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指旧天旧地都过去了的时候(启廿一1),意即到永世里。

「一点,」为希腊字母中最小的一个字母(iota)。

「一画,」用来形容附加在字母上的细线或突出部分(tittle)。

「都要成全,」十七节的『成全』和本节的『成全』意义不同;十七节是指补充律法,使其完全;本节是指成就律法,使律法中一切的要求都得着实现。

主的意思并不是说律法不能『过去』,乃是说律法要等到『成全』、『成功』了,才能过去。主耶稣来到地上,既然已经实现并成全了律法(西二14),所以律法的仪文规条,在基督徒身上就都成为『过去』了,我们若是再回头去遵守安息日、割礼等规条,就表示基督的救赎并不完全。这样,基督就与我们无益了,我们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五2~4)。

  话中之光 (一)律法有其权威,它的效力不会过去,直等到它的一切要求得着了成全。

(二)主在本节的意思是说,直到 来地上之前,旧约的律法还不够完全,需要 来使之完全;可见,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罗十4)。

(三)基督既已成全了律法,我们基督徒便不必再去遵守律法的规条了;我们只要活在基督里,便是遵守律法的精意了。


【太五19】「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

  原文字义 「废掉」解开,释放,取消,(与17节的『废掉』不同字,也与18节的『废去』不同字)。

  文意注解 「所以,」这两个字表明本节是由上文引出的结论。

「废掉这诫命,」『这诫命』不是指旧约的诫命,而是指主耶稣所填满、所提高、所成全的诫命,相当于后面经文中的『只是我告诉你们』(参22,28,34,39,44节),亦即主耶稣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信徒不可等闲看待主在本章所说的话。

  话中之光 (一)人在天国里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主的话遵行的程度;换句话说,我们若要在天国里为大,我们就必须重视主所说的每一句话,不单自己「遵行」,也要「教训」别人去遵行。

(二)主的工人不但要在口头上「教训」别人,同时也要自己「遵行」,这正如保罗所说:『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提前四16)。

(三)凡只顾道理教训,而不顾道德行为的人,不值得我们信徒敬重。

(四)旧约律法的要求是相对的,而天国律法的要求是绝对的。

(五)你顺服天国律法的权柄,遵守天国律法的要求有多少,就表示你身上天国的成分有多少;所以你遵守越多,在天国里就越大。


【太五20】「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文意注解 「你们的义,」指新约信徒的义行。

「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文士』是当时犹太人中的旧约圣经教师,也就是律法专家,大多数是法利赛人(参阅太三7注解);他们的义是指履行律法规条所得的义,也就是律法上的义(腓三6)。

本节的意思是说,我们即使是严格遵行了旧约律法的每一条例,所得的也不过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仍然不能进天国。

基督徒的义(启十九8),乃是我们凭着神的生命,履行主耶稣所填满并提高的律法(这诫命)而有的,所以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话中之光 (一)天国的原则绝非不讲义,乃是须要「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故是讲求更高的义。

(二)基督徒的义,所以能「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并非我们自己所能作得到,乃因我们里面有神的生命使然。

(三)文士和法利赛人在外面遵行律法的规条,但里面内心却往往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廿三28);他们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

(四)基督徒所要达成的义,不是在外面遵行律法的字句,乃是在里面遵行基督的律法(加六2);基督教注重内心的品格,过于外面的形式。

(五)得救只需要相信主耶稣,进天国则需要高水准的义行;得救是靠基督成为我们的义,进天国是靠基督在我们身上所彰显的义。


【太五21】「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

  文意注解 「有吩咐古人的话,」就是神在古时藉着众先知晓谕列祖的话(来一1)。

「不可杀人,」这是旧约十诫中的第六诫(出廿13;申五17)。

「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杀人者要被治死(出廿一12;利廿四17;申十七8~13)。

  话中之光 基督徒不只不可杀人,也不可自杀,因为自杀也是杀人的一种行为。


【太五2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

  背景注解 「地狱的火,」『地狱』一词来自希伯来字Gehenna,原为耶路撒冷城外一处深谷的地名,古时又叫『欣嫩子谷』(书十八16)。那里原是外邦异教徒拜摩洛时,用来焚烧自己儿女的地方(耶七31)。后来犹太人改用来焚烧犯罪者的尸首,和一切不洁的垃圾,所以该处的火经常不止息。圣经以此为背景,用来形容将来地狱的刑罚,乃是不灭之火的刑罚。

  文意注解 「只是我告诉你们,」这是主耶稣以天国君王的身份,订定天国的律法。

「向弟兄动怒的,」动怒比生气更深一层,因为生气不一定是犯罪(弗四26),向人动怒含有加害别人的心意。

「难免受审断,」一个人所以会杀人,乃是因为里面有怒气;我们不只不可有杀人的行为,并且须要从根本去消除杀人的可能性。

「拉加,」亚兰语中辱骂人的话(reka);含有无用、无知的意思。

「公会的审断,」『公会』是犹太教中最高治理机关(Sanhedrin);在此亦可能指在会堂里的管训法庭。

「魔利,」希伯来文中辱骂人的字(moreh),指愚蠢、叛逆,其轻蔑的语气比『拉加』更甚。

  话中之光 (一)传统的、传说的(『你们听见』),都是外表的、字句的;只有神儿子直接的启示(「只是我告诉你们」),才摸着属灵的实际。

(二)主不喜欢有一个属乎 的人无缘无故地发脾气,随便地生气,特别是生弟兄的气,向弟兄动怒,因这乃是一件不好的事。

(三)信徒不可以轻看、藐视弟兄。

(四)神在 儿子里面说的话才是最新的启示,最进步的亮光。

(五)千万不要随便说话,随便骂人,随便责备人;主看所有不是出于爱的,都是另一形式的杀人。

(六)主重视我们说话时里面的动机,凡从我们天然生命、肉体、老亚当出来的话,都要受到审判。


【太五23】「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

  文意注解 「祭坛,」是献祭之处;犹太人藉向神献祭,蒙神赦罪,得神悦纳。

「献礼物,」指为感恩而献的甘心祭。

「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想起』指圣灵的感动,弟兄向弟兄怀怨,即表示弟兄之间发生了问题,没有和睦。

  灵意注解 在祭坛上献礼物象徵靠着主耶稣的宝血,进入至圣所来与神交通(来十19)。


【太五24】「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文意注解 注意,主在这里并没有说谁对谁错,因此,即使是弟兄因为误会而无缘无故的怀怨,也应当尽力去解决。

  话中之光 (一)通常会『怀怨』的人,表示他的灵命比较幼稚;灵命较长进的一方,虽然自己没有错,也要主动去同弟兄和好。

(二)我们必须先与人没有间隔,然后才能与神有美好的交通。

(三)先和弟兄交得通(「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才能和神交得通(向神「献礼物」);与身体和与元首的关系不可或偏。

(四)弟兄之间的罪,都是在教会中的罪;我们要除掉教会中每一个罪,神才能十倍、百倍的祝福我们。


【太五25】「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

  文意注解 「告你的对头,」指廿三节里向你怀怨的弟兄。

  灵意注解 「还在路上,」意即当我们还活在世上奔走天路的时候。

「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指主自己,这里意指他向主祷告,求主审判申冤(启六10)。

「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衙役』是指天使,『监』是指信徒将来受惩罚的地方,也就是外边的黑暗里(太廿五30)。

  话中之光 (一)『救恩』的门不是永久开的,「和息」的门也不是永久开的;我们必须趁还活着的时候,解消所有的冤仇。

(二)「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表示当事人任何一方若去世,就来不及和解了;因此,我们要及早与人和好,切莫因循拖延。

(三)弟兄之间的认罪、和解,与得救没有关系,但与将来的赏罚却有关系。


【太五26】「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

  文意注解 「一文钱,」面额极小的一枚小铜币。

本节是说天国子民对别人所有的亏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亏欠,也都要对付清楚。

  话中之光 (一)亏欠迟早总得还清,我们若不在路上解决,就是到了监里仍须解决,所以越早解决越好。

(二)对别人无论是大亏欠,或是小亏欠,都是亏欠,也都要还清。


【太五27】「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文意注解 「不可奸淫,」这是旧约十诫中的第七诫(出廿14;申五18);『奸淫』是指夫妇以外的性关系。


【太五28】「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原文直译 「...凡是为满足自己的情欲而去看妇女的,在他的心中是已经与她犯奸淫了。」

  文意注解 「看见,」指特意去看,为着某种目的去看。

「动淫念,」指心里起了不轨的情欲(原文是『贪恋』)。

在这里主并不是定罪正常的性感觉,因为正常的性感觉和婚姻并不是罪,而是圣洁的(来十三4),是出于神的创造;主所定罪的,乃是用情欲的眼光特意去定睛注视妇女。

  话中之光 (一)淫念乃是奸淫的动机和原因;天国子民不仅不可有奸淫的行为,并且连奸淫的念头和存心也必须铲除。

(二)当我们看到异性,撒但把不正当的性感觉射入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要学习立刻拒绝,而不该为着满足那感觉再去注目观看。

(三)没有人能够完全防止情欲的搅扰,但是当情欲来叩心门时,我们不可准它进入,也不要招待它,更不可让它逗留。

(四)观看色情小说、照片、电影、电视等,都是犯奸淫的行为。


【太五29】「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

  文意注解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人许多的罪恶是从眼目的情欲来的(约壹二16)。

「就剜出来丢掉,」主的意思是要我们竭力对付那能导致犯罪的因素,并非要我们真的去『剜眼』,因为即使剜了眼,仍有可能再犯。千万不要把主在廿九和卅节的话,照字面遵行。

  灵意注解 『剜眼』乃是指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也就是治死地上犯罪的肢体(西三5)。

  话中之光 (一)我们必须好好对付、消除奸淫的因素,否则将来会受主的惩治。

(二)人若清楚知道奸淫的污秽可怕,就宁可残废,也不愿沾染污秽。


【太五30】「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狱。」

  文意注解 『手』是人犯罪的主要工具,主不是叫我们真的砍掉右手(有人为了戒赌而砍掉十个手指头,后来赌瘾发作,仍照常去赌),主的意思是叫我们有对付罪恶的决心,并且不惜出代价去对付犯罪的动机和原因。

  灵意注解 『砍手』意即不把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罗六13)。


【太五31】「又有话说:人若休妻,就当给她休书。」

  文意注解 旧约的律法允许人离婚(申廿四1)。

「休妻,」指男方向女方提出离婚的要求。

「休书,」由男方写给女方的离婚证明书,以保障女方日后的社会地位,并可避免再受男方的骚扰。


【太五32】「只是我告诉你们,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人若娶这被休的妇人,也是犯奸淫了。」

  文意注解 「为淫乱的缘故,」暗示不贞洁是惟一准许离婚的理由,因为任何一方不贞洁的行为,是破坏了夫妻一体的事实。

「就是叫她作淫妇了,」既然只有不贞洁才准许离婚,则被离婚的人自然要归咎于不贞洁了。

  话中之光 (一)与犯淫乱的人结婚,等于自己也犯了淫乱。

(二)基督徒结婚是一生最重大的事,所以婚前应该睁开眼睛好好观察对方,以免后悔;婚后要尽量闭起眼睛,不要挑剔对方的过错。


【太五33】「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

  原文字义 「背誓」伪誓,发假誓;「起誓」用誓言宣告,设限,筑篱。

  文意注解 旧约的律法容许人向神许愿,但要谨守所许的愿(民卅2;申廿三21)。


【太五34】「只是我告诉你们,甚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

  文意注解 「不可指着天起誓,」『指着』是说依赖某人或受某人的支持,或诉诸一个人或一样东西作见证,证明起誓者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人起誓乃是因为自己的话语不足取信于人,而企图以自己对天、地、神(35节)负责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诚实。其实,天是神的座位,地是 的脚凳,耶路撒冷是 的京城,这些都是属于神的,我们并没有资格利用它们来支持我们的誓言。不但如此,连我们自己的头(36节),也由不得我们作主。我们信徒若是了解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知道我们对甚么都负不了责,我们就不会起任何的誓了。


【太五35】「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 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

  文意注解 「大君,」指神。


【太五36】「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

  文意注解 「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意思是连我们自己的头,也归神管理,由不得我们自己作主。


【太五37】「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或译就是从恶里出来的)。」

  文意注解 话语的目的乃为表明事实。当话语与事实越相近时,话语就越简单。我们信徒的话语应该简明、坦率、诚恳;如果我们的话语比事实多一点或少一点,就表示我们或多或少具有谎言的成份。撒但是那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因此,那些多余的话,都是出于那恶者。

  话中之光 (一)「是」和「不是」,这二者之间不可通融;不然,我们就不能在地上为主作见证人。

(二)基督徒平时说话要诚实可靠,是就说是,不必加进甚么东西;不必请天、地、神来作见证,也不必说我是基督徒所以不说谎(说我是基督徒以争取别人的信任,也含有起誓的意味在内)。

(三)我们平常为人必须诚诚实实,没有是而又非,这样,别人即或不信任我们的话,也不必用发誓来为自己辩护,信不信由他。

(四)我们若要避免说是而又非的话,便须在基督里说话,因为在 只有一是,总没有是而又非的(林前一18~20)。


【太五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文意注解 旧约的律法容许人讨回公道(出廿一24;申十九21),也就是说,对别人所施的恶待,可还以相等程度的报复,其目的乃在制止随意侵犯人。

  话中之光 (一)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意即公平的报复就不获罪;别人先敲掉你的牙是罪,你还过来敲掉别人的牙便不是罪。

(二)世人所求的是公平、公道,但基督徒所求的是超过公平、公道。


【太五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文意注解 「不要与恶人作对,」『恶人』是指恶待我们的人,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恶待时,不要凭天然的生命有所反应。

「有人打你的右脸,」这是指别人的无理恶待。

「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挨打而心里面没有忌恨,才能转过左脸再给人打;这不是我们人的忍耐、修养所能作得到的,必须是出于神的生命才能作到。

  灵意注解 『打脸』象徵羞辱。信徒应当超脱到一个地步,荣耀、羞辱、恶名、美名(林后六8),都摸不着我们。

  问题改正 注意:主这一段话(38~41节)并不是教导我们『不抵抗主义』,也不是叫我们不须要防备恶人的恶行,乃是教导我们要认识在我们里面神的生命,遇事要让神的生命作出反应,而不凭天然的生命行事为人。同时,这段话是对基督徒说的,千万不要随便告诉不信的外邦人,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羞辱,并且对人、对己均无益处(参太七6)。

  话中之光 (一)世人争的是谁先打人,后打人的乃是合法的自卫;但基督徒不但不先下手打人,甚至是不肯还手。

(二)人打我们的右脸,是主藉着人的手,来扩充我们的度量,叫我们长大;所以,最佳反应乃是转过左脸,以加增主藉人手所作的事。

(三)『右脸』是主在对付我,『左脸』是我站在主这一边对付我自己;灵命长进的途径,乃是欢喜着『阿们』主十字架的对付。

(四)我们若看见别人的『手』竟是主所用的『工具』,就不会在挨『打』时心里冒火、不舒服,反要欢喜快乐了。


【太五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文意注解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里衣』是指一个人最贴身的财物,也是一个人最合法的享受(连穷人也要穿里衣),故这是指别人无理的剥削。

「连外衣也由他拿去,」『外衣』比里衣贵重,故这是指我们不跟人计较,更大的财物损失也能心中泰然。

  灵意注解 『剥衣』象徵失去隐私。我们为着基督的缘故,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林前四9),甘心乐意丧失生活行为的隐私权。

  话中之光 (一)人要拿我们的里衣,是绝对没有道理的;我们给他外衣,也是绝对没有道理的。基督徒是不讲道理的。

(二)基督徒不是凭对错和人讲理由;讲理由的基督徒,是活在头脑(魂)里,不是活在生命(灵)里。


【太五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背景注解 当时罗马帝国政府有权要求人民服务,或徵收财物作为公共用途;如罗马兵丁『勉强』古利奈人西门背耶稣的十字架(太廿七32),在原文与「强逼」同一个字。

  文意注解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被人强逼走路,这是丧失自主权,身在别人的权下,由不得自己。

「你就同他走二里,」这是指心甘情愿,服在别人的权下。

  灵意注解 『强逼走路』象徵意志的折服。我们信徒的心应当柔和谦卑(太十一29),不为自己坚持甚么。

  话中之光 (一)世上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十三1),所以顺服人的权柄,也就是顺服神。

(二)除非人的权柄明显抵触神的权柄,我们才不该顺从(徒五29);在一般情形下,即使是没有道理的强逼,也要欢喜着接受。

(三)刚强的人是刚强到一个地步,能够约束自己,不顾自己的权利。


【太五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

  文意注解 财物是最能霸占人心的(太六21)。这里的意思不是要我们不分皂白的施舍,而是要我们的心能够超脱,不受钱财的霸占。

  话中之光 (一)你的财物并不是属于你的,是神托付你管理的。

(二)凡来向你开口求助的,要把他看成是神差来的使者,要试验出你的存心何在。


【太五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

  文意注解 「当爱你的邻舍,」这话引自利十九18;「恨你的仇敌,」这是引自当时拉比的话。『邻舍』泛指与我们有接触往来的人,『仇敌』则指与我们作对的人;爱邻舍、恨仇敌,这是人之常情。


【太五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原文字义 「爱」神圣的爱(原文agapao)。

  文意注解 「要爱你们的仇敌,」我们信徒要超越天然的爱恶感情。一方面,我们固然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十二9),绝不可与恶人同伙(弗五7);但另一方面,我们却要爱罪人的灵魂,存心怜悯。

  话中之光 (一)人的爱(原文phileo)是相对的爱,受环境的支配,只能爱可爱的对方;神的爱(原文agapao)是绝对的爱,所以能够爱不可爱的人。

(二)基督徒在遭受逼迫时,最有效的对策乃是祷告;祷告能叫神作工,改变环境,使我们可以平安无事的度日(提前二1~2)。


【太五45】「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 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文意注解 「天父的儿子,」这词表明我们信徒有神的生命和性情,像 在自然界中所表现的一样,对人应当没有差别待遇。

  话中之光 (一)神爱那些恨 的,祝福那些咒骂 的,施恩给虚伪与不正的人;神的爱在我们里面,岂能容许我们以恶报恶(罗十二17)呢?

(二)神的儿女该效法恩典的神所作的事;神将人所不该得的给人,我们也将人所不该得的给人,并且多于他们所不该得的,这就是叫作基督徒。

(三)『照』的动力是在日头里面,不是在人里面;爱的力量是在神的里面,不是在我们的里面。神的爱是不受人情况的影响的。


【太五46】「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

  文意注解 「税吏,」被罗马政府雇用来向自己同胞徵税的犹太人,他们被视为罗马的走狗,为一般犹太人所唾弃,等同罪人(太十一19);本节意指即使是罪人,他们也爱那爱他们的人。


【太五47】「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

  原文字义 「长处」更长,越发,超出。

  文意注解 「外邦人,」指不信主的人。

我们信徒和不信主的罪人的分别,是在于我们有神的生命,可以不凭着天然生命的爱恶对待别人。我们若活在神的生命里,就能爱我们所不能爱的仇敌。

  话中之光 (一)爱那爱我们的人,这是罪人的反应;向与我们亲近的人请安,这是外邦人的反应。若是作基督徒,也不过作得这样,就非常低而容易,和不信的人没有分别。

(二)本节的「长处」和廿节的『胜于』相配;有比外邦人『更长』的爱,才有『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


【太五48】「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文意注解 这里的「完全」有二意:

1.是指『全部包括』,意即爱人不可分别好人和坏人,必须都爱。

2.是指爱心的完全(约壹四18)。

在别的方面,我们不能像天父那样的完全,但在爱心方面,我们应当追求像天父一样的完全。

  话中之光 (一)「像天父完全一样,」这句话暗示我们只有凭着天父的属天生命,才能达到完全的地步。

(二)主对天国子民该有光景的结论是「要像天父完全一样」,这说出天国的律法无他,乃为完全彰显神的丰满,就是神儿子完满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