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第卅六章

遭禁制,但不缄默(卅六1-26)

在绪论──耶利米书及着作原因{\LinkToBook:TopicID=103,Name=耶利米书及着作原因}中,我们注意到卅六章所要告诉我们有关耶利米书的内容,现在让我们转到它提出的其他问题上。在第九节所点出的日期是『犹大王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第五年九月』,那就是主前六○四年十二月。那是一个『禁食的日子』,人民从全国各地来到耶路撒冷圣殿所在之处。『禁食的日子』总是在社区中显示危机的记号。在危机中向上帝恳求帮助。这个特殊之禁食日子大概是由于愈趋恶劣的军事情况而引发的。先一年巴比伦人已在叙利亚的迦基米施之战彻底打败了约雅敬的埃及同盟军,而且消息大概已传到耶路撒冷,说海岸平原上的亚实基伦刚落入巴比伦人手中。进入圣殿院子里的人都为他们的前途焦急,极想从耶和华那里得到确据。

对约雅敬王来说耶利米这时是个不受欢迎的人物,他被禁止到圣殿──从他那不受欢迎之圣殿讲章(七章和廿六章)或在二十章一至六节描述与圣殿负责人的冲突来看,这是不足为奇的。他不能向聚集在那里的百姓传讲耶和华的话,他奉上帝的命把 要他们悔改的召命口授给尼利亚的儿子巴录,这召命是他传讲多年的核心信息。这是巴录在耶利米书最早详载的事件。在这个时候,他显然已是耶利米信任的朋友,也是他私人的秘书或文士,把他口授的话写下来。他似乎在他一生最后二十年都与耶利米在一起,而且他笔下可能已记录了先知在这些年间的活动。这默写下来的卷轴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不可能太大,由于在那一整天中,它曾被人念过三遍(参6,15,21各节)。巴录在俯瞰民众聚集的外院上层一个秘书房间内正式念那书卷。民众的反应怎样,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故事的 眼点此时转到别处了。

这书卷的内容必定是十分令人困扰的,或者这个被禁制之先知要将他的言论在一公众场合宣读出来的行动,必定会引起极大的争论,因为这事件的报告要传给宫中,给『众首领』(12节),就是传给在国务大臣以利沙玛私人房子内聚会的那些国家官员。我们在这里有趣地瞥见在旧约中那也许与内阁会议最近似的会议。去查探别人的底细,是属于何家何族,总是出席公众场合的重要因素。在那些在场的人中有以利拿单(他的父亲亚革波在约雅敬的前任君王约西亚时任高职),和基玛利雅(他的父亲沙番,是约西亚在位时的国务大臣)。那些官员听闻这事件,便叫人去请巴录来。他们礼待他,请他坐下并念那书卷(15节)。他们因所听见的话深感困扰。由于那书卷必定包含可被理解为具煽动性、反政府的声明,所以必须把这一切报告给王,当他们得知那书卷上的话确实是耶利米所说的,围桌而坐的那一些人大概更加不安了。然而那些官员并无敌意,他们对王有充分的认识,深知他即时的反应很可能是『斩他们的头』;因此他们劝巴录,叫他和耶利米先藏起来。耶利米应不止一次为到他有居高位的朋友和支持他的人而心存感激了。

王的反应被生动地描述出来(22节及以下)。当时是冬天,王坐在他过冬房屋的火盆旁边,朝臣在他四周。人把那书卷念给他听,他故意加以轻视,并用刀把书卷割成碎片,并逐片扔进火盆中。他不理那些官员要他保存那书卷的恳求,而且对书卷中所写的话依然无动于衷。先知的话消失于烟雾中:王和朝臣们可以容易进入梦乡了。国王下令拘捕巴录和耶利米,『耶和华却将他们隐藏』(26节),这是另一种说法,希腊经文在这里实际是说他们藏匿起来。旧约并不将上帝的眷佑与人的决定和行动分割开来。上帝透过我们和别人工作,亦透过我们面对的处境,及用我们的处事方法来工作。

重述信息──并加以补充(卅六27-32)

这次事件是其中一个最早的尝试──把官方的检查制度应用于不受欢迎的见解上。不论它是出于宗教或政治当局,用禁制或毁灭文字的方法使反对声音缄默下来,只是一种无效的做法。索曾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在他本国俄罗斯比谁都遭受更多的国家审查,他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说:

文学,连同语言,保护了那个国家的灵魂……。可悲的是那个国家的文学遭到强权的滋扰。因为这不只违反了『出版自由』,也是把国家的心灵关闭,把记忆粉碎。

但正如索曾尼辛在他本国俄罗斯也不能被有效地镇压下来,约雅敬的刀子也不能割裂或封闭先知对他同胞之心灵所说的话。

耶利米的反应,无疑是从他隐藏的地方发出的,是有双重意义的:

(一)在上帝的吩咐下,他把那令人不快之书卷上的话重新口授给巴录,而且『另外又添了许多相仿的话』(32节)。使他缄默的尝试,反而引致比原来还要多的话。

(二)针对约雅敬拒绝接受书卷上强调关于国家将毁于巴比伦人手中的事实,耶利米另外加添了对王和百姓受审判的话。约雅敬的后裔中必永远没有人坐王位──这预言没有严格应验,由于约雅敬的儿子确曾登基,纵使只是几个月。约雅敬自己则遭受耻辱的结局(比较廿二18-19)。在三十节下半节的话语中也许有刻意的讽刺。我们已见过王坐在他过冬房屋中的火盆旁边,把耶利米的书卷『扔』入火焰中;现在他的尸体被『抛弃』在外面,无人埋葬,『白日受炎热,黑夜受寒霜』。

在廿二章十三至十七节,我们看见耶利米严厉抨击约雅敬的败坏,实在不配作为这个敬虔父亲的儿子。约雅敬毁灭书卷的故事也许是要强调这个对比。两者都处理圣殿中的一卷书卷。根据列王纪下廿二章,有人把一卷书念给约西亚听,他留心听……因而引致国家的改革。约雅敬也有一卷书,有人把书念给他听;他不留心听,把它付诸一炬……因而引致国家的灾祸。因此我们面对类似的情况时,采取不同的选择,就有好的或坏的后果。――《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