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第三章

六 基督比摩西更美(3:1 -6)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第一个大领袖,是神在律法时代所兴起的第一个工人,在以色列人心目中占崇高的地位。所以,本书在证明基督比属灵界之天使更美之后,就将以色列最崇敬的人──摩西──与基督比较,以证明基督较摩西更美。在此分两方面比较:

1 基督与摩西同,而较摩西更美(3:1 -2)

着者先比较摩西与基督相似却比他更美的地方,然后再指出基督与摩西完全不同的特点,证明 是全然高过摩西的。这样比较,能使当时的希伯来信徒,不至因摩西与基督有某些相似的地方,而误以为摩西几乎可以及得上基督。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阿,你们应当思想……耶稣」。在未比较基督与摩西的异同之前,圣经首先提醒信徒说:「应当思想……耶稣」,因为多思想耶稣的结果,必然会使我们认识 比一切更超越。反之,如果我们多想人的结果,就会产生两种不良的影响:不是过于崇拜所思想的人,就是过于鄙视所思想的人。我们应善用我们的心思去思想耶稣的事。在此指出我们应当思想耶稣的原因有二:

A 我们都是「同蒙天召」

这意思就是我们都是同蒙属天的恩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作属天的子民。我们领受了属天的生命,等候属天的国度,所以应当思想天上的事(西3:1 -2),追求属天的智慧,使我们虽然在地上,却能活出属天的生活来。

B 我们都是「圣洁的弟兄」

虽然当时的信徒未必已经在生活上圣洁,但在基督里,神却看为圣洁的,以基督的圣洁为信徒的圣洁(林前1:30)。在保罗和彼得的书信中,都同样以信徒为已经圣洁的人(林前1:2;6:11;彼前1:2;2:9),这样我们既有圣洁的尊贵地位,就当多思想圣洁的耶稣,使我们能在生活上像 一样圣洁。

这两节论基督之与摩西相同,而较摩西更美的有五点:

A 为使者(3:1 )

1摩西亦是神的使者(出3:10),是神所打发去向以色列人宣布神的眷顾和拯救,并把神所晓喻给他的话教训以色列人,代表神向以色列人说的。但耶稣基督却是神所差派的新约使者(参约5:36-38),向全世界的人宣布神的慈爱(约3:16),将神的启示完全晓喻我们,比摩西和众先知所得的启示更完全。摩西曾行各种神迹战胜埃及的法老,但基督从死里复活,就永远得胜了掌死权的真「法老」──魔鬼。

B 为中保(3:1 )

1摩西也是旧约的中保(加3:19-20),站在以色列人与神之间,为以色列人代求(出32:30-32);但为「大祭司」的耶稣,却是约的中保,比摩西更美,因 乃是站在一切信徒──真以色列人(罗2:28-29)与神之间代求(来7:25)。旧约的以色列人,虽然有摩西为他们代求(民14:13-19),仍不免倒毙旷野(民14:20-35);但新约的基督凭着 自己受死流血的功劳(来9:14)向神代求,就能拯救一切靠着 进到神面前的人到底(来7:25)。

C 为救主(3:1 )

1「耶稣」原文就是救主的意思。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救赎者」(徒7:35),救他们脱离法老的手,但耶稣基督却是全世界人的独一救主(提前2:5-6;约4:42),救我们脱离罪奴的生活。摩西虽救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却没有领他们进入迦南,但基督不仅救我们脱离罪恶的痛苦,也要救我们的身体灵魂进入真正的安息里面(太11:28-29;帖前5:23-24)。

D 为设立 的尽忠(3:2)

2耶稣基督是神所设立的(参来1:2),摩西也是神所设立的(撒上12:6);但神设立摩西只为以色列人,设立基督却是为一切的人。摩西虽然一生向神尽忠至死,却是因自己的罪而死(民20:10-13;申32:48-52);但基督向神尽忠,却是为罪人的罪而死(彼前2:24)。

信徒也应当自己省察,究竟神有否设立我们在神的家中作些甚么?我们若遭遇些损害是否因自己的罪,抑为别人而牺牲?

E 在神的全家尽忠(3:2)

2摩西虽然也与基督一样为神的全家尽忠,但摩西的「全家」只限于旧约的以色列人,而基督的「全家」乃是包括古今中外的普世教会。我们应当作为神的「全家」尽忠的信徒,不要只为和自己一同聚会的人──神全家的一部份人──尽忠。应当因神「全家」的得失而欢喜或忧愁,不要只为自己「小家」的得失而欢喜或忧愁;如果我们看见别的教会兴旺,要因此感恩欢喜,正如为自己的教会感恩欢喜一样,这才是为神的全家尽忠。

2 基督与摩西不同而较摩西更美(3:3-6)

在此有三点证明基督与摩西完全不同而更超越:

A 建屋的和房屋的不同(3:3)

3摩西之不及基督,正如房屋之不及建造房屋的人。房屋不过是一种工程,建造房屋的乃是工程师,房屋工程之宏美,无非显出工程师作为之伟大而已;所以如果「房屋」有尊荣,则建造房屋的人当然更尊荣。摩西不过是「房屋」,他虽然是旧约最大的以色列人领袖,曾经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又把神的律法晓谕他们,也行了许多神迹,又是世上最谦和的人;但这一切都是那「建造房屋的」所使然。摩西不过是受造者,而基督却是创造者,泥匠差别何等大,摩西与基督差别也何等大。

「我们原是 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我们所有的德性、恩赐和工作的果子,以及其他属灵的成就,都无非是神的工作,证明 福音的大能而已。

B 神与人之不同(3:4)

3本节继续上文的意思,以房屋之必须有人建造,证明人的由来,和人的成就,亦必有他们的创造者,并赋予他们各种智慧和能力,而创造人又给人智慧能力的──就是创造万物的神(参创1:26-28)。摩西不过是神所创造的人,是神创造的万物中一类受造者而已;但耶稣基督就是神,人与神是完全不同的种类。人无论怎样有才能,仍是人而已,与神相去甚远,这样摩西当然远不及基督了。

C 儿子与仆人之不同(3:5-6)

5-6上 摩西是神的仆人,旧约多次提及(出14:31;民12:7;申34:5),但耶稣基督乃是神的儿子(约1:18;3:16,36)。摩西虽然为神的全家尽忠,但只是站在仆人的地位上尽忠。仆人与儿子在管家方面最大的分别,是在权柄和地位上大不相同;仆人不过照主人的意思管理家务,但儿子却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分派仆人所当作的事,前者是「代理」,后者是「治理」。

并且摩西如此在神的全家尽忠的目的,乃是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这「将来必传说的事」,就是指基督和 大能的福音。摩西那样尽忠为神管理百姓,把神的律法晓谕教导他们,他所尽忠所教导以色列人的一切事,都不过是一个预表,证明那以后要来的基督,将要如何拯救、教导 的百姓,治理神的全家而已;所以摩西的尽忠,不过是预表那真正配治理神全家的基督将如何尽忠罢了。

6下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就是指信福音的盼望和胆量。福音使我们有荣耀和存在天上的盼望(西1:5,23;彼前1:3;帖后2:16;多1:2),但这也要我们有勇敢顺服神旨的胆量(参徒4:13;29-31及徒5:29;路12:4,5,8-9;徒14:22;罗1:16;10:9-10)。魔鬼常用惧怕与胆怯使人不敢接受福音,或不敢传讲福音;所以圣经以那些胆怯和不信的,都是被丢在火湖里的人(启21:8)。但勇敢接受福音的结果,使我们满有信心的盼望和胆量,这样的盼望和胆量是可夸的、荣耀的,是我们所当坚持到底的。我们若坚持这种信福音的盼望和胆量到底,便是 的家了,意即便是让神的儿子治理我们了。按原文「便是 的家了」,应为「 的家是我们」,是连在本节的第一句之后,即「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这家是我们,我们若将……」这告诉我们:

A 我们应当献上自己作神的家,作圣灵的殿,让基督居住在里面治理这个家(林前5:19;弗2:22)。

B 我们应当以信福音的盼望为可夸的,为荣耀而真确的,勇敢的持定这种盼望,决不可以为羞耻(罗1:16;彼前1:3-4)。

C 我们应当坚持这种盼望和胆量到底,应当有恒久而真实的信心和热心,不是一时的感动和暂时的「相信」(路8:13;提前1:5;提后1:5),才能坚持「到底」。

七 第二个插入的警告──不信神的应许不得进入安息(3:7-4:13)

1 不得进入安息的警语(3:7-19)

A 当以古时以色列人为鉴戒(3:7-11)

7-8上 本节是引自诗95:7大卫的话(这证明诗篇的话就是圣灵的话)。大卫写这些话的时候,离本书引用这些话的时候,大约已经隔了一千年的时间,但这些圣灵所说的话不独可以警戒大卫时代的以色列人,也同样可以警戒新约时代的信徒。虽然以色列人和信徒在神面前所蒙的恩典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软弱,所以也适合受同类的警戒。

圣灵的话有永久的作用, 的话常常是「今日」的,基督在异象中曾吩咐约翰写上说:「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启2:7)。今日圣灵不但借着众神仆说了圣经的话,也借着圣经,在凡事上,在信徒心中说话(约一2:27),又借着历史的实例和别人的行动向我们说话;所以信徒必须时常留意圣灵向我们所说的话。

「今日」在7-15中共用了三次(3:7,13,15),是本段最重要的字,这「今日」有几层重要的涵义:

1. 表明神的宽容和忍耐;虽然人已经有许多次的悖逆,但神仍容忍直到今日,「今日」若肯听 的话仍然不迟。

2. 表明神对你我的盼望是热切的; 急于看见我们今日开始「听 」,不再硬心。

3. 表明听 的机会无多;「今日」正是神悦纳人的日子(参林后6:2),若要等待「明日」,可能失去接受恩典的机会。「今日」才是属神的,明天乃是属魔鬼的。

4. 表明一个真正要「听 」的人应有的态度;真正要听圣灵的话,必是在「今日」就听,决不会推到明日,否则可能不是真正有诚意要「听 」。

5. 表明神的恩典是现成的;基督的救恩是已经预备好的,只要现在接受现在就可以得着。

「就不可硬着心」,表明听话要有实际的表现,如果一面硬着心,一面说要听话,这样的听话是假的。凡接受圣灵的话的人,要有一个柔和谦卑的心(雅1:21)。出埃及的那些以色列人,口头说要听从神的话(出19:8;24:3),心却刚硬;所以我们若听从神就不可硬着心像他们那样。按圣经论以色列人有三硬:

1. 心硬(来3:8),
2. 颈硬(出32:9),
3. 嘴硬(罗10:21)。

这几节是引证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之失败,以为信徒的鉴戒。别人的失败常是自己最好的教训,反之,既有前车可鉴,仍蹈前人的覆辙,就无可原谅了!在此论以色列的情形有四:

8下飘流旷野

「像在旷野……」,他们虽已出埃及,却仍在旷野飘流。旷野的生活是惹神发怒的生活,充满各种的失败和怨言。灵程仍在「旷野飘流」的信徒,也是常常失败,怨叹神,惹神的怒气。

9试我探我

他们存着不信的恶心,这是他们常常发怨言的根本原因。按照民14:22说,他们一共十次试探神,这十次的试探神都无非是由于不信和体贴肉体。「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他们一面观看神的大作为,一面得罪神,试探神。不但出埃及的头两年是这样,以后受管教的三十八年中仍没有改变。许多人以没有看见为不信的理由,但以色列人的经历证明不信的恶心若没有除去,即使观看神的作为四十年之久,仍然无益。

新约书信中也常警告信徒不可试探神(林前10:9-11;雅1:13),更不可以为神的审判不会来到;当时的以色列人不但试探神的作为,也试探神的审判,他们多次自以为神未必就会这样因他们所作的审判他们。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多次怨责,并叛逆摩西的事上得到证明(参民11:1 -9,31-35;12:1 -16;14:1 -10,26-35及民16:1 -35,41-50……)。现今有许多人不信神的审判会临到他们,或以为神还不会这样快,这样认真审判他们。但新约中对神审判必然临到,有十分明确的记载(来9:27;太12:36-37;罗1:32;2:1 -2;林前3:10-15;林后5:10;彼后2:4-7;3:4-7;犹5-7),不信的人要受生命的审判(启20:11-15),信徒则受工作的审判,无论甚么人都要受审判;所以我们切不可存着一种且看神到甚么程度才来惩罚我们的心。

「试我探我」,原文是试探我,触怒我的意思;这是特指玛撒和米利巴的事件说的,因希伯来文玛撒(massah)意即试探,米利巴(meribah)意即争闹,有触怒之意。这两次的事件各记于出17:1 -7;民20:1 -13。第一次是他们出埃及走旷野路程时,为食水与摩西争闹;第二次他们在旷野飘流近四十年后,再次为食水与摩西争闹。所以,这两次争闹可以代表他们整个旷野行程中的失败,从开始到末了都是试探和触怒神的。

10心中迷糊

神的旨意和神的作为,对以色列人本是很清楚的。神的律法藉摩西清楚传给他们;神在四十年中,为他们行了许多明显的神迹,如:为他们降十灾刑罚埃及,分开红海,降下吗哪,使盘石出水,为他们战胜亚玛力人……。这些事无一不清楚地证明是神的作为;但他们因为体贴肉欲和存着不信的恶心的缘故,以致他们对神已经显明的旨意和作为仍迷糊不清,不明白神的心意和 行事的法则。他们虽然一面献祭守节或禁食,另一方面却敬拜金牛,怨渎神,恋慕埃及,不信神的应许;所以神厌烦他们所作的,因为他们没有一心遵从神的旨意。注意圣经是说他们心里迷糊,不是说他们头脑迷糊;一个人的心若迷糊了,即使有很聪明的头脑,也会作出迷糊的事来。

11不得安息

「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这节圣经,无疑是指他们到加低斯时,因听信报恶信的探子的话,大发怨言后,神发怒不许他们进入迦南,只好回转旷野飘流,直到倒毙旷野(民14:1 -35;申2:14)。但本节既连接上文「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就给我们解释了以色列人不得进入迦南,并不单纯由于加低斯那一次的怨言。实是由于他们多次试探神,存不信的恶心,甚至虽经过四十年的飘流,依然如故。

注意:神并非不愿意 的选民进入迦南,乃是他们那种不信的情形,使他们不能进入迦南。神也没有立即把他们灭尽在旷野,乃在三十八年以后;这三十八年的时间,一方面证明神对他们已尽量容忍,另一方面证明他们确是应该倒毙旷野,不配进入迦南的。

「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这一句话显示迦南是预表属灵的安息。这一点对本章的解释很重要,因为如果迦南是预表天堂,则不进入迦南就是灭亡的意思,反之,只是没有进入安息而已。

B 当趁有今日彼此相劝(3:12-14)

12-14 在这几节圣经中,最重要的是「把永生神离弃了」,是甚么意思?这句话对这段圣经的解释有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可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

「把永生神离弃了」,意思就是这个人要灭亡。这样,上句「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的「有人」,不是指已经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乃是指基督徒中间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照这样讲这几节应该是这样的意思:

1. 3:12的「弟兄们」虽然是对使徒的一种称呼,但不能凭这种称呼断定所有受称呼的人,都是清楚重生得救的人;因为这称呼既是用于对全教会(多数弟兄),当然只是一种概括性、一般性的用法,以表明被称呼的那一班人,是在教会范围内的;却不是表明被称呼各个别的人是得救的人。例如:福音中称主的十二门徒为使徒,但事实上犹大乃是从起初就不信的,照理不能被称为门徒,但在那些地方,门徒既被用作一种团体的称呼,就概括了团体中的不同份子在内。决没有人在称呼一个体的人之时,另外挑出团体中不同的份子给他不同的称呼。如果这样每逢称一个人的时候,就可能跟着一连串不同的名字了;所以单凭一种团体性的称呼,以断定其中个别的人的情形是不准确的。

并且,「弟兄们」的称呼有浓厚的犹太人习惯之背景,旧约犹太人彼此都以弟兄相称,新约中「弟兄们」也不是只用于信徒,例如:彼得在五旬节布道时,就称那些还未信主的听道者为弟兄(徒2:29),那些听道的人也称彼得为弟兄(徒2:37);又在圣殿中讲道时,称呼听道者为弟兄(徒3:17)。司提反为道争辩时也这样(徒7:2──「父兄」原文为父老和弟兄们),保罗布道时也曾多次用弟兄们称未信主的犹太人(徒13:26,38;22:1 ,5;23:1 ,5,6;28:17)。由此可见,新约中的「弟兄们」并非绝对限用于基督徒,也用于不信的犹太人;本书信既系对希伯来的信徒而写,则我们更不能单凭「弟兄们」的称呼,来断定那些受称呼的人都是真实得救的人。

2. 这里劝勉他们「要谨慎」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方面是要提醒那些有名无实的基督徒,因他们可能存着「不信的恶心」,却不自觉;另一方面要提醒那些真正得救的基督徒,应当关心他们之间的弟兄,是否有名为基督徒,而心里却是存着不信的人。

3. 「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可见在此所谓「不信」是特指不信永生神而言,「不信」永生神是圣经中最大的罪。这些人既不信永生神,又处在信徒之间,当然就是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了。他们知道赐人永生的神,和 如何使人得着永生的方法,而又背弃了,其结局当然是灭亡。

4. 「起初确实的信心」,就是指起初真实的信心,与12节「不信的恶心」成对比。真实的信心使人在基督里有分,不信的恶心,使人虽然在教会的范围以内,处在信主的弟兄们之间,仍会把永生神离弃。圣经在此把这两种「心」对照,使信徒知道应当坚持到底的是甚么,和应当谨慎省察自己的是甚么。

5. 凡是有真实信心的,必能坚持到底;因为使我们能坚持到底的,不是我们自己,乃是救我们的主。任何信徒凭着自己,没有一样属灵的德行能坚持到底。但凡从起初确实信靠基督的人, 都救他们到底(来7:25;彼前1:5;犹24),所以他们必能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真实的信心,必是坚持到底的信心。反之,只是暂时相信的信心,必是虚假的信心。例如:主耶稣所讲撒种的比喻中,那些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种子,虽然暂时相信,但究竟不是确实的信心;那些确实的信心,乃是持守在诚实良善的心里,并忍耐着结实的信心(路8:15,18)──也就是坚持到底的信心。

6.「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这是对已有确实信心的人一句慰勉的话。圣经既在上文警告他们,那存着不信恶心的人把永生神离弃了,就在这里劝慰那些从起初确实相信的人;若他们从起初就确实相信,就当有坚定的态度,持定起初所信的,不可因那些从起初就没有确实相信的人把永生神离弃,而信心动摇,也不必因他们的结局,而为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担忧。因为我们若将从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所以这句话只有正面的意思,没有反面的意思,不能用来反面推论,以为起初确实的信心可能是不能坚持到底的信心,或不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没有分。否则一个基督徒是否有分于基督,就是现在所不能知道的,要等着看他是否已经把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然后才可以断定他是否有分于基督;如果这样,这「到底」的意思就应当是指他肉身生命的终结。

基督徒不须等到死后才知道自己是否有分于基督;在新约中,曾多次称那些还活着而信了基督的人为「在基督里」,并且是与基督联合的(参约17:23;林前1:2-5;林后1:21;加2:17;3:27-29;弗3:6;4:12-13;5:31-32;西3:3,11)。由此可见圣经认为他们都是已经与基督有分,而不是尚未能确定是否有分于基督的。因为那因信基督而住在我们心里的圣灵,既是要与我们同在,「直等到神之民被赎」的(参弗1:14;约14:16),自必保守我们起初确实的信心,「直等到神之民被赎」,否则圣灵就不能永远与我们同在。

第二种解释

「把永生神离弃了」不是走向灭亡的意思,乃是指人离开了神,走向失败痛苦的路。上句「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的「人」,就是指信徒当中可能有人失败离开神的意思,所以「把永生神离弃了」这句话,虽然是指已经得救的信徒说的,却不是说他们要到灭亡的地方,不过是说他们要离开神而已。照这样讲法,下文的解释应当是这样:

1. 在12节的开头就用「弟兄们」的称呼,这种称呼在书信中是惯用于称呼信徒的。

2. 「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这些话当然是劝勉信徒之间的人要谨慎自己而说。

3. 「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这句话并非说那些清楚得救的信徒会变到根本不信永生神的地步,乃是指他们在得救以后的某些方面对神存着不信的恶心。正如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并非根本不信神,只不过他们在进迦南的应许上因不信神而失败了。

4. 「把永生神离弃了」,这是论存着不信之恶心的结果,会使人离开神;但这里未说明离开的结局是甚么。按本书的12:10-13可知信徒离开神的结果就必受管教,使他们不再走弯曲的道路。

注意:「离弃」原文aposteenai有「分离」,「离弃」,「离开」等意,新约共用过十四次,中文圣经有九次译作「离开」(路2:27;4:13;13:27;徒12:10;15:38;19:9;22:29;林后12:8;提后2:19),有二次译作「离弃」(参来3:12;提前4:1 ),有一次译作「不要管」(徒5:38),一次译作「退后」(路8:13;但英译作fall away,即离弃之意),另一次中文圣经未译出(提前6:5;但英译作withdraw即「撤回」,「罢止」或「取消」之意)。

5. 按12节上文,是引证古时以色列人不能进迦南的事为鉴戒,而11节末句「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与下文18节「不容他们进入 的安息」的话,都显示迦南在这里乃是预表「安息」不是预表天堂。那些以色列人出埃及是预表信徒得救的经历,他们不能进迦南,是预表失败的信徒不能进入基督的安息,不是灭亡。那些倒毙旷野的以色列人,不是回到埃及死去,他们乃是出了埃及的人。(注意,按当时的以色列人而论,他们不论出埃及或倒毙旷野,都只关系肉身的得救或灭亡,至于他们灵性方面的得救与否,乃是在乎他们个别对神的应许有无信心而定。他们不是因肉身出了埃及,灵性也得救了;也不是因肉身倒毙旷野,灵性也灭亡了。例如:摩西也是不得进迦南而死在旷野的人;但显然摩西所受的,只是肉身方面的刑罚,他的灵性并不因此灭亡,按太17:3所记主耶稣登山变像时,摩西还在荣光中与主说话。我们现在引用以色列人的经历为预表时,是以他们全体肉身方面的出埃及与倒毙旷野为预表,不是以他们个别的灵性为预表,这一点必须分别清楚。)这12节到14节的话,乃是就上文所举的例引出来的教训,若这里劝勉警戒的话是指信徒有灭亡的危险,则与上下文预表的一贯之灵意不合。上下文的预表既论以色列人不得进迦南,是预表信徒不得进入安息;无疑,这里劝勉信徒要谨慎,免得有人存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的话,就是劝勉信徒要谨慎自己,免得离开神而失败的意思。

6. 「……就在基督里有分了」。圣经既以那些从起初确实有信心信靠基督的人,为已经在基督里的人(见上文5.之注解),则这里所说「在基督里有分」,必有另外的意思。按上下文可知就是指在基督的安息里有分的意思(按原文这句话可译作「是基督的有分者」,或「是基督的伴侣」)。所以这里所论的是得救的人进一步的灵性问题。

总之,上面两种解释虽有些不同,但也可以互相补充,使我们看见,无论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或有名无实的教友,都应当谨慎省察自己,不要辜负主的恩典,以致不能得着神所乐意给我们的属灵福份。更当注意的,是这几节圣经所给我们下列的灵训:

1. 信徒之间爱心的表现

最重要的还不只是物质方面的互相帮助,乃是灵性方面的互相劝勉,和互相挽回错失。今日教会在彼此劝勉的爱心方面,表现得比在物质上彼此济助更不如,这是证明今日信徒对于弟兄在信仰上或德行上的错失,常常轻忽了自己应尽的本分,对于弟兄的忠告,则缺少顺服真理的态度,无法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勉;但无论如何,若我们尚不觉悟自己的错失,或是有了错仍不肯接受弟兄的劝告,当然更谈不上去挽回别人的错失了。

2. 在此告诉我们相劝的生活

a. 是「要趁着还有今日」的今日不但是罪人听信福音的机会,也是信徒相劝的机会。我们要学习及表现这实际相爱相顾的生活,就当趁着还有今日来学习表现。「今日」仍是主迟延未到的时候,仍是可以相劝相爱的时候,若到了天上就没有相劝的必要了;因为天上既没有试探和罪恶的迷惑,当然也不须要像今日这样相劝,而且到了天上的时候,一切已经定实了,即使相劝也不能挽回或改变神所已经定准的事;所以应当趁着还有今日过相劝的生活。

b. 是「天天」的相劝相爱的生活,不是一次作完就了事的,乃是经常的,天天的。因为我们天天都有可能跌倒,天天都可能受罪的迷惑,虽然已往曾为这方面的错失相劝过,但现在仍须同样的相劝。

c. 是「彼此」的相劝的生活也是彼此的;并非有甚么少数人是绝对比别人优越,只劝勉别人,而无须别人劝勉的。这「彼此」的相劝,说明任何人都应当承认自己是软弱的,和别人一样须要弟兄的提醒和扶助。虽然在弟兄之中会有比较刚强的人,但没有绝对刚强的人;虽然会有多得胜少失败的,但没有不会失败的;所以没有人可以因自己信主的年日比别人长久,在教会中的地位比别人高,或恩赐比别人长进,就可以自高自大,不受劝告。

3. 罪恶常常有使人着迷的诱惑力

任何人都可能受罪的迷惑,所以都须要谨慎。在应付罪恶的迷惑上不经心的人,必定比别人更容易受罪的迷惑;人若落在罪恶的迷惑中,向神的心就刚硬了。这里告诉我们何以许多人的心向神那么刚硬不肯悔改,为自己说许多推诿和辩护的话,甚至毁谤圣经的真理,其实是他们被罪迷惑,不肯丢弃自己的罪罢了。

「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可与上节「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相对照,可见被罪迷惑而刚硬的心,常是由于心里存着不信的恶心的结果,不信神所应许属天福乐的真确,就使人更易被今世的罪所迷惑了。

4. 信心是使人与神发生关系的根基

我们必须借着信心,才能与神联系、交通。所以我们必须有真确的信心,所有因环境而有的外表关系,如加入教会,都不能代替真信心的功用,使我们有实际的属灵经历;反之,没有真信心必定不能持久,是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C 几个警告性的问题(3:15-19)

上文圣经引证古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例子之时,加入一些警告性的劝勉和安慰,这几节,再就所引证的例发出问题,以启发希伯来信徒在主观方面的思想,使他们能自己领悟上文所举的历史教训,得到更深的感动和益处。

15这节圣经上文7-8节已经引用过;下文4:7再引用,这样再三引用,显明这警告性的话是信徒所当重视的。这节圣经告诉我们,神在已往曾经向那些不信从 的以色列人发过怒,在末后神也要向那些背逆 的人发怒(罗2:4-5),但在今日神仍等候我们听从 的话。我们既看见已往许多先例,听见关于将来的许多警告,就不可硬着心,应当趁着「今日」听从 的话。

16第一个问题──关乎出埃及

惹神发怒的竟是神藉摩西所领出埃及的人,不是仍在埃及的以色列人。神曾经为他们施行极大的拯救,击杀埃及所有的长子,为他们分开红海的水,又从天上降下吗哪作他们行走旷野路程的粮;但在旷野多次惹神发怒,受神重罚的竟就是他们。这是我们所当引为鉴戒的,我们既从罪恶的痛苦和极大的死亡中,被拯救出来,就不可贪恋今世罪中之乐,怨 神的安排,放纵肉体的私欲,招惹神的怒气和管教。

17第二个问题──关乎行走旷野

神是厌恶罪恶的神。虽然他们已经离开埃及,正在旷野行走,而且神也曾在他们身上费了许多苦心,但这些并不能使神姑息他们的罪,不予追究。他们虽出了埃及,却倒毙旷野,这是今日信徒所当战兢的。我们虽然已经蒙救赎,神虽然向我们显出极大的恩慈,但 并非不厌恶我们的罪;从罪恶中已经被救起的人,仍可能因犯罪而为神所不喜悦。所以我们不可以得救为满足,乃当追求圣洁的生活,进入基督的安息里,胜过罪恶、肉体、和一切属灵的仇敌。

18-19 第三个问题──关乎进迦南

在此指出以色列人虽然出了埃及,却没有进入迦南;虽然得救,却没有进入「 的安息」;最大的原因是由于「不信」,他们的眼睛只看当前路程的艰难,不信神的应许能够兑现,不信神能带领他们经过这艰难的旷野进入迦南;这不信的恶心,就是使他们不能进迦南的原因。其实神领他们出埃及的目的,是要他们进入神的应许地,但他们不信的结果,就使他们不能走到神所希望他们走到的地方现今也有许多信徒只看环境的艰难和自己的软弱,看试探的厉害和人的失败,而不信神的应许,不肯追求胜利的生活,进入基督的安息里,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一生,就在失败愁苦和怨叹之中虚度了。

问题讨论

为什么要思想耶稣?

基督与摩西有何相同而较摩西更美?基督与摩西有何不同而更美?

甚么是「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将这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 的家,怎么解释?有甚么教训?

3: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什么?试述其灵训。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失败有那四种情形可为我们的鉴戒?

3:12-14「把永生神离弃了」应如何解释?

解释3:15-19三个警告性的问题。

以色列人之倒毙旷野是否预表灵魂之灭亡?――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