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亚的整个系列故事,因这段冗长的插曲受到中断,同时也得以加强。这里既没有以利亚现身说法,也没有提及他。但是这段报导证实以利亚对自己是耶和华忠心仆人的孤单身分不断地夸大其辞(十八22;十九10,14)。
写这故事的人绘画了一幅可喜的画面,即是一个王室恶霸技巧地策划 他自己的因果报应。描写便哈达的势力及傲慢所用的术语,有点像以赛亚用来形容亚述王,同时挫其骄气的语法一样──
『我的每一个元帅都可以当一国之君!
我征服了迦勒挪和迦基米施的城市。
我征服了哈玛和亚珥拔的城市。
我也征服了撒马利亚和大马色。
…………
『这一切都是我一个人的成就。
我多么强大,多么精明能干!
我废除了这些国家的疆界,
也夺取了他们所有的财富。
我像强壮的牛一样
践踏当地的居民。
世上的国家好象鸟巢,
我搜括他们的财富,
像在鸟巢中捡蛋那么容易。
没有一个翅膀敢对我振动;
没有一张嘴巴敢对我鸣叫。』
(摘自现代中文译本赛十8-14)
以赛亚对这些话作简单的回应:
难道斧子会比使用斧子的人伟大吗?
难道锯子比使用锯子的人重要吗?
(摘自现代中文译本)(赛十15上)
亚兰王从强有力的地位及军队已经围困了以色列首都的情况下宣布他的霸王权利。亚哈接受对方第一次称霸的条件,但他对这条件内容的了解显然与便哈达的想法不同。亚哈承认自己是他主人的奴仆,即是说他拥有的一切都属主人所有。他或是在拖延时间,或是希望这种一般性的信念会满足这个好大喜功的便哈达,省得他去尝试考验联合军队的力量。
但便哈达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拿到他应得的东西,甚至大大方方亲自安排人去运送贡品(6节)。他要求让他的臣仆可以自由地去掠夺撒玛利亚,这要求迫使亚哈在城内作出决定。亚哈现在对他的长老们承认他准备牺牲王室去讨好便哈达。他们却要他拒绝侵略者的要求,连客套的条件也省掉──『不要听从他,也不要应允他。』亚哈确实的回复是尊重他的第一个承诺,但不接纳第二个要求。到了这个地步,双方开始口出侮辱的话(10-11节),然后这位满不在乎的亚兰王命令准备出击。
一个不道姓名的先知答应使亚哈战胜,且坚持这次胜利将证实耶和华的意义及重要。他显然是代表全以色列先知的传统──应许在以寡敌众的情形下取得胜利。这位先知不仅说了鼓励的话,也告诉亚哈怎样攻打。午间,便哈达和帮助他的诸王已是酩酊大醉,拿不出甚么好主意(16-18节),结果带来了以色列一场胜利;但是先知十分明白这不过是第一场胜利,不是战争的结束。在『第二年开头』(正如希伯来文第廿二节的说法)亚兰军队会再来攻打,这不是我们习惯所指的新年,而是夏天结束之后,再过半年的时候。撒母耳记下十一章一节指出这是『列王出战的时候』,当时天气恶劣,许多农耕工作被弃置。标准修订本中,这两段经文都译成『春天』,意思正确但属散文式写法。
亚兰的『专家』为他们的败北提出两种解释,作为日后战胜的秘诀(23-24节)。他们说以色列的神是山神,若在平原跟他们作战对亚兰会更有利。还有,要委任有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将领之职,总比那些与盟主饮醉了的小将领更称职(对这些小将领来说,便哈达垮台比战胜还会更得益)。圣经上有几个地方的战事就在这情形下发生,其中的一个地方是亚弗革,那几乎可以肯定是在加利利海岸上提庇哩亚对面,靠近今日的印盖夫(Ein Gev)。
有一个『神人』给以色列王更进一步的鼓励,说将会有第二次胜利以纠正亚兰人认为耶和华只不过是山神的错误看法。这种错误出在那里倒没有说明。是单单为了以色列的心脏地带位于山区的事实而令亚兰人有此推论?抑或这表露了部分以色列宗教传统与高山,例如西奈、何烈及约但河南面之西珥有关?总之,正如迦密山上的试验所显示,掌管天空与天气变化的是耶和华而不是巴力,因此这次的争战可以阐明无论是甚么地理环境,他都是统治者。
便哈达由欺凌者变成哀求者的时候,有人将以色列王的好名誉通知他──不是像标准修订本卅一节所说的以『仁慈』见称,而是他的『忠诚』。他应该以信任的态度去接受,不是为了亚哈饶他一命,而是为了亚哈尊重他提出的任何要求。以色列王的确以兄弟之情待他,且在土地及贸易上作出让步。
用亚哈与其中一个先知的会面做为本章的结束(35节及以下),令我们想起其他的圣经实况:那位拒绝『耶和华的命』的先知之可怕命运,令我们想起那只阻止犹大神人从伯特利回来的狮子(王上十三)。那位被困于自己的司法决策而不知所措的王,令人想起拿单在大 面前所用的战术(撒下十二)。
亚哈的最后审判(42节)显出对前面所说的以色列王的『忠诚』有讽刺的成分(31节)。希伯来文』hesed一字常用来说明上帝既显示他自己的忠诚,也对人作出要求。亚哈的hesed除了所指的动机之外,可能没有甚么值得怀疑。――《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