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迦利亞書第十章


救贖的來臨(十1-12)

戰爭與和平的回音在這一章中繼續響 ,但是引進了一個新的比喻︰這是一個牧人的比喻。雖然這兩章(十與十一章)包含 幾個原來分開的文學單位,但是它們藉 這個牧羊人的比喻結合在一起,這個比喻向幾個不同的方向發展,包括積極和消極兩方面︰

(一)缺少牧人(1-2節)。牧人的一個基本角色,是去引導他的羊 ,到一個有青草可牧養它們的地方。而植物適合于牧養,是上帝賜雨水的結果。這一段短文以一種對古時真理的再次肯定開始,就是上帝賜雨水,使在田園裡人類賴以生存的五 和食物生長。但是人類由于他們的邪惡,自己在別處尋找生存之道。他們轉向家神(teraphim),占卜者,和作夢者,那些宣稱有特別能力預兆未來者,以為這種虛假的領導將帶領他們進入生命的豐產牧場。但是在這種尋索中,他們被誤導了,因此就像沒有牧者的羊,他們毫無結果地尋覓牧場,四處游蕩。

先知在這裡診斷出一種人類自古以來的盲目︰需要被引導去領受生命的豐盛,人類總是轉向虛假的領導者和那些妄自尊大卻一無所知的人。好象羊一樣,人類也需要引導;他們缺乏自然的本能去知道朝向那裡走。他們有正確的傾向去知道他們需要領導者,但是沒有自然的本能去揀選正確的領袖。所以他們徘徊不前,而且他們也由于缺少引導帶來的后果而受苦。

有一種悲哀的感受,在先知描述百姓的狀況中表現出來,而這狀況也喻示了所有人的狀況。在一方面,上帝在那裡提供雨水和豐產的草場;在另一方面,愚蠢的羊 揀選一些自己的成員為領導者,跟從他們去尋找牧場,只能被引導到曠野。這種悲哀和矛盾指向一部分真正的智慧︰那就是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迷失時,在我們尋找喂養時,不要再追隨那些同樣的迷失者。羊不能使自己不作羊,但他們能夠分辨另一只羊不能作好牧人。

(二)外來的牧人(3-5節)。雖然羊和牧人的比喻語言繼續 ,比喻的景象現在劇烈地起變化。牧者這個詞,在古代近東的許多文明國家中,是用來描寫統治者,王者和掌權者的。而先知指出,上帝的憤怒是直接向這些外來的牧人發出,這些牧人對羊 的幸福是根本不關懷的。這裡的內文提出,這些外來的牧人是外邦列國的領袖,他們一直以來主掌 選民的命運,不論他們在自己國家,或在流亡之中。

這個信息的焦點開始是外來的牧人,而不是羊 。因為他們不關心他們的『羊 』,因為他們對 羊的福利毫無同情之心,上帝的怒氣不可避免地將要向他們發作。然后這一段落的形像突然和劇烈地轉變︰在上帝對 百姓新的同情之下,他們從一 羊轉化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他們強有力地戰斗 ,因為耶和華與他們同在(5節),他們擊敗了那些以前主宰他們的人。

這些話傳送了兩個關于外來的牧人(或者稱為假統治者)的信息︰(甲)在這些經文中,羊是軟弱無力和不能為自己作甚么的;他們需要救援。而這個信息是,那些假的統治者對交托他們照顧的人沒有同情心,將最終受懲罰。牧養羊 的崗位是一個需要負責任的地位;不能妥當地承擔責任,必招致懲罰。(乙)假牧人、假統治者,粉碎了他們子民的潛能。在假牧人的領導下,百姓不過是被壓迫的羊;在真牧人的領導下,他們被轉變成為強大的軍隊。而這個比喻對所有人都是真實的,不論他們是被外來的統治者或者在自己的主宰之下;生命的潛力在這樣環境之下不能被散發出來。只有當生命跟從在好牧者的領導下,他們才能自由地發放出他們所有的潛力。

(三)真正的牧人(6-12節)。在這一章的后半部,所用的語言被一個代名詞『我』所支配 ,反映這些話是上帝直接說的。上帝要加強猶大國和救回『約瑟』(也就是以前的北國以色列)。逃難和被擄的將要回歸到他們的家園,那些素常是軟弱的將要變成強壯。如果這一章以百姓好象羊徘徊 開始(2節),這一段的主題是徘徊的羊再一次被引導到可以找到豐裕牧養之地。從那些遠方的國家,從南方和北方(埃及和敘利亞,見10節),上帝分散的百姓將被帶回來︰這個信息是一種救贖。而在偉大的歸回之中,外國的壓迫者將被審判,而以前受壓迫的將成為強大。

這整段的關鍵是第六節︰『我要……領他們歸回,我要憐恤他們。』有沒有憐憫是區別真正的牧人和假牧人的標準。有憐憫則關心羊 的幸福,而不是把他們視為可以剝削的資源。以這樣的語言,我們開始能夠覺察到新約中出現的牧人意象的背景。當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舍命』(約十11), 是引用了在舊約中上帝作為好牧人的豐富形像,而上帝充滿憐憫的概念是其中心部分。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