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第十五章

四 互相擔代效法基督(15:1 -13)

本段主要信息在勸勉信徒該彼此接納,並且「互相擔代」別人的軟弱。從上文14章的論題看來,在羅馬教會中,似乎有猶太的基督徒,與外邦的基督徒,為著食物與守日的問題有了隔閡,不能彼此接納;所以使徒保羅在解明食物問題所應持守的態度之后,就勸勉他們要互相接納,不分彼此。

1 基督的榜樣(15:1 -3)

1 所謂「我們堅固的人」,就是那些在真理和信心方面比較穩固的人。保羅用「我們」二字把自己和那些人同列。表示他是與上章中那些「信百物都可吃」的人是同一看法的(羅14:2,14)。但使徒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自己知道得比別人更多,或更有信心,就輕看那些「軟弱」的人,反倒有責任去擔代他們的軟弱。「擔代」的意思就是擔負、扶持,並存體諒他們的態度,幫助他們勝過軟弱的意思。聖經的原則是要那些剛強、屬靈、堅固的人去扶助軟弱的人(加6:1 )。

「不求自己的喜悅」在這裡是特指那些堅固的人,不要只顧著照自己的見解行自己所喜歡的,應當顧全那些在真理的亮光上還趕不上的人的良心,這話顯然是繼續上文所講論的食物問題而說的。

2 「鄰舍」通常就是指別人。但在這裡也指上節那些「軟弱」的人。我們總要按別人所能領受的程度,使他們得益處,被「建立」。

3 這話引自詩69:9。我們是犯了罪的人,是該受辱罵的;但耶穌基督卻擔代了我們的辱罵。那本該落在我們身上的辱罵,卻落在 的身上。基督既然這樣不求自己的喜悅,只求我們的益處,扶助我們的軟弱;這樣,我們也當效法 的榜樣,擔代別人的軟弱了。倘若有弟兄姊妹,因為缺乏真理的知識,或靈性上幼稚,以致在某些事上顯得無知或令人可笑,「我們堅固的人」不當把他們當作話題取笑,應該開導他們,幫助他們離開幼稚的地步。

2 聖經的教訓(15:4)

4 從前所寫的聖經,當然是指舊約聖經,這舊約的聖經是為「我們」寫的,好叫我們因聖經的話生出忍耐、安慰和盼望,就能忍受我們所遭遇的各種患難。既然我們明白舊約聖經的各種應許,全都是要說明那要來的基督,和 所要賜給我們的各種恩典,以致我們得了安慰,有了盼望;那么,我們就該照自己所已經明白的真道去引導、勉勵那些「軟弱」的人,叫他們不留在禮儀、規條、形式的地步上,乃要進到追求實際敬虔生活的地步,在信心和盼望上堅固。

聖經所給我們的教訓、安慰和盼望,並非為我們個人的夸耀,乃是為叫我們可以擔代別人的軟弱。

3 使徒的愿望(15:5-7)

這裡使徒保羅表示他自己對信徒的愿望有四︰

A 愿神叫他們同心(15:5)

5 注意使徒特別稱神為「賜忍耐安慰的神」。

他們自己既蒙神賜忍耐安慰,就該互相忍耐、安慰,彼此包容,同心事主了﹗

B 愿他們效法基督耶穌(15:5)

4 基督耶穌並沒有因 自己的剛強而輕看我們的軟弱,倒是「擔代」我們的軟弱,為我們受羞辱、受辱罵;使徒保羅愿信徒們也要這樣的效法基督。

C 愿他們一心一口榮耀父神(15:6)

5 本句暗示當時信徒之間,不是一心一口地榮耀神,他們只不過為著食物的問題,就發生歧見,不能同心。使徒提醒信徒,叫神的名得榮耀,這比為屬外表的那些枝節問題爭論,更為重要。

D 愿他們彼此接納(15:7)

7 信徒不同心,就是不能叫神得榮耀;所以使徒愿他們彼此接納,好「使榮耀歸與神」。這「彼此接納」的意思,就是不要因為一些信仰方面無礙的小節,一些次要的見解不同,而互相拒絕,視同外人;乃當彼此包容,接受那些和自己見解不同的人。

(注意,這不是說,教會要把各種異端都接納在裡面,使徒所指的,是關乎食物與守日那一類宗教儀式方面的問題。)

「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基督怎樣接納我們? 是要我們都照著猶太人的生活習慣而吃喝才接納我們?還是都變成外邦人的樣式才接納我們?注意14:3︰「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接納他了」。無論他們吃肉或不吃肉,基督都因他存感謝和敬畏的心而收納他們(參14:6-7)。基督是根據我們是否為主而活而收納我們。這樣,我們也當像基督那樣,看重他們那顆敬虔的心而收納我們的弟兄。

4 同一的救主──基督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主(15:8-12)

這幾節的主要意思是要引証舊約的話,証明耶穌基督是猶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既然這樣,則猶太與外邦的信徒,實在不該有任何分別了。換句話說,信徒不要因種族或生活習慣上的不同而分別彼此。

8 受割禮的人指猶太人。

基督是為真理而作猶太人的「執事」,「要証實所應許列祖的話」,也就是要把福音的真理向猶太人說明, 的來臨正是舊約時代,神應許列祖的話的應驗,例如︰

A 太16:16-20︰ 向門徒表明 就是基督。
B 可10:45︰ 說出 來的目的,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
C 路4:16-21︰ 在拿撒勒的會堂,証明 就是以賽亞所預言的那一位。
D 約3:13-15︰ 說 將會照舊約銅蛇所預表的被舉起來,使凡信 的都得永生(參約12:21)。
E 約8:56-58︰ 向猶太人証明 就是亞伯拉罕所仰望的基督。
F 約17:3︰ 宣告 就是神所差來的基督,認識 就有永生。
G 約18:37︰ 向彼拉多說, 來世間特為真理作見証。

9-12 「並叫外邦人……」,表示基督不只是為真理作猶太人的執事,向猶太人証明神所應許他們列祖的話已應驗在 身上,也是為真理來到世間(約18:37),作普世人的救主,叫普世人因 的憐憫(恩典)歸向神;所以 不只是猶太人的主,也是外邦人的主。

基督到世上來,也要向外邦人施憐憫,這件事是舊約先知們早已有的啟示。在這裡使徒分別引舊約的經文為証︰第9節下,引自撒下22:50。第10節,引自申32:43。第11節,引自詩117:1 。第12節,引自賽11:1 ,10。

這四處經文簡括了舊約的五經、歷史、詩歌、先知書,也就是全舊約。舊約聖經早已預言外邦人將會仰望神,稱頌神;所以,猶太人該徹底改變那種以為神的救恩只為猶太人的觀念。甚至在信主之后,還對外邦信徒存有隔閡,以致彼此在教會的事奉上不能同心,實在是不該有的態度。

5 祝禱的話(15:13)

13 這些祝禱的話,彷佛是上文講論的小結,也可以說本書的主要信息已告一段落。以下所說,似乎是附帶說的話。在這祝禱詞中,使徒特別注重盼望。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 要因信徒的信心,將各種喜樂平安充滿信徒的心,而使他們大有盼望。

本書從15:13的祝禱語后,看來就要結束了。下面的話可能是保羅在寫完本書之后,再加以補充的。本書若干重要的教義方面的信息,都有它不容分割的連續性。不論是稱義、成聖、選民、信徒各方面的生活法則等問題;好些經文必須連續的讀下去,才能領悟其中的真意。但在15:13之后,使徒所講論的事不像上文那么緊湊,也沒有什么貫串的題目。我們不妨假定保羅是一氣呵成地把1:1 -15:13的信息寫完,而在此之后,由于主要信息已經發揮完畢,所以寫得比較輕松,而停頓的時間也較多。所以好些話似乎說完了又再加上去。但若以為15:13之后的話原是保羅不打算寫的,甚至以為是后人加上去的,這種推測就太武斷了。倘若本書果真是在15:13就結束,則與保羅所寫絕大多數的書信,在結束之前向教會問安,或替同工向教會問安的習慣完全相背;所以在羅15:13之后的話,雖然不像上文寫得那么緊湊;但若因此而妄作推斷,未免太過魯莽了。

此外,從15:13-16章之中,許多言詞是與上文保羅所講過或其他保羅書信中用過,以及保羅一向之觀念相合的。如︰

A 15:15-16論到保羅作外邦使徒,與11:13;加2:9的意思相合。

B 15:18保羅說他除了基督藉他作的以外,甚么都不敢提,與羅3:27及林前1:31;2:2-3;3:5-7……等處的觀念相同。

C 15:22保羅說他多次被攔阻,不得到羅馬,與1:13的話相合。

D 15:26-27論外邦信徒既然從猶太信徒得著屬靈的好處,就算用財物幫助他們,也是合理的,與保羅在林前9:11及門18-19之觀念相合。

E 15:30-31請求信徒為他祈求,使他可以脫離猶太人的陷害;這和保羅在外邦傳道,屢次遭受猶太人逼害之事實相合(徒13:45;14:2,19;17:5;18:5-6,12-17;21:27-31)。

F 16:3提到百基拉與亞居拉跟保羅同工時,把妻子百基拉的名字排在丈夫亞居拉之前,一反普通習慣,也與徒18:18,26;提后4:19記載的次序相合。

G 16:3-16在問安語中,保羅屢次稱所問安的人為「所親愛的」,又喜歡提到他們是為主「勞苦」,是與保羅一同坐監的,這種口吻和林前16:10;弗6:21;西4:7,10,13-14;腓2:22;4:3等處的口吻相合。

H 16:19保羅愿羅馬信徒「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與林前14:20的意思相近。

I 16:25-26論福音是隱藏之奧秘,如今顯明出來,這種講法在新約的書信中,是保羅獨用的講法(弗1:9;3:3-6,9;6:19;西1:26-27;2:2;4:3)。

J 本書16章的問安,與保羅寫書信的習慣相合。

由此可見,對本書15:13以后之記載是否出自保羅本人的懷疑,誠屬多余。

問題討論

信心堅固的人當怎樣擔代軟弱的人?5-7節中使徒對羅馬信徒有什么愿望?8-12節保羅怎樣証明基督正是神所應許給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救主?為什么本書有不止一次類似結語的祝禱?有人懷疑15:13以后的記載是別人編入羅馬書的,你能証明這種懷疑是多余的嗎?把羅15:13-16:27跟15:13之前,和保羅別的書信比較看看。

五 保羅心志的表白(15:14-33)

1 開荒布道的心志(15:14-21)

A 對羅馬信徒的信心(15:14-15)

14-15 使徒保羅未到過羅馬,羅馬教會不是他所設立的。這樣羅馬教會的信徒跟保羅的關系,當然不如保羅自己所設立的教會那么深厚了;但保羅為什么能放膽地寫信教導勸戒他們?這兩節解釋了他所以能如此放膽寫信給他們的原因有二︰

1. 因羅馬信徒靈性已有相當基礎

a. 他們是「滿有良善」

指他們心地的馴良,不會對保羅存著壞心眼,像哥林多教會那樣。他們已經能夠領略在基督裡原是一體的真理,而接受保羅的勸告。

b. 「充足了諸般的知識」

他們在真理方面,保羅看為已經有相當程度,通達明理,有能力領會保羅所講的。

c. 「也能彼此勸戒」

他們彼此之間已能接受別人的忠告,已有彼此勸戒的生活;這樣,對使徒的勸戒,當然更樂于接受了。他們在信仰生活上既然有這樣的根基,保羅就放膽寫信給他們了。

2. 因保羅是受托為外邦人作使徒的

另一個原因使保羅可以放膽寫信給羅馬教會的,是因為保羅本身從主所領受之職份,是作外邦人的使徒。

保羅說他寫信給羅馬信徒,要提醒他們,是由于神所給他的恩典,這「恩典」就是主立他作外邦人的使徒(加2:7-9)。而羅馬信徒既是外邦的教會,保羅按他從神所領受的職份來說,也有責任教導羅馬信徒。

B 作外邦使徒的見証(15:16-19)

16 保羅在此以舊約祭司的職份,像徵他自己做了新約福音使者的職份。

所謂「福音的祭司」,顯然是借用舊約祭司的名稱,來說明他屬靈工作的性質。(新約教會並沒有真正的祭司職份,只有屬靈職事之祭司。)舊約的祭司怎樣在壇上獻上祭物,保羅也類似那些祭司那樣,把他在外邦中傳福音所引領歸主的人,當作「祭物」獻上給神。他所傳的福音,使外邦人因信領受聖靈而成為「聖潔可蒙悅納的」。

17 所謂「神的事」就是上文所說,傳福音使外邦人得救的事。為什么保羅說他是「有可夸的」呢?注意︰保羅是說「在基督耶穌裡有可夸的」,下文就繼續解明他有可夸的原因。

18 保羅所夸的,實在就是基督;因他所作的是基督藉著他作的。他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基督才是真正作工的那一位。在這裡提到主藉他作的事,有三方面︰

1. 在保羅方面︰藉著他的言語作為(指工作),引領外邦人順服主歸信主。

2. 在神方面︰「用神跡奇事的能力」印証保羅所作的工作。

3. 在聖靈方面︰聖靈在那些外邦人心中作工,使保羅所見証的言語、神所行的神跡發生效果,叫人受感動。

19 「以利哩古」就是現今的南斯拉夫(Yogoslavia)。提后4:10保羅曾差遣提多到撻馬太去,撻馬太(Dalmati)就是南斯拉夫的西南部,靠近愛琴海(Adriatic Sea)。

C 如何立志作開荒工作(15:20-21)

20 「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就是不在已經有人建立了教會的地方傳福音。

保羅立志要到從來沒有人傳過福音的地方去傳。注意︰

1. 使徒保羅並不否認教會建立之后,培養工作的重要性。他乃是按自己所受的托付來說。主在他心中所運行感動的,是要他立志作開荒工作。事實上保羅也常在建立了教會之后,再回去堅固那些新建立的教會(參徒14:21-22;15:36;16:1 -4;18:23)。又常打發他的助手去訪問、安慰、造就他所建立的教會(林前4:17;弗6:21-22;腓2:19-25;西4:7;帖前3:2;提前1:3;提后4:10-12;多1:5)。

2. 本節重點其實是在「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不占取別人現成的工作效果,而不是絕對不在有教會的地方傳福音,因羅馬就是已經有教會的地方。保羅在1:12-15已明說了他想在羅馬得些果子,情愿盡力將福音傳給他們。后來保羅以囚犯身分到了羅馬,果然盡力傳福音(徒28:23-29;腓1:12-13)但注意他不是另立自己的教會。(而是把成果歸給在本地的教會。)

20 本節引自賽52:15,以說明他這樣立志向未傳過福音的地方去傳福音,是合乎神要使福音廣傳的旨意的。本書多次引用舊約的聖經,表明使徒是依據聖經的精義,確立他的言論、工作、和人生觀的。

2 想到羅馬的心愿(15:22-29)

A 過去的想望(15:22-24)

22-24 1:13保羅已經提到他曾「屢次定意」要到羅馬,卻受攔阻而不能夠成行。這裡保羅又表示他「這好幾年」切心想到士班雅去。士班雅就是西班牙,是歐洲的最西部。他想再向西行的主要原因,是亞細亞和東歐已再沒有可傳的地方了。但保羅似乎始終沒有到過士班雅。因他第一次到羅馬是以囚犯身份去的。從羅馬獄中釋放以后,並沒有往西走,而是返回東方,探望亞細亞及馬其頓等地的教會,后來再被捕,下在羅馬監獄中直到為主殉道。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從地圖上查看,可知要往士班雅(即今西班牙Spain),必經羅馬。按保羅自己的心愿是想到士班雅時路經羅馬,就可以跟信徒相見而「彼此交往」,但神並沒有成就他這心愿。最后卻以囚犯身份到羅馬去。

無論如何,從這幾節經文,可見保羅對于傳福音的工作,有不停推進的心志。他不斷地想到沒有福音的地方去傳。雖然他所傳過的地方已經很多,所建立的教會也已經很多了;但他並沒有因過去的成就滿足。他的確是忘記背后,努力面前,要把福音傳到地極。

注意24節的后半「先與你們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后蒙你們送行」的話。似乎保羅與羅馬信徒有相當深厚的情誼,言詞之間表露一種很親切的關系,極想與他們相見,還喜歡他們送行。其實保羅還沒有到過羅馬,可能其中有些信徒,還是未見過面的。由此可見,保羅對于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有很真切的屬靈「骨肉之親」的觀念。他把在基督裡為肢體的關系,很真實地表現在生活上。

從保羅在書信中不難看出,他實在把眾教會的事都看作自己的事;眾教會的信徒,都是他的羊群,既愛他們,也關切他們。所以保羅無愧為眾教會的神仆,他並不是要求別人尊他為眾教會的監督;但他卻實際上為眾教會的靈性情形作守望者和監護者。

B 現在的行程(15:25-29)

25-26 這兩節講到保羅帶捐款上耶路撒冷的事(參林前16:1 -4及林后8-9章)。保羅曾勸勉馬其頓教會,包括哥林多教會,為耶路撒冷窮乏的信徒捐輸,濟助他們。他寫本書時,諒必已到了哥林多,而且已收齊了他們的捐項,準備帶到耶路撒冷去。可見保羅不但熱心傳福音,也並不忽略信徒彼此之間的愛心相助。他在加2:10曾說到有關記念窮人的善事,原本就是他樂意行的。不過這裡卻給我們看見,他所注重的是「聖徒中的窮人」。他在加6:10也同樣顯明信徒行善的先后;應該以「聖徒一家的人」為先、為重。

27 本節所謂「屬靈的好處」大概是指福音真理及有關的好處,因福音是從猶太人傳出的(約4:22)。所以保羅的意思是︰外邦信徒既從耶路撒冷的聖徒得著福音的好處,卻沒有為耶路撒冷聖徒作過甚么,似乎是欠了他們的債。現今耶路撒冷信徒在物質上有缺乏,他們捐獻一些錢財供給信徒的需要,固然是出于他們的愛心,實在也是他們當盡的本分。使徒把外邦信徒樂意的奉獻說成是「債」,表示這雖然是他們的好處,卻不算得甚么功勞,因他們從別方面也領受別人的好處。現在他們幫助別人也是應該的。

注意耶路撒冷聖徒是在受大逼迫的情形下,「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家業被人搶去」(來10:32-34),因而散到各處,這樣才把福音傳開的。所以他們曾為福音的見証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和產業,而把屬靈的好處分給外邦人。既然這樣,外邦信徒實在有本分供應他們當中的窮人。

得著屬靈的好處,而用物質方面的供給作為還報,以表示感謝神和感謝人,這原則保羅也曾應用于信徒對待主的仆人身上(林前9:11;加6:6)。

28-29 「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就是把辦完這捐獻供給信徒有關的各項賬目交代妥當,又讓所有捐款落到當得的人手中的意思。

保羅盼望那時可以到士班雅去,經過羅馬探望信徒。從使徒行傳所記可知,保羅上耶路撒冷后,不久就被捕,而輾轉以囚犯身份到了羅馬,卻不是照他自己所計劃的那樣到羅馬。可是他雖然以囚犯的身份到羅馬;卻還是「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3 請求代禱(15:30-33)

A 如何請求(15:30)

30 本節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神」。不少人要別人竭力為他禱告,但他自己並不禱告。保羅要求信徒竭力為他代禱,因他自己也竭力禱告。他所以請別人禱告,並不是因自己在禱告上懶惰,乃因他相信眾聖徒的禱告更有能力。

B 為什么事請求(15:30-32)

30-32 1. 為脫離「猶太不順從的人」代禱

保羅要求信徒為他代禱,叫他脫離不順從之猶太人的手,暗示他有一種預感,知道他上耶路撒冷將會受到不信之猶太人的逼迫(參徒20:23-24)。

2. 為他所辦的捐獻之事代禱

「可蒙聖徒悅納」意指其所辦的事辦得妥當。注意保羅在此不是說可蒙神悅納,而是令眾人感到滿意,看出他的公正無私,光明磊落。

3. 為他可按神旨意到羅馬去代禱

當保羅如此請求信徒為他代禱時,絕不會想到會變成囚犯的身份而到羅馬,但他仍是按神的旨意到了羅馬。

這三項請求代禱的事,可以說都蒙神垂聽了。他在耶路撒冷雖被猶太人捉拿,幾乎被殺(徒21:30-31);但終被羅馬的千夫長救出,然后輾轉到羅馬去。

C 祝禱的話(15:33)

33 有人因保羅在這裡已經說了祝禱的話,因而推想本書到此為止,16章的話可能不是保羅寫的,這種臆測沒有可靠的理由。因保羅可能寫到這裡原想結束;但稍后又再覺得有應該說的話而再說下去,這么長的一封書信,我們不應該以為保羅必然是完全沒停頓的寫完,何況保羅寫信常在游行布道的旅途中,這樣他所寫的信,在告一段落之后加上祝禱的話,準備結束,后來又再受感加些話上去,是毫不希奇的事(參15:13注解{\LinkToBook:TopicID=418,Name=5 祝禱的話(15:13)})。

問題討論

保羅還未到過羅馬,為什么他能那么放膽地寫信教訓羅馬信徒,彷佛是頗親熱的朋友?新約教會有「福音的祭司」嗎?16節的話可作為教會可以有類似祭司製度的根據嗎?保羅為什么立志要作開荒布道?他這樣作有什么根據?他是否輕忽牧養栽培的工作?保羅到過士班雅嗎?他在傳道的工作上所表現的心志有什么地方可作我們的榜樣?信徒奉獻的錢,只可用于本教會嗎?為什么保羅說外邦信徒為耶路撒冷信徒的樂捐是還「債」?保羅憑什么理由請求信徒代禱?他所請求代禱的事有幾項?――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