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會的演變及主的呼召(一)
壹 在以弗所的教會(啟二1~7)
一 時期
使徒時代的末期,就是耶路撒冷城被羅馬攻陷,使徒約翰以外的使徒們殉道之后,到使徒約翰逝世為止,這一段期間,算作教會演變的第一段。
二 以弗所原文字義
1、可羨慕的。
2、放松。
三 教會的實際情形
(一) 可羨慕的優點
在以弗所的教會曾經受過保羅、亞波羅、亞居拉、百居拉、提摩太和推基古等人的服事、牧養和教導,打下了很好的教會生活基礎。所以主稱贊他們有好行為,肯對付罪,不能容惡人。他們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能分別是非,能識別假使徒。他們在事奉上勞碌、殷勤、能忍耐,為主的名勞苦不乏倦。他們恨惡尼哥拉(在平民之上)一黨人的行為,在教會生活上大家盡功用,沒有特殊的中間階級取代平信徒的服事。他們有這些眾多的優點。
(二) 放松的缺點
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從表面上看來,這只是眾多優點之外的唯一缺點;應該可以說,雖不完美,但從整體上看來,好像還算不錯,可以打及格分數。那知,主嚴責這一點而說,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教會的見証)從原處挪去。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既然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我們就不能忽視這個問題。
「起初的愛(first love)」,有時間上的『第一』和性質上的『上好』兩面的意思。並且這裡所說的「愛(agapao)」是神聖的至愛,是專屬于神的愛。神就是愛(約壹四8,16),當初信徒相信耶穌,接受 作救主時,這位愛的神就進入信者裡面作生命(約二十22;西三4)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五5);從那一剎那開始,信徒和愛的神就有了生命的關系,生機的聯結。主也要求信徒遵守 的命令住在 的愛裡,正如主遵守了父的命令,住在 的愛裡一樣(約十五10)。正常的基督徒教會生活與彰顯,就是住在基督裡,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複活的主活(林后五15),因 愛我們,為我們舍己(加二20)。使徒時代,教會生活開始的初期,信徒的生活、事奉與彰顯都連于起初的愛,接受愛的生命供應,在生活行動撼服事中,活出愛的見証。
但慢慢的,被宗教、傳統、刻苦修行等取代了生命的聯結。保羅曾經說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樣。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倒海,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么。我若將所有的 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十三1~3)。這就是以弗所教會的寫照。他們樣樣都好,卻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他們落在外面的事工上,而從愛他們的主,生命的聯結上放松了。
他們在這一點上沒有悔改,所以照著主所警告的,后來燈台就從原處挪去了。在以弗所教會的見証就如此消失了。
四 呼召得勝者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啟二7)。
這封信雖然是寫給當時以弗所的教會;但從語氣我們可以看出,也是寫給歷代以來所有眾教會的信徒說的。當初以弗所教會的失敗,所墜落的,也可能發生在任何時代中任何地方的教會。並且無論何時何地,信徒與生命的主一脫節,立刻就會失敗,因為枝子若不住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離了主信徒就不能作甚么(約十五4~9)。離棄了起初的愛,就是不住在基督裡,信徒的墜落是開始于不住在基督裡。一發覺有這種情形,立刻悔改,住在基督裡,在愛中建立自己,就是得勝者。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不但今生,來生,直到永生都要吃的。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前四8)。惟獨今生作得勝者住在基督裡,享受 生命供應得著魂救恩的人,在來生,要來的國度裡,主應許給他們與 一同作王,享受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
貳 在士每拿的教會
一 時期
大約主后一百多年至主后三百十三年,教會曾經遭受羅馬帝國十次大逼迫,直到康士坦丁大帝諭旨允諾基督徒有宗教信仰上的自由才停止。
二 士每拿原文字義
苦,沒藥(殯葬死人時淨身用)。
三 教會的遭遇
基督徒受逼迫最大的原因是不拜偶像,不拜該撒。而那些逼迫信徒,殺害他們的該撒都甚狂傲、自高自大,自以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自以為是神。很多信徒遭受逼迫、被下監、被殺害,但他們至死忠心。他們雖至于死,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啟十二11)。很多人因愛主殉道。他們用自己的血所作的見証,感動了許多人,甚至該撒皇宮裡的眷屬、元老院的人、軍官等也有人信了主。信主的人數多到一個程度,乃至有人勸該撒不要再殺害基督徒,否則就要殺害全國的軍民了。
主對士每拿的教會,沒有任何的責備。
四 呼召得勝者
「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二10~11)。
主耶穌曾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原文魂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太十六24~25)。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后三12)。無論真正的殉道,或是像使徒約翰一樣,有殉道之志,卻蒙主保守,沒有實際殉道;凡以魂生命的代價為主擺上的人,在主再來之時,無論從死裡複活,或是活著被提,主都應許他們賜給生命的冠冕。他們是得勝者,在來生,千年國度時,一定有分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4)。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所以反過來說,凡是貪生怕死,不肯殉道而變節的信徒,他們在千年國度的時期,有可能會受第二次死的害。信徒不會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啟二十14)。信徒不會沉淪,不會有第二次的死,但主再來時,有人不能進入千年國度,他們有可能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參照太二十五30,二十四51,五13)。他們要受管教,雖然還可以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一樣(林前三15)。我不知道那裡是外面黑暗裡,只知道外面就是千年國度永生領域之外,失去主同在的榮耀就是黑暗。甚么是第二次死的害,屆時會知道。但切莫存嘗試之妄想。
參 在別迦摩的教會(啟二12~17)
一 時期
從主后三百十三年至第六世紀羅馬教皇形成為止。
二 別迦摩原文字義
1、聯合,結婚。
2、高樓。
三 教會的變質
撒但知道用逼迫的方式不但不能摧毀教會,反而促成福音的廣傳普及,所以就改變了方式,利用康士坦丁大帝想要藉信徒鞏固政權之野心,使羅馬政權介入信仰。基督教成為國教,教徒受優待和保護,于是為了現實的利益,許多未曾重生而貪圖利益的人,紛紛加入教會。政權和教會的極大聯合,有如結了婚,使教會成了高樓。教會本來是滿了生命子粒的芥菜,一夕之間長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參太十三4,19就知道是那惡者,也就是弗二2所說的空中掌權者、邪靈)來宿在它的枝上(太十三31~32)。教會本來是神的居所,現在卻成了有撒但座位之處(啟二13)。
(一) 安提帕的被殺(啟二13)
整本新舊約聖經中,只有這一節的記載題到安提帕;可見他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平信徒。雖然不為人所知,但是神知道,並且稱贊他是「我忠心的見証人」。很多人想要出名,有好名聲,連事奉神的神聖事工上,都滿了「某某神學博士」,「某某名布道家」,「某某大使徒」,「這個時代的領袖」,「獨一的執事」等等的宣傳和頭銜。自高自大是來自撒但,成為高樓也是出于它。這些所謂的屬靈大漢能否成為得勝者,是否有分于千年國度的榮耀,恐怕很有疑問。但是個名不經傳的「安提帕」,他鐵定是一個與基督一同作王的得勝者,因為神自己肯定了他。而因著他的忠心見証,使好些人受到激勵。所以主對別迦摩教會說,「當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被殺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啟二13)。
(二) 巴蘭的教訓
彼得說,「巴蘭就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彼后二15)。巴蘭為著錢財,曾經企圖使神的選民和外邦世界聯合,把外邦偶像和女子帶進以色列中,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政權的介入,使教會與世界聯合,又把各種宗教,偶像帶進教會中。拜偶像就是犯了屬靈的淫亂。今天很多政治家,為了金錢,為了選票,明目張膽地在各廟宇進出,一手聖經,一手佛經,美其名証道,卻大談政治,要把佛誕日列入國定記念日,使政教大聯合。往日別迦摩教會的混亂,今日重演在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中。
(三) 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尼哥」之義乃是征服、在他人之上;「拉」是普通百姓、平信徒。所以「尼哥拉」就是爬在平信徒之上。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就是製造階級製度,取代平信徒那種直接讀聖經、禱告、事奉,盡各肢體的功用。
教會生活中,需要有一些生命比較長進的人,作牧養、教導、幫助,成全那些生命程度比較幼稚的人。但千萬不要形成包辦、取代,甚至是轄製人的製度。因此彼得勸那些與他同作長老的人,要認識他們牧養的職責,不可轄製所托付他們的,而要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
(四) 口中的劍
在第一章中曾經說過,主口中的劍在教會中,不是一劍穿心殲滅眾敵人的劍,而是顯明,棄除污穢,解剖醫治,潔淨,審判的劍。將來我們站在基督審判台前所要面臨的,也是這一把口中的劍。
四 呼召得勝者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啟二17)。
雖然「嗎哪」――基督的話――是所有信徒共同的生命糧(約六35~51),但因著信徒生命程度不同,對主渴慕的程度也不同,忠心程度不同,有的人只能吃奶,不能吃乾糧,就是還不能領受仁義的話(來五12~14)。有的話是信徒還擔當不了(約十六12),有的話是主不愿意對那些不忠心的人說(撒上三1),有些話是只對忠心的人說,對于其他的人是隱藏封閉(但十二4)。有些話,主特意保留到千年國度時,只對能進入國度的得勝者說,那就是這裡所說的隱藏的嗎哪,只賜給主所愛的得勝者。
至于寫在白石上的新名,是主賜給得勝者,與 一同作王者的愛稱,封號。今天有很多人追求在人面前的好名聲,但很可能因他們的吹號揚名,得人的榮耀,已經得了人的賞賜(太六2),等到主再來的時候,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太七23)。凡是清心愛主的得勝者,並不需要揚名被人稱贊,只要像「安提帕」蒙主按名認識,就心滿意足了。
肆 在推雅推喇的教會
一 時期
從第六世紀羅馬教皇的產生,羅馬天主教的形成直到主的再來。
二 推雅推喇原文字義
燒香祭祀。
三 教會的情形
(一) 教會演變為全世界統一支配
經上告訴我們,從宇宙整體而言;基督是教會的頭(西一18),教會是 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的豐滿(弗一23)。從地方的出現而言,一個城市一個教會,各自為政,沒有總會,沒有隸屬。沒有教皇,沒有轄製,也不是政府有政權。主說,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理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愿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愿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太二十25~27)。所以在使徒時代,各地方的教會,從未隸屬過任何地方的教會,也沒有教皇統一支配,統一管理。一個時代,一個領袖是舊約的時代,基督尚未成就救恩,聖靈尚不能內住,作每一個重生信徒的生命之前的權宜措施。但在新約的時代,主不要尼哥拉一黨的人,不要階級製度,更不要有教皇統一支配,轄製人的製度。頭號使徒彼得說,不是轄製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現在的教會竟然墮落到人的組織,政治化。
(二) 主的反應
「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啟二18)。
主是察驗人肺腑心肝,能知道人的隱情,而用 的話語,聖潔,公義的火焰來審判教會的神子。羅馬天主教高抬馬利亞,但主的身位,身分是神子,不是人子。馬利亞只是一個信徒,並沒有特殊的地位。
(三) 個別的信徒
從個別的一面來看,天主教裡面也有真正重生,愛主的信徒。這些人雖然在天主教裡,卻是不太同意天主教變質真理教訓的人。就是屬于24節的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他們雖然受了組織的逼迫,加害,卻仍然持守真理。所以他們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都是蒙主稱贊。他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行了許多善事。歷史告訴我們,死于來自天主教組織逼害的信徒,遠比往日羅馬帝國政權的加害而殉道的更多。
(四) 耶洗別
耶洗別就是以色列亞哈王所娶的外邦女子,她引誘百姓去拜巴力(王上十六30~32),把神的百姓陷在敬拜偶像的罪裡混亂神的話,混亂信仰。教會甚么時候越過神教導人,就是落在耶洗別的原則裡,是婦人說話,天主教的教皇、大主教、主教、神父,越過聖經的教訓去教導人,這就是婦人說話。婦人把面酵拿來,藏在三斗面裡,直等全團發起來(太十三33)。天主教在聖經之外,加上教皇的規條,許多信條,許多信經,混亂了純正的真理。在改教之前的天主教,禁止信徒讀聖經。他們只能聽神父的教訓,加面酵的教導。天主教也把瑪利亞的偶像,以及許多使徒,古聖的偶像帶進來,以致偶像林立,一如耶洗別巴力廟的偶像一樣。
(五) 香的祭祀
天主教也充滿了許多的祭祀、彌撒、敬拜的儀文形式,把信徒從靈裡的敬拜帶開,落在外面宗教的儀式裡面。
(六) 行奸淫
拜偶像,吃祭偶像之物,就是行屬靈的奸淫。不只是耶洗別(代表天主教的帶頭人物)行奸淫,也帶他的黨類(兒女),就是教會裡的信徒與他行淫。這些人若不悔改,都要遭受審判,遭受痛苦、患難。23節的「我要殺死他的兒女」,很可能就是指第十七章敵基督的軍隊來毀滅大淫婦(天主教)說的。
(七) 撒但深奧之理
神的話,並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后一18);信徒只要肯自己讀聖經,神是說,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認識我(來八11)。因為真理的聖靈, 要引導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但是天主教的信條,信經,把這裡加一點,那裡加一點,使他複雜化,奧秘化,變成撒但深奧之理。例如,當初神對亞當說,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但是撒但說,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子中所有樹上的果子么(創三1),又說,你們不一定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三4~5)。可見,經過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便成了撒但深奧之理,以致信徒們仰面跌倒,而且跌碎,並陷入網羅,被纏住(參照賽二十八10~13)。
四 呼召得勝者
「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們權柄製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二25~29)。
(一) 應許和呼召的順序改變了
前三個教會都是先說,「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然后才應許要怎樣對待得勝者,但從推雅推喇教會起,這個順序改了。很顯然,前三個教會,是在教會中呼召得勝者,以后是只對得勝者說話,而對教會其余的,已經不太存甚么期望。
(二) 持守已有的
主認同那些得勝者已經有的,他們只要能持守已經有的直等到 再來,就是得勝者。
(三) 鐵杖轄管
這裡的轄管原文的字義是牧養。鐵杖在整本聖經一共出現過四次;詩篇二9;啟二27,十二5 ,十九15。啟示錄十九章15節,很顯然是指著再來的基督說的。但是本章的應許是給教會中的得勝者。所以鐵杖牧養是指得勝者在千年國度裡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4),用神所賦與他們的權柄,把原來的天下萬國,就是撒但統治下產生的組織、製度,人天然的性情、看法等等,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使萬國的百姓,在基督裡面同歸于一(弗一10)牧養照管他們。
(四) 把晨星賜給他們
主說,我是明亮的晨星(啟二十二16);所以把晨星賜給得勝者,就是在基督公開降臨之前,先被提到天上,享受 作獎賞。
至于基督公開降臨的時候, 是公義的日頭,一方面燒盡所有狂傲的,和行惡的,另一面醫治敬畏 名的子民(瑪四1~2)。
注︰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前三個教會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但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和老底嘉四個教會的情形會繼續存在到主再來。── 黃共明《啟示錄要義》
七個教會(一)
{\Section:TopicID=121}七個教會的總論
一、{\Section:TopicID=122}七種教會
這兩章所論的七個教會,乃是當時實在有的教會,其情形也是當時各教會實際的情形。但同時,這七個教會也是代表教會的七個時代,其情形也是各時代教會的普遍情形。然而這並非是絕對性的,不過是說使徒后的教會更像以弗所,第二代的教會情形更像士每拿而已。同時,使徒后教會情形也是兼有其余六教會的情形。
二、{\Section:TopicID=123}七個使者
每封信都是寫給使者,我們已查考過使者是何人,但愿主興起我們能作一使者。雖然每封信都是寫給使者,然而也是對教會說的,所以與每個信徒均有關。
三、{\Section:TopicID=124}七種自稱
我們的主在每封信裡都有論到 自己的話,並且所說的是與各教會的情形相配合。例如,以弗所是失去起初愛心的教會,所以主顯明 自己為那位在金燈台中行走的;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主表明 自己是死而複活者,使他們愿意殉道;別迦摩是屬性的教會,所以主對他們顯為有兩刃利劍者,可以將世界剖開;推雅推喇是個腐敗淫亂的教會,所以主顯為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執行鑒察和審判;撒狄是一個死的教會,所以主顯為有生命的靈和亮光的星;非拉鐵非是忠心持守真道的教會,故主顯為聖潔真實者,為他們開了寬大工作的門;老底嘉是充滿人意的教會,故主顯為萬有之上的元首。
四、{\Section:TopicID=125}七教會地名的意義
以弗所的字義就是「放松」,或「可羨慕的」,這是他們愛心的光景;士每拿的字義就是「沒藥」,所以是「苦」的意思,這是羅馬帝國逼迫教會的時代;別迦摩的字義就是「高樓」、「結婚」或「聯結」,此時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入教,教會在世界有了地位;推雅推喇的字義是「獻祭不倦」,這是羅馬天主教時代,祭司或神甫興起,拜偶像的事發生,可謂是教會最黑暗、最腐敗的時代;撒狄的字義就是「恢複」或「余數」,這是教會複原的時候,然而靈性光景仍不免柔弱知死;非拉鐵非就是「弟兄相愛」的意思,在一百多年前在教會複興時,就有少數基督徒脫離宗派,以愛心互相聯絡,專心遵守聖經中的真道;老底嘉的字義就是「眾人的意見」,這是現今教會人意充滿的光景。
五、{\Section:TopicID=126}七個知道
每封信都有「我知道」三字,我們的行為無論善惡,主都知道。對于善的,主就盡力贊美,對于壞的,主就嚴正責備,這都是主憑公義審判的先聲。
六、{\Section:TopicID=127}七種勸告
各教會既各有特別情形,主就按各等的情形勸告他們。主對各教會勸告的話記在第二、三章;對以弗所(二4-5),對士每拿(二10),對別迦摩(二14-16),對推雅推喇(二20-25),對撒狄(三2-3),對非拉鐵非(三11),對老底嘉(三17-20)。
七、{\Section:TopicID=128}七個應許
主在各教會中都要興起得勝者,以維持 的見証,因此 就賜給他們特別的應許,其應許分別列于下︰二章七節二章十至十一節,二章十七節,二章廿六至廿八節,三章五節,三章十二節,三章廿一節。
八、{\Section:TopicID=129}七次呼召
每封信都有「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的話(二7、11、17、29,三6、13、22),這七封信是主親自說的,何以竟說是聖靈向眾教會說的呢?因主是直接對約翰說,而眾教會則只能讀約翰所寫的信而已,故讀時應有聖靈的感動才能明白;還有一點就是,主在世時並沒有憑自己說話,都是藉聖靈而說的,如今主仍是藉聖靈說話,故說是聖靈向眾教會說的。這七封信都是以主為起頭,而結束都是得勝者的呼召。
現在我們要詳細地來看每封信的內容。
{\Section:TopicID=130}在以弗所的教會(二1~7)
二章一節︰「你要寫信。」
約翰是主的書記,把主的話記錄下來。
「以弗所教會」,或譯作「在以弗所的教會」,教會分兩方面︰一是奧秘的教會,另一是地方的教會。一是基督的身體,另一則是神的家。這兩章所說的教會就是屬于地方性的教會,「在以弗所的教會」與「以弗所的教會」是有分別的,因教會不過是寄居在以弗所而並不是屬于以弗所,所以「羅馬天主教會」、「希臘正統教會」、「中華基督教會」這些名稱都不合聖經。
以弗所教會是預言使徒以后第一段教會的情形。在主后九十六年之前是使徒的時代。九十六年以后,起首不像使徒的時代了。有許多不對的東西,慢慢開始爬進來了。「以弗所」在希臘文裡原是「可羨慕」的意思。因這個教會繼續在使徒的教會之后,仍是可羨慕的。
「使者」──這封信是給使者的,與保羅所寫的以弗所書比較是有頂多差別的,因保羅所寫的是給所有信徒,然而到了使徒時代末期,因 當日的信徒多已離世或退后,現在只剩使者能接受這封信了。再將兩封信內容比較,就更可知教會情形已前后大不相同,以弗所真是「放松」,已經退后和荒涼了。
主對這教會自表為「那右手拿 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要叫在以弗所的教會和使者知道,主有全權並且是鑒察全教會的。
二章二至三節︰「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這段是主稱贊的話,這段稱贊分三方面︰
(一)對他們的本身︰1.行為,可見他們的行為必定是頂好的。2.勞碌,即竭力工作。3.忍耐,在教會中真有父母的心,擔當別人的軟弱。
(二)對管理教會︰1.不容忍惡人(林前五),2.不隨便接納人作工,就是使徒還當試驗,可見他們是頂有屬靈眼光的。
(三)對外面工作︰即為主名忍耐不倦。由上看來,以弗所教會好像是頂完全的。
二章四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原文應作︰然而我反對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以弗所教會雖然這樣好,然而主還有責備,就是起初愛心的失去。我們或者要希奇,一個勞碌作工的教會,豈不是裡面也頂愛主嗎?但許多經歷告訴我們︰外面可以勞碌而裡面卻已離棄起初的愛。一件事叫我自己最懼怕的,就是常常在我們的工作上忘記了主。
「起初」這字的希臘文不只是指 時間上的第一,也是性質上的第一,路加福音十五章裡,父親把上好的袍子給浪子穿,那「上好」就是同一個字。並且,在聖經別處經常譯作「最」、「第一」。「起初的愛」就是最上好、最完全的愛。是聖徒因 愛所獻給主童貞的情愛。
「一件事」是在原文裡所沒有的,「責備」還是譯作「反對」好。我們若以為主不過就是在這一件事上反對他們,就好像以為主所反對他們的並不甚重大;其實不然,主是大大憂傷。一個新婦在諸事上盡職,若其愛情冷淡,新郎能滿意嗎?一個飢渴求愛的人能否因善行、勤敏而心足呢?愛心如基督的,能否因冷淡的活動、枯乾的行為──沒有火熱的愛心──而滿足呢?主是妒忌我們的愛情的﹗
你或者要問︰如何會離棄這起初的愛呢?1.或者是因注重工作過于愛主,2.或者是因不順服主(約十五10)。
這裡也給我們看見,主所要求的就是我們全貞地愛 ,有勞碌的工作,甚至屬靈的智慧,如果沒有愛,就毫無用處(帖前一2-3,林前十三2)。鳴鑼響鈸(林前十三1)豈足以事主?徒存外表,究難欺主。主就是在我們失敗的那一點上要求我們。我們所缺乏的並不是我們沒有愛主的心──這個,我們當初就有了──乃是我們不能保守那個愛心。知道十字架愛心的基督徒,應當在主前,讓常新的十字架常新在他們心目中,吸引他們。
二章五節︰「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主在這裡告訴他們一個複興的辦法︰
(一)「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這就是查考原因。每次退后都有原因,沒有查出原因就沒有辦法複興。按主的眼光看,以弗所教會外面是完全的,裡面卻已墜落,所以先是裡面墜落,后為外面失敗。
(二)「並要悔改」──悔改不但是罪人要作的,就是信徒也該悔改,何時有墜落,何時就要悔改。
(三)「行起初所行的事」──悔改是消極的,行起初所行的是積極的。
由這句話,我們知道以弗所教會已經沒有行起初所行的了,甚么是他們起初所行的事呢?這裡雖無明文(我們知道決非如勞碌、忍耐、殷勤、拒絕惡人等事),然細讀以弗所書就能看出,有兩點是他們起初所行的︰「忠心(弗一1),2.讓基督作主(弗三17)。在這段經節裡,主一面說出複興的辦法,另一面說出主的審判,先用愛心后用公義──「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燈台是代表教會,其責任就是發光,作見証。
「燈台從原處被挪去」,這裡的原處是指那裡呢?這原處就是主的面前(一12-13,二1),所以從原處挪開意即在主面前失去地位,被主棄絕。燈台既失去地位,就得不 主的加油(聖靈充滿),結果就再不能為主發光了。所以,這裡並非是得救的問題,乃是工作與見証的問題。
頂希奇的,就是歷史告訴我們,以弗所在這一千多年來,已經沒有教會了。現在哥林多、羅馬等地都有教會,惟獨以弗所沒有。因為她不悔改,所以燈台挪去了。現在有許多教會在主看來,不過是被挪開的燈台而已。這叫我們何等的自省﹗教會如果失去了當初的愛心,和燈台的見証,則從主看來,這個已經不再是一個教會了,不過是一個世人組織的團體,為人立章程所管轄的社團而已。從前主耶穌離開耶路撒冷的殿時,不再稱之為我父的家,而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太廿三38)。
二章六節︰「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尼哥拉」在希臘文是兩個字合成的。「尼哥」就是「征服」或者「在他之上」的意思。「拉」就是「普通百姓」或是「俗人」、「平信徒」的意思。所以「尼哥拉」就是「征服平民」或「爬在平信徒之上」,所以這個黨就是一批貪權,以領袖地位自居的人,這一種居間階級的行為,乃是主所恨惡的。不過在那時才有行為,還沒有成為教訓,以弗所教會能恨主所恨因而與主表同情,所以為主所稱贊。在新約裡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所有神的兒女都是神的祭司(彼前二9)。啟示錄一章五至六節說,血洗了多少人,祭司也就有多少。所以每一個信徒都應料理神的事,教會中不應當有居間階級。
二章七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可見這封信不是只給在以弗所的教會,乃給所有與以弗所教會有相同情形的教會。話雖是對眾教會說的,然而能聽主話的究有幾人呢?只有那些「凡有耳的」人;可見教會中無耳可聽主話的人太多了。
為何沒有耳可聽主的話呢?這耳不是肉身的耳朵,乃是屬靈的耳朵,參看馬太福音十三章十三至十五節,便明白有些人為甚么沒有屬靈的耳朵的原因了︰1.缺乏屬靈的啟示,2.怕聽主的話。
信的結尾提到應許︰「得勝的」是單數的,教會全體雖失敗,然而個人仍可以追求得勝。實在,得勝者多是孤單的。主若愿意,我們或可有同志;但我們切不要等到有同志才來得勝。主在七封信所注重的,就是要人得勝。得勝者所得的賞賜,乃是吃神樂園中的果子,這裡的樂園大概是在天國裡,因為天國是恢複到創世記二章的光景,那時地上如何有伊甸園,此時天國裡也如何有樂園,得勝者能與主在樂園裡,這是何等喜樂的事﹗不但能在樂園中,並且能吃生命果。
{\Section:TopicID=131}在士每拿的教會(二8~11)
神見了 的教會失去當初的地位, 就允許撒旦(因為它都是隨時尋機會)逼迫她,好叫她在苦難中,重新學習神是她的避難所。神鞭打的意思,原是要 的子民轉回歸 ,恢複從前所失喪的新鮮。
士每拿教會是預表主后百余年至三百一十三年間,即從使徒之后一直到康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為止,教會受到羅馬帝國十次大逼迫的情形。以弗所教會是愛心冷淡,士每拿教會是受苦,這有頂大的意思,因為一個冷淡、放松的信徒,主常使他受苦而得複興。
二章八節︰「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后的,死過又活的說。」
「士每拿」是「苦」的意思,也可用以稱「沒藥」,就是用以薰尸的藥品(約十九39)。按沒藥是貴重的,所以這苦是貴重的苦,凡為主所受的苦都是貴重的。
「那首先的,末后的」表明主是永遠不變的神,這個名賜給士每拿教會是何等的安慰啊﹗
「死過又活的說」──死而又活,當然是指主在世時的經歷,這句話可帶給士每拿信徒頂大的安慰、勉勵和幫助︰
(一)主留下一個榜樣給我們效法;主在此世所得尚且是一死,何況我們?
(二) 既受苦到死,就能體恤我們(來四15)。
(三)主為了勝過仇敵成就神旨,就必須經過死,則我們若要同樣得勝,不也應該受苦?
(四)主雖死過卻得以複活,所以我們為主受苦,甚至舍命,複活的盼望必不致于落空的。
死不能拘禁 (徒二24),死過又活,就証明那個生命是耐死的。教會從神的眼睛看也是耐死的,陰間的門是不能勝過她的,所以教會的性質就是複活。
二章九節︰「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大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我知道」──(一)我們所受的苦,主都知道﹗主既知道我們的苦,我們的心就知足了。
(二)主既知道我們的苦,卻不除去它,則這苦必是于我們有益了。
(三)主既知道我們的苦,也必知道將來如何賞賜我們,
士每拿教會當時所受的苦有三︰(一)患難,(二)貧窮,和(三)毀謗。
(一)患難︰甚么是患難呢?患難是由外在環境來的一種壓迫,如反對、攻擊、驅逐、欺壓、鞭打或搶奪等等皆是。
(二)貧窮︰患難中若經濟充足尚不覺得苦,因為有錢就比較容易過日子,惟獨在患難中又貧窮,真可謂面臨絕境了。雖然情形是如此,主卻加了一句頂寶貴的話︰「你卻是富足的。」此時,她的信心真是富足的(雅二5),愛心真是充滿的(帖前一3),不然在這種情形中,誰不跌倒?
士每拿教會與老底嘉教會是完全相反的上她自夸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而其實呢?則「卻不知道你(自己)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三17)在世界貧窮的士每拿,主卻以之為富足;在世界富足的老底嘉,主卻以之為貧窮。知道這個的有福了(太廿三12)。
(三)毀謗的話︰這是破壞我們的名譽,有些人尚能忍受身處患難和貧窮,卻少有人能忍受名譽受損傷。
「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因為毀謗是從猶太人起的,我們的主在世時就已被他們毀謗,何況我們?他們所毀謗的話究竟是甚么呢?就是毀謗救恩之道(徒十三45,十八6,十九9,廿八22;羅三8),猶太人是在士每拿教會的仇敵。在初世紀的時候,猶太人常是與逼迫教會者聯成一氣的,然而主說我們為 被毀謗是有福的(太五11)。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那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究竟這是何人呢?未說這等人之先,我們應先來看何人為真猶太人,由羅馬書二章二十八至二十九節、約翰福音八章三十九至四十七節、羅馬書四章十一至十二節可知,凡一個誠心信主耶穌的,就是真猶太人。那么那些既不是猶太人而又自稱是猶太人的,當然就是指基督教中一班肉身為猶太人或以前皈依猶太教的人了。
主在這裡說起猶太人害他們,這也是他們苦中最苦的一件事。在七封書信裡,有一條反對的路線;尼哥拉黨提過兩次,一次在以弗所教會,一次在別迦摩教會。猶太人也提起兩次,一次在這裡,另一次在非拉鐵非教會。在別迦摩又提起巴蘭的教訓。在推雅推喇又提到耶洗別。這些都是站在反對地位上的路線。
這些猶太人組織了可說是猶太化的教會,他們的道理也是猶太化的道理,半律法、半恩典、半信靠、半行為。他們的製度是仿效律法,所以有祭司階級。這樣的人在保羅時代就已頂多,不過此時更為發達、更具組織,因此這些人就成了「撒但一會的人」(一會在原文系會堂,非教會),被撒但利用,傳似是而非的福音。今天猶太教的四樣東西──物質的聖殿,外面的規條,居間的祭司和屬世祝福的應許,是不是也在教會裡頭呢?愿意神施恩給我們,我們必須完全脫離猶太教的東西。
二章十節︰「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你將要受的苦」──這是他們還未受的苦,是前三件之外還要再加上的,真可謂苦上加苦了﹗但主在這裡預先告訴我們︰
「你不用怕」。1.懼怕是失敗的源頭,不怕就不失敗;2.主已得勝,我們雖受苦,終要得勝。 的得勝是我們得勝的根據(約十六33;羅八37)。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起初只不過是反對和毀謗,如今更變本加厲予以拘禁。拘禁的目的是︰1.使信徒不能在外面作見証,因而主的真道被捆綁。2.把信徒彼此分離而減弱他們的力量。3.折磨被囚者直至灰心背道。哦﹗魔鬼的詭計真是毒啊﹗
「魔鬼要把你們……」。這裡不提到人,而特別說到魔鬼,是要叫我們︰1.不怨恨人,只痛恨魔鬼,2.認準仇敵極力抵擋它。
「你們必受患難十日」。「十日」雖然或者可以說是指羅馬帝國的十次大逼迫,然而「十日」的意思更為告訴我們︰為 所受的苦是有時間限製的。在聖經裡有多次提到十日。創世紀二十四章有一個「十天」。仆人要把利百加帶走的時候,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親說,至少十天要留在這裡。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不讓王的膳玷污自己,求委辦說︰試試我們十天。所以「十日」在聖經中有一個意思,就是很短的時間。主在這裡說的話有同樣的意思。一面是說,受苦是有日子的,我們受苦的日子是被主數過的。過了那天,就要被釋放像約伯一樣。另一面是說,十天是很短的日期。不管我們在神面前受如何的試煉,總沒有很長的。等到那日子一滿,魔鬼就沒有法子了。你所受的試煉很快的就要過去。
「你務要至死忠心」。「至死」指出是有殺害的事;魔鬼見囚禁無效,就再進一步殺害。「務要」兩字是命令式的。主雖然嚴緊限製魔鬼的作為,然而主卻不應許有立時的拯救。主不愿意拯救他們脫離暫時的苦難,主喜歡扶持他們經過死亡。主能干涉撒但,而停止它一切的攻擊,然而 卻顯其更大的能力保守他們受逼迫要殉道的聖徒。我們知道舊日的聖徒,在受逼迫時,若被政府赦免不加殺害,他們是何等的失望﹗有許多存留至今的動人書信,乃是關在監裡的聖徒,當其同伴解往刑場時所寫的。這些書信都是表明他們憂愁難過的心,因他們沒有權利尊榮,為他們的主受死。許多的時候,他們后來竟然得 所盼望的,他們是何等的歡喜呢﹗這個指明給我們看,主的能力是何等的大;在仇敵的極端反對中,主能帶領安慰 的子民。
「至死忠心」就是雖死也不愛惜生命之意(十二11)。這句話有兩個意思︰「至死忠心是一個時期的問題,意思就是應當忠心直到死期。一息尚存,都當忠心。「至死」意即死而后已。2.是一個代價的問題,意思就是應當忠心,即使忠心而至喪命者,亦當忠心不懈。「至死」意即「雖死不辭」。因欲忠心,奮不顧身。
忠心在原文意即「有恆不改」,這與「以弗所」的「放松」相對。「忠心」就是童貞為主的心。主要我們「忠心」;並且要我們「忠心至死」。現今就是我們預備作殉道者的時候。豈不知不能活 為主作殉道者,即不能為主作殉道者而死。
「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這是何等美好的應許,何等有福的盼望(雅一12),在這裡不是說賜給生命,乃是說賜給生命的冠冕,生命是由相信而得,生命的冠冕就要忠心的人才能得 了。
「冠冕」是表明得榮耀,與主一同作王、掌權于天國。
二章十一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這裡把得勝者的應許說得頂清楚︰「積極方面──得生命的冠冕;2.消極方面──免去第二次死的害。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反過來說,失敗的就要受第二次死的害,在未談「第二次死的害」之前,先來看甚么是這裡的得勝與失敗。這裡的得勝既是為道至死忠心的得勝,那么,這裡的失敗當然就是不肯為主殉道的失敗;所以,一個貪生怕死、不肯殉道的人,是要受第二次死的害的。
現在,先問甚么是第二次的死?請看啟示錄二十章十四至十五節,就是身體死后複活時,靈、魂和身體要被扔在火湖裡,即是永遠的滅亡,這是信徒絕不會遭遇的(約十28)。
第二次死的害與第二次的死是有分別的,生命如何是與第二次的死相對,則生命的冠冕是與第二次死的害相對。生命與生命的冠冕如何有分別,第二次死與第二次死的害也如何有分別。還有一點,生命的冠冕既屬乎國度,那么第二次死的害也是屬乎天國,所以第二次死的害決不是指永遠沉淪。
現在我們就直接來定義︰甚么是第二次的死?甚么又是第二次死的害呢?「第二次的死」是一個不信者在肉身死后,靈魂則到險間受苦,但到將來複活,歷經白色大寶座的審判后,他的靈、魂、體還要再受永苦。至于「第二次死的害」是聖徒複活后,跌倒、不忠心的信徒在千年國度裡還要受苦,但不是永遠沉淪。在這裡我真要贊美神的公義,因為得勝者在世雖受殉道的苦,但在國度時就免去第二次死的害,反得生命的冠冕。一個失敗、不肯殉道者在世雖避開苦害,然而在天國時就要受害,也得不 生命的冠冕,哦﹗誰不愿揀選今世受苦,而將來得榮耀呢(太十六25)?
舊約有一預表或可作這個分別的說明︰所多瑪人在城裡被火燒死,可比作第二次的死,羅得的妻子在城外變作鹽柱,可比作第二次死的害。
{\Section:TopicID=132}在別迦摩的教會(二12~17)
別迦摩教會預表主后第四世紀至第七世紀間教會的光景。由于全世界最大的逼迫還是不能把教會消滅,撒但就改變了攻擊教會的方法。現今世界不但不反對教會,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羅馬,反而接受基督教作國教了。據說康士坦丁作了一個夢,看見一個十字架,並且有字寫在上面說,靠 這記號可以得勝。他打聽得知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記號,所以他就接受基督教作國教。他鼓勵人受洗,甚至凡受洗的人可以得 兩件白衣和幾兩銀子。教會和世界聯合起來了,你就看見教會墮落了。
二章十二節︰「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
「別迦摩」一辭在原文裡有兩個意思︰1.「聯合、結婚」,指教會與世界的關系,2.「高樓」,指教會在世界的地位。在這裡,別迦摩和世界聯合,變成最大的國教。按 人說,是發達了,但是主卻不喜悅。因為教會和世界聯合,教會的見証就破壞了。
「那有兩刃利劍的說」。利劍有兩樣用處︰一是割斷教會與世界的聯合,二是審判與世界聯合的教會。
二章十三節︰「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我知道你的居所」。教會是寄居在世界上的,是旅居的性質,好像我們的主在世是作客旅的一樣,可惜現在教會已失去客旅的性質,在世上已有一個「居所」,占有一分地位了。船在水上,可以;水在船裡,就不行。這就是教會的屬性化,而且她的居所是在別迦摩──「高樓」──有頂大的地位、勢力和榮耀。
在表面上看來,教會很有發展,有地位、勢力和榮耀了,但在實際上看,教會是腐化、失敗了。因為教會在世上的責任,就是與敵作戰,如今教會雖得地位──就是有「居所」,然而這個居所竟有撒但的座位,撒但竟在教會中有地位了。這是何等可憐﹗
「當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在這七封信中,除了安提帕的名字外,沒有其余的信徒名字被提起,可見安提帕是非常重要了。「安提」是反對的意思,「帕」是所有的意思。他站在神的一邊來反對一切。安提帕為何被殺呢?是為 堅守主的名,不肯棄絕主的道,也就是因為為了忠心見証而被殺。
「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當安提帕在時,因他一人忠心站住,全體也站住,但從他被殺后,全體就動搖了。「道」在原文應作「信仰」,神的兒女在地上要維持這個信仰。我們對于主耶穌的信是一點不能改變的。
二章十四節︰「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藺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巴蘭是一個貪財的先知,是頭一個把恩賜賣錢的人,在新約裡有好幾處提起巴蘭。彼得后書二章提起巴蘭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猶太書又提起巴蘭是為利奔跑的,如同現在有很多人是為 錢出來事奉。同時,巴蘭是巴勒王僱來的,自康士坦丁皇帝入教后,就有很多神職人員是被王僱來的。所有事奉神的人,都從國庫支領薪金。巴蘭的辦法,在神的定規中是從來沒有的。但是今天這種情形,卻變成了普遍的情形。我們若能信靠神,就去作工,不能信靠神,就不要去作工。我們在神面前要特別注意這件事。
巴蘭的教訓是叫以色列人與外邦人聯合,今天也有許多人主張教會與世界聯合。巴蘭教訓的結果是︰「吃祭偶像之物,即與別的宗教調和;2.行奸淫,換句話說是與世界為友。頂特別的,奸淫和拜偶像這兩件事是放在一起說的,哥林多前書也是把這兩件事擺在一起。因為在肉體中,神所恨惡的,就是這兩件事,在屬靈的事上,神所恨惡的,也是這兩件事。雅各書四章四節︰「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啊﹗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和世俗聯合是神所恨惡的。瑪門也是和神對峙的(太六24)。你們看見一件最重要的事,瑪門是和神對立的。許多的偶像,都是因 瑪門才能存在。瑪門就是偶像的原則。你看見奸淫連 就是偶像,和世界的聯合連 就是貪愛錢財。
二章十五節︰「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這段時期既預表羅馬舉國入教的時代,一般人民對于基督真義既不曉得,那么,就必須有少數的人來包辦屬靈的事,階級製度既屬必須,這製度也就成為一種教訓了。
二章十六節︰「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十二節的劍是主的話要割開我們與世界的關系,如果聽了主的話,仍不悔改而與世界斷絕,則主的話要像劍般來審判我們。
二章十七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 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這裡對 得勝者的應許有二︰
(一)隱藏的嗎哪︰嗎哪是預表基督(約六49-51);明顯的嗎哪是全以色列所共有,隱藏的嗎哪則是留到迦南的。普通的信徒都得 基督救恩,卻只有得勝者能有分于基督那隱藏的部分,這是普通信徒所不能享受到的。
(二)一塊白石︰當時選舉是用一塊白石,寫上被提名者的名字,放在瓮裡,雖然得勝者顯然不會在世上被選舉,但主要賜給他一塊白石;石上寫 新名,是人所不認識的,這表明主對我們的滿意。
{\Section:TopicID=133}在推雅推喇的教會(二18~29)
「推雅推喇」是「香的祭祀」的意思,就是充滿了許多的祭祀。在這裡,主所說的話越過越重,這推雅推喇的教會,所有讀聖經的人都說,是指 羅馬天主教說的。不是起初與世界結婚時的混亂。這已經過去了,現在變成高大,充滿異端祭祀了。有一件事頂希奇,羅馬教的基本就是注意行為,注重祭祀。彌撒就是他們的祭祀。
二章十八節︰「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
主在這裡自表為︰1.眼目如火焰,能看透並辨別一切的。2.是神之子,要使羅馬天主教知道高抬馬利亞的錯。3.並且 的腳如銅,能行審判,眼目所定罪的,腳就要行踐踏。
在這一封的書信裡,主第一次提到 自己的名字是甚么。約翰所看見者乃是人子,但是 現在卻宣告 自己是神子。 現在必須表明 自己的身位;因為那自稱為 新婦的,已經很自恃的降低 的身位了。教會已經利用主的謙卑和恩典,利用 的道成肉身,叫 服在 為人的母親之下。 以為 的名號如果是神,則馬利亞就是「神的母親」。羅馬教的教訓,大大的降低主耶穌,把 算為許多中保和代禱的眾聖中之一。而在這眾聖中為首領者,就是那一位的天后。羅馬教說, 的心是比主耶穌的心更慈愛﹗推雅推喇(代表羅馬)說主耶穌是馬利亞的兒子,但是,主耶穌說 自己是神的兒子。
就是因為人把教會的權柄和 的權柄混亂了,所以 就表明 自己的地位,乃是神的兒子。所有教會的權柄,若非因 順服神的話而得的,都是背叛基督。應當「聽教會」,這是不錯;但是,只當教會順服神的話語時,聖徒才有順服她的責任。否則,順服教會就是背叛神。凡要引導人聽從教會,而不聽從聖經的,都是推雅推喇的教訓,都應當聽主對他說, 是「神的兒子」,惟有 有火焰的眼目。
二章十九節︰「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我們頂希奇,腐敗的羅馬教為何有這么多的好行為呢?當知這是對少數的使者說的。我們應當記得,主稱贊推雅推喇的話,並不是說推雅推喇全體有這樣的好行為,乃是在他們中間的忠心者有這樣的行為而已。這就是第二十四節所說的︰「至于你們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的人。」,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失敗了,但還有少數的人是頂好的。
我們可以說一句話,中世紀信徒的故事,真是再有趣味也沒有了。他們的忍耐,真會叫人受感。他們忠心愛主,忠心為道,以反對一個異端的教會的心,也真是再真切沒有了。雖然他們受苦、勤勞,雖然受人的追趕、逼迫,雖然他們所受的苦,比從前教會從羅馬帝王手裡所受的更為厲害得多,雖然他們沒有看見甚么異跡奇事,雖然他們沒有甚么組織和團體作他們的后盾,雖然當日的人民和神甫,發明許多的罪名加在他們身上;然而他們都忠勇進前,維持神的見証,愿意犧牲世界所有的安息、家庭、生命與一切,來為神的兒子証明,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 的教會。基督對這些,都早已知道了。他們雖然有時軟弱,雖然在他們的思想裡有許多錯誤的地方,雖然撒但用盡詭計,從錯誤調在他們的善行裡,有時也竟然成功了;然而他們的行為記載是在于天上,為基督所稱羨的。
如果我們讀當日的歷史,我們就不能不看見,這些忍耐的見証人,乃是與日俱加他們的熱心的;他們所得的亮光也愈多;他們的膽量也愈大。后來的改教,並非一霎時間的事,乃是在改教之前就有許多的先鋒了。雖然一個死了,但是又有一個興起。真理的火炬,從一個手傳到另一個手,再傳到另一個手,並且愈點愈 。
主承認羅馬教裡面有實際。除了前述的殉道士外,蓋恩夫人(Madame Guyon)、叨勒爾(John Tauler)、芬乃倫(Francois Fenelon),都是羅馬教的人,羅馬教中是有許多人認識神的。千萬不要誤會,以為羅馬教裡面一個得救的人也沒有。請你記得,神在羅馬教裡有 的人。
二章二十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利教導我的仆人,引誘他們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甚么叫做耶洗別呢?耶洗別是亞哈的妻子,是從西頓外邦人之地娶來的。耶洗別引誘百姓去拜巴力(王上十六30-32)。巴力是外邦的神,不是以色列的神。她叫人去拜巴力的像。現在的問題不只是偶像,乃是把神換了,把巴力變作自己的神來拜。猶太(以色列)國的歷史一直到列王紀上十六章,從來沒有人引導猶太(以色列)人犯罪像亞哈的,亞哈是頭一個大規模引導百姓去拜外邦的神的。他所犯的罪,連耶羅波安都趕不上。耶洗別是一個婦人。啟示錄十七章的婦人是指 羅馬教說的。馬太福音十三章的婦人拿面酵來藏在三斗面裡,又是羅馬教。頂自然的,這裡的婦人也是代表羅馬教。
這裡有一個婦人是混亂神的話,混亂神的子民的。這婦人帶進來的是異邦的神。她自稱先知,她要講道,她要教訓。教會在主的面前原是站在女人的地位上。甚么時候教會有權柄教訓,那個就是耶洗別。教會沒有話好講。換一句話說,教會沒有道。神的兒子是道,所以只有 有道。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只有 能講。甚么時候教會說話,那個就是婦人講道。羅馬教就是婦人講道。羅馬教就是教會這樣說,不是聖經說,也不是主說,羅馬教的人不讀聖經,因為怕把神的意思弄錯了。只有神甫能明白,只有神甫能說,所以也只有他們定規一切。所以她所注意的,不是人聽主,乃是人聽教會和教皇。
我們應當知道,在更正教的殼子裡,有許多都是教皇化的東西。有許多的公會和許多的主張,雖然沒有教皇,卻有教皇的性質。自以為所教訓的,乃是永不會謬誤的﹗這樣的自高自大,真是那自稱為先知的婦人的聲音。此外,有許多團體,他們並非有意增加神的話語,並且也愿意接受神話語的引導;然而只因他們以為他們團體所定規的信條,或者從前所規定現在遺傳下來的,也是聖徒們所應當遵守敬重的,這就是沒有羅馬之名,而有羅馬之實的團體。總之,照 聖經而看,教會總不應當有所教訓,除了神所默示的話語之外,沒有人、團體、或信條可以作有權威的教訓。
耶洗別犯了奸淫,她與世界聯合,羅馬教在這一千多年來的現象,照 雅各書所說,是最大的奸淫。在這裡我們看見教會的貞潔失去了。奸淫的結果是拜偶像。事實擺在我們眼前,沒有一個教會像羅馬教那么多偶像的。在這裡你看見耶洗別教導主的仆人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所以提到耶洗別,乃是因為教會將外邦的神帶進來了。最明顯的就是馬利亞的像。希臘有女神,印度有女神,埃及有女神,中國有女神,全世界的宗教都有一個女神。惟獨基督教沒有。為 無論如何還得有一個女神的緣故,他們就把馬利亞拿了出來。這是奸淫加上偶像。神說推雅推喇的失敗,乃是容讓耶洗別的教訓在他們中間。
再者,「婦人」在許多古卷裡作「你的妻子」,意思就是︰她是順服你的,服在你權柄底下的。亞哈王是在神面前負他國家的責任。然而他卻允準耶洗別操權並教訓。這個耶洗別,在推雅推喇的教會裡,好像就是使者的妻子,她是代表當日教會情形的,而那些為基督在那個教會裡負責的人,應當負這個情形的責任。
二章二十一節︰「我曾給他悔改的機會,他卻不肯悔改他的淫行。」
他們還是與世界結合,充滿世界的行為。主現在的呼召,並不是要他們悔改。也不是要他們再去行那當初所行的,也不是要他們恢複當初的愛心。這些對于推雅推喇教會並不合適。悔改的機會已被拒絕。現在剩下的,就是審判。因為長久的遲延,積蓄她所當得的怒氣。
二章二十二節︰「看哪﹗我要叫她臥病在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
不是在棺裡,乃是在床上。在棺裡就了了,在床上就不了。意思說一輩子都不改,病人好不了了,不能改了。一直繼續這樣,不肯好,這是羅馬教的情形。
在這裡,我們應當注意三種的人︰一、就是耶洗別;二、就是那些與她行淫的人;三、她的兒女。神對于這三等人的審判各有不同。耶洗別拒絕神的恩典,不肯悔改。雖然神總愿意施恩,愿意人悔改。但是神的忍耐對于耶洗別竟然不生出效力來,所以除了審判之外,並無其他辦法。以致一個犯罪的床換為一個痛苦的床。她是犯那到死的罪。所以再沒有盼望了。
那些與她行淫的人,他們尚有一點悔改的機會。但是若失去這個機會不肯悔改,他們就要受「大患難」。這個患難,自然不只是今生的,因羅馬書二章九及十六節說︰「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就在神藉耶穌基督審判人隱秘事的日子,照 我的福音所言。」所以這個患難是在將來還有的。照 我們的看法,這些行淫的人大概尚是得救的,然而他們尚要受刑,所以基督徒應當小心,因為他們雖然得救,這並不是說他們所不悔改的罪,神就也不提起了。凡罪不是在主耶穌寶血底下的,都要受審判。
二章二十三節︰「我人要殺死她的兒女;」
這句話,也許是指 神要藉敵基督和他的黨類毀滅羅馬教說的。她的「兒女」是誰呢?就是她的教訓所產生、所製造的人,就是愿意獻身宣傳她的道的人。可憐﹗現今這樣的人是何等多呢﹗主對于耶洗別的兒女,又另有一種刑罰。「殺死」這兩字,在原文裡就是出埃及記五章三節、九章十五節;利未記廿六章廿五節等處的「瘟疫」。與摩押女子犯奸淫的人,也是遭瘟疫而死(民廿五8-9)。所以在這裡,我們若先按字面而言,則看見這些人是要遭瘟疫而死的。若按靈意而言,則他們在將來的時候,尚要受主類似的刑罰。
主這樣作,有甚么目的呢?「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主承認在這七個教會之外,還有別的教會。主對于一個教會所施行刑罰的目的,乃是要幫助所有的教會,如同使徒行傳五章十一節的話。這裡「你們」兩字就是表明主要這樣對待教會(林后五10;羅十四12)。那些犯罪而又沒有悔改、沒有認罪的人,雖然不至于永遠沉淪,卻要在千年的時候收成他所種的(加五19-21,六7-8;啟廿4-6)。
二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至于你們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推雅推喇其余的人」︰耶洗別雖在,但是還有其余的人。耶洗別要殺以利亞,以利亞聽了灰心。他怎么作呢?他躲起來了。神對他說︰「你在這裡作甚么呢?」當他發怨言的時候,神說︰「我為自己曾留下七千人。」(王上十九9-18)。這是「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在耶洗別活在地上的時候有以利亞,在羅馬教裡也有許多屬主的人。不只在西班牙;在法國、英國,都有許多人被焚燒,有許多人的血流在羅馬教裡,這是事實。今天羅馬教還是盡所能的在逼迫。感謝神,還有「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深奧」這字在希臘文是Bathea,意即奧秘,羅馬教頂喜歡用這個字,他們裡面有許多的奧秘,或說深奧的道理。這些道理不是出乎主的,乃是耶洗別的話。主對于一班不跟從這個教訓的人,並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他們身上,只是已經有的要持守。你們所認識的「我的道理」守 就夠了。有了的,不要讓它再失去,「直等到我來。」
二章二十六至二十七節︰「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製伏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 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
這是頭一個應許。馬太福音十三章說天使要來在國度裡將那絆倒人的全部除去,乃是藉火爐將一切不對的都除去。但這並不是說,在千年國裡,這些列國就沒有存在的了,我們知道還有。這些東西,神要藉 鐵杖一一打碎。神所產生的是石頭,而人所產生的是磚頭。巴別塔是用磚頭造的。從巴別塔到提摩太后書,凡在那裡仿效神的,神看這些是「瓦器」。主說得勝者要牧養列國,把他們的瓦器敲破了。「轄管」在原文是「牧養」,這字表明不是立刻的,乃是看見一個打一個,這樣的事也許要一直作,直到把新天新地帶進來。在新天新地裡,只有義居在其中。所以這裡要有鐵杖牧養他們,把他們從人出來的東西都打得粉碎。
二章二十八節︰「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
這是第二個應許。「晨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啟明星,天最黑暗而又快亮的時候,它出現一時,過后太陽就出來了。有一天主要被世界的人看見,如同瑪拉基書四章所說的「必有公義的日頭出現」。主應許得勝者要在黑暗極大的時候得 晨星,意思就是看見主,就是被提。但是看得見晨星的人。乃是在眾人都睡覺的時候,他特別起來看見,這就是得勝者的應許。
二章二十九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在過去的三封書信裡,得勝者的呼召都是在「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之后,但是從推雅推喇起,這個次序就顛倒了。我們看見主對頭三個教會乃是呼召他們全體來聽(他們能聽不能聽,那是另一個問題。不過主總是向他們呼召)。但在末了的四個教會裡,因為境況改變的緣故,主卻將這呼召的話,放在應許得勝者之后,這好像說,除了得勝者之外,主並沒有盼望別人能夠聽。罪惡已經在負名的團體裡長大,自此之后,我們就看見得勝者和普通信徒的分別,愈過愈分明。
同時,這也表明前三個教會是一類,后四個教會又是一類。使徒的教會過去了,以弗所的時代過去了,受苦的時代也過去了,別迦摩這個時期也過去了,接下去的是推雅推喇。可是推雅推喇教會是要一直繼續到主耶穌再來的。不只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和老底嘉,都要繼續到主耶穌再來。在先三個教會,都沒有提起主耶穌再來;但是在后面四個教會,都提到主耶穌再來。老底嘉雖然在字面上沒有提到主再來,那是她另有講究,以后我們要解說的。所以后四個教會,都是一直繼續到主耶穌再來的。―― 倪柝聲《啟示錄釋義》
第二部現在的事(啟二至三)
第一章 前言
我已經說過,這七個教會是當日歷史上實在的教會,同時,她們也是代表在世各地各時教會的性質和行傳。實在說來,這七封書信是寄給當日七個指定的教會,叫她們堅持她們的善行,悔改她們的惡心。然而,這七個教會是代表所有的教會,所以,這七封書信是基督對于 教會的意見,所以它們是一部預言。這意思就是說︰這七封書信是預言全教會在世的歷史。
有人說,啟示錄二、三兩章是「一束情書」。雖然這四個字不足以完全代表這兩章所說的,但是,這些已足表明主對 的教會是如何關心了。這七封書信是主和 教會最后的通訊。這是何等的要緊﹗但是,留心細讀這七封書信者,究有幾人?基督所以親自直接寄這七封書信與 的教會,就是要表明它們是有特別價值,應當受 仆人的特別注意。但是,體會主心者,究有幾人呢?
這七封書信是分作兩段的。我們知道在每封書信的末了,都有一句應許得勝者的話語,和勸勉有耳者的警言。在聖經裡,七常是分作四與三。但是,在這七封書信裡,七是分作三與四兩段︰前三封信是一段,后四封信是另一段。如此分法是因為在前三封信裡,都是先叫有耳者聽聖靈的話,然后,才應許得勝者以特獎;而在后四封信裡,則反是。七字如此──三與四──分法,是很有意思的。三是神的數目,四是人的數目。這表明教會將從她的地位墮落下來。教會在起初的時候,有神的榮耀和恩典;但是,到了末后,卻充滿了人的遺傳和組織了。在我們還未詳細單獨看七封書信的預言和靈訓之先,讓我們先看這七封書信普通的要點︰
{\Section:TopicID=110}這七封書信的收信人,是七教會的使者
我已經說過,這些使者並不是教會的牧師,或是其他的任職人,他們乃是各教會中藉主寶血得救,樂意為主負責,忠心事主的人。他們有神的恩賜,足以影響、造就他們所在的教會。主看他們是 的亮光,如同星一樣。他們教會的興衰,是他們所應當負責的。愿主興起我們作 教會的使者﹗愿我們忠心事奉主﹗
{\Section:TopicID=111}每一封書信裡都有不同的祭司稱呼
以弗所是將次衰弱的教會,所以,主顯明 自己是在他們中間行走的; 鑒察 的教會, 不改變,所以,以弗所的教會也不應當衰弱。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所以,主表明 自己是死而複活的主,叫他們愿意殉道。別迦摩是異端的教會,所以,主用兩刃的劍,對他們說話,表明 的審判。撒狄是一個死的教會,所以,主表明 自己有生命的靈,和亮光的星。非拉鐵非是無瑕疵的,所以,主替他們大開傳道之門,叫他們有廣大的工作。老底嘉是屬世的教會,所以,主顯明 自己是被關在門外;雖然, 的教會失敗了,但是, 自己還是誠實作見証,還是居于萬有之上的。雖然,我們的主對于每一個教會,特別顯明 自己的一部,以勸勉警告她們;然而, 的顯明並不因此而限定于受信的教會而已,也是表明 在各教會中的普通性質。
{\Section:TopicID=112}七教會的意義
我們已經知道,這七個教會乃是代表古今所有的教會。現在我們要看她們如何代表。
以弗所的字義是「放松」。教會當初對于主耶穌有極深摯的愛情,但過了時日,這種愛心卻漸漸地冷下來。這就是使徒后教會的光景。
士每拿的字義是「苦」。這就是教會受逼迫、殉道的時代。基督徒在羅馬帝王手中受了無數的災害。教會裡面有人順從了猶太教,離棄了福音。
別迦摩的字義是「高樓」。此時羅馬君主康士坦丁人教,教會受苦的期間已過。真實的信仰喪失了﹗教會與世界聯合了﹗
推雅推喇的字義是「她獻祭不倦」。這是羅馬教的時代。神甫的腐敗,真理的黑暗,俱在此時發生。基督的地位被篡;教會行奸淫。
撒狄的字義是「光複」。經過多年的黑暗,教會開始有她的光複。這就是複原教的時代。他們已經回到主耶穌了,然仍不免于衰弱如死。
非拉鐵非的字義是「兄弟相愛」。這是百余年前教會複興的光景。基督徒不以宗派自分,乃以兄弗的愛心相聯絡。他們專心遵守聖經的話,就是神忍耐的道。
老底嘉的字義是「眾人的意見」。這是現今的教會。在物質上發達,在靈性上墮落;不冷不熱。聽從人言,過于遵守主命。這就是教會社會化的時代。
在預言上,這七個教會的光景恰好成了一部教會史。但在實情上,在教會歷史的任何一段中,都有這七個教會紛雜的光景。不過有的時候,七個中之一個教會的光景,比別個的更為普通,更為顯露而已。
{\Section:TopicID=113}她們的行為
每一封的書信,幾乎都有「我知道你的行為」一句話(二2、19,三1、15)。無論行為是善是惡,主無不知。每一個教會都當負她自己的責任──我知道你的行為。雖然以弗所有了行為,卻沒有愛心;然而,推雅推喇則有了行為,也有愛心。雖然老底嘉是完全屬世的,然而,非拉鐵非卻是完全屬神的。老底嘉的罪,神並不向非拉鐵非去罰。各教會當負自己教會的責任。沒有人能為別人負責,也沒有人能因別人免責。眾人都當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審判是按 個人的行為。這個審判並不是關乎得救和沉淪,因為這裡是說到行為的問題;行為和我們的救恩是毫無相關的(弗二8-9;多三5)。士每拿、別迦摩二教會,主並沒有說到她們的行為,好像她們並沒有行為一般;但是,主如何「知道」別的教會的行為,主也如何「知道」這兩個教會的光景。她們雖然沒有別的行為,然而士每拿的受苦,別迦摩的殉道,在主的眼光中,已是最好的行為了(二9、13)。主在這七封書信中,說出她們的行為、她們的患難,和 自己對她們一切作為和境遇的意見;這就是他日基督審判台前的先聲。當日主對 的教會如何審判,他日主對 的教會也是如何審判。
{\Section:TopicID=114}每封書信都有主的檢查和命令
我們的主,雖然在審判之中,還是表明 的善良來。雖然 的教會有許多的錯誤和惡行;但是, 卻不埋沒她們的善行。 一面公正,舉發她們的罪惡;一面慈愛,表明她們的善良。並且, 不是開口即責她們的罪惡,乃是先盡 所能的贊許她們,褒揚她們;然后,方施責備。所以,沒有得主贊美的有禍了﹗
主的審判是至公的︰無美不贊,無惡不責。 說到教會的忠心、患難、貧窮、守道、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清潔、恆忍(二6、9、13、19、24,三8、10)。 也說到教會的冷淡、異端、奸淫、自高、屬世、衰微、缺欠、名生實死、不冷不熱、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二4、14-15、20,三1-2、15-17)。
有兩個教會是完全的,主並不責備她們,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有兩個教會是完全失敗的,主並不稱贊她們,就是撒狄和老底嘉。
還有別的教會,雖然她們有許多的善工,但是,她們卻也有不少的惡行。我們看見主在起初的時候,都是稱贊她們的長處,到了末了,主就不得不責備她們了﹗從稱贊過渡到責備,主常用「然而」二字。這是何等的可惜﹗「你雖然……然而你……」──美中不足﹗主在二章二、三節裡說以弗所教會許多的長處,第四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三節裡稱羨別迦摩教會的忠心,第十四節卻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九節裡表明推雅推喇教會的善事,第二十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我們所有的眾善,不能遮蓋我們的微過。最可惜的,就是在我們所有的良善中,終不免有一個「然而」在裡面﹗愿主叫我們完全在 裡面;愿我們的香膏中,沒有一只死蒼蠅。
主的教會無論在那一點墮落,主都是命令她們「悔改」(二5、16,三3、19)。教會還當悔改﹗聖徒還當悔改﹗我們都是想,悔改是罪人信福音的手續,我們信徒不必悔改了。但聖徒當悔改是主親口說的。我們盼望主能用更好聽、更好看的名詞以規正我們;但是,主說「悔改」。聖徒很容易說奉獻、作工、熱心、信心、愛心;但是,主耶穌說,這些不夠,你們應當「悔改」。這兩字是何等的謙卑﹗何等的丟臉﹗但是,有罪的人,不管你是罪人,或是聖徒,都當悔改。你雖有許多善行長處,若對于主所責備的眾惡,尚未悔改,則我們要受主的刑罰(雖然不是永遠沉淪,但總有相當的刑罰)。聖徒不要思念他自己的善行,應當多為自己的失敗悔改,好叫他們達到完全的地位。
我們應當悔改,這原是主的命令和勸勉;我們若不聽從,有負主意,就難免于受審判了。「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二5)「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二16)「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三3)主呼召我們悔改,原是因為我們有了瑕疵;我們悔改,就與我們有益;不然, 就要審判了。所以,墮落的基督徒,應當趕快起來﹗主在這七封書信裡,以特別屬靈的福氣賜給七教會,她們如果愿意,都可以得看︰以弗所可以回到當初的愛心,士每拿可以得 殉道者的冠冕,別迦摩可以恢複純正的真道,推雅推喇可以革除耶洗別,撒狄可以重新等候主的再臨,非拉鐵非可以進入寬大的門,老底嘉可以得 所有的需要。主有恩典,誰愿意得 呢?
{\Section:TopicID=115}主對個人得勝者的應許
對普通的教會,主已經警告了,勸勉了,呼召了,責備了,稱贊了;但是,誰肯聽主的聲音呢?主雖然盼望全教會都聽從,但主深知,得勝順服者,不過個人而已,絕無全體俱都幡然悔改之事。所以, 就以極大的賞賜應許給得勝的個人(請看二7、10-11、17、26-28,三5、12、21)。
我們讀了這七封書信以后,就知道當日教會的紛雜情形。現在的教會豈非如此?恐怕晚近教會的腐敗,比當日尚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現在正是我們得勝之日。我們如果得勝,則我們要得 主的應許的奇妙榮耀;若不忠心,則我們也要承當極威嚴的關系。愿我們這些蒙主特恩的人,不要以為我們得救,就已足意了;愿我們天天體貼父神的心,在罪惡的環境中──或在世界,或在教會──和眾人分別出來,得勝像我們的主得勝一樣,好叫神喜悅我們,好叫我們得 的賞賜。
這些應許是神特別的賞賜,我們若不得勝,就得不 。得勝乃是得 這些賞賜的條件。我們不要誤會,不要將得救和得勝混起來。得救是因為我們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得勝乃是我們得救以后,天天支取主的救恩,讓 的十字架,和聖靈作工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叫我們勝過罪惡、世界、肉身和撒但。徒有得救而不得勝的人,斷不能得 主在這裡的特別賞賜,特別榮耀。每一個聖徒都有失去神應許之虞﹗你看神對撒狄和老底嘉所說的話是何等嚴厲﹗就是非拉鐵非,主尚是叫她持守她所有的咧﹗我們應當小心,不然,我們就要失去我們所能得的福。愿來世的榮耀吸引我們的心,叫我們愿意舍去今生的福樂,愿意忍受人世的譏笑﹗
這些應許,對于每一教會的情景,都有特殊的吻合。例如︰忠心至死的士每拿,主就應許她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你看,我們的主是何等的慈仁﹗ 不特備賜能力,叫我們忠心;並且應許賞賜,引我們得勝。在最離得勝的老底嘉教會中,主就賜我們以最大的應許,叫我們想慕將來的榮耀。愿我們現在因 將來的榮耀而活 ﹗
{\Section:TopicID=116}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叫有耳者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有耳者都應當聽,能聽者都不可不聽。神的聖靈呼召我們作忠心的仆人,來得 榮耀;所以,我們應當聽;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得賞的機會。凡愿意聽的人,不只當聽聖靈對這個教會所說的話,也當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我們有耳的,應當聽聖靈所說的一切話。失去一句不聽的,他的靈性都不能無損失。你有耳么?
以上七點是七封書信中,每封所共有的。我們明白了其大概,就能較為詳細地一讀其內容。
第一章 前言
我已經說過,這七個教會是當日歷史上實在的教會,同時,她們也是代表在世各地各時教會的性質和行傳。實在說來,這七封書信是寄給當日七個指定的教會,叫她們堅持她們的善行,悔改她們的惡心。然而,這七個教會是代表所有的教會,所以,這七封書信是基督對于 教會的意見,所以它們是一部預言。這意思就是說︰這七封書信是預言全教會在世的歷史。
有人說,啟示錄二、三兩章是「一束情書」。雖然這四個字不足以完全代表這兩章所說的,但是,這些已足表明主對 的教會是如何關心了。這七封書信是主和 教會最后的通訊。這是何等的要緊﹗但是,留心細讀這七封書信者,究有幾人?基督所以親自直接寄這七封書信與 的教會,就是要表明它們是有特別價值,應當受 仆人的特別注意。但是,體會主心者,究有幾人呢?
這七封書信是分作兩段的。我們知道在每封書信的末了,都有一句應許得勝者的話語,和勸勉有耳者的警言。在聖經裡,七常是分作四與三。但是,在這七封書信裡,七是分作三與四兩段︰前三封信是一段,后四封信是另一段。如此分法是因為在前三封信裡,都是先叫有耳者聽聖靈的話,然后,才應許得勝者以特獎;而在后四封信裡,則反是。七字如此──三與四──分法,是很有意思的。三是神的數目,四是人的數目。這表明教會將從她的地位墮落下來。教會在起初的時候,有神的榮耀和恩典;但是,到了末后,卻充滿了人的遺傳和組織了。在我們還未詳細單獨看七封書信的預言和靈訓之先,讓我們先看這七封書信普通的要點︰
{\Section:TopicID=110}這七封書信的收信人,是七教會的使者
我已經說過,這些使者並不是教會的牧師,或是其他的任職人,他們乃是各教會中藉主寶血得救,樂意為主負責,忠心事主的人。他們有神的恩賜,足以影響、造就他們所在的教會。主看他們是 的亮光,如同星一樣。他們教會的興衰,是他們所應當負責的。愿主興起我們作 教會的使者﹗愿我們忠心事奉主﹗
{\Section:TopicID=111}每一封書信裡都有不同的祭司稱呼
以弗所是將次衰弱的教會,所以,主顯明 自己是在他們中間行走的; 鑒察 的教會, 不改變,所以,以弗所的教會也不應當衰弱。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所以,主表明 自己是死而複活的主,叫他們愿意殉道。別迦摩是異端的教會,所以,主用兩刃的劍,對他們說話,表明 的審判。撒狄是一個死的教會,所以,主表明 自己有生命的靈,和亮光的星。非拉鐵非是無瑕疵的,所以,主替他們大開傳道之門,叫他們有廣大的工作。老底嘉是屬世的教會,所以,主顯明 自己是被關在門外;雖然, 的教會失敗了,但是, 自己還是誠實作見証,還是居于萬有之上的。雖然,我們的主對于每一個教會,特別顯明 自己的一部,以勸勉警告她們;然而, 的顯明並不因此而限定于受信的教會而已,也是表明 在各教會中的普通性質。
{\Section:TopicID=112}七教會的意義
我們已經知道,這七個教會乃是代表古今所有的教會。現在我們要看她們如何代表。
以弗所的字義是「放松」。教會當初對于主耶穌有極深摯的愛情,但過了時日,這種愛心卻漸漸地冷下來。這就是使徒后教會的光景。
士每拿的字義是「苦」。這就是教會受逼迫、殉道的時代。基督徒在羅馬帝王手中受了無數的災害。教會裡面有人順從了猶太教,離棄了福音。
別迦摩的字義是「高樓」。此時羅馬君主康士坦丁人教,教會受苦的期間已過。真實的信仰喪失了﹗教會與世界聯合了﹗
推雅推喇的字義是「她獻祭不倦」。這是羅馬教的時代。神甫的腐敗,真理的黑暗,俱在此時發生。基督的地位被篡;教會行奸淫。
撒狄的字義是「光複」。經過多年的黑暗,教會開始有她的光複。這就是複原教的時代。他們已經回到主耶穌了,然仍不免于衰弱如死。
非拉鐵非的字義是「兄弟相愛」。這是百余年前教會複興的光景。基督徒不以宗派自分,乃以兄弗的愛心相聯絡。他們專心遵守聖經的話,就是神忍耐的道。
老底嘉的字義是「眾人的意見」。這是現今的教會。在物質上發達,在靈性上墮落;不冷不熱。聽從人言,過于遵守主命。這就是教會社會化的時代。
在預言上,這七個教會的光景恰好成了一部教會史。但在實情上,在教會歷史的任何一段中,都有這七個教會紛雜的光景。不過有的時候,七個中之一個教會的光景,比別個的更為普通,更為顯露而已。
{\Section:TopicID=113}她們的行為
每一封的書信,幾乎都有「我知道你的行為」一句話(二2、19,三1、15)。無論行為是善是惡,主無不知。每一個教會都當負她自己的責任──我知道你的行為。雖然以弗所有了行為,卻沒有愛心;然而,推雅推喇則有了行為,也有愛心。雖然老底嘉是完全屬世的,然而,非拉鐵非卻是完全屬神的。老底嘉的罪,神並不向非拉鐵非去罰。各教會當負自己教會的責任。沒有人能為別人負責,也沒有人能因別人免責。眾人都當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審判是按 個人的行為。這個審判並不是關乎得救和沉淪,因為這裡是說到行為的問題;行為和我們的救恩是毫無相關的(弗二8-9;多三5)。士每拿、別迦摩二教會,主並沒有說到她們的行為,好像她們並沒有行為一般;但是,主如何「知道」別的教會的行為,主也如何「知道」這兩個教會的光景。她們雖然沒有別的行為,然而士每拿的受苦,別迦摩的殉道,在主的眼光中,已是最好的行為了(二9、13)。主在這七封書信中,說出她們的行為、她們的患難,和 自己對她們一切作為和境遇的意見;這就是他日基督審判台前的先聲。當日主對 的教會如何審判,他日主對 的教會也是如何審判。
{\Section:TopicID=114}每封書信都有主的檢查和命令
我們的主,雖然在審判之中,還是表明 的善良來。雖然 的教會有許多的錯誤和惡行;但是, 卻不埋沒她們的善行。 一面公正,舉發她們的罪惡;一面慈愛,表明她們的善良。並且, 不是開口即責她們的罪惡,乃是先盡 所能的贊許她們,褒揚她們;然后,方施責備。所以,沒有得主贊美的有禍了﹗
主的審判是至公的︰無美不贊,無惡不責。 說到教會的忠心、患難、貧窮、守道、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善事、清潔、恆忍(二6、9、13、19、24,三8、10)。 也說到教會的冷淡、異端、奸淫、自高、屬世、衰微、缺欠、名生實死、不冷不熱、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二4、14-15、20,三1-2、15-17)。
有兩個教會是完全的,主並不責備她們,就是士每拿和非拉鐵非。有兩個教會是完全失敗的,主並不稱贊她們,就是撒狄和老底嘉。
還有別的教會,雖然她們有許多的善工,但是,她們卻也有不少的惡行。我們看見主在起初的時候,都是稱贊她們的長處,到了末了,主就不得不責備她們了﹗從稱贊過渡到責備,主常用「然而」二字。這是何等的可惜﹗「你雖然……然而你……」──美中不足﹗主在二章二、三節裡說以弗所教會許多的長處,第四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三節裡稱羨別迦摩教會的忠心,第十四節卻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主在二章十九節裡表明推雅推喇教會的善事,第二十節卻說︰「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我們所有的眾善,不能遮蓋我們的微過。最可惜的,就是在我們所有的良善中,終不免有一個「然而」在裡面﹗愿主叫我們完全在 裡面;愿我們的香膏中,沒有一只死蒼蠅。
主的教會無論在那一點墮落,主都是命令她們「悔改」(二5、16,三3、19)。教會還當悔改﹗聖徒還當悔改﹗我們都是想,悔改是罪人信福音的手續,我們信徒不必悔改了。但聖徒當悔改是主親口說的。我們盼望主能用更好聽、更好看的名詞以規正我們;但是,主說「悔改」。聖徒很容易說奉獻、作工、熱心、信心、愛心;但是,主耶穌說,這些不夠,你們應當「悔改」。這兩字是何等的謙卑﹗何等的丟臉﹗但是,有罪的人,不管你是罪人,或是聖徒,都當悔改。你雖有許多善行長處,若對于主所責備的眾惡,尚未悔改,則我們要受主的刑罰(雖然不是永遠沉淪,但總有相當的刑罰)。聖徒不要思念他自己的善行,應當多為自己的失敗悔改,好叫他們達到完全的地位。
我們應當悔改,這原是主的命令和勸勉;我們若不聽從,有負主意,就難免于受審判了。「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二5)「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二16)「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三3)主呼召我們悔改,原是因為我們有了瑕疵;我們悔改,就與我們有益;不然, 就要審判了。所以,墮落的基督徒,應當趕快起來﹗主在這七封書信裡,以特別屬靈的福氣賜給七教會,她們如果愿意,都可以得看︰以弗所可以回到當初的愛心,士每拿可以得 殉道者的冠冕,別迦摩可以恢複純正的真道,推雅推喇可以革除耶洗別,撒狄可以重新等候主的再臨,非拉鐵非可以進入寬大的門,老底嘉可以得 所有的需要。主有恩典,誰愿意得 呢?
{\Section:TopicID=115}主對個人得勝者的應許
對普通的教會,主已經警告了,勸勉了,呼召了,責備了,稱贊了;但是,誰肯聽主的聲音呢?主雖然盼望全教會都聽從,但主深知,得勝順服者,不過個人而已,絕無全體俱都幡然悔改之事。所以, 就以極大的賞賜應許給得勝的個人(請看二7、10-11、17、26-28,三5、12、21)。
我們讀了這七封書信以后,就知道當日教會的紛雜情形。現在的教會豈非如此?恐怕晚近教會的腐敗,比當日尚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現在正是我們得勝之日。我們如果得勝,則我們要得 主的應許的奇妙榮耀;若不忠心,則我們也要承當極威嚴的關系。愿我們這些蒙主特恩的人,不要以為我們得救,就已足意了;愿我們天天體貼父神的心,在罪惡的環境中──或在世界,或在教會──和眾人分別出來,得勝像我們的主得勝一樣,好叫神喜悅我們,好叫我們得 的賞賜。
這些應許是神特別的賞賜,我們若不得勝,就得不 。得勝乃是得 這些賞賜的條件。我們不要誤會,不要將得救和得勝混起來。得救是因為我們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得勝乃是我們得救以后,天天支取主的救恩,讓 的十字架,和聖靈作工在我們的生命裡面,叫我們勝過罪惡、世界、肉身和撒但。徒有得救而不得勝的人,斷不能得 主在這裡的特別賞賜,特別榮耀。每一個聖徒都有失去神應許之虞﹗你看神對撒狄和老底嘉所說的話是何等嚴厲﹗就是非拉鐵非,主尚是叫她持守她所有的咧﹗我們應當小心,不然,我們就要失去我們所能得的福。愿來世的榮耀吸引我們的心,叫我們愿意舍去今生的福樂,愿意忍受人世的譏笑﹗
這些應許,對于每一教會的情景,都有特殊的吻合。例如︰忠心至死的士每拿,主就應許她不受第二次死的害。你看,我們的主是何等的慈仁﹗ 不特備賜能力,叫我們忠心;並且應許賞賜,引我們得勝。在最離得勝的老底嘉教會中,主就賜我們以最大的應許,叫我們想慕將來的榮耀。愿我們現在因 將來的榮耀而活 ﹗
{\Section:TopicID=116}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
每一封書信都有主的呼召,叫有耳者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有耳者都應當聽,能聽者都不可不聽。神的聖靈呼召我們作忠心的仆人,來得 榮耀;所以,我們應當聽;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得賞的機會。凡愿意聽的人,不只當聽聖靈對這個教會所說的話,也當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我們有耳的,應當聽聖靈所說的一切話。失去一句不聽的,他的靈性都不能無損失。你有耳么?
以上七點是七封書信中,每封所共有的。我們明白了其大概,就能較為詳細地一讀其內容。
第二章 以弗所──使徒后的教會(二1-7)
一節︰「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 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說。」
「你要寫……」,約翰是主的書記;他所寫的話,都是主的話。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主直接的默示,然而讓我們小心我們所寫的。我們作文字布道工夫的時候,應當先聽見主對我們說「你要寫」才可;其中的話語、篇幅,都應當合乎主的旨意,方不落空。
「以弗所教會。」我們常說「安立甘會」、「羅馬教會」、「希臘教會」、「中華基督教會」;但是,聖經並不效法我們,而說「以弗所教會」。在原文裡是說「在以弗所的教會」。教會中人不過是以弗所人中的一部分而已。以弗所人仍是外邦人;「在以弗所的教會」,不過是以弗所人中信主耶穌那一部分的人而已。教會不過是在以弗所而已,教會並不是以弗所的。今人欲立中國化的教會,都是因為他們不認識聖經。教會不過寄居在此地而已,教會並非此地的出產品。教會永當如此。教會一與世界聯合,就失了她的資格﹗
許多人以為主先寄書與以弗所,因為以弗所的教會,乃是亞西亞的總會。但是,這是聖經中沒有的﹗我們在聖經中從來沒有看見過甚么「總會」、「母會」等人造的名詞。神的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乃是以個人為肢體合成的,並非以多數的小教會聯成的。基督身體的單位,乃是單個信徒,並非教會。信徒乃是基督的肢體,被聖靈聯絡于他們的元首基督。聖經中的眾教會並無大規模的聯合,一如今日然;所以,「總會」、「母會」的名目就沒有了﹗有人以為聖經裡面教會的組織,沒有今日的完全。但是,我總不敢加減聖經所說的、所啟示的。
這樣,「眾教會」就是因 神的安排,而聚集在一處的基督徒。這些基督徒就是神在那地方的教會;如「在以弗所的教會」。再者,教會在聖經中不只是基督的身體而已,也是「神的家」──神的住所。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並無許多的身體。照樣,神只有一家,並無許多的家。所以,一個地方的教會不過是代表神的全教會在那一個地方而已。雖然各地方教會的人數、靈性,以及別的,都因地而異;然而,她們不過都是代表那一個身體而已。
忠心事奉神的人,常為 現今教會的組織、宗派為憂。可惜﹗我們忘記了︰一個地方的教會,不過是代表神的全教會在那一個地方而已;我們卻在一個地方設立了許多不同宗派的教會﹗從神看來,只有一個「在以弗所的教會」,卻沒有「在以弗所的諸教會」。
尚有一點,我們不能不說。神在這裡,表明 在各地的教會是無名稱的。那些在以弗所的基督徒,不過是稱為在以弗所的教會而已。聖經對每個教會,就是稱她們為她們所在地方的教會而已,並無別的名稱。教會所以分為宗派,就是因為名稱;「宗派」在拉丁文的字義,就是「名稱」。有了名稱,就有宗派。所以,我們切不可有「某地某教會」,只可有「在某地的教會」。對于教會的組織和名稱,我們只說這么多。要順從聖經的人,就要在此得 指引;不然,則我們還有甚么可說呢?
「在以弗所的教會」是最有福氣的,他們得 保羅、亞波羅、亞居拉、百基拉、提摩太、推基古等在他們中間作工。他們在主耶穌基督的聖潔和知識上是非常進步的,所以,保羅在他的書信裡大大的稱贊他們。主先寄書給在以弗所的教會,並非因為她是亞西亞的總會,乃是另有緣故。以弗所先得 書信,並非因她在世有甚么過人處,乃是因為她的屬天性質。從前保羅寄書給以弗所人,裡面說出基督徒的最高地位︰他們從前如何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撒但的運行,如何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后來如何得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同複活,一同生在天上,而得 天上一切屬靈的福氣──這是對個人說的,信徒個人都是如此在神面前蒙恩。但是神所作的,還不只此。 藉 的聖靈,把我們聯合于基督裡面,作 的身體。以弗所書表明給我們看,教會的道理和地位。最末了引証亞當、夏娃的故事,以表明基督與教會聯合的奧秘。這書說出︰「基督受教會,為教會舍己;要用水藉 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5-27)這樣的道理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重要﹗自然這道是賜給眾聖徒的。但是,神卻以以弗所的門徒為優先的承受人。如果當日的教會,在生命、工作和見証上沒有聖靈的能力,她就不能接受如此高貴的信息。哥林多、加拉太、希伯來的靈性光景,叫保羅不能將這要道傳給他們(林前三1-2;加三1-3;來五11-14)。以弗所人因為多得神的特恩,所以,能接受這樣的教訓。
當保羅寫書給以弗所人時,他們的靈性長進是當日其他教會所趕不上的。但是,我們現在所要讀的書信,是主耶穌在再后三十年寄給他們的。此時,衰敗的徵兆已經來了﹗聖徒已經換一代了,雖然他們仍舊遵守前人熱心事主的遺傳,然而,他們已失去前代熱心的動力了。這個教會所在的地方,名為以弗所,也足以表明他們愛心后來是要「放松」,不如以前的。如果哥林多被列為眾教會之首,放棄當初的愛心,則我們尚不希奇;但是,最屬靈的教會竟弄到這個光景,真是叫人不解。
就是這信的首句也是表明一種的隔膜。現在不再是「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弗一1)了,乃是「寫信給在以弗所教會的使者」(原文)了。以弗所的前后二書是何等的不同﹗主為甚么不再寄書與全體的聖徒呢? 為甚么只寄信與使者呢?我們主的作為都是充滿了恩典,然而, 也是公義的。教會已經墮落,是一個墮落者,所以, 寫信不能再像從前恩愛的口吻了。因為教會已經遠離了 ,所以, 不能不命約翰寫信給教會的使者,就是代表。主是寫信給他,不是給他的教會;他們和主好像是隔得很遠一般。教會已經進入何等黑暗的地位了﹗主不能再直接對他們說話了﹗主能直接寫信給哥林多人,因為他們雖然有罪,究未如此愛 ,而複離棄。離開當初的愛心,是主所最不喜悅的。可憐,教會自那日起,直到于今,尚未複原咧﹗現在神的家是完全荒涼在世;對此,我們最初的本分,就是應當承認﹗但是, 的愛心,並沒有改變;改變的,乃是 的子民。這種生疏的稱呼,是從教會所生疏的主所發出的。就是人與神間隔,所以,神不得與人親近。聖徒天天的經歷,都是証實這個。
有人要問說︰主就是如此棄絕 的教會么?主就是如此遠離 的聖徒么?這些使者到底是誰呢?他們為何能與神面對面相談呢?他是不是教會中任職的人,主叫他轉達 的心意給教會呢?或者他是特有才干的人,主藉 他宣傳 的判斷呢?不是,不是。凡認識主的人都要回答說,不是。使者並非有才干的人,更非教會的職員。主既非對全教會,也非對有才干者,更非對任職者說話。我們若將「給……使者」,和「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合起來讀,就要看見使者就是親近主耶穌基督的人,就是有耳聽主,有目望主,有心愛主的人。主尚是照舊向聽主的人說話, 並沒有改變上現在有心愛主的得勝者,不只當在世界裡得救,並且,也當在教會中得勝,因為教會裡的黑暗,和世界裡的幾乎是一樣的;所以,神的星應當發光。但是,有耳聽主者,究有幾人呢?
主所說的話,都是對有耳的人說的,因為惟獨有耳的才會聽。但是,他們「應當聽」。凡聽見主說話的,都有極大的責任。我們常常希奇,以為使者不過是聽聞基督聲音的人,為甚么主叫他們負他們教會的責任呢?他們所聯屬的教會有罪過,主竟責備他們;這是為甚么緣故呢?主怎能以多數人的罪,加在少數聽從 說話的人身上呢?知道這個,要叫我們有更明白的路徑。我們平常都是承認任職者是有責任的;愛主的信徒,無論他們屬靈到甚么地步,總不能叫他們的環境改變。無論如何,我們總不會改換普通的情形。教會的荒涼,並非我們的手所能阻止。我們的軟弱好像能叫我們卸責。但是,聖經並不如是教訓。我們的伴侶如何,就足以表明我們自己的靈性光景如何。我們本當離開罪惡,不與不信者同負一軛,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我們若與污穢悖逆者同班,就要負責﹗有的人以為我們若真照此向前,則我們的道路豈不甚窄,我們的工作豈不甚小?但是,如此與否,我們原無自選前途的權利。主應當命定我們的道路。我們不只應當在心靈上離開宗派和其中的罪惡,並且,在外名上我們也應當與人有別。「聽命勝于獻祭,順從勝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撒上十五22-23)
「悖逆」,這兩字說來是何等的駭人﹗我們雖然悖逆,常要神用更輕的話語,以講論我們的罪惡﹗然而,只在一件事上,掃羅的真我都顯出來了﹗就是因為一罪,他失去他的國度,直至永遠﹗掃羅的門徒,真是多哩﹗他聽從神的地方已經多了,他所未順服者不過百分一而已。就是留下牛羊,還是為 獻祭給神哩﹗人悖逆主時,都有所托辭。就是悖逆主,還是打算獻祭咧﹗真的,在順適我們的事上,我們能多順服主,因為這些並不叫我們付出甚么重大代價;但是,當我們與我們的牛羊、亞甲面對面時,我們就要宣告不敵了。究竟,真實的順從乃是舍棄我們的意見、智慧、愛情,專心實行神聖經的命令;就是因之而受親友的輕看,同人的厭棄,也應當因神的緣故孤單進前,等候永世時,讓他們再來稱羨我們今日所為的不錯;現時,惟有以寶座上的笑容為己足。
這裡我們的主顯出 自己是「那右手拿 七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啟二1)。每一封書信的首部,都有主耶穌自論的話語; 自表的法子,都與那一個教會的光景有特別的關系。這裡 說出 自己和教會的代表,並教會的全體有甚么關系。 說出 自己如何有全權管治天上亮光的代表,和 如何在見証 的器皿中間省察。離棄當初愛心的教會,何等容易忘記這個事實﹗雖然主是寄書信給「星」,然而,「燈台」也有同等的責任,也受同等的審判。主現在快要審判世界了,所以, 先在神的家──教會──起首。這些「星」就是教會的使者,或是足以代表教會的人;他們在主的面前是負教會屬靈的責任,好像天上的星照耀、定時一樣。忠心愛主者是世界道德上黑夜的光體。這些恩賜和能力都是屬乎基督的。人雖能組織教會,為教會製憲立法,按立教師、牧師;然而,在實際上,這些都是僭越基督的地位和權力﹗七星乃是在 的手中,並非在人的袖裡。星被拿在 的右手裡,才能負擔其教會的責任。欲負教會責任的人,應當先倒在主的腳前,如死一樣,然后親身經歷 「右手」的大權能,被這權能的手所拿住、所保守。如果神忠心的仆人們(在公會裡沒有職任的),都有約翰在第一章裡的經歷,則教會當不至如此衰敗。要在聖徒中為基督的緣故,照父神的安排而負責的,都當得 基督右手的保守能力方可。主寫信給撒狄的使者時,自稱為「那有神……七星的」(三1);他們已經不在主的右手,不過為主所有而已。主要他們負責,但是,他們已經離開使他們有負責可能的地位了。然而,在此(以弗所),他們尚是處在正當(主右手)的所在;惟獨主右手能叫星按 的意思發光。多少人從前也是主右手裡的星,但因 他們與屬世的組織和罪惡調和起來,並無界限清白的分開,以致失了在主右手的地位。一方主要責問;一方已經失去為主負責的權能﹗這真是兩難的光景阿﹗但是,你為何竟到此田地?愿主可憐我們﹗
如何鑒察使者, 也照樣鑒察教會。 不只是在「燈台中間」(一13), 現在是在「燈台中間行走」。 不特管理所有的燈台, 並且檢查他們的行為。離棄當初愛心的信徒,多常忘記了,主不特知道我們的話語、行為,並且知道我們的思想。 鑒察我們外面的失敗,更審判我們裡面的缺欠。
有耳的能聽主的聲音,有目的能看見主在他們教會中行走的道路。但是,有目的人是何等的少﹗雖然世界裡面的事都在主的手裡,但是,主並不在世界中行走。如果我們知道主在教會中行走的道路,則我們何等的愛跟隨 呢﹗但是,這條路並非肉眼所可得見的。因為要用信心跟隨,所以,與主同行的人就不多了。不過,處在晚近老底嘉教會中的聖徒們,若知道主真是被關在門外,則在門內與不冷不熱者為伙的,必不如是之多﹗愿主引領我們﹗
二至三節︰「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主雖然要責備聖徒的缺欠,但是, 卻先盡力贊美他們。 是何等的柔細﹗ 的行為是何等的恩慈﹗主知道如何尊重他們的善行。他們在同人中間如何行為、勞碌、忍耐,並不逃出主注意之外。主也看見他們如何恨惡罪惡,如何試驗假使徒。主也留心他們如何勞苦救人,忍耐作工,行善不倦。這些長處,主都稱羨; 知道如何重看一人的善行。我們的主是何等的可愛﹗我們的主真愛稱贊 子民的好處。(所惜的,我們沒有甚么善行給 稱贊阿﹗)使徒如何對信徒說︰「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行,若有甚么稱贊,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四8)主自己也如何愛先贊美 眼中所看為善的。
「我知道。」這三個字何等刺扎我們的心,但又是何等的安慰﹗ 子民所有的行為、情形,都在 洞鑒之中,因為 行走在金燈台中間。所以,我們切不要遮蓋罪惡,因為「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來四13)。
「我知道你的行為﹗」主已經預先知道了,所以, 能審判。因為主已經悅納其人了,所以,主才悅納其行為。未得救人的行為,無論他多好,總不會叫主滿意,叫他得救。得以進入教會的人,必定應當都是得救的才可以。人已先蒙主收留,他的行為才蒙主眷顧。他們有行為;這是何等的佳美﹗我們到底有多少的行為,堪在主前稱為行為呢?他們不特徒有信心,並且兼有行為。
「勞碌﹗」主稱贊以弗所的是何其多﹗他們不只有行為而已,他們並且「勞碌」。「勞碌」意即竭力作工,苦力作工。誰曾為主勞碌作苦工呢?我們是否不以我們的性命為念?拚命為主作工的究有幾人呢?看了晚近為神工作的冷淡,我們不能不同主贊美以弗所人的「勞碌」。
「忍耐﹗」他們的行為、勞碌、忍耐,多是指 他們在教會中間的美行。在聖徒會中最緊要的一件美德,就是忍耐。聖徒如果都個人獨住,忍耐尚且可少用一點。眾人一合攏來,就是只有二、三人,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忍耐了。有的愚昧,有的失檢,有的退后,有的多言,有的急進,在一個教會中,有千百個機會叫我們表明我們的忍耐。但是,這原非容易的。他們有忍耐,難怪主稱羨他們。就是保羅為使徒的表証,還是忍耐哩﹗再者,這裡的忍耐,還有持久的意思。許多人起首很好,如同加拉太人一般,但是,一經危難,他們就隨流失去真道了。能持久者真是神工;人力不久總要消滅。神才能堅持到底。並且,雖然試煉中所最需要的是忍耐,但幾經試煉之后,最容易失去的也就是忍耐。他們的中間有惡人,有假使徒(2節),外面又有逼迫(3節),他們的試煉不可謂不多;然而,他們竟能持久。這真是有可取的地方﹗
尤其難的,忍耐常有不期然地容忍罪惡之事──連罪惡也都容忍了。最少,對于惡人,也施寬恕。這是何等的危險﹗環圍我們的,少有全完全的,與之稍一接觸,就足以昏迷我們的靈覺。世人的行為,原非我們審判分內的事;但是,弟兄中有犯罪的,我們就不能不革除。「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林前五)這是聖經的教訓。可惜我們的忍耐和仁愛,好像竟超越神的規章之上﹗神命我們,應當將寶貴的從下賤的分別出來(耶十五19),然而,我們竟寬恕下賤,因為裡面也有寶貴﹗我們竟違反聖經而寬恕、仁愛、忍耐﹗主贊美以弗所人,因為他們不只一方面有忍耐,並且在另一方面,他們是「不能容忍惡人」,保守他們的團體清潔。就是有人自稱為使徒的,他們也是試驗不怕。這誠非易﹗
「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二2)這些假使徒,就是保羅在哥林多后書十一章所說的︰「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13節)當保羅未離以弗所的時候,他就告訴他們提防這些人了︰「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徒廿29-30)
我們讀了這節聖經以后,就知道我們的主和 的教會,都是以使徒為教會首要之職。保羅自己對哥林多教會也曾証明他的使徒要職,是從主領受的。他如何到處設立教會,如何親自見主,如何行異跡奇事,都是他為使徒的証據(請看林前九2;林后十一至十二)。因為這個職分的緊要,所以,就有不法之徒來假冒。這些假使徒,當使徒們未死之先就已經有了;既死之后,就更多了。但是,起初教會並不接受他們。(這些假使徒在第一世紀的下半是很多數的。)現在除了羅馬教會自稱教皇,為使徒的承繼人之外,基督的教會都已普遍承認,使徒的職分現在已經沒有了。(郇會現在也立有使徒,這正像教皇一樣,是沒人承認的。)我們看了使徒職分的停止,就不能以不以為主對于 的教會,已經停止其組織了。
「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這一節是說他們在世界裡的工作。主從前已經說過他們的忍耐了,現在主為甚么又說呢?從前所說的忍耐,是指 他們在教會中的容忍;這裡是說他們對于世界所存的忍耐。他們不只在教會中顯出主的美德,並且在世界裡為主受苦︰「曾為我的名勞苦。」他們看見世人許多尚未得救,主已經替他們死了,他們體貼主要萬人得救的心,出力為主拯救的名勞苦。因為「除 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 得救」(徒四12)。他們真是為主的緣故,作工救人。雖然內外都有試煉,但是他們仍是行善不倦,並不因 受苦而乏倦。
我們看了以弗所人的美德之后,我們不可說,以弗所人所作的,都是為 表面,而裡面一點愛主的心都沒有。他們所有的美德,乃是主所稱羨的,所以,其性質是很靠得住的。保羅對帖撒羅尼迦人說到工夫、勞苦、忍耐。他說︰「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真實的行為、勞碌、忍耐,必定不能與信、愛、望相分離。主既然稱贊他們,則他們在主面前所有的美德,斷非中虛者可比。不過其中或有所缺而已。
若我們只讀到此處,聖經也沒有繼續的記載了;我們就要說,這真是一個完全的教會。現在有那一個教會,足以與此比較呢?我們若真以神的話語作我們的靈鏡,恐怕我們就要以為以弗所人比我們好得多呢﹗神的子民無論何在,若有兩三個奉 名聚集在一處,成為教會的,愿我們都以此對照,好叫我們看出我們的實情。但是,最要緊的一點就是︰這些美德雖足叫人滿意;然而,基督滿意了么?基督對于他們的工夫和道理,並沒有甚么可以譴責的。他們的熱誠,他們的 道,他們與罪惡的分別,都是無瑕疵的。但這些並不能叫主滿意。主雖然稱贊他們許多的話,卻又對他們說︰
四節︰「然而,我反對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原文)
官話和合本以為︰「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一件事」是原文裡所沒有的,加上這三字,就叫主的語意軟下來;好像以為主責備他們的意思是很輕的。「責備」還是譯作「反對」好。我們若以為主不過就是在這一件事上反對他們,就好像以為主所反對他們的並不甚重大;其實,主是大大憂傷。忘記了主的愛心,虛受了主的愛情,並非一個小失敗;何況曾嘗過此愛的滋味呢?如果現在已經離棄了當初的愛心,則將來豈不要離棄現在的工作么?一個聖徒(教會亦然)最大的墮落,就是離棄當初的愛心。一個聖徒(教會亦然)墮落的第一步就是離棄當初的愛心。我們的主所稱贊的固多,然而, 的程度也高。雖然 那樣多的稱贊他們,但這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可譴責的了。我們的主要責備 所最稱贊的人。 的目的是在乎完全。開始不錯,尚是不夠;我們往前的時候,尚需按照起初的光景;並且,還要進步。
他們遺傳的行為和判斷俱在,然而,其主動力已不如前。人能照常工作,而失其原始工作的動機。一個教會能在外表上熱心、活動、信仰純正、判斷嚴正,而生命根源的愛心已漸 傷了。從世人看過來,就是從他們自己看,他們都是很佳美的,沒有甚么衰敗;但從鑒察人肺腑心腸的主看來, 看見了人自己所看不見的罪惡樞紐。一個新婦在諸事上盡職,若其愛情冷淡,新郎能滿意么?一個飢渴求愛的人,能否因善行、勤敏而心足呢?愛心如基督的,能否因冷淡的活動、枯乾的行為(沒有火熱的愛心)而滿足呢?主是妒忌我們的愛情的﹗愛情徵求愛情,缺了這個,就非別的外面殷勤所能彌補的。
主耶穌已經盡 的力量贊美以弗所人,以表 的愛心;但是, 不能因 贊美的緣故,而不申其斥責。他們繼續工作,這真是可取的;但是,恩典的初熟果子──如忘記自己,思念基督──已經不見了﹗所以,主反對他們。因為在聖徒的靈性中,沒有一件東西能代替一個完全的心為 基督。心若失了,甚么能叫主心喜悅呢?鳴鑼響鈸(林前十三1)豈足以事主?他們離棄了當初的愛心,所以能照舊工作者,或者是因如此工作,早成習慣,或者是因仍常工作,好保名譽。但是,徒存外表,究難欺主。主就是在我們失敗的那一點要求我們。
到底甚么是「當初的愛心」呢?人們才得 一件新東西,他的心是何等的喜樂呢﹗好像這種新東西有一種特別的能力緊抓住了他,叫他有一種不可言宣的感情。一個才得 主耶穌基督的人,他的心對主是何等的熱切呢﹗當人回想到從前作罪惡和撒但奴仆的光景、苦惱和主的救恩,他就要何等的感激主呢﹗這就是當初的愛心。人都是喜新厭舊,主卻要我們看 是常新的。許多的人當他才知道十字架的救恩時,他在主前也不知流了多少感激的熱淚。一方面自怨自艾,一方面希奇主的慈愛。此時,就是為主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當初的愛心」是何等的熱切﹗可憐﹗如此情形並不長久﹗時過境遷,雖然沒有完全對主冷淡;然而,當初童貞為主的心,因 世界的引誘,和情欲的激動,竟玷染污穢了。從前心裡為主發火焚燒,因恩愛成病,而今則竟如灰炭了。失去當初的愛心﹗
當初的愛心就是心中完全以主為滿意。充滿當初愛心的聖徒,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好像為主所「迷」一般。「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林后五13)主常常對我們說, 會叫我們的心滿足。「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四14)「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六35)「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7-38)被主愛所充滿的,就要在人的眼中顯為特別,因為他不像世人一樣;他不理得失,不管笑 。如果我已經得 寶座上之主的笑容了,誰能皺 臉叫我憂愁呢?人們可以得 世界,可以得 名譽,可以得 人情,可以得 榮耀,然而,我所要的乃是主耶穌;這就是使徒在腓立比書三章所說的話的意思︰「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 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 基督。」(7-8節)因為有這樣愛慕基督的心,所以,他能只顧「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后,努力面前的,向 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13-14節)。這一種工作,與奉行故事的,是何等的不同﹗這是喜樂的秘訣﹗保羅肯因 基督的緣故,看萬物為糞土,則基督必定會以絕頂超凡之喜樂給他的。能不因世界而喜樂,就能勝過世界。現在,世界已在背后,獎賞即在前頭;腳步緊跑天光輝煌的道路。世上的人、物、事,那能吸引我們?
但是,按 教會來說,「當初」的愛心還不只是一個聖徒起初信主的愛心。「當初」還不只是一個時候的問題。這字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二十二節譯作「上好」,並且,在聖經別處很常譯作「最」、「第一」。當初的愛心,就是上好的愛心。「當初」不只是屬乎時候,並且是屬乎性質。當初的愛心,不只是一個才信主者的熱誠和殷勤;並且是聖徒因 主愛所獻給主童貞的情愛。一個教會的當初愛心,就是他們與元首有愛情上的聯絡,他們自己因 主愛,為主感動,而作工服事主。這就是以弗所書三章十四節到十九節代禱的結果。「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能以和 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于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當初的愛心就是信徒因 銘感救贖的慈愛和恩典而專心歸向基督的愛心。十字架乃是當初愛心的發源地。忘記了主對我們的愛心,就虧缺了我們對主的愛情。能叫我們愛主的,就是我們主的愛。 的愛心生出我們的愛心; 的愛情引出我們的愛情。因為「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 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複活的主活」(林后五14-15)。追想我們當初得救的本源,就叫我們保守當初愛心的熱度。我們所缺乏的,不是我們沒有愛主的心(這個,我們當初就有了),乃是我們不能保守那個愛心。我們經過這個惡世的時候,難免都有塵土附在我們的腳上。如果我們時常與主同在,則主的水盆和手巾就要作工,叫 的旅客不沾染世俗。惟有在主面前的,能保守他愛主的心。如果我們天天受主的服事,天天與主親近,我們那能對 生冷呢?否則,就是因為我們對主並無個人的認識。何等可惜,許多信徒自己與主從來沒有個人直接的感情;他們的主不過是傳道先生口中的主,不過是屬靈朋友心中的主;他們自己與主從來沒有交通。知道十字架愛心的基督徒,應當在主前,讓常新的十字架常新在他們心目中,吸引他們。
有個事實叫我們希奇,而其實是無足希奇的,就是處在這一種離棄當初愛心的光景中,以弗所人尚會有許多的活動、熱心、殷勤、受苦。雖然樹上尚有充足的果子;然而,已不如前之合主胃口──並非在日中成熟﹗姿態、美麗和色彩尚是仍舊,然而,這些並非如前之尋求基督眷戀﹗外面的勞苦雖仍一貫;然而,目的已不如前﹗聖徒的危險就是外面不改從前愛主之習,而裡面已失當初愛主的心。寧可在既離棄當初的愛心之后,也停止當初的工作;這樣,尚會看見自己的失敗,怵目驚心,知道墮落,而悔改恢複。最危險的,就是聖徒不在主的光中,不得以見光,卻以為諸事盡都照常,靈性裡必無與主隔膜之虞;那知在心的極深處,已失了與主那熱愛的交通了。
一件事叫我自己最懼怕的,就是常常在我們的工作上忘記了主。我們不知道,到底為甚么緣故,我們如此作工、勞苦、忍耐。雖然許多的工作都是屬乎主的,但是,我們作這些工時,心意到底是為 誰呢?恐怕許多時候,我們就是隨便作去,並未曾記起主來。主要我們自問說︰我作這工到底為誰呢?可憐﹗我們作工的時候,我們並非因 主愛的感動而作﹗不過因 習慣而已﹗不過因 保守名譽而已﹗他日站在基督審判台前時,主必不因 我們工作多、大、要,而贊美我們; 火焰的眼睛並不是觀看這個; 所查問的,就是有幾分是因 愛 的緣故作的。惟獨受主愛激勵的工作,才是金、銀、寶石;其他的工作,無論是如何重大、眾多,無論是如何熱心,殷勤,都是草、木、禾秸;除了焚燒以外,並無其它的用處。愿我們所有的工,都好像是站在審判台前作的;愿主審判我們的工程,天天發光照耀我們的存心。
那些已經嘗過主愛的人,是更為危險的。聖徒充滿主當初的愛心時,所有的行動舉止,都是因 愛主而生,除了這個存心以外,並無其它私意。此時此景,他們好像能摸 主一樣,莫說為主挖出眼睛,就是挖出心肝來,也是愿意的。那知,時境一變,因 世界佳麗的引誘,內心嗜好的催促,不自覺的,就將從前愛心、火熱的心降冷下來﹗我們昨日所作的今日還能作;然而,存心已今非昔比了。許多工作我們雖能繼續,而我們內裡已無主愛的策勵鼓動了。在多人的經歷上,並不是全完全離棄了基督的愛︰他們仍然知道基督是愛他們的,他們是愛基督的;然而,這好像是很迷糊的,好像是隔帘相看的,此時主愛已非如前之新鮮、之富有感動力。他們不過在心思裡記憶主從前的愛情而已,主愛已不成為一種現在的吸引力。青天白日裡,忽然布滿陰翳的黑雲﹗自然,我們的意思不是以為我們應當天天有情感上的愛主,那是不能的;但是,不以主愛、愛主為念的,乃是另一件事。主所要求的不離棄當初的愛心,乃是以 的愛為常新的。一次愛 ,嘗 的愛,雖然叫 歡喜,但不能叫 滿意。新婚夫婦如何相愛于始,主要我們天天都是如此愛 。主要我們與 有永遠的「蜜月」(這是用人的話語來表明的)。眾多的工作、勞苦、忍耐,都不能叫 滿足。完全的工作、勞苦、忍耐,若非在 的愛裡作的,也不能叫 嘉納。
五節︰「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
主並不就如此棄絕他們,任其荒涼。主要他們「回想他們是從那裡墜落的」,好叫他們記得他們從前的光景,而哀哭他們現在的情形;好叫他們哀號說︰「我愿我能像從前一樣﹗」「我愿我能像前數月一樣﹗」記得從前的光景,就要叫人生起悔恨和羨慕的心。這是複興的頭一步工夫。因為想念當初的經歷,就要恢複當初的地位。跌倒的聖徒,免不了「回想」這一層工夫。
「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從人眼光看來的完全教會,照 主的估價,不過是一個「墜落」的教會而已﹗雖然,主贊羨他們許多的活動;然主仍不免稱他們為墮落者﹗我們在主面前的地位,並不是看我們的勞苦多少,乃是看我們的愛心如何──自然的,有了愛心,就有勞苦。無論我們的工作如何,失了愛主的心,就是一個墮落者。亞當已經墜落了,以色列也已經墜落了;但是,可憐﹗得 神恩典和 福氣的教會也墜落了﹗但是,神尚賜有機會,你「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
墜落的基督徒,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藉 神的光,察看自己是在甚么地方墜落的。我們從前失敗的陣地,若末恢複,則我們外面的工作,雖然照常,而靈性裡已大受損傷了。一個失敗,如果未在主前認罪過,求主寶血洗淨過,而重新進前,則我們雖在外表上很有進步,但其實這些年日都是空度的。我們在那裡墜落,就當回到那裡,重新再趕進前程。墜落以后的生活,若不回到從前墜落的那一點,重新再行,則其中所有的路程都是空走的,為神所完全不算的。從甚么地方墜落的,就當從甚么地方起來。最可惜的,就是聖徒墜落之后,仍然照常活動,以致愛主的根基搖動,尚不自知﹗回想我們跌倒的性質,或是我們背道的界限,我們應當回到我們開始的所在。這是神的聖經裡最要緊的一個教訓。不特個人如是,就是教會亦然。我們如果要知道現時教會的實在情形,我們就當將她和五旬節使徒時的教會相比較、對照,我們就要看出現在的教會到底是墜落,或是興起。以弗所如何應當回想她從那裡墜落;現在的教會和其中的聖徒,也都少不了這一步工夫。
「並要悔改﹗」奇異的話語﹗教會尚當悔改么?世人的悔改,和教會的悔改,是大不相同的。后者已經得寶血的洗淨,聖靈的重生;他們並不必懊悔他們的死行,一如世人然,他們的生命有了玷污,對主的愛心有了缺乏,他們就當回到他們從前的地位。七個教會中,主命五個教會悔改﹗悔改是聖徒的一個普通需要。忙碌的作工,容忍的受苦,還是很容易的;悔改是我們所最難作,也是所最不愛作的。打空氣的工作,雖然花工花力;然而,究不必叫自己謙卑,尚是肉身所能忍受的;並且,還可在靈界中得個美名。自承錯誤,自認罪惡的悔改,則不特叫肉身無用武之地,沒有光榮;並且,連自己的臉面、人家的稱許,都當放在死地;這是何其難呢﹗我們並非不愿意服事主,不過,最好服事主不要叫我們作太謙卑的事,以致失了我們所自詡的功績。這種悔改的行為,未免叫人太難堪﹗罪人如此,那尚可以;聖徒也如此,未免太難安頓我們自義的心﹗究竟,十字架不是我們所可揀選的,我們的本分是作順命的兒女,服從的奴仆。空洞的工作雖然叫我們可以稍得人世的褒贊,但若不能叫主喜悅,究有何益?愛我們之主的心若未滿足,則我們雖有十二分的自足,也當因之而解除。聖徒若肯與主有同樣的眼光,則他們的悔改必不如今之少﹗聖所裡的主之心未悅,則地上雖有自悅悅人的工作,究是為誰而作?如果我們藉 神恩,明白了主的看法,從永世倒看過我們在世的工作來,則我們就要自估我們工作的虛空,而要以叫主喜悅為有價值。這樣──我們看出我們的虧 來──那能不有悲傷的心與痛悔的靈呢?自然有。但是,其代價──自卑、矢榮──是不小的﹗
「行起初所行的事;」這是悔改的結局。不悔改,就沒有自罪的心;沒有自罪的心,就必仍舊,而不更新。若悔改,就不只有當初的感覺而已,乃是行當初所行的事。甚么是行起初所行的事呢?不是「行為」──外面的工作,因為這個以弗所已經有了;也不是「勞碌」,因為這個他們也有了;也不是「忍耐」,因為這個他們也有了。不是熱心反對罪惡;也不是大瞻試驗假冒;也不是為基督的名受苦不倦。這些是神所看作佳美,可以蒙悅納的;以弗所人已經都有了。但是主耶穌還說︰「我反對你,因為你離棄當初的愛心。」這樣,甚么是「行起初所行的事」呢?主為甚么叫他去行起初所行的事呢?他們的行為豈不是已蒙悅納,已蒙稱贊么?若這不是主所稱贊的行為,則「起初的行為」是甚么呢?起初的行為,在外表看來,與以弗所人所已經行過的,沒有甚么分別;不過裡面有不同的原動力和目的而已。行為還是如前,不過發出此行為的力量並非依舊。相同的行為,不相同的存心,就是「當初的愛心」。「起初的行為」,乃是因 「當初的愛心」所發出的行為。一個聖徒前后所作的工作,雖是完全相同的,但是,裡面不同的存心,就會叫神發出 的褒貶。一個心裡充滿了愛主的熱情所作的工作,是主所看為非常寶貝的。對此, 就無所責備。奉行故事的行為,雖然在外表上沒有分別,但是鑒察人心的主並不喜悅。神的眼睛是看 我們的存心而施行審判。他日審判台前,有許多聖徒,要驚奇他們草木禾秸之多,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工作都是非常重要、有價值的。你的存心如何?這是神審判的標準。凡工作非因 愛主而為的,雖然眾多、完全、重大,如以弗所人所作的,仍不免于受責。其余更不必說了。
我們讀過以弗所書,我們看見「當初愛心」與「起初行為」的關系。「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 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 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四15-16)這是與「當初愛心」並行的「起初行為」。「起初的行為」並非人所贊美的,也非人所常看得見的,乃是一個暗中的工作,像「百節」所作的一樣。神所看作寶貝的行為,並非外面的偉大、重要,乃是實在于 的「愛中」,建立基督的身體。這是真有效力的行為。沒有愛主的心意,就沒有愛主的工作。因為有了主耶穌的愛,就所作的工都是建造教會,彼此相助,聯絡得合式,並無意見分歧的事。雖然教會已經離棄當初的愛心,而不行起初所行的了;然而,我們尚能連于元首,凡事向 長進,以得 供給和能力。凡得 元首愛心的能力者,都能行「起初的行為」。當今的時候,我們眼見神的教會荒涼紛亂,當初的愛心和工作,二者都沒有;所以,現在正是我們俯伏在神面前,自卑認罪的時候。主召我們悔改(恩門仍然大開),我們應當快來。感謝主, 叫我們看見許多聖徒,愿意離開一切的組織,不特持定當初的愛心,並且複興當初的行為。教會──聖徒在內──離棄當初的愛心,卒至應當悔改,這是一個何等可憐的事呢﹗(更可憐的,就是墮落后,尚不悔改﹗)教會何以竟到此地步呢?保羅在起初的時候,就見到以弗所人這個危險了;所以,他有以弗所書三章十四到十九節的禱告。基督徒一時愛主是很容易的;教會(真實的)裡強半的人都有當初的愛心。但是,繼續不斷,天天如火挑旺者,究有幾人?我恐怕幾年前熱心愛主的,許多今日已漸冷淡了。這是何故?保羅的禱詞,說出這個墮落的原因。「基督……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17節)凡沒有根基的,都不能永久。我們的愛心如果像樹木、房屋之有根有基,則我們的愛心天天都是「當初」的。這從甚么地方來呢?「基督……住在你們心裡」,這是愛心有根有基的源頭。我們最大的危險就是︰雖然有了許多屬靈的知識,而沒有基督住在我們心裡的經歷。保羅替以弗所的聖徒如此祈禱,就可知他們沒有這樣的經歷。他們已經得了神的愛了(一5-8),但是,他們還沒有得 這愛有根有基地在他們心裡;所以,保羅替他們祈求。基督真的住在我們心裡么?我們切不要隨便回答這個問題;切不可假定臆想為已有。這個問題應當差遣我們到密室裡去祈求。基督如何住在我們心裡呢?聖經對此,並不默然。「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17節)用專一的信心接受主耶穌基督,住在我們心裡,就要叫我們的愛心有根有基,而「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18節);因為愛的主住在心裡,就不能不知愛的分量;「並知道這愛是過于人所能測度的」(19節);所以時日的經過,不過彰顯主永遠不匱的愛心而已。基督住在我們心裡,並非一件暫時的事,所以,愛心就不會離棄了。我想我們都已經嘗過主愛的滋味,也覺得摸觸過主愛了;但是,我們的心豈非盼望更有靈性上的平穩和恆久么?住在主聖殿裡的生命豈非甚好么?愿基督作我們的滿足和保守者。
感謝贊美主,這種屬靈的福氣,並不需等到基督徒路程的遠處或盡頭,才能有的,乃是在開始的時候。這愛心是「當初」的愛心;這行為是「起初」的行為。少年的信徒盡可得 此恩。除了基督住在我心之外,應當沒有甚么可以滿足我心。「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約四13-14)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驕傲,都是屬乎今世的;凡喝這水的,都要再渴。然而,正因其再渴,而複再喝者豈不甚多﹗世界都是用它的苦惱維系人阿﹗但是,神應當受頌贊,因為我們一用信心喝主所賜的水, 是何等滿足我們的心﹗
如果我們從始至今,未嘗離棄主愛,那是何等的好呢﹗否則,就「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我們若看基督是深愛我們的,則我們必定俯伏在灰塵中,承認我們自己的失敗。然而一面尚可快樂,因為 是恩慈的。我們想到自己的失敗,自然難過;我們為 所作的見証不過是軟弱的、動搖的;然而,我們尚能因 歡樂,因為 沒有失敗。我們如果信靠 的慈愛,來到 的面前,悲痛的認罪, 必定不叫我們沒有得 的力量和福氣,而空手回去。空空追想我們的失敗,並不會叫我們有能力再行起初所行的事;如果我們呼求那能搭救我們的主,則我們的得勝是必定的。謙卑是我們所當有的;然后主才會複興我們。
隨后就有主的警告。因為教會已經離棄她當初的愛心,不行她起初所行的事,所以主不得已對她說︰「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裡,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這是何等的威嚴﹗如果主親口的勸勉和責備,不能叫你悔改,則你的失敗和墮落是求也不可移易的了﹗除了審判以外,並無其它更慈愛的辦法了。
我們應當知道,教會在這個世界是要受審判的,是會失去一切發光的能力和地位的。屬靈的能力一失,神的審判就來。主將教會留在世上,就是要她為主耶穌作見証;所以,才用燈台為代表──在世界道德上的黑夜裡照光。教會應當見証主耶穌從前的工作、現在的地位,和將來的榮耀。她是金燈台,所以,應當有金的性質。如果她不見証這個,自己也不配作這個見証,則她是假見証,最終的結局就是被神棄絕。神可以忍耐,(感謝 ,因為 曾忍耐;)神可以勸她回頭,(贊美 ,因為 曾勸勉;)然而,無論神的忍耐有多大,她若不悔改,結局總是定規了。如果神的勸勉落在聾者的耳中,則燈台就要移去,教會不能再作神的亮光于世界裡。無論如何,當初的境地是不可丟棄的;不然,神的榮耀和真理就要受虧損,而教會的見証職分也要解除。聖徒的安穩地位就是親近基督。一個教會起初忠心作工,而后失其愛心;雖然一時拒絕罪惡與腐敗,然而,她已陷入危境了。獨一無二的救法,就是悔改,再行起初所行的事。不然,則雖荒涼未必即到,其實已經不可逭了。主挪去她的燈台,並不是說,教會從今之后,就無外面的進行和活動了;不過她不能再作神忠誠的見証而已。雖然外面的工作仍然繼續進行,然而,這並非主所最重看的(自然、真實、純正、忠心的見証,也是 所喜歡的); 所要的,乃是 教會的心。
不特教會如此,聖徒個人亦莫不然。神在這裡原是要造就我們。屬性不忠心的信徒,應當讓這幾句話深深的刺扎他們的心方可。因為他們的行為完全屬性,所以他們不能對人說到他們的救主。他們也可以講說,但是,他們並沒有力量,聖靈不與之同工。因為他們的貪婪、私心,因為他們愛慕世界,因為他們追求時尚,他們已經失去使用他們恩賜的資格了。機會已經失了,天上並沒有賞賜為他們留 。這樣的人當審判的時候,必定不能坦然無愧的站在主的面前;當他站在基督台前,陳述他在身內所作的工夫時,他要受虧損;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一樣。神呼召我們不只是去得救恩,並且,是為 的兒子作見証──這固然是最要緊的,但是,神選召最大目的,還是要我們和各世代裡得救的人,合成作 兒子的新婦。這個應當成為我們思想的中心──最甘美的思想。 的旨意就是要我們能和詩人一同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詩七三25) 所最喜悅的,就是 的子民因感應 個人那犧牲、完全的愛心,而專心愛 。 盼望 的子民在世除 以外,並不以別的為目的物,保守童貞的心為 ,遠離世界和它的風俗。 對于我們有滿溢的愛情(最少,在已過的年日中, 已証明 愛我們的心是何等的深摯誠懇);但是,我們如何?
「燈台從原處挪去」的意思,不過是失去地位,不能再為主作見証,並不是說永遠的沉淪。凡信主耶穌為救主的,就不會永遠沉淪了。一次得救,就是永遠得救。然而,何等的可憐﹗許多人就是光得救而已,他不特在主手裡沒有用處,並且反因他的冷淡,叫主的心憂愁。咳﹗現在失去燈台性質和資格的教會,真是多阿﹗沒有恢複當初愛心的教會,就不能為神作真實的見証。我們切不要忘記我們自己切身的問題。我們現在所在的教會到底是甚么光景呢?她像以弗所么?神有許多可以稱贊以弗所的地方; 能這樣稱贊我們的教會么?這叫我們有何等的自省﹗教會如果失了當初的愛心和燈台的見証,則從主看來,這個已經不再是一個教會了,不過是一個世人組織的團體,為人立章程所管轄的社會而已。人雖以之為一種偉大的社會,但是,神要如何估價呢?燈台的移挪是世人眼睛所看不見的,因為這是主在天上聖所的作為。按 屬世的眼光來看,燈台既移與未移的時候,諸事都無改變;然而,其在神前的地位,已經失去了。從前主耶穌離開耶路撒冷的殿時,不再稱之為我父的家,而說,「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太廿三38);然而,此時裡面的白石和黃金正仍舊照耀輝煌哩﹗惟有屬靈的眼光,才能看透發達后面的荒涼。雖然主耶穌不說 要吹滅此燈,然而燈台既移之后,燈也要暗了。教會若無神恩的保守,就要失去她見証的存在。「這一封──頭一封──書信賜給我們以七封書信的口氣。它們並非為神的恩典作見証,而說到神的慈愛如何體恤、保護、安慰 的聖徒。反之,這七封書信是檢查聖徒的行為如何與他們蒙召的恩相稱。神從前已經表明 的恩典和慈愛了,所有聖徒生命和工作的要需,都已經預備好了;神現在不是再發表 所已經發表的; 乃是假定 的子民已經都接受 的恩愛了;所以, 要求 子民應當有與蒙恩相當的生活和行為。凡虧缺這個程度的,都要受責備。主鑒察他們過去的行為, 他們或受稱贊,或受責備。這也說到他們將來的地位,高卑也是照 他們此后的行為。這七封書信的目的,並非在乎傳說救主的恩典,乃是審判聖徒的行為。我們得救固是保險,已無問題了,但我們在國度中的地位,完全是看我們現在受主愛激勱所作忠心的工。
我們讀了這個以后,我們的心豈不希奇?使徒約翰尚未去世之先,教會豈非尚在少年時代,最為發達的么?然而,主竟審判她們,斷定她們為已墜落,而棄絕了她們﹗其實,這個在新約書信裡,我們已經看見過了,啟示錄不過發表主的審判而已。保羅最初的一封書信就是帖撒羅尼迦書;然而,當時,他就說︰「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帖后二7、3)再次,就是哥林多前后書;然而,此時教會中已經有那「連外邦人中也沒有」的罪了(林前五1),始則分門別戶,自立宗派(林前一11-12,三3-4);后竟否認複活(林前十五12)。再后,則有「離開那藉 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加一6)的加拉太人︰離棄基督所賜的自由,而被律法奴仆的軛挾製。再后就是羅馬人書,使徒對他們說︰「弟兄們,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因為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去實人的心。」(十六17-18)。再次,我們看見保羅在羅馬的監獄中,寄信給腓立比人說︰「別人都求自己的事,並不求耶穌基督的事,」(二21)而為「基督十字架的仇敵」(三18)。最后,他寄書與提摩太說︰「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提后四16)不特羅馬如此,就是全亞西亞亦莫不然︰「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提后一15)所以,現在凡要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者,都應當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原文指人,意即教會──大戶人家──中的罪人)。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人不過將基督的外衣來蓋過他們的罪惡,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所以,要躲開他們。現在罪酵已發全團,神的聖徒並非奉命改良全體,乃是「躲開」(提后三5),「躲避」(羅十六17),「分別」(林后六17),「脫離」(提后二21),「出來」(林后六17;啟十八4)。
我們若再讀彼得、約翰、猶大的書信,我們不過多看出教會墜落的惡況而已,我們看見名義上的教會已經荒涼;她的定罪,已不可逃了。凡真心事奉主,不沾染不潔,也不贊成人世組織的,都成為主的遺民。啟示錄以前的書信,就已告訴我們,使徒尚在時教會就已失敗了。所以,現在啟示錄的書信所告訴我們的並非新鮮;不過,它所增加的啟示,就是如何審判這失敗──叫她們失去地位,不配作主見証的教會而已。我們讀到本書信的末了時,就要看見,教會全體悔改之必無其事。所以,「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的話,現在尚在﹗如果使徒當日的時候,就已是末世(約壹二18),則現今呢?不過是一個延長的末世﹗
雖然這個教會是這樣的,然而,主卻忍不住 的愛心;所以, 在嚴肅警告之后,複稱贊他們。我們的主對于 子民的長處,總是逗留,不忍略過。所以, 又說︰
六節︰「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尼哥拉一黨人的道理,要等到我們默想至別迦摩時才詳細的說;現在,不過略為一說他們的行為而已。這一黨到底在歷史上是那一種的人,沒有人知道。先前的作者,對于這黨派的存在,不過隨便推想,亦近牽強。無論他們在以弗所中是那一種的人,然而,他們在神的全教會裡必定是代表一派強有力的人;所以,主才兩次特別提到他們。只說他們是一不可知的黨派,是沒有意思的。按 這七封書信的預言上解釋,尼哥拉像耶洗別一樣,也是預表教會裡的一等異端道理。這字在原文裡,是兩字合成的;第一字意即「征服」,第二字意即「人民」。所以,按 字義來說,尼哥拉意即「征服人民者」。我們看見這一等人的作為,就知道使徒組織教會的方法,已經漸漸被人推翻了;已經有人不以基督徒都是弟兄;已經有人設立一班比平信徒更高的有「聖職」的人。這個,我們在新約中,是看不見神曾有如此計劃的。凡被神的聖靈和話語所引導的人,都要看出這種行為的危險。因為,如果這種「聖職」人得有立足地,而且成功,則他們要轉移教會的視線,叫他們跟從人類的領袖,而輕忽天上的基督;要叫教會分門別戶,叫那完全屬靈的成為世界化;要取消教會與世界的界限,而叫教會效法世界的陰謀和手段。
使徒們對于這等人的興起,早有所言論了。保羅對以弗所人所說「凶暴的豺狼」(徒廿29-30),就是指 這些人說的。彼得也見到這等人在各教會裡漸漸得勢,所以,他告訴受書人中作長老的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不是轄製所托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2-3)約翰也說到一件類似的事,就是「在教會中好為首的丟特腓」如何將不服從他的人「趕出教會」(約 9-10)。我們若讀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話,就知道 對于這事有何意見︰「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愿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愿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太廿25-27)「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太廿三8)雖然,神有 的仆人,為神照 羊群;然而,在地位上,他們都是弟兄(太廿三8)。雖然主曾分派人料理 的教會;然而,這乃是服事的性質,是作眾人的仆人,並非如外邦人官長之有權柄(太廿25-27)。基督並不承認在教會中有一等特殊地位的人,有某種權柄可以作某件事情,是平常信徒所無、所不可作的。但是,這個我們現在不能多說,等寫到第三個教會時再談。
以弗所的教會「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此舉叫主喜悅,因為主說︰「這也是我所恨惡的。」他們與主表同情。然而,主特將此點留在 警告他們以后,方才發表,就是有意告訴他們︰應當謹慎,因為他們既已經離棄了當初的愛心,則雖他們對于此事尚能勉強支持,而他們的地位已經不穩了。他們應當小心,不然,他們就要跌倒。一個教會如果失去愛主的心,則她能離一個人類的組織者幾希﹗雖然,一時尚可敷衍,然而,其地位已經不穩妥了﹗
我們在此看見我們的主何等的注意,希望 的教會達到完全的地位。雖有微疵,都為 所責備、所恨惡。然而,我們豈不常聽人說,「世上斷無完全的教會」么?我們可很和平的反問說,「完全的教會」到底是甚么意思呢?我們作基督徒的,豈不應當在每件事上尋求完全,與神的聖潔相符合么?如果我們個人的目標是完全,則教會亦當如是。我們承認──謙卑承認──我個人有許多的過失;我們也承認,教會的歷程也是和我們同樣的。雖然如此,我們總不能卸去追求聖潔的責任。自怨是一切墜落者的獄卒,鎖禁我們,不能再悔改。我們不能因一時的失敗,就以為應當繼續墜落。不滿意于近今的經歷,才叫我們更去追求那高上的。我們不應當以為,沒有人能不犯罪;所以,我們就可容忍污穢在我們的靈裡。當主來時,每一個信徒的責任,就是完全預備清楚。凡等主來時,才起首結鞋束腰的,都難免有見遺之患。主對個人如何盼望,對于教會亦莫不然。因為 的聖靈如何住在個人裡面,也如何住在教會裡面。聖徒裡面如何得 十字架的能力以抵擋罪惡,教會亦然。所以,個人應當如何,全體也當如何。所惜的,教會已經失敗了,就是個人得勝的,也是無多﹗
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最要緊的原則︰如果教會不忠,如果她全體已經不配在世上為主作見証,神就放棄全體,叫個人前來順從神的話語。
七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教會已經受審判了,個人應當聽聖靈所說的話。主知道教會的全體,不堪為神所用;所以, 就徵求個人。全體已經墜落了,個人中或者尚有愿意順服神的。所以,主才呼召個人。我們應當知道,組織的教會在本時代裡已經受審判了;神已經棄絕她們了。但是,個人行為的審判則在乎將來。他日審判台前,主不必再審判教會的團體了;因為這個主已經定罪過了;個人的工作則將受主如火之目的鑒察,而得賞罰。主在這裡明以為教會若不悔改,則主在今世就要移挪她的燈台──這是全體的審判,這個已經過了;因為我們知道教會未嘗悔改。照主以后的應許看來,個人的賞賜乃是在乎複活的時候──這是將來的。
如果教會──按一個團體來說──裡面有了基督的同在,則我們應當「聽教會」(太十八17)的教訓。教會如果已經離棄了當初的愛心,並且(或有意或無心的)侵占了基督和聖靈的地位,違反聖經所說的,增加聖經所無的,而大聲呼喊叫人聽她;則我們應當怎樣呢?「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教會有權威的學說,是羅馬教的理想。處今背道之時,聖徒所當聽的並非教會,乃是聖靈的話──聖經。主在此所直接教訓我們的,就是羅馬製度,以及教皇原則,無論是在天主教會裡,或在複原教會裡,凡其遺毒所及的地方,我們都應完全否認,只聽神的話語。主召個別的聖徒來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好叫他們因為明白基督的心意,能以神的話語測量他們教會的情形。換一句話說,每一個信徒都當知道,環圍他們所謂的教會,到底其中情形如何。然而,可惜﹗有耳的固少,而有耳肯聽的更少﹗
聖徒所應當聽的,乃是「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不是教會,乃是眾教會。所以,凡有耳的,不只應當聽主對他本教會所說的話;並且應當聽主對其余的教會所說的話。所以,這個命令並不只是當日的聖徒所應當聽的,乃是萬代忠心愛主者所不可不注意的。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話是對眾教會說的,但不一定眾教會都會聽;因為裡面沒有耳的人甚多。所以,話雖然是對眾教會說的;卻是只叫少數有耳的去聽,去遵行。所以,現在基督徒的原則,乃是個人負責的。從前主如何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厭棄以色列人之后,就在第十三章裡,說出被審判的人所不會聽的道(13-15節),使其有耳的門徒能聽(9節);照樣,現在主也審判教會了, 也如何說出,普通全體「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14節)的話語來,叫有耳的個人可以單獨跟從 。這是何等的嚴肅﹗主的話是對屬靈的聖徒說的,不是對屬肉體的基督徒說的,因為他們不會聽(林前二10-11)。所以,能聽的人,就應當聽。
七節︰「得勝的,我必將我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原文直譯)
「這個應許得勝者的話語,真是搖響喜樂的聲音。無論十字架道路中如何崎嶇難走,但我們總不要退后。苦難雖然加增;然而,這並不是叫我們降服,乃是催我們得勝。神的星,日夜都是照常照耀。黑暗不過使之照得格外光亮而已。艱難與困苦原非目下的事;黑暗自古以來就有了。信心的道路,從起初就是如此了。將來的賞賜何等的吸引我們﹗以致我們歸途的苦惱,徒叫我們趕進前程,加增我們思鄉之心而已。甚么會叫神的樂園失去快樂呢﹗有福的指望﹗
「得勝的」,在原文是單數的;這是指 聖徒個人說的。「有耳」忠心的個人,都可得勝。一個罪人如何不必等到世人全都信主,他才來得救;照樣,一個聖徒也不必等到全教會都悔改,他才來得勝。要得勝的人不必等人作伴,個人都可得勝。實在,得勝者多是孤單的。主若愿意,我們或可有同志;但我們切不要等到有同志,才來得勝。亞伯蘭不肯個人往迦南;所以,被他的父親滯留在哈蘭。要有同伴的就要空費光陰,究竟我們的道路並非未有前人足跡的;最少,有釘痕的腳已經走過此路,給我們留下顯然可見的足跡了。雖然教會中普通的情形足以叫人灰心;然而,主的呼召乃是賜給個人的。在屬靈的事上,斷沒有因人多,而能濫芋得勝的。得勝者雖然有他的難關,然而也有他的賞賜。我們都愿意得保羅的冠冕,我們卻不愿意接受司提反的石頭。愿聖靈感動所有讀者,都愿意行走在這條道路上,而得 所應當得的獎賞。愿我們知道,神沒有以應許賜給離棄當初愛心的教會。受責備、受審判的教會,並不能因應許而動心;這個已經過時了;她所怕的和所等的就是審判。我們能得 神的應許,還是福氣。
神的應許乃是賜給個人的。在這幾封書信中,神沒有一次,以一個應許賜給教會全體的。神在啟示錄裡從來沒有以教會全體為單位,而叫他們得 同樣的賞賜。就是這七教會所得賞賜的條件,也不是相同的。例如在撒狄只有「幾名」能得主的賞賜,其余都是不配的。七個教會並非都負同樣的責任。在不同的情形中,她們負不同的責任。主的賞賜並非賜給全教會所有的信徒,乃是給那些得勝的。信徒中要有得勝者與得救者之分﹗我們應當把救恩和賞賜分得清楚。凡相信主耶穌的都要得救;凡得勝的都要得獎。世人如何不都得救;聖徒也如何不都得勝而得獎。屬世的基督徒,就要以「得站在天堂門后」為己足;但知主心而愛主的,就要在生命和工作上,叫主喜悅︰今世得 主的笑容,來世得 主的嘉獎。雖然全教會都已失敗了;然而,如果只有一個得勝的,主的應許就是要叫這個人歡樂,得 安慰。雖然這是一個應許;然而,並非賜給膽怯的、愛世的、犯罪的,乃是賜給得勝的。他們體會主的心,所以主安慰他們。
得勝者所得的賞賜,是在救恩之外所加得的獎品。我們在受特別的試煉中所發出的特別行為,要得 主特別的賞賜。謹慎讀過聖書,叫我們決斷,得救者和得勝者的分別,不過在來世──千年國──裡而已;永世時,就無此分別。然而,一千年的時候豈不甚長么?我們的惡心常叫我們輕看主的獎賞。但是,主若以為配賞給我們的,我們豈不應當以為當得么?我們有許多機會可以得勝,所以,我們也有許多機會可以得獎。愛慕世界的信徒,私欲纏綿的信徒,雖信主得救,然仍難免于受愧受責。這個事實應當叫我們醒起來才可以﹗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與撒但、世界、肉身爭戰的生命。莫說知道如何以祈禱攻擊撒但的作為者甚少;就是勝過肉身的罪惡和世界的迷惑者已經不多了。不是每一個戰士都得勝,所以,也不是每一個戰士都得獎。不過,作戰士的,都有機會可以得勝。爭戰就是凱旋的來源。不是立志專心遵行神的旨意,抵擋撒但所有的攻擊,就沒有得勝的可能。有一件事為我們所當特別注意的,就是︰這裡的得勝還不只是對撒但、世界、肉身說的(自然這些也在裡面),這裡是特別說到教會裡面的事。勝過這些的,還當勝過教會﹗教會已經離棄當初的愛心了;所以,得勝者應當保守這個火熱愛主的心。這樣,這人就是以弗所的得勝者,可以得 主在這裡所應許的。再者,這裡將聽從聖靈的話和得勝連起來說,也是頂有意思的。聽從聖靈的話,而不聽從人世或離棄當初愛心的教會,就是得勝﹗
「得勝的,我必將我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原文)這個應許和以弗所的光景是何等的相合﹗人類的先祖原是無罪的;神命他們不要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他們應當吃生命樹的果子方可。撒但來了,迷惑他們悖逆神,去食禁果。因此,他們就被超出伊甸園,永遠離開那賜給永生的生命樹;失去當初的地位。照樣,當初教會原是何等的聖潔;她們因為受了么鬼的迷惑,竟離棄她們當初的愛心,使教會成為一種組織的社會,而失去見証的資格。但是現在的應許,不比從前。現在不再見人的伊甸園了,乃是神的樂園。不特是神的樂園,並且是「我神的樂園」(原文)──主耶穌的神,主耶穌所認識的神。現在園中並無分別善惡樹果作聖徒的試驗,叫他負責;園中只有一樹──生命的樹,叫得勝者永遠享受。得勝聖徒所得的,比亞當所失的,更多更美。然而,得 此生命樹者的條件也是更難。亞當不過保守他當初的地位而已,而聖徒現今則當得勝;因為他們惟有得勝才能回複至當初的愛心,他們應當回複當初的愛心行為才能得勝。
再者,世人已經失去他的樂園,他已被放逐離開生命樹,因為恐怕他吃而永活(創三22)。但是,可憐﹗人忘記了這個世界乃是神所定罪的,而竟要在這裡設立一個樂園,永遠安居﹗就是因 愛慕世界,所以,以弗所的教會對于基督的愛心就冷淡了。主要用甚么法子醫治他們呢?主要叫他們記得他們天上的地位。世界並非他們安居的所在;他們不應失去他們旅客的性質。樂園是他們的天家。因為我們的生命和基督一同藏在那裡;所以,我們應當以那裡為我們所應當思念的地方。
雖然我們知道將來必有一個實形的樂園,聖經中所論到裡面的光景也都是實形的;然而,實體之外,也是尚有靈意的。「城內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街道和河的當中,並河的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啟廿二1-2原文)這一張永世聖城的圖畫是何等的美好﹗讀此,應當叫人思家﹗(這些光景都是實形的,我們現在要略看靈意。)街道表明行動和工作;河表明聖靈,作賜人生命的水流;而生命樹則在街道和河的中央。基督是聖城裡一切事物的集中點。萬事的動作都是以 為中心, 是諸事的脈息。 也在河中﹗聖靈在世如何以主耶穌為 的題目,在天亦然﹗ 不只在中央,並且,也在這邊和那邊。你無論如何觀看,總看得見生命樹和它的果子﹗每月的過去,並非虛度單調無聊的生活,乃是重新嘗試基督的佳美和滿足。在屬靈的歲月中,我們要體會基督各種果子的滋味。得勝者的賞賜,就是得吃這生命樹的果子。忘記以基督為中心的以弗所人之中,如果有能獨自矯亢,則要得 此獎。不特將來如此,就是今日,得勝者已經能以此為經歷,為喜樂了。這裡都無一個有耳的么?有者愿聽而得勝﹗
再者,園中的生命樹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一個倚賴的生命。亞當應當得 這個。雖然,他自己是無罪的,然而,若不得 生命樹的滋補,究也不能長久。所以,神要 的受造者記得,他們的生命乃是倚賴附屬于神的,不會獨立。就是我們蒙寶血救贖,得 永生之人的生命,也是依附于神的。因其倚賴,所以才能長久。我們的生命乃是在基督裡的生命,就是在生命裡的生命;因為神的兒子就是生命,我們要永遠享受 的果子。以弗所的聖徒,最要緊的就是領受這個信息。凡處在同等地位的聖徒,他們的心豈不因 這個應許,而心發火熱么?人的心思、心情、心志若獨立,就是人的失敗。不倚靠神的,就不能與主息息相通,接受 的豐富,作日常生活的能力。凡已知倚靠的福氣者,豈不更仰望將來,在更美的環境中,得 更大的結果么?他日在永世裡,我們就要更知道倚賴的快樂;因為藉 倚賴,我們要嘗 永遠的慈愛。愿主得 我們的心,受我們的祝贊。阿們﹗
{\Section:TopicID=118}附︰歷史上的應驗
這個教會有三個錯誤︰一、忘記了主的能力和同在,所以,主叫他們記起 右手裡拿 七星,行走在七燈台中間;二、他們離棄當初的愛心;三、他們仰望人類的領袖,雖然一時得免尼哥拉黨,然終失敗。
這教會是代表使徒后的教會。我們讀了歷史,看見當時的光景,真是一如我主所說的。數十年前,人們找 一本古書,名為《十二使徒的教訓》。此書大概是在啟示錄寫后一、二十年之間著作的。裡面有一處,說到當時主的晚餐的禱詞,茲譯之如下︰
「愿恩惠降臨,愿世界過去﹗大 的神和散那﹗凡聖潔者當來,凡不潔者當悔改。主快再臨﹗阿們﹗」
我們看見當日教會對于主設立的二禮,並無違背。長老執事兩種的工人,尚仍舊貫。他們仰望主的再臨,對于大災難、敵基督等道,都有極純正的信仰。但是,他們並不提到寶血﹗並且其中有一段話︰
「你如果富有資財,就當親手施舍,為你靈魂的贖價。」
這是一個異端。他們的墜落是何等的厲害﹗這是完全離開當初的愛心。
約翰寫啟示錄后十二年,有當時的「教父」伊尼提亞司也寫信給以弗所的教會。從那封信裡,我們看出當時的教會已經離棄基督和使徒的製度了。教會裡的監督和長老原是相同的;教會裡原無一人治一會或教會的規定,這些我們已經說過了。但是尼哥拉黨興起,他們改變主的製度,叫作工者有特殊的權柄,創立宗派。伊尼提亞司不特不禁,而且從旁慫恿其成。其書之第六章有一處說︰「……所以,這是很明白的,我們如何尊敬主自己,我們也應當如何尊視監督。」(注意﹗這裡是單數的。這是「一人治會」製之始。)並且,不特以弗所的教會為然,凡是當日同時的教會,也都陷入這個網羅。所以,伊氏寄書給馬尼其人就說︰「主如何不離父而作甚么,照樣,(無論你們是長老、執事或會友,)你們也不能離監督而作甚么。」
所以,我們看見當日的教會如何離棄當初的愛心,后來竟效法以色列人的樣子,設立一個人作王管理他們,以致他們仰望世人的領袖過于元首基督。因為世人領袖意見的不同,所以,后來就生出許多的宗派。他們忘記了,教會彼此的聯絡是藉 主在他們中間。這個沒有形式上的合一,和人類中的領袖,叫他們的肉身不奈,所以,他們設立公會,選舉監督,以效法世人其他的組織。就是因此,主才顯明 自己是拿七星在右手裡,行走在七燈台中的主。可惜﹗主的話落在石耳裡﹗
第三章 士每拿──受苦的教會(二8-11)
八節︰「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后的,死過又活的,說。」
我們已經看見了教會在以弗所時代中,如何失去向主耶穌的當初愛心。現在,在士每拿的時代中,我們就能看見神如何判罰這個墮落,如何重責他們的失敗。墮落而不悔改,除了鞭責以外,並無其他法子。在神鞭杖之下,比被神放棄不理,較為上算得多。並且,神的鞭打並非「暫隨己意」;「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 的聖潔上有分。」(來十二10)神的杖責都是有目的的,要把我們引到一個地位。教會已經離開當初的愛心了,這是一個太大的喪失, 鞭打的意思,原是要 的子民轉向歸 ,恢複從前所喪失的新鮮。許多時候,慈愛聲音所作不來的工,責備的鞭打卻作得到。許多離棄活水泉源的人,非等到自己鑿出的池子破裂不能存水(耶二13)時,不肯掉首回來。許多浪子未遇飢荒放豬,尚難記憶慈父的愛心。不是屬神者,一見神的杖責,就離神飛跑而去;屬神者,在神管教之后,反要與責打他的鞭杖接吻。在發達順利之日,常有失去火熱愛心之虞。許多聖徒愛主的心,多是在苦難裡挑旺起來的。一個離棄當初愛心的教會,若非經過深水熱火,恐怕很難保守他們真道的新鮮了。
我們知道︰這七個教會是互相繼續,代興于世的。神見了 的教會失去當初的地位, 就允許撒但(因為它都是時常尋機會)逼迫她,好叫她在苦難中,重新學習神是她的避難所。
我們已經看見了以弗所的聖徒如何已經離棄當初的愛心,而傾向世界。哦﹗世界常是聖徒的羅網﹗多少人的愛心、見証、熱心和靈性,已經埋沒在這個墳墓裡(世界)了﹗然而,神知道如何醫治。墮落的聖徒,是以世界為樂,他們與世界附和,他們以為世界的人、事、物,足以滿足他們的心。所以,神將世界改變了,叫基督徒知道世界究非安居之所。聖徒既不愿意離開世界,神就不得已將聖徒所愛慕的世界弄苦了,好叫他們知道世界究竟不是他們的樂園;世界現在逼迫他們了,他們安能與世界附和呢?他們所愛慕的世界,現在翻過來反對他們,他們安能再戀世人、世事、世物呢?一個墮落的教會,應當居在逼迫的世界中;一個屬性的信徒,應當住在苦難的環境中。
這就是大災離的意思。現在多少的信徒愛慕世界呢?雖然形式或有不同,私心戀世的人豈不甚多?所以,神不得已就要將他們交在大災難裡。神的原意是要藉 兒子的十字架,叫徒因這十字架釘世界于其上,追求思念上面的事,而離棄地上的事。但聖徒卻因世界佳麗和榮耀的吸引,就不顧十字架合法的要求,而與世界組織起來。所以,神在最終的時候,就不得不叫他們經過大災難,假手他們所愛的來逼迫他們,叫他們知道人面人心多有虛假,惟有救主是我們的真友和靠山。因為這災難是「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所沒有的,「后來也必沒有」(太廿四21),所以,這災難是非常的重大。從前主的愛心,不能吸引他們,叫他們棄絕世界,現在世界已經變成苦惱了,他們在裡面欲罷不能,最好就是能離開世界,越快越好。他們現在恨惡他們從前所愛慕的。他們現在才知道「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所以,世界並非他們的安息。他們現在才知道「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7)。親愛的阿,不要愛慕世界任何的人、事、物;不然,一日你就要看見你所愛慕的,是你所掙扎不脫的。
教會的失敗是仇敵作工的動機。教會的墮落,就是教會開門予撒但以攻擊之柄。教會一離棄了當初的愛心,神攔阻魔鬼的手就放松了,教會就受撒但的逼迫。仇敵的攻擊常是雙方面的,內外同時夾攻。然而,結果則竟不同。它外面的攻擊常是失敗,因為神必不讓撒但的強權勝過 的子民。它裡面的詭計,則常非聖徒所能鑒別勝過的。他們惟有穿戴神全副的軍裝,才能在邪惡的日子站立得住。獅子的咆哮,原是要叫聖徒懼怕,墜入它謹慎籌劃的陷阱中。仇敵進攻的法子,雖然不同,然而,其目的則一。而神則利用仇敵的恐嚇,使 的子民進入正當的逃避所。在誠實重生信徒的身上,常有如此的效力。
士每拿是個受苦的教會,當他們受苦時,他們或者以火煉為希奇,也未可知。究竟火煉並非凶兆。信徒離此而不為主或為義受苦的,乃是主所最憂愁的。主要我們無罪而受試煉。主每次杖責 的子民時,都是因為有以下兩原因中之一︰ 若不是因為我們錯了而杖責我們,就是因為我們快要錯了,而尚不自知。大 受苦時,就作(自然是聖靈所默示的)出許多甘美的詩歌,今日尚是在人心裡,在人舌上。大 一得順通的時候,他就跌在罪惡裡。欲免試驗,欲謀安樂,乃是靈性危險的徵兆。在火煉中會失敗的,在安舒時雖未失敗,究非不失敗。我們以為在安逸中較易過日;沒有艱難的火煉,就沒有艱難的爭戰,則得勝較易。豈知試煉原是要將人的實形表彰出來呢﹗其實,試煉乃是要叫我們知道神對我們怎樣,神是怎樣為我們作工;有時試煉乃是要保守我們不犯罪。神看見許多我們所看不見的危險, 就用好像是艱難其實不是艱難的事,來引導我們避免將來的失敗。允準試煉臨到人身,原是神歷來對人待人的法子。但是可憐﹗失敗好像是人的分額。然而,神總不能失去 的榮耀。
雖然我們以為士每拿的苦難,是帶有杖責的性質;然而,我們不能專以此性質看士每拿的苦難。同基督受苦的,並非都是為基督受苦。有時神卻叫我們在同基督受苦中,而為基督受苦。士每拿的聖徒到底是因其歸服基督而受苦,他們忠心事奉基督,所以,他們陷入死地。他們受苦是為 基督,也是同 基督。然而,此苦究非白受的,時候一到,他們就要得 他們的賞賜。
「士每拿」的字根,原是希伯來文,意即是「苦」。這字是當作沒藥用的,就是用以薰尸的藥品(約十九39),與死亡相關的。這教會的特點,像她的字義一樣,是受苦的。這是一個為基督受苦的教會。主極仁愛的限製仇敵的怒氣,叫 的子民恢複他們在安舒中所失去新鮮為主的心。雖然主允許 的兒女受苦, 卻在東風的日子停止了狂風,應許他們,鼓勵他們,贊美他們,撫恤他們,叫他們進前。 並無譴責他們受苦的話語,乃是慈愛的表明 自己的能力和經歷,以為他們困苦的安慰。
主自己顯明 是「那首先的,末后的,死過又活的」(啟二8)。首句話指明 的神格。 是神,在 自己裡面有能力。 是反對撒但的神。聖靈在這裡所稱呼主耶穌的,就是以賽亞從前為耶和華所爭戰的(賽四一4)。究竟有甚么偉大的名號,我們的主不配稱呢?受苦,受壓迫者聽見這名稱是何等的安慰呢﹗許多時候,希望一喪失,搖動的信心,好像神何在也不知道,以為我們是孤單在世,獨與仇敵凶殘的勢力奮斗。然而,這並不是事實;無論甚么事情發生,我們的主總是「那首先的」,以寶貴的應許賜給我們。同時, 也是那「末后的」,滿有權柄和能力執行 所應許的,就是一點一畫,也不落空。 是那首先的,又是那末后的,所以, 能從始至終帶領 的子民。 既是首先末后,則 子民的諸事,都有 承當,還有甚么可怕的呢?所以,軟弱的信徒哪,還有甚么能叫我們憂愁呢?
也是那「死過又活的」。 是神,然而 降下,直到死地,而又從其中出來。 已經走過 子民所正走的路,所以 有同情的心。對他們說話的,到底是誰呢?乃是曾歷世界最大的苦楚,並且親身經過死亡的神而人。 「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約十4)。 只叫 的子民喝 自己所喝的杯,受 自己所受的洗。他們所有的苦難, 都已經受過了,所以, 知道如何安慰他們。「 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 死亡道路的終點就是永生, 忠心的門徒,也必如此。主耶穌是神,然而, 也是人。 是受苦的人,也是得勝的人;因此, 能慰藉在患難裡的人。 有甚么未曾嘗過呢?我們受試煉時,乃是來到這樣的主的面前。受苦、受試煉的人在此有何等的福音呢?士每拿的教會,士每拿的信徒,在此所看見主的性質,是何等的合式呢?
雖是審判者,而 卻懷念其子民的需要,在艱苦危險的日子, 尚是與他們同在。 現在並不像舊約那樣的拯救 的子民;因為那時人尚不知 是死亡的得勝者。 當時的救法是︰拯救他們離開火爐和獅洞,叫他們免死。撒但雖可試煉、困苦約伯,但不能致其死命。「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伯二6)這裡並沒有這樣的限製,他們應當忠心至死。主並不應許拯救他們離開墳墓。他們應當死,榮耀神。基督不特能拯救我們離死, 並且能拯救我們勝死。 要我們認識 后者的能力。身體的死不過是帶領信徒進入基督的同在而已。
「死過又活的」,注重主的複活。主死究非永死,乃是要複活。複活的盼望常是殉道者的能力。哥林多后書一章到五章,特別將死者的複活,和受難者的安慰合起來說。仇敵所有的能力就是死,然而主是超死者,又是經死者。身死以后,仇敵就再沒有權柄了。死並非為 死,乃是為要引到更豐盛的生命──複活;所以,雖死何妨?基督是首先的、末后的,是在死亡之前,又在死亡之后的;尚不只此, 已經歷過死亡的能力。所以,聖徒不要懼怕。救主已經走過它的堅壘了。 是全能, 要開路拯救 的子民。死后就是他們的賞賜。
主耶穌在此表明 的死和複活,這些是信徒得勝的根基。主的死和複活是主勝過罪惡、死亡和魔鬼的不二法子。 的聖徒也不能在這些以外得勝。在主的死和複活上與主聯合,是主教會的得勝。罪惡的獨一失敗地就是在各各他──主的死地。魔鬼和它一切的權勢,也是在十字架上遇見它的致命傷。這裡是特別指 死亡說的。主的死在我們身上發動,就叫我們身上時常帶 主的死(林后四)。殉道的精神,是從主的死裡得 默示的。主雖然沒有叫每一個信徒都要殉道,然而,主卻叫我們活 為殉道者,在諸事上表明殉道的精神。能勇往直前,至死不變者,真非易事。惟有想念十字架上的主,想念 的苦難,和 最終的生命得勝,會叫我們充滿主的膽量,不畏肉身的死,而真在凡事上為殉道者。主的複活不只給我們以一個盼望,叫我們敢作殉道者;我們若與主的複活聯合, 就要給我們生命以活出殉道者的精神。主的死和複活,究非兩件已過的事跡而已;這些是靈性上的事實,我們若與之聯合,就要看見主的生命成功在我們的生命裡。主所走過的道路, 也呼召 的教會來行。因為身體應當經歷元首所經歷的方可。知道主的死和複活,對于我們身上,並不生出何種效力;惟有在死和複活上與主聯合的,才能在經歷上行主所行的。
九節︰「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我知道。」教會的情形和試煉都在主洞鑒之中。 知道教會如何為 受患難, 知道教會如何為 變作貧窮; 也知道教會的患難和貧窮是甚么意思,因為 已經熟受這些了。 以往的經歷,叫 能極明了的安慰他們說︰「我知道你的患難。」並且,叫 能極甘美的贊美他們說︰「我知道你的貧窮。」「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太五11-12)主注意他們如何為 受苦,容忍無聲。從我們看來,患難的停止,才是我們脫苫歡樂之日;然而,主卻命令我們在患難中歡喜快樂,這是救恩的滿溢。 記念我們到底是用何種精神忍受逼迫, 並不忘記我們的誠實可靠;如果我們曾信靠 ,像信靠造物的主一樣,則我們必要看 安慰的手。
在別的教會裡,主幾乎對每一個教會都是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但是,主並不如是對在士每拿的教會說。主耶穌看為 受苦,此為 作工更要緊。受苦乃是最好的工作。信徒為主作工,可有許多的行為,但若不為主受苦,則這種作為究無多大的價值在主面前。在逼迫的時候,教會不能多有重大的建設(?)。然而,忠心愛主是主所最喜愛的。受苦生命的見証,真是最好的見証──無聲勝有聲。
「患難……貧窮」,此二者是每一個忠心愛主者的特徵。真在此邪惡的世代中活出主聖潔程度者,則他雖欲不離棄世界也不可能,因為世界必定離棄他。患難、災苦、逼迫,原是聖徒在世所必有的分額(帖前三3)。為 主,為 聽從主話,為 遵行神的旨意,自然就要受人世不少的誤會,也常有竟至受逼迫的。苦難雖深,然而在苦難中所顯明的主愛,豈不比苦難更深么?聖靈多是在苦難當中,將主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除了受苦之外,我們沒有別的法子,叫我們嘗 主愛更為甘美。每次因 主所感心魂上的痛苦,身體的創傷;都是叫我們更親近主。一次在主面前泣訴苦情,豈不叫我們的心如火焚燒的想慕 么?
患難多是貧窮的先驅。受苦多是領到貧窮──失去今世合法的福樂。富人欲入天國,難于駱駝穿針孔。因為入了天國,雖富亦貧──為 主變作貧窮。生活程度要是安舒過日的,最好推辭;然以之比諸神兒子如何從天降臨,和 如何生活,則生活程度果有何種可靠的理由?主或者沒有召我們到為 的緣故變作貧無主錐之地;但是,我們為 的緣故,已曾減食多少,減穿多少呢?「貧窮」二字最少應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實行出來。為主變貧窮受患難的,必定要在將來受賞賜。今日已能從心所欲的人,還盼望在審判台前得 主的特別稱贊么?
「你卻是富足的。」士每拿的信徒深受壓製,變作貧窮;然而他們竟歡歡喜喜的忍受一切。主告訴他們說︰同時他們在天上的產業增加不已,他們現在乃是富足不過的。真的,「施散的,卻更增加」(箴十一24原文)。他們的貧窮乃是患難的結局,所以說,在患難之后,毀謗之前。然而偌大逼迫的目的,不過為要叫他們得 靈性的富足。教會的苦難停止教會的墮落,叫他們更顯信靠神的心。
「貧窮……卻是富足的。」這與老底嘉是何等的相反﹗她自夸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而其實呢?則「卻不知道你(自己)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三17)。「貧窮……富足﹗」「富足……貧窮﹗」在世界貧窮的士每拿,主卻以之為富足;在世界富足的老底嘉,主卻以之為貧窮。知道這個的有福了。「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廿三12),是不易的定理。在現今衰敗荒涼的景況中,尚夸談勝利和發達的,就是毫無自知之明,被世界的愚昧所支配了。惟獨一個屬靈的眼光才能參透萬事,知道在貧窮裡有富足,在富足裡有貧窮。事業發達,工作順利,凡事都有蓬勃的氣象,在主面前不一定都有同樣的估價。反之,忠心為主,熱心愛主,愿意為 主和主的真理,受世人以及教會的反對和逼迫者,雖然在世無偉大的建設,而在主看來,則是非常寶貴的。惟有真正屬靈的,才能逃避屬性發達的盼望;惟有真正死己的,才能自甘卑微,專心尋求父神的旨意。十字架原是世界最大,實在是第一的得勝。然而,照世人的眼光看來,十字架乃是一個完全的失敗﹗我們的主若當從失敗裡得勝,則我們還能盼望別的么?為 主貧窮的人要看見他自己,比在世界裡富足的更為得 主的心。
「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啟二9)主不只知道 子民的苦難,將他們的眼淚放在 自己的袋中; 也知道苦害他們者的殘忍和毀謗。他們並不因他們的患難,而容忍邪惡。他們拒絕那假冒為猶太人者的道理。
忠心的人真是不少,然而我們切不要以為因此該時是教會的黃金時代,充滿榮耀,沒有失敗。主雖然與 受苦的子民極表同情,然而,主卻指出眾人所看不見的毛病。「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
「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這一句話有幾個意思︰
(一)自稱是猶太人,而其實不是猶太人者,就是肉身的猶太人。肉身的猶太人雖然自稱為猶太人,而其實他們不是。他們不過是外面的猶太人,在裡面他們並不是猶太人。這無疑與使徒在羅馬書二章所說的話相合。「因為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惟有裡面作的,才是真猶太人。」(28-29節)他們不過是外面的猶太人而已,如果真是猶太人,則他們也已相信主耶穌,成為教會的一部分了。
猶太人是在士每拿教會的仇敵。在初世紀時候,猶太人常是與逼迫教會者聯成一氣的。照 當日的情形看來,亞伯拉罕子孫和外邦不信的人聯合起來逼迫信徒,乃是信徒所特別難當的。神的聖言原是交與他們的,撒但最容易叫他們生疑;數百年來為神見証的選民,彌賽亞所出來的國度;他們說我們錯了,則我們所站立的地位安能無疑?
(二)然而,在這裡有個更要緊的意思。這些人只是肉身的猶太人。不然,他們既是猶太人了,他們何必再自稱為猶太人呢?主何必如此注重的証明他們不是猶太人呢?他們若是猶太人,則他們自稱為猶太人原是合義的,主又何必加以斥責呢?如果他們即是肉身的猶太人,則神因之而審判教會,好像是沒有甚么意義的。所以,這裡必定有更深的意思。
這些人是教會中的假冒猶太人者。他們就是教會中「猶太化」的分子。主以為他們不過是自稱為猶太人,而其實則不是。他們是教會裡面一部分的人,要將基督教和猶太教調和起來;換言之,他們就是要將舊約和新約混合了,將恩典和律法攙雜了的人。因為這事與教會全體及信徒個人有極重大之關系,所以,我們要在這裡詳細講論其始末。
最初的時候,教會中就有這「猶太化」的一派人。他們以為信基督的外邦人,應當叫他們守摩西的律法,以及割禮等等方可。實在說起來,這些猶太化的人,就是作了基督的信徒,同時又要作摩西門徒的人。
這些人在聖經中的歷史也是顯而可查的。當彼得未往哥尼流家中,未見那塊大布的異象時,當日的基督徒尚以為傳道給外邦人乃是一椿不合法的事。他們雖然是基督的信徒,他們仍然遵守律法上俗物不可吃的命令(徒十)。不錯,舊約的教訓固是如此,然而,他們尚不知道時代已經改了。讀了這章聖經之后,我們知道律法若未放在一邊,外邦人就沒有信主得救之可能。外邦人已經信主得救了的事實,就是証明律法在這一時代中,已經沒有它束縛人的效力了。再后,在使徒行傳裡(十五章),我們看見聖靈和教會(28節)如何定規不叫外邦的信徒守摩西的律法。這一次的會議,可為萬古外邦信徒行為的規定。只一下子,就定規了,外邦的基督徒不必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一如幾個信主的法利賽人所要求的(5節)。然而,當日的潮流尚是盛行舊約的律製的;其影響力之大誠有出人意想之外的。深明神恩典大道如彼得者(徒十五7-11),竟因 人的緣故,致有遺行,而受保羅之責(加二11-14)。就是外邦的使徒保羅,在最初的時候,在這些事上,也有許多不分明的地方;或者他是為 和平的緣故,然而,他並未成功。他為提摩太行割禮(徒十六3),他自己也許愿(徒十八18),他自己也行潔淨的禮(徒廿一24),這些事是保羅所不必作的,然而,因為當日反對者的力量甚大,他竟因欲省事而調和。保羅一生最大的試煉,就是一面受他國人(肉身猶太人)的逼迫,而一面又受信主猶太人的反對。這些不過是當日教會中猶太化分子作工的起首。至于他們的遺毒,則延至今日,尚變本加厲而未少殺其勢。
對于猶太化的危險,聖經並非沒有警告。加拉太書、希伯來書,都是專門辯正這個謬誤的。猶太化的道理乃是叫人從恩典中墮落,小覷了基督完成的工作;所以,使徒將那妄自行割的猶太化信徒列與犬類、行惡者同類(腓三2)。此道(?)若非十分危險,則聖靈決不默示保羅如此嚴重的對待他們。
猶太化的道理(換一句話說,就是叫信徒回到舊約去守律法的命令),不能解決人的生死、得救、沉淪的問題。律法時代裡從來不能以得救的確據與人,也不能稱誰為義。它雖然一方面說︰「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 。」(利十八5)然而,另一方面它說︰「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詩十四3)律法的結果不過如此。其實,這原是預定的結果︰「我們曉得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審判之下。」(羅三19)神要將恩典施給世人,然而,在恩典未傳揚之前,人應當先被圈在罪裡,無所夸口、自恃,除接受神的恩典之外,別無其它辦法方可。所以,律法的功用就是試驗人,呈顯人的罪過,叫人服罪(加三19;羅三19;加三23),為恩典備路而已(加三24-25)。律法本身不能救人,徒為救恩開路,這就足表明其無能了。新約的設立就是表明舊約的不勝任了。
律法管人原是在人活 的時候(羅七1),人活 多久,他就有服從律法命令的責任多久。在人還未死以前,偶然一犯律法,就立刻受律法的定罪。「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雅二10)小有不慎,就要犯全律法而滅之。在律法下的人都是坐臥不安。他不知道他自己何時死,所以,也不知道何時可以免罪。未死之先都有機會可以犯罪,所以,未死之先都有機會可受定罪──沉淪。得永生與受定罪需俟至死后方可準確的定案。這是何種苦惱的生命﹗天天都是戰戰兢兢,永火好像就在其側;得救並非一個實在的事實,不過乃是萬一的希冀。這是律法所賜人最好的福分﹗
律法不能叫人親新神,律法叫人懼怕神。在律法的時代裡,幔子是透不過的;在恩典的時代裡,幔子是裂開的。律法是說,「你不能看見我的面,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出卅三20)恩典是說,「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十四9)舊約時代,並沒有人能自己直接來到神面前的。祭司是一班特殊的人,居在神和以色列人中間,以色列人要親近神,要藉 祭司代達方可。神是在幔子后面,神人中間有所間隔。惟有特殊的人等可以親近神,其他隨便進來的人,都要受死刑。這與新約的根基是何等的不同﹗我們能因主耶穌的血經過幔子,進入至聖所。我們聖徒和神是直接的,我們都是祭司(啟一6);新約的特點,就是我們乃是「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 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
以色列人是神屬地的子民。神對待以色列人都是按 肉身、割禮、安息日、祭祀、節期等等,都是肉身上的事。以色列人之所以為以色列人,就是因其生而為以色列人。他們在肉身上有許多可以夸口的地方。外邦人不過如狗一般。這個與新約原是完全相反的。十字架以后,神已經定規肉身已經受定罪了。神現在所看的不是生,乃是重生。世人肉身上的分別,已經停止了︰「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惡之下,……並沒有分別。」(羅三9、22)在舊約時,生而為以色列人者,並非若今日重生者之有永生,得稱義。神的子民或將永遠沉淪,而非神的百姓,或反將永遠得救。這就是肉身法子的結果。
實在說起來,律法和恩典是不能調和起來的。舊約和新約的混合原是一件永不可能的事。猶太化的基督徒因為有世人的成見和理想,就以為人們應當將律法和恩典兩原則調和起來。其結果就是引人到黑暗裡去。
猶太化的道理,就是將從前律法的條件和搖移不定的將來,以代替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和平。在這猶太化的福音中,得救的確據不過是一種臆斷。「人未死之前怎么能知道自己是得救的呢?人就是成為神的子民了,若再犯罪,失敗了,豈非再沉淪么?信主耶穌是不錯;然而,也當有行為,不然就不得救。行為固然不能救人,但是,信心應當加上行為才能拯救罪人。甚么時候沒有行為,甚么時候其人又是沉淪的。」在這一種猶太化的教訓之下,人那能有平安呢?到處都是可怕的漂流不定。「信主耶穌是信了,但是,得救與否,則不敢說定;」「我們不過盡力作善,盼望神施恩給我們;」這一種的謬道,叫人猜疑神的應許。福音中所有確定的將來,以及今世的喜樂,從這種教訓看過去,不過是或有或無,不能定準的。
基督自己豈非說過︰「莫想找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應驗)」(太五17)么?所以,基督徒雖然倚靠神的恩典,也應當遵守律法。我們應當盡力遵守律法,其作不到的地方,則愿神憐恤我們。信主耶穌得救,固是不錯;然而,我們若失敗不守律法,又是一個沉淪的人了。安息日等等乃是基督徒所當奉行的。守是當守的,若守不來,主將施恩給我們。這一種半律法半恩典的道理,也不知要引人到甚么所在。行為和恩典原是兩個永合不起來的原則(羅十一6)。新酒貯在舊皮袋裡,不過使之兩敗俱傷;受損失最大的,卻是需要新酒的人。我們外邦人原來沒有律法︰「沒有律法的外邦人,……他們……沒有律法。」(羅二14)到了我們信主以后,我們並不遷入律法管轄之下︰「你們不在律法之下,……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羅六14,三19)所以,律法始終與我們外邦的信徒未嘗生過關系,若要叫我們歸服律法,就是叫我們從恩典墜落,小覷十字架的救功了。
猶太化的道理弊端百出︰有的叫人疑惑自己得救的確實;有的叫人失去自由,再去負律法的苦軛(加五1)。其他的影響,尚有許多。
神已經從黑暗中出來了;黑暗已經從神面前退去了,真光已經照耀了。猶太化的道理卻將神重新再放在黑暗中。基督徒的團體可以仍舊存在;浸禮與晚餐代替猶太人其它的禮節;教會的聖職代替利未人的祭司職分;教會與舊約的聖徒聯合起來,資格變為更老﹗教會得 神賜給亞伯拉罕后裔所有的應許,產業變為更富﹗人不能親近神,信徒所共有的祭司職分,變成一班有「聖職」人的所有品。他們變成神人中的媒介,變成基督的代表,到他們前者就是到基督前。可憐﹗就是複原教中,尚見此種流毒。「上教會」的人自然更受其毒,然而,「下教會」的人亦難免其害。看今日教會的製度,不禁叫人生嘆;因為其中十九已非新約的本來面目,乃是經過猶太化的。聖經中雖有特別恩賜的人,然而,何曾有特等「聖職」的人,站在平信徒和神的中間,作許多平信徒所不可作的事。施浸的事原是交與一切門徒,不是使徒(太廿八19)的;晚餐原是信徒共同聚集擘餅的(徒二41-42,廿7);而今則竟為有聖職的人所統辦。「牧師製」、「一人治會製」、「教會聯合製」等,都是猶太化的結晶品,為新約聖經所未有、所反對的。這些的效力,都是叫信徒在許多(不是一切)事上,與神失了直接的往來,好像在神人中間有一班居間的人。這都是猶太化道理的結果。
猶太化的道理是屬乎肉身的人的宗教;因此,它置人于律法之下,而有許多肉身上的禮儀和職分。我們是在心靈中、誠實中敬拜神的;然而,猶太化的道理卻拉 我們,叫我們失去我們本來的地位。教會中許多的事物,豈非以基督徒為名,而實行肉身之事么?十字架已經在神聖潔審判裡結束肉身之人了;聖靈已經賜下以繼續審判肉身于聖徒的心中。恢複神所定罪的事物,在神面前是非常可憎惡的。在世人眼光看來,所以為有秩序、有禮讓的,在神看來,不過是「撒但一會的人」而已。這一班人,在非拉鐵非書信裡,重新提起︰在那裡,他們乃是充滿肉身宗教的假冒,反對那些遵守主話,承認主名于教會在世見証將終時的人。就是這猶太化的道理,叫基督徒不能享受神所賜給他們的地位;就是這道理,叫他們又與世界無分別(恩典已經召他們出來了);就是這道理,建立一班祭司階級作攙雜的人和遙遠的神的中保。雖然神永遠操全權,然而,這卻是仇敵的大得勝。所以,沒有名字能如「撒但一會」的恰好,以稱這些猶太化的教師。他們侮辱主的教會,叫她降級,成為撒但的會;所以,主以為他們現在已經不是 的子民了,不過是屬乎撒但的一會而已;好像主從前當面對他們說︰「你們是出于你們的父魔鬼。」(約八44)
這個名詞就是表明教會的變更。神的教會原來和「撒但一會」是處處不同的。原文「教會」如果在我們的聖經裡譯作「選召的會眾」,就要免去許多的誤會和錯誤。例如︰教會雖是神屬靈的殿,然而,今人竟有以物質的建築物為教會的。在聖經中,神的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神的教會就是基督肢體彼此的交通,此外並無別人得以參加。雖然在外表上教會有許多的錯誤,與神所立的程度不對;然而,神的意思總不因之而改;在主的桌前,我們就是表明這一個大道︰「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十17)
原文「教會」這字是「以古利西亞」,意即蒙召的會眾,這就是基督身體的肢體,蒙神的恩召,從世界裡選召出來。撒但一會的「會」字,在原文是「沈拿各格」,這字與「以古利西亞」是完全不同的;其意思不過是「聚集一起」而已。「沈拿各格」這字就是福音書中所常用「會堂」的原文;這是一個猶太的字。教會是基督徒的字。這兩字代表這兩群會眾的不同點。基督的身體是聯合一切世界裡召出來的肢體而成的。撒但一會的人並非從甚么地方召出來的,不過是烏合之眾,「聚集在一處」而已。神的教會,若是一個教會,一個「以古利西亞」,則其中除了重生,從世界中蒙召出來的人外,並不可有其他閑雜人等攙和在其間。否則,不過成為一個「沈拿各格」而已。這裡就是表明,教會要如何從「以古利西亞」的地位墮落到「沈拿各格」的地位。
主在這裡並不是對他們說話;他們好像是受信者之外的人,主也不叫使者負他們存在的責任。然而,別迦摩的尼哥拉黨,和巴蘭的門徒,並推雅推喇的耶洗別,主並沒有直接與他們說話;無人否認其乃該兩教會中之一分子。這些猶太化的教師,也是當日教會中的一分子。噯﹗教會幾乎自起初就完全失敗荒涼了﹗知道這個是何等的嚴肅﹗究竟各時代都是如此。人類的始祖住在伊甸園裡,究有多久呢?洪水前的人類?挪亞的子孫?曠野中的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后?祭司職分一設立,當日就污穢。第一個王死在戰場裡。建造聖殿者,就是建造神廟者。仰望彌賽亞者,就是釘神兒子于十字架者。神所賜給教會的特恩,徒使教會墮落,益為彰顯其可憐而已。對于墮落者,神曾一度彌補其失敗么? 轉創造新的。教會豈是一個例外么?照 教會的組織而言,神已厭棄教會了; 現在的眼光是注目在國度上;這是每封書信所充足表明的。知道這個的,就要知道應當如何忠心。
我們應當謹慎,「撒但一會」原是一個嚴厲的責辭,並非謂我們必須以此名加諸從前陷于猶太化異端裡的人;至于近今的人,更不應當如此。照 聖經看來,此名乃是用以稱呼竭力鼓吹異端者,並非受惑隨從他們的人。神的話指教我們以諸事的實況,也教我們以異端的究竟。至于對人,愛心常存最好的盼望。然而,我們究不當因為愛心而盲昧,以致以惡為善,以苦作甘。愛心對于罪惡的道理原不能有些微的包涵︰容忍毒物在人的食物中,得謂之愛心么?然而對人,我們則不能不有愛心,盼望他們也能得 真理。今日環 我們的,都是猶太化道理的效果。神退處幔后、人遠離神、黑暗、無確定的希望、教會與世界調和、信徒失去福樂、教會退化;這些都是這道理所賜的。它完全的發展,則記載于將來的書信中。
這樣,我們看見猶太化的道理,乃是教會形式失敗的根源,一如失去當初愛心,乃是教會內容墜落的原因。這裡記載猶太化的道理,乃是叫我們更明白當日荒涼的光景,是如何厲害。神先責備愛心的離棄,而后說出道理的錯謬。前者乃是引到后者︰離棄當初的愛心,失去與神親密的交通,自然很難保守清潔的道理。神人中間一有間隔,就很自然的向肉身的道理退卻。以弗所和士每拿的失敗,乃是互相因果的。要保守清潔的道理,就當保守清潔的愛心。
十節︰「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你將要受的苦」,主耶穌現在預先警告 的子民以他們所要受的苦難。主耶穌是 教會的先知; 預知一切要來的事。沒有一件事是 所不知的。 是我們的守望人, 在一切禍患未來之先,就預先通知我們,叫我們知道我們的地位。我們若要忠心事奉主,我們就必定遇見患難和苦害。行走十字架道路的結局,就是終止于十字架。我們所相信的十字架,要把我們釘在其上。要作主的門徒,就當撇下一切所有的。不愛主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主的門徒。要跟從主耶穌的,要敬虔度日的,都難免受逼迫。主並沒有欺騙我們。 並非在我們未作 門徒之先,靜默無聲,而后使我們受不意的苦難。 乃是早已告訴我們︰「你將要受苦。」 並非叫我們猝然無備的與世界的逼迫相對, 乃是告訴我們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十六33)這樣,好叫我們造樓出師的人知道如何「坐下算計」,「坐下酌量」(路十四28、31)。
主不特預先警告我們以我們前程的苦難, 並且預先勉勵我們︰「你不用怕。」懼怕是軟弱受造物的特性;肉身在將來快到的患難前,不能沒有戰栗。主的話語並非通知我們苦難,而引導我們懼怕。 的預告,乃是要叫我們免去懼怕。主知道我們的軟弱,主也知道我們軟弱的樞紐。免去懼怕,就是免去失敗。懼怕是失敗的首一步。懼怕患難的人,多為仇敵所壓製,使之不能自由︰凡事轉向容易而去。真的,人所愛慕的,常能維系人;人所懼怕的,多能叫人避免。撒但的法子原是欲人因懼怕而逃避,因欲逃避而放下程度。許多時候,只要暗中私通仇敵,就足閃避我們所懼怕的。但是,忠心愛主,樂意服主的人肯如此么?主耶穌的意思,並非我們因為不怕苦難和逼迫,就可以隨便大意、放松、不儆醒。在未受試煉之前,有許多人很自信,夸口不怕;逼迫一來時,卻就失敗了。然而,一班小心翼翼,惟恐有失的人,反多是完全得勝,大榮主名的人。懼怕固是不當,謹慎卻是至要。不自信的人力能不怕;否則失敗是定規的。不怕與忽略和自恃,是有分別的。
「不要怕」,為甚么呢?不是禍患不大,因為實在說起來,當日的患難是肉身的人所不能當的。不是主要保護我們不受患難,反之,我們乃是要完全經過。不是因為你自己有能力能抵擋得過,也不是你自己會忠心于苦難裡;若然,則這些是何等的靠不住呢?主在別的地方告訴我們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不要懼怕,)我已經勝了世界。」(約十六33) 的得勝是我們得勝的根據。不是 得勝,所以,我們憑自己也可以得勝;乃是 得勝了,我們在 裡面也可以得勝。 雖是世上最好的榜樣;但離 我們總是無能為力。他們要受苦,然而,卻不要因受苦而懼怕,因為基督的能力比撒但更大。我們應當同使徒說︰「靠 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余了。」(羅八37)因為有了 ,所以不怕,並非因別的緣故。這個「 」是何等的寶貴呢﹗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裡,叫你們被試煉。」(啟二10)主火焰的眼睛不特在人們的組織裡,看見將來的苦難; 並且鑒察空中的惡魔對于這苦難如何活動,在士每拿的教會,不特要從人的手裡,得 毀謗和苦難;他們還要受 更大的逼迫︰魔鬼要監禁他們中間的幾個人。在這裡我們看見,主如何指示我們以一切事情的真相。主要我們知道︰逼迫我們的,苦害我們的,殺傷我們的,不是羅馬的皇帝、官府、兵丁,乃是魔鬼。主耶穌要我們看準了,到底誰是我們的真仇敵,誰是真禍害我們的,誰是我們一切苦難的真來源。我們最容易看人,因而恨人,主要我們認識一切苦惱的創造者。在人看來,阻撓主耶穌行走到十字架的,乃是彼得;然而,主耶穌卻認得不是彼得,乃是撒但。彎腰的婦人,照人看來,乃是天然的疾病;然而,主卻以為是撒但的壓製。許多事在人看來,都不過是人的作為,屬乎天然而已。然而主耶穌卻在人的后面,天然景象的后面,看出了撒但和它的作為來。主耶穌的眼光,是看透了人和一切天然的事。人以為在士每拿的教會是受羅馬的逼迫,然而,主耶穌卻以為逼迫她的,不是羅馬,不是人,乃是撒但。魔鬼是一切敵對基督和基督徒的主動者。
這是我們所應當學習的一個功課︰認準了我們的仇敵。在許多的事上,我們卻忘記了撒但的存在﹗我們因為沒有升天生命的經歷,所以,我們就常對于魔鬼和它的作為,沒有明晰的眼光來觀察。我們時常以為所有的事發生,都不過是自然的,豈知在每件事情的后面,都有超乎天然之外的力量,正在那裡干涉呢﹗撒但作工的首步法子,都是把它自己隱藏起來;它叫人只看見了伊甸園裡的蛇,而不驗明正身。我們常想逼迫我們的是世人,誤會我們的是弟兄,厭棄我們的是朋友,苦待我們的是家人;我們卻看不見在他們后面主動的撒但。如果真認識了魔鬼的作為,我們就要不誤會人,而更恨撒但。這樣,則我們赦免人過是何等的容易呢﹗信徒們如果彼此儆醒,看明白了仇敵的挑撥和播弄,彼此同心抵擋,無有芥蒂,則信徒中當不至有許多的紛爭。對于這個,我們只說這么多;我們回到正文去。
神允許撒但篩簸 的聖徒,好叫他們的亮光發顯,叫神的名字得 榮耀。他們並非不誠實,不過逼迫和火煉要叫他們的真性發顯一如精金一樣。這真是神以恩典對待墮落的教會。世界現在已經變苦了;他們現在知道了世界是在撒但的手中,並非他們安息的所在。仇敵的目的,固是要殘害他們,但是,神卻用之以裨益 的兒女︰叫他們的信心和忍耐既經試煉之后,能以完全,一無所缺。人雖欲殺害他們的性命,然而主卻叫死亡的幽暗,變成早晨的榮耀。代價便宜,易與易行,兩腳踏兩船,一半一半的生活,是撒但最有力的試探。神寧可叫 的子女受撒但的攻擊,過于受撒但的引誘。神愿意允許撒但逼迫聖徒,好叫他們不在世俗人中為世俗中人,而在聖徒會中變為敬虔。
撒但的權力雖然甚大,患難的來臨雖然甚苦,然而,每件事都在主的手裡。主雖然允許撒但和它高壓的手加在教會身上,然而,主仍然限製仇敵的作為,如同 當日對待約伯一樣。「你們必受患難十日。」無論甚么都在神的手裡。凡臨到我們身上的事,都是經過神審定的。主不叫我們擔當我們所不能忍受的試探。每個聖徒都可以接受患難,好像是從主手中接受來一樣。一切仇敵的能力,都是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它雖然能苦害聖徒十日,卻叫他們潔淨,為神作証;然而,它壓製、逼迫的時間,是按 神所定規的。 說了十日,就沒有人或靈能說十一日﹗主在高天限製 仇敵的壓迫,叫我們知道咆哮的獅子,已經有鏈子把它鎖住了。聖徒在苦難中記得這個,要得 何等的安慰呢﹗相信神的能力,就是人的幫助。
「十日」到底是甚么意思呢?照 人們的理想,一日就是一年。然而,這以日為年的理想,是最不合聖經的,我們已經在別的地方(《啟示錄要義》──倪柝聲著述全集卷十三),証明這個理想的錯誤了;所以,這裡不贅述。「千日」在聖經中意即非常短促的時間。當亞伯拉罕的仆人要帶利百加走時,「利百加的哥哥和她母親說,讓女子同我們再住幾天,至少十天,然后她可以去」(創廿四55)。以色列人在曠野要求肉食,摩西答應他們說︰「 必給你們肉吃,你們不只吃一天、兩天、五天、十天……」(民十一18-19)瑪雲的拿八因為惡待大 ,所以,「過了十天,耶和華擊打拿八,他就死了」(撒上廿五38)。要審判保羅的非斯都因為神要保護保羅,免得他從該撒利亞到耶路撒冷,在路上被殺,所以,「非斯都在(耶路撒冷)他們那裡,住了不過十天八天,就下該撒利亞去」(徒廿五6)。「十日」雖然、或者可以說是指羅馬的十個大逼迫,然而,「十日」的意思不過就是指他們所受的苦是有限製的,乃是非常短促的。感謝主,因為 允許, 也限製苦難。甚么都在 的手裡。
「你務要至死忠心」,這是主的命令。主雖然嚴緊限製魔鬼的作為,然而主卻不應許有立時的拯救。主不愿意拯救他們脫離暫時的苦難,主喜歡扶持他們經過死亡。主能干涉撒但,而停止它一切的攻擊;主有能力,主能如此作。然而, 卻顯其更大的能力保守他們這受逼迫、要殉道的聖徒。我們知道舊日的聖徒,在逼迫的時候,若被政府赦免,不加殺害,他們是何等的失望﹗有許多存留至今的動人書信,乃是關在監裡的聖徒,當其同伴解往刑場時所寫的。這些書信都是表明他們憂愁難過的心,因為他們沒有得 權利、尊榮,為他們的主受死。許多時候,他們后來竟然得 所盼望的;他們是何等的歡喜呢﹗這個指明給我們看,主的能力是何等的大;在仇敵的極端反對中,主能帶領安慰 的子民。
這樣,在受苦的時候──主既然把我們放在裡面,主既然允許仇敵試煉我們──我們就不要盼望、祈求主,可憐我們的軟弱,帶領我們離開苦難,停止火煉,叫我們能以安逸、平安過日子;我們還是安心將自己交在造物神的手中,等候苦難在我們身上作完它雕琢的工夫,神自然知道帶領我們從裡面出來;我們不要祈求神用 的大能大力干涉、停止苦害我們的環境,而要祈求神用 的能力保守我們,叫我們能當得起苦難的試煉,在逼迫中忠心,雖死不辭。「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么?是困苦么?是逼迫么?是飢餓么?是赤身露體么?是危險么?是刀劍么?……然而,靠 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裡面(原文)已經得勝有余了。」(羅八35-37)
「你務要至死忠心」,這一句話有兩個意思︰一、至死忠心是一個時期的問題,意思就是應當忠心直到死期。「至死」意即「死而后已」。一息尚存,都當忠心。二、至死忠心是一個代價的問題,意思就是應當忠心,就是因忠心而至喪命者,亦當忠心不懈。「至死」意即「雖死不辭」。因欲忠心,奮不顧身。
「忠心」在原文是「皮斯都斯」,意即「有恆不改」。這與「以弗所」的「放松」相對。忠心乃是一個時期的問題。一時受刺激而奮興,並非難事;能持之以久,數十年如一日的則非易事。在風平浪靜的日中,持守愛主的心和主道的程度,尚是可能;當非基督徒者以刀劍、逼迫、鎖鏈相見時,仍然不改常態,能如但以理之「與素常一樣」者,真屬難能而可貴。開始好固堪稱羨,繼續好乃真足贊。主是忠誠的,因為主是有恆的。 既應許了, 就不改變。 的應許與 自己同其存亡。如果 沒有滅亡的可能,則 的應許也必永遠有效,不會更改。如果神對我們的應許是無移易的,則我們當日在神前獻身的應許,豈可食言呢?神如何忠誠,我們也當如何忠心。 若沒有改變,則我們怎能改變呢?青年愛主真為主所喜悅,白首而不為「老先知」(王上十三)者,在主的眼中更為可愛。
「忠心」,就是童貞的心。「忠心」意即童貞為主的心。忠心為主,意思就是專心為主。我們可以作工,我們可以勞苦,我們可以受苦,我們可以舍棄,我們可以愛人,我們可以服事,然而,最要緊的問題就是︰我們這樣作到底是為誰?為甚么?主所看的不特是工作,主所看的乃是我們工作的動機──為何而作。主不管外面工作的偉大,主只問內心動機的清潔。如果我們工作的存心除了為主之外,尚有其他攙雜的目的,則不得謂為忠心。無論是貪求名利,負求人的稱贊,或者不知所謂而為,就是因為憐人的緣故而為,都不能得 主的歡心。忠心作工,乃是一個心的問題,並非別的。忠心作工並不是謂出力作工,乃是謂作工的動機乃是因為愛主。這是一切問題中之最要緊的。他日審判台前工作的審判,強半(若非完全)是以此為標準。凡不是因為主緣故所作的工,都要被焚燒。得獎者乃是因為他有純全清潔的存心。主要我們「忠心」,並且要我們「忠心至死」。這忠心至死的意思,就是直到死的時候,都要忠心。死,意即一生最末的時候。雖然我們不一定都要死,有的還要存留到主再臨的時候,然而主的勸勉都是如此,忠心至死──到底。主來的日子現在已日近一日了,我們所行走的道路或者就是最末后的幾裡了。「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裡就不喜歡他。」(來十37-38)所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三11)。你已經「有」了,你的冠冕也已經有了;但是持守不變,乃是免人奪冕的條件。「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六9)
但是,「至死」尚不只有時期的意思而已。「至死」也有雖死也是忠心的意思。死是最厲害的試探,也是最末后的試煉。如果我們愿意接受撒但罪惡的條件,它愿將生命應許我們;忠心服事主,就要喪失生命。忠心就要死。附和、退后、服從人意、降低神的程度就要生。如果忠心為主,不顧一切,死就是其結果。在暗中和撒但私相授受的,在無人見的高山上,若肯一拜,則立刻免死,且有世界的福樂。要忠心服事主的人哪,你要坐下計算花費。現今非教風潮到處澎湃,我們不知道他日要弄到甚么地步;不過,時至我們應當用我們的血澆在我們所相信、所見証的道上時,我們已經預備完楚否呢?如果我們生命受恐嚇時,我們能否保守我們的忠心呢?我們聽見主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 生命」(太十六25)時,我們心中如何感想呢?現今就是我們預備作殉道者的時候。多少時候我們以為︰來日方長,戰事方殷,我何如留此有用的身,以待后來發展﹗如果我們逃避這關鍵時期的見証,而欲留此身以待主之大用,恐怕將來的工作在主前不過只等于零而已。殉道就是最大的工作;忠心至死就是無上的見証。血所說的比口所說的更美;血的聲音比甚么聲音都大,血的感力比甚么感力都強。主要我們都作 的殉道者;若非都在肉體上,最少也都在精神上。如果我們已經預備好,雖因信主和遵守 的話而至流血喪命,我們亦不因之而閃避,失去忠心,則比死較輕的臨到我們時,我們豈非都已預備好了么?雖然或者主沒有安排我們每一個都作肉體上的殉道者,然而主卻盼望我們存 雖死不肯否認主,不肯悖逆 的話的精神。若因 忠心事主,而招人的誤會、厭棄、反對、逼迫,或竟至殺害,而在所不計者,就是忠心至死。若因為忠心事主而失世界的朋友、父母、妻子、財產、名譽、榮耀、快樂、生命,而竟宴如也者,就是忠心至死。這是何等的難呢﹗肉身對此豈不發生戰栗么?然而,主的能力是夠以維持 的聖徒的。
雖然如此,有的人或者還要以為一刀兩斷,為主受死,尚是易事,天天為主受苦︰因欲順服主,遵行主的話,叫主的心歡喜,而受人的誤會、反對,殊為難堪。豈知不能活 為主作殉道者,即不能為主作殉道者而死。人們若知殉道者臨死時難過的心裂、苦痛;則斷不以為主受死為易事。如果在人性方面完全如主耶穌者,尚當有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則平常的世人呢?殉道者的生命就是死的生命。如果在平日沒有死的生命,則在臨時(若非主的特恩),很難望其為殉道者而不退縮。主要我們活 為殉道者,活 為死人。我們天天為活 的殉道者,則時候到了,要我們用血見証我們所信的道時,我們就能藉 主恩,從容就死。我們天天對于自己肉體的生命,當常有雖生猶死的態度,好叫它不支配我們。「活的死人」是主召我們生活出來的生命。真有十字架在我們裡面作工的,就要以這死的生命為寶貴,因為,就是這生命叫主喜悅。
撒但的詭計原是要用死的恐怖來威嚇,叫信徒因 要失喪生命而氣餒,叫他們計算服事魔鬼與順從父神的得失,而生此甘彼苦之心。肉身的人對于榮耀、地位、名譽、人情、金錢的損失,原已不易挈置,這些已足叫其心痛而有余了;若雲,以生命為信從主的代價,則未有不畏縮而退避的。貪生惡死,人之常情︰在每一個天然的人的心裡,都有一種螻蟻委曲求生的性情。撒但知道我們,比我們知道自己更清楚。它知道貪生是我們的軟弱,所以,在必需時,它就以保全生命為我們舍棄真理的代價。不畏死的心志是與撒但爭戰操勝的必須條件。「弟兄勝過它(撒但),是因……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在禱告中與撒但爭戰的聖徒,常有一種經歷,就是撒但威嚇他們以性命的不保,如果他們仍然反對它。所以,不愛惜自己性命,是與仇敵爭戰的首先預備。它乃是咆哮的獅子,要叫我們因 它的威聲而戰栗。它最大的就是要聖徒放下禱告的兵器而停止爭戰。其實,撒但和聖徒乃是永遠不能構和的。如果我們存 不畏死的心,烹殺任之,則撒但就不得逞了。它都是叫我們自愛自憐,叫我們不要出太大的代價以順服主,叫我們因 艱難、苦難、危險,而在暗中揮淚,自訴自惜,越想越憐。如果我們不愛惜性命,則人世的得失那足動懷?撒但在世上,在我們裡面,沒有一點足以試探我們,則它將安所施其技?這樣,則我們必定得勝。
「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我們處在現今平安的時候,回顧當日的苦難,真要叫我們不寒而栗。然而,我們卻能看見神榮耀的靈,如何降臨在這些受苦的弟兄身上。雖然他們多為基督受苦,他們也多因基督得 安慰。寧可因受苦而得主的安慰,勝于沒有主的安慰也沒有受苦。誰能盡知主安慰的甘美處呢?士每拿的聖徒已經聽見了主的聲音對他們說︰「你們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啟二10)這個冠冕是一個得勝的冠冕。因為得 冠冕的條件,都是有得勝的經歷者方可。「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製;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九25)世人獎賞他們較力爭勝的運動家,我們的主獎賞與撒但和它軍兵爭戰的得勝者。然而,「節製」或守神的「規矩」,方能叫一人得勝;否則不特不能得勝,就是在表面上勝利也是歸于無效的。因為「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后二5)。遵守神的話語,乃是得勝的首一步,也是得冠冕的條件。其實,得冠冕的主要條件,還是在于受苦;為主受苦的方有得 冠冕的可能。這事我們可以看主耶穌的歷史。「惟獨見那成為比天使小一點的耶穌,因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貴、榮耀為冠冕。」「你叫 比天使微小一點,賜 榮耀、尊貴為冠冕。並將你手所造的都派 管理。」(來二9、7)
雅各也講到「生命的冠冕」賜給凡在試煉中忠心的。「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 之人的。」(雅一12)忍受試煉,為 愛主,生命的冠冕就是最終的賞賜。撒但以死亡相恐嚇;基督以生命相應許。撒但投人入監牢;基督賜人戴冠冕。複活乃是怕死的驅滅者。為基督失喪的生命,要在複活裡得 。凡為主受死的,都要在千年國裡與主同操權(啟廿4)。主賜特別的冠冕與特別工作的人們。在聖經中所記載的,有三種冠冕;這裡所記的生命冠冕就是其中的一種。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十九節的冠冕乃是一種名詞;哥林多前書九章二十五節的冠冕乃是說冠冕的性質;此二者並非兩種的冠冕。彼得告訴忠心照管羊群的長老說︰「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五4)保羅又說到別的冠冕︰「從此以后,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 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 顯現的人。」(提后四8)生命的冠冕是賜給為主受苦,勝過仇敵一切攻擊的人;公義的冠冕是賜給那愛慕主再臨的人;榮耀的冠冕是賜給那些忠心為主作工(而常受人的輕看,隱藏不露)的人。
然而,冠冕到底有甚么意思呢?在一方面,我相信冠冕乃是實在的冠冕,是有這件東西的。凡履行得 冠冕條件的人都要得 。較力爭勝者的頭上如何有冠冕,聖徒血汗的頭上也必定有實在的冠冕。我們現在毫無遮蔽的頭,他日將要發出燦爛的光輝。在另一方面,我相信我們所戴的冠冕是有意思隱含在裡面的。冠冕包藏作王的意思在裡面。太子加冠了,就是說他從今作王了。若說聖徒得 冠冕,而無作王或操權的意思隱含在裡面,則一頂的冠冕到底有甚么價值呢?主就是用一頂物質的冠冕來吸引 的聖徒,叫他們為之舍命么?雖然聖徒的心原是因 愛主,要叫主喜悅,目的並非在乎賞賜;然而,主的獎品總無平常之理;主若肯以為獎賞的,則必定是大有價值的。照 聖經看來,這必定就是與主一同作王。
加冠和作王原是分不開的。若雲得 冠冕,而無作王的意思包含在裡面,好像是說不過去的事。我們可以看聖經的見証︰「亞捫人之王所戴的金冠冕。」(撒下十二30)「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王(1節)──頭上。」(詩廿一3)「所羅門王頭戴冠冕。」(歌三11)「你這受死傷行惡的以色列王阿,罪孽的盡頭到了,受報的日子已到;主耶和華如此說︰當除掉冠,摘下冕。」(結廿一25-26)主耶穌如何作受苦的王而戴荊棘的冠冕,照樣, 作榮耀的王而戴榮耀的冠冕。就是希伯來書也是將 的戴 冠冕,和管理萬物連起來說(二9)。照 聖經的明証,和冠冕的意義看起來,我們知道冠冕是作王的表記。這樣,我們就看見一個極重要的原則來;不是每一個信徒可以都得 冠冕,照樣,也不是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和基督一同作王。不是每一個配得冠冕的信徒都可以得同樣的冠冕,照樣,也不是每一個信徒能在榮耀裡得 同等的地位。有不得冠冕的信徒,也有不作王的信徒。喪失作王的賞賜,和在榮耀裡的分別,乃是聖經中的要道。受苦的要得 生命的冠冕,受死的要複活作王(啟廿4)。得救都是一樣的,千年國中的地位並非一樣的。就是沒有賞賜,自己受虧損的信徒,尚是得救的(林前三15)。拯救十字架上強盜的恩典,和拯救大數保羅的恩典,原是沒有分別的。然而,我們絕不能說,此二者在榮耀裡的賞賜是一樣的。雖然器皿的大小有別,然而小者也像大者一樣的充滿喜樂和祝福。現今自然有靈性上程度的高低;然而,他日那裡只有千年國度裡地位的分別。到榮耀裡的時候,自無試驗的事。今日的忠心受苦,解決后日的地位。雖然如此,我們卻不要抹煞了神的至尊主權。
十一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照舊,聖靈的話語,乃是向眾教會說的,「應當聽」的命令只是對少數有耳的人(太十三9)說。聖靈的話語雖然仍舊說,然而會聽的人竟然不多。
這裡有一個很好的屬靈教訓。這七封書信乃是主耶穌寄與七教會的,每封書信的首句都是說︰主「說」(二1、8、12、18,三1、7、14末字),都是表明七封書信的話都是主耶穌說的。但是,在每封書信的末了,總是以為這七封書信,乃是「聖靈……所說的話」。這是甚么意思?這裡有個最大的教訓︰主耶穌所說的話,就是這七封書信的記載。 命約翰寄書信給每一個教會時, 的首一句話都是對約翰說︰「你要寫。」(二1、8、12、18,三1、7、14)所以,主耶穌對各教會所說的話,就是約翰所寫的話。換一句話說,就是聖經的記載,就是我們啟示錄二、三章的經文。主耶穌的話已經說了,已經記載了,寫在聖經上了;聖靈尚需再藉 這些話,對教會說話。聖靈尚需從「記載的話」裡,對教會說出話來。聖靈並不自己隨便說話,乃是將「寫的話」在人心裡重新說出來。我們讀經時,應當注重這一點。不錯,我們在聖經裡已經有耶穌的話了,已經有神的話了;然而,我們尚需求聖靈從裡面對我們說話。讀經原是盼望聖靈對我們說話;如果光讀經,而無聽見聖靈的聲音,則讀經是無益的。我們應當讓聖靈從記載的經文裡,說出 的話語來方可。神已經在聖經裡說過話了,然而,我們尚需讓聖靈從神所已說的話裡,重新對我們說話。每一個忠心等候神的人,都有聖靈藉 聖經向他們說話的經歷。神的話(聖經)是普通的,必須有聖靈照 我們的需要,將神的話語指定給我們用。讀過聖經,我們知道其中的普通美好,然而,聖靈一從裡面對我們說話時,我們就受了不可言宣的教訓、責備、安慰、勉勵。當聖靈在一、二節聖經裡對我們說話時,我們就要得 特別的啟示,從前所以為明白的,現在要以為尚是屬乎皮毛,此時好像明徹了經文的心髓。所以,讀經不是求多,也不是求熟,更不是求知識;讀經乃是求聖靈從聖經向我們說話。複活的救主如何為以馬忤斯二門徒解說聖經,叫他們心如火熱,照樣,差來的聖靈也如何為所有信徒解開聖經,叫它發出亮光,使他們心中受刺扎。知道了這個,我們就當用祈禱和默想的態度,預備自己,好叫聖靈能對我們說出聖經的話來。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這是一個應許。凡得勝的,他的地位是安穩的,第二次的死,審判的死,必定不能害他。第二次的死就是硫磺火湖(啟廿一8)。除了第一次肉身的死之外,並沒有別的能害他們。所以,不必怕第一次的死,它不過是引導你到神面前的仆人。主乃是舊日的木頭,可以投入瑪拉的苦水︰ 自己經過死亡的痛苦,叫它變為甘美。
不受第二次死的害,意思就是不受火湖(啟廿14)的害,火湖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地獄。不受火湖的害的人,就是說他要在頭一次的複活裡有分,得以亨受千年國的福樂。這是啟示錄所証明的︰「在頭一次複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廿6)所以,在此我們看見得勝者得 兩個有福的結局︰在消極方面,他逃避神一切的怒氣,沒有毫厘及身;在積極方面,他得 冠冕,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這一個應許,像每封書信裡所有的應許一樣,乃是將教會裡的信徒分為得勝者與被勝者。這應許又是特別的;並非每一個得勝者都要得 所有的應許,乃是在某種試驗中得勝的,方能得 某種試驗的特別應許。這裡的應許乃是賜給那些為 基督的緣故下監受死的人。得勝者和被勝者的分別,也是教會的經歷所充足証明的。我們知道有許多誠心相信基督得永生的人,在臨難時,因 肉身軟弱的緣故,竟退縮而不承認主。重生的信徒否認基督,乃是一件可能(不是應該)的事。得勝者和被勝者的分別是一件不能取消的事。彼得若從前尚未重生,則最少當他承認基督為神兒子的時候(太十六16),他重生了(約壹五1);然而,再后他竟發誓否認基督。信徒當生死關頭時,得勝者固大有其人,感謝主;然而,被勝而退后者亦為不少。逼迫者常是說︰不棄絕你所信的就要死﹗堅持信心,從容就死的,他得勝了,榮耀神,且堅固他弟兄的心。他若在仇敵前否認至聖主的名,則自己失敗了,被勝了;神和 教會的前途好像都因之而蒙羞。照這裡的經言,就是說那些得勝、沒有否認主的人,才能不受第二次死──地獄──的害;那些失敗否認主的人,就要受第二次死的害。這是聖經所說的,是很明白的。然則得救的人因為否認主就要永遠沉淪么?不﹗這不是聖經的道理,也不是我們的教訓。在一方面,聖經教訓我們以基督徒一次得救,就是永遠得救。凡相信主耶穌作個人救主的人,乃是永遠得救,無論如何,再不會永遠沉淪了。若說聖徒尚會永遠沉淪,就是減少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功勞,而將神的應許抹煞無存。然而,反一方面,我們不能說犯罪的基督徒,除了沒有得獎之外(林前三15),並無其他的刑罰。據我看來,聖經雖然教訓我們以聖徒的永遠得救,然而,聖經也教訓我們以失敗犯罪基督徒的刑罰。我們應當相信聖經所有的話。在我們解經的方法中,我們應當為聖經真理留地位,切不可割削聖經以合乎我們解經的理想。人們思想偏近于公義的,就要將教訓永遠得救的經文解去,以表明基督徒若犯罪,尚要永遠沉淪。人們思想偏近于恩典的,就要將神刑罰犯罪基督徒的經文解去,以表明無論如何基督徒總是得救的。前者多輕看神寶貴的應許,而注重神對于信徒失敗的警告。后者多是用解釋以改換經文的本意,以為神所警告的並非得救的信徒,乃是負名的人們而已。前者因為不明重生的理和救贖的恩;后者因為先有成見,致在無意中,將解經誤為改經。二者都不能無失。我們在此不能詳細的看,只能提綱的一說。
一、照 聖經的教訓,我們知道;罪人一接受主耶穌作個人的救主──相信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乃是代替他死的──他就永遠得救了,有以下的証據︰(一)「信的人有永生」(約六47);一信就有,而所有的乃是永生;既是永生,則斷無中途沉淪之理。(二)主耶穌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乃是「永遠贖罪的事」(來九12);所以,凡罪人信靠 的,就有永遠贖罪的效力;如此,則主耶穌寶血的效力,在信 的人身上是到永遠的。(三)主耶穌大祭司的禱告乃是信徒得救到底的保守能力。「凡靠 進到神面前的人, 都能拯救到底;因為 是長遠活 ,替他們祈求。」(來七25)信徒沉淪了,就是說主耶穌的禱告沒有效力了;凡有如此思想的,就是褻瀆 ﹗(四)罪人一信主耶穌時,他就得 聖靈,與主有生命上的聯合,成為主身體的肢體。若說信徒尚會永遠沉淪,則主耶穌的身體要殘缺不全了。「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八1)(五)信徒乃是神賜給主耶穌的恩賜(約十29),若謂信徒會永遠沉淪,則父賜與子者究非永久。這是我們所不能想的事。如果神對世人的恩典是沒有后悔的,則 對 的愛子豈能中途收回呢?(六)救恩既非由行為而得(弗二1、8-9),則救恩決不因行為而失。(七)信徒若會永遠沉淪,則新約聖經所常言主的保守能力,都成無稽。(八)罪人信主耶穌為救主時,乃是被神所生而為神的兒女(約一12-13);既生則不能不生,一次為兒女,無論如何──雖是犯罪──終是兒女。所得的又是永生,此關系永無解除的可能。(九)神今世所救的人,乃是神在創世以前所預定的人。我們若將得救這事交在神的主權之下,就要見到斷無神預定得救的人,終為沉淪之理。「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羅八30)神在過去的時候預定,在將來的時候榮耀,在現今的時候召而稱之為義。信徒是保險被救人永遠榮耀的。(十)再看主耶穌的應許,這個問題是解決了。「我的羊……永不滅亡。」(約十27-28)一次為主的羊就永遠不滅亡,這是主自己親口說的。何故?因為1.「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約十28);2.「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裡把他們奪去」(約十29)。這樣看來,每一個信徒的得救問題是穩妥的,萬全的。贊美主﹗
二、信徒得救了之后,他若犯罪,偶然有了過失,他就應當立即來到神的面前認罪,神就要根據十字架的功勞赦免他的罪過。我們應當分別罪人和信徒赦罪的條件︰罪人是因為信,聖徒是因為認。約翰一書一章九節說︰「我們(基督徒)若認──獨一的條件──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罪人不能因認而遇赦;聖徒不能因信而蒙赦。聖徒若犯罪,一來到神的面前認罪,倚靠主耶穌的功勞,就立蒙赦免。至他日審判台前時,就再沒有以此罪審判他了。但是,這裡有個問題。信徒中承認己過,求神赦免的,固大有其人;而抱罪以歿,終身未嘗認罪悔改的,亦不為少數。如此的人亦將永遠得救,不受神的刑罰么?罪是罪,神要審判罪如罪,刑罰罪如罪。信徒若未認罪,則他在該特別罪上,得不 主耶穌十字架的功效,他要自己擔罪。神要審判刑罰罪,不管此罪是在罪人身上,或在信徒心裡。
得救的基督徒是要受刑罰的,有以下的証據︰(一)「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常過天恩的滋味,又于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必被廢棄,近于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來六4-8)這樣的人自然是已經信主得救的了,然而尚有焚燒的刑罰。(二)「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來十26-27)「再沒有贖罪祭」是表明從前已經有贖罪祭了;所以,這人已得救了。然而,因 他故意犯罪,就要受那焚燒眾敵人的烈火。信徒與罪人一同犯罪,就同 罪人受刑罰。(三)「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去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約十五6)已經作枝子的人尚有被丟在外面枯乾,投在火裡焚燒之虞。(四)「凡 弟兄是魔利的,難危地獄的火。」(太五22)彼此既都是弟兄,則都是得救的人了;然而, 人犯罪的弟兄,卻難免地獄的火。(五)「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十32-33)這裡的「凡」,就是上文的「你們」,就是門徒。作主門徒的,尚有被主否認的可能。(六)「我的朋友,我對你們說,那殺身體以后,不能再作甚么的,不要怕他們。我要指示你們當怕的是誰;當怕那殺了以后,又有權柄丟在地獄裡的;我實在告訴你們,正要怕他。」(路十二4-5)主的朋友乃是得救的信徒,然而,尚有人會把他丟在地獄裡。(七)「當那日──審判台前──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么?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原文有「不以你們為是」的意思),你們這些作惡(原文「不守規矩」)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2-23)聽見主話而不遵行,隨 己意作工的人們,雖然沒有沉淪,卻要聽見主對他說嚴重的話。(八)「把這無用的仆人,去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廿五30)接受聖靈恩賜的仆人,已是主身體中的一肢了,然而,因其掘地埋金,誤會了主,竟被丟在半空外面的黑暗裡。(九)「那仆人若心裡說,我的主人必來得遲;就動手打仆人和使女,並且吃喝醉酒;……那仆人的主人要來,重重的處治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順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責打;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當受責打的事,必少受責打;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5-48)得主「給」,受主「托」的仆人,乃是已蒙主恩得救的人;然而,因其不服從神旨,卻要受主重重的處治。(十)「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啟二11)不得勝的人,就要受第二次的死,就是地獄的害。這樣看起來,得救的基督徒,他若犯罪,沒有承認,他就得不 十字架的效力,就要受極重的刑罰。神是慈愛的,然而, 也是公義的。
總括說來,聖經教訓我們以信徒的永遠得救,聖經也教訓我們以信徒犯罪的刑罰。我們相信,也知道,聖經是不相反的,神的作為也是不相反的。信徒的永遠得救和刑罰,乃是兩個同時存在的要道。
讀了以上第二段的聖經,我們看見,除了「外面的黑暗」是在半空榮耀雲彩外面的之外,其余有三次明說到地獄,多次說到焚燒。這些聖經引導我們相信︰信徒有下地獄的可能──地獄乃是聖徒犯罪的刑罰。將來信徒要(最少)(大略)分作三等︰得獎的、無獎的、受刑的;犯罪者要受刑。基督徒也要永遠沉淪么?不,這不是聖經所教訓的。我們若將第一、第二兩段聖經合起來看,我們就要知道︰聖徒的得救既是永遠的,則其刑罰,雖有地獄字樣,究與罪人有別,卻不是永遠的。這樣,我們就自然斷定︰犯罪信徒在審判台前受審后,要下地獄暫時受刑,然后終歸得救。這並非羅馬教的煉獄,因為地獄乃是為 刑罰,並非若煉獄之為預備信徒靈性的。這也不是神學上的「複原」理想,那是一個異端,以為罪人受刑后,都要得救;這裡所說的,不過是一部分已經得救的信徒。
約翰福音十一章二十八節的「永不滅亡」四字,足以解決一切不信信徒永遠得救者的難題。然而,也是這四字足以証明我們所說的為不錯。原文的秩序,並非如英漢聖經的秩序。原文此四字並非作「永不滅亡」,乃是「不永滅亡」;這清清楚楚的証明我們所立的地位。
照 聖經來看,千年國乃是一個特別的時代,這時代要引進神永遠的國度,乃是一個公義操權的時代。所以,凡與千年國有關的,都是按 公義的原則。犯罪的信徒,就是在這千年中受刑。這個可從路加福音十八章看出來。約翰福音從始至終的告訴我們,永生乃是由信而得,這是極要緊的。但是,主耶穌卻在路加福音告訴我們說︰人若撇下一切,則沒有「在來世不得永生的」。此與主在約翰福音所說的,是何等的不同。這裡不是說一信即得,乃是說,撇下一切,不愛慕世界的話,能在來世得 永生;否則不能。所以,我們應當注意一下︰「來世」與「將來」有別。「來世」原文即「快來的世代」;我們現今的世代,乃是恩典的世代,將來的世代就是千年國的世代。將來乃是無一定的。這樣,約翰所說的和路加所說的,並無反對。約翰是說普通得永生的條件──信。路加乃是說,在千年國中公義的世代裡的永生。愛慕世界的信徒不能得 此時的永生,他們要受罰。
看這樣嚴肅的道理,要叫我們謹慎。神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神的原意並非要叫我們受刑;但我們的罪──犯了而又不認──自然叫主的恩典不能因 十字架而臨到我們。所以,我們受罰。地獄是何等的可怕﹗犯罪真是可惡的。信徒難免地獄的火是何等的可畏上我們應當倚靠十字架。我們所說的,乃是神叫聖徒儆醒謹慎的最好警戒。如果神的道因為藉人發表而受虧損的,就愿神赦免我們﹗
我們回到啟示錄來。因為愛惜生命,而使仇敵得勝的信徒,是何等的可憐﹗忠心事奉主的,雖然喪生,然而,除了第一次的死之外,第二次的死並不能害他。何等的應許﹗
{\Section:TopicID=120}附︰歷史上的應驗
以弗所是教會在世的首段歷史;所以,士每拿是教會在世的第二段歷史。雖然我們不敢確定的說,「受苦十日」是指 羅馬皇帝的十次大逼迫,然而,最少也是隱指到當日的苦難。我們不敢說,大逼迫真是合乎十的數目;然而,羅馬皇帝逼迫教會的時代,甚合乎士每拿的時代──自多米田操權始,到大阿古力田止,計有二百余年。士每拿的時代約終于主后三百一十三年。這是教會的殉道時期。雖然,在別的時代,教會亦曾受更大的逼迫;然而,這不過限于一地一處,究不普遍。羅馬帝國的偉大,適足以更加其逼迫基督徒的能力,叫信徒無處逃避。
當我們讀過福克司的《殉道者》后,真足叫我們二十世紀的人咋舌。當日信徒所受的苦,真有非肉身的人所能受的。至于當日刑罰的殘酷,吾國的炮烙,尚不及其十一。當日逼迫的刑法,以及犯者受刑的程序,真是當日的一大發明﹗人的思想裡所沒有的殘忍法子,在當日都已次第行之,加之聖徒的身了。這個叫我們想到大災難中,敵基督逼迫基督徒的手段要有何等的厲害﹗自然較諸舊日更甚,更為難堪。現在不愿撇舍世界的,他日受苦時,欲撇舍而不可得,豈不可憐﹗現今是我們得勝的時代。最可憐的,就是非經過神嚴重的責打,信徒尚不肯舍棄世界呢﹗
我們再看當日殉道者的忠心,真叫我們羨慕。許多信徒都是羨慕,貪求為主舍生,有的信徒竟有受異刑至數月之久而后死的;在這一種極端苦痛中,不特毫無怨言,竟然歡喜忍受,為主作美好的見証。雖然,一言棄主,即可得生,亦不肯為。有的其試煉的艱難,真令讀其事跡的,不敢自信在同種的試煉中,能如他們一樣忠心。有的婦女,雖有父母的敦請,情人的哭求,親友的苦勸,子女的嬌啼;雖然猛獸在前,餓鼎在后;總不稍移其心,稍一讓步。寧可粉身碎骨,苦痛糜爛,終不肯否認其所愛之主的名。世界可失,情人可失,子女可失,生命可失;而主耶穌不可失。約翰門徒波利割為以弗所長老之一,八十六歲(?)時,被羅馬政府曳出,勸其瀆主耶穌,即赦之。他的答話,乃是千古不朽的至言︰「我事 八十六年, 未嘗負我;我又何忍欲吝一死,而負 呢?」
然而,聖徒的血乃是真道的種子。多少時候我們看見羅馬的兵丁,站在旁邊含譏帶嘲的行刑,因見聖徒受苦的忍耐、喜樂、慈仁態度,毫無仇恨的心,從容就義,始終不稍變其節;因希奇的心,而生出研究的心,因而受聖靈莫大的感動;致常有聖徒被焚的火焰正熾,余灰未燼時,行刑者有同樣的信仰,因而繼之受同樣的刑罰。主的十字架會吸引人(約十二)。聖徒的十字架也會吸引人到主的十字架來。這種的感力並非局部,也非偶然的;某名歷史家說,當日羅馬的基督徒若都從羅馬的大國度遷移出去,則羅馬國的居民要大大稀少。可知當日逼迫雖大,然而,聖徒的救人力量亦不為小,許多剛硬的人心,甚么都打不進去,惟獨血會流進去。救主已經流血了,傳揚流血的,也當用流血。
雖然當日苦難叫聖徒向主生起想慕戀愛的心,然而,苦難卻未曾叫教會的法則和教訓變為純正。雖然如此,當日的教會已很忠心的抵擋許多的異端邪道,這是很為可取的。至于猶太化的道理,其起首甚早,以致我們不能詳知其進行的方法,及提倡者的姓名。我們打開沒有受神默示的世界歷史,就要見當日的改變,早已成就了,至于如何改變則無記載。並且猶太化的習慣和行為,已是那樣的普遍,以致我們很難將這封書信的時代,列與羅馬逼迫教會同時。我們好像信不過,如此忠心為主受苦的教會,竟有服從猶太化道理之事。實在的問題就是︰教會的歷史書,當初既甚稀少,而其中的記載又曾經過許多反對真理的世紀;我們能否希望它對我們說出那些猶太化教師當日奮斗的情形?當時(各世紀中)的作者既是慣將名人的姓名注在假冒的作品上,則他們不將初教會歷史中,與猶太化教師奮斗的事跡黜改的幾希;因為猶太化道理在當日是非常盛行的。然而,教會歷史無此奮斗一段的記載是不可的。加之,主在此處所說的話(二9),更叫我們相信,當日是有奮斗的。一件事是我們所信的,教會真實歷史的著作,尚需待乎將來;或者只記在神面前而已。無論如何,我們知道教會中拿撒勒派和以比恩納派,都是猶太化的宗派。他們的來源、存在和結局,在吉邦的《羅馬帝國的興衰史》中說得非常清楚。至于當日教會組織上的改變,不守聖經法則,也是受這道理的影響。尚有一個表明,就是耶路撒冷首十五位的監督,都是受割禮的猶太人,而其會眾則合守摩西的律法與基督的教訓。
如果我們以那些自稱為猶太人的,乃是肉身的猶太人;我們看見他們逼迫基督徒也是一個事實。就是當波利割被焚時,猶太人也是很忙碌的幫忙預備薪木。
我們已經看見了猶太化的道理如何升漲;我們應當高舉恩惠的福音,拒絕那些調和混合律法和恩典的。我們不要負律法的重軛,而失去在基督裡的自由。我們遵守律法,不特不能叫我們得救,並且不能加增我們在神面的地位一分,反叫我們從恩典中墜落。我們是順服基督,不是遵守律法。
我們也已經看見了聖徒如何為主受苦,他們因為離棄當初的愛心,所以受神的責打。我們切不要等至神在大災難中責打我們時,力愿意舍棄來跟從主。神已經在十字架上預備了一切,叫我們靠主能以得勝;我們現今若不接受神的恩典,將來就要受神的鞭打。若神愿意叫我們為之受苦,則我們當因主愛的緣故,愿意忠心到死以榮主名。別的聖徒已經受苦了,我們豈可偷安?苦難是鋪到榮耀的路途。愿我們在前途中,彼此一同忠心儆醒。
第四章 別迦摩──腐敗的教會(二12-17)
十二節︰「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
在士每拿的教會裡,我們看見撒但雖然攻擊他們,他們的愛心卻因 逼迫而加增。現今逼迫停止了,而詭計卻大成功。它若在外面不能逼迫,它就要在裡面迷惑,叫神的兒女腐敗。強權與引誘,乃是仇敵反對神的兩種工具。此二者都在撒但的手中,它能運用自如。如果有一失敗,它就更用其一。它就是這樣對待我們的主,先是引誘 于曠野,因計不得逞,就迫殺 于十字架。但是,它失敗了,卻叫它的仇敵──我們的主,大大得勝了。它也是這樣對待保羅,它要保羅同工,以敗壞主的聖工,因計不行,就把他丟在監獄裡(徒十六)。它對于教會,也是這樣。它以逼迫待士每拿,反叫士每拿更加熱心;所以,它就改弦更張,用屬世的羅網來牢籠別迦摩。可憐﹗別迦摩竟墜在它的陷阱中,失去她與世界的分別。
在別迦摩的教會,乃是啟示士每拿以后的情形。神因為顧念 的兒女,所以,當 看見他們離棄當初的愛心時,就允許逼迫臨到他們的身上,叫他們不再退后。這個目的也算達到了一時,但不久之后,教會複興的能力,依然又失了﹗他們就再墮落,墮落得比從前更為厲害──教會世界化﹗舊約士師記的光景與現今教會的情形,真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士師記實在是一本複興史。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失敗了,他們就被他們的仇敵所征服,神卻在 的恩典中,時常拯救他們。然而,最奇異不過的,就是神每次拯救 的百姓(這可稱為︰每次的大複興)之后,他們再失敗了。他們現在的光景,比他們沒有複興以前更壞﹗教會的歷史,何獨不然?神在 的恩慈和憐憫中,不時用 的聖靈複興 的兒女,叫他們再得 生命,叫他們的靈性更為進步,叫他們更順服神的話語;但是,可憐﹗曾幾何時,這些複興的潮流一過,負名的教會依舊向后退。所以,神雖然在士每拿的教會裡停止以弗所的退后,然而,這並不長久,現在別迦摩已經擺在我們面前了。在這裡,我要連帶提及(雖然這不關乎我們的正文),以色列人的預表,是適合于近今公會的情形。士師時代混亂的情形,可從「各人任意而行」(末章末節)一語看出來。過此任意而行的時代,他們就接受掃羅為王,再后方有大 、所羅門相繼為王。現今的公會,正是「各人任意而行」,人的遺傳,人的心理,人的傾向,人的神學,人的信條,人的規則,人的愛好,是一切公會組織的目標,神的話語已被丟在背后,或以之與凡屬乎人者相等。多少人不肯順服「主如此說」,而以為「公會保守秩序的規矩,也是人所當守的」。我們並不希奇,這是背道時代中所必有的光景。到了末后,他們以全體論,就要接受敵基督為王,這是舊約的掃羅。但是,我們的大 ,就是爭戰的基督, 必定要來, 要爭戰, 要得勝。再后 要像所羅門一樣,作和平的王到一千年之久。現在是我們忠心的時候。
沒有離棄當初的愛心,則任何的試探,總不能叫教會退后。當初的愛心既然離棄了,則任何的墮落,有甚么是教會所不能達到的呢?
「別迦摩」三字,在原文裡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完全結婚」;意即教會現在放下她作旅客的性質,而與世界結婚。教會原是與基督訂婚的童貞女,若在基督未來以前,教會就已結婚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是教會與世界的結婚。這無足奇,因為這不過是長期戀愛的結果而已。按 主的話語來看,基督徒與世是不兩立的。我們被留在世上,就是証明一個厭棄、釘死基督之世界的不對,所以,「主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十六33)。如果信徒保守他們出世反世的地位,則我們必定有一個永遠的士每拿。世界若不以苦難如在聖徒身上,必定有以下二個緣故中之一︰世界變成教會,或教會變成世界。現今世界的物質,或者是很發達的,但是,他們對于基督的態度,到底與前二十世紀有所不同否?如果世界沒有變好成為教會,則我們不得已就要說教會與世界攜手聯婚,乃是因教會變成世界﹗
這字尚有一個意思,就是「高樓」。教會出嫁世界的結果,就是得崇高的地位。她的目的原是在此,而今竟如愿以償了。背苦架跟一位卑微的拿撒勒人,那有今日的好處。「我們變成一個高樓,叫舉世之人欽仰,豈非與主的道理大有利益么?」豈知高樓的地位,乃是學生比先生高,仆人比主人大的地位;世人既說我們的主是被鬼附的,則我們要受 何等的譏笑呢?如果我們的主所得的,不過是荊棘的冠冕,和木頭的十字架,則我們要得 甚么呢?如果馬槽是 的降生地,則高樓應否為我們的住處呢?愛主的人應當知道如何回答。究竟「高樓」並不像被人厭棄的十字架的精神。高樓與十字架,二者能並行相處而不悖么?其實,與世界結婚的,難得有十字架卑微、苦痛、平常、窮困的精神。高樓不過是許多偉大之一個代表而已。教會可以順 世界的大路而奔跑快樂;然而,主必審判。
我們從前已經說過,主對于每一個教會的名稱,乃是與那一個教會的情形有特別關系的。因為在別迦摩的教會屬性,所以主就表明自己是︰
「那有兩刃利劍的。」人用他的劍來反對士每拿,主卻用 的劍來反對別迦摩。從前是尼羅用劍,現在是基督用劍。主耶穌要叫他們知道,如果世人的劍是可怕的,則 的利劍更是可怕的。人若可懼,則神豈不可畏? 的使者如何對待巴蘭, 的自己也要如何對待這跟從巴蘭的教會。這是 對待背道教會的工具。這與前封書信是何等的不同呢﹗那裡,信徒是要死的,主卻表明 自己是複活的。這裡 是作一個審判官,帶 兩刃的利劍。在士每拿, 有生命的權柄;在此, 有死亡的權柄。 對于那些不愛惜自己生命的,就表明 柔細、慈悲的同情;但對于愛惜自己生命,而與世界聯合的,則有 的利劍。人若閃避仇敵的逼迫,就要遇見基督的刑罰。
第一個教會告訴我們以當初愛心的離棄;第二個教會告訴我們以仇敵的逼迫。現在的問題,並不是逼迫,乃是仇敵的歡迎。撒但的笑容,真是比它的怒目更為可怕。可憐﹗多少的參孫,不怕戰場上凶猛的非利士人,卻因睡在一個大利拉的膝上,而剃除他能力的發綹,叫他與常人無異。神肯鞭責,尚是事有可為。神若放棄,雖然肉身安逸,良心無擾,然而危險了﹗「以法蓮親近偶像,任憑他吧﹗」(何四17)這是最可悲的﹗現在乃是基督更慎密的審判。他們利用邪說,以便與世界同路而行,以為聖遮掩惡行。挪移燈台的道,在此並不相合。神並沒有叫他們回到當初的愛心,這已不可能;因為全教會都已迷路。除了個人戀主,而得主為自己的喜悅之外,別無其他的應許。
這個教會已經無力分別那應當分別的︰所以,主告訴他們, 是那有兩刃利劍的。兩刃利劍的意思,可看希伯來書四章十二、十三節︰「神的話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 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主這樣的對別迦摩的使者說,就是告訴他們,他們的屬靈光景在 面前是敞露的, 的話語要把我們的原形顯露出來。
不只如此,這利劍也是審判的代表。主的話是刺開一切隱密的,但是,主的話也是審判、定罪,而執行刑罰的。主后來就是用這利劍來攻擊列國(啟十九);所以, 的意思是很明白的了。這是主耶穌審判和執行審判的器具。人手中的劍如何割除,神的話語也如何趕殺一切反對 的。自然,主不是用此以殺戮屬乎 自己的人,然而,主卻叫與尼哥拉人同處者悔改,否則 要攻擊(16節)。
十三節︰「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座位」在原文是「土暖諾司」,意即「寶座」。寶座是操權的記號。撒但的寶座並非在地獄裡面,因為地獄乃是撒但的監牢,並非它操權的所在。撒但的領土,乃現今的世界,世界是它作王的所在。聖經說︰「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聖經明稱它作「世界的王」(約十四30)。保羅也說,它是「世界的神」(林后四4)。所以,「有撒但寶座之處」,就是現今的世界。
教會住在世界裡﹗這是何等的奇異呢﹗仇敵的世界,已經不再把教會趕出去,叫教會覺得她與世界是有分別的。教會現在已經在世界懷抱之中。現在不是渣滓了﹗更不是瘟疫了﹗現在已經有一個地位,可以受人家的恭敬。教會就是住在撒但作王的世界中。「居」意思就是「搬家到」。現在不再是世界上的客人,乃是世界上的重要分子。教會遷居于世界,這與她的主是何等的不同呢﹗她的主頭一夜在地上,就是住在客店的馬槽裡。 在地上的末了一夜,也是住在客店裡(路廿二11的「客房」,和路二7的「客店」,在原文裡都是一樣的字)。主耶穌始終在世上作旅客。就是 死了,還是埋葬在別人的墳墓裡。 是一個真客人。 盼望 的教會在世上,也不過是作客。所以, 把 所救的人,交在一個客店裡(路十34)。 盼望 再來的時候,要遇見 所拯救的人在那客店裡。但是,可憐﹗教會已經失去她作寄居、作旅客的性質了﹗「在世界」與「居在世界」是不同的。前者不過是寄居的,后者真是世界的公民。這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因為她們與世界聯合,所以才有領受異端的可能。肉體寄在世界,自無危險;心靈居在世界,那就可哀了。
然而救主也承認環境的艱難。 知道 教會所住的地方的危險。罪惡和偶像,是到處都有的。 知道 教會的難關;所以, 說,「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主耶穌以 的殉道者為榮耀。所以, 說︰「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二13)安提帕的名字,是別處聖經和歷史所沒有提到的。但是,這是一個真為主受苦的人的名字。人雖然不知道,主卻特別提到他的名,說到他的忠心,這是何等的贊許﹗聖徒的死,在主的眼前是何等寶貝呢﹗主認識凡屬乎自己的人,主知道誰為 經過艱難、苦楚。雖然人不認識誰是安提帕,但是善牧認識 羊的名字。這是何等慰人的一個思想呢﹗雖然孤單,雖然人的眼睛不看見,雖然受逼迫一直到死,雖然在世界上沒有所遺留,雖然歷史家不肯在他的歷史上為他留 三個空格,但是主的眼睛看見,主的心也記得,主也贊美,主也夸獎,這真是一個「關銷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歌四12)。世界的人不能摸他,因為他是主眼中的瞳人。他也是不容易把甚么給世界的人。他單認識主,也單求主的喜悅。一個孤單的殉道者,是主所夸獎的殉道者。我們感謝贊美主, 從來沒有忘記一個無名的、不露名的仆人。無論誰在暗中為 受苦, 總是知道,並且也放在心上。主阿﹗你向我們的意念,是何其多呢﹗在將來國度的時候,凡為主受苦的,都要得 榮耀。現在所失去的生命,將來都要得 。不只一個安提帕,所有無名的英雄,在生命和死亡中,為主作殉道者的,都要發光像太陽一樣。
「在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主看見別迦摩特別的情形。撒但不只有一個座位在那裡,並且它是親自住在那裡。在獅子的洞口,我們難免要看見殷紅的血漬和殘碎的骨頭。在撒但所住的地方,難免就有逼迫的事。撒但原是作殺人的凶手,從起初一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當我忠心的見証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作見証,一個真的見証,一個引起撒但怒氣的真見証,一個叫撒但國度受虧損的真見証,都要叫仇敵發出逼迫來。一個見証不會叫撒但受虧損,就不是一個真見証。一個真見証,就必定激動仇敵的怒氣。但是,有的時候,就是作見証,也不至被殺。安提帕不只作見証,他是一個忠心的見証人。忠心作見証的,都要受逼迫。撒但不怕我們空洞的話語,但是,忠心的見証,撒但就受不住了。光作見証,好像不必出甚么代價。但是忠心作見証的,就是冒自己的生命于危險。代價在此,誰愿意出呢?
「當……安提帕……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主允許他們的難處,所以主還沒有怎樣的質問他們。 是一個慈悲的主, 在審判中記念憐憫。 盡 的力量贊美教會。凡 兒女所有的長處, 無不知道,無不鑒賞。 承認他們環境的艱難。 贊美他們堅守 的名,沒有棄絕 的道。
「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他們並沒有棄絕一次交給聖徒的真道,他們還是守住主的名所包括一切的意思。這個名就是表明主身位的榮耀。他們並不因 主血肉的身體,忘記了主的身位。他們雖然眼睛沒有看見過主,但是他們還相信主的神格。他們堅守主的名,也不棄絕主的道。這些事,從一個住在世界的教會發出來,原是何等的不完全呢﹗但主是不抹煞人的好處的。所以 贊美他們。主前半的贊美,是比后半更有力量。因為「堅守」是比「沒有棄絕」好得多。然而「堅守」和「沒有棄絕」,究竟也是不容易的事。就是這樣,已經夠叫主的心感激。所以 喜歡這樣的提起,贊美他們。主能這樣對今天的教會說這樣的話么?我們所看見的是甚么呢?豈不是基督的身位到處被人家棄絕么?人家稱贊他們二十世紀的文化,但是二十世紀的世界,豈不仍是撒但的座位么?但是,有一個安提帕(他名字的意思,就是「反對眾人」),他用他自己的血,蓋印在他所作的見証上,像司提反一樣。他是一個不甘緘默的人。地獄的權勢、世人的逼迫、生命的危險,都不能叫他不發出反對眾人的聲音。為主作忠心的見証,不愛惜性命到死的見証人,今天在甚么地方呢?
十四節︰「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贊美的話語已經過去了,責備的話語,現在來了﹗
巴蘭的教訓,到底是甚么呢?巴蘭到底有甚么特點呢?他因為貪婪的原故,就打算要事奉摩押的王,去咒詛神的以色列人。神已經禁止他了,然而他又來神前求問,因為他的心已經被高位多金所動;末后,他到底去了。雖然他所說的有許多是真的,但是他是勉強 說,並非從心而出。他這樣作,就一步一步的往下走,一直到明明與世人聯絡,為世人設計,絆倒神的子民。現在的教會,豈不是這樣么?把神的真理拿來作買賣,就是巴蘭的法子。
到底巴蘭的教訓是甚么呢?神藉 巴蘭的口對以色列人說,他們應當獨居,不列在萬民中。但巴蘭自己的教訓,卻是要以色列人除去他們與萬民中間隔斷的牆,叫以色列人與米甸人聯合,共同拜偶像,共同犯罪。所以,巴蘭的教訓,就是與世界聯合。這個教訓的結果,就是叫教會失去他們拿細耳人的資格,和熱切愛主的心。
世界與教會中間,本來是有深淵隔開。巴蘭的教訓,叫巴勒蓋一座浮橋,讓教會和世界能夠聯合、親愛。巴蘭的法子,就是叫巴勒利用摩押的婦女,引誘以色列人去拜偶像,去犯奸淫。因為教會與世界聯合,現在甚么事都是安樂順利的。安樂和順利就叫她隨便起來。所以巴蘭的教訓才有盛行之一日。吃祭偶像的東西和犯奸淫,是巴蘭教訓所結的罪惡。聖靈藉 保羅,早已警告 的教會,離開這兩個特別的罪了(請看林前六,八,十章)。這兩個罪惡,從前叫以色列人變為荒涼,現在又破壞了教會的貞潔。
巴蘭在表面上,是神的先知,是親近主的人。但是他要利用他的能力,來得 錢財。他自己和以色列人沒有仇恨,不過他的肚腹就是他自己的神。他肚腹的神既然生了要求,他就不自主的愿意咒詛以色列人。他利用罪惡宴樂,叫以色列人降格與米甸人同等。友情在先,引誘在后,犯罪就是最終的結局。人若站在罪惡的坑邊,邪靈是永不睡覺的,一有機會,它就把人推進坑裡。吃祭偶像的東西是為 肚腹,犯奸淫是得罪自己的身子,兩個都是叫肉體快樂。世界的社交聚會,和世界的情欲,已經領導以色列人和別迦摩人,進入罪惡的深坑。但是,跟從在以色列人和別迦摩人后面的人,尚是源源不絕呢﹗巴蘭這樣敗壞了以色列人的分別,叫他們與列國和列國的偶像調和,他的預表是很容易明白的。教會一與世界聯盟,教會一得 世界的好處,並用之以吸引血氣的人,僱工的先知自然就應當為 本身的利益,竭力來破壞所有敬虔的分別。這步的墮落,是一個團體的墮落,從來未經悔改,更不必說收回失去的陣地。雖然歷來有很多的個人,離開這樣的教訓;但是團體的恢複,直到如今,尚未見過﹗每一步向下走,腳步的速率都是逐步加增。「以色列家阿,你們在曠野四十年,豈是將祭物和供物獻給我呢?你們抬 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帳幕,和偶像的龕,並你們的神星。所以我要把你們擄到大馬色以外。」(摩五\cs1625-27)雖然從那時以后有許多的複興和改造,但是這不過都是局部的,並沒有新鮮的起首。教會何獨不然?人說現在有個新五旬節,但是這新的五旬節在甚么地方呢?就是頭一個的五旬節,豈非也是歷時不久么?「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 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羅十一22)外邦人到底長久住在主的恩慈裡么?豈非從當時起,巴蘭教訓的勢力日加一日,巴蘭的信徒日多一日,直等到全教會都被這罪惡的教訓所模范么?不錯,以色列人后來(結九4)也有嘆息痛苦,要除去他們中間可憎之物;但是讓我們說一句溫柔的話,教會今天豈非尚是堅守主在這裡所定罪的么?雖然也有小部分的人反對這樣的牽動,但是到底有幾個能夠避免這種勢力的影響呢?
我們現在應當藉 主的亮光,察看我們自己,到底站立在甚么地位上。我們是在「巴比倫」裡面,或者是在「營外」呢?我們個人,到底曾用過甚么工夫叫教會與世界分別呢?哥林多后書六章嚴格的禁止信的和不信的同負一軛。對于這個,我們到底已經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了沒有?在神的面前,我們的伴侶,像我們別的行為一樣,要受同等的審判。神雖然要在經歷上作我們的父親,但是 說,我們若不從他們中間出來, 就不能實行 的父職,也不能表明 的父情。現在的集合,現在的公會,現在的團體,數目真是多﹗但是有幾個神的兒女,在這樣的團體中,記得哥林多后書六章莊嚴的教訓呢?
神所禁止的軛,自然有許多的意思。但是這軛意思的總結,不過就是與人聯合來得 一個共同的目的。在社會上的聯絡,婚姻的關系,生意的股東,都是軛的代表。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負軛最要緊的地方,還是在乎教會本身的問題。現在有許多的組織法,不過就是盡量地把教會和世界調和起來。除了儀式以外,毫無生氣。人可以因 受洗禮,便作基督的肢體,和神的兒女。得救的與不得救的,可以一同來到主的桌子前,領受晚餐。在這一種的組織之下,與世界分別,是絕對不可能的。信徒在教會裡,世界也在教會裡,到底要用甚么法子分別呢?慈善的事業、神學的教訓,和教會一切的儀式,總不會叫許多混進教會的人(有時是混收進來),變作神的兒女。但是許多的人,還不能看見他們現在在教會裡所負的,到底是甚么軛﹗
有的國家竟然有一種國家的教會。因 議會的定案,竟叫全國國民都變作基督徒。還有因為父母是基督徒,叫凡他們所生的,也都變作基督徒。全家成為一個基督徒的家。你能夠給他一個合作的名,但是他是死的。你叫他們不過變作奉行故事的、假冒為善的,這是因為你勉強要他負一個基督徒的名。你盡可以不將他的實在情形告訴他,叫他受你的籠絡,受你的欺騙,但是他到了永世以后,或者要清醒過來。但是那個清醒是何等的可憐呢﹗看見自己在無邊的黑暗中﹗這是因為你和他同負一個軛,所以他受了欺騙,被你帶領到那個哀哭切齒的地方。你若早為分別,或者可以激動他的良心,或者可以叫他不至如此。
猶太化的教會,自然免不了有許多的攙雜(見士每拿教會{\LinkToBook:TopicID=119,Name=第三章 士每拿──受苦的教會(二8-11)})。大家都未得 穩當的証實,大家都是受試驗、盼望得救的人。如果教會不是一班已經得救的人,不過是一個得救的法子,那就難免同負一軛。照 現今時尚的意見,人們加入教會,乃是盼望得救;教會裡面,自然難免成為聖徒和罪人所共成立的機關。人們不相信得救証實的道理,所以,這樣的情形是必有的。
巴蘭是一個僱工的先知。他是因為錢的緣故才預言。今天在教會中間,巴蘭的學生是何其多呢?因為當有錢才能夠蓋禮拜堂,才能夠買聖經,才能夠供給傳道先生﹗但是,五旬節是錢買不到的﹗千年國也不是因 錢才建在地上的﹗當日巴勒僱巴蘭來作工,現在教會則求世界的人,出錢僱傳道先生。有的世人,還沒有戴上基督教的面具,教會卻向他募捐。教會對那些還沒有把自己奉獻給主的人說,他們能奉獻他們的錢財﹗因為我們的用法是不錯的,我們就不必管用甚么法子得 這個錢財。有錢就可以辦慈善事業,就可以開學堂和醫院,有錢就可以印聖經,有錢就可以派出傳道先生去邊荒布道,有錢就可以作千萬的善事;我們何必管如何得 這些錢呢?目的若是好的,我們何必管法子呢?現今二十世紀的時候,還能盼望神再行神跡么﹗
這樣的請求,使人來幫助教會,這樣的要求撒但的兒女,用物質來破壞撒但的工作,到底有甚么結局呢?我們能不能手裡拿 世人捐錢所印行的聖經,去告訴他們以他們的本相呢?我們能不能証明世人在神的面前,都是罪人,都應當沉淪呢?我們能不能告訴他們說,他們是魔鬼的兒女呢?我們能不能對他們說,凡屬乎肉身的人,不能叫神喜悅呢?我們若向世人要錢,我們就要更改我們的福音﹗拍賣我們的真道﹗世人並不一定給錢的。他們斷不肯出他們的金錢,來攻擊他們的自己。巴蘭一作我們的先知,我們就不要太「方」了,最少的話,總應當調和一點,應當和世界聯合,讓世界和你攙雜,你才能幫助它﹗應當有好看的建築物,應當有舒服的座椅,應當有好聽的音樂,和悅耳的道理(?)﹗我們既然不能盼望他們升高,來達到我們的程度,我們就當降格相就。沒有交際會,沒有俱樂會,沒有百十其它有滋味的會,怎能引起世人的注意,得 世人的歡心呢?說句實話,如果我們一方面要受世人的幫助,一方面又要傳真道,他們就要回轉過來對我們說︰「你勸我們捐錢,你勸我們積財于天,但是你又說,我們是不能到天上的人﹗這是甚么話呢?」讀者諸君,我是不是說的太重呢?神的忠心兒女,豈不是隨在都有這樣的感覺嗎?實在說來,沒有合式的話語,足以形容負名為基督徒的所有行為的失敗。我愿意我們像耶利米一樣,愿意我們的眼淚像泉源一樣,能以為名稱為神子民的人晝夜痛哭﹗可憐﹗教會一天過一天,墮落到世界的水平線以下,還在那裡自詡以為世界升高到他們的程度來﹗
如果我們再說到現在的傳道工夫,我們就不能不承認,巴蘭的教訓真是得 不少的信徒。錢是傳道工夫的勢力,薪金是作工的條件。一月多少薪金,是作工的頭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錢了,作工的人就也去了。款項出得多的,就能盼望得 一位領袖。貧窮的鄉村,不能拿出大數目的,就永遠得不 一位先生。富足的教會,寬大的錢囊,就最有盼望能得 他們所羨慕的人。貧窮的教會,無論她的敬虔和信心,怎樣在神的面前富足,總要覺得自己的不如人,不敢要求他們所欽佩的人。有了錢,就有揀選的能力。錢少一點,就不能不接受所分派給她的人。人所要求的,就是要有一位成功的傳道先生。自然這個成功是指 世界方面說的。但是,有時神在 的憐憫中,叫一個教會得不 一位巴蘭來執行巴蘭的教訓。就是有時,有了敬虔的傳道士,但他在巴蘭教訓盛行的教會中,也不能有所發展。不然,就要被人家攆走了。敬虔原來是人所不喜歡的,所以敬虔永遠不會受人歡迎。世界若也羨慕敬虔,它就不再是世界了。所以在今時記得傳福音給貧窮的人,真是不多阿﹗
我們就是說這么多。我們若再說,心也不快樂,于事也無益。但是,對于誠心愛慕基督,忠心尊敬基督的人,讓我把這個最嚴肅的事擺在他們面前。巴蘭的教訓到處都有,這是何等不榮耀主的名呢﹗如果除了這些法子以外,我們就不能維持教會,就不能供給傳道士,那么為甚么不讓這樣的工作倒塌呢?如果基督徒沒有了世界,就不能進前,不久他們就要看見,世界沒有他們,是能進前的﹗從前的法利賽人,比現在的基督徒,是更有智慧的,他們說,這些錢「是血價,不可放在庫裡」(太廿七6)。因為人不相信神的能力和愛心,所以就發明許多法子來補滿這個缺欠。如果神真是沒有能力和愛心,那么,何必我們用心機,叫神冒這個名呢?如果神是會失敗的,為甚么不讓 失敗呢?如果神會失敗,則我們何必這樣籌劃呢?如果 不會失敗,則我們的籌劃,豈不是表明我們絕對的沒有信心么?聖經在甚么地方用過組織的法子來籌款呢?捐錢的人應當「出于樂意,不是出于勉強;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愛的」(林后九5-7)。神不要罪人的祭,神所要的是 兒女樂意的奉獻。
聖經在甚么地方,有這僱工的製度呢?不錯,「作工的得工價」(羅四4),「傳福音的靠 福音養生」(林前九14)。但是,傳道士到底是誰所僱的呢?到底是誰的仆人昵?基督徒是出錢僱傳道士么,或者他們是奉獻給神呢?傳道士到底是神的工人呢,或者是教友的工人呢?神可以藉 的子民,送錢給作工的人。但是在送錢的人這一方面,他們並不是付薪金給傳道士,乃是奉獻給神。至于受錢的人這一方面,他並不以為作了多少工,應當得 多少的薪金,乃是從神手裡受 供給。如果主的信徒,不能因 不用法子而奉獻,則神豈缺少他的錢嗎?我們何必要他的錢呢?如果神的仆人不能完全信靠主,則請他改圖別業,吃一碗誠實的飯更好。聖經中沒有一個仰望人的神的仆人。停付工價,就斬斷僱工。這樣就叫神的工作,不受金錢的影響。免叫基督的仆人中,也有濫竽的人。我已經說過,我現在再說,我們若不能照神的法子而行,我們寧可甚么都不行,讓現今的工作倒塌,不要用世人的發明來代替神聖的製度。要捐錢就是樂意;要作工就是靠主。除此以外,是主所不喜悅的,也是忠心愛主的人所不愿有的。
巴蘭的教訓有甚么結果呢?(一)拜偶像;(二)犯奸淫。此時的信徒除了實際上如此犯罪之外,在靈性上還有許多類似的事。信徒因為不要作太特別的人,就吸收許多外邦的節期和風俗,而加以基督教化。他們利用許多外教的節期為信徒的肉體留地位。最終就成為一種合參的宗教,基督教出名,拜偶像者出教訓、儀式和實際﹗現今的教會,真能脫離偶像的勢力么?甚么是偶像呢?偶像就是把人手所作的當為神來拜。以人工為神者,都是拜偶像。現在的教會中,到底有多少能脫離以人工為神的范圍?現在的信徒,到底在何處能與世人──不是中國人──表明其分別?現今教會中,有幾人對于節期、風俗,以及其它屬乎偶像的事物,是完全拒絕呢?還是姑為調和,加以美名,以為利用呢?不錯,在許多事上,教會中人真和平常的中國人不同。但是我們真能說,他們與世人有分別么?恐怕他們與人不同的地方,並非因其為基督徒,乃因其洋化而已﹗這世界的神乃是撒但,隨從今世的風俗者,都不能無拜偶像之嫌與事實。但是,小子們──已經信主者,你們應當逃避拜偶像的事。
教會在犯奸淫的事上,豈獨后于以色列人么?聖經裡明以接受異道,為靈性上的奸淫。與世界為友,也是奸淫之一種。「基督教」雖然在那裡夸口它有本事,能調和世界的學說、主義和哲學(即聖經所稱之「小學」),使之化為歐洲的「基督教文化」(?),但主卻斥責其為犯奸淫呢﹗他們不顧自己如何失去地位,因為要迎合世人胃口的緣故,卻根本推翻了自己的信仰。未重生世人的思想,原是最無定準的,並且是滿了黑暗和錯誤。這就是世人所謂的文化﹗現今所謂的基督教,並不是要傳揚基督的死和複活,乃是要集世人思想的大成﹗潮流變遷,所以,就不知不覺的順流而下,時時重整,以期合乎時代;那知,基督教把思想弄得時髦時,卻離它的本源遠了﹗不錯,他們真是熱心。但為甚么熱心呢?要保守基督教的會名﹗如果基督教可以有名譽上的存在,又何顧乎基要道理之余剩與否﹗但是,如果基督教是退化的,為何不讓其消滅,另立新教?何必勞吾人之力,旦旦辦貨,以維持門面呢?現今教會在道理上所犯的奸淫,真是嚇人;但是人又何嘗以之為非?
明明是屬性、戀世、與世為友,而又美其名為服務,為改造。神在現今的時候,乃是把 的教會留在地上,以証明世人釘死 兒子的罪,以証明世人之不堪改造。神所要作的工,不過就是拯救世人中之一部分,叫他們歸于 兒子的名下。教會受了巴蘭的教訓,所以,就殖民在世界裡﹗因為現今的世界不只是一條路了,所以,就應當盡量發展,使之成為教會的永遠家鄉。天國就因 教會的工作,實現在地上,叫教會可以億萬斯年,長住此間。因此,教育問題、勞工問題、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國際問題,以及其它千百的問題,都當研究進行。這個忙尚未了時,教會自己的貞潔已經喪失無余了﹗教會與世界因 巴蘭教訓的介紹就彼此聯婚。外面何嘗沒有智者發明的名詞;但是主說,這是拜偶像、犯奸淫﹗
十五節︰「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當我們讀過主給以弗所人書信的時候,我們就看見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了。我們現在要詳細的再說到這三個字的意思。當初的時候,他們所有的,不過就是「行為」而已。在以弗所的教會裡,仍是反對這種行為的。但是,現在不只是一種的「行為」,現在已經變成功一個「教訓」了。罪惡的行為,本來只可私下去行,若非等到一種新教訓發明來稱許這種行為的時候,人們總不能明目張膽的去犯那罪。別迦摩的教會不只不像以弗所人恨惡這個「行為」,並且反來服從這樣的「教訓」。
「尼哥拉一黨的人」,到底是甚么意思呢?雖然人們有很多的理想,以為當時有尼哥拉其人在︰他是罪惡教訓的創造者。但是,這不過是一個理想。古今的著作家,都是疑惑這件事。人們不能在歷史上,實在証明尼哥拉這人的存在,和他所教訓道理的罪惡。有一件事是我們所知道的︰聖經從來沒有叫我們去讀教會歷史,或用別的歷史來解釋聖經的話語。神的話語都是自解自釋的,並不要外來的幫助。不然,除了聰明、有知識的人以外,誰能領悟神的話語呢?聖經原是向嬰孩就顯明出來的。不然,就應當有少數人去查考,去解釋,要大多數人來跟從他們的斷案。所以,我們不要管歷史。主耶穌既然兩次說到這一等的人,我們也知道主的話必定不落空,那么,這一黨的人,是必定很有意思的。按 啟示錄二、三章其他的人名、地名來論,沒有一個是沒有意思的;所以主的目的,就是把 的意思放在這三個字裡面。
「尼哥拉」這三個字,在原文裡頭是兩字合成的。第一字「尼哥」,意思就是「征服」、「叫……服(他)」。第二字「拉」,意思就是「人民」、「平常的人」。這兩字合起來,成功作「尼哥拉」,意思就是「征服人民者」、「叫平常的人服他者」。所以,尼哥拉一黨的人,並不是別的,就是在教會中間──因為他們是在教會裡──壓製、管束、征服許多弟兄的人。尼哥拉的教訓,就是教會裡頭應當有階級,有平教友與任職人階級的分別。在字意上,還有一點是很明白的。主耶穌將「巴蘭的教訓」和「尼哥拉的教訓」同題並論。「巴蘭」是一個希伯來字,「尼哥拉」是一個希臘字。「尼哥拉」在希臘文中,意思是「征服人民者」;這個我們已經看見了。但「巴蘭」在希伯來文中,也有類似的意思。「巴蘭」意即「吞噬人民者」。巴蘭怎樣教訓巴勒,誘導以色列人與世人聯合。照樣,尼哥拉叫教會的組織法,變成一個世界的社會。
我們已經說過巴蘭的教訓,我們現在要專門說到尼哥拉的教訓。當初的時候,他們只有征服人民的行為。這尚不是經過注冊,認為合法的。現在他們這種行為,已經造化成為一個教訓。「教訓」和「行為」是有分別的。「教訓」也可翻為「道理」。所以他們已經把他們這種分別階級的「行為」算作基督教中的一種道理了。現在他們因為有了這種教訓,就看他們所得 的地位,是完全合法的。現在已經有這個道理,教訓階級的分別,來保護他們的行為。我們現在要問︰到底在「行為」和「教訓」中間,有了甚么事發生呢?換一句話說,這個行為,為甚么緣故,經過甚么變化,成功作一個教訓呢?為甚么在以弗所,不過單有他們的行為,到了別迦摩,就成為一種合法、為人所領受的道理呢?對于這個,我們已經說過,就是攔在以弗所和別迦摩中間,有了士每拿的時代。在士每拿的教會中,我們已經看見猶太化的道理怎樣發生。我們也已經指明,猶太化的道理的是怎么一回事,要怎樣叫教會變作一個有階級的組織。所以,以弗所的尼哥拉行為,因 士每拿猶太化道理的栽培,就發生出別迦摩尼哥拉的教訓。
我們已經看見過,猶太化的道理,不過是一種的試驗,要試 人到底有沒有義。因為神是試驗人,所以人就不能親近神。猶太化的道理將所有的人混在一起,所以沒有一人能與世界分別。凡從肉身生的,都可以成為猶太教中人。
我們現在要看,到底這個猶太化的道理,怎樣幫助尼哥拉的教訓。教會若變成猶太教的「會堂」,自然基督徒就變成「猶太人」。猶太人原是不能親近神的。就是預表基督的大祭司,一年中也不過只能一次進入至聖所。就是進入了,還是應當有香煙蓋過施恩座,才能免滅亡。平常的祭司,更不必說了,他們不過只能進入聖所,連一次都不能進入至聖所。至于平民,則連聖所都不能到。這是因為以色列人的失敗,所以他們才不能親近神。神原來是要他們全國的人,都成為祭司(出十九6)。但是他們墮落了,他們背約,所以,神主了一家的人,代替全國為祭司。照此而看,猶太教的特點,就是一個單獨的、居間的祭司職分︰神是在幽暗裡頭;人不能直接親近神;神是藉一班特等的人來曉諭人們;人也是藉 一班特等的人來親近神,彼此沒有直接的交通。這是猶太教。
但是基督教與這個是何等的不同呢﹗基督已經死了,幔子已經裂開了,每人都可直接到神的面前來。居間的祭司職分,已經永遠取消。因為每一個信徒,在神前都是祭司。基督的功績,已經無條件的叫每一個基督徒都成為祭司(啟一6;彼前二5)。現在的祭是屬靈的;我們的贊美感謝,我們的生命身體,都是屬靈的祭(來十三15-16;羅十二1)。我們祭司的工作,就是獻上這些祭。所以,我們每一個都能直接親近神。讓我再說,在猶太教裡,人們總不能親近神,就是祭司們,也沒有真的親近。平民比祭司隔的更遠。無論祭司的等級,在甚么地方發現,那裡就有同樣遠離的景況,全體的人民總沒有親近的機會。祭司等級的意思,就是遠離神,把神關閉在幽暗裡。尼哥拉一黨的人,就是那些有聖職的人。這些有聖職,或者有聖品的人,就是與平信徒有分別的特等人。他們專辦那些神聖的事;對于這些神聖的事,他們是有特別的利益和權柄的。他們是一個屬靈的階級,就是有特別權利可以在屬靈的事上,領導別人的特等人。他們好像比別人更親近神﹗這個並不是因 他們有特別屬靈的能力,乃是因為他們的地位,比平信徒特別一點。在他們之下,就有許多的平信徒。他們的地位,趕不上這些有聖品的人。他們不過是世俗的人,他們也像從前的以色列人一樣,在地位上,和神遠隔。十字架雖然叫他們親近神,但是尼哥拉的製度,竟然取消了十字架的功用,又把神的兒女隔在遠方。從前羅馬教的「神甫製」,和現今更正教的「牧師製」(牧師製原是神甫製的脫胎變相),不過都是尼哥拉教訓不同的表現而已。我們若承認有聖職聖品的人,可以遠比平信徒有特別的權柄和利益,而聖經並沒有這樣的應許和定規,那么這簡直就是尼哥拉的教訓了﹗叫平信徒服在一種特等人的手下,就是尼哥拉道理的中心;因為尼哥拉就是「征服人民者」。聖經在甚么地方,叫基督徒應當順服一種特別有職分的人呢?自然是沒有。若照新約束說,這不過是后人所發明,借用從前猶太教的名詞而已﹗凡以聖經為我們最高法庭的人,都要在此得 亮光。
但是,今世尼哥拉的教訓在甚么地方呢?羅馬教的神甫,自然以為自己是神的祭司。他們是居在神和人中間,執行類似舊約祭司的職分。有許多更正教的人,恐怕就要以為︰他們現在的牧師,並不像羅馬教的神甫那樣有祭司的權柄。他們所說的,自然是不錯。我們也不愿意在此有所辯論。但是,為 神在中國教會的利益的緣故,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觀察,叫我們明白︰現在的牧師製,是不是有居間神人為祭司的性質?
甚么是祭司呢?祭司就是為 人的緣故,來到神面前的人。祭司是人在神面前的代表。祭司就是居在神人中間,把人所奉獻給神的,帶到神前的人。
「贊美與感謝」是我們基督徒作祭司,奉獻給神的「靈祭」。如果我們設立一班特等的人,叫他們正式的、時常的,為其余的基督徒獻上贊美和感謝的祭,這就是居間的祭司職分了﹗這就是神人中間的中保﹗因為這班特等的人,是比其余的平信徒,在地位上更為親近神。
主的晚餐,是基督徒感謝敬拜神的最高表示。現在更正教的牧師們,豈不是以施行晚餐,為他們所獨有的正式權利么?平信徒──就是未受按手的傳道士也是這樣,豈不是不敢施行晚餐,以為這是褻聖么?這就是人的遺傳和組織所發生的錯誤。除了牧師以外,平常的基督徒,不過都是屬性的人,不配施行屬神的事。平信徒的職業,都是在世界裡頭的。他們自然不能像有聖職的人那樣的屬靈。所以他們就不應當摸屬靈的事。所以他們就可以解除屬靈的責任,把屬靈的事情,交給那些專辦這工的人去作。但是,事並不停于此。「祭司的嘴裡,當存知識。」(瑪二7)平信徒既然放棄他們的祭司職分,自然他們就不能保守他們的祭司知識。他們以為自己是不配料理屬靈事情的,所以,不久他們就要失去他們屬靈的知識。至此,這些特等的人,就變作獨有權柄能以解釋聖經的人。因為,屬世的人怎能熟悉聖經,像有聖品的人呢?這樣,有聖品聖職的人,就變作平信徒的耳、眼和嘴;不久他們就更進前,變作平信徒的全體﹗
這些有聖職的人,不只以為他們在屬靈的事上,特別有權利,不只以為惟獨他們可以施行晚餐;他們也以為惟獨他們有資格可以施洗。但是聖經裡頭總沒有這樣的教訓。這個,我們從前已經說過了。
但是,為甚么緣故,尼哥拉的教訓在現在──不只現在,從前亦然──的教會裡,能夠這樣的普遍、發展呢﹗為何職品中人,敢這樣的高抬自己呢?為何平常信徒,以為自己與職品中人有分別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因 按立的禮。職品中人,以為我是經過按立的,所以有權利,可以作一些平信徒所不能作的事。平常的信徒就以為︰我是沒有經過按立的,所以有許多的事是太屬靈的、太神聖的,我不配參與其間。
所以,我們現在要特別查考聖經中──不是教會中──按立的意思。我們若讀過新約,我們不能找出一個地方,以為人是應當經過按立,才可以教訓、傳道、給人施行晚餐、浸禮的。最初的時候,我們看見耶路撒冷的教會四散,除了使徒以外,都在外頭,到處傳道。他們這樣作工,並沒有受過按立。最少的話,逼迫不能按立他們﹗亞波羅和腓利,就是兩個例子。提摩太因 保羅和長老的按手,就得 一個先知講道的恩賜,他受按手,是為 得恩賜,不是為 得權柄以運用他的恩賜。保羅叫他把他的知識轉交忠心的人,叫他們去教導別人。但是,這裡並沒有一句話提到按立。許多人總是愛引掃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的事,以為按立得權柄是十分合乎聖經的。我們若謹慎一點,讀過那段聖經(徒十三1-4),我們就要看見,這段聖經,不只不能作証據,反而拆毀信徒受按立是有特別權利的道理。第一,讓我們問一句話,巴拿巴和掃羅是經過這一次按立之后,才作傳道工夫么?或者是在從前就早已作過的呢?一個公平的答覆,就要看見按立的真價值。第二,是誰按立掃羅和巴拿巴呢?安提阿教會的先知和教師,可以按立一個使徒么?神賜給教會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林前十二28)。第二和第三的,可以按立第一的么?相信按立有權柄的人,應當在此憬然覺悟。所以,在此並沒有別的,就是聖靈特別的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聖靈召他們所作的工──出去游行布道。安提阿教會的按手在他們頭上,不過是表明他們的同心和同情而已。
到底按立有甚么意思呢?如果按立是無關輕重的,那么相信按立有權柄的人,就必定不這樣的爭執。按立,實在說起來,是有兩方面的說法。這兩方面的說法,是現在最普通、最流行的說法。第一,羅馬教和迷信儀式的人就以為︰按立不只給以權柄,並且給人以屬靈的能力。他們自稱有使徒的能力,可以因 按手,就以聖靈給人。他們的祭司(或稱神甫),因為經過這按立的手續,所以就成功作與一般平信徒不同的人。因此,神的子民就不能執行他們的祭司職分。這一班特等的人,就夾插在神人中間為祭司,為他們代禱。因此,就看作教會一切恩惠的出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功績,就自然的退到后面去。
第二,在更正教這一方面,好像並沒有這些罪惡,好像不必我們多說;但是,更正教也有他們對于按立的見解。他們並不承認羅馬教不合理的要求。他們也不假說,在按立的時候,受按立者可以因之得 恩賜。但是他們以為︰按立的意思,不過是「承認」那受按立者,是有神的恩賜的。沒有經過「這樣的承認之先,那人是不能,也是不配給人施浸,給人分餅的。這裡可以問一句話說,施行浸禮和晚餐,到底是用甚么恩賜呢?若說到傳道,既然有了神的恩賜,為何要得 人的「承認」呢?並且,那些承認人的人,他們以為他們自己是有分別才干的,其余的平信徒,是沒有這樣分別才干的;所以,他們代替全體運用他們的才干,替他們承認這位有恩賜的人﹗
這樣的作法,在神的面前是最不忠心的。因為 給我一個恩賜,就是要我為 運用。如果 給我一個恩賜,我要先跑到人的面前,或者團體的面前,請他們承認,得他們的許可,才敢運用;這不是得罪主,這是甚么呢?主就是看我們是配用某個恩賜的,所以 才把那個恩賜給我們。這樣,為甚么我們還要人的承認呢?但是,有人說,人是會錯誤的。他以為自己得 恩賜,或者他錯了,他實在沒有得 ,所以必須得 人的承認。不錯,人是會錯的。但是,承認別人的人,他們總不會錯嗎?這個誰能相信呢?如果一個人錯了,那個關系固然是大;但是承認別人的團體,若也錯了,那關系豈不是更大么?神沒有差遣的個人若錯了,還可以回頭;但是,你把他按立了,叫他永遠分別為聖,那樣的失敗,豈不是更大么?如果他不能作牧師,但是他受按立了,他總是一個牧師。現在要怎么辦呢?無論按立他的人錯了沒有,他受了按立,總是職品中人,他總應當有個工場。他若不中用,最少的話,也應當給他一個小地方。但是小地方的信徒,也是神親愛的兒女;為甚么他們應當在他的手下飢餓呢?按立他的人,應當負這個責任。
這樣經過按立的牧師,在一個教會中,最少要他負三個責任︰一、教師︰二、傳福音;三、牧者。但是,我們知道,人不一定都有這三個恩賜。最下乘的,甚至這三個恩賜中,連一個都沒有。就是有一個恩賜的話,這已經是好的了,我們不能盼望他有所有的恩賜。因為從古至今,很少的人全備得 這三個恩賜。如果他是一個傳福音的,他就要領導許多人悔改信主;但是,因他不是一個教師,他們就得不 造就。或者他是一個教師,但他不是一個傳福音的,所以他不會領人歸主,就叫他所管理的禮拜堂,有許多空的座位。或者在他的會堂中,有許多有名無實的信徒。他是一個牧師,他會照顧羊,他照顧他所有的「教友」,但是他不是一個傳福音的,也不是一位教師,就叫許多有名無實的信徒,永久有名無實,不知道救恩,不得 造就,而無法在靈道上進步。這樣的作為︰接立一人來管理一會,把全會的人,不管是三十人,或者是三百人,都交在他的手裡,名稱為「他的羊群」,別人不能干涉,不能置喙,這都是尼哥拉教訓的結果。
請你們不要誤會聖經的教訓。聖經雖然沒有教訓我們,人必須經過接立,才可以傳道說經,才可以施浸分餅;但是聖經並沒有將基督徒專門為主作工的工作廢去。傳道的工作,是神所設立的;這是教會中的一個特點。並不是說,聖經裡頭沒有按立人,叫他成為職品中人,高過他的弟兄,所以聖經裡頭就沒有傳道的職分了。實在說來,聖經一方面反對人在主的教會裡分階級,將有接立的和沒有接立的分開;然而聖經另一方面也是極端維持傳道工作的重要。不錯,所有的基督徒都應當作見証,但是聖經裡頭也明告訴我們,有一班的人,是專門作這工的。神把傳道的恩賜賜給一些人,不是給眾人,不過是為眾人而已。沒有一個真明白神話語的人能夠說,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傳福音的,都是牧者或者教師。在全體的基督徒中,會作這工夫的不過少數而已。聖經裡頭看這傳道的工夫,是比時人看得更重要。聖經教訓我們,每一個為主作傳道工夫的,都是從教會的元首基督得 恩賜,受 的支配,來照顧 的子民。這樣的工人,乃是從神那裡領受他的職分,乃是向神負責,並且也只單向神負責。現在實行的組織法,不過叫他成為人所製造的仆人而已。神尊貴的仆人,已經太受 子民的輕看了﹗雖然把他放在一個最高的地位,叫他管理一會、一堂;但是,在另一方面,卻桎梏他,叫他不能按 聖經而行,不過遵守人的遺傳和組織,叫他有個「人造」的良心以對待人,叫他對于神的良心,則大有虧缺﹗在這種光景中間,好像神的仆人,忠心于人的遺傳、組織和定義,就是忠心于主一樣﹗
聖經裡頭所說的傳道工作(我所說的傳道工作,意思就是指那些完全為主作工的人,或是傳福音,或是教導人,或是牧養人),是很平常的。神的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身體中所有的肢體,都是基督的肢體。除此以外,聖經並不知道有甚么教友。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並不是幾個;照樣,教會也只有一個,並不是幾個。大家都屬于這一個獨一無二的教會。不是宗派裡的一個教友,也不是公會裡的一個會員,除了作這身體的肢體以外,並沒有教友和會員的名稱。作了肢體,就是屬乎基督;不屬乎基督的,就不是肢體。教會乃是所有的單個肢體所合成功的;所以不是主肢體的,都不乎屬乎教會。教友和會員的名稱,是虛空的、沒有價值的,是人所發明的;聖經只管是肢體不是肢體的問題。就是因為個人都是彼此為肢體,而肢體不是有他自己單獨的工作,所以個人的工作,就因此不能相同。不都是耳朵,也不都是眼睛,乃是彼此服事,彼此幫助。每一個肢體,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除了幫助與他有連帶關系的肢體以外,這還是作工,為 全體的利益。
使徒明教訓我們,每一個肢體都有他的恩賜。「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十二4-6,保羅就繼續說出許多恩賜的功用。)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保羅又說到這些恩賜。他說,這些恩賜,就是「聖靈顯在各人身上」(7節)。所以有恩賜的人,不過就是聖靈顯在他的身上,叫別人得 益處而已。他若有恩賜,他就應當運用(顯),對主負責。因為主是不空把恩賜給人的。有了恩賜,就可以作傳道工夫,也有權柄可以作 道工夫。因為我所有的,我應當用它,來幫助服事人。如果人得 幫助,他就不必問,我是不是受派作這件事。
這就是聖經裡頭所教訓傳道工夫的性質。這是很簡單的,也是很明白的。單個的肢體,就是照 神所賜給他的能力,因 愛心,彼此事奉,叫各個得 益處,也叫全體得 建造,不排擠誰,也不隔絕誰。所有的恩賜都放在一個共同的府庫裡,叫大家彼此都變作更富足。聖靈的顯明和主的祝福,就是神的鑒定。除此以外,並用不 徵求血氣的人的意見。雖然大家不都是教師,不都能在眾人面前用神的話語教導人;但是作教師的,也不過是全體中的一個肢體,他的工夫是教導聖經,用神的話語造就人;然而,在千百其他的事上,他是受別的肢體的幫助和造就。大家都有用處,大家都是肢體。如果我們把作教師的恩賜,或者傳福音的恩賜,或者牧者的恩賜,特別的抬高,好像這一部分的工作,就是全部的工作;高舉在公眾面前作工的,過于在暗中事奉人的;我們就是不明白基督身體就是神的教會的作用。工作和恩賜,可以有輕重的分別,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各有各的范圍,雖然有輕有重,但是不能彼此占越,也不能說輕的就是沒有的。
除此以外,並沒有別的了么?並沒有別種受按立的人么?就是這樣了么?或者應當有按立的人呢?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是個另外、單獨的問題。不錯,在古教會裡,有兩種職員,受分派(你如果要把它翻作按立也可以)作他們的特工。第一種,就是執事。執事就是管理 濟貧窮款項的人。他們是聖徒們所揀選的,經過使徒權柄的按立(或者分派)。第二種,就是長老。既然說長老,自然是年德俱高的人。他們乃是在各處單個的教會裡,作「監督」的人,察看他們的光景。我們若讀提多書一章五節、七節;使徒行傳二十章十七節、二十八節,就知道長老就是監督。長老是說到他這個人,監督是說到他的工夫。
他們所作的工夫,乃是監督。但是因 當日已經有了許多的異端和邪說盛行于世,所以他們的資格,是應當「善于教導」才可以(提前三2)。但是我們不要誤會,以為長老應當善于教導人,所以教導人的都是長老;長老是受按立的,所以教導人的,都應當受按立。我們若這樣想,我們就是大錯而特錯。因為第一,一個長老並不是因 他作長老才教導,乃是因為他未作長老以先,就已經「善于教導」,所以,才按立他作長老。這樣,他豈不是還未受按立前,就可以教導人么?第二,就是在提摩太書裡,使徒明把長老和教導人的分開︰「那善于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前五17)所以,一個長老是為 治理教會。他可以不必教導人,就能把教會管理得好。
照此而看,教會按立人,叫他作傳道教導的工作,是聖經裡所沒有的,不過是羅馬教神甫的變像而已。這樣人的發明和遺傳,乃是聖經所沒有的。但是,也有熱心愛護宗派的人,以為我們信徒也當尊重教會的製度。雖然聖經沒有這樣教訓,但是教會既然這樣定規,我們就應當遵守。這是甚么意思呢?這豈不是羅馬教的口氣么?羅馬教的大原則,就是教會是有權柄的,就是聖經的意思,也應當照 教會所定規的去解釋。他們不許信徒讀經。他們要人順服教會過于聖經。我們自命為更正教中人,豈不就是反對這樣的原則么?更正教的原則,豈不是除了聖經以外,教會是沒有權柄的么?我們的原則,豈不是要人完全順服聖經,不順服教會么?如果我們承認教會權威的存在,我們豈非又回到羅馬教的境地去么?神的兒子親自對我們說︰人的遺傳是不必遵守的。 對于專心遵守古人遺傳的人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十五8-9)因為我們若要遵守人的遺傳,我們就要干犯神的誡命(3節)。
我們既然不能在聖經裡找 按立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的教訓,我們就知道,公會的製度不過是人的遺傳,對于忠心愛主的基督徒身上,是不生效力的。但是,有的人常常說,教會中的長老和執事,豈不是有受按立的么?這樣我們按立牧師,不可照 從前按立長老的規矩而行么?對于這個,讓我們說一句很直的話,就是他們到底知道不知道,聖經中的長老,是有甚么資格的呢?在這裡有一個人,他尚未成家,年方弱冠,新從道學堂得 一張文憑,或者才作幾年的工作,就按立他為牧師,說這是照 聖經按立長老的規矩而行;這豈不叫明白聖經的人詫異么?這樣的人,就是一個長老么?
我們已經說過,長老是為 管理教會,牧師乃是一個恩賜(弗四11)。我們也已經說過,運用恩賜,是用不 人的承認和按立的。所以,這樣的理由,到底是算不得理由的。並且聖經的學者早已指明︰聖經裡頭所有的單個教會,從來沒有只有一個長老的事。聖經每提到一個單個教會(即今人所謂的堂會)的長老時,都是多數的。我們若把現在的牧師算為長老,則我們不特有紛亂職員和恩賜之虞,並且也把聖經中教會的長老,從多數減為單數﹗因為聖經中的教會,是有多數長老的;但是,現在的教會,卻只有一個牧師。如果我們要承認尼哥拉的教訓所發明的按立,我們就要作事實上所作不來的事。聖經的學者已經告訴我們,聖經的長老和執事,乃是使徒自己或者受使徒命令,奉使徒權柄的人所按立(本來當說分派)的。現在我們如果要按立長老和執事,我們要先問︰現在的使徒在甚么地方?直接受使徒命令,有使徒權柄,像提多和提摩太這樣的人,到底在甚么地方?所以要按立別人的人,應當把自己的資格彰顯出來才可以。你如果不是使徒,也沒有受使徒的命令和權柄,你就沒有資格按立別人。要受人按立的人,你應當問看︰按立你的人,到底他是不是使徒,不然你就是空受按立﹗相信聖經的人,都承認現在沒有使徒。那么,現在豈不也是沒有按立么?我們承認,現在在主的教會裡(不是公會裡),有負責作從前長老和執事工夫的人,但是我們不承認,有正式受按立作長老和執事的人。這個,我們從前已經說過,所以在此就不再多說了。
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尼哥拉的教訓,並不只是一班的人特別高抬自己,得 特殊的地位;這究竟也是平信徒所喜歡的。如果平信徒有了反對,以為自己失去地位,降下資格,這一種反經害會的職品中人,和平常信徒的階級分別,必不如此的盛行。就是因為平信徒愛這樣,所以尼哥拉的教訓,才有發達的可能。他們(平信徒)很感激那些職品中人,因為他們(有職的)肯代替他們(無職的)擔負一切屬靈的責任。因為信徒已經失去當初的愛心,對于屬靈的事早已沒有味道,所以他們巴不得有人肯出來包辦。掛上平信徒的名號,說我自己不過是一個平信徒,意思就是說,我若屬世是難怪的﹗世人不應當盼望我屬靈到甚么地步﹗從前神所預定的話,不只應驗在以色列人的身上︰「先知說假預言,祭司藉他們把持權柄,我的百姓也喜愛這些事。」(耶五31)今天的教會豈非如此么?
我們何等的盼望,我們不必說出我們所已經說的﹗我們何等的盼望,神散居在各處的兒女,都照 的話語而行,沒有遺傳,沒有己見,光照 神所指示的去行,叫我們不必說出上頭所說的許多話。我們現在既然是處在背道和遺傳的時代中,我們作神仆人的人,就不敢緘默,不敢不作見証以反對罪惡──不管這罪惡是在世界裡,或在教會裡。
主耶穌基督在啟示錄二章六節說︰「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事(原文裡有這一個字)也是我所恨惡的。」弟兄們阿,請你知道︰我們現在所說的,並不是指 誰說的,也不是說到某某人。如果是這樣,斷乎不可﹗就愿意神拯救我們,離開這批評 兒女的罪惡﹗我們所說的,像主一樣,不過只說到這件事而已。 說︰「這事也是我所恨惡的。」 並沒有說︰「這些人是我所恨惡的。」我們不敢說話,不敢作事,也不敢存心,過于聖經所記載的。我們最不愿意的,心裡覺得最難過的,就是因為我們是處在背道時期的末了,所以我們是居在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的環境中,以致我們沒有考察,就接受了許多「古人的遺傳」。而那些遺傳,又是與我們所愛慕、所尊敬的從前屬靈偉人發生關系的。我們承認︰在許多宗派中有許多真屬乎神的仆人,他們的名字常常引起我們敬愛的心。愿神施恩給我們,如果我們有心說到他們﹗
但是,我們的危險,就是在此。因為我們所敬愛的人──無論是已經過去的,或者是還在的──是在公會裡面,並且他們竟然接受了尼哥拉的教訓。我們因為古人的遺傳,是經過他們的手傳給我們的,我們就以為他們是不會錯的;就沒有在神的亮光中,與神的話語比較,慎思明辨,察看到底他們所接受、所宣傳的,是不是和神的教訓沒有相反。我們雖然敬愛許多神在各公會裡的仆人,但是我們應當小心﹗不應當因 敬愛的緣故,就忘記了聖經的權威。我們敬愛路德,敬愛 斯理,敬愛加爾文,敬愛其余神千百的仆人;但是我們應當知道︰我們信心和行為的標準,乃是「耶和華如此說」,並不是「路德、 斯理、加爾文如此說」。何況還有許多的名字,趕不上這些人呢﹗佩服敬愛他們,固是應當的,但是不要太過。不然,我們就冒了危險。
有的人或者要以為︰教會的問題,是無關緊要的;這樣的製度,那樣的製度,究無大分別,都是可以的。對于這個,我們實在沒有話說。不過有一件事是我們所知道的,就是我們的主是永不會錯誤的。 對于一切事物的態度,乃是每一個基督徒所應當有的。 說︰「這事也是我所恨惡的。」 有理由, 不會錯。凡與主交通的,知道主心的,愿意順服主的,都應當與主表同情,也恨惡主所恨惡的。無論人──不管他多好多屬靈──怎么說,我們若站立在主的地位上,我們是很穩當的。我們不要怕事,也不要害羞,應當與主取同一的態度。我們若不是與主同情,我們就不能與主有同樣的表示。 說 恨惡尼哥拉的行為;和 同恨惡的到底有幾人呢?
我們現在回到本文來。主說︰「你那裡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照樣」這兩字是應當受特別注意的。上一節是說到「巴蘭的教訓」,本節是說到「尼哥拉的教訓」。主的意思就是在別迦摩的教會中,如何有人信從巴蘭的教訓,也照樣有人信從了尼哥拉的教訓。巴蘭的教訓和尼哥拉的教訓,是孿生的姊妹︰有了這個,一定有那個。巴蘭教訓的結晶,就是因 金錢作工,領導神的子民去與世人聯合,拜偶像犯奸淫。尼哥拉教訓的結晶,就是包辦屬靈的事,在教會中分階級。我們看見現在的教會裡,如何完全被這兩個教訓所發酵。教會裡頭分階級,所有屬靈的事和敬拜神的事,被有職品的人所包辦。另一方面,僱工的人滿了教會,在他們的工作底下,他們就是要打破教會和社會的界限,叫他們彼此聯合︰在世界上有共同的樣子,對于世事有共同的表示。收取世人的節期、其他的禮儀和規矩;在神的面前犯了拜偶像的罪。又聯絡了世人的哲學、學說和主義,出一個聖經的名字,來宣傳世人的智慧,在神的面前犯了奸淫。所以,主就有底下警告的話語。
十六節︰「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主要 的使者悔改,要他們把這些犯罪的人,從他們中間趕出去。主看使者,是教會中在 面前負責的人。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和尼哥拉的教訓,主就以為使者是應當負責的。所以,主責備他們,因為使者就是教會的代表。主是看他們應當負責,把服從巴蘭和尼哥拉教訓的人,從教會中間革除。革除信從異端的人,意思並不是把非基督徒從基督徒中間趕出,意思乃是把在行為上和道理上有錯誤的基督徒趕出去。主要保守 的教會清潔。如果教會不執行刑罰,就要叫教會全體都受錯誤的害。主是要 的兒女們在行為上、在道理上都穩固、清潔;如果不然,為 其余兒女的緣故,就應當把那些犯罪的革除。一個異端、一個罪惡的行為,雖然是從已經得救的基督徒中發出來的,也是應當受審判。不然的話,這異端和惡行,就要成為酵母,叫全體都發起來。所以,為 教會清潔的緣故,為 防避其余信徒也受迷惑的緣故,教會刑罰犯罪的基督徒,是一件不可少的事。不但如此,這個對于被革除的信徒,也是有益的,因為教會如果用公義、用愛心,照 聖經的教訓和聖靈的引導,把犯罪的人從教會中間趕出去,就要叫他們因 受懲戒,恢複真正的信仰,悔改罪惡的行為。不然,就要越趨越下,沒有回頭的機會。所以,革除他們,不是帶領他們回頭,就是保守全體清潔,兩下都是有益的。不只在人這一方面是有益的,就是在神的方面,也是需要這個革除。因為除非這樣,就不能維持主的尊貴和聖潔。主是在教會中間, 的身位和 的品格,是應當受教會恭敬的。如果在教會中,有人服從罪惡和異端,就是輕看、傷害主的身位和品格。在別迦摩的教會,沒有照 主的意思來執行刑罰,所以主要他們悔改。信徒們多因 人情,因 畏事,因 顧忌,因 冷淡,因 兩可,所以不把犯罪的人從他們中間趕出去。主的法子就是等候,忍耐等候,用 看為合式的法子,來激動信徒的良心,叫他們為 自己和 的家,發起熱心。如果他們仍然照舊冷淡, 就要來審判那教會所不能審判的罪。信徒如果記得神的家是應當清潔的,神自己乃是烈火,他們就知道應當如何保守神家的秩序,免得與神的聖潔相違。
到底革除信徒,是有甚么限製呢?這個在聖經裡頭說得很清楚。第一,是因 明顯的罪惡。自然,信徒都難免軟弱,難免失敗,有時也難免犯罪。這些都不是革除的根據。一個信徒被教會革除,乃是因 明顯的不道德。這個,我們在哥林多前書五章看得很清楚。
第二,因 異端。我們知道,就是最好的信徒,在解經上、在道理的主張上,都有許多不同的地方。這樣,就甚么是異端呢?聖經裡頭允許信徒有自由的見解。有許多的事情,人可以自由蒙主領導而行,有許多特別的見解,是基督徒應當用寬容和愛心來對待的。這個我們在羅馬書十四、十五兩章裡,看見得很清楚。但是,對于那些不信主耶穌是從肉身來的,以及別的關乎主耶穌身位的要道的人,都應當受革除。約翰一書四章和約翰二書六節、七節,以及別的地方,已經把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所以教會要革除人,必定應當有明顯的不道德,和不相信根本道理的,才可以。
主不是以為教會全體都是失敗的。主只以為這個罪惡是局部的,不是全體的。全教會當然都是負責的。但是,受審判的,不過是那些犯罪的人而已。「我就快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不是攻擊你。雖然罪惡可以長大,叫全教會腐敗;但是主看 忠心的子民,是一個余數。主來, 的子民不是歡喜,就是憂愁;因為他們的信心和行為,是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主耶穌是有權柄的,凡犯罪的都要受審判。
「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主的劍不是空有的。 在這裡就是表明 的自己是用神審判人話語的能力,來審判 自己的仆人。我們已經說過,劍的靈意就是神的話。信徒現在輕看神教導、警戒和更正的話,豈知道就是這話,他日因 基督的能力,就變作審判信徒,刑罰信徒的。
十七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主耶穌在這裡又是呼召有靈耳的人,叫他們學習聖靈所教訓的功課。
「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 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我們應當特別注意,主應許別迦摩得勝者的話。我們已經看見,當日別迦摩的光景,並不是一件過去的陳跡,乃是現在的情形。不只這書信中的教訓和 戒是與我們有關,就是本書信的應許,對于我們也是有直接效力的。實在說來,這效力應當比當時更多,因為我們現在是處在當日罪惡教訓的結果、成熟和加增的時代中。
雖然在這一封書信中所說教會的情形,是最腐敗不過,暮色沉沉的;但是,其中的應許,卻是滿有生氣,非常光明的。因為環境艱難的緣故,所以得勝者就有特別的賞賜。我們若要得 我們的產業,照 所命定的道路,我們必須經過苦難、試煉和交戰。主在這裡所說的,就是安慰、勉勵那些還在路上的人。但是 這話語的遠景,好像是已經不在戰場上,乃是已經得 我們所盼望的樣子﹗這個應許,分作兩半︰第一是嗎哪;這是代表基督,表明信徒怎樣愛慕基督。第二是白石;這代表基督徒,表明主怎樣愛慕基督徒。這樣的交換愛情,是何等的動人呢﹗凡信靠主的人,尊敬主名字而不肯棄絕的人,就要照 他們的忠心得 賞賜。
當我們還未繼續來說靈意之先,我們要先提起一個要點。我們應當知道,這應許原是按 字面說的。因為主的應許雖然有靈意;但是我們不應當先看靈意,而抹煞字面的事實。在解釋神的話語上,我們應當知道︰除了比喻、預兆、記號等等以外,我們都應當按 字面解說。但是,這並不取消靈意。不過,不應當因 有靈意,就抹煞了字面。先照 字面解說,后來加上靈意,就要叫神的話語更顯為豐富。對于這應許的首半,我們知道從前有人曾吃過嗎哪。所以,后來吃嗎哪,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我們將來要有複活的身體;我們要像主耶穌基督一樣,可以仍舊吃喝。嗎哪是百姓在曠野中的糧食。但主所應許隱藏的嗎哪,不是給每一個信徒,乃是眾信徒中得勝的分子,才能得 。我們看這應許的第二半。這白石到底是甚么呢?我們知道,嗎哪和白石,都是從亞倫作祭司職分裡的東西,借用來的。從前法老如何給約瑟一個新的名字和一個戒指;照樣,基督也必將一個新名和一塊白石給 的得勝者。這個名字是秘密的。這個天上秘密的名字,惟獨得勝者才可以得 。安提帕的名字,如何不為人所知道;得勝者名字,也照樣為世人所不認識。
我們相信在將來的時候,必定有真嗎哪養活我們的複活身體;我們也相信,我們將來要得 一塊實在寶貝的白石。這些是按 字面說的。但是在字面以外,尚有許多深奧的靈意。我們現在要照 靈意方面來說。
我們先看隱藏的嗎哪。嗎哪是曠野的糧食。在埃及時沒有,到迦南時就停止,只在曠野中才降下。嗎哪並不是一件平常的東西,乃是神賜給那些專心依靠 ,沒有別的依靠,只依靠神供給,神若不供給,就有餓死之患的人的糧食。就是因為人有這樣的依靠和這樣的需要,所以神就彰顯 的能力和愛心,負責供給他們的需用。
當教會中有人愛慕世界,想到埃及時,就要以為在埃及的地方,是非常富足的,有許多好味道的食物。他們以為世界所給他們的,是比主所給他們的更好。「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民十一5-6)嗎哪是賞給在曠野的人吃的。身在曠野,心在埃及的人,就不以嗎哪為寶貴,反羨慕埃及的美味。身在別迦摩的教會裡,而心在世界裡的信徒,自然要以為巴蘭的教訓和巴蘭的供獻,是最合于胃口的。但是身心都在教會裡的別迦摩得勝者,他們知道他們所經過的,不過是一個曠野;所以他們只愿意吃曠野的糧食,就是嗎哪。別迦摩的信徒,吃祭偶像的東西,但是主把嗎哪賜給其中的得勝者。這真是一個遙對的比較﹗
自然這個嗎哪,是指 主耶穌基督說的。因為主耶穌在約翰福音裡,明把自己算作嗎哪所表明的人。但是,在這裡所說的,並不光是「嗎哪」而已,乃是「隱藏的嗎哪」。這隱藏的嗎哪,就是神在曠野裡,叫摩西存在約柜裡,叫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以后,能夠記得他們在曠野所吃的糧食的。自然這個隱藏的嗎哪,是以色列人所不得吃的。但是,主卻應許把這個嗎哪賜給我們。以色列人所不得吃的,得勝的信徒卻有嘗食的可能。凡拒絕今世的賞賜者,都要吃將來的嗎哪。今世的珍饈我們雖然失去,但是我們要吃鷹鳥的糧食,要坐在羔羊婚配筵上享受主所賜給我們的。我們雖然失去今世君王的貢獻,但是,我們的麥基洗德要養活我們,叫我們從 那裡得 能力。
嗎哪預表主耶穌自己從天上降下來,與所有曠野的生命相接觸,取一個最卑微的地位。神叫在世界上失敗的信徒記得,基督在這裡所站的地位。「隱藏的嗎哪」是說到嗎哪怎樣藏在約柜裡。這一部分的嗎哪,是放在至聖所裡,在神的面前作記念。這個是預表基督從前怎樣來到世界,而今又如何變作神為 子民所存留的分。這是記念一次在曠野裡,永久在天上的基督。這隱藏的嗎哪,就是講論從前在這裡,現在在榮耀裡的基督,怎樣作天上的糧食。隱藏的嗎哪,並不是天天的嗎哪,乃是在迦南地裡作見証的嗎哪。天上的恩典與曠野生活的環境互相接觸,是何等奇妙的一回事呢﹗現在在約柜的金罐裡,就是記念一位離開天上,來與世人表同情的生命。所以這隱藏的嗎哪,就是預表升天的基督,但是 還是那來過、住過世界的基督。 今天雖然在神的右邊,我們仍是記得 怎樣在世上受試探,受頂撞。我們現在也是在曠野裡,受了許多特別的試探。我們若記得那從前與我們同在一個曠野裡的基督, 怎樣在諸事上受試煉,像我們一樣;我們若以這樣的基督為糧食,我們就要得 能力進前。雖然現在 是人眼睛所不能看見的, 卻是忠心子民的糧食。我們不只要與基督一同享受 在天上的榮耀,我們也要與基督在這世界上有交通。因為 雖然被隱藏,但是 還是嗎哪。我們將來要進入天上享受一切的平安和喜樂,與主耶穌一同得 榮耀。給我們榮耀的是 ;但是在世上受苦受厭棄的也是 。想到這裡,我們的心豈不喜樂嗎?我們與 同在這裡,同受一樣的待遇,但是我們有 作我們的分。最可惜的,就是我們在這裡是何等軟弱的受 從前所受的千萬分之一呢﹗
在現在背道、遺傳的時候,神卻把那隱藏在 面前的,賜給 的得勝者。這樣的應許,要叫每一個忠心于神的人,離開現在顯露的、公眾的作為,來到至聖所裡隱密的地方。教會已經與世界聯合了︰她已經站在高位,在世界上已是眾人觀瞻所在﹗在教會裡頭,已經有罪惡的行為和錯誤的道理了﹗要顯露的人自然舍不得與教會和世界分別。但是,那些愿意忠心事奉神的人,就要得 隱藏的嗎哪。天下真有榮耀的嗎哪?既然是隱藏的,則這嗎哪斷非顯露的人、愛在教會和世界裡作人所景仰的人所能得 的。如果我們要在靈性上長大,要與神交通,要得 兒子的心,我們就不能與犯罪的世界,和背道的教會聯合。隨流合污自然用不 屬靈的氣力。教會和世界都要讓你浮在水面,讓眾人看見。但是,可憐﹗他們要把你送到你所不應當到的地方。隱藏的嗎哪,在人的眼中自然是隱藏的。顯露的人,他的心質和隱藏的嗎哪,是不能投合的。我們真知道甚么是隱藏的嗎哪么?我們真羨慕這個么?我們真是愛慕、稱羨基督當日在世上的樣子么?神寶貴 ,神把 珍藏起來。我們怎樣呢?我們如果不知道基督在世上的可寶貴,我們如果不是與神表同情,重看 兒子在世的生命,我們的靈命就必定有了毛病。因為隱藏的生命,是明白「隱藏嗎哪」的條件。但是,可憐﹗雖然隱藏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卻受人最厲害的忽略。
惟獨與神表同情的,不只在心意上,並且在行為上與神表同情,才能明白隱藏嗎哪的意思。我不能愛慕我心意和行為所反對的。悖逆與順服,驕傲與謙卑,粗魯與溫柔,原是不相合的。我若要羨慕基督在世上為嗎哪的樣子,我自己就不能不有基督那樣的生活。我們所羨慕的是甚么,就是說我們自己是甚么。看人所愛慕的,就知道其人。因為我們在世上真是有曠野的生活;所以,我們才以嗎哪為寶貴。我們的心是何等冷淡呢﹗如果我們就是這樣的冷淡,雖然有隱藏的嗎哪賜給我們,我們也是不會享受的。愿意我們真與當日的主站立在同樣的地位上,好叫我們真知 被厭棄的可愛。
隱藏的嗎哪,叫我們想起迦南的光景;因為它是隱藏在迦南。曠野已經過去,但是我們還能享受曠野的糧食。嗎哪是從前所常吃的。隱穢的嗎哪,叫我們記起我們從前所吃的。在曠野所吃的嗎哪,不過是一天一次,不能長久︰新的經歷一來,舊的就要過去。但是,隱藏的嗎哪,乃是從曠野收存起來的,也是從曠野得 的,它並不會變壞,是要在迦南作永遠的記念。一次吃過嗎哪,要永遠藉 隱藏的嗎哪,記得從前在曠野裡的嗎哪,是怎樣有好味道,怎樣加增心力。這是很明白的。隱藏的嗎哪,就是代表我們一次所嘗過的,怎樣留為記念。換一句話說,我們怎樣在信心裡、在今世中享受基督;在永世裡,我們要重新嘗過這個美味。
這樣看來,今生與來世,是有何等密切的關系呢﹗我們常常把它們太分開了。當我們進入永世時,所有的福氣都是一樣的,這是我們的理想。不錯,我們每一個都要變完全。現在隔 玻璃觀看的光景,要永遠過去。罪惡的問題,自然是永遠隔絕了。從前的受傷和失敗,自然也不會再以苦惱的感覺給我們。我們福樂的杯,自然都是滿的。但是,今世的靈歷和歷程,在于將來,都沒有一點影響么?這裡隱藏的嗎哪,要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自然,在聖經裡頭,還有許多章節有同樣的表示。那是我們篇幅以外的講論,我們姑且不說。現在只說那擺在我們面前的。承受從前降在曠野的嗎哪,必定應當是從前曾在曠野裡,承受過嗎哪的人才可以。現在所承受的,不過是從前所已經承受的。這並不是一個新的經歷,這不過是一個舊經歷,重新再溫習而已。基督已經不再是嗎哪所預表的被厭棄者。嗎哪並不是迦南的所有物,不過是帶入迦南而已。所以,它不過是絕對的記念已過的事而已。所以它的意思是特別的深。我們在這裡所得的靈歷,所走的靈程,乃是要永遠保 。喜樂並非一時,因為這喜樂在永世裡,還是可以隨時享受的。為主所受的苦,為主所作的工,以及一切在裡面的經歷,無論是實踐主的得勝,充滿主的生命,或是嘗過主的愛心,都要在永世裡,有一個複習的經歷。贊美神,因為我們今生所得 的,並不在來生裡失去。
因此,隱藏的嗎哪對于我們,是有最莊嚴的要求;並且,是最勉勵我們的。我們現在的生命,並不像人所說,和后來永遠的生命有不可以道理計的分別。自然,我們承認,今生和來生中間,是有許多分別的。但我們不說是完全分別的。在靈性的經歷上,將來還要有許多令人滿意的回想。現在所得的喜樂,在永世裡,還要永遠覺得,好像投石池中,震動的水環,要漾到池邊,繼續不止。人所負的責任,只在今生而已;乃是照 他們活在世上的時候所作的受審判;就是因 這些行為,得 獎賞或是刑罰。今生的行為,關系、影響于來生,是我們所未曾想到的。說到這裡,我們應當小心,不要減少了神恩典的偉大。恩典已經把我們放在同樣的地位上,這是不錯。我們感謝神,因為每一個得救的人,都得 同樣的地位──不是因 行為,乃是因 恩典。但是,我們不應當停在這裡,不然,我們就錯了。地位雖然是相同的;但是,因為從前在曠野裡,對于享受基督有不同的經歷;所以回想到地上的光景,也必定有不同的記念;因為所記念的不同(因為所經過的經歷不同),所以重新享受從前在曠野享受基督的喜樂也不同;隱藏的嗎哪和白石,都是永世的賞賜,為 今生的經歷才發出的。現在屬靈的經歷,在永世裡,要變為喜樂的記念。但是,在那記念中,沒有現在經歷時候連帶所有的苦難。經歷少的人,就少有所記念。多的人就多有所記念。但都是純淨的喜樂,沒有絲毫今世的苦楚攙雜在其間。這是甚么光景呢﹗
我們現今所在的世界,實在是一個曠野。在其中,我們遇 試煉和反對。所以曠野是一個依靠神的地方。雖然環 我們的都是黑暗,但是信心看見永遠的手臂為我們作工。就是在這裡,我們明白那降臨到我們中間的,是有何等的恩典。「弟兄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就是在患難中間,我們才能覺得一個弟兄的可愛。惟獨患難,才能夠叫你真正明白,甚么是一位弟兄。「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十八24)我們覺得︰榮耀的主,是比誰都更親近我們;這思想是何等的慰人呢﹗ 並不只是我們的主,保護我們的, 並且在我們中間,和我們同走一條路,手拉 我們,心與我們表同情,口裡說安慰的話。 知道一切的苦難,所以 知道怎樣安慰在苦難中的人。
這樣的降下,是何等的奇妙呢﹗是何等的寶貴呢﹗人如果不是真有作旅客的經歷,真在屬世的事務上貧窮,不過因得 為我們貧窮的恩典而變為富足的,就不能領悟主降下來世界的最深意思。就是因此,惟獨在曠野裡嘗過嗎哪的人,才能享受隱藏的嗎哪。嗎哪除了曠野以外,並沒有降在別處。要享受嗎哪,除非到曠野不可。失去作寄居人性質的信徒,已經不把這個世界算為曠野,反倒以為是個安樂家,怎能盼望得 嗎哪為糧食呢?后輩的以色列人,他們能觀看從前的以色列人在曠野所吃的糧食。他們也在迦南,這是不錯;但是除了觀看嗎哪以外,他們沒有別的經歷。惟獨經過曠野的人,才能夠說我吃過嗎哪,我知道嗎哪的滋味。主把嗎哪的味道告訴我們,說︰它的「滋味好像新油」(民十一8)。這是說到聖靈的工作。但是在別的地方又告訴我們說︰它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出十六31)。這是說到我們的主耶穌。 是薄餅,又是像蜜攙雜的薄餅。不是蜜,因為吃蜜太多,就會吐。這是天天的糧食,有蜜的味道,又沒有蜜的作惡。是新油的味道︰因為是永遠滋潤的,又是永遠新鮮的。
但是,要知道滋味,總要自己吃。人只能夠用一個比較來告訴我們,說到物的味道是像甚么。聽過的人只能知道人口中所說的比較;到底不知其真味。不吃的人,無論人怎樣會講,都不能明白其滋味。所以,我們要嘗主的滋味,看 是不是良善的。在曠野裡的人,都有一個嘗嗎哪的機會;沒有經過的人,可以看見,也可以聽說,到底沒有個人的經歷。我們今天所損失的,就是到永世裡,也不能恢複。在主裡頭多一分的經歷,就要在永世裡多一分喜樂的回想。
在曠野裡的嗎哪,並不是隱藏的。對于經過曠野的人,嗎哪也不真是隱藏的。在天上的榮耀裡,我們要認識為人的耶穌基督。我們要看見 ,認識 好像一個被殺的羔羊。諸天和其中所有的,都要敬拜 。天上用不 嗎哪,因為迦南地裡吃不 曠野的糧食。在迦南地所亨受的嗎哪,必是從一個與迦南情形不同的曠野裡得 。在天上享受陪藏的嗎哪,但是這個經歷乃是從世上來的。我們現在最佳美的感覺,也不過是最迷糊的。聖靈的能力,我們所知道的也不過爾爾。謙卑基督的美麗,我們也沒有羨慕享受過多少。你說,在將來面對面看見 的榮耀時,能完全知道 怎樣從高天降下地底嗎?現在是我們應當察驗自己的時候。我們現在到底預備了多少材料,叫我們在天上享受呢?我們到底天天怎樣羨慕、戀愛基督呢?我們有了永生,這是不錯,我們應當感謝神,因為我們已經得 這個。但是,這不過是一個起首。我們已經起程走那世界以外的路么?或者我們在實際上,還是像別人住在裡面生活呢?究竟不是這個,就是那個。不是在世界外面,而與世界反對;就是在裡面,隨 它行事為人。
我們已經看見過「隱藏嗎哪」的意思,這是每一個信徒對主個人的經歷,個人仰望主,希奇主,愛慕主,稱羨主,寶貴主的經歷;這都是說到信徒這一方面怎樣享受主的價值,覺得主的特別;這都是個人對主的經歷。我們現在要轉過來看,主所應許的另一部分︰
「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 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二17)隱藏的嗎哪和白石,都是說到個人秘密的經歷。不過,前者是說到信徒怎樣喜悅主;后者是說到主怎樣喜悅信徒。當日的時候,人民所贊成、所要選舉的人,就把他的名字,寫在白石上,投在瓮裡。這是當日的選舉法。照樣,主所喜悅的信徒,主也把他的名字寫在白石上。所以,這個白石是說到主怎樣心愛、特愛 單個的信徒。此二者有連帶關系,不能分開的。信徒怎樣喜悅基督,乃是基督喜悅信徒的根據。我們已經看見隱藏的嗎哪是有秘密的性質,但是,這白石也照樣有秘密的性質。因為在石上所寫的名字,是一個新名;並且「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所以,這個秘密,是有最嚴格的限製。只有二人可以知道──主和 的信徒,除了賜 者和領受者以外,沒有別人能以夾插其間。這是主自己和 忠心信徒中的一個個人秘密,為外人所不能過問的。這一種聖潔的私情,是愛慕主的人所獨自領受的,外人不能染指,也不能明白。像安提帕這樣的人,他為主忠心作見証,一直到死。他真是一位得勝者,他毫無疑惑的是得 這個白石的人。我們時常軟弱,因為我們沒有確實自信,必定得 主的稱贊。親近主的人,嘗過隱藏嗎哪滋味的人,就要多明白主的心意,來得 的白石。這樣的應許,真叫每一個誠心愛主的人,在無論遇見甚么反對,或者引誘的時候,能以為主作忠心的見証。
我們愛不愛得 主這樣的與我們秘密來往呢?我們要得 甚么秘密的名字呢?名字是有意思的。聖經常用一個名字來講論那稱為這名字的人的特點。認識神的名,就是認識神自己和 的性情。一個名字就是代表一個人。主必定賜給每一個得勝者,一個新的名字。人無論怎樣綽號我們,這是無關緊要的;但是我們應當關心,應當注意,到底主要把甚么新的名給我們。 把西門名為彼得, 把雅各和約翰名為半尼其;使徒們也照 主的樣子,把約瑟名作巴拿巴,因為他是最會安慰人的。我們對于世界,都有我們個人的姓名;但我們對于基督,也有我們所獨有的名字。這名字並不是我們自號的,乃是主所賜給我們的。這意思就是說,在主的眼光中,我們是有甚么特點、甚么長處,為 所注意、所喜悅的。我們怎樣在世上為主受苦,怎樣在曠野裡事奉 ,都是 所特別注意的。 若有所喜悅,就必定給我們以一個新名。這裡所說的新名,就是表明基督怎樣贊羨、稱許那受這名字的人的性情和行為。這是主和 所稱許者中間的一個特別結合。這結合就是說出主怎樣估價我們,主愛把 所羨慕我們的地方告訴我們。 給我們甚么名字,就是說我們在甚么事上得 的心。這個我們在雅歌書裡,可以看得很清楚。新郎常常對新婦說,他怎樣羨慕他所看見在她身上的美麗。照樣,使徒們得 聖靈的默示,也說到他們在信徒中所看見的美德。但是白石上所得的字名,不是在公眾面前說出來的。這是主與得勝者中間的一個絕對秘密。永世雖久,總不會叫這個秘密泄露風聲﹗雖然大家有許多共同的美德,也得 許多共同的福樂;但是,這白石上的新名是一個秘密。這個秘密說出主怎樣特別注意我們。阿﹗想到在永世裡,我們有一個特點,為主所單獨羨慕,念念不忘,我們的心豈不高興么?這樣的秘密,豈不叫我們在今世的時候,更努力進前,挑旺火熱的心來愛主么?
這個新的名字,是說到在世界上發生的事;是說到信徒在世界裡,怎樣為主受苦,和用甚么精神和態度來受這苦。這新名就是表明︰主怎樣重看我們為 所經過的,也表明主怎樣私下贊許我們,在經過苦難時所存的態度,所發的意念。我們為 所私自留下的,不愿意吹號叫人看見的,主也要在私下報答我們。大眾能知道我們受報答;但是大眾不知道我們受甚么報答,怎樣受報答。人知道我們得 白石,但是人不能看見白石上的名字。就是看見,就是用功查考,也是不能「認識」裡頭所寫的是甚么。因為這是一個秘密。一千個的得勝者有一千樣的經歷,主所注意的也有一千樣不同的特點。因為人與我所經歷的不同,人為主所鑒賞的也不同;所以他們就是看見,也是「不能認識」。認識這名字意思的人,必定是有這名字所表明的經歷的人。我們為主所受的是特別的,主就是按 我們的特點給我們一個特別的名。這樣,沒有與我們同樣經歷的人,怎能領會呢?我們要得 公眾所知道的賞賜;但是,這新名是有更深意思的。在永世裡,在千萬的聖徒中,我們要保守一個與主單獨認識的秘密。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人的親愛中間,人所最怕的,就是「普通」。人所最要的,就是單獨。愛心都是要求完全,愛心不愿意眾人公開得 。他所愛的,愛心要有特別的待遇。無論對待誰,都是普通的,這樣的人,就必定沒有親愛的朋友。主愛我們,主是要求完全。 不愿意我們分心愛人,用一個普通的心待 。 有愛心,所以 要單獨。但是,信徒對 ,若有熱切的愛心,就也不能不要求特別。不過, 怎能舍棄一切,單愛一個呢?這就是主的偉大﹗ 有一個心,愛所有的信徒;但是, 對于每一個,又能有單獨特別的鑒賞和稱許。這種的聯絡,完全是彼此秘密的,不可為外人道的。我們若想到我們在主的心中,是有特殊的地位,與 是有特別的關系,是其他千千萬萬信徒所沒有的,所完全不知道的;我們的心,豈不像火燒,好像主是完全為 我個人么?
我們應當不應當追求主的喜悅呢?世界上有甚么事,能夠與這個比較呢?我們舍棄永遠無價的喜樂,就是為 現在微小、不能叫人滿意的世界么?這樣的顛倒,豈不叫我們希奇么?為甚么我們作神拿細耳的人,得 神無量恩典的人,竟然這樣與世界為友,為 一些豬的豆莢,舍去永世特別的親情呢?為甚么我們不舍去一切屬乎世界的,來得 基督愛心的記號呢?為甚么我們這樣的冷淡,不愿意得 與基督所獨有的秘密呢?阿﹗要作得勝者,才能得 這個;但是,甚么是得勝呢?愿我們親自問神。
{\Section:TopicID=122}附︰歷史上的應驗
這個時代的教會,就是經過羅馬帝國大逼迫之后,被羅馬皇帝接受為國教時候的教會。起初康士坦丁是在阿爾卑斯山的西邊,在他手下的不列顛和高盧人,大概都是基督徒。而他的軍兵又是從這兩族人中間出來的。所以,當他打勝羅馬,登基為皇帝的時候,就接受基督教作國家所承認的宗教。他的動機是為 政治的問題,並不是因 宗教。他的目的是要把基督教和外邦的宗教調和起來,叫他的國家不因 宗教的問題而生紛亂。他要利用教會作國家的婢女。他自己也應許要作基督徒,不過,是等到他快死的時候,才受洗禮。
教會經過許多的患難,就難免生出委曲求全的意思。既來之,則安之,是那個時候基督徒的政策。所以,教會就俯首領受政府的盛情。所以,現在教會就失去她的貞潔,和世界聯合起來。她忘記主的名字,和她自己的見証,就接受了皇帝和世界所供獻給她的。就是已經得救的信徒,也忘記了到底教會是甚么,她怎樣屬乎天,而不屬乎世界。教會本來是為兩件事作見証︰一、世界的敗壞;二、神的愛心。教會既與世界攜手,教會的見証就失去,和世界就沒有甚么分別。如果世界在幾方面上,能夠得 教會的允許讓步,教會就是失去所有的地位。「如果世界不再逼迫我們,如果它肯與我們親近,我們為甚么不可以把窄門放大,小路放寬呢?這為甚么不可呢?」如果我們愿意犧牲基督的真理和榮耀,我們有甚么事不可以作的呢?
撒但改變的政策,現在已經得勝了﹗從前逼迫,現在歡迎。怒目不能叫你怕,笑臉就要得 你的心。如果火熱的刑罰,不能改變你們的信仰;火熱的人情,就要搖動你們的貞潔。在這個時候,教會已經在世界懷抱之中﹗
主說,他們沒有棄絕 的名,因為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所謂的「正派」。這個時候,就是羅馬教第一次在尼西亞會議的時候。他們還是承認三而一的道;他們反對哀利安的異端。他們對于基督,真是正派。但是他們對于福音,恐怕已經起首糊涂了。在使徒的信經中,雖然說到相信赦罪,但並不提如何和何時赦罪。尼西亞的信經,承認有悔改的洗禮;但並不提另外還有一個。既有主為我們受苦;我們怎樣得救,又是緘默﹗就是在阿他那修的信條裡,說到基督受苦救我們;但是,我們怎樣得 這個救恩,又是一字沒有﹗所以,此時的信仰是正派的。但是,對于得救的福音是已經很糊涂的。
對于巴蘭的教訓,此時真是發達。教會接受了許多外教的禮儀和節期,叫這些成為基督徒敬拜中的一部分,成為基督徒的記念月。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聖誕節,即其一例。一千多年以來,教會是越趨越下,完全與世界聯合,失去她旅客的性質和有福的指望,把世界算作殖民地,以為教會有能力能夠改變全世界,叫它成為天國;神給猶太人的應許,現在完全應驗在教會身上,主不必再來, 再來的時候,就是基督徒死的時候。可憐﹗教會埋葬在世界裡﹗
對于尼哥拉的教訓,教會裡就有轄製平信徒的階級。有智力、才力和勢力的,就作領袖。叫教會的組織,像社會的組織一樣。
第五章 推雅推喇──羅馬的教會(二18-29)
十八節︰「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
現在推雅推喇的光景,完全與前不同。以弗所、士每拿和別迦摩,在預言的方面,乃是全教會歷史三方面的代表。推雅推喇也是一個教會時期的代表。但是推雅推喇,並不像先前那三個教會,那樣的彼此互相代替,代興于世。她是繼續在別迦摩之后;然而她卻存留至世末。以弗所、士每拿與別迦摩,在實際上都已經次第過去,成為歷史上的教會。但是,繼續在別迦摩之后的推雅推喇,卻不像她以前那三個教會那樣的過去;她乃是要繼續存在到主再來的時候(25節)。雖然在推雅推喇之后,有在撒狄的教會;但在撒狄的教會,並不完全代替她而興在世上。一方面,雖然有在撒狄的教會,然而另一方面,在推雅推喇的教會仍然存在。
我們已經看見過,在以弗所的教會如何代表使徒后的教會;士每拿如何代表再后受苦的教會;別迦摩如何代表被羅馬帝王所歡迎的腐敗教會。現在推雅推喇,在歷史上就是中世紀的羅馬教會,一直到複原教的時代。主耶穌在這裡乃是表明 自己如何為神的兒子。 是說出 自己的身位,並表明 鑒察的能力,和 如何在教會中行走,試煉人的肺腑與心腸。我們看見主這樣的表明自己,就知道這個教會的情形如何。在以弗所裡,雖然尚沒有在人面前的失敗,但是從主的眼光看過來,當初的愛心與起初的工作已經離棄了。再后,在士每拿裡,主就察出那些猶太化的教訓。再后,在別迦摩裡,教會就明目張膽的與世界調和。教會住在世界裡,在她的裡面就有許多的異端。現今在推雅推喇裡,我們就看見耶洗別的兒女,如何允準她在裡面。教會這樣的逐漸背道,罪惡這樣的逐漸增加,沒有一件不是在主鑒察之中﹗
在從前所有的書信裡,主耶穌未曾提起 的名字。在這一封書信裡,主第一次提到 自己的名字是甚么。約翰所看見者乃是人子;但是 現在卻宣告 自己是神子。 在這裡,又是藉 在第一章裡所顯現給約翰看的,說出 自己的性質來。 提起 的眼目,是如火焰的;所以 能鑒察罪惡,叫罪人恐懼。 的腳如明銅一般,來為 自己報仇。凡 眼睛所定罪者, 的腳都要踐踏。這裡說到主的腳是如銅的,因為銅是最堅固、最剛硬的金屬。彌迦書四章十三節就是如此表明︰「錫安的民哪,起來 谷吧﹗我必使你的角成為鐵,使你的蹄成為銅;你必打碎多國的民。」
在這裡,並不是像在別迦摩一樣, 並不是像「那有兩刃利劍的」。我們知道,那劍乃是神審判人的話。主自己說︰「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約十二48)所以,在第十九章裡,我們就看見 口中所發出的利劍,將許多人殺死。但在現時,這個話說出來,不過是預言審判而已。在別迦摩的時候, 尚提到這話,警告人以將來的審判,將人的骨節與骨髓,魂與靈,都刺入剖開;叫人來到與他們有關系的主面前,覺得自己是赤露敞開、不能遮掩的。雖然在別迦摩,有許多人背叛神的話,但這話卻在別迦摩裡,作見証反對他們;但在推雅推喇裡已經沒有這話了。我們所聽見的,乃是耶洗別的教訓。她的門徒以為這些話是先知所說的,比聖經的教訓更明了、更確定。人相信教會的話,以為比相信神的話更穩當。所以在這裡,我們才看見主耶穌不是說 自己是那有兩刃利劍的。 乃是告訴他們說, 是「神之子」,現在要施行 的權柄,以對待高抬自己到一個不應當有的地位的教會。 現在表明 自己是神。惟有 有眼目如同火焰;除 以外,沒有人真有聖潔、明了的眼光。並且,惟有 有如同光明銅的腳,能夠施行不可抵抗的審判。
現在必須表明 自己的身位;因為那自稱為 新婦的,已經很自恃的降低 的身位了。教會已經利用主的謙卑和恩典,利用 的道成肉身,叫 服在 為人的母親之下。她以為 的名號如果是神,則馬利亞就是「神的母親」。羅馬教的教訓,大大的降低主耶穌,把 算為許多中保和代禱的眾聖中之一。而在這眾聖中為首領者,就是那一位天后。羅馬教說,她的心是比主耶穌的心更慈愛﹗推雅推喇(代表羅馬)說主耶穌是馬利亞的兒子,但是,主耶穌說 自己是神的兒子。
就是因為人把教會的權柄和 的權柄混亂了,所以, 就表明 自己的地位,乃是神的兒子。 有眼睛如同火焰,教會有沒有呢? 有腳如同光明的銅,教會有沒有呢?如果她在地上所捆綁者,在天上也捆綁(這是羅馬教的要求);但她能不能用她的命令,把神的寶座也捆綁了呢?難道神的全智,不過就是像教會的雅語么?難道神的聖潔,也像教會的罪惡和軟弱么?雖然這裡是特別對 羅馬教會說的;但是,我們知道,主的話語也是對所有以教會為有權柄者說的。主現在是對那些高抬教會的人,表明 自己的資格。 這樣表明 自己的資格,就是表明教會沒有資格。惟有 是神的兒子。 有一個地位,是 子民所不能達到的。 有一個榮耀,是別人所永遠不能有分的。惟有 是教會的元首,她是 的身體。 應當有全權管理一切。她雖然與 有極親密的關系,然而無論如何,她總不過是順服 的。她是在她之下。身體如何應當順服頭,教會也照樣應當順服神的兒子。
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所以 坐在 父的寶座上。這就是表明 的神格。世上沒有一個受造者,能在這裡和 有分。 后來對老底嘉所說的話,就是表明出這個意思。「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 同坐一般。」(三21)將來得勝的聖徒要和主耶穌一同坐在 的寶座上,但他們不能坐在 父的寶座上。在本書的起首時候,約翰看見主耶穌是像人子一樣。不久, 就要以 人子的資格得 一個寶座。這個寶座是 與 所救贖的人,可以一同坐在上面的。這還是在于將來。這日子沒有來到之先,他們應當為主爭戰,在戰場上出力作工得勝,像 得勝一樣才可以。這個教訓,要破推雅推喇的夢﹗照 這節聖經的教訓而看,教會怎能在今世就操權呢?羅馬不是盼望在基督沒有操權之先就操權,就是盼望與主同坐在父神的寶座上,一同操權。這真是一個誤謬﹗所以主耶穌特意在此表明, 自己是神的兒子。
我們應當知道,馬太福音十八章十八節︰「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的話,並非指 教會在世界裡的權力說的。這一節聖經,是對于革除聖徒說的。這個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十八章的上下文裡看出來。這革除的舉動,原是神的子民為 神聖潔所發出的熱心。神的目的對于 的子民,原是要他們顯出一定的聖潔。他們中間,如果有人失敗,則其余的人,應當對神負責,執行神革除犯罪聖徒的命令。如果神的兒女,照 的吩咐而行,神就必定與他們同在。凡他們所捆綁者,神就捆綁;凡他們所釋放者,神就釋放。除了根據神的話以外,沒有人能捆綁甚么,也沒有人是神所特別委任,以為專門解說 的話者。他們若順服神的話而行,神就與他們同工。有權力者,乃是神的話;並不是他們。如果神的話沒有引導他們,基督就不能捆綁,讓他們不順服神的話。那樣,就是羞辱 的自己。
所有教會的權柄,若非因 順服神的話而得的,都是反叛基督。沒有人能夠服事兩個主。我們的良心只向神單獨負責。所有的聖潔和道德,都是以此為起點。與神的話若有絲毫之差,所有的是就非是,非也就非非,是非的分別,就不能分明。神的目的,是要人聽 自己的話。應當「聽教會」,這是不錯;但是,只當教會順服神的話語時,聖徒才有順服她的責任。否則,順服教會就是背叛神。凡要引導人聽從教會,而不聽從聖經的,都是推雅推喇的教訓,都應當聽主對他說, 是「神的兒子」,惟有 有火焰的眼目。
就是到了現在,尚只是神的兒子,有火焰的眼目。我們應當小心,到底我們怎樣聽,聽甚么。除 的話語以外,沒有一件應當有權柄,可以壓製我們的。就是因為推雅推喇忘記了主是有兩刃利劍的,所以主告訴她, 是有火焰的眼目,並且有如光明銅的腳,可以踐踏 眼目所看為不合意的。
但是推雅推喇中忠心的聖徒,也能從這稱呼得 幫助。如果我們在聖經裡,查看主耶穌為神子的地位,我們就要特別看出, 在這裡的意思。在約翰福音第五章裡,我們看見 如何為神的兒子而為生命的源頭,和賜生命給人者。因為我們藉 信心,從主耶穌基督所得的生命,是這樣的有能力,以致有這生命的身體,雖然死了,還要複活得永生;而那些沒有這生命的身體,雖然複活,卻要受定罪(五29)。我們不只要在將來的時候得 永生,並且現在就已經有永生了(24節)。雖然我們后來要站立在審判台前,但是基督的審判台,並非要審判我們到底有無生命;就是因為我們有了生命,所以我們才站立在基督的審判台前受審。那裡的審判,並非定規我們要得 生命與否,不過要指明我們在榮耀裡的地位而已。雖然有的人,他的工作要完全被主焚燒,然而生命乃是所有站立在審判台前者所共有的。這是最低的限度。如果我們以為我們雖然信了主耶穌,仍需等到死后,才能知道有否生命,這是羞辱主的恩典。 說,我們信 就有生命,則我們信 ,必定是有生命的。
主耶穌不只以神兒子的資格賜生命給我們,並且也以自由賜給我們。所以在第八章三十六節就說︰「所以,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另譯)自由與生命,乃是耶穌為神的兒子所賜給我們的。然而這並不是說,每一個有生命者都有自由。因為在許多的時候,我們看見,有的人已經得 生命了,然而他尚是受許多事物的束縛。這就是羅馬第七章那個人的經歷。他自然已經是有生命的人,然他在經歷上,卻是一個奴隸。所以他嘆息說︰「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14、24節)但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得 了釋放,所以,他就說︰「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羅八2)
主耶穌為神的兒子,就是叫我們得 生命與自由。 代替我們死,擔當我們一切的罪,叫我們得 生命。但 將我們與 一同釘死,叫我們和 一同向罪死,就叫我們得 自由。每一個有生命的人,都有資格可以得 自由。因為這是主藉 為神兒子的資格所賜給我們的。我們因為相信神的獨生子,就得為神子。既為神子,就在父的家裡,有完全的自由。
看了這個,我們知道主耶穌為神子,這個名稱是何等的寶貴呢。 這樣的稱呼 自己,叫那些在背道的推雅推喇教會裡的聖徒知道, 有 何等豐富的恩典為他們留 。跟從耶洗別的教訓所得的,不過是死亡與束縛而已。跟從神的兒子,就有生命和自由。這個稱呼,雖然是警告背道的教會,然而 忠心的兒女也能因之而記念到 的權力。
但是我們應當知道,雖然主耶穌在這裡是表明 自己為神的兒子;然而, 的原意並不表明 自己是賜生命與自由的神的兒子,而是表明 是神的兒子來施行審判。現在的情形與從前已大不相同,除了審判之外,並無其他的辦法。教會已經墮落太深,所以只有審判而已。 的眼目鑒察一切, 的腳踐踏一切。這都是說到神兒子的審判。 這樣表明 自己,是何等的尊嚴呢﹗
是神的兒子,所以 有權柄管理 自己的家。這是希伯來書三章六節所表明的。 是以為子的資格來管理 的全家。所以,雖然說 是神的兒子,卻連帶提起 的眼目是如火焰的。因為 是鑒察一切、測透一切的,所以 能運用 的權柄無阻。 的腳像光明的銅,也是表明 的權柄。因為銅原是審判的預表。所以,這是說到 對待罪惡堅決的態度,並 如何按 神的公義對待罪惡。我們若看舊約裡的銅祭壇,和曠野裡的銅蛇,我們就要知道銅的意思,是神如何叫人按 的公義,在神面前負責。所以以色列中,要得救的,若非藉 祭物,就不能來到神的面前,滿足神公義的要求。
所以,在這裡所說到基督的性質,是應當得 我們最尊嚴的注意的。這並不是說, 取消從前和 教會所有在恩典裡的關系;也並不是說, 對于 子民的愛心減少一點。在這裡所注重的,乃是 顯明 的自己,如何來到一個背道的教會裡,對付那教會的情形。她是 在世上的亮光和見証。 來對付他們,就是要問看,到底他們如何為 發光,如何為 作見証?因為 的教會已經忘記了 的權柄,所以在一方面,就沒有為 發甚么光,作甚么見証;在另一方面,就自高自大,忘記了他們的地位,不過只是仆人。所以,他們就自處若他們就是主人然。為 這個緣故,所以主告訴他們說, 是神的兒子,有全權管理 自己的家。他們所有的行為,要在 面前受審判。所以,主要她們記得 無所不察、無所不審的能力,和 怎樣不輕輕放過罪惡。教會在世上為主作負責的見証人多久,主這樣的性質也存留多久;無論她如何失敗,她如何失去見証,但是她在神面前所負的責任,仍不稍改。這個,不只教會的全體如此,就是好些的個人也是如此。我們若是忘記了這個,我們就要得 主的審判。我們看了主耶穌對推雅推喇的稱呼,我們就知道她如何失敗了。我們所看見的幾個教會,都是每況愈下;推雅推喇也並非一個例外。甚至可以說,推雅推喇是愈下中的最下者。教會離棄她當初的愛心、猶太化、在世界裡得 尊貴,自然就難免失去屬天聖潔分別的特徵。世界從來沒有得勝,像它現在的得勝一樣。掛了一個十字架,受了水禮,就叫全羅馬的世人變為神的兒女﹗在名稱上,自然基督教是完全得勝的。但是,其實不過就是用基督教的名稱來遮掩外邦道理的實在。我們試想看,教會這樣得 世人的憐愛,將他們在世受苦中所盼望的將來榮耀,改為今世的偉大。她自己的損失,和主所受的羞辱,是有何等的大呢﹗他們就是在這個時候,還在那裡夸口,以為他們現在得 權柄,可以叫世界基督化了。這是何等的可憐呢﹗但是,這不過是別迦摩時代的光景。到了推雅推喇,則黑暗更甚。因為要暫時享受罪惡的快樂,自然就難免有這樣的結果。當帝王肯佩帶十字架,將受苦的十字架改為金銀的十字架時,當神的兒女得 國家的特別權利,不必再穿駱駝毛、羊皮的衣服到處流蕩,不必再隱藏在山洞崖穴之中;並且,叫他們的仇敵,現在也稱羨他們的地位時,怎么不是一個墮落呢?巴蘭的教訓一發達,自然就難怪人要因為財物的緣故來犧牲真道。到了這個地位,自然耶洗別就有機會作一切的主人,殺害、逼迫那些真屬乎神的。自然這個流人血、拜偶像的先知,在黑暗的時代裡,作了世界的女皇。因為有那樣的起點,就必定有這樣的結局。這個時候,歷史稱之為黑暗時代。照 主的眼光看過去,也真是黑暗阿﹗
主的眼目雖然是如火焰那樣的威嚴,但是, 仍是人子,仍然充滿無窮的憐憫與無盡的恩慈。我們和這樣的主來往,是何等的好呢?我們站立在 的面前,是何等的喜樂呢?雖然我們在推雅推喇這樣的環境中,在敗壞和罪惡的境況中,我們仍然看見主盡 的力量,說出屬乎 自己的人的長處。 喜悅憐憫,不喜悅審判。 盡 的力量贊美那最微少的良善。雖然在這樣敗壞的教會中,主卻看見有許多是 可以贊美的。雖然普通的情形逐漸黑暗,然而真實的聖徒卻逐漸熱心。
十九節︰「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神的兒子現在注意到 教會的工作。 先說到愛心,因為愛心是所有善行的首要者。他們沒有失去愛心,所以主贊美他們。他們也沒有棄絕主所啟示的事實和道理,所以主稱贊他們的信心。他們也是很勤勞的供給別人身體和靈性上的需要。他們並且在忍耐這件事上,也是特長的。所以,在原文裡面,在「忍耐」這二字的上面,尚有「你的」二字。主的目的,就是要在這裡特別稱贊他們的忍耐。所以特別的說,「你的忍耐」;好像要叫人特別注意他們的忍耐一樣。不只如此,他們不但沒有減少他們的善事,並且反有進步。這個與在以弗所的教會,真是相反不同。
這些,自然不是耶洗別和她兒女的行為。當時全教會行為的性質,都是以耶洗別為轉移。當我們再讀下去時,我們就知道這些工作,乃是當日教會中的遺傳所行的,與耶洗別無絲毫之干。當 還沒有責備他們之先, 先收集這些光明方面的行為,表白出來。因為當日的背景非常黑暗,所以,這些行為就愈顯得光明。
我們知道,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就是中世紀羅馬教會的時代。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個,不然的話,我們讀了這封書信,就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推雅推喇既是中世紀黑暗時代的教會,為甚么主還能對他們說這樣稱贊的話呢?我們應當時時記得,在聖經裡面,有一個原則,就是當團體失敗的時候,神就算那些忠心的遺數是代替全體在神面前的地位。例如︰當猶太全國背道的時候,神就算猶太的遺民為猶太國。所以,在神的教會裡亦然。就是按 這個原則,我們的主以推雅推喇中忠心信徒所有的行為,算是推雅推喇全體的行為。
我們若想到在當日那樣黑暗的時代裡,竟然有這樣的愛心、信心與行為,真是叫人歡喜。有許多當日的著作傳流到我們的手裡,我們看見他們是何等的愛主,何等的肯為主受苦。我們所看見的遺傳著作,固然不算甚多,然而已足代表當時教會中少數聖徒的行為了。並且我們知道,還有許多信徒,他們是這樣愛主,為主受苦,然而他們不會著作,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們。我們也知道,還有許多的著作已經散失無存了。總而言之,在那樣黑暗的時候,他們有這樣的行為,真是叫人贊賞不已。因為環境越黑暗,忠心為主的行為,就越見得其寶貝。
我們可以說一句話,中世紀信徒的故事,真是再有趣味也沒有了。他們的忍耐,真會叫人受感。他們忠心愛主,忠心為道,以反對一個異端的教會的心,也真是再真切沒有了。雖然他們受苦、勤勞,雖然受人的追趕、逼迫,雖然他們所受的苦,比從前教會從羅馬帝王手裡所受的更為厲害得多,雖然他們沒有看見甚么異跡奇事,雖然他們沒有甚么組織和團體作他們的后盾,雖然當日的人民和神甫,發明許多的罪名加在他們身上;然而他們都忠勇進前,維持神的見証,愿意犧牲世界所有的安息、家庭、生命與一切,來為神的兒子証明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 的教會。基督對這些,都早已知道了。他們雖然有時軟弱,雖然在他們的思想裡有許多錯誤的地方,雖然撒但用盡詭計,使錯誤調在他們的善行裡,有時也竟然成功了;然而他們的行為記載是在于天上,為基督所稱羨的。當許多愛慕世界、貪求舒服的人的著作,都已經消滅無存、化為塵土時,他們所有行為的記載,都要在天上發光照耀。主就是這樣稱說推雅推喇的聖徒。他們並不是當日教會中人,他們現在也不是在智慧人中間,他們乃是完全為基督的。我們應當記得,主稱贊推雅推喇的話,並不是說,推雅推喇全體有這樣的好行為,乃是在他們中間的忠心者,有這樣的行為而已。這就是第二十四節所說的︰「至于你們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的人。」主明將推雅推喇的全體,和推雅推喇的余數分別出來。並且我們若看主耶穌在這裡所說的話的次序,更要表明這樣的教訓。推雅推喇全體的行為,就是當日教皇的行為。然而他的行為在神的面前,是沒有功績的。然而主耶穌竟然在此贊美有一種的行為,則這一種的行為不是教皇的,也是很明白的。
主耶穌先說愛心,因為愛心是神的性情,所以愛心是一切屬靈工作的動機。主再后就說到信心,就是藉 愛心所發表的信心。再后就說到勤勞、忍耐和善事。信徒這樣在他們所遇見的火焰中間,加增他們的愛心和善行,所以得 主的稱贊。推雅推喇全體聽從教皇的教訓,以為藉 行為能夠在神面前得 功績,叫他們得救,這與這裡的秩序是完全不同的。應當先有愛心,先有信心,然后才能有勤勞和善行。
所以我們讀到主這裡的贊語,我們應當從耶洗別和耶洗別的兒女,從這一班的人分別出來。雖然我們少知道在當日羅馬教會專製的時代,在教皇自驕自大的把自己安放在一個不當有的地位的時代,他們是如何謙卑的秘密與神同行;然而無論如何,最令人得 安慰的,就是基督竟完全承認他們的善行,並且在人前明白宣告出來。雖然當日有許多信徒,被証為信仰、傳說異端者;雖然當日有許多信徒,被羅馬的教會加以最污穢、最嚇人的罪名;然而當那日審判的主顯現的時候,他們要得 他們所應當得的冠冕。耶洗別時常作見証反對神的拿伯,以為他們「謗瀆仲和王了」(王上廿一10)。然而,究竟為 甚么緣故呢?不過是因為他不肯因 一點的代價,賣去他的產業而已。凡不會因他世上微小的代價,便售賣他的產業者,都要受誣為褻瀆神與王,都要被石頭打死。所以在這樣的光景中,這些無名,或者是臭名的推雅推喇信徒所有的行為、愛心、信心,所受的到底是何種試煉呢?他們在這樣令人灰心的環境中尚是勤勞,是怎么的一回事呢?在這樣光景中的忍耐真是忍耐阿﹗
他們的最高點尚未達到。神大能的工作,並不像人的勉強支持而已。他們「末后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不只與起初一樣而已。在這樣反對的環境中,在這樣世上有權力者都興起與之為仇中,若能一樣,就已經有足多了。但是,他們所作的,竟然比從前更多。這真是一個長大。感謝贊美神,因為 所賜給我們的是永生,這生命又是有 神聖的能力;所以不能不長大。雖然束縛嚴緊,然而 卻能割斷一切。雖然把 監禁嚴緊,然而 都破圍而出。聖靈在我們的生命裡,真是有能力的,世上有甚么攔阻,足以阻擋我們的進前為主呢?凡經過別迦(流淚谷)的旅客(詩八四6),都要看見 真是力上加力;因為基督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得以完全。
如果我們讀當日的歷史,我們就不能不看見,這些忍耐的見証人,乃是與日俱加他們的熱心的;他們所得的亮光也愈多;他們的膽量也愈大。后來的改教,並非一霎時間的事;乃是在改教之前,就有許多先鋒了。雖然一個死了,但是又有一個興起。真理的火炬,從一只手傳到另一只手,並且愈點愈 。不只如此,分別的道理,好像越久也越顯明。這是一個最大的點,並且也是最要緊的點。因為再下,我們就看見主耶穌責備聖徒的緣故,乃是因為他們容讓耶洗別的教訓。雖然罪惡增多,雖然迫力加大,然而反對這樣行為的見証聲音也更多、更大。就是這樣的逐漸加多,所以改教終有成功的可能。雖然他們滿有能力,與熱心的工作;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最大的罪惡正在那裡作工。雖然他們有許多的良善,為主所喜歡、承認;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 最令主羞辱的事。主雖然稱贊,然而主卻不能不責備。
二十節︰「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仆人,引誘他們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耶洗別是一個異邦的王后,她引誘她的丈夫拜偶像,擅自更改以色列人拜神的規矩,逼迫敬拜耶和華的人,帶領以色列人去敬拜巴力。巴力乃是在教會外面的誘惑者,它代表世界如何迷惑教會。耶洗別乃是教會裡面的誘惑者,她代表教會如何無恥的與世界和偶像聯合。雖然巴力與耶洗別所犯之罪,究無大別;然而,他們的地位,卻是絲毫不同。耶洗別是在教會裡面,所以她的罪惡,犯得比巴力在教會外面更大得多。在別迦摩裡,不過只有「個人」犯罪,雖然,或者這「個人」數目很多,然而教會「全體」尚是自由的。在推雅推喇裡,不過只有「個人」沒有犯罪,雖然這「個人」的數目很多,然而教會「全體」都是污穢的。
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到底有甚么特別的性質呢?她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容讓一個女人自稱為女先知,自負以為有神的默示者,在她裡面教訓。這個耶洗別,叫我們記起以色列當日如何的拜偶像,並神仆人與子民如何受逼迫。她是外人,然而她卻在神的子民中間執掌主權。所以,主說︰「耶洗別教導我的仆人,引誘他們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神的仆人們,常常將馬太福音十三章七個比喻,與啟示錄二、三章的七封書信,互相比較。他們查考的結局,就是那七個比喻,和這七封書信是並行的,是互相發表的。我們因為沒有工夫,所以在過去的三封書信裡,沒有把它們與馬太福音十三章的首三個比喻相比較;但是,我們知道,馬太福音十三章的七個比喻,乃是預言主耶穌第一次降臨和第二次降臨中間天國的事情。啟示錄這七封書信,也是說到自教會設立起,至主耶穌第二次降臨止,教會所要經過的程途。這兩個地方的比喻和書信,既然都是說到今世的事,我們就不能不在裡面看見它們相同的點。我們現在沒有工夫去看其它的比喻如何與這二、三章書信相比;我們不過要特別看那第四個面酵的比喻,和這裡第四封寄與推雅推喇人的書信,如何互相發明。
在第四個的比喻裡,最主要的人物,就是一個婦人。在我們現在所查考的第四封書信裡,最主要的人物,也是一個婦人。我們若稍微謹慎一讀,我們就要看見,在事實上,這兩個婦人實在就是一個。雖然現在許多人對于那個比喻有許多不同的解釋,然而我們若肯用以經解經的法子,我們就不難看見那個比喻的真意。所以,我們現在要先查考這個比喻,然后再將它與我們的書信相比較。我們應當記得,此二者都是主耶穌親口說的。
「 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面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面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太十三33)我們知道,有許多人怎樣解說這個比喻,以為福音好像面酵一樣,它的性質是有潛勢力的,叫一切與它接觸的,都要受它的影響。世界好像全團的面,福音既然傳開,在最終的時候,就要全完全得勝,叫全世界都被福音所感化。這樣的解說,自然是最會受人歡迎的。但是容我們沒有辯駁的,用聖經別處的話語來查看,到底這樣的解釋,是否聖經所應許的。當我們還未說下去之先,容我們先提起一個問題,到底主耶穌在這裡說,天國好像面酵的意思是甚么?如果主耶穌將天國比作面酵,那么我們就能決定,面酵的意思是好的。如果這樣,則無疑的,這個天國要逐漸推廣布滿全地,像面酵發起全團一般。但我們若謹慎查讀一下,我們就要看見,這一個問題並不是這樣解決的。
我們如果單讀這一句話︰「天國好像面酵。」我們就要以為,這個面酵是代表天國。但是,我們若把本章聖經裡其它的比喻比較而讀,我們就不敢以為主的目的是以面酵來代表天國。例如︰我們若讀第二個比喻,到底裡面是說天國好像那個撒好種的人呢,還是天國是像那裡所說的整個故事──其中不同的種和不同的結局呢?再舉一例︰如果按 以面酵代表天國的原則而言,則第五個的比喻裡,天國乃是寶貝藏在地裡,並不是看見了它的人;而在第六個比喻裡,天國又是那遇見的人,並非那好的珠子。這豈非最沒有理么?所以,實在說來,天國乃是好像那整個比喻裡的故事,並非那比喻中的一點而已。然而,這並不是說其中的意思,必定是好的。因為在真實的天國裡,固然是沒有歹的,然而在現今的時候,卻有許多假冒的事,也就難免有壞的了。所以當人睡覺的時候,仇敵能將稗子撒在麥子中間。並且在首三個比喻裡,罪惡乃是一個大過一個。第一個比喻說明好種的局部失敗,第二個說明仇敵撒惡種的事實,第三個說明最小的種子,如何在世界裡變作最大的,以致空中的邪靈都棲集于其間。如果現在這第四個比喻,是說到福音的得勝,則它與前三個並不聯絡,並且是完全相反的﹗
如果我們愿意讓聖經的話來指明這一個比喻的意思,則我們要看見這個比喻裡面的各點,都是滿有意思的。我們在利未記第三章裡,能夠得 解說這個比喻的幫助。素祭裡面的細面,就是這裡的三斗面,是不應當將面酵放在裡面的(11節)。所以在這裡,有一最要緊的點,就是這個婦人乃是作神所禁止、不應當作的事﹗這樣,我們就要看見,這個比喻與前三個是一氣相連的。前三個比喻裡的罪惡,到這個比喻裡,是更深了,也是更隱藏了。因為素祭是表明基督如何為生命的餅,如何為屬神祭司的糧食,所以將面酵調在裡面,就是改變基督的性質。這個婦人所作的,就是代表負名的教會所作的。
這一點是很要緊的,所以我們不妨多看。舊約裡有一個節期,就是除酵節。在除酵節的時候,猶太人應當吃無酵餅七日。頭一日要把酵從他們各家中除去,因為從頭一日起,到第七日為止,凡吃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就是在我們的主在世的時候,猶太人尚是按 字面遵守這個除酵節。所以,當主耶穌說這個比喻時, 的猶太門徒,是很容易明白這酵的意思的。因為除酵的工作和慣例,在他們中間尚是非常普通,為人人所知曉的。照 除酵節的除酵而看,這酵的意思必定不是好的。並且,當日聽主耶穌說這比喻的猶太人,也是明知道在素祭裡是不可用酵的。並且不只如此,神明明禁止︰所有用火獻給 的祭裡面,都不許攙雜有酵。當日的聽眾,對于酵的意思,是不難明白的。
我們若從頭至末,看過聖經裡所有用酵的地方,就看見沒有一處是用它以指好的。就是在現在所讀的比喻裡,也並非例外。我們若將這個比喻,和前三個比喻連起來看,就看見這酵的意思,並不是好意。並且我們再看我們的主自己對酵的定義,就更不能不以這酵的意思為歹的。酵乃是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太十六12)。
基督為我們靈魂的糧食,乃是藉 教訓或者道理賜給我們的。聖經裡常常以道算為可食的糧食,我們能用信心支取它,而補滿我們的需要。基督乃是真理,我們乃是藉 真理享受基督。法利賽人的教訓,就是注重外面儀式,和自以為義的教訓。撒都該人的教訓,就是現今不信派的教訓。這兩種酵,都是反對神所啟示,和信心所明白的基督。我們在馬可福音八章十五節裡,還看見有所謂「希律的酵」者。這就是名利場中的教訓。所以按 主耶穌自己所說的話來看,酵的意思就是情欲、魔鬼和世界。它們合起來,敗壞基督的真理。
我們讀過這個比喻裡的體裁,就不能不記起保羅也有這樣的話語。主耶穌是說,婦人拿面酵藏在面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保羅就說,一點面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林前五6)。我們讀過這兩個比方之后,我們不能不說出,這兩個的地方是並行的,是相輔的。但是,在哥林多前書第五章裡,使徒曾將這面酵的意思明說出來,並不像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的緘默一般。這兩個地方,既是有並行的意思,則我們可從哥林多前書尋出這面酵的意思。在第八節裡,使徒就為我們解釋說,酵的意思,就是「惡毒邪惡」;無酵的意思,就是「誠實真正」。這樣,我們所查考的比喻裡酵的意思,也可算是定規了。
但是,為甚么說三斗的面呢?面在聖經裡,除了指基督以外,並無其它的指法。我們如果讀過舊約,我們就知道,三斗面乃是他們糧食的一料。他們好像是以三斗面,表明他們糧食量度的起點。所以,當亞伯拉罕款待天來的住客時,也是用這個數目的面來作無酵餅。如果我們在那裡,並在這裡,看出其中所指的基督,就我們不難明白其中的意思。主耶穌是以人子的資格,以存到永生的食物賜給我們(約六27)。因為 是人,所以 能作我們所需要的糧食。然而這個「為人的基督耶穌」, 到底有甚么數目呢?三是神的數目,表明三而一的神,表明神的滿足。「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比三這個數目更少的,對于這裡所表明的真理,並不相合。
這個婦人,就是將面酵放在這三斗的面裡面。但是,這個婦人是誰呢?無疑的,她是教會。因為聖經裡,都是以婦人為教會的預表(不論這個教會是真實的,或者是靈意的)。但是在此二者之中,這個婦人到底是代表甚么呢?是真實的呢,或者是有名無實的呢?我們讀過這個比喻,我們就不難知道,這個婦人所代表的教會,到底是好是歹。前一個比喻是有巴比倫性質的,因為那個小種,也像尼布甲尼撒一樣,高大成樹(但四20-22)。她就是掌權在世界的教會的代表。她既要掌權,就難免要受帝王的影響。他們應當為她改訂規矩,更換教訓;所以就是在這個時候,面酵放在三斗面裡頭了。
基督的教訓,乃是在這個婦人的手裡。她有權柄,她能夠任意搗攪,也任意搗搏。她可以將她的遺傳、她的規矩加在裡面,叫它們與神的話有一樣的權威。她能任意解釋、規定神話語的意思。面酵就是在這裡。教會的教訓就是面酵。無論這種教訓是在甚么地方,是有甚么外殼,它總是撲滅聖靈的感動,干犯神話語的教訓,叫人除主耶穌基督以外,另有一個主人。然而它卻是假藉主的名和主的權柄,以致主的子民,不敢抵擋這種虛假的命令。
我們現在回來看耶洗別這個婦人。她的名字是滿有意思的。我們知道聖經常常將許多的意思,藏蓄在一個小字裡面。許多時候,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已足說出不少的故事來。耶洗別這個名字,和她連帶的歷史,叫人想到主在這裡所說的,不只是指當日在亞細亞的一個教會,乃是特別說到一個背道的婦人。
她是西頓王的女兒。亞哈就是受她的影響而去敬拜服事巴力,以致「他所行的,惹耶和華以色列神的怒氣,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諸王更甚」(王上十六33)。他在以色列人中,極力的提倡拜偶像的事。在他的桌子上,有八百五十個巴力和亞舍拉的先知一同飲食。他定規要殺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他殺害拿伯,只因他不肯放棄神所賜給他列祖的產業。他真是當日以色列人中罪惡的元首和主動者。所以在列王紀上二十一章二十五、二十六節就說︰「從來沒有像亞哈的,因他自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別的聳動;就照耶和華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趕出的亞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惡的事,信從偶像。」
當我們還未說下去之先,我們要先提起一件事。就是在啟示錄第十七章裡,也提起一個婦人。她的名字是「奧秘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這個婦人,現在不過就是推雅推喇裡的耶洗別。需等到將來大災難的時候,她才要發展成功為所示錄十七章所講論的婦人。對于這個婦人,需等到我們說到十七章時,方能詳細的說,現在不過就是提起,以為她是與推雅推喇的婦人相同而已。
我們回到我們的本文來。這裡論到耶洗別的話,是很簡單的。只說她是一個「自稱為女先知的」人。她這樣自稱的結局,就是引誘人犯奸淫、拜偶像。但當我們讀歷史時,歷史並沒有告知訴我們說,耶洗別是一個先知。她是一個王后,一個拜偶像的王后。推雅推喇的這個耶洗別,她並不是一個王后。然而,我們若看主對得勝者的應許,以為他們將來將要管理世界,我們就知道,在耶洗別的名字裡面,真也有她是王后的意思。因為我們知道主在這七封書信裡面,所有應許這得勝者的話語,都是與那些得勝者所在教會的情形,十分相合的。所以在這裡,基督既然應許得勝者將來要操權,就是說這些得勝者,乃是不肯和當日的教會一同操權的人,所以主應許他們以將來的操權。所以在這裡,雖然只說出耶洗別的名字,就是表明當日虛偽的教會,已經如何像從前的耶洗別,在世上掌權了。不只這樣,將來的大巴比倫,也是要操權的。所以這兩處的聖經,實是彼此相連的。
巴比倫的手中,也是染有聖徒的血的。但是,在推雅推喇這裡,我們並沒有看見這個婦人有這樣的行為。然而,她「耶洗別」的名字,叫我們記起,從前逼迫神忠心子民者,就是她。我們應當記得這個,我們才能完全明白這封書信的意義。在另一方面,馬太福音的第四個比喻,雖然沒有提起她如何為王后,如何為逼迫人者,卻很明白的說出她自稱為先知的性質。這樣,這一封推雅推喇的書信,將其它兩個的預言組織在一起。這三個地方──所示錄十七章、馬太福音十三章和本書信──連合起來,叫我們得 完全的知識,論到這個婦人的行為。
這些自然都是說到羅馬教。這是主自己對于羅馬教的意見。人雖然,或者以為她是無大過的,然而我們應當用主的眼光和主的估價才可以。神的判斷乃是定規的。在將來所要發現的事中,我們要看見,神從前所已定規的,總不會改變。這是何等的嚴肅呢。從預言中──啟示錄十七章,我們知道,將來這個婦人還要掌權。徒冒虛名的更正教,還要在她權力之下。所以我們愿意神的兒女,知道神對于她的意見如何,好叫我們小心。耶洗別這樣的行為,比貪愛不義的工價更為不好。她的罪,比巴比倫更重。現在,推雅推喇竟然這樣允準這個婦人教訓、傳說黑暗、殘忍、拜偶像的道;並且還自以為有神的命令和神的權柄。她這樣自稱為先知,意思就是她乃是代替神說話的;在她話語的后面,是有神為后盾的。然而,這樣的罪惡,總不能從主的眼目裡遮蓋過去;她不只傳說奸淫,並且也實行奸淫。這樣奸淫的罪,就是代表與世界的聯絡。以色列人與迦南人通婚,在主的面前如何是犯奸淫;教會和基督徒與世界為友,也如何是犯奸淫。
吃祭偶像之物,是她教訓的第二個結果。這是代表他們如何直接與撒但交通。因為外邦人所獻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林前十20)。這兩件罪,是神所最反對的。在別迦摩的時候,不過只有少數的人,聽從巴蘭的教訓,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然而,到現在推雅推喇的時候,教會的全體,竟然容讓耶洗別教導眾人,引誘他們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這樣的犯罪,真是一步深過一步﹗
耶洗別的教訓,就是當日教會的教訓。主就是在這幾封書信裡,大書特書的警告 自己的子民,以為現在在地上負名的教會所教訓的是不可靠的。她雖然是主在地上的發光者,然而主卻在這幾封書信裡警告 的兒女,以為她的教訓,並不一定對于靈魂、對于真理和對于聖潔,都是穩當的。然而,在現今的時候,多少人還是以為教會的教訓、教會的禮儀、教會的遺傳,乃是有神的權威,以神的祝福給人的﹗多少人以為教會既然敢行,教會既然敢傳,則其所行所傳的,必定是不錯的﹗這樣的人應當記得,主說,以弗所是墜落的,別迦摩是住在撒但地方的,推雅推喇是聽從耶洗別的教訓的,撒狄是名為活其實是死的,老底嘉是主要從 口中吐棄出去的。人以為聽從教會的教訓,就是聽從神。然而,主卻以此為責備他們的根據﹗人以為聽從耶洗別的教訓,豈非順服神么?豈知耶洗別並非神的先知,不過自稱為先知而已。聖徒應當知道,在現今的教會中──就是主在這七封書信裡所告訴我們的──已經有許多背逆主,離棄主,任意加減主的話語的事。所以,我們現在應當小心,我們所聽從的,到底是誰的教訓。
耶洗別的罪有三︰她自稱為先知,這是第一。神的教訓,是女人不應當教訓男人;就是所教訓的是真理,也不可以(提前二12)。神既以她為一婦人,就是表明她沒有教訓真理的權利。雖然這裡所說的耶洗別,並不是真在肉體上為女人的;然而神既在靈意裡算她是一個婦人,就是表明她不應當教訓神的仆人,這是第二。她竟然教訓異端,這是第三。所以神的子民,你們應當小心,切不要以為你們是十分穩妥的。就是最堅固的,也有墜落的可能﹗聽從人的遺傳的,都難免于受引誘。她不只在理想上教訓並奸淫,且真引誘人來實行。有了教訓,自然就生出行為。多少人遺傳的教訓,都是因為有人提倡實行,所以才得存留至今﹗
「婦人」二字,在許多的古卷裡,都作「你的妻子」。如果這個翻譯是更好的,則我們要另外看出一層的意思。這「你的妻子」,意思就是︰她是順服你的,服在你權柄底下的。亞哈是以色列人的代表,他是負以色列人道德上責任的。推雅推喇的使者,乃是在推雅推喇教會的代表,也是負那個教會道德上責任的。亞哈的罪,第一,是娶了耶洗別,以致他有分于拜巴力的事。第二,是他允準她以一個外邦人,一個拜偶像者,來管理他國中宗教的事;並在神治理的國內,讓她自稱為先知。這就是教會在歷史上,在別迦摩之后,在羅馬教興盛的時候所行的。那個時候,教會與世界聯合。羅馬教自稱有神的權威,介紹許多拜偶像的習慣人教會。實在說來,在歷史上的羅馬教會,比當日的推雅推喇更像耶洗別。因為羅馬教像耶洗別一樣,不只介紹異邦的罪惡給神的子民,並且也流許多不肯接受她所介紹者的血。我們知道,在聖經裡有一個最大的原則,就是聖經若以一個女人為預表,就是表明一種的情形。聖經若以一個男人為預表,就是表明那一種情形中的行為。所以在這裡,無論是翻作「婦人」也好,翻作「你的妻子」也好,那個解釋總是一樣的。因為無論如何,神總是要使者負耶洗別教訓的責任。亞哈是在神面前負他國家的責任,然而他卻允準耶洗別操權並教訓,所以當日以色列的背道,乃是歷史上所罕有的。這個耶洗別的名字,在推雅推喇的教會裡,好像就是使者的妻子,她是代表當日教會的情形的。那些為基督在那個教會裡負責的人,應當負這個情形的責任。主所責備的,並不只是在教會裡面有屬世和敗壞的教訓,乃是以為這樣的教訓,竟然是有權柄的,冒 主的名和全教會的信仰,傳揚出來﹗
二十一節︰「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二十二節︰「看哪,我要叫她病臥在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
二十三節︰「我又要殺死她的黨類(原文作兒女),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
就是這樣,那些逼迫神子民的人,要從神的手裡,受 他們所應得的刑罰。當這樣的刑罰降臨時,諸天都要表同情,歡呼說︰「阿利路亞﹗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 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 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仆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又說,阿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啟十九1-3)神在這裡的審判,沒有真仁慈的人能夠說,是太重的。並且反要在現在的時候,同心勸神的兒女說,「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十八4)
我們知道,如何審判羅馬教的行為;然而我們卻常常行羅馬教所行的﹗我們應當記得,聖經是以羅馬教為「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啟十七5)。雖然我們拒絕整個羅馬的教訓,然而我們尚可能接受羅馬的原則﹗我們應當知道,在更正教的殼子裡,有許多都是教皇化的東西。並且在現在的時候,尚有人要完全恢複到羅馬的地位。有許多的公會,和許多的主張,雖然沒有教皇,卻有教皇的性質,自以為所教訓的,乃是永不會誤謬的﹗這樣的自高自大,真是那自稱為先知的婦人的聲音;雖然她的名字不一定都是叫作耶洗別﹗
雖然現在也有許多的團體和個人,並不像羅馬教那樣自以為她的教訓,都是永不會誤謬的,也沒有以為教會是在世界裡,是應當掌大權的;然而,就是在此中,我們也能看見羅馬的形像。無論那一團體的基督徒,雖然不自以為是世上獨一的公教會,雖然不自以為他們是羅馬的嫡派,但他們如果以為他們的教訓是教會所教訓的,是有權威的;在這裡,我們就聽見那個婦人的聲音﹗雖然那婦人的名字,並不是耶洗別。雖然有許多團體,他們並非有意增加神的話語,並且也愿意接受神話語的引導;然而,只因他們以為他們團體所規定的,或者他們的團體從前所規定,現在遺傳下來的,也是聖徒們所應當遵守,所應當敬重的;這就是沒有羅馬之名,而有羅馬之實的團體。就是在這裡,幾乎更正教的教會,都是站立在一處﹗並且,有人反以為教會若不是有這樣人為的信條和規則,則他們信仰的穩健,就有許多可疑的地方。自然我們知道,現在有許多不信派,他們正在出力要求,要除去人為的信條。不信聖經的默示者,有這樣的要求。不信永遠刑罰者,也有這樣的要求。相信基督教不信基督者,也有這樣的要求。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反對信條和遺傳的緣故,那些 道熱心的人,就更以為這些信條和遺傳是不可少的。我在這裡,自然沒有工夫主講論這些問題,然而有一件事我可說的,就是照 聖經而看,教會總不應當有所教訓。除了神所默示的話語以外,沒有人或團體,可以作有權威的教訓。聖靈教訓聖經,乃是真的教訓。因為聖經裡除了真理,並沒有別的。耶洗別虛偽的要求,就是說她有權威教訓。你如果相信耶洗別的原則,你就不能禁止人去跟從耶洗別的教訓。一個領袖或一個團體,若有權柄──在聖經之外──教訓,則誰能保他們不會錯誤?他們若錯誤了,則跟從他們的人,怎能不錯誤呢?如果瞎眼的帶領瞎眼的,兩個怎能不都跌在坑裡呢?
然而有的人就要說,現在的信條,是可從聖經裡,用許多的証據,証明都是聖經自己的教訓的。好,如果聖經會教訓信條所教訓的,聖經是像信條那樣的有權威,則何必在聖經之外,又有信條呢?人或若要以為︰我們知道聖經的教訓,真是專一的、滿足的;然而,聖經若真有專一的教訓,又何必你們出來用信條叫它成為專一的呢?如果聖經是有權威的,則何必用信條來証明聖經的權威呢?信條的權威,足以証明聖經的權威么?這樣的作法,乃是羞辱聖經,並非尊重聖經﹗聖經自己的見証是說,「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三16-17)人以信條所記載的,是有權威的,就是取消聖經的權威﹗叫人不以聖經為程度,而以信條為程度﹗如果不幸,在信條裡有了錯誤;則人們也應當維持這個錯誤,像維持其中其它的真理一般。如果不幸,在信條中有了缺點,則聖經也沒有機會可以補滿它。簡言之,這樣的作法,就是取消聖經的高位,叫人的良心不能直接在神面前負責。所以,現在敬畏神的人,應當起來,反對一切人所用以代替神的話的規則。無論如何,耶洗別好像是很有智慧的。她以為她自己是可以教導人的,她就連接 管理人。她的錯處,就是她不肯讓她假冒為神話語的教訓,給神的話語來審判,看到底是真是假。她也知道,神所默示的,是有權威的;所以她才假冒她是受神默示的。然而,她忘記了,她這樣的受神默示,是否神所默示的話語所允許的。她的權威,不許人疑問,只許人接受。聖經也是如此。它是絕對應當被人接受的。就是為 這個緣故,所以它在過去的時代中,曾受過許多的試驗。人的試驗越厲害,聖經的權威越顯明。真的並不怕人試驗。並且一受試驗,反將假的顯明出來﹗相信羅馬的,乃是愚昧與迷信。相信聖經的,乃是聰明,並滿有理由。
照 聖經看來,教會並不能教訓。先知雖然講道,然而其余的人,應當在那裡「明辨」(林前十四29)。每一個人,都是按 神的話語來明辨。每一個的良心,都是直接在神面前負責。凡所說出的,每一個人都覺得關心。他們不只應當注意,他們是怎樣聽;並且他們應當注意,他們到底是聽甚么。這一種的存心,要叫人多多的倚賴神。我們常欲聽從人世的學說和遺傳的教訓;但是神的目的,乃是要破除這些,好叫我們重新來到 話語的面前,聽 聖經的教訓。這樣,我們所信的,就不是人的智慧,乃是神的大能。
教會有權威的教訓,自然是以羅馬教為最高點。然而這一種的種子,現在已經散在各處,幾乎到處都有。除了這個教訓之外,羅馬教的另一個行為,也幾乎到處都有。自然羅馬教是最高點,然而羅馬教的雛形,卻散在各地。這就是教會在世界上的地位問題。在羅馬教裡,自然這是最偉大的。耶洗別為王后,並非寡婦,也看不見憂傷的事。她掌權;在她的腳下,乃是列王的頸項。她以聖經中講論主耶穌將來作王的話,以為是她在今世的業分。「你要 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踐踏少壯獅子和大蛇。」(詩九一13)許多基督徒,雖然他們不相信他們應當像羅馬教那樣的管理世界;然而他們卻受羅馬教的余毒,以為基督徒應當在世界的舞台上有分。這有分的意思就是說,在裡面當職任。世界所盼望的人物,誰能比基督徒更為合格呢?他們始終沒有想到,在主耶穌未來之先,撒但乃是今世之君王,今世所有的作為,都是反對神和 的兒子基督的;除非等到主耶穌用強權再來時,才能趕出撒但,叫世界歸順 。實在說來,聖徒若在世界裡得權,他就要被世界所改造;他並不會潔淨世界。並且神的命令,乃是信與不信不能負一樣的軛。這樣得 政治上的位置,自然不能不使與世人共事的,失去神兒女的地位。
我們知道耶洗別所教訓的奸淫和拜偶像,乃是與第十七章裡大淫婦的奸淫和可憎之物是一樣的。在那裡,我們看見地上的君王與她犯奸淫的罪。她利用腐敗的道理以在世界裡得 勢力和權柄,而她的主在同個世界裡所得的,不過一個十字架的墳墓而已。教會要在厭棄基督的世界裡得權位,乃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惡事;然而,這事豈不普遍么?許多反對羅馬教的人,卻在許多世界的事上有分,以為這已經比羅馬教好得多了,豈知這尚是五十步呢?
在耶洗別裡,我們看見她不只以為教會有道理上的權威,並且有政治上的權柯。這就大大的改變了教會所原有性質。她現在並不是一個真實的教會,是虛偽的,不過繼續在真實的之后而已﹗世界的原則,已經叫她全團發酵起來,失去她所有的見証。
「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主現在的呼召,並不是要他們悔改,也不是要他們再去行那當初所行的,也不是要他們恢複當初的愛心。這些對于推雅推喇教會並不合適。悔改的機會,前已賜給,但是悔改的機會,已被拒絕。所以,悔改的機會就永遠過去,再沒有了。現在剩下的,就是審判。這個審判,是最令人恐怖的。因為長久的遲延,積蓄她所當得的怒氣。「我要叫她病臥在床。」主有恩典,主也有忍耐,然而永遠拒絕這恩典和忍耐,就要得 主的審判。推雅推喇的失敗,乃是最終的,最厲害的。教會逐漸失敗,到了推雅推喇就達到最高點。
在這裡,我們應當注意三種人。一,就是耶洗別;二,就是那些與她行淫的人;三,就是她的兒女。神對于這三等人的審判,各有不同。主知道到底他們所犯的罪是甚么,主也分別他們與她關系的深淺。凡犯罪的,沒有一個能得 自由。審判是定規的,惟獨不同而已。主是要按 人的行為賞罰人的。
耶洗別拒絕神的恩典,不肯悔改;所以她的刑罰,已是無可改移的。現在是神施恩的日子,所以 是慢慢的發怒。 並非任憑人犯罪。雖然罪人可以誤會 的恩典,可以為自己積蓄怒氣,然而神總愿意施恩,愿意人悔改。但是神的忍耐,對于耶洗別,竟然不生出效力來,神長久的恩慈,為她所拒絕。所以除了審判之外,並無其他的辦法。「我要叫她病臥在床」;一個犯罪的床,換為一個痛苦的床。在她受刑的日子中,好叫她知道至高的神,如何不喜悅她的罪。她是犯那到死的罪,所以再沒有盼望了。
那些與她行淫的人,他們尚有一點的機會,尚有一點悔改的機會。但是,若失去這個機會,不肯悔改,他們就要受「大患難」。這個患難,自然不只是在今生的,因為羅馬書二章說,「將患難、困苦加給一切作惡的人,……就在神藉耶穌基督審判人隱秘事的日子,照 我的福音所言。」(羅二9、16)所以,這個患難,是在將來還有的。這些人所犯的罪,究竟不能指定其為道德上的奸淫,或是身體上的奸淫。然而我們知道,無論是道德的也好,身體的也好,受大患難的刑罰,總是定規的。照 我們的看法,這些行淫的人,大概尚是得救的。他們乃是使徒教會中的人,然而他們尚要受刑。所以,基督徒應當小心,因為他們雖然得救,但並不是說他們所不悔改的罪,神就也不提起了。凡罪不是在主耶穌寶血底下的,都要受審判。
耶洗別的活動,可從她有她的「兒女」這件事看出來。他們是誰呢?就是她的教訓所產生、所製造的人,就是愿意獻身宣傳她的道的人。可憐﹗現今這樣的人是何等的多呢﹗不只在羅馬教裡面,就是在完全反對羅馬教的更正教裡,這樣的人也在在都能看見。其實有羅馬教的心,而冒更正教的名,究有何用呢?
主對于耶洗別的兒女,又另有一種的刑罰。「殺死」這兩字,在原文裡就是出埃及記五章三節、九章十五節,利未記二十六章二十五節等處的「瘟疫」。與摩押婦人犯奸淫的人,也是遭瘟疫而死(民廿五8-9)。所以在這裡,我們若先按 字面而言,則看見這些人是要遭遇瘟疫而死的。若按 靈意而言,則他們在將來的時候,尚要受主類似的刑罰。
主這樣作,有甚么目的呢?「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主承認在這七個教會之外,還有別的教會。主對于一個教會所施行刑罰的目的,乃是要幫助所有的教會。當主刑罰亞拿尼亞、撒非喇時,聖經就記 說,「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徒五11)神所施行的刑罰,是要警戒那尚未受刑的,叫他們懼怕,停止犯罪。
主說 這樣作,是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照此而看,耶洗別和那些同她犯罪的人,所犯的罪,一定是很隱密的,是為常人所不知道的。然而主察看人的肺腑心腸,沒有一個隱密的罪,在 的面前不是顯露的。當主來審判的時候, 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雖然隱密的罪,像奸淫一樣,主也要表顯出來。
主這樣的審判,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叫眾教會知道,……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這裡「你們」兩字,就是表明主要這樣的對待教會。主這一種原則,是 對信徒和非信徒所共用的原則。詩篇六十二篇十二節,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七節,羅馬書二章六節都是這樣的表明。我們應當知道,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因 行為得永生;也沒有一個有永生的基督徒,因 罪惡行為的緣故,至終永遠沉淪。主耶穌的義和神的愛,要叫每一個得救的人,不至永遠沉淪。然而,這並不是說,此后聖徒再沒有刑罰了。這也並不是說,信徒就不再站立在基督審判台前了。雖然我不至于永遠沉淪,是一件已經定規的事實,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然而,聖經也告訴我們,作基督徒的,已經有永生的,「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 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林后五10)。因為「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神面前說明」(羅十四12)。許多為主受苦作工的人,主就要在那個時候報應他們。那些工作被焚燒的人,雖然自己得救,卻要受虧損。然而,那些犯罪而又沒有悔改、沒有認罪的人,雖不至于永遠沉淪,卻要在千年國的時候,收成他所種的(加五19-21,六7-8;啟廿4-6)。
二十四節︰「至于你們推雅推喇其余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
二十五節︰「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在這樣黑暗的光景中,我們看見主對那些忠心的人所說的話,真叫我們心中得 安慰。主是鑒察一切的主。 知道推雅推喇全體的光景,但 也知道在推雅推喇教會裡,那些少數忠心的人,他們的光景如何。雖然全體有罪,然而少數卻能清潔。我們應當知道,在主的面前,並非教會全體是 的教會,主乃是算這些遺數為 的教會。這些遺數有甚么性質呢?他們推辭當日時尚的道理。他們不隨從那種道理所允許的屬世與敗壞。自然,這些人因為這樣的反對當日教會所承認的教訓,要被人看如瘋癲(賽五九15)。因為那些犯罪的人說,他們是「曉得撒但深奧之理的人」(原文),意即他們是受撒但的迷惑,墜入撒但的羅網。為甚么緣故,人這樣的誣說他們呢?沒有別的,就是因為他們不肯與他們同流,與罪惡──不論是在世界裡,或在教會裡──有極明顯的分別。他們愿意遵 聖潔和真理的道路而行。就是因為這個,耶洗別和她的同幫,並她的兒女,就以為這些少數的人,乃是暗與撒但交通的人﹗乃是受撒但的迷惑,破壞他們教會合一的精神的人﹗歷史常常是重複不已的﹗因為每一次神的兒女愿意跟從神的話語,離開負名的教會,潔淨自己,作脫離卑賤的器皿,就常受人的誤會和誣蔑,以為他們是受迷惑的。然而所有神的兒女,像推雅推喇其余的人,都應當安心、歡樂,因為他們有主的申明︰ 說,「你們不曉得撒但深奧之理的人,像他們素常所說的。」(原文)每一個有心尊重基督的人,都應當因 主的贊成而滿意。
主這樣的說到遺數,就是表明主已經離棄那個團體了。這是非常嚴肅的。因為這好像就是說,主挪移那裡的燈台。然而主卻承認他們在 的眼光中是非常寶貴的。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到一點,就是推雅推喇教會在這個時候,不過是羅馬教會的雛形,尚未達到啟示錄十七章完全發展,完全腐敗,為主所厭棄的地位。所以主在這裡,尚沒有叫 的忠心兒女,離開這個教會。推雅推喇所預表的,雖然是羅馬的教會;然而推雅推喇自己乃是在亞西亞省的一個實在教會。所以,主在這裡對那實形推雅推喇教會裡面的忠心信徒說話的時候,並沒有警告他們,叫他們應當離開他們的教會。至于推雅推喇所預表的羅馬教會,在啟示錄十八章四節裡則是勸他們應當離開。這無他,因為一個實形的教會,與那個實形教會所預表的教會,是不能相混的。主只要求推雅推喇的遺數,持守他們所有的,並沒有勸他們離開。但是,主對于那些在推雅推喇教會所預表的羅馬教裡的人,就對他們說,他們應當離開。
這是甚么緣故呢?因為當日推雅推喇實形的教會,雖然腐敗,然而她尚是奉主的名聚會,乃是主在推雅推喇唯一的燈台。所以離開這個腐敗的教會,就是離開教會。他們的全體,雖然允許耶洗別在裡面教訓,雖然在他們中間有異端,然而這個教會乃是推雅推喇獨一的教會,尚未改變名稱成為人的教會。乃是當到一個教會改變名稱,叫主失去地位,像羅馬的教會一樣;主才叫忠心的人離開。我們以上都是說到推雅推喇所代表的羅馬教會。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雖然在一方面,推雅推喇是代表羅馬教,然而,另一方面推雅推喇乃是一個實在的教會。就是在解經的時候,我們也應當分別甚么是對預表說的,甚么是對實形說的。
所以我們在這裡應當分別一下︰在現在叫主失去地位的宗派裡,受實形羅馬教的原則支配的公會裡,乃是我們所應當脫離的。至于一個地方,如有一個教會,是完全奉主的名聚集的教會裡,如果那個教會是那地方的唯一教會(不是公會);如果那個教會,是那個地方神的教會;如果那個教會,在組織原則上,並沒有違反神聖經的教訓,並且承認聖靈在他們中間,可以有完全自由作工的,則那個教會雖然腐敗,我們也不應當離開。因 腐敗的緣故,離開一個教會,乃是不可以的。神是要我們離開宗派,不是要我們離開教會。在一個沒有宗派的教會裡,雖然腐敗,神並不要我們離開。不過,我們自己在一方面應當自潔,與腐敗無干。在另一方面,則當將教訓這些腐敗道理的人,從中間趕出去,或者禁止他們的教訓。
我們知道,教訓是與行為有很大的關系的。就是因為人相信錯誤的道理,所以就有錯誤的行為。我們應當負我們所信道理的責任。因為我們所信的道理,要支配我們的人生。所以主贊美這些其余的人,就是根據他們不從那教訓。
我們前面將「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譯為︰「……曉得撒但深奧之理的人,像他們素常所說的。」我們已經說過,這意思就是他們誣說信徒。但在這裡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照 官話聖經裡所翻譯的︰「這些余數的人,乃是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聽從耶洗別教訓的人,以為他們的行為是根據于一種深奧之理。這些神的遺民,太為膚淺,不知道這深奧之理,所以才反對他們。但是主說,他們所說的深奧之理,乃是撒但的深奧之理。
主在這裡承認這些基督徒,乃是站立在一個正當的地位上。雖然外面的教會已經失敗,然而主卻看見這些忠心于 的人,是完全不錯的。所以 說,「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你們所有的,真是好,真是我所喜悅的,所以,我並不叫你們再學習甚么,再作甚么,只要你們持守你們已經有的就是了。主說,「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持守到甚么時候?不是等到耶洗別悔改,因為這個已經太遲了;也不是等到死,因為你們所等候的不是死,你們乃是有活潑希望的人──「直等到我來」。
主現在所注意的,不是已過的事,乃是在乎將來。從推雅推喇這個教會起,主就提到 再來的事。我們要看見,在推雅推喇裡、撒狄裡和非拉鐵非裡,主都明提到 的再來,雖然對于老底嘉最末后的教會,主說到她的完全被棄絕。這是告訴我們,這四個教會,都要存留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雖然繼續在推雅推喇之后,乃是撒狄,然而並不是有了撒狄,就沒有了推雅推喇,而是這兩個繼續並存,直到主耶穌的再來。繼續在撒狄后面的非拉鐵非,和繼續在非拉鐵非后面的老底嘉,都是如此。
主現在將 再來的事高舉起來,作 忠心子民的指望。主常常都是叫 的子民注意這件事。當人棄絕 ,當教會轉移愛 的心去愛世界時, 就對那些忠心于 的人說到 的再來,叫他們忍耐等候 。
將來是有盼望的。現在所應當作的是甚么呢?現在他們應當持守他們所有的。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在環圍都是腐敗的光景中,當人反對忠心愛主,當人用盡權力逼迫、反對、引誘那些順從真理之人的時候,站立得穩,不稍移動,持守他們所得的真理,也並非一件小事。多少的人,他們從前所有的,到了現在,竟然隨流失去。多少的人,在當初的時候,並非沒有為主的真理、主的地位和榮耀,發過熱心;但是因 主遲延的緣故,他們已經失去他們的見証了。所以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應當持守我們所有的,並且持守到主再來。在甚么環境中持守呢?並不只是在世界的逼迫裡持守,乃是在教會的紛亂中持守。感謝主,因為這個持守,並不是長久的,因為那日子已經快到了。
二十六節︰「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製伏列國。」
二十七節︰「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 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
二十八節︰「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
「這個教會中的得勝者,是有三種要素的︰第一,雖然有許多的逼迫、反對和腐敗的環境,但他們應當持守他們所有的,行走與世界分別的道路。第二,他們應當遵守主的命令到底。耶洗別有她的命令,跟從她命令的人,就不能遵守主的命令。要遵守主的命令,就當推翻耶洗別的教訓。所以這些得勝者,他們若真要得勝,就應當脫離耶洗別一切的教訓,和耶洗別教訓的一切遺傳,而單獨遵守主的命令。當教會裡面有耶洗別的教訓時,聽從教會,並不是聽從主。所以主在這裡召 的兒女,直接遵守 自己的話語。第三,這一句「遵守我命令到底的」,也可以翻為「保守我的行為到底」。這些是甚么行為呢?就是第十九節所說的行為,就是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和善事。這些是主所喜悅的行為,也是主自己在世時所已經行過的。他們在起初時,有了這樣的行為;並且在后來的時候,所行的比以前更多;他們就應當保守到底,不要因環境黑暗加增的緣故,便失去主的行為。
這一個「我的行為」的詞句,乃是一個特別的名詞,這就是保羅所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的意思。基督徒在今世,應當作一個「複式」的基督方可。我們乃是與基督一同活過來的,所以,應當在行事為人上把基督表明出來。當 在世的時候, 在苦難和試驗的中間,毫無瑕疵,完全忠心,事事順服神;所以,基督徒在現今罪惡、腐敗、不忠的教會裡,也應當在他們的行為和話語上表明基督的生命。有分于耶洗別的行為的,要受刑罰;保守基督的行為的,要得賞賜。
如果信徒肯這樣行在主所命定的路上,單單跟從主的腳步,遵守主的話語,行出主的行為,天天因 主要再來的緣故受勉勵,並持守他們所已經有的,他們就要得 主在這裡所應許的。這些應許,有兩種的性質︰第一就是與基督一同掌權;第二就是得 晨星。
主在這七封書信裡所發出應許得勝者的話,乃是將每一個不完全的教會,分為兩等的基督徒。當信徒相信主耶穌的代死,接受 在十字架上所成功完全工作的時候,他們就都在愛子裡蒙悅納,都是一樣的。在這裡,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彼此聯合,沒有分別。因為在這裡蒙悅納的根據,乃是按 基督的工作,並不理會罪人自己的工作怎樣。既都是藉 基督的工作,自然在神面前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常常說過,得救是一件事;得 神的獎賞,又是另外一件事。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 要按 信徒的行為報應他們;有的要受賞,有的要受虧損、受責備和刑罰。因為將來的獎賞,乃是按 信徒行為的緣故,所以教會中的信徒,雖然都是已經得救,然而卻要分開等級。在這七封書信裡,我們看見在得救的信徒中,如何有不同、相異和分別。得勝者就要得 獎賞。失敗者自然得不 主在這裡所應許給得勝者的。
「我要賜給他權柄製伏列國。」主在這裡乃是將忠心信徒的態度,和耶洗別的行為相比較。掌權製伏列國,這是不錯。然而,乃是等到主再來時才掌權,並非在那時以前。聖徒是要和基督一同掌權的,單獨掌權,就是表明基督徒的背叛基督。不錯,主在現在的時候,就已經掌權了,然而 現在乃是在父的寶座上掌權,這個乃是 子民所不能有分的。所以,現在基督徒不能操權、執政。照 主的眼光而看,撒但是今世的君王,所有今世執政的人,都是在它的手下;所以基督徒不應當在基督的敵國裡執政。看基督今日在世界的地位,就知道基督徒現在不應當掌權。乃是當到 以人子的資格在千年國的時候,升上 自己的寶座時,他們才能與 一同有分。這就是 對老底嘉得勝者的應許。「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 同坐一般。」(啟三21)
「這個到底是甚么賞賜呢?我們若與 一同受苦,我們就要與 一同作王。現在的時候,耶洗別和他的門徒就 他們心中所喜愛的,在世界裡掌權、為大。現在要與她罪惡有分別的基督徒,就必須舍棄世界上的地位和權利。他們與基督一同在這裡受厭棄。但是他們得 應許,他們將來要和基督一同得 榮耀。他們現在盡可以舍棄耶洗別所得的,因為他們將來所得的,比他們現在所失的,實在是不能相比的。教會的地位,乃是應當忠心事奉基督,並為神在 兒子的恩典裡所發出的亮光作見証。這樣的見証,惟獨有一個屬天,不過旅居在世界的客人,不尋求世界組織裡的勢力,而又拯救人離開世界的才能作。一個為被棄的基督,作受苦的見証人,怎能在一個仍舊厭棄基督的世界裡得 高大的位置呢?世界現在仍然是背叛神,基督徒怎能在一個這樣的世界裡為掌權的人?信徒現在的盼望,並不在于世界的改造,也不在于教會的複興,主現在所賜給我們的應許,乃是現今世代裡所沒有的,就是主耶穌的再臨,和 的國度。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保羅從前曾警告聖徒,以為現在的作王,乃是不合時的高升(林前四8-13)。我們現在乃是應當俯伏在掌權者之下(羅十三1),一直等候到主賜給我們權柄,叫我們掌權的時候(羅十四17)。我們所等候的,是這個新的時代。
主所說的有權柄製伏列國,自然就是與二十章四節所說的時候相同。哥林多前書六章二、三節,也是說到這個時候。不過主在這裡所表明的,並不只是殉道者要得 操權的地位,就是那些保守基督的行為到底者,也要在國度裡有分,得看王位。我們看過主在這裡所應許的話,我們就很明白,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能得 這個掌權的地位。因為得 權柄製伏列國的,並不是推雅推喇裡所有得救的基督徒,也並不是起初有基督行為的基督徒,也並不是有基督在起初所稱贊者的基督徒,乃是那些得勝的,持守到底的,遵守主的命令到主再臨的,要得 這個權柄。現在聖徒應當知道,他們不都能進入國度。就是進入了,也不一定有一樣的地位。我們不應當只因 得了永生,就滿意了。應當進前,追求將來的榮耀。哦﹗我們若能在千年國裡發光,像太陽一樣,豈不是好么?
「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 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當那日的時候,主耶穌的手裡要拿 鐵杖,轄管列國。這個本來是主耶穌的地位。但在這裡,我們看見 應許 的子民,叫他們與 一同有分。在這裡,我們明明看見,主是引到詩篇第二篇的話。我們若將這篇的詩篇,和第一百一十篇比較,我們就看見,因 基督自己請求的緣故,神就將列國賜與 為產業,地極要變成 的田產。所以 就要用鐵杖打破他們,將他們如同 匠的瓦器摔碎。現今人的營壘,雖然堅固;所有抵擋神和 兒子基督的態度,雖然剛硬,然而到了那日,都必被基督打碎,如同瓦器在鐵杖之下那樣的無力抵擋。這是在乎將來,這是基督的地位。然而 應許說, 要叫 的得勝者,和 一同得 這樣的地位。
我們在這裡應當注意一件事,就是世界並不是逐漸被主的福音所感化而一日好過一日的。若是這樣的話,主就何必用鐵杖來管理他們呢?有的人光讀詩篇第二篇七至八節,以為基督的福音將要有最終的得勝。然而我們應當記得,得勝是有的,但並不是用福音,乃是用權柄。第九節所說的鐵杖,主耶穌在啟示錄這個地方說,就是 的權柄。在第十九章裡,我們看見基督從天上出來的時候,「有利劍從 口中出來,可以擊殺列國; 必用鐵杖轄管他們;並要 全能神烈怒的酒 」(15節)。這並不是福音﹗這乃是基督的武力﹗將來列國變作主的基業,地極變作主的田產,並不是因為人受福音感化,乃是因基督再來,用 的權柄,用 的能力而建設、管轄 的國度在這世上。福音有它的工作。神對于福音的目的,不過是要藉 它選召拯救世人中的一部分而已。福音感化全世界的人,叫全世界變成天國,這是聖經裡所沒有的教訓。
一根木杖,就足以製伏羊群了;但是列國並非像羊這樣的馴良,所以大牧者和 的同人,應當有鐵的杖,才能轄管他們。如果我們再讀第十九章十五到二十一節,我們就看見,當基督再來的時候,列國到底是取甚么態度。他們乃是召集軍兵,要與神的兒子爭戰。所以沒有鐵杖轄管他們,是不行的。並且就是在千年國中,除了以色列人全國都是屬義的之外,那些進入千年國的外邦人所生的兒女,不一定都是順服基督的。當他們進入千年國時,雖然都是稱作義人,稱作綿羊國;然而重生者的兒女,不一定都是重生的。所以,在撒迦利亞書十四章裡,我們看見神警告那些不上耶路撒冷守住棚節的人所要受的刑罰。這地方的聖經証明給我們看,千年國裡的人心,不一定都是聖潔的。並且我們若再看千年國末了,撒但被放出來時,如何又迷惑了歌革和瑪各的人,叫他們背叛神,我們就知道,人的天性如果沒有重生,無論如何都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在千年國的時候,主和 的仆人們,就不能不用鐵杖牧養他們。
我們知道,在肉身裡面的人,有他們的力量與剛硬。主把他們這種性情比作瓦器。因為他們雖然剛硬,究竟當不起神能力的鐵杖。當鐵杖打下時,他們就要粉碎。如果他們是泥土,那還可以重新再造。但他們是瓦器,所以一次破了,就永遠不能再變完全。這樣的摔破,乃是主最仁慈的行為。因為若不是這樣,世界的治安就要受影響。我們的忍耐,並不是要到永遠的。基督的公義,也並非要永遠放在一邊。日子到時, 就要施行 公義的管治。到那日, 的態度一改變,我們就也跟 改變。
這一半的應許,都是說到主國度的事。但是在主國度還沒有降臨以先,聖徒必須先被主接去方可,所以主就說︰
「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這個晨星的意思,主在本書的末了,就為我們解釋。當全卷的預言快要說完的時候, 就回來替我們解釋這個晨星的意思。「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証明。我是大 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廿二16)這樣,啟示錄這一本書(也可以說新約這一部書),就是以這一個宣言為結束。我們若看舊約末了,在瑪拉基書裡的宣言,我們就要驚奇,新舊約的聖經,如何合一的為基督作見証。啟示錄的宣言乃是說到主耶穌,瑪拉基的宣言也是說到主耶穌。啟示錄說 是明亮的晨星。瑪拉基說 是公義的日頭(四2)。好像舊約所說的,是比新約所說的更完全。晨星先見,日頭后來。得 日頭,好像是比得 晨星更完滿。因為得 白晝,好像是比得 白晝的應許更好。但是在這裡的意思,並不在乎白晝,或白晝的應許,乃是在乎時間先后的問題。主耶穌為大 的根,就是說到 要為國度的王。這就是舊約所表明的太陽。在千年國時,主耶穌是顯現出來,如同太陽一樣。但是 為 的子民,在黑暗的世界裡,要先作明亮的晨星。就是因為這樣的應許是這樣的寶貝,所以 真實的教會聽見這個應許時,就不禁發出她的愛心和熱心,愛慕 的回來,而同聖靈一同呼說︰「來。」(廿二16-17)
主耶穌作公義的太陽,就是說 要帶 異常的能力,顯現在世界裡。但是 也作晨星,在 子民的心中,顯出 屬天的美麗,作他們的盼望。晨星的出現,就是白晝將到的証據。那些在暗中仰望 的人,就要看見 ,得 的安慰。晨星並不是基督的顯現,並不是基督在人面前表明 的榮耀;那是 為日頭的工作。 說, 自己作晨星,意思就是 是睡覺的世界和打盹的教會所不能看見的。因為他們都是在世上自榮,忘記了現在是黑夜的時候,也忘記了基督的十字架。一個得勝者,乃是在黑夜中儆醒的人。他們不能和罪惡的世界,並腐敗的教會,一同睡覺、打盹。他們在黑夜中仰望主,所以主將夜裡的詩歌賜給他們,叫他們得 晨星。他們所注意的,乃是將來的事,因為晨星已經在他們心裡顯現。
即使教會從古到今都是忠心的,世界也已經是在黑夜中了;何況再加上教會的腐敗呢?太陽升時,乃是呼召人去殷勤作工;而晨星只是為那些不與別人同睡的人而照耀的。有的人,他們要在太陽出時看見亮光。然而當太陽未來時,我們就先看見晨星的光,那是何等的好呢﹗在暗中享受基督,就是這裡的意思。基督不是對我們說,「我是晨星;」 乃是說,「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這裡的意思最少有兩件︰(一)基督將自己特別顯現給那些仰望 的人,叫他們在現在就得享受 。(二)當 還未與聖徒一同再臨,顯現在世界裡像日頭一般時, 就要先提接那些得勝者,歸于 自己。推雅推喇的時候,可以算作教會最黑暗的時候。然而,就是在最黑暗的時候,晨星才發現。所以要得 晨星的人,反要因 環境的黑暗,而知他們看見晨星的時候不遠了。
但是晨星對于我們尚有一個表明。晨星雖然從天照常發光,然而它並不照耀這地。但它在它的境界裡,總是輝煌朗耀的。基督將來要叫世界得 白日,但是對于我們, 就作晨星,因為我們乃是天上的人。 在天上照耀。惟獨居在天上的人,才能看見 所有的光輝。雖然我們將來要和 一同作王,管理全地,然而我們的家,並不是在地上,乃是在我們父的家中。那個地方,是我們永遠的居所。這個晨星,就是我們的居所。因為我們現在的生命和思念,都是在于上面,所以我們能夠享受晨星完滿的光輝。離開大地越遠,與晨星境界愈接近者,得 晨星的光輝也愈多。
然而,這個晨星並不只是我們的居所,叫我們在裡面享受神所給我們的;我們所最要享受的,乃是主耶穌基督自己。「我耶穌,……是明亮的晨星。」我們要享受 。這是美妙的思想﹗
晨星說到主耶穌要在暗中向我們顯現,迎接我們到 那裡。晨星說到我們永遠的家鄉。晨星也說到我們要永遠和主同在,享受、羨慕我們的主。這三樣的思想,在約翰福音十四章裡為我們連了起來。主耶穌說︰「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2-3節)主要再來,主要給我們以一個住處,主也要叫我們永遠和 同在。
晨星預言白晝快到。當主耶穌尚未降下災難審判世界之前, 就要迎接我們回去。那時我們就要和 一同掌權。那時杖所變的,並不是一條蛇。杖在 的手裡,要變成為公義的代表,叫世上反對 的,沒有一個能擋得住 的能力。當那個時候,我們要與我們的主一同有分于 的政治。這是何等的有福呢﹗所以,主在這裡對聖徒說到他們將來的被接與掌權,好叫他們的心不以現今的世代為目的物,只以將來的榮耀為中心點。能這樣被將來的事所吸引的,就要在推雅推喇裡作一個得勝者。我們必須這樣的知道主,和將來的事情,免得我們受現在環境中背道和腐敗的影響。因為我們的心按 天然而論,乃是最會傾向虛榮,盼望在世界裡出類拔萃的。若非有將來的盼望,我們的心就不能蒙保守,以離開現今的惡世。
實在說來,在現在世界和教會裡的罪惡,沒有一件在我們心中是沒有的。真的,我們若未在主面前審判我們心中所存的惡根,我們就不能拒絕現在世界和教會裡腐敗的果子。這些罪惡,都是因為人容讓肉體存在的緣故;所以,才生出來。撒但若要作工,必須有它的工場才可以。就是因為人不肯除滅在他裡面一切屬乎肉體的,所以他們有這樣的失敗。我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求神藉 十字架,在我們裡面作更深的工夫,好叫我們能夠專心被將來的提接和國度所吸引。如果我們的心,愿蒙 保守,以離開現在環境中千百的危險,則我們不能不有這樣的盼望。主現在將這兩樣的事,擺在疲倦的聖徒面前,叫他們仰起頭來,盼望將來的事,在腐敗的環境中得勝。
二十九節︰「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這一句呼召的話語,本來都是在應許得勝者之前。但是,自推雅推喇起,這一句話是在應許之后。本來在前三個教會裡,都是先呼召有耳聽聖靈的話的人,然后才以應許賜給得勝者。然而,自推雅推喇起,直到老底嘉,乃是先應許得勝者以福樂和榮耀,然后才呼召那有耳者來聽聖靈對眾教會所說的話。這末了的四個教會,乃是要存留到主耶穌再來之時。
在前三封書信裡,那有耳聽的人,乃是對教會所作的普通見証有關。再后,才將得勝者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但在后四封的書信裡,乃是先說到得勝,后來才呼召人來聽。這就是表明那些忠心的人,是與全體有別的。神特別將那些遺數的得勝者分別出來,以表示他們與教會的全體無關。這樣作法,就是表明聖靈現在呼召的聲音,不是教會全體可以聽見的,乃是那些得勝的遺民而已。因為從今以后,能聽聖靈呼召的聲音的,不過就是那些得勝者而已。
我們知道,聖靈這樣默示聖經,乃是深有意思的。 在前三封書信裡,就一律的將呼召的話語,放在應許之前;而在后四封書信裡,則一律的將應許的話語放在呼召之前。我們如果能明白神的思想和感覺,就要叫我們的心得潔淨,被保守,蒙引導。不知道神法度的人,就要失敗,就要錯誤。但是認識神的心的人,就要在諸事上認定主的道路。
就是這樣,我們看見主對頭三個教會乃是呼召他們全體來聽。(他們能聽不能聽,那是另一問題。不過主總是向他們呼召。)但在末了的四個教會裡,因為境況改變的緣故,所以主不將呼召的話語,連在 對教會全體所說的話語之后。主卻將這呼召的話,放在應許得勝者之后,這好像是說,除了得勝者之外,主並沒有盼望別人能夠聽。罪惡已經在負名的團體裡長大。所以主的應許和呼召,不能再像從前那樣的普通。自此之后,我們就看見神的遺民和普通人的分別,越過越分明。從前的時候,得勝者和普通人的分別,大概不過只在道德上而已;但是,到了現在,這樣的分別,竟然顯明出來。
{\Section:TopicID=124}附︰歷史上的應驗
當別迦摩的時候,教會就已經達到羅馬教開端的時代。但這在推雅推喇的教會,卻是代表從基督教被羅馬帝國接受為國教起,至改教的時候止的教會。然而這並不是說,至改教的時候,她不再存留在地上了。因為她還是要存留,直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在這一時代的教會裡,羅馬的教皇自高自大,以為他是基督正式的代表,有牧羊的杖以牧養萬民。他是使徒的承繼人,所以他有使徒的權柄。並且惟有他有權柄,可以解說聖經,平常的信徒不能讀經(這就是說,不必聽主的話),因為他們就是讀,也是不能領悟的。教會有權柄,可以解釋聖經,可以教訓聖經。教會得 主所賜給她的權柄,所以她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所以得救的權柄,好像是在教會手裡的。
教會在這個時候,以為地上的君王所管理的,不過是人的肉身;但她的教皇和神甫等所管理的,乃是人的靈魂;就是君王的靈魂,也是在她的手下﹗所以教會比屬世的君王更偉大崇高。所以教會就在世上掌權,盼望藉 她的工作,叫世界變作天國。不特如此,並且她真管理政治的事,叫世界的君王服在她的手下。這樣行為的結局,除了變為完全屬世之外,並無其他的利益。神兒子所有的地位,她也忘記了。她自己的地位,她也不知到底是甚么了。
推雅推喇四字的意思,乃是「他獻祭不止」。在這個時候,教會介紹許多異邦宗教的風俗進入教會裡面,以致在教會中,有許多迷信的事。
就是在這個時候,有許多神忠心的兒女出來,見証他們的不是。但是他們所得 的結果,就是受逼迫、流血而已。在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有多少神的兒女,為耶洗別所殺害。
但是在這個時候,神卻有 的遺民。他們是敬虔的聖徒,熱心的傳道士,他們忠心事奉神,愿意受苦,受厭棄,行走世界最狹窄的路。―― 倪柝聲《聖靈所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