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珍
【詩七十三篇綜合】在這一篇詩裡,詩人看到義人受苦,惡人享福,神的子民受盡凌辱,似乎是非不明,公理顯然顛倒。他說︰「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系為難﹗」(16節)。他幾乎因此灰心跌倒,連神都不要信了﹗可是站得愈高,看得愈遠;全部歷史是神公義的記錄。若把時間表拉長來,再看看萬事的結局,甚么疑問就都沒有了。所以眼看實系為難,最好是效法詩人的榜樣︰「等我進了神的聖所裡,思想他們的結局」(17節)再說。─ 桑安柱《這時候》
【詩七十三1】「神實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
這是一個題目。下面就說,他(寫詩的人)有一個時期,看看那些人的亨通、發達,他險些滑跌,但是沒有跌下來,因為他的心還是有一點兒清的,等他進了神的聖所,他就明白了。他說,在他沒有看見光之前,他自己好象畜類一般,是愚昧無知的。他進了聖所就看見了,就說,『除你以外,在天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我也沒有所愛慕的。』這是一個在極其次黑暗裡的人得見了光之后的經歷。他在極其黑暗裡沒有跌倒,是因為他的心還有一點清,因此還有機會蒙神恩待,因此得見了光。心清,就不致滑跌,而能更認識神。
第三卷
永生(七十三1-20)
任何時代都會有人比大眾更喜歡探索智能上的問題,被稱為『智慧』之詩的作者,正是那些渴望明白上帝如何在世界之中和他們自己的生活中工作的人。隨 的三首詩篇被放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它們都處理同一個深入的神學問題;但是它們不以抽象的方法表達,而是從作者自己的人性經驗 手。這位詩人難以明白為甚么惡人可以『不受處罰』,即是說,上帝看來沒有注意他們所犯的罪惡和他們生活方式。因此,他對上帝的良善和公義產生懷疑。但是他從上帝之處得到了一個奇妙的答案,並非一個理性的答案,而是『神學性』的。上帝顯然不會只希望有學識的人來相信 ,即使是小孩、單純無學問的人、甚至弱智人士,一樣能對 的大愛有信心。
第一至三節,失卻信心。第一節告訴我們很多人對上帝抱持理所當然的態度。這好比是一次辯論中的答案。他們喊叫說︰『不對啊,上帝恩待義人。』今日一些父母也錯誤地教導孩童︰『假若你是一個好孩子,上帝便會愛你。』但是我們的詩人說,我不能真正接納這觀點。實在的情況並非如此,當人類犯罪,看來上帝並沒有注意。因此我險些失去了在上帝裡面固有的信心,甚至認為那些無恥之徒得到最好的東西。
除非我們得到提點,否則我們可能不會知道在聖經中有多少偉大的心靈曾對上帝的良善抱持過深切的懷疑。因此,假若我們有詩人同樣的懷疑,我們便參與在這一大 人之中了。
第四至九節,罪惡似乎很聰明。這一連串描繪驕傲和無恥之徒的圖畫是何種的生動﹗往下看時,讓我們記得︰驕傲是一切其他惡行后面的基本罪惡。詩人說,他們在肚腹裡沒有痛苦,在自夸的人面前亦沒有生氣,他們像戴上項鏈一般披 自滿,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因此,他們強暴的本性,好象把一件艷俗和逗人的外套穿在身上,成為身分的象征。為甚么要說『因此』呢?因為雖然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甚么,卻很自然地向他人顯出他們的驕傲,好象黑暗不能欣賞光明和不能接納光明(約壹一5)一樣。罪惡從他們的靈魂中冒出來,正如戴華氏(G. R. Driver)在翻譯第七節時說︰『他們明亮而細小的豬眼,在肥胖的臉頰上惡毒地閃耀 。』這世代的流行歌手、今日電影中的占士邦和煽動社會的政治人士,他們的跟隨者會認為這些異常的人是新時代的先知。『他們從未試過張口而不說褻瀆上帝的話,一出言就傲慢地向那些與他們辦事的人發出命令。他們高傲地說話,以為自己是天上的神靈。』
第十至十四節,『他們不是很聰明嗎?』因此,上帝的子民以羨慕的眼光圍 他們,並且盡量吸取這 傲慢者的經驗。他們如此行,因為他們留意到上帝並沒有責備邪惡的人。結果,他們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必定是最好的。這樣的人成功了,因為他們的權力和驕傲使他們得享富貴。
我因信實和仁愛可以得到甚么呢?明顯地,好人並沒有好報,所得的結果只是痛楚和苦難。
第十五至二十節,尋求答案。假若我將這方面的感覺告訴人,會使青年人更難接受信仰。事實上,我逐漸認識到世界上的暴力是毫無意義的。對于我的問題,這理性的答複並不是答案──這並不是上帝的真理﹗我們還記得在后來的歷史中,耶穌說︰『你的眼睛若不明亮,你的全身也會充滿黑暗。』
只是當我開始重視上帝,和以永恆的眼睛(sub specie aeternitatis)來看事物,我就看到他們的結局。忽然間,這位懷疑的詩人說︰『你』。你實在把他們安在滑地。忽然間,他看到他們的活動,不單只是從人的觀點,而是像從上帝的觀點一樣。他看見他們自我中心的結局。可能不是忽然間,而是慢慢地,使他發現我們與上帝的種種關系中,有兩條道路兩種方式。邪惡的人過 『脫離上帝』的生活,即是說,他們的行動使他們飛離上帝的軌道,進入外太空,進到上帝不在的地方,正如舊約所說,那就是地獄。但是上帝實在呼召我們過『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環繞 , 是萬物的中心。在第十八節中的沉淪(Shau)一詞,是用來描述邪惡的人生命的終局,這個詞的意思是一無所有,不存在,空虛和無意義。事實上,驕傲的人並不是真實的人。用艾略特(T. S. Eliot)的語說,他們是『空心的人』。我們的詩人發現,當你自己蘇醒過來,停止為自己悲哀,你會發覺邪惡的人並不比做一場夢更加真實。當然這是因為只有上帝是實體(或真理,正如我們可以解釋的──參看約十四6),因此,他們的腳滑下斜坡,離開上帝,他們在自己裡面便停止了擁有任何的真實的存在。
答案就是恩典(七十三21-28)
第廿一至廿六節,尋找答案。『我經歷過極度痛苦的可怖時刻;(按字面的意思來說)好象牙齒在咬我的腎臟。因為我曾經讓懷疑支配 我,這只是顯出我已容許「畜類」來控製我。』在這裡,畜類的概念可能是指海中怪獸(Leviathan),就是邪惡和黑暗的勢力。當上帝從太初創造了光的時候(創一2-3),它便與光對抗。換句話說,這位信徒現在才剛剛發現,他曾容許自己像那些他曾妒忌的驕傲人一樣有罪。
然而,就是在這自我厭惡和自己輕視到達最低點時,上帝又將信心交回給這詩人。這即是說,當這位充滿人性的人進到上帝聖所的時候,就是當他以懊悔歸回上帝,以敬畏和驚奇的態度接近 ,不再偷偷地想 要成為他所知道的那些驕傲的人一樣,上帝便回答他的呼求。上帝對他的回答,並不是一個有關神性的引導或邪惡存在等問題的理性答案,而是幫助他在他自己的心靈中,為 那幸存的個人信仰而打勝仗。這裡說及的驕傲的人,當然可能真有其人,他是詩人所認識和每天所遇到的。但是在希伯來文字,也是描述他自己內在的自我中心的人生觀。但是現在上帝所給予他的,並不是一個辯論的內容,而是 自己和 實在的存在。為此, 向詩人啟示了 說不盡的愛和恩典。所以,現在詩人說︰『我有了 ﹗』
既然這說不盡的愛不屬于這世界,它必定是屬于永恆的。驕傲的相反詞是謙虛。只有謙虛的人,才能從他個人自我中心的暴政中得到釋放。現在他擁有自由,他渴望上帝,多于渴望這世界能給予的任何東西。這詩人承認,有一天他脆弱的身體會走到道路的終點,但是死亡並不能阻撓那屬于永恆的愛,因為永恆封閉了死亡。所以他有信心宣告,上帝和上帝的愛將是他的福分,這是他本人和存在的整個意義,從現在直至永遠都是如此。
在中世紀時,西班牙在她的錢幣上壓印了直布羅陀海峽的圖畫和以下文字︰『再沒有了』(Ne plus ultra)。我們知道,這是一些人對死亡的看法。但是西班牙國家繼續出現一些大膽的人們,他們相信海的對面,有另一個世界。當我們閱讀詩篇時,讓我們保持一個觀念就是新、舊兩約的分別並不在于內容,只是新約是舊約的變像而已。
我們經常因在詩篇中找到信心的深度而感到驚訝。因為信心乃是上帝的禮物,我們發現新約的上帝也是舊約中的上帝。信心的意思乃是將自己完全放在上帝的安排中,邀請 現在便透過自己繼續 創造的工作,直到永恆。因此,只有這位在天上的父親, 能夠接納人的奉獻, 拖 人的手,帶領他走向未知的將來。
第廿七至廿八節,這是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那些刻意選擇不要上帝作為他們生活中心的人,也同時將自己與永恆的生命分隔了。但是詩人繼續說,我已找到與上帝一起生活是與我有益,正如希伯來文的意思, 現在正好是我心中的盤石(在第26節中『力量』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即是說,他已找到了大 在很久以前所發現的真理,他曾為此而大大歡樂歌頌。
是甚么使我們的詩人得以這樣解脫呢?這當然不純粹因為發現『犯罪不須付代價』。因為有如在新約的保羅,他知道他不是在討論道德的問題,不是『做好人』的問題,更不是因他的好行為而得到祝福的問題。假若是這樣,他便不需要問︰『為甚么這事會臨到我?』或『我做了甚么以致得到這些呢?』他已經發現要親近上帝,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為他存在的基石,就是容讓上帝透過他,去作成 為他生命的計畫。事實上,在第廿四節訓言這詞語的意思就是上帝對于宇宙的計畫和目的。上帝正預備使用這詩人來作成 對宇宙的計畫, 也打算在我們身上如此行﹗
所以與上帝親近,成為我避難的盤石,實在驅使我去述說 一切的作為。作為這詞語的意思有兩方面︰(一)它可指上帝實際創造的行動,因 是全能的工匠。但(二)它也可以指上帝之服役的使者。或者將兩者放在一起,因而說是上帝在我身上創造的行動。上帝告訴 所愛的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乃藉 向他顯示這對他來說有甚么意義和目的。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