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六十六篇


拾珍

【詩六十六18】「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

甚么叫作心裡注重罪孽?就是說有一個罪,是你心裡舍不得的,是在你心裡留下的(要注意這一個『心』字)。羅七章的那個人就不同,他雖然有失敗,但是他所作的,是他所恨的。這裡的這個人,不止在行為、外表上有這一個軟弱,那一個罪,不止在行為上放不掉,並且在心裡面放不掉。這樣的人的禱告,主必不聽。神原諒我們的軟弱,但是神不能任憑我們心裡注重罪孽。

來看──來聽(六十六1-7)

本詩有何等強烈的『福音性』意義呢﹗聖殿的牧者首先說話。他不但邀請已相信的以色列民,也邀請全地向上帝發出歡欣的聲音。明顯地,人,受造之物,不應將他對上帝的贊美鎖在心內。他的贊美有宣教的意義。呼喊可以成為對邪惡勢力一種攻擊的形式。好象一隊欖球隊能用才智,在比賽開始前,用高大的毛利人嚇怕對方隊伍。我們發現它用在約書亞攻占耶利哥(書六20)的事件上。歌頌(或更有好效果的,用樂器伴奏) 名的榮耀。正如詩人繼續說︰我們會看見,上帝的榮耀與 的能力相同。這是保羅在他致羅馬人的信中所用的等式。我們曾看過,上帝的名是 本體的實質。

當然,我們不會和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本質。『沒有人可以看見上帝,而可以活下去。』但是我們能知道和能夠看見上帝所作的是甚么。 作的事是可畏的,因為它們是由 所完成的,一切的權能都是屬于 的。敵對 的人會發現 敵對他們。所以他們假裝順服,或投降你。不過愿意向 順服的人則歡喜在 面前『用他們的臉伏地跪拜』。我們應該注意最后的一個動詞,因為希伯來文有幾個字解作敬拜。此處所描述的是直至今天回教徒禱告時所用的身體方式。他張開禱告的席在地上,跪在上面,然后用他的前額接觸面前的地。但是,無論是猶太人或基督徒,都不是用這種方式,可能由于在寒冷和潮濕的歐洲,有更容易的方式來跪拜﹗當時間過去,情況便會如此,人(甲)站 禱告,或(乙)在地上──但不是在跪墊上或一個軟度適中的坐墊上,像今日普遍人會作的,或是(丙)繼續坐在椅上或長凳上。以上三種情形持續至今。當然,對上帝來說,身體的方式並不是重要。龐大的邀請最后用敲打鈸樂為結束,方式用細拉這一詞表示出來。

你們來看上帝所行的,並不是『你們來並且讓我們辯論上帝的存在』。我們記得新約聖經中那生下來便瞎眼的人一句簡單的呼喊。『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見了』(約九25)。上帝所做的事是引發敬畏的,可畏的。 將海變成干地。以色列民記得逃離埃及的事,眾民徒步過河。他們記得渡過約但河的事(書四23)。但是,在神學上而言,這裡河的意思也可以是混沌的水,好象疾病和死亡所顯示的權勢。直至今日,我們在詩歌中仍持守 這觀念︰『還有一條河,那就是約但河,還要渡過一條河』,意思當然是死亡的河。

在那些有危機的歷史時刻中,我們因 歡喜──請記 ,還沒有看見 ,沒有辯論 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看見上帝所作的事。所以現在我們能有下列三個階段的信心︰(甲)我們能宣告,上帝用權能治理;(乙)上帝永遠治理;我們能宣告(丙)上帝治理萬民。因此,詩人警告說,你這背叛 治權的人──小心﹗

訓練仆人(六十六8-12)

這好信息是為全人類的。詩人邀請異教徒稱頌或將他們的手放在我們(以色列民)上帝的頭上(我們看過這行動字面的意思,看詩六十三4)。那是對異教徒奇異的邀請﹗他繼續說︰上帝使我們(以色列)的性命存活──為甚么? 不叫我們的腳動搖──為甚么?然而以色列民知道為甚么,他們已知道答案了。詩人在這裡只需要作少許的提示,因為他已在門面提出了答案。

接續的三節經文描述了經過河流的意思,就是受上帝的試驗和熬煉。在此處我們必須記得偉大先知所說的熟悉言語,即我們在本詩中看過兩次的,上帝是可畏的。因此先知們敢一再的宣告,『我們的上帝是烈火』(例如申四24;賽十17;卅三14等)基于此,上帝從火之中向人說話,因為 自己就是火(出三2;廿四17;申四12等)。無怪后來的世代用火焰來描述地獄,因為『落在永生上帝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1所說的)』,這位上帝, 的作為是可怕的。

然而火有另一面的意思。一塊金屬必須經過火爐,熔解了,才能提煉得更好,然后再被做成新的形狀。在它未經過火煉之前,雖然它仍然混有雜質,但是它乃是一塊珍貴的礦產品,而在其中的雜質必須被燒去(看伯廿三10;賽一25;亞十三9;瑪三2-3)。在這一切之中,『福音』的內容是宣告上帝也經歷火燃和與 的子民一同經過洪水(如賽四十三2),一個容易記憶的比喻(但三章)向我們顯明這事實。有可能這比喻是在被擄至巴比倫后幾個世紀時寫成的,目的是用來解釋本段經文,和其他如以賽亞書四十三章一至二節的經文。假若這個比喻不能給我們『好消息』,還有那樣能夠呢?然后,這段經文以你卻使我們到(不是『差遣我們出去』,而是你自己『引領我們出去』)豐富滿足之境況(參看標準修訂本第十二節注腳)。最后的一句包括了我們在詩篇廿三篇所找到的觀念,在該處裡我們見到『我的福杯滿溢』一句,因為這杯已載滿了,不能容納更多了,就好象一塊海綿已經漲滿了,它已『滿足』了(這是希伯來文的意思);因此,一個人完全的滿足了,並且已準備好事奉上帝。

得救的兩個步驟(六十六13-20)

這裡我們必須注意本詩表達了有深度的聖經神學。因此,開始時讓我們回想以前遇過的yesha(陽性格式)和yeshuah(陰性格式)這兩個字,不幸地,標準修訂本都以『救恩』來翻譯這兩個字(看緒論──立約的上帝{\LinkToBook:TopicID=104,Name=立約的上帝})。yesha說明上帝為拯救我們所作的事,正如我們發現詩人在前面所考慮的。上帝曾釋放他們,拯救他們,救贖他們,帶領他們離開奴隸的境況,進入豐富的生活(第12節),即是,進到流奶與蜜之地。同樣地,今日我們能『知道』上帝為我們所作的是甚么事, 拯救我們脫離邪惡的力量,無論這些是貪婪,或是欲念,或是酒精或毒品,或只是生命的空虛; 又賜給我們在 的寬闊國度中一個位置。因此我們『知道』yesha的意思。然而,在我們上面所引用的經文,賽四十三章一至四節,先知更清楚說明救恩的事情,因為在那裡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和宣告她成為 的子民后, 仍繼續向她說話,用的是親愛的說話︰『你們是我的……我愛你們』。這因為上帝救贖的活動,在 yesha的行動,尚未完成。例如,我們沒有一個人敢膽宣告『我已被拯救』,然后再與此事無關。我們必須進到『拯救』他人的行動,必須進到上帝救贖計畫的第二步,直至我們能如此行,我們才能拯救自己。在聖經中,一個已被『救贖』的人,是只有當他或她已接納整個愛和仁慈的新生活,而生活是上帝自己基本本質的反映。我們記得,在耶穌對彼得說『你是我們的門徒』后, 繼續用這些話向他挑戰︰『背起你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看太十38-39;十六24-25)。

保羅在羅馬書中解釋這篇詩所指的事。在最初十一章,他解釋yesha的意思,上帝救恩的意思是,它從 白白的恩典中臨到我們。直至那點,他已說明了上帝計畫的第一步。然而他開始十二章時,用所以這個詞,然后帶領我們,他的讀者,去發現第二步的基本本質。第二步是用舊約的字yeshuah來描述,說明上帝賜給一個人能力,他現在已被『拯救』去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然后可以奉獻他的身體當作活祭。因為獻祭是上帝所揀選的方式來改變這個世界,詩人和基督徒也必須分擔這行動。在利未記中,寫下獻祭的神學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保羅把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對普通人的意思詳細說出來,它的意義是需要怎樣付出,需要照顧他人,帶 敵人的唾 而沒有複仇的行動等等。『新造的人』要學習生活在上帝的國,在那裡,重點不在于從一件事件進到另一事件,而是在于從邪惡生出良善,憎恨生出慈愛這事實,也惟靠那常在上帝心中的十字架的幫助(何十一8-9)。當我們跟從上帝的命令,我們發現 常常與 的仆人同在,這仆人被裝備去服侍世界;因此,當我們必須背起十字架,便發現上帝與我們分擔背負這十字架。本詩中講及的純金屬與『上帝國』相似,只有當上帝使我們進入網羅\cs8(第11節),並且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這國才會出現。

因為上帝與『我』一同經過火煉,『我』認為對 所作感恩的回應,沒有一樣奉獻是極重代價的。我們的上帝是不平凡的, 實在邀請了這個『我』與 自己分擔救贖這世界的代價。但是同時, 也帶領我們進入豐富之地,在那地方我的福杯滿溢。

第16至二十節。在這篇詩較前之處,我們聽到『來看上帝所行的』(第5節)。現在我們遇到這兩個字︰『來聽……』。教會常常需要牧養。有些人受了訓練,常常用口裡的言語來解釋上帝所行的。然而這裡的講者是他自己的解釋者──我要述說 為我所行的事,事實上,是述及 如何與我一同經過火煉。

約翰本仁(John Bunyan)在獄中,寫了他著名的書豐盛的恩典,他將這幾個字傳講給我們后世的人。肯定地屬于全人類的他知道一切有關苦難的火。我的舌頭,也稱 為高,即是說,我預備 我的故事,準備告訴任何要聆聽我的人。當我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但是, 側耳聽了我禱告的聲音。

上帝是應當稱頌的,雖然我自己留意到罪惡在我心中(雖然我被救贖,我仍是一個罪人), 選擇了不推卻我的禱告,也不叫 的慈愛離開我。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