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廿三篇綜合】本篇詩共有十六個「我」字,這說明神與我關系之密切。這六節中可分為二段︰前三節是「 」與「我」的關系,后三節是「你」與「我」的關系。從「 」到「你」,系由間接與主的關系,變為直接與主的關系。其中的關鍵在于禱告;躺在青草地上平順安逸的日子,總不喜歡禱告,惟有經過死蔭幽谷的人,才會開口禱告。
六節聖經中,有兩個「不」字︰「不至缺乏」,「不怕遭害」。前者說到生命,后者說到生活。而前者說到基督住在我裡面,后者說到我住在基督裡面。又六節聖經中,有兩個「必」字︰「我必不至缺乏」,「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詩人的口氣是確定的,是說現在的事實,並不是一件希望或可能的事,這是救恩完全的保証。
這篇詩是以「耶和華」為首,以「耶和華」為內容,又是以「耶和華」為結束的。這就是本詩最大的特點。若是我們的一生也是如此,始終與主保持親密的關系,所蒙的恩是無限量的。
耶和華全能的神,既是我的牧者, 必為 的小羊負完全的責任。這篇詩說「不至缺乏」甚么呢?(一)食物;(二)滋潤;(三)蘇醒;(四)帶領;(五)平安;(六)安慰;(七)保護;(八)榮耀;(九)福氣;(十)恩惠慈愛。可見以神為牧,原是一件好得無比的事情。
本篇詩,第一節說到靈命;第二節靈修;第三節靈程;第四節靈歷;第五節靈戰;第六節靈恩。 張志新《七筐零碎》
【詩二十三篇綜合歸納】
(一)與我同在 ─ 耶和華;
(二)在我下面 ─ 青草地;
(三)在我旁邊 ─ 溪水;
(四)在我面前 ─ 筵席;
(五)在我四周 ─ 仇敵;
(六)在我后面 ─ 恩惠慈愛;
(七)在我前頭 ─ 耶和華的殿。
三種「有福」︰
(一)有福的生命(1節);
(二)有福的死亡(4節);
(三)有福的永遠(6節)。
慕迪《有福的盼望》
【詩廿三1】「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這一篇不是牧人所寫的詩,乃是羊所寫的詩,把羊對牧人的感覺交通給我們。人都是神的羊,都是屬于神的,是神的產業,也是神所愛的。我們曾如羊走迷(賽五十三6),如今蒙主尋回。羊被尋回后,裡面的反應是不再憑自己活著,而把自己交在主的手裡,讓 來牧養、帶領。我們既把自己完全交給 了,從今以后是 的事情。如果我們有這樣的信托,主也要同樣的將 自己交付給我們,我們就要看見, 是何等的信實, 從來沒有叫我們缺乏。沒有一樣好處 不給我們。─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2】「 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這裡的「青草地」原文是多數的,有許多塊青草地。羊吃了一塊地上的青草,再到第二塊...,一直到吃飽了,就躺下來仔細反芻、咀嚼。我們的主是無限的青草地場,無論我們怎樣享受,都享受不完(約六35)。主是把 自己放在聖經裡面。聖經好象青草地一樣,有六十六塊之多,每一塊都充滿主自己。我們今天是借著神的話來享受主。讀經一面要快快的吃,吃飽了,就一面花時間慢慢的咀嚼,反複默想主的話,這樣才能消化成為我們屬靈的滋養和供應。
「可安歇的水邊」可翻「平靜的溪水邊」。這水是指著聖靈說的。聖靈住在我們裡面, 要解我們所有的干渴, 要帶領我們進入平靜安穩的境地。「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和平安」(羅八6)。我們越掙扎,裡頭越沒有平安;隨從靈而行,是基督徒進入安息的訣竅。
在原文裡面第二節的話的時間性都是現在的,表示 是繼續不斷的「使我」、「領我」。所以我們要時刻不斷的在神的話語裡面享受主,並跟隨裡面的靈。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躺臥....安歇。」羊能躺臥在青草地上,安歇在水邊,就表明它已經吃飽喝足。因它裡面十分豐滿,就別無他求,甚至連神的恩賜也不貪圖了,正如斷過奶的嬰孩,躺在母親懷中,只要與母親同在,他的心就滿足了。因此他就進入最高的安息。 《荒漠甘泉》信
【詩廿三3】「 使我的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直譯)
我們享受主,裡面得著力量之后,不是就去睡覺,乃是要起來走義路。我們享受主,不是光為著自己,也是為著 。今天在主面前,不但是道的問題,還有路的問題。羊吃飽睡覺,滿身肥肉,很不好看,還需要走路運動,叫所吸收的東西變成最好的營養,長得結實。主不像法老一樣,不給我們草,就要我們造磚。主總是先叫我們吃喝享受 ,等我們有了力量,然后就說︰「起來,走罷﹗」這是最好的牧養。極端的基督徒,一是不肯安靜到主面前享受主,整天東奔西跑;一是老是坐著吃,吃得肥頭肥腦,從來不跑路。
「蘇醒」這個字在英文裡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恢複,有時我們會走偏, 就來恢複我們;還有一個是複興,過了一段時期之后,我們不像剛得救時那樣火熱,有一點下沉了, 就來複興我們。 是「為自己的名」,所以我們在這條路上一切的遭遇, 是負全責的。 「使我、領我、引導我」,一切都是 主動負責,羊不必作何事,只要信而順服。「義路」在原文裡是多數的。聖經裡單數的路指原則,多數的路指實行。單數是指主自己是我們的道路,叫我們走在主的裡面,越走越接近 ;多數是指主從我們裡面走出來,就變成我們在地上一件一件事情上的義路。義路的意思就是正路, 要引導我們一步一步的走在正路上,就是走在能滿足神心的路上。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詩廿三4】「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巴勒斯坦地方有一處名叫死蔭的幽谷,是到另一面草場必經之地,兩面山峰高聳,谷中陰暗無日光,有的地方中間是空的,需要跳過去,牧人趕羊叫羊一頭一頭地跳,有時羊掉下去,牧人就用竿來鉤它。羊群乃是「行過」幽谷,並不是「進入或住在」幽谷。他帶它們經過幽谷的原因,乃是因為在那一邊有更豐富的草場。
我們跟從主, 帶領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絕沒有意思要帶我們死在裡面,所以我們不必懼怕。就著裡面說,義人的道路是越走越明,直到日午;但就著外面說,義路並非盡是平坦大道(參徒十四22)。「你與我同在」,苦難能縮短我們和神中間的距離,故由「 」變作「你」;苦難也能叫我們更覺得神的同在。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幼稚的基督徒怕神的管教,路走得多的基督徒,管教反而是他的安慰。因為他知道管教的杖是愛的憑據,管教的結局是叫他有分于神的聖潔。 《荒漠甘泉》信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杖」和「竿」都是牧羊用的工具;「杖」亦作「棍」,較短,用來數點、拯救羊群,也是趕走野獸、保護羊只的武器。「竿」為長棍,上有彎柄,可作手杖,引導羊群。在此都是指神的帶領、扶持和保護。杖是能力的象征;主的杖乃指律法(舊約),以摩西為代表(出四2)。竿是領導的寓意;主的竿乃指福音(新約),以保羅為代表(腓三14)。 張志新《七筐零碎》
許多人強調「行過幽谷」的「幽」字,使人的背脊直打哆嗦;其實這裡並不「幽暗」,「幽暗」是魔鬼特別拿來攪亂信徒的。「行過死蔭的幽谷」和「行過幽谷」不一樣。如果不是先有光,那裡會有「蔭」?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到地下室,不要點燈,看看會不會有「蔭」。死亡對真正的基督徒而言,只不過是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所投下的一個陰影,陰影不會傷害任何人,你可以直直地走出陰影,就像你可以從霧中走出來一樣,絲毫不必害怕。所以我們不要怕死。 慕迪《有福的盼望》
【詩廿三5】「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毒草和野獸是羊的敵人,但牧人走在前面為羊拔除毒草,也在旁邊高處守望,防備惡獸的侵襲,故羊吃草時非常坦然,不像野獸吃東西時是慌慌張張的。「你用油膏了我的頭」,羊有時愚昧得把頭伸到荊棘裡受了傷,牧人就用膏油涂抹,叫傷痕得醫治。「使我的福杯滿溢」,羊很軟弱,容易受涼發燒,發燒時它的頭就脹了,就糊涂了。牧人在羊圈的門口放了一桶涼水,把發燒羊的頭往桶裡一浸,羊就清醒了,水也從盆裡溢出來。
信徒是受膏的祭司,信徒每日須有聖靈的膏油,若不從主得著新的恩典,就不配為主工作。「福杯滿溢」是有多余的意思,表明主的祝福何等豐富。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敵前設筵,不是爭戰時的光景,乃是勝利后的一種慶祝。從前的「敵人」,現在已成為我們的俘虜了,所以這筵席就是奏凱夸勝中的交通。對于過去,有一種甘甜的回憶;對于今后,有永遠的平安和喜樂。
「福杯滿溢。」膏油是涂在外面的,福杯滿溢是在裡面的;他不只浸在聖靈裡,並且是被充滿萬有者的靈所充滿。 《荒漠甘泉》信
【詩廿三6】「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這是羊的感觸︰「有這樣一位牧人,我一生的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它在信心裡宣告說︰「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恩惠,因為 是滿了恩典的主;慈愛,因為 是滿了憐憫的主。在此,羊有一個心愿︰要到 的家裡去,一直住到永遠;意即它愛它的牧人,愿意與牧人永遠聯結、交通。
仆人不能常住在家中,兒子能常住在家中;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就是要住在神的裡面。在新約裡,耶和華的殿是指著教會說的。我們既在 那裡有這么多的享受,我們也愿意把自己獻上,與弟兄姊妹合成一個家,讓神居住,給 享受。 江守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恩典的筵席(廿三1-6)
前一篇詩以述說救恩的喜樂作為結束,即是說,藉 發現與上帝進入一個正確的關系,再回到在立約中與 交通的意義。本篇差不多肯定來自大 自己,它形容與上帝團聚的感受是怎樣的。它是以他那時代民眾所認識的言語來表達。大 曾經是一個牧羊人。現在他是百姓的牧者。他需要以甚么方式來關懷他們呢?這問題使他得 一個新的領悟,就是上帝作為真正的牧者, 自己與子民的關系中,究竟是怎樣的。
詩篇第廿三篇是普世所喜愛的詩篇。它是猶太人、東正教徒,西方新教教徒,與及多憂多愁的不可知論者所喜愛的。當它被用在婚禮中時,它變得生動有致;當在喪禮被頌讀或頌唱時,就更是如此。比起聖經中其他任何部分,它更為生動的表達出個人私下對上帝恩典的經歷。
『羊』的意象,比起其他任何能選擇的意象,可能是更普世化。雖然這當然要向愛斯基摩人或太平洋 島的人解釋,但是人類的想象力,無須要任何的幫助才能『感受』到青綠草場、寧靜的河水,與及其他引喻的可愛和美麗。
死蔭的幽谷是全人類,不論種族和風土習慣所面對的。古時一位希臘鄉村的女人,有一次帶她的嬰孩去見一位智者,請問他是否能預言孩子的未來。他回答說︰『關于你的嬰孩,只有一件事我能肯定告訴你,就是他將要死亡。』這篇詩莫大的教訓在于上帝是愛、上帝是忠誠可靠的。上帝不會容讓我們走失。它以三個階段為我們展示上帝忠誠的愛。
(一)當我們在世上生活時,只要我們『與』 『一同』活 ,並且容讓 『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會經歷這深深的喜樂、滿足和安全,像羊知道它的好牧人同在一樣。
(二)第二階段是這樣的,人生不全是一張滿有玫瑰的床。在那些順境的日子,我們可以深深地和感激地留意到上帝繼續不斷的與我們同在。正因如此,大 宣告說,當身處逆境,甚至當光明漸漸退去,我們發現自己在黑暗裡,仍可對 有確信。他所用的句字,字面是『死蔭的幽谷』,這觀念就是上帝的安慰和力量與我們同在,即在所有黑暗中、在低潮的時刻、染上嚴重的疾病,受朋友的排斥、在發現人自我內心不忠誠時的驚恐,等等情況,甚至死亡的經歷本身,上帝與我們『同在』,大 並沒有辯論這些事實,他告訴我們必是如此﹗當哈姆雷特沉思自己的死亡將要發生的事實時,他說道『那沒有被發現的地域,從那裡的邊界,沒有旅游者可以回來。』但是上帝的同在,大 宣告說,這會是真實,好象現在所有的事情都很順利一樣。我們應記得,在聖經的思想中,雖然上帝是光,但是 住在黑暗中,那處是我們必須走向的地方。
大 與哈姆雷特何等的不同﹗他告訴我們上帝是以善待人的,是那位在回轉的浪子面前擺上一只特別肥胖的牛的父親。為甚么大 會以這亮光來思想自己呢?因為這句說話︰『 使我的靈魂蘇醒。』實在的意思是︰『 給回我的生命。』上帝渴望去善待人,甚至大 的仇敵,假若他們能回家和分享那筵席的話。在新約聖經中,上帝在永恆中的好客是以這圖畫來描述,我們被邀請坐在羔羊的筵席中(啟十九9)。
但是我們要記得,大 是君王,管治上帝的『王國』。在王國中,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分享 的王權。在這句『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中的我字,指每一個和所有上帝國中的一般子民。結果,當被膏立去事奉上帝時,我們感覺全然的振奮,超過我們所能吸收、接受、了解的,這是上帝說不盡的恩典,使我的福杯滿溢。
(三)我們到了第三個階段。因為上帝立約的愛是我生命中第一個階段時的基礎,即是,當所有的事情順利時;以后當我們到達第二個階段時,我發現上帝的恩典在死蔭的幽谷中,仍然與我們同在;故此必有,即是『我知道』上帝『對我的恩慈』(這是希伯來原文的意思),並且上帝的慈愛, 那不偏移忠誠的愛,會在我一生中追隨 我。正如詩人法蘭西湯信(Francis Thompson)稱呼 一樣,上帝是天堂的護 者。事實上, 並不會讓我走失。因此我會住在主的殿中,直至永遠。大 知道他要繼續在耶路撒冷的祭壇中(那時,聖殿還沒有建成)是甚么意義,正如另一位詩人所渴望的一樣(詩63篇)。因此,他所指的乃是『天上的祭壇』,是上帝永遠同在的『地方』,正如耶穌所說上帝的『很多住處』。
這是一個常常被述說的故事。故事是來自上一個世紀,關于兩位渡假的牧師,他們在威爾斯的山脈中徒步。在山野間,他們遇見一個牧羊小伙子,並且停留下與他交談。他們發現小孩子並沒有進過學校,他也不知道任何有關基督教的信仰。這兩位牧師最后向他讀出詩篇第廿三篇,並且幫助他建立個人的信仰,他們使他重複這幾個字︰『耶和華是我的牧者』。第二年,他們重回這山脈中,這次他們往訪一間小屋,請屋主給牛奶來喝。那位女士注意到他們注視 壁爐架上一個小伙子的照片。她說︰『對,那是我的兒子,他在去年冬季一次暴風雪中,在照料他的羊時死去。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他的右手緊握 他左手的第四只手指』。其中一個牧師便回答說︰『是這樣的。我們于去年遇見你的兒子。事實上,當時他還是一個牧羊人,我們教導他重複念誦詩篇第廿三篇的第一句。我們告訴他,當任何時候,他對自己說這句話時,停留在第四個字上,並且思想︰「這篇詩是對我而說的」』。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