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三二篇總論】這首詩的感覺乃是說到,一個人被神破碎之后,他的心愿如何。驕傲的人只知道自己,但謙卑的人所想的是神。當人關心神的心,愿意成全神的心意時,神也關心他,要成全他。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耶和華阿,求你記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
神會忘記我們的罪孽,但從來不會忘記我們的苦難,特別是為要成全神心意而受的苦難。 要把我們所有的眼淚,都裝在 的口袋裡。但有的苦難是我們自己找來的,這在神面前沒甚么價值。我們要為神的心意而忍受麻煩、攪擾,並花費心力。在大衛的感覺裡,神的滿足遠比他自己的滿足重要。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2~8】「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愿,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我們聽說約柜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我們要進 的居所,在 腳凳前下拜。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柜同入安息之所﹗』」
約柜在當時就是代表神的自己,神在 的百姓中,就是借著約柜來顯現,所以人對約柜有渴慕的心,就是表明對神有渴慕的心。
六節另譯︰「我們在以法他就聽見了約柜」,以法他即伯利恆(彌五2)。大衛幼年在伯利恆牧羊時,就向往著約柜。掃羅作王時約柜一直停留在基列•耶琳,那裡是森林地區,約柜隱藏埋沒在山地裡,只有有心的人才能找到。大衛的惟一心愿就是要成全神的心愿,為神在 的百姓中建造安息之所。
神有一個心愿,要住在 的百姓中間,但是 需要 的百姓為 豫備居所。大衛得到了神的啟示,就在神面前有許愿,但他並不像雅各那種買賣式的許愿,他寧可吃苦,也要全心全意為神尋得居所。因此大衛作王,第一件事就是攻打耶路撒冷,要為神的約柜豫備地方。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9~10】「愿你的祭司披上公義﹗愿你的聖民歡呼﹗求你因你仆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這裡是說大衛渴望神能得著適當的事奉和敬拜,為此,大衛求神成全他的心愿。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1~12】「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複,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和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
這是神對于大衛心愿的反應。大衛要成全神的心愿,神卻先為大衛成全。我們在神面前只要有一點點的心愿為著 , 馬上就向我們有萬分的心愿。
哦,神和大衛正如兩個好朋友,這一個要成全那一個,但那一個卻說︰我要先為你成全。
大衛要為神建立一個家,神就先要為大衛建立一個家;大衛要堅立神的寶座,神就先為大衛堅立他的寶座。
要知道,神在地上的家,是借著大衛的家;神在地上的寶座,是經過大衛的寶座。如果大衛的家不建立起來,神在地上不能有家;如果大衛的寶座不先堅定,神在地上的權柄也無從彰顯。大衛的家就是神的家,大衛的寶座就是神的寶座。所以我們要看見,神在我們身上所作的一切,似乎是成全我們,實在也是為 自己。這兩個確是合而為一的。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3~14】「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愿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愿意的。』
大衛在本篇詩前段說︰我要為神豫備一個地方。神在這裡回答說︰這個地方正是我所愿意的,我愿意把這裡當作我自己的居所。大衛摸著了神的心,他所愿意的就是神所愿意的,大衛愿意了神的愿意,神人如此聯合,何等美麗﹗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
凡是愿意滿足自己的人,都要變成飢餓缺乏的人。凡是愿意滿足神的人,都要變成飽足豐滿的人。這是屬靈追求的「鐵」律。
教會若讓神得著安息,神定規把祝福傾倒在他們中間,連最窮的人也可以飽足。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6】「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
神的答應總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大衛所求的是祭司披上「公義」(九節),他不過是要事奉神的人,都是蒙恩得救公義的人,神的答應是祭司要披上「救恩」,我的祭司都要披上完全的救恩;大衛所求的是聖民「歡呼」,神的答應是聖民必「大聲歡呼」。完全的救恩要顯在 百姓中,叫我們在 面前顯出一種快樂的光景,叫我們歡喜跳躍,大聲歡呼。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三二17~18】「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我要使 的仇敵披上羞恥;但 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角」是權柄,也是能力;「大衛的角」是代表權柄和能力。這裡意即神的權能要完全彰顯出來,羞辱眾仇敵。而大衛的冠冕,卻要在頭上發光;神所膏的人要為 發光。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為耶和華尋找住處(一三二1-7)
第一至五節。在大 之后幾個世紀,一些不知名的人士宣稱大 曾真正地『上行朝拜耶和華』,他曾說︰直等我在國民生活的中心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現在,大約在主前五○○年左右,當第二聖殿被建成后,很多立約子民中的善良成員非常關心這座新的建築物,它應該成為耶和華的住所,好象從前所羅門的聖殿一樣。在新聖殿的建築物裡舉行的一次公開聚會中,有人藉 邀請會眾回憶大 在五百多年前所做的事情,也邀請上帝記得這事情。在我們繼續下去之前,我們應當閱讀撒下六章,提醒我們所發生的事情。當時,大 將約柜帶上耶路撒冷,這約柜是從以色列長期的敵人非利士人那處取回來的。我們也應該閱讀所羅門在為第一聖殿舉行奉獻禮時所說的偉大禱文,這篇禱文可以在王上八章和代下六章找到。這篇詩篇與兩個重要的傳統有關,一個是上帝與大 立約, 要永遠成為他的父親;另一個是上帝保証要使錫安成為 在地上的居所。在閱讀這些經文之后,我們應該記 ,在這篇詩篇寫成的時候,大 的王位已無法繼承,而上帝所選擇的居所已被尼布革尼撒毀滅,只有剛被清理的碎石和指望。
莎士比亞曾如此說︰『頭戴皇冠的人前路殊不容易。』撒下六章描述一位上帝的兒子,這段經文並沒有將大 理想化。他是一個很容易跌倒和非常普通的人。因為他自知是這樣的人,他也知道他的子民也不能比他更好,他認識到,除非他將耶和華上帝放在國民生活的中心,他不能使他的國家走上正軌。這是他要做的事情。在第八節所提及的約柜,是一個細小的盒子,與一個孩子的棺木的大小差不多。傳統來說,它是由摩西的日子傳流下來的(出廿五10-22),以色列在曠野四十年中,它一直陪 他們。但是關于這個約柜,有兩件重要的事︰(一)它是地上的一處,上帝用一種特別的方法與 的子民相遇。(二)這個約柜藏有全以色列生活的道德律法──十誡。(三)在它之上,那撒拉弗翅膀的尖端,就是我們稱為『施恩座』的地方。在那處,上帝審判 的子民,而審判的結果將會是憐憫。現在,大 盼望要為這個約柜找一處永久的居所。
在第三節,我們看到,當這位平凡和有罪的人將這個約柜放置在錫安的時候,他發出了一個誓言。他所許的愿看來曾被小心地保存下來。人民因這事情而尊敬他。『耶和華啊,請你記念大 所承受的困難』,當時他爭取要從非利士那處奪回這個約柜。他曾用了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項任務。但是,這是值得的,因為這個約柜象征 上帝的同在,這位上帝不單是大 的上帝,也是他的祖先雅各的上帝。這是大能者的作為,不是大 的作為。
耶和華的所在地,大能者的居所。對于一位今日的印度教徒或是佛教徒來說,這句說話會使他感到驚奇﹗在地上找一處地方,讓永生的上帝居住?上帝不是無處不在的嗎?事實上, 不是藏于萬物之中,和每一個人之中嗎?無論是新約或是舊約聖經的作者,他們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與世界上其他宗教都不同,他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我們現在所關心的是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觀念就是神學家稱舊約聖經所啟示的『獨特主義』。這不單只在舊約聖經中,也都在新約聖經中出現,正如約一章十四節所稱的,道成為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比較這篇詩篇5節的居所),那即是說,住在一個獨特的地方,一個獨特的時刻在一個獨特的人裡面。
第六至七節。正如今日不少的學者相信,這篇詩篇不單是宣讀出來,而是行出來,好象我們今日表演聖誕故事一樣,這兩節經文將會很適合成為副歌的歌詞,由其中一隊代表 所有出席敬拜的聖殿詩班唱出來。Lo(意思是『看』我們的表演)﹗我們聽說約柜在以法他。那是伯利恆的古名,是驢和襁褓的\cs9所在,它也是大 的出生地──但是在這個時候,已沒有大 的子孫活在那裡。路得也曾住在這裡,她是大 的外籍祖先,上帝曾將她帶回家中,使她成為大 的曾祖母。我們在基列耶林尋見──甚么?是約柜嗎?因為耶林的意思是『森林』,這裡可能是指滿有樹木的山,其中亞比拿達的屋便是建在其中(撒下六3),從這地方,大 與他的隨從者勝利地將這約柜帶出來(撒上七1-2;代下一4)。我們是否在見証一種每年重複一次的宗教戲劇呢?在其中,有一樣代表 耶和華的約柜的東西被帶上來,交與祭司,眾祭司歡欣和快樂地將它放置在上帝為它所揀選的居所之中(5節)。然而,正如我們曾說的,當尼布革尼撒在主前五八七年毀滅耶路撒冷的時候,這個約柜已失掉了。
上帝安息的地方(一三二8-18)
第八至十節。這幾節經文可能是當祭司以勝利的喜悅將『約柜』帶進來的時候,在崇拜禮儀中采用的部分『文稿』。文稿中的字提醒在場的上帝的子民,他們慶祝的是他們雙重的被選︰上帝揀選了一個人(在這裡,他們是憑信心行事,他們只看 將來)和一處地方。這地方就是在這裡,錫安山上。但是他們要思想這樣做的神學意義,為甚么上帝只是揀選了一點來啟示 自己?明顯地,祭司和人民都穿起了最華美的衣裳來參加這項禮儀,甚至穿上了他們結婚的禮服,好象是上帝的『新娘』(參看何一-三)。這是上帝拯救的愛的象征,這愛現在使 子民的得以自由生活,上帝用公義或拯救的愛作為 祭司子民的衣服。但是,在整個禮儀中最受注目的,就是這些人民呼喊的說話︰『雅巍啊,求你興起,與你有能力的約柜一同進入安息之所。』在這個呼喊中,他們認識到在某方面意義來說,上帝在約柜之中,好象是雅各的全能者在當地出現一樣。但是約柜已經不存在了。
第十一至十二節,回複。這位主禮牧師現在有一項宣告。他引用撒下七章,特別強調上帝與大 所立的約。正如我們從前看過的,立約是那合法的『外殼』,它包含了對宗教世界的一項獨特貢獻,就是上帝的hesed,標準修訂本譯作上帝的『慈愛』。而且,在那種愛中的信仰是不止息的。正如這位牧者所宣告的,上帝會將 的愛教導每一個新一代的人,甚至比上一代人所能夠明白的更多。一年複一年,藉 的法度\cs8,上帝將新的啟示給予以色列。(參看徒八26-38)。這啟示當然包括了有關 對大 的應許的意義,雖然現在大 的后代已經消失了﹗
第十三至十八節,上帝的選擇。第十三節用了ki來開始。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翻譯這一節經文︰『(我們相信)耶和華已經揀選了錫安,使它成為 的「家」』(參看8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愿意的,那即是說,在創造世界之時已計畫好了。
上帝繼續述說這項選擇的最終目的,就是我要使其中的窮人飽足。正如主禱文同時講及物質和屬靈的糧食,在這裡上帝的應許也是如此。因為在第十六節『文稿』的這一段,我們再次看見第九節的字句,在那處,上帝的同在正是我們所需要真正的食糧。雖然約柜已失去了,但是錫安和她的聖殿、它的禮儀和祭司仍然在那裡。
最后,我們再一次學習上帝對大 的揀選。這看來是何等重要的呢?在新約聖經中的撒迦利亞頌(路一68-79),我們看到引用了這詩篇的第十七節。第六十九節說︰『在 仆人大 家中,為我興起了勝利力量的拯救者。』因為所講及的角是一頭牛的角。牛是以色列人所知道最強而有力的動物(因為在這個時代,農村中實在沒有獅子和熊)。明燈(參看撒下廿一17)就是大 本人,因為他將光賜給他的士兵(比較路一79),這與全以色列要成為世上萬國的光一樣(賽四十九6,五十五3-4)。受膏者這個詞語的第一個意思是有油傾流在頭上;其次,它表示獻身擔任一個職位,這個職位或許是君王、先知或是祭司。當然,這是希伯來彌賽亞的名稱,是給予一位將要來取代大 之位的拯救者。希臘文是基督。所以,新約時代的教會發現在這詩篇中有上帝向他們的應許,這應許是源自撒下七章,上帝在那處宣告大 將『永遠』是 的兒子。
他的冠冕,要在他頭上發光。這是以詩的方式描述大 的皇權將會茂盛和生長,從花蕊發展為花朵。冠冕這個名詞,希伯來文是nezer。這個名詞很容易使一些基督徒從中看到拿撒勒鎮的名字來。然而,nezer也是大祭司所帶皇冠的名稱(出廿九6);而發光(yatsits)的意思可以是指發火光或是閃爍,好象大祭司戴在他頭巾上所帶的金牌一樣,在這塊金牌上刻有『歸耶和華為聖』等文字(出廿八36)。假若我們強調后者的意思,我們可以看見,新約聖經中希伯來書所重視的,基督就是那位大祭司, 也是君王。
總括來說,這篇詩篇正在說,以色列的盼望並不在于大 王這罪人某些特別敬虔的行動,而是在于在上帝雙重的應許。 在約中揀選了大 這個人作為上帝的『兒子』(在詩人的日子,『兒子』成為將要來的彌賽亞), 又揀選了錫安這地方為 的『腳凳』。當祭司和人民一同按這詩篇的內容表演和禱告的時候,他們是將這些應許『像用聖餐禮一樣』活出來。
最后,我們得承認這位詩人為上帝宣告了你的眾子(首先是大 的兒子,但也包括全以色列的意思)若守我的約(12節),一切這些事情都會發生。這是因為只有這個約向我們解釋上帝是怎樣的,它向人類啟示上帝的hesed,要求人順服所啟示的聖言,這啟示是在妥拉中賜給我們的。這個約又畫出了上帝與以色列的關系,這個關系會不斷更新(比較申五2以后),最后有永恆的結局。因此,我們有理據宣稱,我們不是擁有一個『新』約,而是一個『更新』的約。基督徒閱讀這篇詩篇時,需要嚴肅地記 這一節經文。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