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之詩總論】詩篇一共有一百五十篇,都是歷世歷代神的兒女在神面前的經歷。在這些詩裡面,從一百二十篇到一百三十四篇,這十五篇詩特別稱為「上行之詩」。上行的意思就是往上走。所以在小字裡注說,或作「登階之詩」。這裡有一段路,好象樓梯台階一樣,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上去。所以這十五篇詩,就稱為「上行之詩」。換句話說,這十五篇詩乃是一步一步,一級一級往上去的。
這十五篇詩乃是告訴我們,一個屬神的人,本來是離開神很遠的,現在一步一步的走,直走到耶路撒冷神的殿中,並且住在神的殿裡稱頌神的名。所以從屬靈的意義來說,這十五篇詩是教導我們,一個屬于神的人,怎樣在經歷中一步一步、一級一級的往上爬,直等到他與神有一個完全的聯合。
【上行之詩的三個段落】這十五篇的詩,可以分作三個段落︰頭五篇是一個段落,講到潔淨;次五篇是另一個段落,講到亮光;末五篇又是一段落,講到與神聯合。第一個段落講到一個屬于神的人,怎樣有潔淨的工作,叫他脫離世界;不但外面脫離,裡面也脫離,以致作一個分別的人,為神活著。換句話說,叫他常住在基督的裡面。第二個段落講到這一個屬神的人,在神面前多蒙了光照,一面認識自己,看見肉體的活動是何等的無效,何等的虛空;另外一面也看見神的旨意是何等的完全,叫他羨慕神的旨意。第三個段落講到這一個人在神面前成了一個破碎的人,所以從他身上就流露出基督的靈來。從他的身上有謙卑、相愛、屬靈的事奉、見証出來。
【上行之詩的用法】關于上行之詩的用法,歷史告訴我們,乃是當以色列的百姓照著舊約的規定,一年三次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裡朝見神的時候,他們就唱這些詩。你知道以色列百姓分散在迦南全地,有的甚至住在約但河的東邊,但是每年三次他們從各地各方來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在山上,所以當他們來的時候,他們就在那裡爬山,一步一步的往上行,直等到他們進了神的殿。當他們這樣上行的時候,他們就唱這些詩,所以這些稱為「上行之詩」。
也有人說,上行之詩有另外一個用法。根據以西結四十章,先知看見聖殿的異象,從外面進到外院,有七個台階,從外院進到內院,有八個台階;一共有十五個台階。所以有人說,當以色列人進到聖殿裡去,要走這十五個台階的時候,祭司就在那裡唱詩,一個台階一首詩,一個台階一首詩,直到把大家帶到神的面前。─ 江守道《上行之詩》
【詩一二零篇的作者與背景】一般說來,這首詩很可能是大衛寫的;大概在大衛作王之后,把神的約柜從俄別以東家裡抬到大衛城裡的時候寫的。
背景是當大衛逃避掃羅的時候,在挪伯的城裡被以東人多益看見,他去報告掃羅,結果叫挪伯城裡所有的人都被殺了,所以大衛想起這段苦難而寫的。
這首詩不是寫一個還沒得救之人的經歷,而是寫一個愛神的人,當他要往上去時,他就感覺這一個世界所給他的難處與痛苦。苦難帶人遇見光,認識自己離開神而落在虛謊中的真實光景。
【詩一二零篇詩題】「上行(或作登階,下同)之詩。」
心靈裡對神有一種渴慕,渴慕上行,乃是屬靈生命的開始。
【詩一二零1】「我在急難中求告耶和華, 就應允我。」
許多時候,一個人要主,不一定是因著愛的激勵,乃是因為他碰到了難處。
人是最會適應環境的。基督徒起初對世界的感覺很敏銳,但如果沒有馬上對付,感覺就會逐漸遲鈍了。如果我們落在世界裡面,與主遠離,還沒有感覺,這乃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光景;這就是許多時候,神把我們放在苦難裡面的原因。路加十五章浪子回頭的動機,是因他受苦而醒悟過來。許多時候我們安于遠方的生活,神就借著環境來攪動我們,使我們裡面醒悟過來。
在急難的時候,我們就禱告神;這時我們的禱告最多、最真、最迫切。難處會逼你真實的呼吁神。
要有屬靈的進步,第一件事就是裡面要儆醒,要激動起來。在你的靈裡要興起一個愿望,你的心轉向神,你向神有所要求,你要你的神。如果在我們裡面,有這一個要神的心,我們的心轉向神,渴慕神,這就是我們上行的開始。
【詩一二零2】「耶和華阿,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
你與世界接觸的時候,世界在你身上最叫你感覺的,就是「說謊話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這一個是世界的特征,世界的代表。當以賽亞進到聖殿裡看見了神的榮耀,他第一個感覺就是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六5)。一個蒙神光照的人,首先所感覺的,就是嘴唇的問題,因為「心裡所存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你的嘴唇把你心裡的光景顯明出來。如果今天我們的口喜歡說不準確的話、挑撥是非的話,就表明我們不在主的裡面。求主厲害的光照我們,叫我們由自己的話語看見裡面的光景,而有所對付。
【詩一二零3-4】「詭詐的舌頭阿,要給你甚么呢?要拿甚么加給你呢?就是勇士的利箭,和羅騰木的炭火。」
人的話語一說出去,就收不回來,所以對付嘴唇,要用「勇士的利箭」。刀、箭都可以傷人,但刀還可以收刀入鞘,箭一射出去就收不回。也許我們的話射出去不太有力氣,但神的報應是勇士的利箭,又快又準,並且把人穿透。一個喜歡說話,專門用話語害人的人,這人遲早要在話語上受更大的虧,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
羅騰木是在沙漠裡的樹,這木容易著火,且可燒很久,所剩灰燼挑一挑,火又起來。我們的話一下就能把火點起來,但神的審判是「羅騰木的炭火」。話怎樣長久,神的審判也是怎樣長久。
【詩一二零5】「我寄居在米設,住在基達帳棚之中,有禍了﹗」
當我們被急難驚醒的時候,就會忽然發覺自己居住的地方有問題。「米設」是雅弗的子孫(創十2),住在黑海一帶地方,是在迦南地的北面;「基達」是以實瑪利的子孫,住在亞拉伯曠野裡,是在迦南地的南邊。一個屬于神的人,應當住在迦南美地(基督),在 裡面可以享受神的一切豐富;裡面飽足,外面有保護。但我們常像亞伯拉罕慢慢的遷到南地去了,不知不覺的從基督裡出來,落到世界裡去了。一個人不被逼回到神面前,總不會感覺自己究竟是在甚么地方。 摘自江守道《上行之詩》
朝聖詩歌集(一二○1-7)
詩一百一十九篇告訴我們有關朝聖之路的意義。詩篇一百二十至一百卅四篇(共十五篇)被稱為上行之詩,那即是說往耶路撒冷『攀登的詩歌』。這些詩歌是由立約子民的成員所唱的。在他們中間,有些人盼望『登上』位于海拔二千三百尺的耶路撒冷,參加一個立約子民的節期。有些人是朝聖者,他們或已在登山的路上,或者已抵達聖殿前那道大門(參看賽三十29)。
因此,這小小的詩歌集是為那些如拉二章一節所稱是『回歸(aliyah)』的人的靈修書。這一個名詞今天也用在猶太人身上,他們聚集在一起,『歸回』現代的以色列國。而詩一百卅十四篇便成為敬拜者『登上』朝見上帝的高潮,因為這些詩篇的每一篇都可以有個人化和靈意化的解釋,作為虔誠的朝聖者在每一天向天上的城前進時的指引。
戰爭與和平。在他走往目的地的途中,這位朝聖者在第一首詩歌中感覺到他必須求告耶和華,尋求 的幫助,抗拒下流的和詭詐的人。他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這位男士或女士,是那種對于任何討厭的行為都有強烈反應的人。他常常意識到他是不配來到上帝面前。他的思想混亂,混合 興奮、感到不配和悲痛。『你究竟發生了甚么事?』他是否在向他的舌頭發問?抑或是向那些在路途中取笑他的人的舌頭說話呢?雅各書提醒我們,舌頭是何等難以控製的肢體。這位害羞的人有否轉變了,他是否給予了一個嘲諷的回複,然后他為他所做的事感到羞 呢?他曾否想到自己是上帝的戰士,由他的口中向折磨他的人射出利箭,或是將他燃燒的怒火潑向他們所嘲笑的說話上呢?(羅騰木是用來製造炭,燃燒的時候會產生烈焰。)或許,更有可能的,這不是他的那些外邦鄰居曾向他所做的事嗎?
米設是在那處呢?傳統來說,它實在在很遙遠的地方,因為這是給予在黑海以外,今日被稱為格魯吉亞(Georgia)的地方。或者,這會否是用來代替巴比倫的一個名稱,正如在啟示錄中,巴比倫被用作代替羅馬一樣呢?此外,基達位于耶路撒冷東南面遙遠的地方,與米設的方向相反。在那處,住在帳棚裡的人過 盜賊和搶掠的生活,向一些定居的地方搶劫,然后很快返回沙漠的安全地帶。有這一個可能,我們須要這樣了解這首詩濃縮的言語︰『無論我流浪……或是定居』,我與那恨惡和睦的人,許久同住。
假若我們曾讀過一些關于在西伯利亞監獄內生活的描述,我們會何等真誠地同情這位朝聖者。他說︰我愿和睦。雖然我常常被憎恨所環繞。耶路撒冷是和睦之城,是我的目標。即使在『巴比倫』,我也會這樣說,我會嘗試解釋『和睦』這個詞語的意思。但是,他們輕視我和干擾我,因為他們要爭戰﹗他所說的,就是異教徒憎惡shalom(和平)。他們甚至不知道shalom的意思,正如賽四十八章廿二節所說的。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滿有暴力、自私和貪婪。我如何能夠向他們解釋和睦的意思呢?然而,我們要注意這一點,在希伯來原文完全沒有說我愿和睦。和睦並不會無緣無故存有︰和睦須要由人活出來,在他的生活方式中顯示出來。詩人要說的是我就是和睦。當所有和平運動的追隨者強烈地宣講他們的觀點時,他們會否說同樣的話呢?這是新約聖經論及基督所說的。在那處,我們知道 並不是和睦的教師或是例子;反之,正如保羅所說︰『 是我們的和睦。』(弗二14)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