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十章


【民十33】「以色列人離開耶和華的山,往前行了三天的路程;耶和華的約柜在前頭行了三天的路程,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

『約柜』這意思就是說,柜與約發生關系,柜在甚么地方,約也在甚么地方。約柜豫表主耶穌。會幕裡有約柜,就是豫表神與人同在。主耶穌來,乃是代表神與我們同在。 是以馬內利(太一23), 在甚么地方,神也在甚么地方。舊約裡的約柜是在至聖所裡,今天基督也是在天上的聖所裡面(來八1~2)。── 倪柝聲

兩枝銀號(十1-10)

(一)

有關營裡的兩枝銀號的一小段經文,是十分別致的。帶 榮耀上帝的任務,它們再一次是經精雕細琢的(2節)。在舊約一共有三種類型的號角,兩種作為傳遞消息的信號和號召悔改,而第三種,就是這裡所指的。這是一條細長的管,形式漸向外張直到尾部,估計長度在一和一尺半至三尺之間。它被刻在幾種硬幣上,並被雕在古羅馬公所的提多拱門中(Arch of Titus)。

這兩枚號角各有兩個用途︰

(一)(甲)召集全營,或者它的領袖;
(乙)表示行軍的時刻。

(二)(甲)呼求耶和華在戰爭中提供幫助(參見代下十三12-15);
(乙)在節日之中呼求耶和華同在(也見詩九十八6)。

在使用方面也有兩種技巧︰首先,一種是有規律的吹奏這號角;第二,三響短音間斷的吹奏。據我們所知,有關這種吹號的技巧,多數來自后期的著作(例如米示拿)。短音很自然地帶有事態緊急的意思;比較哥林多前書十四章八節。

它是由祭司來吹奏的,進一步強調上帝統管這整個民營。正如在五章十一至卅一節一樣,這裡有一種想法,就是百姓可以呼求上帝而蒙記念(9,10節)。這不是怕 可能忘記 的百姓,而是在 面前表示謙卑。 的同在必不被視為理所當然,也不可假定 一定祝福。許多時候在我們中間常有一種感覺,好象上帝已經忘記了 的百姓,那時我們就像詩人那樣呼喊道︰『主阿,求 睡醒,為何盡睡呢?求 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詩四十四23)但是謙卑地呼求 ,是去尋找 ,求 臨近。詩人經常求上帝去『記念』他們,並『提醒』 所有 至今向他們所行的,期待將來能獲得同樣的關懷和照顧(例如,詩廿五6,七十四2,18)。以色列人深信,耶和華真是經常臨近,也許在以利亞諷刺地批判巴勒時的深信中,表達得最透徹,他說迦南地的主要神只巴勒,有口不能回答。他嘲笑巴勒的祭司,說︰『大聲求告罷,因為它是神,它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是到洗手間去了),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它。』(王上十八27)

(二)

呼求上主的憐憫,是我們或者其他人對付沮喪的最好解毒劑(best antidotes)。保羅致各教會的書信,極大部分是回應各教會中許多不健康的情形。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被差派去管教和糾正。而保羅一次又一次要矯正他自己及教會的觀念,就是要謹記︰

第一、我靠 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上帝……(羅一8)

我常為你們感謝我的上帝……(林前一4-8)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上帝……(腓一3-5)

這是一個很值得效法的榜樣。在我們準備批評某人,或者懲戒他們時,讓我們首先停下來思想那些應當加以稱贊的;然后感謝上帝;然后給他們鼓勵;然后以恩慈及真實講出那些需要述說的。

經文到此,記載當以色列人開始曠野的奮斗時,在西乃區域中所發生事件的尾聲。當他們移向巴蘭的地區時,故事將再次接續下去。

前進的命令(十11-28)

以色列人『在西乃的曠野』所渡過的時間,總計似乎正好不到一年。根據出埃及記十九章一節,百姓來到西乃是在他們得自由的第一年的第三個月開始;而根據這裡的十一節,他們離開這個地區是在得自由的第二年二月的第二十天。民數記的頭十章記敘了那個周期的最后二十天。在接受 對他們肯定了的承諾和要求他們委身的地方,他們等候耶和華一年;就在摩西接受上帝對他們啟示 旨意的地方;就在他們曾經得釋放的地方,現在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在民數記一書中,顯示以色列人經常要等候耶和華啟示 的旨意;而他們經常變得沒有耐性;所以摩西和亞倫經常要在面對背叛、發怨言和沮喪中,去等候耶和華。它是一項很難學習的功課,但卻是維持與上帝同行的生命所必需的。我們也在民數記以外發現它一再重複許多次,但沒有那個地方比在使徒行傳一章一至五節更加深刻,在那裡複活的耶穌告訴 的門徒,在耶路撒冷── 顯現的地方等候,一直到 差遣所應許的聖靈降臨。在那裡正如這裡一樣,上帝的百姓正在準備 前進,並為領取應許之地。

雲彩從『法柜的帳幕』收上去,而他們向前行進。他們拆了營,便按照已經指示的(見二1-34)次序出發,只有利未支派被分開不按指示(二17);革順和米拉利帶 會幕直接跟 猶大的族人出發,隨 的是流便人,然后哥轄人帶 『聖物』往前行。這樣,當后者來到下一個駐營地,那時會幕將已經被安置好了。

民營的移動『分成階段』,那就是說,要花費幾天的時間,一直到它抵達『巴蘭的曠野』。這個名字沿用到今天與貝多因支派(譯者注︰又譯作貝度英,即居無定所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相同。我們不大知道這個地區準確的位置,但是它是在死海\亞喀巴(Aqaba)海灣裂谷以西和納吉以南(South of the Negeb)。簡言之,它是另一個曠野。這對百姓來說是多么的令人氣餒﹗要在西乃荒蕪的頂 經歷上帝旨意如此莊嚴的啟示,要這樣徹底地準備作戰和前進,而后竟然又被引導向曠野﹗不久以后(見十一1-3),百姓就抱怨和背叛。這很像是耶和華在準備與他們進行偉大的遷移之前,給他們一種直接的信心和愛心的試驗。但是悲慘地,它是多么像我們,總是誤解了,內心失望。

在民營的背后是『但的人』,好象『隊尾的守 』。在以賽亞書五十二章十二節中,同樣的名稱被用于耶和華, 正要去引導 的百姓從他們在巴比倫的奴役中出來︰『耶和華必在你們前頭行,以色列的上帝必作你們的后盾。』(譯者注︰這裡的『后盾』英文是rear-guard,可譯作『尾部的守 』或者『后 』。)這是耶和華多方面不斷的引導和保護的美妙的圖畫。它的美妙正像相關的動詞意思是去『收集』(gather up);所以詩篇廿七篇十節向我們呈現了耶和華用膀臂懷抱詩人的美麗圖畫,詩人以這種方法表示父母摟抱他們的孩子與他們接近,給予溫暖和安全︰『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

最后,在二十八節中使用了一個重要的詞,在那裡以色列人被說成是按照她的『軍隊』而前進。以后,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出現一個用于耶和華的名稱,此名稱很快受到 的百姓喜愛──『萬軍之耶和華』(例如︰賽九7;何十二5)。在不同的背景中,這表示上帝正在領導︰

(甲)天使天軍──對此請參見詩篇一四八篇二節;以賽亞書六章一至三節;特別是約書亞記五章十三至十五節。這些是天上的勇士,他們是為靈界敵對上帝的勢力作戰的。

(乙)以色列的戰士軍隊──對此請參見這裡;出埃及記七章四節,十二章四十一節,五十一節;詩篇六十篇十節;而特別是撒母耳記上十七章四十五節。這些是上帝子民的戰士,他們向 在地上的敵人戰斗。這種形像沒有『后 』的形象那樣吸引人和溫和,但是它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功課。

下一個四十年(幾乎是整個)以色列將要經常地在迦南的南方和東方這個地帶移動。

何巴的指導(十29-32)

摩西轉向一個人尋找幫助。他十分謙遜,又充滿智慧地去尋找一位耶和華差派去指引以色列道路的人,而那人熟知當地的背景並能夠領導同伴通過曠野的威脅。那樣,雲彩的引導又意味 甚么呢?那還不足夠嗎?我們從未得到一幅雲彩如何移動的圖畫;例如,它是否如同一支軍隊在地面上移動,因此所需要的只是去模仿它的移動?或者比較合理的是,去假定它好象正常的雲彩移動,在地面以上高高的升起,這樣所有的營都能看見它。因此,它將好象『取直線』的移動,留下以色列人去商議地勢和道路。在這種情況下,說有一個跟 雲彩移動的向導,也是合理的。再一次,摩西的軟弱(需要幫助)和有限的力量(尋求幫助)顯示了他的人性。

要確定那位他要求去幫助他們的人的身分存在 某些困難。在這裡他是『米甸人流珥的兒子何巴』『摩西的岳父』,但是根據士師記四章十一節,摩西的岳父是何巴本人。出埃及記二章十八節告許我們,摩西的岳父是流珥,他是『米甸人』;然而在出埃及記十八章一節,故事卻是『米甸的祭司葉忒羅』,他是摩西的岳父。所有這些都是很混淆的,對于這些不一致,聖經學者有許多相應的理論。但這裡不是適合討論它們的地方。更有趣的是我們不知道何巴最后的決定是甚么。然而,在士師記一章十六節裡有一個暗示,它提到摩西岳父的后裔伴同 猶大的百姓,並且摩西勸服了何巴與他們一起去,作他們的向導。經文很美妙地說他將是以色列的『眼目』。我們記得約伯在未遭遇災難之前怎樣描述他自己(廿九15)。

耶和華阿,求 興起(十33-36)

(一)

為甚么約柜要在以色列人之前頭行三天呢?有些學者說,『三天的路程』是一位文士在抄寫經文時意外地重複的,因此應該不會在那裡出現第二次;換句話說,約柜只是正好在百姓之前。翻譯敘利亞經文的譯者(Syriac text也譯作亞蘭文,譯注)看不出它有甚么意義,所以他們改變經文,說約柜在他們之前行走只有『一天』,假定說一天的行程足以接近以色列人,去作為他們的引導。那么它可能是不小心的重複。然而約柜的功用是清楚和有用意的。在這裡並無含糊。這裡所用的動詞『尋找』,在民數記十三章中是用于『探子』,他們被選用來肯定上主答應給他們的榮耀承諾,那地事實上是充滿應許的。約柜正是引導他們去到那個地方。這是一幅壯麗的圖畫──在他們后面是『耶和華的山』,在那裡他們接受了呼召和啟示;而在他們的前面是『耶和華立約的法柜』,在裡面象征式地放 耶和華的啟示和同在,要帶領他們『回到』那應許之地。

『安歇的地方』這個短語同樣給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這是一個主要用于應許之地的名稱(例如申十二9;詩九十五11),以色列人真正的安息之地,舒適和安全之地,安樂和豐饒之地,是以色列幾世紀以來夢想要得到的。但是它是一個意義豐富的名稱,因此不只限用于單單一個背景。在詩篇一百三十二篇八節以下,它將約柜作為在聖殿中的『安息之地』;在路得記一章九節,拿俄米希望這樣的『家』作為路得和俄珥巴的新家;在以賽亞書卅二章十八節,它描寫耶和華最后得勝時,上帝的百姓在末后的日子之和平與安全的狀況;在以賽亞書六十六章一節它大膽地用于耶和華自己的『安息的地方』。這一個地方是上帝計畫賜給我們所有屬 的百姓;『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也參見希伯來書四章九節。

(二)

第卅五至卅六節看起來奇怪地離了題,竟帶有強烈的好戰特色。特別是這種呼求約柜『回到』以色列人之中,由于它前行之后是不回頭的,倒是以色列人要趕上它,在它四圍扎營。看來這是一段從別的地方引來的經文,為進一步界定約柜的功用,是不用置疑的。在希伯來文聖經中,這兩節經文其實有被兩個大『N』括在裡面,而他勒目推測這一點表示這些經節是從其他來源得到的(例如『耶和華的戰記』,民廿一14)。它們是勝利者的經文,夸張地講到有一千萬(譯者注︰中文和合本譯作千萬人,不像這裡這樣明確指一千萬人)的以色列人,或者(參見一章十六節注釋──以色列能打仗的人──男丁{\LinkToBook:TopicID=110,Name=以色列能打仗的人──男丁(一5-19)})他們共有一萬個『營』。耶和華是他們的戰神。

這幾節仍一直談及『約柜』的開和關,也就是在會堂之中當舊約經卷被拿出來讀后再放回去收藏的容器。它們真是非常、非常的古舊,反映了一個約柜是耶和華真力量的焦點的時代,而以色列作為上主軍隊的目的,是去占領應許之地(參見撒上四1-10;撒下十一11)。某些學者把詩篇廿四篇看作在戰斗中取得勝利之后,慶祝約柜歸回(回到)以色列當中的詩歌。這種呼求耶和華『興起』是一種普遍的戰曲;參見詩篇六十八篇一節︰『愿上帝興起,使 的仇敵四散……』;以賽亞書廿八章廿一節︰『耶和華必興起,像在昆拉心山……』。在俄巴底亞書一節,耶和華告訴以色列去準備作戰︰『起來罷……。』

在十章廿八節作者提醒我們耶和華是『萬軍之主』,天使天軍和以色列軍隊的將領。以前曾注意到,有一本『耶和華的戰爭』的書。把一個民族的神只或眾神視為戰士的意念當然不是以色列獨有的(迦南人的巴勒也是戰士),但是耶和華証明 自己是不可抵擋的戰士。 經常來到以色列之中,作為她的拯救者,並且被奉為征服者。讀者應該研究一下幾處關鍵的經文︰出埃及記十五章一至十八節︰『耶和華是戰士, 的名是耶和華』;申命記卅三章一至三節,廿六至廿九節;約書亞記五章十三至十五節;士師記五章一至九節;詩篇廿四篇七至十節;六十八篇一和七節,十一節以下;哈巴谷書三章二至十五節。以色列看她的戰爭為耶和華的戰爭,這是清楚的︰『……我主為耶和華爭戰』『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慌,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撒上廿五28;代下二十15)。

不用說,以色列這種想法不經常是正確的。在舊約中到處都有例子說明耶和華不賜福以色列的戰役,因為她犯了不肯順服或者自滿的罪惡;例如民數記十四章卅九至四十五節;約書亞記七章。有時候耶和華甚至興起戰爭去攻打以色列,作為一種審判;例如耶利米書廿一章五節︰『……我要在怒氣、忿怒和大惱恨中,用伸出來的手,並大能的膀臂,親自攻擊你們。』又參見以賽亞書十章五至廿七節,在那裡耶和華選擇使用亞述去達成 對以色列的目的,雖然亞述人相信這行動是出自他們的本意。簡言之,耶和華不會忍受邪惡;他恨惡人們無感于 所作的;更不容許人們忽視 的啟示;無論這是反對 百姓的人的行徑,或者是 自己百姓的作為,都一視同仁。上帝是戰士的思想,在我們今天看來好象不太容易接受,但這的確非常接近舊約福音的中心。

新約是更為慎重,但是它一直廣泛地使用軍事上的暗喻。上主仍然為 的百姓而作戰。保羅堅持我們自己要『穿戴上帝的全副軍裝』,這樣才能夠隨時隨地在耶穌對抗『魔鬼』的戰爭中與 站在一起。藉 耶穌,靠 的大能大力,我們自己受 保護;『我們……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0-17)

我們切不可忘記必須發起反對邪惡的戰斗,因此信心有時需要受到激勵,正如約翰蒙謝爾(John Monsell)的聖詩所說,要︰

盡你的全部能力,
打那美好的仗;
基督是你的力量,
基督又是你的權柄。

有時候我們甚至要和古老的以色列一起禱告說︰『耶和華阿,求 興起,愿 的仇敵四散,愿恨 的人從 面前逃跑。』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