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迦書第五章

伯利恆的以法他(五1-6)

在聖誕節期間,我們經常讀這幾節經文;它們喚醒我們去回憶在猶大的這個村鎮中,耶穌這位彌賽亞曾經在那裡降生。而按基督教的傳統,視彌迦的話為彌賽亞預言是恰當的;這個傳統可追溯到馬太福音,在那裡彌迦的話被引用在基督誕生的故事中(太二6)。馬太和初期的基督徒采用彌迦關于彌賽亞的解釋,在他們當時是很普遍的;他們和同時代的猶太人不同之處,只在于把這些古代的話應用到耶穌的誕生。有人這樣猜想︰如果彌迦能跨越時空,再進到公元第一世紀,或者甚至進到我們這個世紀,他將因后世對他的話的解釋感到驚訝。這不是彌迦的話起了變化,或者甚至是他的原意被曲解;而是由于時間的進展,產生了新的和更深刻的意義,這是彌迦自己不能預期的。因此如果我們要正確地理解這些話,在我們未使用它們去反映耶穌出生當時情形的意義之先,我們必須首先嘗試掌握彌迦那個時代它們所暗示的意思。

首先,最重要的是先知在危機中向他本國的人民宣講。這個危機反映在預言中心部分的幾節中(1,5-6節)︰耶路撒冷城處于包圍之中(日期在主前七○一年),而具威脅的敵人是亞述。代表大 王朝的統治者希西家王在這座城中,但是看起來已經完全不能有效地抵抗外來的威脅;圍城的仇敵擊打他的臉(1節),這是一種惡劣的侮辱的記號。

在耶路撒冷面對這樣的威脅之中,而大 王朝不能有所作為時,彌迦宣布一個神諭,包含 給他的人民提供希望。他宣布新的統治者將要誕生在伯利恆,在以法他這個地區,也即大 王朝傳統的家鄉(撒上十七12)。第四節牧養的比喻,回憶起大 當初的情形;當這個新的統治者降生以后,也要牧養上帝的百姓。在他的掌管下,以色列百姓,即那些在彌迦宣講時處于直接災難威脅下的人們,將要居住在安全的地方直到永遠。我們不能知道彌迦的內心,但是我們可以假定他期待 他所說的拯救不久將要來到,也許就在數十年以后。他預期以色列將從他們的敵人手中蒙拯救,這個敵人是亞述(5-6節);而當孩子誕生並成長起來時,他將會被認為是擔當國家的領袖和拯救者這個角色。

現在必須注意到在大 的世家中,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被稱為彌賽亞(其實在舊約中這個詞是較少使用的)。但是在希伯來的歷史進程中,在猶太人的社會裡,這幾節經文開拓了一個新意義。外來敵人的壓迫沒有停止,大 血統的新王沒有出現,也沒有帶來拯救和安全。因此彌迦信息帶來了一種新的見解。先知所說的將來還要再推后一些,然而即時獲得實現的希望沒有衰竭,因為壓迫和外來的敵人繼續在以色列現實的歷史中存在 。這個希望持續下去,有一天,彌迦所說的統治者將要來臨,那時必從敵人的手中得自由,並在安全之中生活。

馬太引用彌迦的預言,令基督徒讀舊約時對這預言可有新的洞見。救贖主已經來到世間,就是耶穌;正像大 ,耶穌是上帝 羊的新牧者,向在外來敵人統治下的人們提供安全和平的生活。大 的后裔耶穌,是上帝賜給這個世界的至高禮物。對于那些在各方面感到被壓製的人來說,好象當初聽見這些話的耶路撒冷居民,耶穌帶來了救援和安全的預言。而這就是聖誕節信息的本質︰上帝賜給被圍困的世界一樣禮物,藉 救贖必將來到。

但是正像先知的信息經常出現的情況,在這些話的末尾是一根刺。彌迦講到從壓迫者──亞述手中得來的拯救。基督教的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悲劇,就是那些得救贖的人們變成壓迫者,他們穿上了亞述的製服。所謂的基督徒和基督教國家,竟奉大 王之子孫耶穌基督的名走上爭戰和壓迫之道。而那些在基督徒的暴力下受苦的人當中,正包括將這些古老的希望信息傳給我們的猶太人。我們必須以這個和諧世界的異象(四1-5)為基礎,記念彌迦留給我們的彌賽亞信息;然后,我們方會明白救贖與和平必須肩並肩地前進。

以色列的前景和懲罰(五7-15)

先知書的編纂方式,有時導致出現奇怪的抵觸,或者這段與那段之間的矛盾。我們現在研讀的這一段就是由兩個十分不同的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7-9節)講到以色列將來的角色,用詞是光明和正面的。第二部分(10-15節)看來完全是消極的期待 以色列徹底經歷審判。但是這種抵觸是表面的,而不是真實的。保存給我們的七章簡短的彌迦書,只是先知一生數十年工作的片斷。我們在這本書中讀到簡短的幾段,彼此並列出來,其實原本是在十分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宣講的。我們現在研究的就是這樣兩段的情形,但是當每一段的意思被掌握時,每一方面都會分別被接納,而不會感到有抵觸。

(一)以色列將來的光輝景象(7-9節)。我們認為這段經文的背景也是主前七○一年,正當亞述的軍隊侵入猶大,國家的前途幾乎無望。在這個時候彌迦講了這些話,當時只有一些劫后余生的人,希望幾乎盡失。選民的國家必須保存亞伯拉罕時代的傳統,就是他們有如海邊的沙無數,藉 他們,世界各國必將蒙福。但是這種古老的希望,在主前七○一年已經成為空的響鈴。北國已在主前七二二年淪亡,南邊的猶大也處于崩潰的邊緣。所有的都會成為徒然嗎?曾經懷抱的夢想,和自從族長時代以來,一代傳一代的幻想,都將成為過去嗎?在飽受絕望折磨之余,彌迦用兩個比喻向耶路撒冷余剩的人帶出一個信息。

(甲)盡管眼前的處境惡劣,選民必再次好象上帝的露水和甘霖,帶 上帝的仁慈到這干涸的世界各國(7節)。(乙)盡管現在有軟弱和失敗的陰影,選民的國家在將來必好象獅子,在世界各國中強盛和無所畏懼(8節)。這兩個比喻看起來好象在性質上完全相反,但它們清楚地帶出一個雙重的特性,這個特性已經歸納到以色列存在的目的︰『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創十二3)

先知所講的,是人類『余民精神』的心態。單從人的觀念看,在耶路撒冷存留的破碎社會,有理由相信他們被揀選的目的已經喪失。他們有一個悲慘的過去;留下的人太少,不能改變前途。但是上帝通過 的先知,要革新那種余民心態。存活者的多寡並不重要;如果還有任何未來的希望,只能在上帝的能力中尋找,而不是在于人口增多。雖然眼前的是災難的處境,彌迦毫不含糊地肯定仍然會有前途的。人性傾向于一種殘余心態,而教會也常不自覺地贊許軟弱自貶的態度,都是應該糾正的。這種消極的思想是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的;這與人數有多少是不相干的,要緊的是上帝的能力,藉 的百姓去工作,把祝福帶給全世界。

(二)以色列的刑罰(10-15節)。如果要確定這個簡短曉諭的日期,很可能是比在它前面剛提及的那一個為期早些,看來于希西家統治早期;準備 與亞述進行戰爭,而敵人尚未入侵他們的國土。國家的自信心尚未被主前七○一年的事件所破壞,而軍事準備給予這個國家一種盲目的浮夸,認為一切將會沒事。但是,根據彌迦所看見的,國家的信心是可悲地植根在錯誤的觀念。所有的準備都基于假設敵人是亞述;只有彌迦看到,由于猶太作惡,所以它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乃是上帝自己。

先知的信息是為了令全國沸騰的情緒冷靜下來而設。建設軍隊和儲備基金去成立新的『裝甲部隊』是沒用的,因為上帝將要毀壞它們(10節)。設防的城市和要塞,那些勸說建立軍事力量的預言家,虛假宗教的假想和偶像──所有這些事情在審判的日子將被毀滅。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拯救猶大脫離正在來臨的命運。

正如柏恩斯(Robert Burns,十八世紀蘇格蘭詩人──譯者注)所指出︰『鼠與人最周密的計畫也常有乖誤。』(梁實秋先生譯文)田園的老鼠在麥杆中搭窩,卻被收割者砍倒。照樣,國家若把她的安全建立在軍事設施和假信心之上,當審判開始的時候,將看見它全部崩潰。對于彌迦來說,唯一繼續存在的力量和安全的來源,只有上帝。然而在真正的根基建立起來之前,所有其他的基礎都必須在審判時遭掃掉。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