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三次聽審會
一、呼吁萬民與地上所有的聽 第一~二章
二、呼吁以色列的官長二次聽 三~五章
三、呼吁以色列人向山嶺地聽 六~七章
預言基督的經節︰
(四1~8) 末后的日子耶穌基督要降世為人,在各各他十字架上被高舉,吸引萬人來歸向 。?(約十二32)
當 第二次來的時候,千年國度的實現, 是萬王之王。
(二12~13) 基督是群羊的大牧人, 為羊群舍命。 (約十11;來十二20)
(七14) 教會是分別為聖,從世界中召出來的基督徒,是獨居的民,與世界有分界線。 (約十五19;民廿三9)
(五2~5) 基督的降生地在伯利恆, 是在萬有以上可稱頌的神。根源從太初亙古就有,無生之始,無命之終,為了拯救全人類,在地33年,由聖靈藉童女懷孕,是神與人的平安和好者。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Section:TopicID=187}彌迦其人和他的書
彌迦生活在舊約一個偉大的預言時代之中。他與以賽亞先知是同年代的人,同屬于猶大國;而在北國以色列,當時有阿摩司和何西阿作先知。然而,由于歷史的急劇轉變,今天彌迦先知與他同時代著名的人相比,已經比較少為人知。也許因為他的書比較簡要,或者由于缺乏他的生平資料,使得看起來他較為少被人記念。但是我們必須小心,不要排除彌迦時代于聖經世界之外,以為它太過簡短落后;在他那個時代,他是最知名的先知之一。他死后一個世紀,他的工作還一直被其他的先知──耶利米所記念(參見耶廿六18-19)。
他在古代那么出名,但為人所知的卻太少了。他被稱為『摩利沙人彌迦』,許多人根據這個稱呼,假定他生活在一個摩利沙 迦特的村莊裡,位置坐落在猶大低地,距耶路撒冷西南方向二十裡。但更有可能是他經常居住在耶路撒冷,而稱為摩利沙人,是因為他來自那個城鎮。希伯來文中,彌迦是個普通名字;如果先知曾一直住在摩利沙 迦特,他大概不會用那地名作稱呼,雖然來到耶路撒冷,以他原居地來命名,可以區別他和別的名叫彌迦的人。
雖然彌迦也對北國和它的首都撒瑪利亞傳講他的信息──至少最初是如此,但他卻是南國猶大的先知。第一章一節指出,他事奉的時期,是在約坦、亞哈斯、希西家作王統治猶大年間。一般來說,這些王在位于主前七四○至六八○年之間;彌迦的事奉當然不可能長達這整個超過半世紀的時期,而是身處在這期間。在希伯來的歷史中,那是一段不穩定的時期。烏西雅王的死(主前七四○或七三九年),標志 猶大國一個不尋常的時代的結束,但是位于北方新興的亞述帝國,卻愈發強盛,大大地威脅南方國家的安全。在主前七二二年,亞述國真的打敗了北國以色列,攻取它的首都撒瑪利亞。彌迦很可能只是在這事發生前數年才開始他的工作。故此,他繼續在南國事奉,向那些生活在外敵威脅下的民族,傳講上帝的話。
關于先知本人,除了他留給我們的預言,其余別無所知。本書中也沒有像他同時代的先知書,包含明顯的個人傳記資料。他經常被現代的學者描述為鄉下人,不但因為他與摩利沙的關系,也因為他所宣講的內容,表達了鄉下人的需要和城市中富人對他們的剝削。但是這種說法是不能確定的;雖然他的確熟悉鄉村生活,他曾住在耶路撒冷的可能性卻更大。除了這些未確定的推論以外,我們對先知彌迦的了解,很少超出他的信息內容。
正如大多數先知的著作,彌迦書這卷小書也是不太容易讀的,其中收集了他在不同時期的神諭和講章。要想了解它們,我們必須知道每篇信息發出的時間和地點,但是所有的資料實不足以讓人作肯定的判斷。有時的確很難知道每篇信息的開始和結束。而且學者對到底本書中的所有神諭,是來自先知彌迦本身,還是有些來自后期的一位不知名的先知還在爭論中。雖然很多學者宣稱四至七章的內容是來自彌迦死后的某一時期,但對一至三章真確性的懷疑則較少。因為証據不足,而且相當主觀,使得這樣的判斷很難作出。一般而言,采用詮釋法的人認為,除少數不大重要的經文外,有理由相信本書全部均為彌迦所寫。不少當代學者都是持這個立場的。這個觀點當然未獲証實,不過,現有証據卻不足以使我認為彌迦書的最后四章是遲于先知彌迦生活的那個時期。只有兩段是仍有重大疑點︰(一)四章一至五節,以賽亞書也有提及,而來源未能確定;(二)七章八至二十節看來是原書上后加的附言。
{\Section:TopicID=188}彌迦的信息
正如其他所有的先知,彌迦也是被一種對永生上帝的覺醒所抓住。他的上帝是實在的,因此必須在人生的所有各方面都被意識到。上帝不但與被稱為『宗教』的生活方面有關聯,也與商業、和法庭的處境,以及人類關系的每一小節有關。不僅如此,上帝不單是與選民立約的上帝,也是所有民族和國家的上帝; 介入人類的事務不單指以色列,而且也包括其他國家和他們對以色列及猶大的影響。
從彌迦深明上帝的公義和 對人類關系的關心,根據這觀點,彌迦向猶大的居民──特別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宣講上帝的信息,而有時也向他們北部的鄰族宣講。他對自己所生活的社會的洞察,具有一種透視力。好象與他同時代在北國工作的阿摩司,彌迦能夠看見他的社會光明表面之下所隱藏的,並且揭穿其基本的毛病。他明察有權勢的怎樣剝削貧困者,當地的法廷怎樣腐敗,而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在履行他們的職責方面,都同樣失敗。他充分認識到,這個國家的宗教,只會令事態變得更壞,而不是更好;因為宗教的活動卻混合道德的卑劣,就是最邪惡和最虛假的事情。
彌迦分析出造成他的社會痛苦的道德病症,必然驅使他傾向提出一種預兆︰公義的上帝絕不能漠視這種暴虐的不義。因此,一個繼續苟行邪惡的社會,必然要面臨上帝的審判。而且在彌迦的觀念裡,這種審判絕不會是抽象的或很久以后的事,他把這個國家內在的衰弱和來自外在的北方亞述帝國的軍事威脅聯系起來。亞述是可怕的,她不單是一個強大的外國敵人,其實是上帝施行審判的有力工具。他預料到耶路撒冷的毀滅和隨后的被擄,也許是因為他眼見他早期曾經前往宣講的撒瑪利亞(主前七二二年),也遭遇相似的命運。對于他許多同時代的人,彌迦的信息要不是邪說,就是大膽妄言;一個真正的先知,怎么能向上帝的百姓和聖城,宣告他們將落入異族勢力手中這種即將來臨的審判呢?然而他的宣告,絲毫沒有甚么邪說的成分。在一方面,他看到這國家的邪惡已經如此嚴重,以致招來了這樣的審判。在另一方面,他感覺到立約的上帝,完全有權對那些完全忘記他們立約的義務的百姓,施行 的審判。
但是彌迦的信息,遠超過他的時代和地區,擴展到涉及將來的世代。在第五章,他的宣講,帶有未來的和彌賽亞盼望的語調;越過審判以后,仍然有新希望和上帝的耐心工作,留給 的子民和世界。這個彌賽亞的盼望,一方面已在新約實現(參見下文第五章的注釋──伯利恆的以法他{\LinkToBook:TopicID=197,Name=伯利恆的以法他(五1-6)});另一方面則仍屬對將來的憧憬,盼望有一個不再有現世邪惡的世界。
先知的信息就這樣混合 光明和黑暗。他被稱為『以色列的良知』,是不會沒有理由的;他的話尖銳地刻畫出他那個時代急速衰落的道德。然而,還有一線曙光,一點希望為將來的世界存留;不過人們還不能完全看見它,直等到人類的邪惡首先得到審判。無論如何,將有一個時代來臨,在屬上帝的世界新戰爭的工具將變成和平的工具。先知的信息在當時聽來似是異象;這異象一方面由新約實現,但另一方面卻含有對未見之事的希望。如果我們要就自己的世代感受彌迦書,我們必須抓住他的異象;它關系到現在的行為和倫理道德,也是將來的信心之要素。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