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九章


【太九1】「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

  文意注解 「自己的城,」即迦百農(可二1);主耶穌在拿撒勒長大,在迦百農開始作工(太四13),故馬太將迦百農稱為自己的城。

  靈意注解 就肉身說,耶穌是猶太人,所以 「自己的城」代表猶太教的勢力范圍。這裡聖靈是借用猶太教來作代表,指出一般宗教的光景。

  話中之光 (一)主耶穌在加大拉遭人拒絕(太八34),就默默退回迦百農;我們乃是與世無爭,不懷怨也不報複。

(二)主耶穌以 起首作工的地方為「自己的城」,這也表明 的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二者融合為一了。


【太九2】「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原文字義 「褥子」臥榻;「放心」放膽;「罪」罪行(複數)。

  文意注解 「他們的信心,」是抬癱子之人的信心,不是癱子本人的信心;這裡表示代禱的信心,也相當有功效。

「你的罪赦了,」癱子不能行走乃是外面的症狀,實際上他的裡面有罪乃是他的病因;主在這裡點出罪惡的問題,一語道破一般人生病的症結所在。

  靈意注解 「癱子,」知道如何行走,但卻無力行走,故象徵在宗教裡面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光景。

癱子是躺在褥子上,「褥子」象徵安息;這說出在宗教裡面的人只有安息的外表,卻沒有安息的實際。

  話中之光 (一)「耶穌見他們的信心,」信心是可以看見的。

(二)「他們的信心,」抬癱子之人的信心,一面是『團體的信心』,一面又是『行動的信心』。

(三)我們應當常為軟弱的信徒(「癱子」)代禱,藉著禱告把他們帶到主面前(「抬到耶穌跟前」);凡有信心的代禱, 必垂聽。

(四)罪是人基本的難處,凡被罪惡捆綁的人,雖有向善的心,卻無行善的力量(參羅七18),故消除罪惡是人得醫治的條件。

(五)任何人如果他的罪沒有得到赦免,他就不能「放心」;罪得著赦免,是叫人心裡得安息的根基。

(六)宗教教導人為善,它的裡面裝滿了道理,但卻缺乏付諸實行的原動力(癱子所代表的);在宗教裡面,一切都是癱瘓的,是爬不起來的,因為宗教缺少生命和活力。

(七)人所注重的是身體的醫治,主耶穌所注重的是靈魂的醫治。我們應顧念靈魂過于身體,顧念那永存的過于暫時的(林后四16~18)。

(八)疾病雖不一定是出于人犯罪的結果(約九1~3),但仍有此可能,故我們生病時應當到主面前求問,是否有甚么事得罪了主。

(九)我們傳福音時,也要用各種工具(如計程車、自用轎車等)把福音朋友帶來(用褥子抬癱子),使他們能享受福音的好處。


【太九3】「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

  文意注解 「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猶太人認為,除了神自己之外,任何人都沒有赦罪的權柄;『僭妄的話』意即說話越過本分,竊奪神所專有的赦罪權柄。

  靈意注解 「文士,」代表宗教界裡有知識和地位的人士;他們只知定罪別人,卻不知自己是在罪惡裡。

  話中之光 (一)我們聽道要存謙虛、溫柔的心。人若存抵擋、敵對、尋隙的心態聽道,縱使聽主耶穌講道,也不能受益,反而招損。

(二)文士們因為心裡有老舊的觀念,所以不能接受主耶穌的話;我們每一次來到主面前,應該倒空一切,才能領受主嶄新的話語(參路一53)。


【太九4】「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甚么心裡懷著惡念呢?」

  文意注解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二23), 知道人心裡所存的意念。

「你們為甚么心裡懷著惡念呢?」文士是對主耶穌存不信和批判的意念;在主看來,不信的心就是惡心(來三12)。

  話中之光 (一)主不輕看我們心裡的意念,所以應當求主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得以在 面前蒙悅納(詩十九14)。

(二)所有抗拒主的事,都是惡事;所有抵擋主的意念,都是惡念。

(三)人從小時心裡就懷著惡念(創八21),所以我們真須要求神給我們造一個清潔的心,使我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詩五十一10)。


【太九5】「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文意注解 主在這裡並未說『那一樣難呢?』因為在 並沒有難成的事(耶卅二17)。『赦罪』是權柄的問題,『行走』是能力的問題。權柄和能力都是 的(啟十二10)。

在人看,「你的罪赦了,」只是口裡說說而已,誰也看不見其果效,而叫人「起來行走」則立即能辨明其果效,故前者較后者容易。

  話中之光 (一)人是看外表的后果──「行走」;主是看屬靈的實際──『赦罪』。必須先求屬靈的實際,再求外表的后果,才能避免人工、假冒;但也要以外表的后果來証實裡面的實際,才不致落于空談。

(二)「行走」是能力問題,『赦罪』是權柄問題。沒有能力,權柄是空洞的;沒有權柄,能力是不法的。

(三)人的難處不在于怎樣『說』,乃在于憑甚么『說』;沒有屬靈的權柄,話中就沒有屬靈的能力。


【太九6】「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文意注解 「人子,」是指主耶穌。主赦免人的罪,原只是 和當事人(癱子)之間的事,外人無從「知道」,但主在這裡要藉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的得醫治,來顯明 有赦罪的權柄。

  話中之光 (一)人肉身上的病症,往往起因于心靈上有毛病;亦即許多人的生病,是因得罪了神,故須先解決罪的問題,病才能痊愈。

(二)癱子的得醫治,是因為罪得著赦免;而罪的得赦免,是因著信心(2節),不是因著行為。這說出注重行為的宗教,在神面前一無是處。

(三)先前是褥子『托住』他,現在是他『拿起』褥子;主生命的救恩,能使信的人從裡面產生能力,作從前所不能作的事。

(四)主叫癱子起來行走,可見主所說的,都是靠得住的;看得見的如果是實在的,則看不見的也是實在的。

(五)屬靈的事,一面好像是人眼所看不見、人手所摸不著的,但另一面卻能在信的人身上顯為實際。


【太九7】「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原文直譯 「那人就起來,走回家。」

  文意注解 「那人就起來,」那人起來行走,証明他已得著醫治;而他的得醫治,又証明他的罪已蒙赦免。由此可見,主耶穌確實有赦罪的權柄(徒五31)。

  話中之光 (一)福音最大的原則是赦罪在先,行走在后;不是罪人走到主那裡,乃是從主那裡走出來。舊約是行而活,新約是活而行;前者是行為,后是是恩典。

(二)那人先前是由別人抬著來,現在是自己起來走路;我們在教會中服事幼稚的信徒,要服事到使他們能自己走路為止。

(三)所有蒙主拯救的人,都有力量管治自己的欲好(褥子),不作肉體的奴仆,而有在生命中作王的經驗(羅五17)。

(四)家是人安息的所在;說出惟有得著赦罪,我們才有真實的安息。


【太九8】「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神,因為 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

  原文字義 「驚奇」害怕和驚訝。

  文意注解 眾人對這件神跡的反應,顯示他們領會錯了主耶穌行神跡的目的︰並非表明神將權柄賜給人,乃是表明 就是神道成肉身。

  話中之光 (一)權柄的顯出,不僅能叫人蒙赦罪得醫治,並且能叫人看見榮耀的神,因為神是權柄的源頭(太六13)。

(二)主雖不說 自己是誰,但從 所行的,可以看出 是誰。


【太九9】「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文意注解 「一個人名叫馬太,」馬太即本書作者,他原是替羅馬政府征收稅款的,當時像他這樣的稅吏,一面壓榨同族的人,一面侵吞稅款,所以猶太人對他們極度憎惡,視他們如同罪人。

「坐在稅關上,」『稅關』即街上的稅銀徵收所,通常稅吏們是坐在裡面等候人來繳稅。

「你跟從我來,」主不說『相信我』,而說『跟從我』;因為相信主是包括在跟從主裡面。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跟從主的生活。

  靈意注解 「坐在稅關上,」象徵正在犯罪作惡的時候。

  話中之光 (一)不是我們尋找主,乃是主來尋找我們;主的呼召,使我們能離棄罪惡跟從 。

(二)人若沒有聽見主的呼召,就沒有法子跟從主;呼召一來,人非聽從不可。馬太不講理由,沒有說賬還沒有結清,立刻就跟從了主,這在不信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三)主若吸引,我們就快跑跟隨 (歌一4)。

(四)主所要求我們的,不只是相信 ,還要跟從 ;跟從主,就是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遵行神的旨意。只信主而不跟從主的人,神用不著他。

(五)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跟從主』;跟從主,就是有分于主的患難、忍耐、國度(啟一9)。

(六)馬太丟掉了優閑的差事,卻找到了依歸;丟掉了可觀的收入,卻找到了尊榮;丟掉了舒適的保障,卻找到了夢想不到的經歷。


【太九10】「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 的門徒一同坐席。」

  文意注解 「坐席,」表明吃喝享受。這一個筵席是由馬太擺設的,他藉此表示對主耶穌的尊崇(路五29),但他當時所能找的陪客,除了主的門徒之外,就是和他有來往、被一般猶太人所不齒的稅吏們和罪人。

  話中之光 (一)主之于我們,親近到一個地步,可以一同坐席,彼此分享快樂(歌一12)。

(二)我們信了主之后,也應當邀請親朋好友,把我們從主所領受的喜樂,與他們一同分享。


【太九11】「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甚么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

  背景注解 「法利賽人,」是猶太教中最嚴謹的教派,自夸有高度聖潔的生活、對神的敬虔、及聖經知識。

  文意注解 『法利賽人』代表傳統的宗教徒,他們認為神是以公義對待人,所以凡是屬神的人應該潔身自愛,不可和罪人交接來往。但主耶穌卻一反人們的宗教觀念。

  話中之光 (一)法利賽人以傳統的宗教觀念來衡量主,就跟不上主的行動;我們若執迷于老舊的聖經觀念,也會跟不上主嶄新的帶領。

(二)人雖自己不義,卻喜歡見神用公義待人。人因不知神的恩典,就怪神施恩與人,所以恩典的態度是受人非議見怪的。

(三)主雖與罪人來往,但是聖經說, 遠離罪(來七26);也只有遠離罪的,才能親近罪人。


【太九12】「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文意注解 主啟示 是『醫生』,表明 是以醫生醫治病人的態度,而不是以法官審判犯人的態度來對待世人。換一句話說, 對待世人不是根據公義,乃是根據憐憫和恩典(羅九15)。

  話中之光 (一)主是我們的醫生,是要使我們的生命恢複正常的。

(二)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的救恩。

(三)世人的基本難處不在認識主,乃在不認識自己──不認識自己的人,對于主覺得可有可無;認識自己的人,則對于主覺得非常寶貴。

(四)要作基督徒,得先以病人的資格進來,然后才能以護士的資格去幫助人。

(五)在神眼中,外表虔誠而內心充滿嫉妒、自私的人,與稅吏和罪人並無分別。


【太九13】「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原文字義 「揣摩」學習。

  文意注解 「憐恤,」是神來為人作事,神來供應人的需要。

「祭祀,」是人來為神作事,人來供應神的需要。宗教的觀念是人要為神作些甚么事,人要向神獻上些甚么東西;這種觀念是和神的心意相反的。

「你們且去揣摩,」意即『你去學罷』。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事實上,這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所以我們若秉持傳統的宗教觀念,而自以為義,就要失去得著恩典的機會,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

  話中之光 (一)「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神不是向人要,神是要給人。對人存憐恤的心,比恪遵宗教儀文更蒙神悅納。

(二)全足全豐全有的神一無所缺, 不需人為 作甚么,給 甚么, 只一心一意要將 的豐富向人洋溢傾倒出來。我們若有甚么值得向 獻上的,也都必須是從 得來的。

(三)先接受主耶穌作我們的贖罪祭的人,才能把我們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先是羅馬書第三章,后是羅馬書第十二章。

(四)「你們且去揣摩,」談聖經是一回事,學聖經又是一回事;真正的聖經知識是從生活經歷中學來的。

(五)「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自義的人絕對不會蒙神呼召,就是召了也無用。


【太九14】「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么呢?』」

  文意注解 「常常禁食,」表示他們將『禁食』當作一項敬虔的人所應有的表現,並以禁食來向人炫耀(太六16)。

  靈意注解 「法利賽人,」代表老宗教徒。

「約翰的門徒,」代表新宗教徒。

宗教意即『有所宗而施教』,原意是要教導人敬畏神,可惜竟流于外表形式,甚至置神和 兒子于不顧。禁食就是宗教徒所奉行的儀文規條之一。

  話中之光 (一)要緊的不是在于敬虔的外表和作法,而是在于有沒有持定基督;凡是離開了基督(與主之間變成「我們」、「你的」)的,就是所謂的『宗教』。

(二)法利賽人是背后說話,是對耶穌的門徒議論他們的先生(11節);約翰的門徒是到主面前來說話,是對耶穌當面質問,兩者都是對主有異議。宗教徒所持有的宗教觀念,成為他們跟從基督的攔阻。

(三)禁食原是真虔誠、真悔改的表露,但若演變成按慣例而禁食,就失去其意義。禁食本身並非目的,禁食只應在適宜的環境下才作。

(四)謹守規條、遵照儀文的(法利賽人),和不夠蒙恩的(約翰的門徒),都需要禁食;離開基督的人,心靈都得不著滿足。


【太九15】「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文意注解 「新郎,」指主自己。

「陪伴之人,」指 的門徒。

「同在的時候,」指主在肉身裡與門徒們同在的時候。

「但日子將到,」指 被釘十字架的日子就快來臨。

「新郎要離開他們,」指主因被猶太人棄絕,其結局乃是肉身的離開(參約十三1)。

  話中之光 (一)惟有與主同行同止的人(新郎的陪伴),可以常享豐美的筵席;有主同在,就有豐滿的享受,一旦失去了主的同在,靈裡就要忍飢挨餓了。

(二)主是我們的新郎, 一直是常新不舊的,我們甚么時候遇見 ,甚么時候裡面就會滿了甜美、新鮮、喜樂的感覺。

(三)跟從主之人的生活、行動,不該由道理知識來推動,只該由主自己和 的同在來規范並指引。

(四)對于等候主這位新郎再來的人們,禁食等候乃是合宜的操練。


【太九16】「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原文字義 「新布」未縮過水的布,尚未製作完成的布。

  文意注解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補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后晾乾時,因新布會收縮,就會把舊衣撕裂、爛得無法補救。

  靈意注解 『衣服』象徵我們在神面前的義行(啟十九8)。

「舊衣服,」是指宗教徒靠著老舊的天然生命而有的好行為,它們總是破綻百出,所以宗教徒一直在作修補、改善的工作。

「新布」象徵主耶穌活在地上時的行事為人。

宗教徒的作法是「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他們只想學習主耶穌生活為人的榜樣,而沒有接受主耶穌在十字架所成功的救恩。

「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我們若只模仿主耶穌在地上時的行事為人,反而會更顯出我們行為上的缺陷,根本就于事無補。

  話中之光 (一)沒有人能將神的恩典,拿來補我們舊行為的破綻。

(二)我們不能把恩典和律法混在一起;二者一混雜,恩典就失去了它的甘甜,律法也失去了它的可怕,就要變成非恩典非律法了。

(三)基督教不是用『新約』來補充『舊約』,乃是以『新約』來取代『舊約』。凡是想遵行舊約律法的,反會敗壞新約的信仰。

(四)在新約之下,外面的作法並沒有成規,乃是完全跟隨裡面聖靈的引領;我們服事主,要按著心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羅七6)。

(五)基督徒要討神的喜悅,不在于效法基督在地上時的為人生活,乃在于以信心接受基督所完成的救贖大工,穿上 作我們的義袍。

(六)主為教會作的衣服是全新的, 的工作乃是『新造』,一切的舊造 都要了結得乾乾淨淨。所以我們不可把天然的東西、世界的作法,帶到教會裡面來。

(七)主從不以新的恩典來補救維持破舊的局面;當我們的事工陷進老舊的光景中時,不要去作修補的工作,而應求主另賜新衣。


【太九17】「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

  原文字義 「新酒」新近釀造的酒;「新皮袋」全新的皮袋,尚未使用的皮袋。

  文意注解 「皮袋,」是猶太人用來盛裝飲料的羊皮袋。

「舊皮袋,」指因陳舊而缺乏伸張力的皮袋。

「新酒,」它的撥酵力量較大,舊皮袋比較不耐酒發酵膨脹所產生的壓力,而容易爆裂。

  靈意注解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新酒』象徵基督那複活、新鮮的生命,能使人喜樂、高昂、並有力。『舊皮袋』象徵我們的舊人,也象徵宗教式的作法。『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意思就是只把基督接受到我們舊人(魂)的心思、情感和意志裡面。宗教徒只憑理智研究基督,用感情對待基督,用意志下決心事奉基督,亦即完全以天然的人來承裝基督。

「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基督不是我們的頭腦所能清楚了解的。許多時候,我們的情感在某些所謂屬靈的事上,因為興奮過度,整個人就崩潰了。此外,凡只用意志來跟隨主的,也常因著遭遇患難或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太十三21)。

「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新皮袋』象徵我們的新人,就是我們得著重生的靈和得著更新的魂(多三5;弗四23~24;西三10;羅十二2)。惟獨操練運用我們的靈,以及經十字架對付過的心思、情感和意志,來承裝基督,才有功效。

  話中之光 (一)基督這新的生命(「新酒」),滿有活力,能激動、剛強、加力給我們,但它只可裝在更新過的器皿(「新皮袋」)裡。

(二)『新布』(16節)指外面的生活,「新酒」指裡面的生命;衣服是在外面顯露的,酒是在裡面發酵的;一是生活,一是生命。新約福音所給人裡面的生命是新酒,給人在外面的生活行為是新布。

(三)新派的基督徒只接受基督作『新布』(16節);基要派基督徒接受基督作『新衣』;真實的基督徒接受基督作「新酒」,但一般多缺少「新皮袋」;惟有正常的基督徒以「新皮袋」來承裝「新酒」。

(四)聖靈在我們裡面(新酒),要破除舊的生活、行為、習慣(舊皮袋);必須有新的生活、行為、習慣(新皮袋),才能作一個基督徒。

(五)「皮袋」一面指個別的基督徒,一面也指團體的基督徒──就是教會;人意的組織是「舊皮袋」,若用來盛裝「新酒」,遲早要破裂,會把酒漏掉,不能保守基督的同在。


【太九18】「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文意注解 「管會堂的,」是在猶太會堂裡主持崇拜秩序的人,在猶太人中間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靈意注解 『會堂』是猶太教徒聚會的地方,故「管會堂的」象徵猶太教。

『女兒』是從父親身上出來的產物,所以「管會堂的女兒」之死,象徵從猶太教產生出來的光景,乃是死亡。

  話中之光 (一)管會堂的女兒死了──在教會裡面作帶領人的,如果自己缺少生命,所帶領的人也缺少生命;一般信徒的生命光景如何,正顯出傳道人的生命光景如何。

(二)如果我們在教會中所注重的,不過是一些道理、教條、儀式,恐怕我們所造就出來的人,都是一些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


【太九19】「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

  話中之光 (一)我們的主無論到哪裡,我們也當跟 到那裡。

(二)我們的主是專門來解決人的難處的,只要我們肯藉著禱告把難處告訴 , 必樂意幫助我們。


【太九20】「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后,摸 的衣裳 子;」

  背景注解 猶太人視「血漏」為不潔,凡接觸患血漏的女人的,也會成為不潔(利十五25~30),這可能就是這女人不想讓人知道,而偷偷來摸 衣裳 子的原因。

「 子,」是猶太人佩在外袍邊上的細帶子,用意在提醒穿的人應當遵行神的命令(民十五37~39)。

  靈意注解 據聖經學者考証,那「一個女人」是外邦女人,所以她象徵外邦的宗教。

「血漏,」象徵漏掉生命,因肉身的生命是在血裡(利十七11)。這外邦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而前面那個死了的猶太女孩剛好是十二歲(路八42),所以兩者都同指一件事,即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在神的眼中看來,都是漏掉生命的,都是死亡的宗教。它們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三1)。

「十二年,」表徵已經受神夠多的對付和管教。

主的『衣裳』象徵主的義行;「摸 的衣裳,」意即藉著信心來接觸主,與主聯合為一,來取用主所成功的義,作為我們的義。

  話中之光 (一)凡不為神活著,給神得著的,都是患了血漏──消耗生命。

(二)「來到耶穌背后,」帶著謙卑的靈,自覺不配;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


【太九21】「因為她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靈意注解 「她心裡說,」這是指她裡面的信心。

「摸 的衣裳,」這是指她外面信心的行動。


【太九22】「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

  文意注解 「你的信救了你,」這是說明她用手去摸主衣裳 子的行動,乃是出于她裡面的信心;惟有以信心去接觸主,才能得著主的醫治。

  話中之光 (一)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十一6)。

(二)宗教徒想以善行來討神的喜悅,結果卻落到可憐的死亡光景中。惟有藉著信心接受主耶穌的救恩,才是蒙拯救、得醫治的路。

(三)我們若伸出信心的手來摸主,主的能力也必能使我們勝過難處。

(四)患血漏的女人只從『心裡』禱告,就蒙了主的垂聽,得了主的醫治;可見禱告蒙主垂聽,在乎存心,不在乎話語。


【太九23】「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

  文意注解 「吹手,」受僱在葬儀中吹笛致哀的人。

「許多人亂嚷,」受僱在葬儀中為死者哀悼、哭叫的女人。

  靈意注解 本節是象徵由于宗教裡頭一片死沉,所以帶頭的人就用盡刺激、奮興的辦法,鼓動眾人起來有所活動,以維持熱鬧、有生氣的場面。

  話中之光 (一)女兒死了,無論眾人怎樣吹號、亂嚷,仍舊不能起死回生;教會的光景死沉,無論如何用人的辦法鼓動、激勵,仍然于事無補。

(二)當人活著的時候,一般人的常態是漠不關心;當人死了的時候,人才來表示同情。事后的幫助,常是多余的。


【太九24】「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 。」

  話中之光 (一)凡是蒙神揀選豫定的人,不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死了就完了,我們乃是睡著了(帖前四13~14)。

(二)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25)。


【太九25】「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

  話中之光 (一)「眾人既被攆出,」宗教的辦法必須從我們的心房裡被趕出去,然后主耶穌才能進來。主一進來,死亡就要消除,難處就必解決。

(二)管會堂的要主為他女兒按手(18節),主卻直接拉著閨女的手叫她起來了。無限的基督從不按照人既定的方法行事,我們信主能作就夠了,不應限製主一定要怎么作。這也是禱告的一大原則。

(三)「拉著閨女的手,」主一摸我們事奉、工作的手,我們的事奉、工作,就有了轉機──「閨女便起來了」。

(四)主所有的工作,不是要叫人贊同,乃是要叫人活;不是要叫人知道,乃是要叫人得生命。


【太九26】「于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

  話中之光 (一)每一個真正摸著主或被主摸著的故事,都會引人詫異、驚奇並傳頌的。

(二)凡是真正出于主的作為,不需要我們特意去宣揚,人們自然會知道的。


【太九27】「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 ,喊叫說︰「『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文意注解 「大衛的子孫,」這名稱在當時是猶太人對那要來的『彌賽亞』常用的稱呼(參太廿一9;廿二42)。

  靈意注解 這「兩個瞎子」代表所有宗教裡的人物;帶頭的是瞎子,跟隨的也是瞎子(太十五14;羅二19)。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后四4),以致逼迫、殺害主和屬 的人,還以為是事奉神(約十六2)。

  話中之光 (一)瞎子只是聽人說主耶穌,他們自己並未看見主;可見他們的信心,是『沒有看見就信的信心』(約廿29)。

(二)瞎子只求主耶穌可憐他們,他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我標榜有何善行;這種承認自己可憐的禱告,最容易得著神的答應。


【太九28】「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 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

  話中之光 (一)主耶穌並沒有在路上當場就醫治他們,乃是等他們也跟 進了房子,才摸他們信心的問題。這說出宗教裡的人若要得著救恩,必須離開他們原來的道路,緊緊的跟隨基督,相信 是神的兒子,這是我們惟一的拯救。

(二)瞎子緊緊跟隨主,且跟著 進了房子,這說出他們有︰

1.恆切的態度。

2.有始有終。

3.他們對主的信心是經得起考驗的。

(三)瞎子跟主進了房子,也說出︰

1.要得主更深的醫治,須要更深進到主的面前。

2.主是在教會中(房子裡),所以我們須要活在教會中,才能得主的醫治。


【太九29】「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

  文意注解 主耶穌在本章裡一再的提到『信心』(2,22,28,29節),這是因為宗教強調『因行為稱義』,但神的救法是『因信稱義』(加二16)。

  話中之光 (一)人的信心是支取主能力的管道;信心的管道鋪設到哪裡,主的能力就達到那裡。

(二)人若單求而不信,或口裡說信而心裡並非真正相信,就仍不能得著;惟有真信心才是『兌現』的信心。


【太九30】「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地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文意注解 大力宣揚神跡奇事,藉以招徠好奇的群眾,正是宗教界的慣常作法。主在醫治代表宗教的人時,特意要他們舍棄宗教的傳統作法。


【太九31】「他們出去,竟把 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

  話中之光 (一)在屬靈的工作上,最要緊的就是聽命,不然,就反倒壞了主的事。我們的傳福音、為主作見証,必須順從主的引導,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二)我們出去,必須做到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太廿八19),而不是僅僅傳揚主的名聲而已。


【太九32】「他們出去的時候,有人將鬼所附的一個啞吧帶到耶穌跟前來。」

  靈意注解 「鬼所附的一啞吧,」『啞吧』乃是宗教徒的一大特徵;宗教徒不能為神說話(賽五十六10)。每一種宗教的背后都有黑暗的權勢,撒但乃是宗教的源頭,它利用宗教來篡奪人對真神該有的敬拜。


【太九33】「鬼被趕出去,啞吧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話中之光 (一)啞吧偶像(林前十二2)一被趕出去,人就能說出話來。

(二)我們得救,乃是脫離黑暗的權勢,遷到神愛子的國裡(西一13)。

(三)主先叫死人複活(18~25節),后叫瞎眼得開(27~30節),最后叫啞吧開口,說出屬靈的次序乃是︰先是生命,然后明白,才作見証。


【太九34】「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話中之光 (一)我們若把不能解釋的事實,隨便給予解釋,就會把事實完全歪曲了。

(二)宗教徒專門曲解別人的工作,凡是他們自己作不來的,就說別人是在被魔鬼利用。


【太九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請參閱太四23各項注解。


【太九36】「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原文字義 「困苦」含有備受威脅之意。

  文意注解 主在本節是用牧人和羊來比喻 與人的關系(約十14)。人原是屬于 的,一離開了 ,就會落到困苦流離的可憐光景中。

「就憐憫他們,」主不是對罪表同情,主乃是對他們的困苦表同情。

「困苦,」指羊被凶惡的牧人剝皮而遭受痛楚。

「流離,」指羊被不負責任的牧人撇棄而流離失所,無依無助。


【太九37】「于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

  文意注解 「要收的莊稼多,」意即收成是大的。

「作工,」意是作苦工、勞工。

  話中之光 (一)主的莊稼雖多,但受得起勞苦的工人不多。

(二)羊和莊稼都是有生命的東西;羊需要牧養,莊稼需要收割。牧養和收割都是主工。在這地上,主需要人與 同工(賽六8)。


【太九38】「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 的莊稼。』」

  文意注解 主在這裡另用莊稼的主和莊稼來比喻 和人的關系(啟十四15)。

「收 的莊稼,」原文或作『到 的收割裡,』意即有分于 的收割。

  話中之光 (一)主雖有意要打發工人,但仍須我們為此禱告, 才差遣。禱告就是為神的旨意鋪軌道,叫它可以行駛。

(二)我們應當常為傳福音得人而禱告(西四3);禱告也就是與主同工,禱告能興起更多的福音精兵。

(三)工人不是自愿出去作工,乃是受差遣才去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