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廿五章


【太廿五1】「『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背景注解 古時猶太人的婚禮分為兩部分︰新郎先往女家迎娶並設宴款待賓客,有時婚筵長達七日,然后和新娘同返夫家舉行婚禮。並且照常規,新郎在迎娶新娘那天,先到自己親友家去和朋友吃喝快樂,直到夜間才到新娘家迎娶。因此,新娘的年青女友(童女們)負有迎接新郎的任務。當新郎來得遲的時候,童女們就暫時躺下歇息,等候陪伴新郎來的人大聲呼喊說︰『新郎來了﹗』她們便起來,各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文意注解 「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那時』指主再來的時候;『天國好比』是指當主再來,帶進國度的實現時,所將發生的事,包括1~13節所描述的全部情景。

  靈意注解 『十個童女』豫表信徒,如同貞潔的童女,許配給基督(參林后十一2);『燈』豫表人的靈(參箴廿27);『新郎』豫表主耶穌基督, 將要來迎娶新婦(參九15;約三29)。

我們信徒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背負著基督的見証(「拿著燈」),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二15~16),一步步走出世界,迎接那要再來的基督(「出去迎接新郎」)。

備注︰1.這裡不提新婦而提童女,因為『新婦』是豫表教會(參弗五25)──包括所有信徒的總體稱呼,而『童女』是豫表個別的信徒,這個比喻所注重的是各人儆醒、豫備、等候主再來的情形如何。

2.『十』加上『二』為『十二』。『十二』這數目字在聖經裡是指『永世的完全』,故本章的『十個童女』加上前章提去和撇下的『兩個』(參廿四40~41),乃是古今中外所有基督徒的總合。在主再來以前,絕大多數的基督徒已經過世了,故用『十個』來代表已死的信徒;前章的『兩個』則代表主再來時還活著的信徒。

  話中之光 (一)信徒是獻給基督的「童女」,因此應當向主持守純一清潔的心,而不可貪愛主以外的人事物(參林后十一2~3)。

(二)信徒是世上的光,我們的「燈」要時時點著,才能歸榮耀給父神(參五14~16)。

(三)我們的使命乃是要「出去迎接新郎」;基督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這樣,我們死了也才有益處(參腓一21)。

(四)基督是我們的「新郎」, 對我們的看顧、愛護、供應與安慰,永遠新鮮,永遠不衰。


【太廿五2】「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

  原文字義 「愚拙的」蠢笨,拙口笨舌,魔利(參五22);「聰明的」精明,細心,有智慮,有見識(參廿四45)。

  靈意注解 『五』是人在神面前負責的數目字。因此,『五個』愚拙的和『五個』聰明的,象徵信徒各人在神面前擔負自己行為的責任。

  話中之光 (一)人在神面前的「聰明」或「愚拙」,並不能歸咎于天生如此,乃在于人是否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五個」)。

(二)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參箴一7),凡對神的話單純地信而順從的,就是聰明的人;凡對神的話抱持『但是』、『或者』、『照我看來』等態度的,就是愚拙的人。


【太廿五3】「愚拙的拿著燈,卻不豫備油;」

  背景注解 『燈』即指火把,是一根長棍,頂端系有浸過油的碎布,點上火,作為夜間出外照明之用。通常另隨身攜帶裝油的器皿,以備不時加油之需,免得熄滅。

  文意注解 「卻不豫備油,」並不是說她們的燈裡面沒有油,因為她們的燈仍會發光(參8節),故此處應是指沒有另外『豫備油在器皿裡』(參4節)。

  靈意注解 「愚拙的拿著燈,」『拿著燈』象徵他們的靈已經活過來了(參弗二5),可以為主發光照耀(參弗五8~14)。

「卻不豫備油,」『油』豫表聖靈(參賽六十一1;來一9;約壹二20,27);『不豫備油』並不是指他們的『靈』(燈)裡面沒有內住的聖靈(參羅八9;弗一13),而是指他們沒有讓聖靈浸透且充滿到全人裡面(器皿裡)。

  話中之光 (一)信徒得著重生,有聖靈的內住還不夠,仍須讓聖靈充滿到魂的各部,且擴及全人(參徒六3,5;弗五18)。

(二)『得著聖靈』(燈裡的油)是神白白的賞賜(參結卅六26),『充滿聖靈』(豫備油在器皿裡)是須要我們付代價追求的。


【太廿五4】「聰明的拿著燈,又豫備油在器皿裡。」

  文意注解 愚拙的和聰明的都『拿著燈』,惟一不同的點乃在愚拙的『不豫備油』(參3節),聰明的『又豫備油在器皿裡』。

  靈意注解 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人作 的器皿(參羅九21~24;彼前三7小字『軟弱的器皿』),故『器皿』象徵信徒的魂,也就是信徒『外面的人』(參林后四16原文)。

「又豫備油在器皿裡,」象徵信徒讓聖靈從他們的靈裡擴散並充滿到魂的各部分。

  話中之光 (一)信徒各人都有一份該盡的責任,就是要讓聖靈充滿並浸透我們的全人。

(二)因為聖靈不愿一直與人的魂相爭(參創六3),所以我們若要讓聖靈充滿,便需要舍己、背十字架(參十38~39;十六24~25)。

(三)我們是否甘愿失喪魂生命,或寧求安逸以保全魂生命,聰明和愚拙的分別就在于此。


【太廿五5】「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

  靈意注解 「新郎遲延的時候,」豫表主的再來遲遲尚未成就(參彼后三9)。

「她們都打盹睡著了,」『打盹』乃因身心疲憊,故象徵信徒肉身衰老或患病(參徒九37;林前十一30);『睡著』象徵信徒肉身的死(參約十一11~13;林前十五18;帖前四13~14)。

主耶穌曾應許 要再來,但已過二千年,主仍『遲延』未來,因此絕大多數的信徒都在 再來之前,先是『打盹』(患病),然后『睡著了』(過世)。

  話中之光 (一)主若遲延再來,我們無論是聰明的或是愚拙的,都要「打盹睡著了」。

(二)信徒聰明或愚拙的分別,全在于「睡著」以前;我們在世時的光景如何,決定我們將來在主面前的地位。


【太廿五6】「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靈意注解 「半夜有人喊著說,」『半夜』指黑夜已深的時候(參羅十三12),這世界會越過越黑暗,直到主再來;『有人喊著說』指當主再來之時,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參帖前四16)。

  話中之光 (一)有時,正當我們身處的環境最惡劣,遭遇最黑暗的時候(「半夜」),主就來拯救我們。

(二)信徒今天所有的追求和生活見証,都是為著「迎接」基督,也是歸給基督的。


【太廿五7】「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

  文意注解 『收拾燈』指剪去被火燒焦的碎布末端,然后再加上油(參閱3節 背景注解 )。

  靈意注解 『起來』象徵從死裡複活(參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收拾燈』象徵信徒在複活以后,被神光照,對付自己一生為基督所作的見証,和屬靈生命所達到的程度。

  話中之光 (一)信徒活著時的行事和經歷,乃是我們將來據以迎見主的豫備(參啟十九7~8;彼前一5~7;四13)。

(二)我們若不是在今天活著的時候就學好屬靈的功課,將來有一天仍須要補課(「收拾燈」)。


【太廿五8】「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文意注解 「請分點油給我們,」表明那五個愚拙的童女,是等到睡醒之后才猛然發覺,自己並未及早充分豫備油。

「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表示她們的燈是點著的,燈裡面有油,但份量不夠用,快要用盡,即將熄滅。

  靈意注解 『分油』豫表想要跟別的信徒分享他們屬靈的成就。

  話中之光 (一)信徒遲早須要豫備油(被聖靈充滿)──今世若不豫備,將來仍須豫備。

(二)我們的裡面越多充滿聖靈,外面的光照就越明亮;越少聖靈,就越黯淡(「燈要滅了」)。


【太廿五9】「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罷。〞」

  文意注解 「恐怕不夠你我用的,」意即『對不起,愛莫能助,因為只夠我自己使用。』

  靈意注解 聰明童女的答話表明如下的屬靈原則︰

1.聖靈的恩賜可以彼此分享(參徒八17;十九6;提后一6),但聖靈的充滿(器皿裡的油)卻不能分享。

2.別人頂多只能指點︰如何才能被聖靈充滿(「不如...」)。

3.聖靈的充滿一定要自己去追求(「你們自己到...」)。

4.追求聖靈的充滿,必須付出代價(「到賣油的那裡去買」)。

『賣油的』可能是指站在普天下主旁邊的那兩個『油的兒子』(參亞四11~14,『受膏者』原文是『油的兒子』);他們就是『兩棵橄欖樹』所豫表的,在大災難期中曾奉差遣作見証人(參啟十一3~4)。 話中之光 (一)信徒之間固然應當彼此體恤,彼此相顧(參林前十二25;加六2),但屬靈的經歷和成就,是不能分給別人的。

(二)油不是『分』來的,而是「買」來的──我們對膏油的經歷,不是『二手』的,而是『頭手』的。

(三)我們若要得著聖靈的充滿,就必須自己付出代價(參啟三18)──諸如︰撇下一切、背起十字架、舍己、跟隨主等等。

(四)人付出的代價有多少,所得屬靈的收獲也有多少;被十字架剝奪得越多,就越多得著屬靈的成就。


【太廿五10】「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豫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

  背景注解 猶太人古時的婚筵,有時連續長達七天之久(參創廿九22,28)。

  靈意注解 「同他進去坐席」『坐席』象徵有分于羔羊的婚筵(參啟十九9)。

「門就關了,」這『門』不是救恩和永生的門(參七14),乃是進到國度裡享受婚筵的門(參八11)。

備注︰羔羊的婚筵開始于千年國度之前(參啟十九7,9,17),結束于千年國度之后(參啟廿一2),可見羔羊的婚筵與千年國度同樣久長,得勝者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同享喜樂,長達一千年(廿4~6)。千年國度時期,僅是羔羊的婚筵,必須等到新天新地永世裡面,基督才正式婚娶教會作羔羊的妻(參啟廿一1~2,9)。

  話中之光 (一)赴羔羊婚筵的資格,是根據信徒生前的光景而決定,而不是根據複活以后的光景。

(二)信徒當趁著還有今日(參來三13),及時豫備自己,以免將來被關在門外。

(三)油總是要買的,問題是早買或是遲買,早買的就得進去,遲買的就被關在門外;信徒總是須被聖靈充滿的,問題是早被充滿或是遲被充滿,既然如此,還是今天就愛惜光陰,追求被聖靈充滿(參弗五16,18)才上算。


【太廿五11】「其余的童女,隨后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

  文意注解 「其余的童女,」指那五個愚拙的童女。

「隨后也來了,」她們和聰明童女的分別,僅僅是時間的遲早不同。

  靈意注解 本節的話表明兩件事︰

1.愚拙的童女也豫表得救的信徒;『隨后也來』豫表他們隨后也被提。

2.他們因未能及早豫備好,故趕不上第一次的被提。

  話中之光 (一)當主再來的時候,一切信徒未必都是豫備好了的;我們若要等到主再來時才豫備,就會趕不上。

(二)信徒甚么時候成熟,甚么時候才會被提。


【太廿五12】「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

  文意注解 「我不認識你們,」『認識』在原文(oida)含有『稱許、嘉許、喜歡、承認』的意思;所以這句話並非指完全不認識他們,而是指不贊賞他們(參七23)。

  話中之光 (一)主再來的盼望,原是讓我們信徒歡喜快樂的(因為將與 一同坐席);但是我們若不趁早儆醒豫備,反要被主責罰。

(二)信徒若須等將來複活后,才出代價以達到生命成熟的地步,就不像那些初熟者(參啟十四4)那樣與主的關系親密,蒙主喜悅,同主享受國度的筵席。


【太廿五13】「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文意注解 「所以你們要儆醒,」『儆醒』在這裡的意思是『豫備好』(參10節);『儆醒』是指對主的態度,『豫備』是指對自己。

本節與廿四章四十二節彼此呼應,表示本章1~13節,乃是補充廿四章40~42節。主在那裡豫言活著的信徒,他們在主再來時將會被提或撇下;而主在這裡則豫言已死的信徒,他們在主再來時將會同 坐席或被拒門外。

  話中之光 (一)主再來的時候既是人所不能知道的,我們就當趁早豫備,時常「儆醒」。

(二)真正「儆醒」的人,就是深怕自己沒有豫備好的人;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是竭力追求(參腓三12)。

(三)我們若本著迎接主再來的態度,天天敬虔度日,自然很快就會達到豫備好了的地步。


【太廿五14】「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文意注解 「天國又好比,」原文並無『天國』,可譯作『它好比』或『它正如』。

  靈意注解 「一個人要往外國去,」『一個人』指主耶穌;『往外國去』指主離世升天(參來九11;彼前三22)。

「就叫了仆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仆人』原文是『奴隸』,指信徒是主用寶血所買的奴仆(參林前七22~23);『家業』指屬靈的產業,也就是神的家(教會)和神家中的兒女(參弗一18)。

  話中之光 (一)信徒在生命上是作童女(參1節),為 而活;在事奉上是作仆人,為 作工。

(二)我們是靠恩典和信心作神的兒女,是靠恩賜和行為作主的仆人;作神兒女需要藉著基督,作主仆人需要藉著聖靈。


【太廿五15】「按著各人的才干,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原文直譯 「按著各人自己的才能,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他連得,一個給了二他連得,一個給了一他連得...」

  背景注解 『他連得(talent)』是猶太幣製單位,一他連得約重三十公斤,值三千舍客勒(shekel)。

  文意注解 「按著各人的才干,」『才干』是指各人先天的才智,加上各人后天學習所得的技能。

  靈意注解 「給他們銀子,」『銀子』象徵信徒蒙恩得救后,從主所得到的屬靈恩賜(參林前十二4~11),這些屬靈的恩賜原是主的家業(參14節),今天主把它們變換為銀子,使我們據以經營和服事。

「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主乃是根據各人天然度量的大小,分給各人大小不同的恩賜(參羅十二3,6;弗四7)。

「就往外國去了,」象徵主到天上;事實上,屬靈的恩賜是在主升天之后才賜下來的(參弗四8)。

  話中之光 (一)三個仆人代表古今中外所有的信徒;凡是信徒,都是主的仆人,也都從主得著屬靈的恩賜,沒有一個信徒可以推辭說,『我沒有恩賜,所以我不必交賬,不必服事。』

(二)世人看重才干,但才干並非恩賜;各人的才干,必須能為主所用,才會對主、對人均有益處。

(三)才干可以影響所得恩賜的大小,但並不就表示︰才干凌駕在恩賜之上;才干是天然的,恩賜是屬靈的。

(四)在教會中,才干必須被主轉化為恩賜,才不致于生亂;教會中所發生的問題,泰半起因于信徒只會運用天然的才干作事,而不會運用屬靈的恩賜。

(五)恩賜(「銀子」)是主給的,不是教會中的任何人給的;雖然使徒和長老也藉著按手禱告傳遞恩賜(參提前四14;提后一6),但他們不過是賜給恩賜的管道,主權仍在于主自己。

(六)主既然將恩賜賜給每一位信徒, 的意思乃是要教會中每一個人都能運用恩賜,因此,我們應當顧到別人的恩賜,千萬不可踐踏別人的恩賜。

(七)主恩典的托付,總是照著 所賦與我們各人能力的大小,絕不會超過我們所能擔當的。

(八)器皿的度量,也會限製主托付的度量(參王下四5~6);因此我們應當求主擴充我們的度量,好叫我們能得著更大的托付。


【太廿五16】「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文意注解 「隨即拿去做買賣,」『隨即』表示沒有耽擱;『作買賣』說出主人供給仆人們銀子的目的,不是要讓他們把銀子儲藏起來,而是盼望他們善加運用,藉以加增更多的銀子。

  靈意注解 『作買賣』象徵運用恩賜;『另外賺』象徵︰(1)恩賜越是運用,就越會增加;(2)運用恩賜的程度,例如︰領五千另外賺五千,即表示百分之百完全運用,沒有任何浪費或損失。

  話中之光 (一)主量給我們各人的恩賜,是要我們去加以運用(「拿去作買賣」),好增加屬靈的產業(「另外賺」)。恩賜越運用,就越會增加。

(二)我們的身體、時間、才智、恩賜等等,應當百分之百為主使用,為主活著。


【太廿五17】「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文意注解 『照樣』表示他的忠心程度與努力情形,與那領五千的,絲毫沒有差別。


【太廿五18】「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靈意注解 「去掘開地,」『地』象徵世界;『掘開地』象徵在世界裡面鑽營。

「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埋藏銀子』象徵埋沒恩賜;這是一項不負責任的行為。

  話中之光 (一)恩賜小的人,往往容易自暴自棄,輕忽並荒廢了主所給的恩賜。

(二)信徒在教會中,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責任輕省,工作容易,就懈怠下來;因為若是這樣,將來更無法在主面前推諉責任。

(三)信徒不在教會裡面服事、經營,反而轉向世界,把全部的心神和精力用在世界裡頭,這就是埋藏恩賜的行為。

(四)我們任何與世界的聯合、牽連和親近,甚至一點點留戀世界的念頭,都會導致恩賜的埋沒。

(五)信徒的言談、舉止、行事為人,若受世俗的影響,自然也會埋沒恩賜;例如︰我們若在一個人面前說了不合聖徒體統的話,就不能再在他面前作主的見証,因此埋沒了恩賜。

(六)任何以屬地的理由為藉口,不肯充分運用恩賜(例如︰我須要去作工賺錢,沒有時間參加傳福音聚會),這也是埋沒恩賜。


【太廿五19】「過了許久,那些仆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

  靈意注解 「過了許久,」『許久』象徵整個恩典時代。

「那些仆人的主人來了,」這是象徵主的再來。

「和他們算賬,」『算賬』象徵基督台前的審判(參林后五10;羅十四10)。這一個審判,與本章31~46節所述基督榮耀寶座前的審判不同;前者是對信徒,后者是對世人。

  話中之光 (一)信徒和主之間的賬目,遲早有一天總是要「算賬」的,所以如何向主交賬,應該時常存記在心。

(二)倪柝聲作詩說︰『我今每日細望審判台前亮光;愿我所有生活、工作,那日都能耐火。』


【太廿五20】「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靈意注解 注意19節是『主人來』,本節是那仆人『來』。前節是象徵主再來降臨空中雲裡;本節是象徵信徒被提到雲裡,在空中與主相遇(參帖前四17)。

  話中之光 (一)信徒今日在地上所有的事奉,將來都要在主面前一一交賬(參林前三10~15);所以我們今天在地上所作的一切,都會存記到天上(參六20),也會存記到永世(參路十六9)。

(二)我們今天工作的成果,一切都是屬于主的,將來都要向主交賬,故千萬不可據為己有。


【太廿五21】「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原文直譯 「...我要委派你管理許多事;進到你主人的快樂裡。」

  原文字義 「良善」美好,好事;「忠心」信實,可靠。

  文意注解 「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良善』是指好的存心和動機;『忠心』是指好的態度和行為表現。

  靈意注解 『不多的事』象徵今世在主裡的工作;『許多事』象徵在未來的國度裡所要作的工作;『管理』象徵執掌權柄;『享受你主人的快樂』象徵國度的獎賞。

  話中之光 (一)主所求于我們的,不是工作的成功與發達,而是「良善」與「忠心」;司提反雖然沒有為主作偉大的工作(參徒七章),在人看是失敗的,但在主看卻是「又良善又忠心」的。

(二)「又良善又忠心」與26節的『又惡又懶』成對比,故良善是指體貼主的心意,忠心是指殷勤不懶惰。

(三)我們今天為主無論作了多少事,乃是「不多的事」,它們不過是為著將來能管理「許多事」,所必須先經歷的豫習;信徒真實的事奉,乃是在永世裡的「許多事」。

(四)我們常以為自己所服事的太多太大了,但在主看來卻是「不多的事」;我們若能以主的眼光來看一切的事奉,就會欣然以赴。

(五)凡在今世「不多的事」上忠心盡職的人,他們所得的賞賜是在將來膺負更重大的責任(「許多事」)。

(六)今天忠心服事,將來才能得著權柄「管理」,信徒誰愿為大,就必作別人的用人(參廿26)。

(七)主耶穌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參來十二2),我們也當為著將來能享受「主人的快樂」,忠心到底。

(八)與主同享喜樂,乃是最大的賞賜,遠勝于國度的榮耀和地位,因為喜樂乃是內心的滿足,非外面的收獲所能比擬。

(九)信徒現在雖已經有喜樂(參彼前一8),但將來卻更要大得喜樂(參腓一23;約壹三2);信徒現在所享受的喜樂,受自己容量(心)的限製(參約十五11~12),但將來所要享受的喜樂,乃是浸沉在基督的喜樂裡(原文『進到你主人的快樂裡』),無限無量。


【太廿五22】「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話中之光 那領二千銀子的,並不因自己的恩賜不如別人,而忌妒別人,反而照樣忠心于主的托付,這種氣度,使他能與那領五千的相提並論,毫無遜色。


【太廿五23】「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文意注解 注意︰主人對那領二千銀子的仆人的獎賞,和對那領五千的完全一樣(參21節)。這表示主人所看重的是仆人們的忠心,而不是他們工作成果的多寡。

  話中之光 (一)那日的交賬,不是看我們工作成果的多少,乃是看我們忠心的程度,是否百分之百充分運用主所給的恩賜。

(二)恩賜大小與得賞賜無關;我們所得的恩賜可以不如別人,但我們的忠心可不能落于人后。

(三)主要我們負責的是忠心的問題,所以不要羨慕別人恩賜多,怨嘆自己恩賜少。


【太廿五24】「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文意注解 「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知道』原文是指外面客觀知識上的認識,而不是裡面主觀經歷上的認識;『忍心』意思是心腸堅硬如同鐵石。這個仆人認為他的主人是一個嚴厲又刻薄的人。

「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這句話是古時農人所用的俗語︰在正常情形之下,耕作時必須先有撒種,后才有收成;打禾時先迎風簸散谷物,然后才將子粒聚集起來。故全句意即『沒有付出,卻想有所得。』正像埃及的法老不給以色列人草,卻要他們照常交磚(參出五7~14)。

  靈意注解 「那領一千的,也來...」『來』是指來到基督的審判台前。這証明他不僅是得救的人,並且還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


【太廿五25】「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

  文意注解 「我就害怕,」他是『害怕』把所領的銀子賠掉了,將來難于交賬,因此不敢動用。

  話中之光 (一)膽怯的人──怕主,怕人,怕失敗,怕成果少,乾脆就讓世俗、罪惡、肉體等屬地的人事物,將恩賜埋沒了,結果一事無成。

(二)我們事奉主不能消極被動,應當積極主動地運用主的恩賜。


【太廿五26】「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文意注解 「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又惡又懶』與『又良善又忠心』(參21,23節)的話相對。『惡』指他沒有遵從主人的心意,又妄論主人;『懶』指他缺乏工作與行為,未盡主人的托付。

「你既知道我...」並不是主人承認那仆人對他的評論是正確的,主人的意思乃是︰『你既認為我是這樣的一個人,那么你就應該...』。所以主人是憑他自己的口供來定他的罪(參路十九22)。

  話中之光 (一)我們應當更多認識基督,以免因無知而在 眼中成了「惡」的仆人。

(二)我們若浪費了一生,沒有為主而活,以致閑懶不結果子(參彼后一8),就是「懶」仆。

(三)主將來要以我們自己的話,來斷定我們的不是。


【太廿五27】「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文意注解 「兌換銀錢的人,」原文是一個字,從『四腳桌子』(four-foot)轉變而來,今天在希臘的銀行門口仍可見到此字。兌換銀錢的人就坐在小桌子旁兌換錢幣(參廿一12)。但本處不是指在聖殿裡兌換銀錢的人,而是指在通商海口幫助生意人兌換銀錢的人,他們是當時的小型銀行,經營存放和匯兌銀錢的業務。

「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利』字原指子孫,轉用來形容資金的子孫,亦即產生利息。

  靈意注解 『我的銀子』象徵屬靈的恩賜;『兌換銀錢的人』象徵教會;『生利息』象徵結出恩賜的果子。

『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去生息』的意思乃是說,我們最低限度可以把主所給的恩賜,讓教會中別的聖徒也能分享運用,例如︰當教會傳福音時,我們雖不能作見証或釋放信息,但至少能帶朋友來聽福音,為福音聚會禱告等,從旁幫助別人結出福音的果子。


【太廿五28】「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太廿五29】「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靈意注解 今天在教會時代裡,凡忠心運用恩賜而增加恩賜的(「凡有的」),將來在國度時代裡,還要得著更多的恩賜(「叫他有余」);但若在今天埋沒恩賜,以至于閑懶不結果子的(「沒有的」),連他今天所僅有的一點點恩賜,將來都要被『剝奪』淨盡。這個原則也適用于今天的事奉工作︰你越有,主越要加給你;甚么時候你一停止進步,連已往所得的,也要被奪回。

  話中之光 (一)愛心等屬靈的恩賜,越使用就會越增長;越不愛人,愛心就越減少。

(二)「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這話說出豐滿的原則︰我們若不扣住豐富的基督,樂意供應給別人,結果卻叫自己更加豐富。

(三)主再來時,不單是消極的審判人,刑罰人;更是積極的恩待人,祝福人。


【太廿五30】「把這無用的仆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原文字義 「無用」沒有用處,沒有益處,無利可圖。

  文意注解 「把這無用的仆人,」表明沒有盡職的仆人,對主人來說,是沒有益處的。

  靈意注解 『外面黑暗』不是指地獄(火湖),乃是指在主榮耀的面光之外的領域;失敗的信徒,當主再來時,要被主懲治,暫時要被關在千年國度的門外(參10節),在那裡痛悔思過(「哀哭切齒」)。 話中之光 不肯運用恩賜的信徒,在主看來是無益的,是叫主受虧損的。


【太廿五31】「當人子在 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 榮耀的寶座上;」

  文意注解 「當人子在 榮耀裡,」『人子』乃是主在 的國度中所特有的名稱(參十三41);這國后來將交給父神(參林前十五24),而成為神的國。

「要坐在 榮耀的寶座上,」本段經文明顯記載,主坐『寶座』是為著審判;根據聖經的記載,主再來以后的審判至少有四種︰

1.『基督台』前的審判︰這是在千年國度之前,為著確定誰有資格進入千年國度屬天的部分,所以這一個審判的對象是教會中的信徒(參林后五10;彼前四17),無論是生是死,都包括在內(參帖前四16~17)。

2.『基督榮耀寶座』前的審判︰這也是在千年國度之前,為著確定誰有資格作千年國度屬地部分的百姓,所以這個審判的對象是主再來時尚活著的萬民(參徒十42;提后四1),即不信的外邦人(參耶三17)。至于不信的猶太人,也都將受審判(參太十九28),結局將確定誰能承受地上的彌賽亞國(參賽六十10~12;亞十四16~18)。

3.『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這是在千年國度以后,新天新地以前,為著確定誰要遭受永火刑罰的審判,它的對象是所有在頭一次複活(參啟廿5~6)裡沒有分的死人,他們都要複活受審后被扔在火湖裡,就是第二次的死(參啟廿11~15)。

4.在末日對墮落犯罪天使的審判︰在這一次的審判裡,得勝的基督徒要作審判官(參林前六3;猶6;彼后二4)。

  話中之光 今天主的寶座,對我們是『施恩的寶座』,故我們可以隨時前來得幫助(參來四16);但將來是「榮耀的寶座」,是聖潔的,要施行審判。


【太廿五32】「萬民都要聚集在 面前; 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背景注解 在巴勒斯坦地,白天通常是把綿羊和山羊合在一起牧放,但到晚上就把它們分開,因為山羊的御寒能力較弱,故須在保暖的地方過夜。

再者,綿羊生性溫良,山羊生性凶狠好斗。

  文意注解 「萬民都要聚集在 面前,」『萬民』原文是『外邦人』或『列國的百姓』,有別于猶太人和信徒。當主再來的時候,也要召聚所有不信的外邦人,到 榮耀的寶座跟前接受審判。

「 要把他們分別出來,」主再來時的審判,乃是將人「分別」成好壞兩類,對信徒如此(參2,21,23,26節),對世人也是如此。

「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在聖經中,主有三種不同的羊︰(1)信徒(參約十11;來十三20);(2)猶太人(參詩八十1;耶廿三1~4;卅一10);(3)外邦人(參詩一百1~3)。這裡的綿羊和山羊,都指不信的外邦人。


【太廿五33】「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文意注解 「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右邊』是指尊貴和有福的一邊(參王上二19;詩四十五9)。


【太廿五34】「于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豫備的國。」

  文意注解 「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我父』是指主的父,而不是他們的父;『賜福』指地上的福,就是神創造時所豫定給人的福(參創一28),而不是信徒那屬天的福(參弗一3)。神所賜給人創造的福,曾因人類的墮落而失去,現又重新賜給綿羊所豫表的義人。

「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豫備的國,」他們將來在千年國度裡,仍得在屬地的部分作子民,享受那創世以來為他們所豫備的國(參啟十二5;亞八20~23)。

  話中之光 (一)溫良如綿羊的世人,他們順著本性行事,他們的是非之心顯出功用(參羅二14~15),他們的一生,大體上還受神的約束、管理(牧養),故是蒙神賜福的。

(二)我們若有甚么善行,有甚么好處,都是因為蒙神賜福的緣故。


【太廿五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

  靈意注解 這裡的『我』和使徒行傳九章四節的『我』一樣,乃指基督擴大的身體而言,故包括一切神的兒女。就著主耶穌在肉身裡也是猶太人的身分而言,這個擴大的『我』,也包括猶太人在內。

  話中之光 (一)我們身受的苦難,主都與我們一同忍受, 能感覺到我們的苦痛。

(二)我們作在神兒女身上的每一細節,都蒙主記念。

(三)我們如何對待別人,竟成了分別好人和壞人的根據,所以我們對每天所遭遇的人(有的人也許一生只遇見一次),不可隨意輕忽(參來十三2)。


【太廿五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

  文意注解 『餓了、渴了、作客旅』(參35節),和本節的『赤身露體、病了、在監裡』都是形容猶太人和信徒在大災難期間所受的苦難。


【太廿五37】「義人就回答說︰"主阿,我們甚么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

  話中之光 (一)真正的善行,常是不自覺的,是愛心的自然流露,這在主面前才有價值。

(二)凡在事奉中滿了自覺,自以為曾為主作了多少的事工,反而要被主責備說︰『我從來不認識(稱許)你們』(參七22~23)。


【太廿五38】「甚么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


【太廿五39】「又甚么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裡,來看你呢?〞」

  話中之光 可見我們所有的推食、施衣、留宿、看病、探監等善行,乃是主所稱義的,主稱行這些事的人為『義人』。


【太廿五40】「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靈意注解 「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弟兄』是指信徒(參十二48~50),也指猶太人(參詩廿二22~23)。

  話中之光 (一)所以我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參十八10)。

(二)我們任何善待弟兄的行為,也要存著作在主身上的態度,而不可指望弟兄的感恩回報。

(三)人只有透過愛弟兄的行為表現,才能真正領悟到愛神的意義。天國的賞賜是賜給那些不計較報償而甘心服事的人。

(四)信徒無論是多么微小,多么軟弱,主都能夠進到我們的感覺裡頭, 都會與我們感同身受,這是何等的體恤(參來四15)﹗


【太廿五41】「王又要向那左邊的說︰"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進入那為魔鬼和它的使者所豫備的永火裡去。」

  文意注解 「你們這被咒詛的人,」『被咒詛的人』指被定罪的人,與『蒙福』的人(參34節)恰好相反(參民廿四9)。

「進入那為魔鬼和它的使者所豫備的永火裡去,」『它的使者』指與撒但一同墮落的天使(參彼后二4;猶6; 啟十二7)。不信的惡人,他們的結局乃是永不熄滅的火湖(參啟廿10,14~15;廿一8)。

  話中之光 (一)神為人豫備的,原是福分,不是咒詛;神向我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參耶廿九11)。人若招致咒詛和災禍,都是自作自受。

(二)火湖原不是為人豫備的,但若有人執迷不悟,跟隨魔鬼和它的使者背逆神,結局就要與它們同受火湖的苦。


【太廿五42】「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

  話中之光 他們被主定罪,只不過沒有顧念到別人的苦情,可見憐憫人的重要性。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夸勝(參雅二13)。


【太廿五43】「我作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


【太廿五44】「他們也要回答說︰"主阿,我們甚么時候見你餓了,或渴了,或作客旅,或赤身露體,或病了,或在監裡,不伺候你呢?〞」

  文意注解 前面的義人是為善而不自覺,這裡的惡人是看見別人的苦情而無知覺;一個是沒有自己,一個是不顧別人,其差別就在于此。

本章31~46節,特別是指在末期大災難中,不信的世人如何對待基督徒和猶太人說的。


【太廿五45】「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不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

  話中之光 (一)世人的原則是多作多錯,少作少錯,不作不錯;但屬靈的原則是該作而不作,便是大錯特錯。

(二)那些自以為屬靈,凡事不肯輕舉妄動的人,有時因為太過謹慎,主再三感動仍然躊躇不前,要知道這也是得罪主的。


【太廿五46】「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

  文意注解 「這些人要往永刑裡去,」『永刑』就是進入永火裡(參41節),也就是被扔在火湖裡(參啟廿15)。

「那些義人要往永生裡去,」不信的義人也有分于永世裡的新天新地,但他們仍與信徒不同,信徒是『得』著永生,而他們是『進』入永生。得著永生,是生命進他們的裡面;進入永生,是他們進入永生的領域裡面。進入永生的人,他們的裡面並沒有永遠的生命,故仍需生命樹的葉子作醫治(參啟廿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