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十五1】「那時,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說︰」
文意注解 「有法利賽人和文士,」『法利賽人』指猶太教中那些注重遵守律法儀文,自命與其他人有所『分別』(法利賽的字義)的人;『文士』指以抄寫律法和教授律法為專職者,一般猶太人稱他們為『拉比』。文士大多出自法利賽人,但並非法利賽人都是文士。
「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政教中心。他們遠道從耶路撒冷來找耶穌,是因認為耶穌和 門徒的言行,違反了猶太教的道理教訓。
靈意注解 「法利賽人和文士,」代表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徒,包括形式主義的基督教徒;「耶路撒冷,」代表一切宗教的根源。
【太十五2】「『你的門徒為甚么犯古人的遺傳呢?』因為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
背景注解 「古人的遺傳,」指歷來著名律法教師對摩西律法的詮釋和引伸;這些都以口傳方式保存下來,且為法利賽人所恪守。按摩西律法的規定,祭司進聖所供職前必須洗手洗腳(參出卅19)。而歷代口頭相傳的補充規定,將舊約對祭司的吩咐擴大范圍至一般百姓的生活細節,惟恐人們可能在無意中摸過不潔的東西(如死人、死畜、不潔的動物),所以規定在吃飯前必須洗手。拉比們常說︰『聖民(以色列人)住聖地(迦南),必說聖言(希伯來話),食聖食(洗手)。』
文意注解 「吃飯的時候,他們不洗手,」他們所主張的『洗手』,是一種宗教禮儀,而不是為了清潔衛生。
話中之光 (一)今日的基督教,也從過去二千年的歷史中,累積了不少的遺傳;但我們基督徒並沒有遵守那些遺傳的義務。
(二)我們若注重一些外表的規矩與作法,也會變成今日的法利賽人和文士。
【太十五3】「耶穌回答說︰『你們為甚么因著你們的遺傳,犯神的誡命呢?」
文意注解 他們因『把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參9節),人的吩咐就高過了神的誡命,再進一步就以人的遺傳廢掉神的誡命,也就是因著人的遺傳違犯神的誡命。
話中之光 (一)今天也有許多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因著遵守他們教會的傳統,而置神許多的話于不顧。
(二)在神的話上添加人的話,其結果有可能導致違犯神的話。
(三)在主看來,違犯屬靈人或宗教家的教訓(古人的遺傳),並不嚴重;違犯神的話(神的誡命),才真嚴重。
(四)基督徒所該遵守的,乃是神的話;任何的道理教訓,都不可取代神的話。
【太十五4】「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
原文直譯 「因為神命令說︰『要尊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以及︰『誹謗父親或母親的,要藉死而讓他死(by death, let him die)』。」
原文字義 「孝敬」尊敬;「咒罵」謗 ,誹謗,侮辱。
文意注解 「必治死他,」本句在原文裡有兩個『死』字,而第二個『死』字有『被結束』的意思;全句意即『使他藉被處死而結束』。
話中之光 (一)「當孝敬父母」是十誡中人際關系的第一條;而父母是子女的來源,表徵神是我們人的來源。神的本意是要我們藉孝敬父母來尊敬神。
(二)咒罵父母的,表明他和神的關系出了問題,其結果乃是屬靈的死亡(參羅八6)。
【太十五5】「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供獻;」
原文直譯 「你們倒說︰『無論何人對父親或對母親說,凡你可以從我受益的東西,(我已經把它當作獻給神的)一個禮物了。」
背景注解 「供獻,」是將財物作一種許愿式的奉獻,起源于耶弗他的許愿(參士十一29~40)。這類許愿式的供獻,又名『各耳板』;凡經擁有者指定為『各耳板』的,父母親沒有權利動用(參可七11)。
文意注解 「已經作了供獻,」意思是『凡名義上已經給了神的物品,就不可容讓別人使用』。
【太十五6】「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這就是你們藉著遺傳,廢了神的誡命。」
背景注解 一些不肖的猶太教徒,往往假藉合法的遁辭,許愿將家產獻給聖殿使用,這樣就可逃避供養父母的責任,而自己卻以財產監管人自居,仍照舊享用其錢財。
靈意注解 『人意的宗教』就是以『古人的遺傳』──偉人的言論、傳統的觀念、虛空的禮儀、食古不化的守舊等等,而廢了『神的誡命』──神的話、應時的啟示、真理的靈、永遠常新的亮光。
話中之光 (一)神當得的,當歸給神;人當得的,當歸給人。以奉獻來掩飾不孝敬的行為,這是藉著宗教行惡或是掩飾自己的惡。
(二)神的榮耀並不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愛神和愛人是一致的,宗教和道德是分不開的。
(三)若只按外面的條例來行事為人,其結果很可能完全違反了神的話(律法)的本意。
【太十五7】「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豫言,是不錯的;他說︰」
原文字義 「假冒為善」演戲,表演。
背景注解 「假冒為善的人,」這詞源于當時在舞台上的演員,常戴著假面具說話,隱藏他們原來的真面目,演活另一個人的角色。
文意注解 「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豫言,」8~9節的話引自賽廿九13。
話中之光 (一)神子民中假冒為善的人自古即有,今日尤甚。
(二)假冒為善不是真壞,乃是假善;但假善比真壞更壞。
【太十五8】「"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
文意注解 宗教徒的特徵,乃是有敬拜神的外表,卻沒有敬拜神的實際。這種情形,特別表現在『有口無心』︰口裡說得頭頭是道,只用嘴唇敬奉神,心裡卻不尊敬神。
話中之光 (一)神是靈,所以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 (參約四24);敬拜神首重存心,不可單靠嘴唇。
(二)主不只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來一3), 並且也住在我們的裡面(弗三17);所以屬天百姓所該注意的,不是外面的作法如何,乃是裡面的實際情形如何(參羅二28~29)。
【太十五9】「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文意注解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這樣,人的意見代替了神的旨意,人的看法代替了神的啟示;他們所在意的,不是神怎么說,乃是人怎么說。
話中之光 (一)『口是心非』(參8節)的人,特別注意別人怎么講、怎么想,卻不注意神怎么講、怎么想,難怪拜神也是枉然。
(二)「拜我也是枉然,」這話給我們看見,敬拜神不一定有用,有些對神的敬拜可能是徒然的。
(三)高舉屬靈偉人,照其吩咐所作的敬拜事奉,並不能滿足主的心。
【太十五10】「耶穌就叫了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
話中之光 (一)主對別人所說的話,也是對我們「眾人」說的。
(二)聽道而不明白道,這是白聽;求主給我們能聽的耳朵,和能明白的心(參十三13~16)。
【太十五11】「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
文意注解 「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入口的』指食物(參17節);『污穢人』意即『使人成為俗的或不潔的』(參徒十一8),也就是使人不能『分別為聖』(參約十七19)的意思。
「出口的乃能污穢人,」『出口的』指從人心裡發出來的意念、言語和行為(參18~19節)。
法利賽人和文士原來是藉『洗手』來談論潔淨不潔淨的問題(參2節),現在主耶穌把問題提升到藉『食物』來談論甚么是真正的潔淨不潔淨。儀文上的不潔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道德上的不潔。
話中之光 (一)宗教徒只有物質和字句的觀念,而沒有屬靈的眼光;有屬靈眼光的人知道,真正的污穢是人內心的惡念,而不是對食物與宗教禮儀的失當。
(二)在屬天國度的生活裡,污穢不是外面的,乃是裡面的;不是物質的,乃是心靈的。
【太十五12】「當時,門徒進前來對 說︰『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你知道么(不服原文作跌倒)?』」
文意注解 「法利賽人聽見這話,不服,」『不服』原文是『跌倒』,表示他們認為主的話『冒犯』了他們。
話中之光 (一)成見在心的人,聽不進別人的話。
(二)活在外面有形的物質領域裡面的人,不能接受有關靈界事物的講論。
【太十五13】「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
背景注解 法利賽人自以為是神所栽種的(參賽六十21)。
文意注解 「凡栽種的物,」原文是『每一棵樹』。
「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即指『人所栽種的』,它有二意︰(1)指法利賽人;(2)指法利賽人的教訓和作法。
「必要拔出來,」『古人的遺傳』(參2節)和『人的吩咐』(參9節),都是人所栽種的,終有一天必要被神拔除。
靈意注解 天父所栽種的物,是指神的話(參可四14),和屬神的人(參十三38;林前三9原文)。
話中之光 (一)凡不是神所揀選的人,與屬天的國度無分無關。
(二)我們的事奉工作,若不是出于神的,有一天都要失去價值。
(三)人一切的異端教訓,總有一天要被神除去。
【太十五14】「任憑他們罷;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在坑裡。』」
文意注解 「瞎子領瞎子,」前一個『瞎子』指法利賽人和文士;后一個『瞎子』指無知的百姓(參羅二19)。他們都是被這世界的神蒙蔽了心眼,所以看不見榮耀福音的光(參林后四3~4)。
話中之光 (一)對那些堅持己見、執迷不悟的人,神的對策乃是「任憑他們」(參羅一28)。
(二)基督徒只能幫助那些『受異端教訓欺騙的人』,使他們能醒悟過來,而不要想幫助那些『教導異端主義的人』;對于后者,我們要「任憑他們」。
(三)凡分不清甚么是屬人的,甚么是屬神的,就是屬靈的瞎子。
(四)「瞎子領瞎子,」不學無術的人,最喜歡作別人的教師;不明白神旨意的人,最喜歡向人傳講神的旨意。
(五)沒有啟示的人,作沒有啟示的工,結果帶領人的和受帶領的,都要陷入絕境,無路可走(「掉在坑裡」)。
【太十五15】「彼得對耶穌說︰『請將這比喻講給我們聽。』」
文意注解 『這比喻』是指11節的話,不是指13~14節的話。
【太十五16】「耶穌說︰『你們到如今還不明白么?」
話中之光 我們的心太遲鈍了,所以須要求主開我們的心竅,使我們能「明白」 的話(參路廿四25,45)。
【太十五17】「豈不知凡入口的,是運到肚子裡,又落在茅廁裡么?」
文意注解 由本節可知,「入口的」是指食物。
【太十五18】「惟獨出口的,是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
文意注解 「這才污穢人,」『這』字在原文是強調的語氣。
話中之光 主的眼光不在物質的事上,乃在屬靈的事上。衛生與否,關系不大;但人心裡的污穢,關系重大。
【太十五19】「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奸淫、苟合、偷盜、妄証、謗 ;」
文意注解 「惡念,」指邪惡的計謀,是人一切罪行的起頭。
「凶殺、奸淫、苟合、偷盜、妄証,」『凶殺』違犯第六誡;『奸淫、苟合』違犯第七誡;『偷盜』違犯第八誡;『妄証』違犯第九誡(參出廿13~16)。
「謗 ,」指以言語中傷他人名譽的行為。
話中之光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十七9),故需要用主話中的水,把它洗淨(參弗五26)。
【太十五20】「這都是污穢人的;至于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
話中之光 人內心的不潔,乃是一切邪惡和污穢的根源。
【太十五21】「耶穌離開那裡,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
文意注解 「那裡,」應是指革尼撒勒地方(參十四34)。
「推羅、西頓,」位于加利利以北,腓尼基境內(即今黎巴嫩)的地中海港口市鎮,乃被神咒詛之地(參賽廿三章;珥三4)。
靈意注解 「推羅、西頓的境內,」是外邦人之地,象徵遠離宗教勢力范圍的環境。
話中之光 主寧可離開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而退到被神咒詛之地;主寧愿向公開的罪人施恩,而不愿與秘密的罪人糾纏。
【太十五22】「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阿,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文意注解 「有一個迦南婦人,」『迦南婦人』是被猶太人所瞧不起的『外邦人』的代名詞;她是希利尼人,屬敘利非尼基族(參可七26)。
「大衛的子孫,」『彌賽亞』的代名詞,這個稱呼只與以色列人有關(參24節)。迦南婦人稱呼主為『大衛的子孫』是錯誤的。
靈意注解 「迦南婦人,」代表有心接受主的外邦人。
「女兒被鬼附,」『女兒』是她生產的,指出于天然肉體生命的生活和行為,乃受魔鬼所捆綁和轄製(參約壹五19)。
【太十五23】「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 說︰『這婦人在我們后頭喊叫;請打發她走罷。』」
文意注解 「耶穌卻一言不答,」這是因為那迦南婦人錯稱 為『大衛的子孫』(參22節),她站在不對的立場上來求主。
「這婦人在我們后頭喊叫;請打發她走罷,」門徒的意思是覺得她煩擾,所以請主早早成全她,免得她不停地羅唆。
話中之光 (一)我們禱告時若說錯了話,主也會「一言不答」。
(二)主不答應我們的禱告,有 的用意;我們若能用心學習,也能從失敗的禱告中,學會屬靈的功課。
【太十五24】「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
文意注解 「以色列家,」就是雅各的后裔,他們是神的選民。
「迷失的羊,」以色列人原是屬神的,卻因偏行己路,而如羊走迷(參賽五十三6)。
主說這話的意思,乃是向迦南婦人指明,『大衛的子孫』這名稱乃是專門為著『以色列家迷失的羊』的。
靈意注解 『羊』豫表以色列人是屬于神、又蒙神所 養照顧的;『迷失的羊』象徵以色列人離開了神的心意,迷失在一些外面的儀文、字句和作法上。
話中之光 (一)主的話暗示蒙恩的條件在于承認自己是「迷失的羊」;凡對人生的道路充滿自信、自以為是的人,很難得著主的救恩。
(二)主施恩給人,乃是根據人對 和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太十五25】「那婦人來拜 ,說︰『主阿,幫助我。』」
文意注解 注意她現在只稱呼主為『主阿』,表示她聽懂了主話中的意思,而向那普天下『萬人的救主』(提前四10)求告。
【太十五26】「 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背景注解 古時猶太人稱外邦人為『狗』,原屬一種蔑視的稱呼,但后來成為一種口頭禪,有如中國人稱白種人為『洋鬼子』。
文意注解 「丟給狗吃,」『狗』字原文是指家中飼養的『小狗』,為家人的寵物,和小孩子的玩伴;這表示︰(1)它是與主人有關系的;(2)主人負 養它的責任;(3)不過兒女先吃,小狗后吃而已;(4)兒女吃桌上的,小狗吃桌下的。
靈意注解 「兒女的餅,」豫表主是神兒女『生命的糧』(約六35);「兒女,」豫表猶太人,特指『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參24節);「狗,」豫表外邦人。
主耶穌在此並不是蔑視那迦南婦人,而是藉此表明 事工的輕重與次序── 來原是要使救恩先臨到猶太人,然后才輪到外邦人。
話中之光 (一)主耶穌來到地上,乃是那從天上降下來的『餅』,要使人因吃 而得以存活(參約六51原文)。
(二)信徒作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參林前十四40),不可隨興之所至,喜歡作甚么就作甚么。
【太十五27】「婦人說︰『主阿,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文意注解 她抓住主的話柄──『狗』,謙卑地承認她自己的身分不過是一只狗,然而又勇敢地宣稱『家狗』(原文字義)是屬于主人的,它有權吃主人兒女所不要了的碎餅。
注意︰主耶穌此時因猶太人的棄絕,而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參21節),所以 有如從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
話中之光 (一)迦南婦人不因主以『狗』比喻她而見怪,反倒甘心站在狗的地位向主求恩,終于蒙到主恩(參28節)。神賜恩給謙卑的人,阻擋驕傲的人(參雅四6;彼前五5)。
(二)禱告得著答應的條件是,抓住主先前所說的話,作為『話柄』,來向 求討──用聖經裡主說過的話來禱告,不失為好辦法。
(三)信徒學習禱告,不要一開口,就向主求討重大的事,而要先從「碎渣兒」求起。
【太十五28】「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
文意注解 「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從迦南婦人和主的對話,可看出她真是固執地認定主耶穌是她惟一的拯救;她這種態度,乃是信心的表現,因此主稱贊她的信心是大的。
靈意注解 迦南婦人的女兒得以脫離鬼附,豫表主耶穌因被猶太人棄絕,故轉向外邦人,使外邦信徒得蒙救恩(參羅十一11)。
話中之光 (一)真實的信心,乃是根據對主有正確的認識;我們認識主有多少,對 的信心也就有多少。
(二)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我們對主的信心有多少,就能享受主的能力有多少。
(三)誰肯自己謙卑,站在該站的地位上,就要得著主的稱贊。
(四)按本節看,她的女兒是因主的話說『給你成全了罷』而好的;但按本段故事的前后經文看,乃是因她吃了主這餅的『碎渣兒』(參27節),而使她的女兒好了──吃喝享受主是使生命健全的路。
【太十五29】「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就上山坐下。」
文意注解 「來到靠近加利利的海邊,」這裡仍是『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參四15),群眾中可能外邦人占大多數(參31節注解)。
靈意注解 「上山坐下,」豫表主從地上被舉起來,吸引萬人來歸 (參約十二32)。
【太十五30】「有許多人到 那裡,帶著瘸子、瞎子、啞吧、有殘疾的、和好些別的病人,都放在 腳前; 就治好了他們。」
【太十五31】「甚至眾人都希奇;因為看見啞吧說話、殘疾的痊愈、瘸子行走、瞎子看見,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
文意注解 「他們就歸榮耀給以色列的神,」『以色列的神』這詞表示他們並不是以色列人(參九8)。當時在加利利海四周,特別是東岸,有許多非猶太人居住的城鄉。
話中之光 歸榮耀給神,意即神得著了彰顯。人得著主而吃主,消極方面能除去我們生命中的軟弱(病得醫治);積極方面能讓神從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歸榮耀給神)。
【太十五32】「耶穌叫門徒來說︰『我憐憫這眾人,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也沒有吃的了;我不愿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話中之光 (一)主餓了四十天,不為自己變餅(參四1~4);眾人餓了三天,就覺得過意不去。基督耶穌的心,乃是顧別人不顧自己的心(參腓二4~5)。
(二)吃主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我們必須天天吃喝享受主。
(三)人每一次來到主面前,都必得著主的供應、 養與飽足。
(四)我們現在是在奔跑天路的途中,若不時常吃主,就會困乏疲倦(參來十二1,3)。
【太十五33】「門徒說︰『我們在這野地,那裡有這么多的餅,叫這許多人吃飽呢?』」
話中之光 (一)我們的眼睛若單看環境(「野地」),便會覺得缺乏,不足應付實際龐大的需要(「這許多人」)。
(二)我們信心的眼睛不是看自己,也不是看環境,乃是看主。
【太十五34】「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他們說︰『有七個,還有幾條小魚。』」
話中之光 (一)「你們有多少餅?」主不是用我們所沒有的,乃是用我們所有的來祝福人。
(二)無論我們是多么的幼稚與貧窮,總有些東西可以獻給主,供 使用。
【太十五35】「 就吩咐眾人坐在地上。」
話中之光 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息(參賽卅15)。
【太十五36】「拿著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祝謝了,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話中之光 (一)餅和魚若保守完好,就不能作眾人的食物;我們若不被主「擘開」,就不能成為眾人的祝福。
(二)「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我們應當立志作個傳遞主豐富恩典的管道;然而我們必須先從主有所領受,才有東西可以傳遞給別人。
【太十五37】「眾人都吃,並且吃飽了;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
文意注解 『筐子』是用燈芯草和藤條混織而成的貯物器具,較『籃子』為大(參十四20)。
靈意注解 「收拾剩下的零碎,裝滿了七個筐子,」『零碎』表徵恩典的余裕;『七』是今世完全的數目;『裝滿了七個筐子』表徵主的供應綽綽有余,享受以后所剩下的,依然豐富且完全。
【太十五38】「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共有四千。」
靈意注解 「共有四千,」『四』表徵受造之物(參啟四7);這裡意指主的供應遍及一切受造之物。
【太十五39】「耶穌叫眾人散去,就上船,來到馬加丹的境界。」
原文字義 「馬加丹」塔,偉大。
文意注解 「來到馬加丹的境界,」『馬加丹』是加利利海西岸的一個地區,又名『大瑪努他』(參可八10),確實位置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