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起來,約書亞記十一章與十章的開頭幾節敘述的內容有點相類似,都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國王,這裡是夏瑣王耶賓,那裡則是耶路撒冷王亞多尼洗德。兩章的開始都報導約書亞的勇敢行為驅使國王 身組織聯盟,對抗以色列。但是留心的聽眾知道這兩個故事有個不同的環節。夏瑣像耶路撒冷、拉吉和伊磯倫一樣,曾在聖經歷史上重現;而耶賓打發人去的城邑,卻只出現在約書亞記十二及十九章的城邑名單上。諸王的名稱只提一個(與十3相反),而提了三個不太重要的地方之后,報導轉變成為一般性的敘述。
夏瑣位于加利利海北面,離約但西岸約三裡,它的極北面幾達現代利巴嫩南邊疆界。靠近利巴嫩的約但旁邊是一個古代淺灘,一直到一九四八年,從耶路撒冷通往大馬色的主要公路在此淺灘橫過一道窄橋。此橋有一浪漫名稱︰『雅各的諸女兒』。耶賓的使者由此處直上加利利海的南端(2節、基尼烈)及地中海海岸的現代海法南面(2節、多珥山崗)。迦南人的舊名單上,額外加了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甚至耶布斯人(屬于耶路撒冷城)及希未人亦被提及。結果,以色列所面對的是一支大軍,其數目之多有如海邊砂粒不可勝數。
雖然敵人眾多,耶和華再次叮囑約書亞不要懼怕。米倫水邊所發生的事是不可能改變的。發生戰事的地點是在今日山頂城鎮沙法(Safad)的西面,沙法因長久以來與猶太神秘教及神秘哲學的連系而聞名;事實上,此地在夏瑣西部,相距約八裡。這一段太簡短的報導(十一6-9),談及以色列人突然出現,揮軍向西北征討現在稱為利巴嫩和上約但山谷一帶。沒有人被俘擄。這么簡短的報導竟連續兩次用上含有小說成份的句子。上帝除了答應將敵人交在約書亞手裡(6節),且吩咐他用砍斷馬的蹄筋及用火焚燒車輛的方法去摧毀敵人的兵力,約書亞就照樣做(9節)。初讀起來,這樣摧毀強大的迦南人的武器,像是接在勝利后的步驟,也可能是報導故意這樣寫,用來說明以色列並不需用新技術。但在這簡短的故事中兩次提及同一件事,再加上聖經作者不習慣根據歷史嚴格的年代次序去敘述故事,難免令讀者對約書亞記十一章的部分內容有另一想法了。摧毀兵力不是勝利的結果而是促成勝利的原因。上帝促成具體的勝利(6節),在計畫中表現了。以色列人的偷襲(7節)也包括了暗地裡摧毀了戰車。此一行動引起了驚恐及匆促的逃亡,拿現代中東的情形作比較,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事,以色列軍以出奇製勝的手法摧毀了鄰國空軍。這就是第九節所強調全面勝利的關鍵。耶和華參與這場戰爭的事實,使統帥約書亞在戰術上擁有了不起的洞察力。
夏瑣及其聯盟城邑遭遇相同的命運。城中的人死于刀下,國王也劫數難逃,他們的財產也成為戰利品。但是只有夏瑣被焚燒,其他與它類似的城邑是造在山崗上,因而得以保全。
有人懷疑約書亞的攻城計畫在較早的譯本中是在第十五節結束︰『耶和華怎樣吩咐他的仆人摩西,摩西就照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行;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接下去的五節是對整個攻城計畫一般性的連串敘述。首先,從它與第十章結尾相類似這點看,以色列人在地理上的擴展是顯而易見的,即是從埃及邊境直至黑門山(現代以色列、利巴嫩及敘利亞的前線),且特別提及擒獲及殺死那全地諸王的事。但接下去的一點是令人驚奇的。用了十章的篇幅報導了四個具有戰略性的計畫的完全勝利,包括第一次攻下迦南地的中心及再次揮軍南征北討之后,我們想不到會有(18節)『約書亞和這諸王爭戰了許多年日』這樣的說法。如果戰爭不是順利的話,至少也曾發展迅速。這是約書亞記中談及以色列人怎樣完全征服的自相矛盾之處。這件事以前提過,以后會再討論。我們在士師記二及三章將找到屬于神意的兩個原因去証實它不是徹底的征服。
『耶和華的旨意』(十一1-十二24)(續)
十一章十六至二十節最后的一般性的報導值得稍加留意。宗教問題的得失攸關,有一部分是(筆者認為)被熟悉的但稍帶偏見的譯文所掩飾了。
我們都知道舊約的上帝,是他使法老的心剛硬,所以堅持拒絕摩西的『容我的百姓去』的請求;但這個說法含 不必要而且不公允的語調。一般人對第三者的態度特別含有敵意,若第三者是反對我們的敵人,尤其有此情形。希伯來動詞hazaq的意義不那么拘謹且更為有趣,在我們回到出埃及記和約書亞記之前,我們會從一兩處經文中去查出其風味。約伯記的以利法的開場白是一個好的開端︰
『你素來教導許多的人,又堅固軟弱的手。你的言語曾扶助那將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軟弱的膝穩固。』(伯四3-4)
問題中所用的動詞與以賽亞書卅五章的正面意義相同︰
你們要使軟弱的手堅壯,無力的膝穩固。對膽怯的人說︰『你們要剛強,不要懼怕。』(賽卅五3-4)
以西結也同樣的描述耶和華答應以色列人的牧者︰
主耶和華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他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只是肥的壯的、我必除滅,也要秉公牧養他們。』(結卅四15-16)
在上面的例子中,這個字含有提高士氣及有加以鼓勵之意。以西結書三十章廿四節是對某些人加以支持,對另一些人加以否定︰
我必使巴比倫王的膀臂有力,將我的刀交在他手中;卻要打斷法老的膀臂,他就在巴比倫王面前唉哼,如同受死傷的人一樣。
說明了這一點,如果我們說耶和華在提高法老士氣及給他有勇氣拒絕以色列離開,這樣對出埃及記的法老以及這個希伯來字的意義都會較適當。『固執』像『硬頸』一樣,在現代英文用詞中都有壞的含意。兩詞本身的『固』與『硬』又有聯帶關系。但在軍事用詞裡,『鍛練年輕的新兵』和『加強決定』都含積極的意思。
摩西面對的埃及國王,可能是一個『硬心』的人,但是根據出埃及記的希伯來譯本並不是耶和華使他固執。最清楚說明這一點的經文是出埃及記十四章。以色列人已經逃出埃及,現在的問題是讓他們走算了或把他們追回來呢?
有人告訴埃及王說百姓逃跑,法老和他的臣仆就向百姓變心說︰『我們容以色列人去不再服事我們,這作的是甚么事呢?』法老就豫備他的車輛,帶領軍兵同去,並帶 六百輛特選的車和埃及所有的車,每輛都有車兵長。耶和華使埃及王法老的心剛硬,他就追趕以色列人,因為以色列人是昂然無懼的出埃及。(出十四5-8)
從下面的經文可以看到同樣的情形──
『你舉手向海伸杖,把水分開,以色列人要下海中走干地。我要使埃及人的心剛硬,他們就跟 下去,我要在法老和他的全軍、車輛、馬兵上得榮耀。』(出十四16-17)
讓我們回到我們開始的地方,也就是約書亞十一章二十節所說的話。鼓勵及提高迦南王決心與以色列人作對的是耶和華。如果我說在出埃及記、約伯記、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所討論的話,跟上帝對約書亞在約書亞記一章六、七、九和十九節說的『當剛強壯膽』是同一句話,把它們聯系起來,這會將神學問題清楚表達出來。耶和華對雙方所做的事相同,沒有分別。約書亞和迦南王一樣的被慫恿行事以達到戰爭的目的,但在此戰爭中,約書亞獲勝,迦南諸王敗北。
很多人會認為這種概念難以接受。我們對人們做錯了事付代價,或者因愚昧而受騙的事例是可以接受的。我們對于上帝只幫助我們不幫助他們的觀念,也不會過分驚訝。但是上帝藉 幫他們的途徑以達到幫助我們的目的,以致令他們死于上帝賜給他們的力量之下,卻是另一回事。神性不偏不移是一件事,但這是一種屬于受人操縱和任由擺布的擊打。
讀者應該決定到底他是在可靠的人手裡,或在懷疑人生價值的敘述者手中。信徒應該考慮到底上帝是否只關心另一世界的事,又他與現實政治家到底相差到甚么程度?
我們可以假定這裡所說的,是與獲取迦南地的競爭的性質及素質有關。寫故事的人可能想指出雙方都有其崇高的動機甚至宗教狂熱。他說雙方都是由上帝鼓勵行事,藉此引起讀者的注意。問題也可能是因故作連貫的安排所引起。以色列人是耶和華所喜愛,而迦南人也各有喜愛他們的神。一位較為后期對聖經更深思熟慮的作者將一切神聖動機全歸于真神,知道耶和華只有一位,是完整不能分開的。
這段經文所引起的宗教問題不能單憑談論去解決。但如果說這段經文不是講故事的本人寫的,而是后來的一位注釋家的著作,這樣或會有所幫助。我們已經看到十一章十五節是一個好結論。十六至二十節及本書的前面某些部分之間還存在 其他問題。十一章十九節將基遍的和平行動作為值得稱贊的事去引述;而在第九章,它的欺騙行為,像以色列人不尋求上帝的指引失去信心卻受責備。除了第六章說耶利哥的城門關緊無人出入之外,其他的經文記載都說是上帝鼓勵他們出來與以色列對抗而且被殺滅。總之,就像我們已經看到的情形一樣,約書亞記沒有將攻城的經過作直截了當的敘述。
第十一章的末了以約書亞滅絕亞衲族人為結束,而亞衲族是以色列人記憶中的初期歷史遇見的兩三大族之一。約書亞記的后面幾章將會談及亞衲族,申命記的開頭兩章也已提及。
第十二章用總述以色列人征服約但河兩岸的經過,完美地結束了約書亞記的前半部。前六節回憶申命記開頭三章所說,有關摩西在約但河外為以色列人所取得的土地──大部分是希實本王西宏及巴珊王噩所有。接下的十八節則簡略的描述以色列在約但河西的土地(7-8節),且列出被攻陷的卅一個城邑及其國王,這些國王的名稱在以前的十一章中沒有明確的指出(9-24節)。我們已經留意到約書亞記是怎樣強調迦南諸王的命運。這可能是提示以色列,沒有國王的統治,事情可能好些;而事實上沒有國王時,以色列的情況是好些。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