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名意「救主」,預表耶穌。約書亞85歲接任摩西,七年率民爭戰攻克迦南。「迦南」就是進入基督裡的安息。(參來三~四章)
一、進入迦南 一~五章
二、征服迦南 六~十二章
三、占領迦南 十三~廿四章
一、揀選器皿 一1~9
約書亞先是摩西的幫手,學習事奉神(民十一28)。他具有持守的靈在山腰40晝夜,等候摩西下山(出卅二章)。有爭戰的靈,順從山上舉手禱告的運行,對戰情敏銳(出十七8~14)。有卓越專心跟從神的靈(民十四24)。神吩咐他盡夜思想神的話,而生命豐盛,明白神旨,心裡剛強壯膽,不失去神的同在。
二、神下命令,三日過約但河,埋葬舊人?一10~18
三、探察戰地實況,預備與空中惡魔交戰 二章
妓女喇合得著寶血拯救,因信進入神的家(來十一31;得四21;雅二25;太一5)。
四、從過約但河看見與基督同死同埋同複活的救恩 三~四章
不可與約柜相近,客觀上耶穌獨自釘十字架完成救恩,無人有份。約柜領先,先有客觀上主的釘死,后有信徒主觀上的經歷,與 已成功的事實聯合為一。
搬進12塊石頭,又搬出去,再放12塊在原地,看見進入與基督同埋,出入與基督同複活,永遠有效。
五、火石刀的割禮︰十字架除肉體致命的一刀,徹底奉獻自己,分別為聖為主而活?五1~9(羅二29;詩十八17)
六、吉甲輥去肉體后,記念主的代死救贖,過逾越節 十一~十二章
七、吃美地產物,不再有嗎哪,一切預表的真像基督來到,得著新生命,開始二個生命的爭戰,瓦解舊人,新人擴展。
八、面對耶和華軍隊的大元帥,脫鞋是奴隸的順服與除去世界,這是關鍵,立場取決于勝敗,站在神的旨意中必得著屬天的能力。神對第一個人亞當的呼喚是你在那裡? 十三~十五章
九、十大戰役看見爭戰的經歷 六~十一章
1. 攻取耶利哥城看見勝過惡魔的原則?六章
兵丁在前看見爭戰的先頭部隊教會的得勝者。
七個祭司看見神使用全備的器皿。
約柜在中心,看見爭戰的取決關鍵在于基督的統管權柄。
吹七個羊角看見支取神全備的能力。
繞城七日看見備戰的完全。
第七天呼喊城牆倒塌,看見六天恆切的獻身祈禱,神伸出寶座能力的杖,摧毀仇敵的營壘。
2. 艾城之戰看見戰敗的原因與再戰而得勝?七~八章
亞干貪戀屬世之物而連累全教會,違抗神命而死亡(申七26)。
除滅罪惡,純潔教會(林前五6)。
再攻艾城,約書亞伸出手槍,直到滅盡仇敵,並不放松退后,恆 忍直到底。
3. 基遍人的詭計成全神的得勝,從南部瑪基大直打到底璧。
把腳踏在敵王的頸項上,征服魔鬼,殺死滅絕盡之。
4. 總結打敗31個王,看見老我的31種,每天對付一個。
這些王都是一個祖宗亞巴,亞巴的意思是「巴力的力量」。巴力是西頓的自然神,代表人天然的本性,從亞當下來以自己為中心的撒但罪性。
亞巴的兒子亞納,名意「長頭頸」,驕傲的表示。
亞納族三個族長︰示篩名意「自由」,不受神的管製,任意妄為。
亞希幔名意「為仁弟兄」,討好人不顧神的原則。
撻幔名意「勇敢」,如同寧錄野心勃勃好為首。
(1) 自私︰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求神滿足自己的欲望,目的,計劃。
(2) 自縱︰放縱自己的情欲,眼目肉體都為自己的享受。
(3) 求自己益︰生活目的求自己的榮耀,錢財,快樂,名利,地位。
(4) 自滿︰看自己都比別人強。
(5) 求己榮︰為了別人贊賞自己,外表裝飾,顯露自己的德行。
(6) 自恃︰依賴自己的智慧,力量,信心,自認永不跌倒。
(7) 自覺過敏︰常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步步小心。
(8) 自覺自己重要︰看高自己,以為別人都尊敬他。
(9) 自賤︰推托自己無能而不作工,自己可憐自己。
(10) 自辯︰為自己爭取權利,名譽,隨時表白自己,報複得罪他的人,向人討尊敬。
(11) 自我敏感︰遇見不同的觀點,馬上辯論,不能與反對自己的人相處。
(12) 自觀︰關心自己的事,以自己的立場觀察一忉,不了解別人的處境。
(13) 內觀︰過份的自省,不知道神鑒察人心。
(14) 自愛︰專顧自己,不能愛神。
(15) 自求︰愛別人為求自己的利益。
(16) 屬自己的目的︰作事的動機為自己。
(17) 自欲︰愛自己的欲望。
(18) 為自己選擇︰意志不向神降服,為自己而決斷一切事。
(19) 愛自己的宴樂︰專顧自己的快樂。
(20) 求屬自己的財物︰為自己享樂追求世界的物質。
(21) 屬自己的懼怕與憂慮︰舍己的人不懼怕不憂慮。不肯交出自己的人無依靠,受捆綁。
(22) 自己的痛苦︰愛惜自己,可憐自己而怕傷害自己產生痛苦。
(23) 為自己犧牲克己︰表顯自己屬靈而克己。
(24) 利己的道德︰顯露自己的善行,岐視罪人。
(25) 自以為義︰以自己的宗教虔誠,善行為功勞。
(26) 自以為聖︰注重自己靈性經驗,不仰望耶穌。
(27) 利己的施舍︰ 濟奉獻為彰顯自己。
(28) 利己的靈工︰事奉神為自己利益,擴大自己勢力范圍,樹立自己的名聲,吃羊脂,穿羊毛,從信徒身上得利。
(29) 利己的禱告︰為自己的身體,家庭,自己的教會圈子禱告,並不關心神的旨意與宇宙教會。
(30) 利己的指望︰今世為己而活,等到將來上天堂。
(31) 自憐︰自己可憐自己,為自己的遭遇失敗,痛苦而愛憐自己,不知道這是神拆毀的過程。
十、從各支派分地看見各人得著基督為產業,各人經歷基督不同,目標道路是一個 十三~廿四章
從迦勒的信心看見專心跟從神的人所要的是山地,雖然有頑固的仇敵,相信從爭戰中必經歷神的得勝。
希伯侖是「交通」之意,與神合一的經歷。
從約書亞的臨終遺言,看見專心事奉神必須先除去偶像。 張向晨《聖經六十六卷》
作者簡介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注釋的作者歐爾德在亞伯丁和愛丁堡大學受過教育,隨后曾在耶路撒冷的英國考古學校任助理校監一個時期。他現在是愛丁堡大學希伯來文和舊約的講師兼神學院的教務主任。本書將給予讀者得力的幫助。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緒論
本注釋書研究的三卷舊約聖經,內容主要是見証以色列人在所承受為業之地的初期歷史。它們記載了在約書亞領導之下,以色列人首先占領的土地,然后分配給各支派。約書亞去世后,以色列人經過了一段長期的盛衰多變︰內部社會宗教信仰的背叛,外敵不斷地侵擾,以及受命于上帝的『士師』或稱『拯救者』的一連串回應。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或說是『士師秉政時代』,士師為以色列社會提供某些簡單的生活準則。
本書把此三卷聖經放在一起寫注釋,因它們在聖經中連接在一起。自主后第四及第五世紀的希臘譯文手抄本問世,此三卷聖經在基督教傳統中即被排列在一起。這些偉大的記錄,以現代聖經形式被編排在一起,放在歷史敘述書的前部,它們屬于過去,跟 的一組是詩歌,以頌歌及智慧書為主,在現生活中繼續不斷地產生連系。最后一組是作為『預言性』的文學去欣賞,基督徒尤其應該讀,因其內容預告及啟示基督徒的將來。
然而,我們從猶太人學到的是另一種不同的傳統。在希伯來文聖經裡,摩西五經也排在最前面,且被認為是教誨之書(妥拉),而不是有關古代的記敘文學。接下的是猶太人聖經中的先知書,但我們必須留意其中的兩大區別︰(一)讀先知書主要不在找出它們與將來的密切關系,而是它們怎樣將摩西律法引申至日常生活中;(二)先知書不僅包括了以以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及十二先知書──它們被稱為后先知書;猶太傳統中的前先知記載于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及列王紀四卷中。
舊約聖經第三部分,亦即在這樣編排下的最后部分,是比較多式多樣,簡稱『遺訓』,從詩篇開始,接下去是約伯記及箴言等智慧書,再后是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及歷代志等,其中插進五個書卷(路得記、雅歌、傳道書、耶利米哀歌、以斯帖記),每一卷都適用于每年猶太人的主要節日在會堂誦讀。
這兩個承襲希伯來聖經的偉大的宗教傳統(指猶太教和基督徒──編注),從不同的觀點去看聖經,因此研讀約書亞記、士師記和路得記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應從雙方優越的觀點去讀這些經卷,拿這些觀點當作紅綠透視鏡使用,戴上紅綠鏡使我們可以從電影或電視螢幕上看到更豐富更生動的立體形像。基督教的傳統傾向于把約書亞記、士師記和路得記當作是屬于摩西到列王之間的以色列史之一部分。猶太教的傳統是在收獲節的崇拜儀式中選讀路得記的經文,視之為早期的先知的異鄉人。在另一方面,約書亞記和士師記報導以色列人怎樣為摩西的遺志而繼續奮斗。
(二)
有關路得記的進一步介紹將留在本書的末了部分。但是現在宜于對約書亞記和士師記二卷的銜接問題作進一步研究。現代的批評性研究幾乎一致認為,希伯來文聖經的編排對猶太教較基督教重要,至少本書三卷的情形是如此。路得記出現在士師記與撒母耳記之間。還有,在路得記裡,完全看不出有作者改編的痕跡,且所用的措辭和所表達的思想都與申命記很接近──『申命記式』(Deuteronomic)的編輯工作使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和列王紀四卷前先知書有了相對的一致性。學者們早已留意,申命記影響到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但只在四十年前諾馬丁(Martin Noth)發表的論文才令學者們的想法產生動搖。諾氏反駁前人的看法,(甲)他認為整個故事從約書亞開始到耶路撒冷淪陷入巴比倫之手中,並沒有編輯組存在;反之,整個連續性故事實際上是一個或幾個作者創作的;諾馬丁給他們一個恰當的集體名銜︰『申命記學者』(Deuteronomist);(乙)申命記的歷史(Deuteronomistlc History)並非始于約書亞記第一章,而是以申命記第一章為開始。他觀察到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資料來自多方面,但申命記提供的新資料使這些經卷有了統一性。整個結構的重要性是在申命記學者自己的結論性經文中,主要有約書亞記十二章,士師記二章及列王紀下十七章。還有更惹人注意的是,動人的言辭乃出自重要人物之口裡。這一點可見于約書亞記廿三及廿四章,撒母耳記上十二章及列王紀上八章。然而冗長的申命記式講辭──摩西的臨別講辭,幾乎占去申命記的大部分。諾氏認為申命記原是這五本經卷的首卷,因為該篇講辭搶先報告約書亞、撒母耳和所羅門的重要談話,又因申命記一至三章及卅一至卅四章很巧妙地首先提及約書亞。它是在以后編纂聖經的過程中被分開來,加在出埃及記及民數記之后,成為摩西之另一經傳。
諾氏對申命記的歷史觀點在細節方面引起很多爭論,但他的主要論點卻保持 完整性。我們將研究第二代申命記學者的証詞,看他們怎樣從另一個不同的觀點來看約書亞記一、十三、廿三至廿四章和士師記二章,並校對其老師的工作。同時我們也會留意,經過主要的申命記學者的努力之后,此兩經卷的某些部分曾有甚么貢獻,其中以士師記一章及十七至廿一章最值得注意。
在開始對經文作詮釋之先,還有一件事需要一提。約書亞記及士師記談的是已往的歷史;但如果諾氏的主要論據正確,那么它是從遙遠的距離去看已往的一種觀點。以色列及猶太王朝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如果申命記或約書亞記以至列王紀成為一個單元,那么這一組經卷就是在最后一個王朝沒落之后寫成的。而整個故事的開頭幾章與作者之距離,比較伊利莎白一世和莎士比亞,或越過大西洋彼岸的新世界的開國先驅與我們的距離之遙遠一樣。它們可能是已往歷史的回憶,但絕不是歷史記錄。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