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第廿八章

插曲

然而智慧有何處可尋?(廿八1-28)

當約伯和他三個朋友之間冗長而又火爆的爭論終于結束之后,讓我們停頓下來想象一下。約伯已使朋友啞口無言,但他仍然要上帝把他的賬算得清楚,而且從他在廿三章的心情來看,約伯對這一點怎樣 手,似乎像以往一樣無法確定。有個人物從周圍的觀眾中出來背誦這首卓越的詩,它獨一的思想是︰真智慧惟獨屬于上帝,人是無法找到的。我們再也無法知道這人是誰,因為包含他名字的標題已消失了,也許是加上廿四至廿七章所湊合起來的片斷時消失的。他代表誰?此刻他所傳的信息要點是甚么?這些都是詮釋這一段巧妙伸展的希伯來經節的人要面對的問題。若單看這經文本身是比較容易領會的,但一個已絕望而仍然反抗的約伯,要怎樣去理解這一段呢?它對那些已被擊敗的朋友又說了些甚么呢?又怎樣幫助我們可以更加了解約伯記的作者要我們明白甚么呢?

(一)

一至十一節,人類那令人驚異的靈巧和工藝上的技巧受到稱揚,而所選擇的例証是人開采金屬和寶石的實例。第一節 重點在有這個字上︰那裡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那些能維持並提高人類生活的貴重物質;雖然困難重重,然而人可從那裡把它們提取出來。人知道那個地方在哪裡,而且知道怎樣把礦石和寶石挖出來。

三、四節描述人怎樣在遠離人煙的山谷中掘井坑和開走廊,用繩懸籠,冒險地搖擺 深入地底的幽暗中,為的是把鐵和銅礦石挖出來熔化。五、六節的主題為尋找藍寶石(或青金石)和金沙;地生產谷類幾乎是自動的,但要得到寶石和金沙,人就要在地底下挖掘,他們一面鋤一面造成破壞。銳利的鷹眼偵察不出來,最凶猛的野獸也不敢行在其上,他們要走的路,必須鑿開岩石、推翻山嶺、鑿出水道、築堤控製水流,做這一切的目的是要將隱藏的財富顯露出來(7-11節)。

但這首詩隨即發出這樣的問題(12節)︰『智慧有何處可尋?』不論人探測(『活人之地』;13節)何等遙遠和廣闊的土地,通往智慧的道路始終無法發現。在廣大的海洋中也沒有智慧的居所(14節)。進一步講,人無法買到智慧,甚至藉 他們創業的沖刺精神和勞苦得到的金、銀、所有寶石也買不到(15-19節)。

重提這問題(20節),答案也是這樣(21節)︰智慧向一切受造物隱藏,人也不例外。甚至他們死時,到了亞巴頓(陰間)和死亡神秘的領域,他們也不會獲啟迪,因為這些地方只可聽到智慧的傳聞或微弱的回聲。只有上帝知道通往智慧的那條道路, 創造這錯綜複雜的世界時, 就把智慧找出來,並給它起名,而且使用它(23-27節)。

但是(28節)上帝並沒有把 的智慧分給人。屬于人類的智慧是另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被定義為『敬畏上帝』(用的是以色列人用的名稱雅巍或『主』,大概由于作者熟悉這用語而有的另一次筆誤)和『遠離惡』。

敬畏主就是智慧(廿八1-28)(續)

(二)

這首偉大的詩以其安靜反省而徹底懷疑的語調來說,在我看來它在舊約最接近的伙伴是傳道書。

其中有極多話是那些朋友在他們較冷靜的時刻可能會同意的,值得注意的是四、五章以利法和十一章瑣法所說的話;不過它沒有顯示這兩段言論對人類動機和能力根深柢固的懷疑。它未論及人類的敗壞,它正如開頭幾節顯示的,沒有貶抑人的知識。相反地,它把人的成就和學問置于其適當的位置上。

箴言的傳統教師,正如這首詩一樣,認為智慧為這宇宙之秩序與和諧之基礎的根源;特別請參箴言八章廿二節及以下各節。但他們相信他們與那上帝的智慧是有接觸的,而且他們能相當準確地顯示自然界以及人的生命怎樣將上帝的智慧反照出來。他們對人行為善惡那必然果效的精確分析,以及他們危險地把人類只分為兩等人,即智慧人(善)和愚昧人(惡),這些表現都是源自那種信心。那發言者在暗示從那較古老的智慧教訓,以至那些朋友在輔導約伯時所表現的混亂中,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所說關于上帝的事多半是對的,但他們並不了解它們的意義。也許他們甚至不是指那些意義;因為他們被自己的推理所驅使,太快就把約伯列為惡人,而很顯然,任何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他並不屬于那種人。他們太快假定他們知道上帝的心思,卻沒有充分把上帝的智慧與他們自己的區別出來。結果他們不是沒有回答(因為人不能在沒有幫助下得到答案的),而是給不當受之苦的奧秘一種廉價而又錯誤的答案。他們非但沒有誠實地承認有些事情是過于他們所能理解的,反之更硬把上帝和約伯都放進他們自己狹小的腦袋碎肉機中,並且在這種切割過程中不但縮小了二者,並使正常可敬的品德受到危害。

但約伯又怎樣呢?他有效地(縱使也是無情地)對付了那些朋友,而且甚為清晰的顯出他對于上帝的尊敬,遠勝他們。但他也拒絕讓上帝有自由;雖然如此,他自己已表示沒有証據表明天道是按照報應的法則運作,但他仍然要求上帝基于這些法則,公開為他宣告無罪和為他辯白。他曾控告上帝 枉他、作他的仇敵、治理世界不善、不理會被壓迫和受苦的人類的哀呼、偏愛富者和有權位者,並保護那些藐視 自己之名的人。

對于說這幾節經文的人,這是完完全全采取反對的姿態,正如那些朋友企圖以約伯的罪解釋上帝的行動。所以在約伯和在他的詩裡面同樣隱含 批評。在他看來,造物主的做法很難解釋,因此人不能用贊成或不贊成的話來限製 。約伯本身比那些朋友較敬畏上帝,但他也太傾向于探求、抗辯、譴責以及詰問。他經常把他那些苦惱置于辯論的中心,因它們可能令他很痛苦。他想知道不是他的特權范圍內可以知道的東西,所以他拒絕在上帝奇妙的天道之前低頭。這大概不可能是巧合,發言者寧愿描述一般的智慧,那就是上帝讓人領會的全部,使用這卷書第一節的措詞,幾乎一字不變。他其實是譴責約伯沒有保持他那時的狀況,作一個『敬畏上帝,遠離惡事』的人(一1)。

(三)

因此廿八章的這個詩人,以他溫柔而縝密的分析方式,設法安靜那三個人和那一個人激動的情緒,他們不久前發生激烈的爭論,陷入了僵局。雙方都以不得體的氣勢來証明自己是對的,故不惜犧牲上帝,就是他們自認敬拜而其實是以不同的方法企圖加以操縱的上帝。他對約伯和朋友雙方(和我們今日讀他的詩的人)的忠告是,培養斯特拉罕(Strahan)博士在他的注釋中恰當的叫法──『敬畏的不可知論』。讓我們不要探問那些對于我們來說太大的問題,即使是不合邏輯的,那些問題例必令我們的判斷不完全。我們決不可試圖告訴上帝怎樣做 的工作,或向別人聲稱我們知道 怎樣做。倒不如讓我們把創造交在 安全的手中,讓我們盡自己所能好好的生活︰存感激的心享受富足,勇敢地面對逆境,解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能力范圍內增加人類整體的福祉,並避免許多展示在我們路上作惡的試探。那是上帝所交付地上的人作的,並足以占去他們所有活力和才能。

在以色列智慧運動的歷史中,那個讀出這首詩的人,確實如以利法在四、五章,或如約伯在廿一章(或誠然如他整體的言論)一樣,顯示已從樂觀的角度轉向悲觀的角度(或者可以更恰當地說,不從單純而從現實的觀點)來看上帝對世界所作的事。當我們來到卅八至四十一章雅巍(Yahweh)從旋風中發言,這卷書的作者會表達他自己的見解(為那有價值的,我們幾乎聽見他在說)。但他顯然有點同情以利法較早的信息,說所有的人都是軟弱、無知、而且無助,『生在世上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五7)。甚至更加明顯地,他同情約伯對上帝的許多攻擊,至少就他們所懷疑以色列智慧人從前習以為常提出的簡單答案而論。因此在這裡,瞬息間,他暴露了他的認同,甚至比以利法或約伯的懷疑角度更甚;即以一個關注的旁觀者,他留意傾聽他們所有的言論(和比勒達以及瑣法的那些言論)所得的見解,並斷言一切全是『虛空』,正如那個偉大的傳道者所說的。那聲音從黑暗中出來,而它沒有再說;若有人判斷那是不值得留意的話,他就是一個輕率的人。我們查考這卷書時,已長時間沉浸于神學要面對的一些最難處理的問題,而我們甚至可能覺得我們已到了某種地步。我們要記住我們現在承擔的,是無法完成的工作,這樣會對我們有益處,而再要回到(正如我們在一、二章中那個故事所指示的不同方式)那信心和善良的單純生活,這生活最終計算起來,乃是宗教信仰所關注的一切。

那位偉大的傳道者在他那卷書的末了(傳十二13),有一個與這首平靜而又深邃的詩非常類似的信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