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第十五章

第二輪爭論

以利法

你是廢棄敬畏上帝的心(十五1-16)

三個朋友中,以利法堪稱是因約伯而最受委屈的一個。在四、五章,他第一次發言時,曾真誠地設法同情約伯,並鼓勵他不要直接從他自己的過錯尋求他受苦的解釋,但人類在普遍不完滿的處境裡,人一生下來便得與苦惱共存。他得到含糊而不受歡迎的回應。約伯非但不采用一般慣常的程序,在禱告中謙卑歸向上帝,反而為他所遭遇的事堅持要譴責上帝,而且是激烈地譴責,為 他自己的無辜而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從前為他所喜悅、被視為志同道合的人,在他看來,人類的不幸中,約伯已得到過于他所應得的,如今令他懊惱的是︰這人卻變成了叛徒。當然,在他看來現在已很清楚︰假如有一種案例,是要應用傳統的報應教義的話,那就是約伯的情況了。因此他第二次發言時,我們發現這個年老的哲人,起初曾勇敢地對正統智慧的嚴峻表露不滿,現在卻對它采取像比勒達和瑣法同樣狂熱的態度,並與他們一起定約伯的罪。在十三章,約伯那樣不領情而又冷酷地輕視他們出于善意的忠告之后,那是他們僅余的武器了。

(一)

以利法的話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1-16節)他攻擊約伯本人。他不再稱贊約伯從前有品德的生活,並以新的確信代替,即約伯放肆的話正預示在他裡頭根深柢固的邪惡,只是現在才表露出來。約伯不但是個夸夸其談者,還是個暗中破壞宗教所代表的一切的危險人物。他聰明,但無智慧,如此這般宣稱是自欺的。約伯曾否像伊甸園的亞當一樣,以為自己有一條通向造物主的『熱線』,而且私下知悉只有上帝才擁有的知識?(在第7節以利法心目中可能想到創世記那個熟悉的故事,更可能他暗指頗不相同的說法,也許是異教的,保存在以西結對推羅王帶譏刺的哀歌中︰特別請閱結廿八12-15。)以利法本人和智慧論的許多其他教師,都比約伯年紀大而更有智慧。約伯為甚么不肯如他忠告的在上帝面前悔罪,不肯如他力勸的受豐富的安慰呢?他在唯一可能帶來幫助的地方發泄個人憤怒和怨恨,又希望得到甚么呢?

這時以利法回到第四章他告訴約伯那個異象的經驗中。藉 那異象,連同一種使他毛骨悚然的力量,導致結論︰上帝並沒多大理由要去信任 天上的臣仆,更沒理由信任 在地上所造的人。他們的壽命與 的永恆比較起來,不過像蠹虫壽命那樣短促。以利法與約伯對抗之初曾講述這異象,目的是要安慰約伯,使他想到自己在痛苦與不幸中並不孤單,所以他應當像他以前許多受不公平對待的信徒一樣,把自己投入上帝的憐憫中。可是以利法在這裡說到這個異象時,它只成了咒 約伯的一個附加理由。當然,約伯現在是那真理活生生的証據,而且是敗壞的人類當中一個特別的壞榜樣,竟欣然喝罪孽像喝水一樣。

(二)

以利法所說的幾點是有確實根據的,反映出我們自己對約伯狂妄的話震驚的感覺。許多時候我們曾用『褻瀆』這個詞來形容這感覺,而且要極力掙扎才想起約伯其實是個無辜的受苦者。因此我們也許不必太急于偽裝虔誠地責難以利法。我們要特別注意以利法在第七節及以下各節(像瑣法在十一7及以下一樣)所發的諷刺問題,並非全部與上帝(在卅八章)將親自對約伯講的話不同。這裡有一種反諷的意味。

雖然如此,要承認的是,以利法的苛刻和偏執是令人吃驚的。難以想象四、五章那個和善的勸慰者(雖然他有時可能自大而無機智),竟能這樣徹底改變宗旨,那幾章中那個古怪的懷疑者怎么能這樣全心全意在第八章出現比勒達那一邊,那個武斷的『想當年』的宗教擁護者,眼中只有好人和壞人,沒有居于兩者之間的人。他的自尊已受了這樣嚴重的打擊,除了個人的報複心以外,記憶與情感全起不了一點作丘對屬于古代的一個關顧工作者來說,讓那種情形發生是不可饒恕的。

在這種特殊的對抗中有另外一種反諷,它對于約伯的不信任的反彈力,不下于對以利法不信任的反彈力。我們覺得譴責約伯較早以前誤解以利法的目的是對的,他在第六章蠻橫地攻擊以利法並他的同來者,說他們不是他的真心朋友。約伯在最近一次發言中似乎改變了立場,采取了以利法的想法,盡管只是作出了部分改變(請參十三23,十四1,十四4)。他不早些這樣作,多么令人難過﹗他這樣作時以利法竟未注意到,這又多么令人難過,他的耳朵只聽到約伯較粗暴的話﹗在許多人的爭論中,這種情形在宗教范圍一如任何其他范圍一樣,是多么典型啊﹗約伯和以利法為甚么這樣固執地不肯承認他們之間共同的基礎呢?我們今天在所堅持的各種不同信念中,為甚么常常重複他們的錯誤呢?

惡人的一生在痛苦中打轉(十五17-35)

(三)

以利法言論的第二部分(17節及以下各節),指約伯屬于惡人一類,便詳盡地描述惡人的極大痛苦和他們的命運。他給惡人下的定義,是指會在全能者面前『扮演英雄』(25節;標準修訂本作『蔑視』),並膽敢向 挑戰的人(譯按︰和合本作『以驕傲攻擊』)。這樣厚顏無禮的言論,勢必給他帶來內心的混亂和焦慮。既然要動武,便注定給追捕和劫掠,他將驚恐不止,自食其果。而他所恐懼的準錯不了。他既被講求禮節的社會放逐,便不會有恆產,且無處扎根。像被火燒或被風摧殘的一棵樹一樣,他會被毀壞,並因他行事虛謊,又與邪惡有害之人同 而全然被剪除。

報應的可怕意象,並非時常一致,但大意是清楚的。約伯由于攻擊天道(providence),他已經歷他應受的身體上和精神上極大的痛苦。除非他立刻放棄與上天對抗,否則便會引致苦毒和災害的結局。但值得注意的是︰那個『除非』簡直是不可能的。只有卅一節(『愿〔這樣的人〕不倚靠虛假』,和合本譯『他不用倚靠虛假』)響起警告的語調。實際上,約伯的劫數已定了,對于其他的人,他們若是聰明的話,就要謹記他命運的教訓。

(四)

以利法以他特有的方式(請比較四8),要我們相信,他發現了他闡明的在人的經驗裡一貫運作的原則。他並不是要說服我們。我們更可能同意約伯在十二章六節的評價,即『強盜的帳棚興旺』。這並不是揚棄以利法的想法(即有關列祖之純粹而未受當代異俗概念影響以前的教訓,18,19節)。它只是作現實的描述而已。在人的一生之中顯然是種甚么便收甚么;許多害人、破壞的行動和習慣,無可避免地引致悲慘的后果──必然臨到那樣行的人身上。以色列的智慧教師全都知道這些,正如箴言任何一章所証明的。但我們從觀察所得的事實卻不是這樣︰惡人並非今世總得到他們應得的報應,甚至一般情況都不是這樣。反而他們在他們的邪惡中,往往順利滿足,『繁茂如一棵青翠的月桂樹』,正如詩篇卅七篇卅五節祈禱書版本所說的。箴言的信念,並未能阻止希伯來人常為這事憂慮。它的確使他們滿有憂慮,悉如義人受苦的情形一樣。舊約充滿令人氣餒的忠告,勸信徒不要因惡人『心懷不平』(詩卅七1);請也參詩篇四十九篇和七十三篇。而對我們的口味來說,作者禱告叫咒詛臨到他們,實在過密,這表示他們的興旺如何令作者苦惱,正如一○九篇『咒詛詩篇』中的情形一樣;請也參詩篇一三九篇十九節及以下各節。

若認為所有這些章節都是存有嫉妒和報複心,未免有欠中肯了。其實它們大多數都是熱切的禱告,愿公義可以付諸行動,並見公義在眾人中間實行出來。我們若胸襟寬廣,可能同意以利法所分享的禱告關切的事。但我們不能作為定論。他那長篇而富攻擊性的演說中甚至比詩篇一○九篇更厲害;因為它特別針對一個人,並非單單針對一個階層的人;而且它是針對那個人而不是針對他公開的行動,它針對他所說的話。為了這篇惡意的演說,我們不敢提出任何放緩的抗辯。此外,考慮到他上次發言以來,主要的神學理據轉移了,這篇演詞變得偽善氣味十足。為了確保遺留下來的既定宗教利益,一個自大卻和藹老邁的智慧教師第一次發言時,幾乎像十四章的約伯那樣采懷疑的態度,現在已經使自己變成了懷 惡意及仇恨的假聖人。我們看他以為自己正盡上帝指派的職分時,無法不嚇得全身冰冷;我們見他兩個年輕的同伴,竟公然樂于步他后塵時,就更加嚇得全身冰冷了。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