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一6~12】這一段經文給我們看到宇宙中一個奇妙的事實,那就是神的手、人的手、撒但的手都在做工。在聖經裡面有四只伸出來的人手,把基督教的教義都概括的說出來了︰第一只手是夏娃伸手摘善惡樹的果子,今天一般宗教都強調善惡、是非,惟有基督教注重生命。第二只以掃的手是虛假的,整個世界是虛假的,虛空的,虛幻的,虛妄的,虛偽的,唯得著真理(耶穌即是真理)做生命才不虛。第三只是烏撒的手,自以為能服事神,其實,是給自己帶來詛咒與死亡。第四只彼拉多的手(洗手),是自以為義,自認無罪,靠己除罪,這是今天一般宗教的光景。我們要斬掉這四只手,才能在神面前與神的手聯合,共同抵擋撒但的手。─ 寇世遠《剩下集》
【伯一章】約伯曾在大患難中得勝。神稱贊約伯有四件美德︰「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但當魔鬼控告約伯的時候,卻只提及「敬畏神」─「約伯敬畏神,豈是無故呢?」(伯一1,8~9)顯見在約伯的四種美德中,魔鬼最留心攻擊的是「敬畏神」。顯然,魔鬼只要能使信徒不敬畏神,其他的屬靈美德便會自然地失去,各種屬肉體的敗壞,便自然地在信徒的生活中占據地位了。─ 陳終道《十分鐘短講集》
序幕
東方最偉大的人物(一1-5)
開始的這幾節經文用了生氣勃勃的詞語來描述約伯的品性,接 便列舉他眾多子女、巨大的物質財富以及大 的仆婢。他不但過 無可指摘的生活,並審慎地履行他信仰的義務(那大概是『敬畏上帝』這一詞在文中所指的意義),而他更擁有這世間豐富的美物。還有,假如我們尚未了解他是怎樣正直、敬虔的話,經文告訴我們,他在各種家庭節慶過后翌日都會獻祭,免得他的眾子無意中因飲酒而犯了我們所稱為發咒起誓的罪。
(一)
這一切以我們的體驗來說,是有點做得過頭了。而這些絮絮叨叨,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約伯的德行,值得犒賞,他因此昌盛起來了。基督徒的宗教語言通常是比較慎重的。我們不輕易把聖人這稱呼加在任何人身上,而我們這樣行時,便要求我們的聖人盡可能有幾樣這世上的善行。保羅的教訓在我們裡面已太根深柢固了──即人不能以他們自己的善行贏得上帝的嘉許──以致對像約伯這樣的品德典范,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近代的注釋家通常都設法緩和我們的不安,認為這幾節似乎並不如它們所說的那樣簡單。他們尤其是主張標準修訂本譯作『無可指摘』,以及在欽定本粗濫淺薄地譯作『完全』的那個希伯來字,可能更應正確地譯成健康或健全、誠實或正直的形容詞或短句。注釋家們掌握了要點,尤其是我們發現下一章那個同義的希伯來名詞兩次都譯作『正直』(譯按︰和合本一次作『正直』,另一次作『純正』);一次是上帝稱贊約伯(第3節),一次是約伯的妻子規勸他(第9節)。這個名詞廣義的用法可見于其他地方︰創世記二十章五、六節(在那裡它與『清白』那個字結合在一起。譯按︰和合本譯作『心正手潔』);士師記九章十六節(在那裡譯為『尊榮』,與意指真實或美的那信心那一個字相聯。譯按︰和合本作『誠實正直』);以及箴言廿八章六節(在那裡窮乏人的正直〔譯按︰和合本作『純正』〕與富足人的乖僻作對比)。
當注釋家們強調約伯后來並不自稱為無罪或沒有缺點時,也有他們的見地︰例如,請參約伯記十三章廿六節和十四章十六、十七節。所以九章二十節,他說『我雖無過失』(譯按︰和合本作「我雖完全」),表示了他不可能擅取他不配得的純潔歸于自己,相反地,他要人注意他努力要過善良生活的真誠。
然而我們若假設這幾節引言的經文,乃描述約伯的正直而非指他的善行;又或后來大災禍打擊他時,我們假設他是憑那正直而非他的行為,那就會相當誤導了。從整卷書來看,約伯並不時常承認他的過錯,而當他說自己無過失時,他是指(他的意思無論指甚么)自己的行為使他配得財富、大家庭以及健康。約伯記距離保羅對善行的懷疑,可以光年計算。約伯記所觸及的文化裡,一個善人自稱為善,不會被人駁斥,而是眾所期望的。這種聲明,真的跟別的事情一樣,構成了約伯的正直。
(二)
約伯記屬于我們所稱舊約的智慧文學。『智慧者』(hakamim)是屬于哲學家或教師階級的人,他們相信藉 研究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的運作,一個人便能辨識宇宙內在的和諧,並梳理出會帶他觸及那和諧的行為原則,且確保他一生幸福和成功。宗教對他們是重要的,而且按一種真正的意義而言,是他們一切研究的基礎︰他們不朽的文獻箴言第一章(第7節)就這么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而這句話含有比參與禮拜時留心遵守細節更豐富的意義。但那是一種構想恢宏的宗教,較多關注那創造宇宙、並使宇宙如常運作的上帝,而少關注那特別把自己向以色列啟示出來、並揀選他們成為 拯救其余人類的媒介之上帝。
智慧人將那種關注留給眾祭司、眾先知和詩篇的作者,約伯記的作者用頗具說服力的方式,挑選一個像約伯那樣的非以色列人為他的英雄,且站在他們那邊。這並非暗示他自己不是守摩西律法並照規定參加聖殿敬拜的好以色列人,也的確不是指他所寫的上帝不是以色列人的上帝雅巍(Yahweh,『上主』)。像約伯和他的朋友這些外族人,我們自然不能期望他們使用以色列之上帝的特別名稱,而除了特殊的情形,他們都沒有用。我們讀者卻知道,約伯所有經驗后面是雅巍\cs8在掌管,因此雅巍之名可以用作背景的開場白。它有一點小說的意味,然而它畢竟是一部有價值的小說。它強調約伯和他的朋友對上帝和 的作風的認識(或宣稱有認識),就整體來說,是人作為人所能得到的。它不是由眾祭司和眾先知給予的那種啟示的知識,而是藉 對人類一般的生活以及對大自然與社會背景的反省而贏得的那種知識。
我們繼續往前,那種知識變得更加清晰,那是為「智慧」運動鞏固基礎的神學,在約伯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那是這種神學實踐的必然結果,是以色列的智慧者(hakamim)通常最強調的。他們許多人似乎都曾受僱作青年人的教師,而且從箴言大部分的篇幅看來,乃是他們每天授課的紀錄,亦即是他們堂課主要的依據。它是智慧人和愚昧人行動態度確實的摘要︰前者是那些有助于社會福祉的人,並且在他們負責照顧的年輕人面前,給予人生中成功和受尊敬的希望;后者則引致社會瓦解,是他們的學子必須不惜付一切代價加以避免的。
沒有人會對這卷言論簡扼充滿機智尖銳的箴言不 迷的,但他們奉為神聖的是一種以實利為目的的倫理。德行是好的,因為它帶來報償,惡行則既是愚昧而又是罪,因為它使那些行邪惡的人陷于無可避免的困苦中。一個人可以選擇加入義人行列,也可以嘗試與惡人為伍,我們很少質疑,到了那種地步,他是他自己命運的主人。那么若他選擇正確,為甚么不感到滿意,而當環境必須如此時,他為甚么不大聲表明出來呢?尤其是他確實有權仰望上帝祝福他,因為的確是上帝使萬物以有秩序的狀態存在,而且在 的眷佑下才能維持這種狀態。
(三)
人人都知道,約伯記對善良必帶來興隆這種傳統方程式,加以抨擊。但我們不能太常強調是從智慧運動裡頭發出來的一種攻擊,而是由一位思想家所發動的,他渴想在更加成熟、更多歷煉的基礎上,恢複二者關系。
以色列的智慧人是道德故事的敘述者,也是格言中智慧的教師,而這個作者挑選這些故事之一作為他這卷書的開端,他確實是從這個故事中替他的英雄取名。在他重述的那一部分,它明顯是為了迎合大眾的閱讀口味,而這些故事的風格中,一切都是黑白分明的。因此約伯是善良的縮影,他幾乎是所有曾經存在的人之中最好的;而且他蒙上帝大大的賜福,成為東方族長社會中偉人中最偉大的一位。這位非常善良而又偉大的人物,同樣跌了一大跤,並陷于極度的悲劇中。而且在這個民間故事中,他顯然透過他的敬虔,得以在榮耀的信譽中又冒起頭來。然而這卷書整體看來並非如此。在書中,他並不那么完美,而且被化為平常的人;在他達致大團圓的結局前,他需要學習很多功課。他仍然是一位英雄人物,但他的英勇行為是一種實際的舉動,而不是一種理想的表現。在這卷書中,從整體來看,雖然約伯被他的朋友指責,但他對自己的善良和篤實的本質(你若喜歡的話可稱為正直),從未加以懷疑,而更重要的,也未被上帝推翻。約伯要學的功課,並不是保羅所指的『恩典』,也不是要放棄相信善行所帶來的功效。
這卷書的基督徒讀者,很難把自己的心思倒退到保羅這位偉大新約使徒以前的時代,並設想自己處于一個人能以自己的義而自豪的時代。但我們這樣做是必須的,否則約伯的悲劇便喪失它的鋒芒了。也許我們捕捉以色列智慧文學氣氛的最佳方式(至少在這方面),是想象我們的主所說的比喻中那個法利賽人說的那句駭人的話(就我們而論)︰『上帝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路十八11),他用完全的誠實來說這話,而且無絲毫假冒為善的 象。約伯便是那一種人。
約伯敬畏上帝豈是無故?(一6-12)
(一)
在舊約裡,很少章節為我們生動地描繪天庭的情形︰雅巍(『主』)坐在 的寶座上,『上帝的眾子』,或者他們也常常被稱為天使,圍繞 的寶座。這樣的圖畫不應被視為偏離了舊約的一神論。這些圖畫可能是希伯來人仍是多神論者時殘留下來的,但它們得以殘留下來,乃因為它們可用于保存上帝的威嚴與聖潔。眾天使處于上帝與人類之間,阻止人與神之間太親密的接觸。請特別參閱詩篇廿九篇一、二節、十節;八十九篇五至七節。
然而在很多章節中,天庭的成員不只在場,而且顯示某種程度的個性。例如在列王紀上廿二章十九節及以下各節,『天上的萬軍』(正如他們在那裡被稱呼的方法),對最好怎樣去引誘亞哈王到那個地方去陣亡,提供了他們的意見。這樣的情景常見于鄰近民族的神話中,就如在巴比倫的洪水故事裡,在那些神明會議開始時,有些神明和女神想除滅人類,別的神明則加以反對。在保持這種多神論的思想上,那些舊約的作者是頗為大膽的,但他們知道他們在做甚么。他們的聽眾或讀者,就我們能判斷的范圍內,也未曾受到擾亂。那不外是一種手法,一種多姿多采的方法,顯示那獨一的上帝決心處理在手上的一件事。那是舊約堅定地依附一神論的 象,而非其反面,使它能用這樣的圖畫語言,卻與多神論毫無關系。
(二)
擺在我們面前的情景是上一段提到的那一類型,不過只有一個與雅巍(『上主』)不同的神明說話,而且他是頗特別的神明。他被稱為那撒但,雖然在標準修訂本沒有把它譯出來,但這個定冠詞是重要的。因為嚴格來說,它表明所說的意味 『敵手』(法院中之檢察官)的一個銜頭,而不是與它在沒有定冠詞下,在新約時代被用作魔鬼本身的名字。在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描述他的角色為一種神聖的檢察官。似乎他有一種巡回的使命,調查地上的事務,並把任何有差錯的事向雅巍報告。等到案件要開審時,我們若可以這樣說的話,便料想他對所控告的行動盡可能提供最壞的事實真相。最后在作了判決時,他便是被指定去執行判決的官員。但這絕不表示那判決是由他作的,那是上帝單獨的決定。
然而我們眼前這一幕情景,並非完全是法庭的案件,大抵因為約伯沒有犯任何足以被提上法庭受審的罪行。但那撒但顯然監視他而且知道關于他的一切,因為無論何時上帝提到 喜悅約伯,那撒但已準備好他的答複。他狡猾地表示約伯做好人很容易,因為他一直蒙上帝賜福和保護。他告訴雅巍,若除去保 他的這神聖的『籬笆』,我們便會看見一個大不相同的約伯,一個你會加以審判的人,像其他我帶到你面前的案件一樣。他的敬虔會讓位給褻瀆,而且不久他就會藐視地向天揮拳了,于是雅巍立即接受了挑戰。 請那撒但隨他所想的對待『凡他(約伯)所有的』,正如結果所示,包括約伯的家屬和他的財產;但他不可加害約伯本人。撒但的確高興后果會如法庭判決的情形,便退去進行他邪惡的任務。
我們要怎樣解釋這個陰險而且好管閑事的角色呢?那撒但是個卑鄙骯臟的東西,他厚顏無恥且魯莽無禮地對上帝,對于人類則譏刺鄙視。這些特性,會隨之帶進撒但這個作為上帝仇敵或對手的工作中,這是與那撒但不同的,他會有他自己的『國度』,與上帝的國度對抗,以及擁有由較低級鬼魔組成的私人軍隊來執行他的命令。但在這裡他尚未明目張膽地跟上帝作對,他仍然隸屬于 ,不過是頗難控製的一個下屬罷了。他也尚未成為那典型的(par excellence)試探者,在人的耳中沉吟細語;即像伊甸園故事那蛇的角色。在這卷書中,約伯自始至終對于他都一無所知,完全未意識到那撒但牽涉入他的命運中。所以只有一個可能的結論︰那撒但在故事裡面正像其他『上帝的眾子』一樣,仍然是上帝的一種延伸。他代表上帝天道的某一層面; 的那一面,無論為了甚么理由,主要是把苦難加諸于人,把惡事和悲劇加在人的生活中。
或者更正確地說,在這個故事中給我們看見的圖畫,即運作于人類生活中,上帝和那撒但二者一同代表的神聖天道的陰暗面。因為上帝在當中的姿態,並不比那撒但強到那裡。 興奮地接受他的挑戰,像一尾魚兒追捕魚餌,而且幾乎以約伯的德行作賭注。但更糟的是,當 的寵臣不但毀滅約伯的牛 羊 ,也毀滅他的眾仆人,最后毀滅他的眾兒女時, 都袖手旁觀──儼如這全是一場公平的游戲,只要 能贏得 的賭注。
(三)
今天無論我們怎樣說,也很難說出上帝是令惡事發生在各人生活中的唯一原因,我們最自然的反應,是跨過由那撒但變成撒但之間的世世代代,而不再是只照上帝的吩咐去行。這樣我們傾向于主張上帝在這裡只是容許約伯遭遇不幸,那撒但才是引起那些不幸的主要原因。不只這樣一種解釋,正如所強調的,沒有『忠堅』之舊約一神論者會夢想采納,它也是與這一卷書那些事實完全相反的解釋。非但約伯自己從未提及那撒但,他的朋友也沒有提及。在即將開始的爭辯中,待決的問題並非上帝是否為約伯苦難的起因,而是約伯為甚么有這種遭遇。我們現在還要面對另一基本的舊約信仰,縱使這種做法可能與我們處理神學的方法背道而馳,但我們若要使這卷古老且令人困擾的書合情合理,就必須誠實地接受這一論點。
然而有一點是我們可以公平地指出的︰這一段以天真、令人反感、似乎是戲劇性的方式陳述上帝計畫約伯遭災的經文,是基于那個通俗的故事,多于出自本書作者的心裁。他用這個故事作為起點,因為它一開始便陳述約伯卓越的德行,然后才以較清晰的方式(至少對希伯來人的觀念來說),論到那臨到約伯的事上上帝所負的責任。可是他不必贊同這故事中有關上帝方面用語的粗糙,一如他毋須認同有關描述約伯那些恭維的話。當然,當約伯和他的友人后來開始為約伯的命運爭論時,他自己並沒有把這種天真的言詞放在他們口中。那么讓我們努力嘗試去了解他最初要他的讀者作甚么,讓這單純的故事給其后複雜的辯論作布局,不節外生枝。在那爭論中,並非說這幾節經文所述那幼稚且頗小器的上帝的天道,將會受到毫不留情的審查;而是那位既坦率且更為優雅的上帝在以賽亞書四十五章七節所說的︰
我造光,又造暗,
我施平安,又降災禍,
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
(四)
最后的想法︰我們對以賽亞這種說法可能不會戰栗得那樣厲害,但我們仍然覺得,極難認同舊約慣于把邪惡歸因于上帝直接旨意的粗率習慣。我們寧愿規避這問題,說是魔鬼,或某種非人為的力量去作惡事,而上帝只是容許而已。但那只是理論罷了。實際上我們怎樣行呢?當難處臨到我們時,我們通常並不想到魔鬼,或那些執政掌權者與我們的困境有甚么關系,我們乃是痛苦而又困惑地問上帝意欲何為。像在許多其他的處境一樣,我們的做法也許比我們的理論更加明顯。這表示我們離約伯的世界並非如我們想象的那么遙遠。
主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一13-22)
(一)
那撒但把他的工作做得很出色。災難一樣一樣接踵而來,沒有間斷,正如那些報信者告訴約伯的──第一樣,他的牛 驢 在貝度英人(示巴人)的襲擊中全被擄去,看守的仆人被殺;第二樣,閃電把他的羊 和眾牧人毀滅;第三樣,一 亞蘭人(迦勒底人)的盜匪把他的駱駝全都擄去,看守的人被殺死;第四樣,而且是最悲慘的,當他的眾子眾女在他長子家中歡聚慶祝時,那從曠野刮來可怖的熱風吹倒房屋,他們都被壓死了。這故事中同一格式的用語──『有報信的來』,『惟有我一人逃脫,來報信給你』,『他還說話的時候,又有人來』──增強了恐怖的氣氛。這一章開始時那些連帶提到的情況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從其中得知約伯所擁有巨大數目之牲畜,現在全都被毀或被盜了。諷刺的情況是最后的大災禍立刻就在他的家屬歡宴之際發生,約伯通常在歡宴過后便會獻祭,惟恐他的眾子不知不覺妄稱上帝的名。我們無法不問一問約伯遭受了這么大的損失,現在他是否仍有意照樣獻祭。
災難中有三樣──分別由阿拉伯人和亞蘭人游牧部落所作的兩次襲擊,和熱風突然的吹刮──乃是約但河東岸的農牧社區(像那個屬于約伯的社區一樣)經常會遭遇的。但那三樣事情竟在一天之中發生,簡直不可思議。為甚么兩 入侵的部落彼此不會狹路相逢,而他們又不受猛烈的風沙影響呢?雖然第四樣災難──閃電──屬于更普遍的情況,但它在連串災情中的出現並沒有令我們更加相信這故事的可能性。閃電和風沙是雙管齊下么?但我們也許不應當問這樣的問題。講故事者是設法把那些大災禍與約伯可為模范的德性配合起來,而且要做到這一點,他也必須使它比現實生活夸張一點。
(二)
但他用詩體的語句『上帝的火』而不直截了當的用希伯來文名詞來說明閃電,可能有隱藏的寓意么?倘若是這樣的話,那只能使我們聯想到︰雖然那撒但是代理者,但使這一切發生的,其實是上帝。
當然約伯在頭兩章,或在這卷書后面,都從未想到所臨到他的事牽連到那撒但身上。那充滿在他心思中的是上帝,而且只有上帝。他坐 接見那些報信的人,而且在最后一位報告完了之后,他沒有說甚么,只站起來,先作撕裂外袍並剃頭這些儀式。要剃頭的話,他必須去拿一把剃刀來。他后來伏在地上,那時,這行動並不是對震驚的一種自然反應,而是以東方人源遠流長的方式,審慎的屈膝在上帝面前的動作。只有在這行動之后他才說話,表達出兩種對天道的高貴情操的第一種,這使約伯因默然接受上帝旨意的榜樣而見稱。這段情節用字簡約,雖然只包含幾節經文,卻令人興奮,將那帶來可怕消息、頗冗長又重複的記載作了一個優美的平衡。
約伯聲明的第一部分與提摩太前書六章七節相似,在那裡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並且藉 他提醒信徒︰『因為我們沒有帶甚么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么去。』但我們應慎防把兩段經文作過于密切的比較。使徒是在贊許『敬虔加上知足的心』的態度(提前六6),並警告人勿被財富引誘,然而在這個民間故事中,約伯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接受自己失去了他曾一度擁有的財產,和極多其他的損失。使徒保羅對財富有所懷疑,約伯則不然。但至少使徒保羅和這個族長都同意死亡來臨時,財產便沒有進一步的用處了。也請比較傳道書五章十三至十七節,在那裡作者以獨特懷疑的變調來表達同一的思想。
約伯聲明的第二部分,他承認他擁有的一切物質,和所有的兒女,都是從上帝而來的。雖然這一切可能是對他的善行的一種報償,但他們最初是屬于上帝的。他的要點似乎是︰上帝要在約伯死時與他所擁有的一切作無可避免的分離以前,先把這一切收取回去,自有 自己的理由的。這位上帝絕對有權利這樣行,而且這決不抵消他──約伯──敬拜並贊美 的義務。
(三)
請注意,約伯發表聲明時,他用雅巍或『上主』之名。講故事者可能偶然忘記了約伯不是一個以色列人,但更可能他是在引述,而這節經文已經非常著名,他覺得他不能加以改動。他是從希伯來人的葬禮中得悉這經文么?我們不能這樣假定,但這句話是這樣深刻而又喚起人傷痛的回憶,以致這話往往用于基督教葬禮,尤其是在極其痛苦的情況中。或者我應當說,在更堅定不屈的時候,這些話語曾被這樣使用么?這卻是由以下的事實引起的,這些話語出現于蘇格蘭教會一九四○年的《公共儀式書》(Book of Common Order)上一篇葬禮禱文中,但不見于一九七九年其后繼的儀式書中。它們似乎對于現代蘇格蘭的信徒來說,是難以消化的教訓。
無惻隱心而以舊約特有的處事方式來支持自然事件和人為災禍的發生,視為上帝直接的旨意,這無疑是難以消化的教訓。蘇格蘭教會把這些話去掉對嗎?理論上,正如我已經暗示的,很少基督徒能消化這些話。同是那些基督徒,他們在患難中,會比他們處于研讀聖經時的最佳狀態更傾向于把惡事歸咎于上帝身上。此時,他們的聲音可能充滿憤恨多于忍受,但至少他們在這些時刻與約伯有同樣的感受。天曉得,他們是否準備接受約伯話語的挑戰並受其安慰。那么讓我們誠實地問問自己,假如我們的至愛死了──我想到的並不是人老了的壽終正寢,而是悲劇的死,如兒童夭折、或做母親的患癌症、或青年死于車禍──我們能不能使自己憑信心說出這樣的話語?若是不能的話,為甚么呢?
(四)
這一章最后一節宣布講故事者簡明的判斷。約伯接受了那撒但在上帝默許之下投在他身上的一切。他沒有從嘴裡溜出過一句褻瀆或忿怒或埋怨上帝的話。
在標準修訂本中譯作『不……歸咎上帝為錯』(22節),這是一句巧妙的話。據欽訂本的了解,那個『錯』是錯在約伯,並把片語譯作『也不愚昧地歸咎上帝。』耶路撒冷聖經循同一方向,譯作『(也不)對上帝作出任何侮辱。』但大多數譯本都了解這片語指約伯拒絕把過錯歸咎于上帝,而且這與撒但較早之前陰險的假定更加切合,說災禍打擊他時,他會咒詛上帝。同一的名詞(那就是『過錯』)或它的形容詞,在六章六節譯作(食物)『淡而無味』,在耶利米書廿三章十三節譯作(其他先知所作的亦是)『令人厭惡的事』,在耶利米哀歌二章十四節譯作(那些假先知所見的異象是)『虛假的』。在后來的希伯來文,其形容詞用于『無鹽腌的』魚。其意義清楚地表明是來自淡而無味或毫不滋味的食物,此乃指無意義或不適宜的忠告或行動。
約伯那時在極大的痛苦中,拒絕怪責上帝不小心或不合適地作了任何事。沒有甚么暗示他已改變了對自己的正直觀點,但他顯然被迫放下一個粗疏的傳統信念,就是善行必與充裕的物質生活並存。一個有關智慧的故事能承認這一點,殊非簡單。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