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約坦、亞哈斯在位期間(6-7章)
這一節論到約坦和亞哈斯在位期間所發生的事。又可分成兩部分,首先述說先知看到的有關烏西雅駕崩的新異象{\LinkToBook:TopicID=28,Name=A 先知的新異象 (6章)},其次說明他與亞哈斯遭遇的經過{\LinkToBook:TopicID=31,Name=B 先知和亞啥斯 (7章)},這件事使他暫時中斷了他的公開事工。
A 先知的新異象(6章)
烏西雅死的時候,以賽亞蒙召,開始一個新的事工。這一段中我們將看到他為了這個事工,所作的特別預備。其中包含了一個賜給他的異象{\LinkToBook:TopicID=29,Name=異象 (6:1 -7)},以及一個臨到他的聲音{\LinkToBook:TopicID=30,Name=聲音 (6:8-13)}。
異象(6:1 -7)
這個臨到他的異象是關于至高之主的,這可由所用的「亞多乃」(Adornai)看出來。雖是一個異象,卻包括了雙重的事實,都與神的本性有關,也就是 的榮耀和 的恩典。
榮耀(6:1 -4)
這位先知是在烏西雅統治期間長大的。從童年起,他想到的他族人的寶座,就是烏西雅擁有的這個寶座。從他在烏西雅當政期間所作的預言裡,可以看出這位先知對于當時百姓的敗壞情形知之甚詳。在論到他們的經文中,除了開始時為了說明以賽亞事奉的日期,而提到烏西雅之外,都沒有再提到他的名字。這表示以賽亞熟知,烏西雅當政初期的表現是相當優秀的;至于他患淋瘋病的那些年,則不必為政府負任何責任。因此他一死,在這位先知看來,整個國家就因著百姓的光景,面臨許多難題。空下來的王位由約坦繼承,他素性良好,但缺乏領導能力(見代下27:1 -2)。
就在這個時候,那有關主的榮耀之異象臨到了以賽亞。他的第一個印象是,神是超然的,這可從他使用「亞多乃」一詞看出。他聲稱看見 高高坐在寶座上。當世上的王權由當時以賽亞所知惟一的君王手中墜落時,地上的寶座空了,以賽亞看見那活著的神, 手中的王權永不墜落, 的寶座永不虛懸。這個異象的目的,是要給他無比的勇氣,使他重新確信,不論世上的政權敗壞到何種地步,一切事情還是在神的管理之下。
他定睛看這異象,看到了撒拉弗,並且聽見他們所唱的歌。他們侍立在主前面、上頭、四周。他們的態度敬虔而活潑,他們每一個都被形容作「用兩個翅膀遮臉」,這樣他們就不能看見;又「用兩個翅膀遮腳」,這樣他們就不會被別人看到;又「用兩個翅膀飛翔」,好不停地服事主。撒拉弗將他們看到的異象唱出來,首先是連著三次肯定耶和華的聖潔,第二部分是宣告 的榮光充滿全地。對他們來說,神的旨意是至高的,完全不因人類的失敗和敗壞而受阻攔;他們的詩歌也暗示,他們確信神的旨意最后終必定實現,因為他們了解耶和華的性格。
而對此異象,先知的最后一個意識就是︰門檻的根基震動,全殿充滿了堙雲;這預表物質是短暫的,而耶和華的奧秘和祟高是無窮的, 是至高的主。
恩典(6:5-7)
緊接著就是恩典的啟示,這和榮光的啟示一樣奇妙。面對著耶和華敞露的榮光,這位先知喊出自己的需要。他明白耶和華的聖潔,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罪孽,並想到與他同居住的百姓也是一樣罪孽深重。
他的呼喊立刻得到了回應。有一個撒拉弗,是那位大君王的仆役,顯然得到王的授命,飛到先知面前,手裡拿著紅炭,是從壇上取下的潔淨之火,用炭沾這位呼求者的嘴唇,並且宣布因著這火的觸摸,他的罪惡都除去了,他的罪已蒙了赦免。
撒拉弗迅速飛向先知的舉動,顯示了這位大君王的恩典。先知因意識到自己的罪而發出的嘆息,達到了大君王的耳中。撒拉弗頌贊的歌聲立刻靜止下來,好讓這懇求的罪人之嘆息能得到回答。此處用來作象征的是希伯來人的聖殿,但它所象征的意義要遠遠大于它的外形。我們看見的是這個大君王真正的居住之所,裡面有寶座高高在上。事實上聖殿裡還有一座祭壇,這是希伯來人敬拜時的象征之物,啟示著獻祭的永恆原則。在那兒,神要向罪人施赦罪的恩典。這種赦免的本質是奧妙的。人一切外在行為的敗壞、邪惡都被除去,因為導致這些行為的罪性和光景已經蒙了救贖。仔細的想一下,就會發現舊約中再也沒有它處如此奇妙地啟示神的恩典了。
聲音(6:8-13)
緊接在異象之后,這位先如聽到了至高主「亞多乃」的聲音。 先托付使命,然后回答先知的問題。
托付(6:8-10)
主的聲音問道,「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這個問題表達了大君王需要一個使者;並且啟示了這個使者所需具備的兩個重要條件︰他必須受王的差遣,並且愿意為 出去。
這位先知立刻回答,「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完全回應了前面問題的兩重要求,只是秩序倒轉過來。主的要求裡最后問的是,「誰肯去?」先知的回答一開始就說,「我在這裡。」表明他心甘情愿去。主最先問的是,「我可以差遣誰呢?」這先知回答說,「請差遣我。」表示他臣服于這位大君王。
主的聲音馬上給他一項托付;並且指出︰按人類的標準或外表看,他的使命一定會失敗的。確是如此,因為當時百姓的光景是︰聽見卻不明白,看見卻不曉得;他的事工只有徒增他們靈裡的遲鈍。我們繼續研讀此卷書,將會發現這位先知一直有這樣的體認,他不時地形容他們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到。最后,他借著論到那位神理想仆人基督的話,將這種體認清楚地表達出來,「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問題(6:11-13)
這個托付使先知產生了一種畏服的感覺,這可由他的問題中看出來。他問道,「主阿,這到幾時為止呢?」問題馬上得到了解答;這個答案雖啟示了將要臨到的可怕審判,但也同時指出審判的過裎將有一個極限,暗示最后將以拯救和複興收場。城邑要變得荒涼,無人居住,房屋裡空無一人,土地也荒蕪了。耶和華將人遷到遠方,境內有多處地方被廢棄。對于審判的預言工作要一直持續到那個時候。
荒涼的情景還沒有完。有十分之一的人剩下來;但就是這十分之一的人,也要被吞滅。然后這些人遭受毀滅,就像栗樹和橡樹一樣,它們雖被砍伐,但它們的根莖、梗子或生命所系的部分仍然保留著。因此摧毀的過程並不是以滅絕所有百姓作收場,因為聖潔的種子是這國的生命主干,將不會受到摧毀。這裡看出了神要成全 和平的計劃之決心,甚至不惜透過審判來完成,並且讓我們看到這百姓中可能生出彌賽亞來。這是這個預言中頭一回提到彌賽亞的事。它暗示有一個聖潔的種子。我們繼續讀下去的話,會發現這個種子逐漸發展,最后成了神完全而理想的仆人;最后整個國家將借著 得以複興,成全神起初的旨意。 《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