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歷史的插曲(36章-39章)
以賽亞書的中間部分包含了一個簡短的歷史性插曲,它主要的價值在于啟示先知以賽亞和希西家王之間的關系,而這段插曲主要是論到希西家的。其中論到四件事,我們可以簡單的摘要作︰
希西家的困境(第36章){\LinkToBook:TopicID=83,Name=一 希西家的困境 (36章)};
希西家的禱告(第37章){\LinkToBook:TopicID=90,Name=二 希西家的禱告 (37章)};
希西家的疾病(第38章){\LinkToBook:TopicID=95,Name=三 希西家的疾病 (38章)};
希西家的愚昧(第39章){\LinkToBook:TopicID=99,Name=四 希西家的愚昧 (39章)}。
頭兩項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說明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入侵期間所發生的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第一部分預言裡后面的那一段。
后兩項說明了希西家王的生活經歷;一項是個人的經歷,另一項是政治的經歷。它們有助于我們了解這卷書的最后一部分,其中的信息首先應驗在歷史上的,就是巴比倫的被古列征服。由于希西家的疾病和愚昧,促使以賽亞直率地預言猶大將被巴比倫俘擄,而本書最后一部分的預言,同時也論到巴比倫的覆亡,以及神的選民終將被複興。
一 希西家的困境(36章)
這裡的故事是關于耶路撒冷受到西拿基立入侵的威脅;由于大軍壓境,使得官長們計劃要與埃及聯盟。
西拿基立成功地擊潰了猶大的幾個衛星城市之后,就差遣拉伯沙基率領大軍直逼耶路撒冷。到達之后,拉伯沙基就開始與以利亞敬會談,陪同以利亞敬來的,還有他的書記舍伯那,和史官約亞。
很顯然的,拉伯沙基想要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這個城市。他對希西家打發來的這些人發表談話。他說的話帶有諷刺的性質,告訴他們,他已經得知他們的政治陰謀,也非常輕視他們。
為了強調他已經知道他們與埃及的計謀,他宣稱倚靠埃及是毫無用處的,就好象人倚靠壓傷的葦杖,結果手反而被刺傷。
另一方面,希西家是倚靠耶和華的,他豈不是曾將神的丘壇和祭壇廢去,命令百姓只在一個壇前敬拜嗎?這裡拉伯沙基技巧地想要使百姓對希西家不信任,使百姓懷疑他們的窘境是因希西家打倒殿柱、砍倒亞舍拉,並毀壞耶路撒冷的偶像而引起的。
他接著又諷刺地建議希西家和亞述王打賭,答應如果希西家能找出二千個騎士,他就供應他兩千匹馬。這裡也有嘲笑的意思,暗示他知道猶大正指望從埃及那裡得到馬匹。
然后他移轉火力,嘲笑百姓的軟弱。
他最后的幾句話尤其精明敏銳,他宣告說是神命令亞述王來攻打耶路撒冷的。這似乎在暗示,他不僅知道他們與埃及的密謀,也知道以賽亞的影響力,因為以賽亞曾宣告說,亞述大軍的來臨乃是神審判的程序之一。
猶大的代表們現在要求拉伯沙基用亞蘭話說,免得城牆上的百姓聽懂他的話。他們提出這個要求的原因,可能是怕他欲陷希西家于不義的企圖得逞,也可能是怕他宣稱亞述大軍是得耶和華命令前來進攻的這些話,會使原已驚慌的百姓更加恐慌懼怕。
拉伯沙基不但末接受他們的要求,反而立刻洞悉他們這個要求的動機,就仍用他們的語言直接向聚在城牆上的百姓說話。他警告百姓,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為希西家無力拯救他們;也不要聽從希西家要他們倚靠耶和華的呼吁。
這是一個詭計,一方面要摧毀百姓對于耶路撒冷的政治團體的信心,他們當時正想倚靠埃及的同盟關系;另一方面也想摧毀那些受以賽亞影響,一心倚靠耶和華的人之信心。
他應許說,如果他們降服亞述王,他們就會被放逐到另一個地方,在那裡他們要得享平安和豐盛。
他對百姓的談話,最后一個論証是警告他們,不要倚靠耶和華。列國的神都不能拯救他們脫離亞述王的手,因此他辯稱他們的神耶和華也一樣無能為力。
希西家的影響力要比拉伯沙基想象的大,顯然也比以利亞敬想象的要大得多。因為希西家曾吩咐百姓不要回答亞述王任何話,他們就都聽從了,都沉默不言。
然而拉伯沙基的話卻使這些代表的心中充滿恐懼,他們撕裂衣服,滿懷悲戚地回到希西家那裡向他報告拉伯沙基所說的話。 《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