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短七節中,我們再一次看到,先知把一篇本來比較長的演說縮短了。開頭的三節以上帝直接說話形式表達,藉 何西阿宣布出來;第四至第七節則是先知自己的話語,也許是用來回應前面上帝所講喚醒的話。上帝在這裡所講的,是針對以色列國中的三個領導階層︰(一)祭司(參閱四4-19);(二)部族和地方的首領(第一節中稱為『以色列家』);(三)王室(即『王家』)。這些未盡領導責任、悖逆犯罪的各個階層的人,是上帝批判的對象,也是即將受懲罰的目標。先知宣告這些話的背景,無疑是指撒瑪利亞,當時皇帝的宮廷就設在那裡。從先知所講的話中,可以假定他這樣直率的批評,必然引起那些被公開斥責的管理階層的敵視。
這些經文開始用隱喻來表達上帝的責備。在以色列中的領袖的行為,好象『圈套』,像『網羅』,和是一種『陷阱』。(中文和合本聖經翻譯的和英文在這裡稍有不同,英文聖經直譯為……你們曾經是米斯巴的『圈套』,他泊的『網羅』,並在什亭設『陷阱』──譯者注)這些隱喻都是打獵的用詞;圈套和網羅是用來捕鳥的,陷阱是用來捉走獸的。所有這三種隱喻都說明因受騙而失去自由的情況;正像以色列人的領袖一樣,他們的行動,也使得他們的人民失去自由。這三個地名︰米斯巴、他泊、和什亭,可能是三個地區,在那裡發生以色列人的領袖絆倒他們的百姓的典型事例。先知提及這三個地名,對于當時的讀者無疑是有較深的意義的;但對我們現在,則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米斯巴(雖然有幾個地方都叫這個名字)也許是在北國以色列南邊,鄰近猶大國邊界的一個地方;他泊則是北邊的一座山;什亭則地處約但河東岸。除了暗指已經不再為人所知的專門事件以外,這些地名可能是指以色列領導階層的失敗,已經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地擴散開來了。
以色列(在這裡以法蓮是她的同義詞,見第3節)被他們的祭司、首領、和王室的罪惡領導所誘惑,已經犯了奸淫,從事當地的宗教儀式,背棄真神。作為對何西阿這種公開宣告的回應,很多以色列人中的領袖,必然用自 的方式辯護說︰以色列人中適當的崇拜形式依然保留 。但是何西阿不能贊同這種看法。從外表上看,的確好象仍然保存 對真神的敬拜儀式,但是那些『尋求耶和華』的,卻尋不見 (6節);耶和華對這種盛行信奉異教的風尚, 的反應是轉去離開以色列。國家領導階層失敗的結果,上帝的審判不可避免要來到;這在最后的七節下半表達出來。但是這句話的希伯來原文(以及英文譯本)其意思是不清楚的。但是在早期的希臘文譯本中,保留有原文的意思︰即將有蝗災來臨,作為上帝的審判行動。
這段先知面對以色列國家中的領袖的簡要信息,有正、反兩方面意義。
(一)由于錯誤領導的結果,百姓已失去他們的自由。一度曾經好象小鳥自由飛翔在上帝的天空中,現在被捕鳥人的網羅絆住;自由地徘徊在田野裡的小羚羊,再次被獵人的陷阱捉住;一個從古代奴隸枷鎖中慶幸得解放而建立起來的國家,現在重新被奴役,被外邦人的信仰的鎖鏈重新俘虜了去。在人所能忍受的損失中,喪失自由是最嚴重的了。它常常不是因為外來法製的壓力,而是因為內裡放棄對真神的信心,那樣最容易失去自由。
(二)當專一信仰的委身一旦被放棄,希望持守原來向好的老路的愿望,純屬自欺。以色列中的領導者既實踐又頒布外邦人對巴力的信仰,他們還想藉 對以色列的真神的敬拜,來掩飾耳目;當他們的錯誤道路被譴責時,他們偽善地沿用所有原來對真神的敬拜方式(見6節)。但是這種雙重的立場並沒有效用,它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繼續對真神的敬拜,並不能及時保護他們的信仰,免除被猖獗的異教所傷害;它只是假冒偽善的領袖們的回聲,這些領袖已經不再曉得專一事奉敬拜上帝的舊路。
沉醉在信奉異教的喜好中,卻虛偽地假裝對真神的尋求和敬拜,使先知說出很嚴厲的話。這樣的人尋求耶和華,但必尋不到,因為 已經轉離他們。這正和福音的應許相反,耶穌說︰『你們尋找,必找到。』但只有真正尋找的人才能找到;以色列人當時戲劇性的敬拜上帝,只是作為他們不再尋求上帝的掩蓋行動,所以上帝轉離他們,不被他們找到。
(三)因為先知強而有力的批評,使得他宣布上帝的話中,還保留一些希望的因素。他代表上帝說︰『我卻斥責他們眾人。』(2節)而斥責的宣布在第七節末。然而希伯來文翻譯『斥責』這個詞,帶有積極的含意;它表示一種有意拯救的懲罰行動。父母斥責他們的孩子,不單單是孩子頑皮的結果,同時也是教導他們該如何行事做人。在這裡我們再一次透過審判和懲罰的烏雲,看到上帝的憐憫。按照我們的行為,我們必須受到上帝的審判,但審判接 是一種斥責,斥責並不是上帝最后目的。當我們曉得了上帝的管教,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功課。正像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中受苦,從愁眉不展中辯認了父母的愛,從而發現人生真正的道路。
響起警鐘(五8-9)
這簡短的兩節經文,介絕了何西阿從五章八節至七章末了所講的內容。這裡所收集的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有共同的主題和目標。先知這一部分布道工作的背景,可以由列王紀下十五至十七章歷史記載提供補充。這幾節經文反映了紀元前七三三年臨到以色列的危機;有關這次危機的更多資料,可以從這段經文(即何五8-七16)得到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當何西阿開始做先知工作時,以色列國是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下。這個國家在他統治期間,藉 向外擴張和人為的方法以求成功和興旺。以色列本來是一個軍事強國,擁有大批財富,並對國際事務產生影響。然而這個國家內部卻有許多問題;國家整體對真神的信心衰弱,伴隨而來的是社會結構的破壞;而社會結構的破壞,豫兆將來的不吉祥。所有能維持這個國家統一的,是耶羅波安二世的鐵手腕。但是紀元前七四六年,他死了。第二年,紀元前七四五年,另一件重要的事發生了︰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成為亞述國的新統治者,他決心重建稱霸世界的亞述大帝國。以色列王的死,伴隨 一個有野心稱霸世界的王從亞述國興起,必然產生一種新的政治歷史環境,在那種環境中造成北國以色列在紀元前七二二年衰亡。
耶羅波安二世死后數年間,以色列出現了混亂的局面。在接 的十年裡,這個國家先后被五個皇帝統治過,他們很少是合法取得王位的。暴力到處出現,在以色列中兵荒馬亂,涉及國家內部生活的戰爭,周期性地爆發 。耶羅波安的兒子撒迦利亞繼承了他父親的王位,但是只統治了六個月,就被沙龍所謀殺,並由他篡奪了王位。他接 只統治了一個月,就又被米拿現(公元前七四五至七三七年)所殺害。在米拿現統治期間,以色列國變成亞述國的殖民地,必須向亞述大批進貢。后來米拿現的兒子比加轄繼位(紀元前七三七至七三六年),但是這個不幸的王被一個軍官行刺而死,這個軍官名叫比加,他接 做王統治以色列從紀元前七三六至七三二年。在比加統治期間,他加強軍隊,把國家的政策改變了;從原來的米拿現做王時的親亞述攻策,變為抵抗亞述的政策。比加推行和埃及聯合的政策,希望從埃及得到幫助。
這樣,從公元前七三六年起,以色列這個小小的國家重新開始一種對外政策,這種政策注定了她的命運。她必須抵抗不斷強盛的亞述國的勢力,一頭與北邊的大馬色聯盟;但是反抗亞述的政策在南邊卻樹立敵人,因為當時以色列南邊的猶大國還一直是亞述的支持者;而埃及當時還十分脆弱,不能在危機時提供有效的幫助。這樣,以色列和大馬色的異教勢力聯合,侵略猶大;這樣做的結果,促使了提革拉毗列色借口為了保護他的姊妹國(猶大),而作出反應,他的軍隊摧毀了以色列的聯盟,奪去了這個國家的大片土地。因此到了元前七三三年,除了以色列的心臟地區,以法蓮的山區地帶,還沒有完全被亞述王所攻占以外,絕有部分地區,都已失去控製權。
以上是何西阿書五章八節至七章十六節,這部分經文的國際和政治背景,我們必須加以說明和注釋。對于當時生活在以色列的大多數人民,他們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國際事務方面。希望知道接 將發生甚么事?與大馬色的聯盟能否保持鞏固,入侵猶大地會否成功?埃及會否派軍隊幫助抵抗亞述的威脅?但是當許多像這樣的問題被提出來時,當政治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時,除了少數上帝的先知,像何西阿這樣的人以外,沒有人能夠肯定,在這個時期的混亂事件中,到底上帝的旨意是甚么﹗
何西阿的信息一開始,就以他的特殊風格,令人觸目驚心︰『……吹角,……吹號,……吹出大聲,』他的講話帶 一種傳統的宣告敵人突然攻擊,和需要奮起自 的警告。危險正來自南邊,從基比亞、拉瑪、和伯亞文,這些以色列和猶大接壤的邊界迅速傳來。這些方向當時正是國家反抗亞述直接沖突的地方,也是新的威脅可能出現的地方。然而先知何西阿覺察到那個新仇敵,既不是來自北方,也不是來自南方,而是來自『你后頭』;這個新的仇敵是從前的同盟者,正是以色列人的上帝。在好象烏雲密布一般的國際沖突背后,何西阿察覺到一種更大的威脅,就是上帝已經轉過來要追討以色列這個國家所犯的罪了。
隨在這兩節經文后面,我們將要讀到的,是部分歷史、部分政治的分析,但是它們都是有相當深度的神學批評。我們將讀到一位很傑出的人物的話,他不但清楚地洞察他那個時代的事件,而且知曉這些事件中有上帝臨在和旨意。不但如此,我們將要讀到一位很有勇氣的人的話;這些話在民族的勇氣已經喪失,國家災難深重的時候,是不容易公開講出來的。人們不愿意聽何西阿的信息,但是這樣只能使得先知更堅持去宣講。
兩國的失敗(五10-六3)
警鐘響過以后,先知現在接 傳講信息的內容;雖然他是直接指向北國以色列而講的,但是他的話同樣也包括了鄰國猶大。先知開始討論『猶大的首領』(10節)可能是由于一個聽眾的抱怨所喚起的。當何西阿開始對『以色列各支派』(9節)響起警鐘時,藉 提及這個各支派的名,使人聯想起審判也要臨到猶大。一個自之為是的聽眾,他聽到何西阿沒有譴責猶大,可能懷疑他是親猶大的,甚至是叛國者,所以趁這個機會抱怨說︰『猶大又怎樣呢?他們並不比我們好﹗』于是先知迅速地同意他,並且斷言猶大不可避免地經歷上帝的憤怒。(經文中的『挪移地界』可能是指存在在以色列和猶大之間廣大的未定界,第八節提到的三個地方名正處在這個爭議的地界上。)但是猶大也要經歷上帝的審判的事實,並不能沖淡先知斷言的以色列人即將來臨的命運。北國是注定要『被審判壓碎』(11節)。
以色列,這裡稱它為以法蓮,表明它只有一小部分領土還保留一定程度的自由,而且將要發現,他們與上帝的關系已經發酸『朽爛』。在第十二節中的話是很難翻譯的︰英文標準修訂本把它們譯作『蛀虫』和『干木』(中文和合本聖經譯作『虫蛀』和『朽爛之木』),但新英語譯本(NEB)翻譯得比較好,比較接近希伯來原文的意思,而且能與下文(13節)聯貫起來。此譯本用『膿瘡的痛苦』和『潰瘍症』來形容以法蓮和猶大,這就和十三節的『病』和『傷』聯接起來。上帝作為以法蓮立約的親密朋友,現在要對兩個國家發怒,一種在生活中的膿瘡的疼痛將要在兩國中出現,這種膿瘡使得他們與上帝的關系出現病狀。以色列人清楚知道他們的疾病,但是他們找錯了治療的方法,他們差遣使者到亞述去見耶雷布王求幫助(13節)。這指的可能是米拿現王在他統治期間(公元前七四五至七三七年)曾向亞述王求助進貢;但也可能是指何細亞王,即在元前七三二年繼承比加作王的何細亞,他也做過類似的事。不管是誰,任何這類行為都是錯誤的;絕沒有外來的力量,可以醫治以色列由于屬靈生活的缺陷,所引起的疾病。而那位唯一能醫治拯救他們的上帝,現在反倒變成他們新的敵人。上帝,好象少壯的獅子,將要撕裂這個悖逆的國家,待他們好象野獸捕到的獵物,絕沒有能救他們脫離上帝的手的(14節)
因此,上帝將要與 的選民分離,『回到原處』,直等到他們自覺有罪,悔改歸向 ,尋求新的健康的生活。第六章一至三節的話,是一篇典的懺悔詩,如果從內心真誠地唱出來,並且明白其中的意思,它們將為這個國家回轉到生命和信心的真正源頭,鋪平道路。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