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廿六章

【創廿六1】「在亞伯拉罕的日子,那地有一次飢荒;這時又有飢荒,以撒就往基拉耳去,到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那裡。」

原文字義 「基拉耳」停止處,寄居地,反芻,曳去;「非利士」異地,遷居,打滾;「亞比米勒」我父的王。

文意注解 「那地,」指南地的別是巴(參廿二19),該地雨水量稀少,常會發生飢荒。兩次飢荒時隔約八十余年(參十二10)。

「亞比米勒」是『非利士』王的稱號(詩卅四標題;撒上廿一10~15),這位亞比米勒應不同于亞伯拉罕時代的亞比米勒(參廿2),他或者是那一位亞比米勒的兒孫。

靈意注解 非利士人在聖經裡豫表肉體,基拉耳豫表肉體的智慧和良知(參廿1注解)。在本章裡,以撒和非利士人爭競,是豫表信徒經歷聖靈和肉體的爭戰(加五17)。

話中之光 (一)人在平安舒適的環境中,很難顯出裡面真實的屬靈情況,惟有在艱難中仍能愛主的,才是神所要的。

(二)苦難是信心最好的學校,神常用飢荒作教材來訓練 的仆人,以堅固他們信靠神的心。

(三)當信徒得不著屬靈的飽足(「飢荒」)時,常會轉向而尋求肉體的幫助(「往基拉耳去」),想用肉體的手段來解決屬靈的問題,這是我們走下坡路的開端。

【創廿六2】「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背景注解 亞伯拉罕曾因飢荒下到埃及去,在那裡失敗撒謊,幸蒙神保守(參十二10~20)。

文意注解 「我所指示你的地,」就是迦南地,基拉耳位于迦南地的西南部。很可能當時以撒正在為是否下埃及去而躊躇不決。

靈意注解 埃及豫表世界,特別是指生活的世界;迦南地豫表基督。神的旨意是要我們信徒住在基督裡面(約十五4),才能勝過世界(約十六33)。

話中之光 (一)神向人顯現,乃是真實信心的開始;從來沒有一個人未遇見神而能有真實的信心。

(二)人若真的遇見了神,就必會有澈底的順服。今天基督教最大的缺欠,就是不帶領人直接遇見神,卻勸人要順服神。

(三)信徒只要遵照神的指示,無論住在何地都可以得到滿足。

(四)遭遇飢荒時,亞伯拉罕和以撒都朝埃及的路上去,這表示無論甚么人,也不論是在甚么時代,人對于周圍環境的反應,大體上都是一樣的。

(五)神容讓亞伯拉罕下到埃及,卻阻止以撒下埃及,可見神對每一個人的帶領是不一樣的。

(六)神準許以撒寄居在基拉耳,並非 的本意,只不過是為了阻止他下埃及的權宜措施,可見神的『準許』和神的『旨意』不同。信徒應當尋求神的『旨意』,而不要以得著神的『準許』為滿足。

【創廿六3】「你寄居在這地,我必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因為我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和你的后裔。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

文意注解 這裡表明神對亞伯拉罕所應許的福,現在都給了以撒。

話中之光 (一)神的同在乃是神祝福的明証,因為神自己是我們最大的福分(詩十六5)。

(二)在異地作客寄居,隨時都有遭人迫害的可能,但我們只要有神同在,就必不致懼怕(詩廿三4)。

(三)先寄居在「這地」,后才得著「這些地」;信徒對于任何一項真理的認識,必須先在生活中有主觀的經歷,才能實際的擁有那項真理。

(四)以撒之所以一生蒙恩,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始終住在應許之地,從未片刻稍離。

(五)信徒一離開主,就不能作甚么;而且一離開主,我們就立刻枯乾。惟有住在主裡面的,才能多結果子(約十五5)。

(六)我們對于神應許的信心,是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經過不斷地被訓練而加深的。

(七)在一個篤信者的眼中,任何苦難的遭遇,並不能減少神的應許之實在價值。

【創廿六4】「我要加增你的后裔,像天上的星那樣多,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后裔。並且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后裔得福;」

文意注解 「又要將這些地都賜給你的后裔,」『這些地』包括基拉耳在內的全部迦南地(參十五18);后來大衛王征服了整個非利士(撒下五25;八1),成就了這個應許。

靈意注解 「后裔,」原文是單數,指基督, 本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如同「天上的星那樣多」,無法數算;並且還要吸引地上萬邦的人來歸 (約十二32),叫萬國都因 得福。

【創廿六5】「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文意注解 「律例,」指有關祭司、祭禮、祭物等的條例;「法度,」指為使人遵守律例而有的教訓和警戒。

這裡的意思是說,聽從神的「話」,包括了遵守 的「吩咐、命令、律例、法度」;這些不同的詞,是在表明亞伯拉罕對神旨意的順服是完全的。

話中之光 (一)神的應許之福臨到我們身上,雖是出于神的恩典,但也需要我們的配合;信徒絕對順從神的話,是我們蒙福的原因。

(二)我們不單是要絕對的聽從神一般的旨意,並且也要絕對的順從神特殊的旨意。

(三)惟有完全信靠神的人,才能聽從神所說的一切話。

(四)神是因亞伯拉罕而賜福以撒,可見上一代的人在神面前的光景,對于下一代會有切身的影響;為人父母者,應當為著兒女而謹慎自己。

【創廿六6】「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文意注解 「住,」這個字原文在創世記多指人離開自己的家,在新的地方住留一段時間(參四16;十三18;十九30)。

話中之光 神的應許和安慰,是信徒軟弱中的激勵,免于墮落到世界(埃及)裡去。

【創廿六7】「那地方的人問到他的妻子,他便說︰『那是我的妹子。』原來他怕說︰『是我的妻子。』他心裡想︰『恐怕這地方的人為利百加的緣故殺我。』因為她容貌俊美。」

原文字義 「利百加」逗人歡喜,以美迷人。

背景注解 亞伯拉罕曾兩次稱妻為妹(參十二11~13;廿2)。

文意注解 「怕...恐怕,」以撒因信心不足,才有懼怕,但事實証明他的恐懼是多余的,因為他『住了許久』(參8節)都沒有出事。

話中之光 (一)以撒的懼怕說出他忘了神剛剛說過要與他同在的應許;我們雖然聽見了神的話,但是若沒有信心和所聽見的話調和,神的話就與我們無益(來四2)。

(二)『懼怕』是給撒但開門戶;信徒在懼怕的時候要倚靠神(詩五十六3),才不致于跌倒犯錯。

(三)以撒重蹈他父親亞伯拉罕的覆轍,指出一般人常有一種傾向,對于我們所敬重的人,不但是他們的長處,連他們的缺點也喜歡模仿。

(四)亞伯拉罕和以撒的信心都很大,但都仍免不了說謊犯錯;凡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五)「容貌俊美」原是一般人所夢寐以求的福氣,如今卻成為以撒懼怕遭害的因素;世人因福罹禍、因禍得福,福禍無常,日光之下,喜樂享福皆屬虛空(傳二1),惟有屬靈的福氣永遠長存。

【創廿六8】「他在那裡住了許久。有一天,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從窗戶裡往外觀看,見以撒和他的妻子利百加戲玩。」

原文字義 「戲玩」親熱,戲弄,愛撫。

文意注解 「戲玩」這詞與『以撒』的原文相近,是一個雙關語。

話中之光 俗雲︰『隔牆有耳』,此處則是『隔窗有眼』。凡是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太十26)。

【創廿六9】「亞比米勒召了以撒來,對他說︰『她實在是你的妻子,你怎么說她是你的妹子?』以撒說︰『我心裡想,恐怕我因她而死。』」

話中之光 (一)任何謊言只能暫時收效,但終究會被暴露。

(二)神的兒女被世人指摘,乃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

【創廿六10】「亞比米勒說︰『你向我們做的是甚么事呢?民中險些有人和你的妻同寢,把我們陷在罪裡。』」

文意注解 「把我們陷在罪裡,」或系從前的亞比米勒,受過神的教訓,知道玷污別人的妻子,乃是得罪神的(參廿6,9)。

話中之光 (一)信徒的言語不慎,有可能陷別人于罪中。

(二)一件小罪,可能成為許多罪的入口,所以要注意消弭罪惡于開端。

【創廿六11】「于是亞比米勒曉諭眾民說︰『凡沾著這個人,或是他妻子的,定要把他治死。』」

話中之光 (一)世上掌權的,乃是神的用人(羅十三4);信徒要為在位的人代禱,使我們可以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二1~2)。

(二)不信主的人也講究公義和法製;信徒蒙神揀選,並非由于他們的義行勝過世人,乃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

【創廿六12】「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

文意注解 「那一年,」指遭遇飢荒的那一年,當別人幾乎沒有收成的時候,他卻有豐收。

「百倍,」是一個概數,形容『眾多』之意,也表明最高的收成(太十三8)。

話中之光 (一)以撒因著順服神的指示,就大蒙祝福;許多人因著不順服,就受了許多虧損和無謂的痛苦。

(二)全然倚靠神的人,必得全備的供應,在飢荒的日子仍能飽足(詩卅七19)。

(三)耕種是在乎人,但收成卻在乎神;不耕種的人,不能指望有收成;但是耕種的人,仍須仰望神的祝福。

【創廿六13】「他就昌大,日增月盛,成了大富戶。」

原文直譯 「他就變得『大』富有,而且他越過越『大』富有,直到他成了『極大』富有的人。」

話中之光 (一)有錢並不是罪,神愿意我們信徒也能昌大富足。

(二)我們的昌大,不在乎自己的本事,乃在乎倚靠神。

(三)神的祝福不是一次就過去的,而是持續不斷的(「日增月盛」),直到達成神的心意。

【創廿六14】「他有羊群牛群,又有許多仆人,非利士人就嫉妒他。」

文意注解 以撒住在基拉耳,原不是神的本意,而是權宜措施的準許。從本節開始,神逐步興起環境,要把他逼回別是巴。

話中之光 (一)信徒擁有財富,一面是神的祝福,另一面也是一個試驗︰它可能成為靈性的拖累,又可能遭致別人的嫉妒。

(二)信徒蒙神祝福的見証,對追求財富的世人來說,有時反而會令他們眼紅,因此就采取敵視的態度。

(三)信徒無端遭受別人的嫉妒和敵視,許多時候正顯出神在環境中的帶領。

【創廿六15】「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日子,他父親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填滿了土。」

背景注解 巴勒斯坦南地的井可分為『水井』和『活水井』兩種︰一般的水井系指蓄水池,就是在地下挖一個大坑,底層通常是達到石床,故水份不容易滲漏,然后沿山開溝作疏導,待天雨時引水入這水池;另一種是有水自地底泉涌出來的井,叫作『活水井』,這種井相當稀罕珍貴。

文意注解 這裡的井是指一般的水井,即蓄水池;塞住溝渠,就無法引進雨水,又用土填滿水池,便不能作蓄水之用。『塞井』意即切斷別人生存的倚賴,剝奪在該地居住的權利。非利士人為著嫉妒,竟然背棄了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參廿一22~32)。

靈意注解 『井』豫表基督。挖井就是追求基督。『亞伯拉罕時所挖的井』乃是豫表歷世歷代被主使用的眾仆人,他們對主耶穌所有的屬靈追求、認識與領受。換句話說,歷代以來的古聖,他們對基督領受一切的豐富,都是亞伯拉罕的水井。亞伯拉罕的水井,被打出來的水是供當時牛羊喝。這是說明古聖當時對基督的追求領受,是為供應當時神子民的需要。可是,亞伯拉罕的水井被塞住了,以撒必需親自重新挖井。

以撒重新挖他父親亞伯拉罕所挖的井,也是表明信徒的裡面曾經被聖靈充滿,但后來被罪惡和情欲所杜塞,故重新挖井意即除去杜塞。

話中之光 (一)神不愿意我們一直停留在百倍收成之地,滿足于神初步的祝福,而不肯努力追求更深的屬靈成就;我們若不肯主動地追求,神就會興起環境來,叫我們被動地追求。

(二)世人的良知有其限度,所以不要奢望他們會長久信守諾言。

(三)非利士人填塞水井,對他們自己並沒有甚么好處;嫉妒常會叫人失去理智,寧可兩敗俱傷。

【創廿六16】「亞比米勒對以撒說︰『你離開我們去吧。因為你比我們強盛得多。』」

話中之光 (一)當世人繼續過目中無神的邪惡生活時,神子民的存在會引起他們的敵意。

(二)自大的人只能容忍比自己貧弱的人,不能容忍比自己富強的人。

(三)人與人之間共患難容易,共繁榮卻難。

【創廿六17】「以撒就離開那裡,在基拉耳谷支搭帳棚,住在那裡。」

文意注解 在迦南地居住的人,一般多居住在山崗,谷地是為牧畜和耕種之用的。為這原因,富貴人家都住在山崗的城堡,越下山坡就越是窮困和無身分的人。因此,以撒從基拉耳遷到基拉耳谷支搭帳棚居住,意即他明顯地受到歧視對待。

靈意注解 「基拉耳谷,」字義是『深又狹的山谷』;『深谷』是豫表懷著謙卑的靈(即靈裡貧窮),到深處追求基督;『狹谷』則豫表生命的道路(參太七13~14)。『深而狹』是指著隱藏說的,意即隱藏的追求。我們不只要有在人面前公開聚會生活,並且也要有私下尋求主的生活。

「支搭帳棚,」豫表過著寄居客旅的生活。就著經歷而言,我們對世界的態度是客旅,看世界不過是寄居之地,所以就不該在世上扎根。

話中之光 (一)以撒被迫離境,自然會有很大的損失,但他順服神,從神手中接受一切安排。

(二)井被非利士人堵塞住了,以撒卻還住在帳棚裡──有時候我們好像枯乾了,憑信還住在主裡,不憑自己的感覺而活。

(三)我們如果要追求基督,就得在主面前學習謙卑。因為何時我們自以為有,而自滿自足,屬靈經歷即刻停止長進。

【創廿六18】「當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亞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來,仍照他父親所叫的叫那些井的名字。」

話中之光 (一)就著經歷說,雖有古聖把許多屬靈的豐富和真理傳給我們,但我們自己仍須要有『頭手』的屬靈追求和認識。

(二)感謝主,歷世歷代古聖的著作已為我們留下許多的古井(屬靈豐富的產業),等待著我們去承受。今天這些古井能否流出井水,就得看你、我有否去重新挖井。

(三)我們從前的屬靈經歷和享受,可能會被肉體(「非利士人」)所塞住,所以必須不斷挖井,天天追求更新的經歷和享受。

【創廿六19】「以撒的仆人在谷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

原文字義 「得了」找到了。

文意注解 「得了一口活水井,」『活水井』是指有水自地底泉涌出來的井,這種井在巴勒斯坦地相當稀罕珍貴。

話中之光 (一)因著以撒肯忍讓不爭,接受犧牲損失,神就賜給他一口活水井。

(二)人所填塞的井原本就會枯竭,即或不塞住,早晚也要變成被棄的枯井;但神所賜的井,從其中所涌出的活水,卻長流不息。

【創廿六20】「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說︰『這水是我們的。』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就是相爭的意思),因為他們和他相爭。」

原文字義 「埃色」相爭,爭吵,爭論。

靈意注解 「基拉耳的牧人,」就是非利士人,豫表我們的肉體和情欲。

「以撒的牧人,」豫表我們的靈。信徒的靈肉相爭,彼此為敵(加五17)。

話中之光 (一)信徒要作個不隨從肉體,只隨從靈的人(羅八4)。

(二)我們若順著靈而行,就不致于放縱肉體的情欲(加五16)。

【創廿六21】「以撒的仆人又挖了一口井,他們又為這井爭競,因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就是為敵的意思)。」

原文字義 「西提拿」為敵,敵對,仇待。

文意注解 『敵對』比『相爭』嚴重,顯明非利士人的迫害是越過越厲害。

【創廿六22】「以撒離開那裡,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原文字義 「利河伯」寬闊,寬廣,自在,空曠。

文意注解 這裡告訴我們以撒的品格,也指出以撒信心的性質。一面說出以撒是一個平和沉靜的人,他不愿和那班霸占他的井的人相爭;另一面說出以撒也是一個堅忍持久的人,靜靜的繼續挖井,直到他挖到一口仇敵所不能占有的井,他稱它為「利河伯」,就是『寬廣』的意思。以撒是一個滿享安息的人,對于他的本分堅忍並熱切;就是這一種堅忍持久的信心,使他能充分享受神的祝福。

話中之光 (一)為順服主所遭受的損失,若比起主為此所賜的祝福,真是微不足道。

(二)人與人相處,如果無端遭受忌恨,「離開」對方,乃為上策;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羅十二19)。

(三)俗雲︰『退一步,海闊天空。』逼迫將以撒帶到寬闊之地,外面的爭競擴大了以撒裡面的度量;人若甘愿為主的緣故忍讓不爭,主必以 無限的自己作補償。

【創廿六23】「以撒從那裡上別是巴去。」

原文字義 「別是巴」盟誓之井,七之井。

背景注解 「別是巴」是以撒隨父親亞伯拉罕長期居住的地方,在那裡有很好的屬靈生活(參廿一31~33;廿二19),因此可算是最合神心意的地方。

【創廿六24】「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 神,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要賜福給你,並要為我仆人亞伯拉罕的緣故,使你的后裔繁多。』」

文意注解 「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當夜』就是以撒上別是巴的那一天晚上,這事表明他返回別是巴符合神的心意。

「我仆人亞伯拉罕,」是創世記惟一稱亞伯拉罕為『神的仆人』的經節,表示亞伯拉罕像仆人般順從神的話。

話中之光 (一)人回到正確的立場上,乃是蒙神喜悅的事。

(二)每一次神向人顯現,必帶來新的祝福和恩典。因此一個人若要經歷屬靈的豐富,必須蒙神多次向他顯現。

(三)神重新題起 的應許,表明神是永不改變的神。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裡都是是的,所以藉著 也都是實在的(林后一20)。

【創廿六25】「以撒就在那裡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棚;他的仆人便在那裡挖了一口井。」

文意注解 以撒築壇並求告耶和華的名,這是對神向他顯現和應許的回應(參十二7~8)。

靈意注解 本節說出信徒屬靈生活的幾項要素︰

1.築壇︰敬拜神,與神交通。

2.求告神的名︰信靠神。

3.支搭帳棚︰保守在地上客居的身分。

4.挖井︰尋求屬靈的供應。

話中之光 先築壇后支搭帳棚;先奉獻,然后才有正常的生活。

【創廿六26】「亞比米勒,同他的朋友亞戶撒和他的軍長非各,從基拉耳來見以撒。」

原文字義 「亞戶撒」抓牢,屬我的物業;「非各」健壯,口詞超群,指揮,統率。

文意注解 「他的朋友,」可能是指他所言聽計從的國策顧問;「軍長非各,」有謂『非各』並不是人名,而是軍隊指揮官的稱號,即便是指人名,也必不是亞伯拉罕時的那位,或許是同名同姓(參廿一22)。總之,亞比米勒攜帶他最高級的文、武官員同行,前來會見以撒。

【創廿六27】「以撒對他們說︰『你們既然恨我,打發我走了,為甚么到我這裡來呢?』」

【創廿六28】「他們說︰『我們明明地看見耶和華與你同在,便說,不如我們兩下彼此起誓,彼此立約,」

原文直譯 「...因此我們說︰讓我們中間,就是你我之間,彼此起誓吧,讓我們與你立約吧。」

話中之光 (一)神的同在是明明看得見的,不但自己看得見,連世人也能看得出來。

(二)以撒一日留在基拉耳,一日就免不了仇恨和相爭,但他到了別是巴,便相安無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貼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八6)。

【創廿六29】「使你不害我們,正如我們未曾害你,一味地厚待你,並且打發你平平安安地走。你是蒙耶和華賜福的了。』」

文意注解 「正如我們未曾害你,」其實這話並不正確,因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參19~21節)。

【創廿六30】「以撒就為他們設擺筵席,他們便吃了喝了。」

話中之光 (一)我們與世人相處的正確態度,一方面是要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林后六17),另一方面則要學習全然恩待他們。

(二)信徒應當為世人常常設擺福音的筵席,將基督的救恩供應給他們。

【創廿六31】「他們清早起來彼此起誓。以撒打發他們走,他們就平平安安地離開他走了。」

文意注解 「以撒打發他們走,」意即以撒陪著他們走一段路程(參十八16)。

【創廿六32】「那一天,以撒的仆人來,將挖井的事告訴他說︰『我們得了水了。』」

文意注解 前面第25節提到以撒的仆人在別是巴挖井,但到與亞比米勒結盟立約那一天才挖掘成功。

話中之光 (一)信徒甚么時候除去和人之間的隔膜,甚么時候就必得著聖靈新的充滿,而有豐滿的活泉涌流出來。

(二)我們是先有舍己、犧牲、退讓,后有生命、恩典、祝福。

【創廿六33】「他就給那井起名叫示巴;因此那城叫做別是巴,直到今日。」

原文字義 「示巴」起誓,豐盛;「別是巴」盟誓的井。

文意注解 從前亞伯拉罕掘井的地方也叫『別是巴』(參廿一31),或者范圍較小,如今以撒重申他父親為該地方所起的名,並把范圍擴大到全城。

【創廿六34】「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兒猶滴,與赫人以倫的女兒巴實抹為妻。」

原文字義 「比利」闡釋者,井泉所屬;「猶滴」屬猶大人的;「以倫」強壯,橡樹;「巴實抹」香氣,悅意。

文意注解 「以掃四十歲的時候,」即以撒一百歲的時候(參廿五26)。

【創廿六35】「她們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裡愁煩。」

文意注解 極可能是因為她們熱衷于敬拜外邦偶像,致令以撒和利百加為兒子並后代的信仰而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