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第四章

火箭(四1-24)

(一)

第四至六章告訴我們,雖然在當地人民反抗之下,聖殿終于完成。在本章裡我們看到,他們阻礙工程發展初步成功。

第四章的結構,初看起來,稍為混亂。一至五節,廿四節所載事跡,只占歸國后一段短短的時期,即是從主前五三八年到主前五二○年(24節的大利烏第二年);六至廿三節描寫歸國的人在薛西斯一世(即亞哈隨魯王),主前四八六至四六五年,及亞達薛西一世,主前四六五至四二五年。如果在念的時候,廿四節是隨 廿三節,本章在邏輯上,似乎不合情理(理由是大利烏王在亞達薛西之前一段長的時間)。事實上,六至廿三節當視作一段括弧裡的話。依照所知,在古代寫作的慣例,廿四節乃重述括號以前,所述最后的一件事。

這種情況,很像現代小說及電影裡的『重述』或『再映』;不過這裡所言乃『預述』或『預映』。這裡主要仔細觀察的事項,是在不同的時間所發生相似的事件。我們讀到歸國的人,遭遇敵對,不只在他們初住猶大的時候,這種事件斷斷續續地發生,近百年之久,這都是記載在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之中。這種不停地遭遇敵對,不只寫在『預述』裡,而在四至五節所用動詞的時態,如『使……手發 』,『擾亂』,『賄買』,都是慣常性的行動。這說明了敵對行動的本質。凡是上帝發動新的靈性工作,必有反拒隨之。很有趣的,六節所用『控告』是stina,與『撒但』有密切的關系。這裡不很清楚,這點是否只是語義的關系。不過在歸回的人看來,他們遭遇敵對行動,乃是出于惡者的『火箭』(弗六16)。

(二)

回歸者的敵人采取不同的策略。第一種是往見所羅巴伯,想用同化的方法去消滅他們。敵人指出,他們之間有許多的共同點(2節)。這裡所提起的亞述王以撒哈頓,使我們記起,當撒瑪利亞在主前七二一年落入亞述手中,大批以色列民放逐到其他區,留下許多空地,以撒哈頓將北方人,或大部分北方人移居該處。(這遷移的事,記載在王下十七1-6。亞述王為撒珥根,主前七二二至七○五年。以撒哈根為主前六八一至六六九年,可見亞述將北方人移植撒瑪利亞。繼續進行 一段長的時間。)我們這經文,又與王下十七章廿四節以下有關。在那裡,我們讀到,亞述鑒于移居在那裡的人,遭遇困難,提供以色列祭司,教導他們如何敬畏耶和華(28節)。這是所羅巴伯敵人宣告他們也敬拜上帝的依據。不過列王紀經文,說得很清楚,他們所行,非常的膚淺,『然而各族之人……各為自己製造神像』。(王下十七29)

這裡我們看到回歸的人與當地的人接觸遭遇的第一種危險。他們在重要的地方,似乎與他們相似。四至五節的活動,乃是敵人想以甘言巧語,以為自己與歸回的人,有同一命運,說服歸回的以色列民,放棄他們正在熱心所做的事。第五節更清楚說,他們僱用『謀士』,去破壞他們的『計謀』。那就是說,他們以假意的關心和勸告,想引誘回歸的以色列民,離開上帝的心意,走向歧途。當第一個詭計被識破(3節),或許改變了策略(從自愿協助建造,改為勸告他們不要建造)。但是他們的動機還是一樣。當地的人,要歸回的人完全和他們一樣。但是這些人所 忠的,基本上不是耶和華。從歸回的以色列民來說,與當地的人同化,就是毀滅自己。所羅巴伯的拒絕(3節),乃是出于屬靈的真知灼見。使徒保羅同樣警告基督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的標準和思想。只有『變化』,憑借更新的心意,才能遵行上帝的旨意(羅十二2)。

怎樣才可以完成工作?(四1-24)(續)

(三)

在亞達薛西王的時候,利宏和他的手下,上本奏告,顯出反對者的實力。(8節以下。注意上本奏告亞達薛西,參看7節,這是上本奏告的第二次,第一次是上本給薛西斯,見第6節。)在這裡,我們看見改變了戰術。他們的仇敵(新的一代)向皇上奏告,不直接針對歸回的以色列民,他們所重的,並不在乎他們之間的相同點,而是他們之間的相異點。他們表明自己乃是忠于帝國的良好臣民。奏本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明白他們活動的背景。第一,它是用亞蘭文寫的。亞蘭文和希伯來文有密切關系。它原本是亞蘭人的語言。他們是屬于閃族,在遠祖時代,已與以色列有密切關系。以撒妻子利百加,雅各妻子拉結和利亞都是亞蘭人。在申命記廿六章五節,雅各自稱亞蘭人。在波斯時代,亞蘭文成為官方所定通用的文字。因此利宏和其手下的人,以正確的媒介亞蘭文上本奏告。

第二,這奏本使我們看見這王國裡的多樣性。第九節不只告訴我們在撒瑪利亞,那些處于高位的人物,也告訴我們,繼續了好幾代的遷移政策,這省裡的人口,由不同的種族(代表他們的領袖)組成。亞斯那巴,更熟知的名字亞述巴尼帕,是亞述的最后一個帝王(主前六六九至六二六年)。在上奏波斯王亞達薛西的奏章中,有關描述敘利亞王亞斯那巴的情況,使我們知道,在各種事件的中心,雖然起了震天動地的劇變,在此帝國省分中的生活實況,改變得很少。亞斯那巴只不過是亞達薛西前輩之一。

這樣,提說亞斯那巴的事,與十四至十六節很明顯的諂媚逢迎,屬于相同的性質。在這段經文中,利宏表示他對于在撒瑪利亞地方,國王的利益受到損害,感到憂慮。這種精巧的戰術發生果效,只因為當時的情況,在主前第五世紀,波斯帝國遭受反叛的困擾,著名的是外幼發拉底斯的梅加皮實省長的叛亂。當時由于與希臘戰爭,如馬拉松及德摩比利之戰,金錢消耗很大,弄得國庫空虛。這似乎也增加了反叛的因素,中央政府增加向各省的稅收。我們很了解,亞達薛西內心的不安。利宏于是指出河西的一個省分,在那裡許多民族,都熱心 忠帝國,只有歸回的猶太人,不是這樣。在歷史上可以証明耶路撒冷乃是一個反叛的城市,如希西家不肯事奉亞述(王下十八7,大約主前七二四年),及西底家發動爭取自巴比倫獲得自由,結果流產失敗,造成主前五八七年的大悲劇(王下廿四20)。波斯的君王很明顯地能取得亞述和巴比倫的編年史。顯然亞達薛西的心,受到了挑動。

(四)

利宏收到的回複(17節以后),顯明他放下的誘餌,已全部被吞吃,發生很大的功效。亞達薛西恐怕失去稅收(20,22節),或更怕猶大日益強大,遠超過利宏及歷史記載所言(20節也說得過分,就是大 ─所羅門時代也不過如此)。亞述─巴比倫的記載,或許也是夸大其詞,以顯出他們偉大的勝利。這是亞達薛西得到的資料。在舊約聖經裡,的確也有記載,所羅門接受鄰國的進貢(代下九22-28)。無論怎樣,亞達薛西已被說服,下令停止重建工作(23節)。(這次重建,在以斯拉─尼希米記其他的地方,沒有記載。尼六15,此事發生,很清楚是在尼希米的重建之前。尼希米的重建成功完成。不過12節所雲,重建已經開始,可以說明為何尼希米以后,很快就完成了工作。附帶的,本節較好的翻譯當為『他們正在開始重建城牆,修築根基。』我們不可能設想在尼希米之前,已經接近完成。)

全章最令人注意的特點,整體而言,是對于前因后果潛在的錯誤觀念。敵人和君王一般都認為君王的意旨無比重要(15,21節),而其權力藏在王室諭旨裡面(19,21節)。在第一章裡,我們已經講到古列所做的事,和聖經作者的觀念不同。更具體的說,敵人說出自責的話。為要表明他們與歸回的以色列民共同之處,慌張中泄漏了該死的事實,就是他們在以色列,沒有真正祖傳的東西(2節)。最覺得諷刺的,雖然反對歸回的以色列人,在所羅巴伯及亞達薛西時代,獲得成功(23節以下),但是我們看見下一章,到頭來,所得的效果,卻適得其反。或許由于利宏上告的奏本引起亞達薛西的恐懼,有助于促使他差遣那以忠于波斯有名的尼希米前往耶路撒冷。他受的使命是利宏這一幫人所厭惡的﹗利宏很明顯的不知道這諺語︰『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參閱25節)即使這君王覺察利宏的愚昧,或以此事為樂,他不會知道自己在這百姓重建的事上,擔任的角色。從這百姓中,將來要出現一位真的君王。當詩篇作者大聲說︰

人算甚么,你竟認識他;
世人算甚么,你竟顧念他?
人好象一口氣,
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詩一四四3-4)

他內心可能布滿了人們自欺的托辭,正如本章裡布滿的一樣,這些托辭從上一代傳至下一代,至終都成夢幻泡影。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