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歌革這一系列的豫言,其中包括卅八至卅九章,是全卷以西結書中,最難解的部分。若干審慎的注釋學者認為,有許多難處,似乎無法克服;就整體而論,更有不少獨特的詞語和經節,解釋起來似乎沒有多大意義。還有一些學者,根據他們自己所處時代發生的事,隨意解釋這兩章聖經。藉 他們很勉強的解釋,出現了一些麻煩的問題。然而,不論一個人是站在甚么立場上來討論這幾章聖經,開始即承認在解釋方面有許多難題,乃是明智的。
(一)第一個難題,就是文字晦澀;這兩章聖經所論到的事情,與現在的地理位置,具有重大的關系。
從整體來說,以西結書共有四十八章,正如我們所了解的,其中各種不同的資料,都是從這位先知的生活和工作得來的。從某一角度觀察,一至卅七章為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四十至四十八章是一個附錄,主要的問題,乃論到上帝的聖殿,將在應許之地重建。這個附錄詳細述說上帝的聖所,為本書結尾主要部分(卅七27-28)。在本書的主部與附錄之間,就是關于歌革的這兩章聖經。這個地點重要嗎?或者這兩章聖經可以放在四十至四十八章之后,豈不是照樣很好嗎?對于這個問題沒法肯定作答。
(二)關于這兩章聖經的作者,也是一個問題。這兩章聖經是出自以西結的手筆呢?或者是他的門徒以后所寫呢?再不然,就是編輯認為適合,將這些豫言增補進去,實在很難確定;我個人覺得,這兩章聖經是出自以西結的手筆,但是其中的材料,使那些負責編輯工作的人,感到很難與以西結的思想精密配合。
(三)這兩章聖經,應當沿 向外邦傳講聖諭(廿五至卅二章)的路線解釋;或是應該視為啟示,描述時代的末了呢?從某一角度觀察,這兩章聖經在表面上看起來,和那些向外所傳的聖諭相似,因此是以古代歷史的事實為根據。歌革很可能是吉集斯(Gyges),為第七世紀呂底亞(位于小亞西亞的西部)的一位王;但『瑪各地』(2節)不詳。米設和土巴(2節)都是小亞西亞的領土,其他的地方都已知地理位置。然而,這兩章聖經所論到的地理和歷史,都有一種特別的氣氛,可以稱為『啟示性的地理』。當然,在新約時代,有許多章節,必須用啟示性的方式加以解釋(參閱啟二十8),顯示那時有人相信,這兩個地方的實體,是論到遙遠的未來。
(四)這兩章聖經的困難是,不知應作歷史性的解釋,或啟示性的解釋?對于巴比倫的審判,以西結書顯然缺乏資料。根據過去長期的觀察,迫害嚴重影響寫作的藝術。如果以西結當時是住在巴比倫的一個俘虜,要寫關于巴比倫的事情,當然,他一定不敢公開提到巴比倫的名字。所以這兩章聖經的內容,可以說是促使毀滅的作品,內容必須晦暗不明,在完成之初,可能要隱藏起來。以后,當被擄生活成為過去的時候,這些作品才敢公開,並且增補在以西結書裡面,但是當時原稿的故意晦澀,對于未來的讀者,即成為一種面紗,在意義方面,不易明白。開啟這些難題的鑰匙,在以西結所處的時代,已經消失無形。
對于上述的各種難題,雖然找不到簡單的解答,不過這些難題,卻立定若干界線,解釋的人可以審慎的循序進行。從消極與積極的角度,概括扼要的說明如下︰(甲)從一種消極的角度觀察,一個人必須謹慎,不要根據假定,便很自信的解釋,這些豫言只是對于二十(或其他指定)世紀的豫測。有一部分近代釋經學家,公開認為瑪各就是蘇聯,米設為莫斯科,土巴為他巴斯克(西伯利亞的城名)。說得輕一點,這么一個程序,實在危險;這種解法必為現代讀者增添更多的神秘和偏見,遠超出先知的思想。(乙)從積極的角度觀察,承認有不敢確定的內容在這兩章聖經裡面,必然迫使解經的人設法去証實先知所傳的主要信息。這個信息廣義上,是上帝掌管人類的歷史。更精確的說,上帝掌管歷史的目的,乃是叫世上的萬民,了解 的神聖(卅八16,23;和卅九7,13)。假如我們抓住人類和國家的邪惡陰謀,必受上帝的審判;同時上帝審判的目的,就是要向全人類表明 的神聖。這樣,我們對于以西結書中這兩章不同尋常的聖經,才領會其中的要領。至于其中的細節,是否與以西結時代的一國或列國,或是末后日子的一個國家有關,都可以不理。
歌革從各國,就是當時世界上最遙遠的地區(2-6節),招聚許多人,組成一支強大的聯軍。這支軍隊對于自己的力量,非常有信心,設計一個陰謀(10節)。因為應許之地和那些複興的居民,提供一個巨大的軍事目標︰國土沒有設防、城邑和鄉村都沒有城牆,國民安然居住,各人從事自己的工作,與人無爭。對于歌革和她的盟國來說,侵略這樣毫不設防的國家,為自己掠奪一些戰利品,必然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因此計畫既已豫備妥當,就要開始軍事行動。
然而當軍事行動展開的時候,竟為歌革和她的大軍所未考慮到的一個因素所擊退︰以色列雖然沒有設防,上帝卻是她的防 者; 在侵略的軍隊中引發一次大地震,造成極大的毀壞(19-22節)。這次地震造成那么大的一場混亂,致使那些侵略者,當日感到非常迷惑,自己互相攻擊。軍事行動居然那么容易轉為大敗,上帝的百姓並未舉起一只手,來保護自己,但上帝藉 支配自然的權能,帶來了得勝。
當這次豫言繼續開展下去的時候,在以西結思想中所含的神學意義,漸漸的比從前更加清楚。
(一)這個豫言說出神學方面的一種兩難。以西結早就豫料到,並且宣告一個日期,選民必從被擄之地歸回,重新在應許之地安然居住。可是當那個時代來臨的時候,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存在;他們有許多乃是代表權勢和邪惡,並將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巴比倫帝國表面的穩固,使他涌出這一連串的思想,並非絕對不可能。但是不論情形如何,他在異象中看見一個遠方的世界,不管其中是多么邪惡,上帝的良善必定建立起來。因此他所描述的戰爭,在本質上,乃是最后的一場『宇宙』大戰,在這場戰爭中,罪惡將被 除,公義一定得勝。
在神學方面解決持久邪惡的方法,必然是用爭斗的字眼來表達,因為寫實性和隱喻性的罪惡,繼續不停的掙扎,反對世間良善的存在。因此,以西結對于最后一場戰爭的描述,乃是啟示戰爭序幕的一種投射,是在我們所住的這個世界裡面,善惡之間經常發生的爭戰。這一幅圖畫,好象是從人類歷史的架構中,選取出來的,如今繪製在這塊啟示的畫布上。在這幾章暗淡的經文裡,這位先知對于重大事件的描述,實際說來,乃是一種信仰的特別聲明;最后,藉 上帝直接干豫世界的事務,世間的罪惡必被征服。
(二)通過這整個景象,主動權操在上帝手中。歌革和他的盟國認為,他們圖謀軍事惡計,但實際上,乃是上帝的作為(16節)。那些邪惡的軍隊認為,他們必能戰勝一個毫不設防的國家,但是上帝卻將他們征服。這位先知深信,最后上帝不僅可以征服世界的罪惡,而且這種得勝也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
在以西結當時所生存的世界中有暴力的特征,而在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紀裡也繼續有暴力,將這位先知的指望,與別人分享,實非易事﹗然而他已宣告,最后必將勝過罪惡,並重建世界和平的希望。超越現有邪惡的權勢,他看見遠方有一個更美的世界,而他也請求所有的人,一同分享這個異象。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