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再一次把比喻,轉向他本國的百姓,傳講審判將臨的神聖信息。他宣告審判的豫言攻擊南方,尤其是『田野的樹林』,說,有一種火必要燃起,燒滅路上的一切樹,所有的樹都必燒焦,青的和枯干的無一幸免。沒有甚么東西,可以熄滅南方樹林中的火,甚至那些驚恐旁觀的人,也必被火焰燒焦,所有看見這場毀滅性大火的人,都必知道火源非常明顯;點燃這次大火的,乃是上帝﹗
當以西結宣講這個比喻的時候,他對于這件事情非常清楚,只是那些聽眾,並不了解其中的意義。他們發怨言說,這位先知是『說比喻的』。他們雖然不是具有特殊觀察力的聽眾,這個比喻卻無不帶 奧秘。講論納吉(Negeb)樹林中的野火,是瘋狂的;很多人都知道,納吉是在猶大的南方,為一大片廣闊無樹的土地。納吉樹林中發生大火,實在是不可能的,正如一場大風沙不可能臨到『黑林』(德國西南部的森林地區)一樣。因此,以西結憑 上帝的許可,開始解釋這個比喻。
這個比喻所講論的,乃是耶路撒冷;納吉這個名字,只是指南方(由巴比倫經猶大的那條道路,到達耶路撒冷,再從北方通往南方)。樹林中的大火,乃是耶和華報複的刀,已經拔出,在審判中要攻擊南方的城市。當樹林中發生大火的時候,一切青樹和枯樹都必燒毀。所以在耶路撒冷的審判中,義人和惡人也都要消滅。城中的罪惡好象夏天干燥的樹林,星星之火即可引發駭人聽聞的大破壞。
這個比喻和解釋,進一步說明這位先知多愁善感的性情,和他那種錯綜複雜的先知使命。
(一)以西結非常關切他本國的同胞,是否了解上帝的信息。上帝命令他去宣告一個比喻,所以他立即采取行動,迅速的傳講,只是他本國的同胞無法了解。因此他得到準許之后,就去解釋比喻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已經完成他講述比喻的職責,但是他還有更深一層的使命,就是叫他本國的同胞完全了解。因此他又向前邁進一步,開始走第二哩。
上帝的托付,其中含有責任的完成。但是緊緊抓住更深一層內涵不放的人,必不滿足于責任。只要能幫助百姓了解上帝的旨意,不論如何努力都不會過分的。
(二)這位先知的事奉工作,不僅要求他去走第二哩路,而且迫使他筋疲力竭,在情緒方面敲起喪鐘。以西結的使命令人心碎;他從不說愉快的話語,而他忠心地工作只帶來悲傷和嘆息。在以西結所傳的信息中,他公然的悲傷,有一部分是可以看見的;但那並不是戲劇性的,只用動作表演,內心卻不悲傷。他知道他所宣告的信息,就是毀壞必要應驗,而且為此深感悲傷,好象親眼看見一樣。以西結的經歷,也正是上帝許多仆人的經歷。因為沒有任何聖工,是冷淡而不動感情的。使命本身即帶來悲傷和發出嘆息,必使一個人看見世人的需要,時常感覺失望,無法將它處理妥當。
刀是廿一章的重要主題;將各種不同的豫言,因為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刀』,搜集在這一章裡面,並在不同的時間傳講,這是可能的。在前面幾節裡中,這位先知曾經說到審判的刀將臨到,攻擊聖城的居民。在下面的幾節經文中內,他提到巴比倫王的刀(18節)和拔出來的刀,攻擊亞捫人(28節)。但在這段簡短的經文裡,可以看出編輯所做的潤飾工夫;就全體而論,形成本章的焦點。其中所強調的,並不在于刀將扮演的審判,也不在于將刀緊緊握在手中的人;此處所說刀的本身,便呈現出生命和力量。其目的是使人注意審判的工具,並不是審判本身,因此使整章具有連貫性。
這一段簡短經文的細節,要作確切的解釋,實非易事;所存留下來的原文,可能不是完整的形式。但有許多話語和動作與刀有關,按照這幾節經文的意義而論,這可能是一個用行動扮演的豫言。第一,先有一首『刀歌』(9-10節可能是其中經節的一部分)。其次,還有幾種動作;就是實際的將刀磨快和擦亮(11節),哀號(12節),拍掌(14節),並且拿 刀,表演各種戲劇性的動作(12,14,16節)。
以西結已經向他本國的百姓,顯示土地用行動表演的能力,特別富有戲劇性,具有豫言性的內容,現在地更向前邁進一步。他利用一種『刀舞』(究竟是希伯來人或是巴比倫人的刀舞?無法確知),帶 吟唱的字句,和刀光橫掃的行動等,去說明刀劍破壞的力量,表明這是上帝審判的工具。這種形像化的手法非常有力,緊緊扣住人的視力和聽力。起初是追憶古時以色列人所相信的,主耶和華為戰士(參閱出十五3,詩廿四8);就古時敬拜的語言說,耶和華是為以色列人爭戰的;這裡 的刀已經拔出,要在審判中攻擊以色列人。
本章的信息,雖是我們非常熟悉審判將臨的主題,但在這裡,在本質上有兩個特殊的方面,十分有力。
(一)只讀這些話語,簡直無法表達出,緊緊抓住那些被擄聽眾視聽的力量。他們看見這位不嚴肅說豫言的傳道人;以西結在他們面前跳舞,好象一個瘋狂的苦修曾一樣,高唱好戰的詞語,刀光左右閃爍,表演刀舞的禮儀。任何人必然想象,也許是蘇格蘭的一位聖職人員,緊緊握 高地舞所用的兩把刀;為提高表演所發生的影響,使兩把刀圍繞 他的頭旋轉。或是像從前美國西部的一位牧師一樣,指頭掛 六支槍,然后宣告上帝的話。這種表演一定會令人激動,可是這位先知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嘩眾取寵的人;他只是利用各種方法,吸引人的注意。他的信息一定被人聽從;而且未來全倚靠它。假如他以怪異的行為傳講信息,他必使自己成為取笑的對象,他深知,他已將信息的精義傳揚出去。
(二)以西結第二次表演刀舞的戲劇范圍,是他倒轉希伯來人所熟悉的比喻,藉以加強他的觀點。他本國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耶和華是戰士;但那種說法總是意味 耶和華必為 的選民爭戰,攻擊以色列的仇敵。現在他們覺悟,這位戰士的烈怒已經反轉過來,攻擊他們。根據過去的經驗,他們知道這位戰士是無敵的,所以他們有理由懼怕。
然而,我們必須當心古時的形像,它固然可以使我們得到舒適,但因為我們的行為邪惡和拒絕上帝,我們可能將使人得到安慰的形像變為可怕的幽靈。我們也許一再的歌唱,那首古老的『上帝進行曲』(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普天頌贊修訂本三○二首第一節),思想詩中所含真正的意義,那是基督徒的一首盼望之歌。
我的眼已經看見,主降臨的大榮光,
在踏盡含忿怒的一切不良葡萄種,
已抽出 的怒劍發出雷電聲隆隆,
我們若留心傾聽以西結所說的豫言,必然曉得上帝『可怕的快刀』,並不總是希望的基礎。以西結叫我們先察驗內心,然后悔改歸向上帝,並且尋求赦免。
這是第三次關于刀的豫言,同樣難以詳細解釋;幾乎可以確定,這與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有關。主前五八九年間,土地面積狹小的猶大國,與亞捫訂立聯盟條約;他們希望藉 聯合,設法抵擋巴比倫帝國的威脅。對于那些被擄的人來說,這個新聯盟的消息,必為他們造成一種希望的感覺,使他們對當時實際的政治和軍事形勢無法清楚的了解。以西結所說的豫言,是向那些聽到這個消息的人說的,指出他們再度培育虛幻的盼望。
這段經文難解,事實上是因為這位先知又將動作與言語結合在一起;而對于扮演豫言的敘述是那么精簡,所以在結構方面不易改變,因為所有動作和言語的解釋,都有非常緊密的關系。
這位先知奉命去『定出兩條路』(19節);他作這件事情,可以藉 畫在一塊磚上(正如從前所作的那樣;參四1),或畫在地上。事實上他是畫出一條路的地圖,一條單獨引導離開巴比倫的路;這條單獨的路,在一個Y形的交叉點上要分開,有一條路通往亞捫人的拉巴城(現今約但的安曼城),另外的一條路通往耶路撒冷,就是猶大的京城。巴比倫王站在兩條路的交叉點,手中拿 拔的刀,試圖決定要走的路。兩條路的目的地,都寫在路標上,繪製在以西結的圖畫中。直到這個時刻,這位先知的動作和曉諭,可能是描述當時的情形。耶路撒冷的居民,與那些被擄的百姓一樣,都非常希望巴比倫王會選擇那條通往亞捫的路。
這次豫言的第二部分,是藉 繼續繪畫,或是只用言語傳講,無法確定。不論是那種情形之下,以西結的敘述都非常詳盡,巴比倫王為要決定一條正確的路,他利用各種占卜的方法,這種事情(在古時的近東地區)在軍事情報部,是非常重要的。將記號畫在箭頭上,裝入箭袋中混合,然后抽出一支(如同抽籌一樣),作為適當的選擇,提供若干指示。那種將線畫在被殺之羊的肝臟上,然后再仔細檢查其中的指示(這是一種古代的『科學』,和掌相的不一樣)。藉 各種不同的方法,巴比倫王非常慎重的作出決定,在他看來,這就是眾神明的意志。
記號是很清楚的;這位王要走的乃是通往耶路撒冷的那條路︰那個不潔之城的居民,在絕望的時候,他們必定會說,這個巴比倫大敵,是被虛假的占卜所引導。但是他們所發的怨言,必然是徒勞無益,不論占卜的真假,巴比倫王決定,啟程前往耶路撒冷。他的手上帶 一把刀,對于耶路撒冷的居民來說,那是仇敵的刀;但是以西結非常明白,那也是耶和華的刀。因此耶路撒冷和其中的『王』(25節;指西底家王),懷 驚恐的心情,等候將臨的毀壞;這種事情的發生,並非歷史上的不幸,乃是上帝的審判,作為歷史上的罪惡的報應。
這段經文實在不容易解釋,就這個異教徒國王的『虔誠』,與被擄之選民的盲目無知,先知作了一個顯明的對比。
(一)這個異教徒巴比倫的王,從任何嚴格的觀點而論,他並不是真正的虔誠,他的行為只是上帝施行審判的一種工具。但就某種意義來說,他的『虔誠』顯示,他雖然是一個異教徒,然而根據他自己所信的宗教教導,他尋求神聖的意旨非常嚴謹。他那種小心翼翼的行動,雖為以色列的宗教所禁止,卻是虔誠人的行為。因此以西結的豫言發出,不只是對比,而且是諷刺。只要選民在信仰方面,有這位王一半的審慎,他們決不會陷入這么可怕的困境之中。在這方面來說,他們與現今的世代,並無多大的差異,有些人非常熱烈的暢談『無神的共產黨徒』等等,卻不意識到他們自己裡面的缺點。對那些光已顯明而他們尚未行在光明中者,他們信仰甚至好象是盲目的,而這就成為他們遭受審判的根源。
(二)然而以西結對于他的朋友,和耶路撒冷居民心中所存的假盼望,也表示關切。他被迫做這種工作,並非不仁慈,只因他了解他的同胞都是真的盲目無知。在愛爾金(Elgin)大教堂裡面,有一個墓碑上刻 :
此處躺下來的是我,馬丁 愛爾金勃羅,
垂憐我魂,主上帝﹗
若我是主上帝,我將這樣做;
但你是,馬丁 愛爾金勃羅。
我不知道這位先賢是否為虔誠人,但是根據他的話語,可作一種臆測。假如他是上帝,他就確知當怎樣行。同樣的道理,如果那些被擄的人站在上帝的地位,他們就確知,當巴比倫王站在兩條路的交叉點,沉思要走那一條路的時候,如同去引導他。他們必把他送往亞捫,這是人類自然的反應。然而那是一種盲目的行動。他們無法了解,一個異教徒的國王,竟能成為上帝施行審判的一種工具,完全因他們還不了解,他們自己罪惡的本質,和招致審判的原因。
因此,這位先知為他同胞所定的目標,永遠都是適當的。他設法 除他們的盲目無知,不論是藉 一位虔誠的異教徒,或是藉 打破他們的假盼望,這種假盼望藉 道德上的瞎眼而增強。稱義之路的選擇對任何人都沒有多大的盼望,倘若他們的無知,竟到達這種程度,以致無法閱讀路標上的文字。以西結宣告上帝的話,對于他本國的百姓來說,如同一個路標一樣。
這幾節經文,將與刀有關的聖言作一結束。雖然這些話是指亞捫人說的,與前段經文所論到的事情,在時間方面似乎十分不同,故實在很難解釋。前面一段經文說,亞捫人可以避免的災禍,將臨到耶路撒冷;然而現在卻豫言亞捫人要受到審判。基于這種原因,這一段經文可能是以西結在稍后的時間所講的,不然就是他的門徒增補的,為要將這個消息,傳給以后的讀者。
這位先知奉命去說豫言,但是這次他說的話,不是指向選民,乃是論到他們的鄰國和盟邦,就是亞捫人。他看見一把審判的刀,為行殺戮已經拔出,他們的罪惡與猶大的情形一樣,所以他們交賬的時間即將來臨。在廿九節裡面也有一個暗示,亞捫人有一部分的罪惡,是在于他們的誤解、輕信以色列人的謊詐和虛假的異象,並公開宣布一個滿有盼望的前途。后來的讀者對于本章所論之刀,必然相當清楚,猶大雖先受到巴比倫王的刑罰,她那邪惡的盟邦亞捫也必不能逃脫;只是刑罰的時間稍為遲延而已。最后的幾節經文(30-32節)極不容易了解。很可能,藉 描述對于刀本身,就是巴比倫王和他軍隊所施的刑罰,他們使這個審判的豫言,得到一個完全圓滿的結論。刀是上帝施行殺戮的工具,當審判工作完成的時候,刀也必被毀壞。
以西結(或是他的門徒)傳講審判聖諭的時候,很少用安慰的方法,但審判的內容,在另外的一個時代,或另外的一個地方,卻是一種喜樂的泉源。總之,這一段聖經宣告上帝在個人和國家中的主權。 的主權的執行,不根據自己的偏愛,乃是依照公平的原則。如果上帝的子民犯罪, 必向他們施行審判,甚至利用一個異教的民族,來達成這個目的。但那位執行者,也必被傳喚,為他自己所犯的罪惡,接受判決。
許多世紀以前,當希伯來人在埃及地受欺壓為奴仆時,上帝審判的主權和能力,乃是喜樂的泉源;由于那種大能, 曾使他們出埃及得自由。但在他們不知感恩的經歷中,選民已經忘記他們憑 公義而活,或者為他們行為的后果負責。在這些經歷中,並不是上帝改變了,慈愛的微笑已變為忌恨的皺眉。上帝仍然是一樣;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只是 的百姓已經改孌︰地們竟棄絕救贖他們的那一位,並且加入以前迫害他們之人的行列。
上帝的恩惠絕對不能保証,永遠都有光普照的日子和無憂無慮的人生。上帝的子民體驗 的恩惠,只有在他們與 之間,維持正常的關系的時候。所以一切遭受上帝主權審判的人,也都是如此。在另一個時代和另一個地方,那種主權可能成為盼望的泉源;但當與上帝之間的關系一旦消失時,那同一的主權所提供的,不再是歡欣喜樂的事情即將發生,正如在巴比倫境內,上帝藉 一位被擄的先知,所宣告毀滅的豫言那樣。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