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十四章

【結十四14~16】「其中雖有挪亞、但以理、約伯這三人,他們只能因他們的義,救自己的性命;...他們連兒帶女都不能得救,只能救自己。」

神不會因他們三個人的義,而免以色列整個民族的刑罰。如果以色列民族要得救,必需整個民族都要敬畏神。同樣地,在今天,個人屬靈並不能代表教會屬靈。─ 何曉東《一把面粉和一點油》


長老的偶像(十四1-11)

以西結在此處所敘述的,是他先知生活的一種情景。有一部分人來訪問他,正如在被擄期間,他們經常所行的一樣。他們訪問他,因為他是先知,先知的工作之一,乃是將百姓的禱告和求問帶給上帝,尋求 的回應。訪問以西結的人都是長老,或是被擄之人的首領和代表,他們帶來一個特殊的問題,要向上帝陳明。問題的內容,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關乎耶路撒冷的前途。假如此處所描述的偶然事件,發生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前,他們的問題,可能與他們的領導地位有關。他們要經常應付百姓的問題︰在這片外國的土地上,過被擄的生活,還要繼續多久呢?

問題的內容,並不見得重要,因為上帝給那些長老的回應,都是論到他們屬靈的方面,不是他們當時的求問。毫無疑問,正同以西結所料想的,上帝察覺那些長老固然是來尋求上帝的話,他們的問題,只是一種正統信仰的虛飾而已。那些長老都有他們自己的偶像,當然是在暗中保留,而且崇拜。他們的罪是違反了第一條誡命,可是他們仍然毫不猶豫的兩方下注︰除了他們暗室的假神以外,他們也要尋求上帝的引導。所以上帝對于以西結的回應顯示,這等人的求問,根本不值得回答。可是無論如何, 終于作了回答,並且直接的對他們說話。但在此處,正如舊約聖經其他的地方一樣,上帝的回答並沒有針對那大聲提出的問題,乃是更深一層的探究那些求問者的需要和他們的罪惡。

上帝對于那些長老所講的話,非常嚴肅,帶 律法中作大聲宣判的音調。呼召他們悔改,脫離拜偶像的罪,但信息的重點乃是審判。假如一個人轉離上帝,去尋求偶像的幫助,上帝必定轉臉不顧那個人。當一個人轉變了方向去拜偶像時,就是罪惡;當上帝轉臉不顧時,便有死亡。然而,上帝宣告審判的嚴肅,絕對不能隱瞞最后的目標──救恩。審判不只是罪惡行為所得的報應,而且,審判的用意,乃是使人離開邪惡,恢複真實的信心,並且認識上帝。

正如以西結在服事工作上所常遭遇的情形一樣,這位先知的話語,好象X光分析人的健康狀況一樣。

(一)那些長老的盲目無知完全暴露。他們過 被擄的生活,假如他們了解任何先知所傳的信息,他們一定明白,被擄是人犯罪所造成的一種后果。一點也不錯,在以色列國內,拜偶像是一種罪惡,一旦達于極點,即招致上帝的審判。他們在這個地方,雖是過 被擄的生活,卻仍然任意妄為,沉溺在往日的罪惡中。他們好象是一個因殺人而入獄的犯人一樣,然后他們在監獄裡面,又殺死一個一同坐監的囚犯──並且希奇他為甚么不能從牢室中得釋放﹗在這么一個明喻中,所表達的盲目無知,可以使我們提高警覺,這種盲目無知是何等的普遍和熟悉。那些長老(也許是意識模糊)要有各種安全感;他們相信上帝,所以他們認為,若對于當地的諸神作一種補充的崇拜,可能大有益處;以為有一部分假神也可以提供幫助。事實顯示,他們是全然的瞎眼,他們來到以西結所住的地方,尋求上帝的幫助,並沒有絲毫的不安,他們認為上帝不知道他們崇拜偶像。

然而那些長老所犯的罪,正是一個普通人的盲目無知的典型例子。我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的偶像,但是──若有缺乏──我們便不遲疑地主尋求上帝的幫助,內心無憂無慮,不知道這種行為有強烈的矛盾。這種道德和靈性上的盲目,具有某種程度的諷刺,隨 時間的消逝,將培育出一種傲慢的信念,以為上帝也是一樣的盲目,只看見我們叫 看見的。對于那些長老來說,上帝的話語非常清楚,上帝決不是盲目的, 的話語將人類道德上的盲目、和假冒為善的硬殼完全 除。

(二)忽略禱告暴露無遺。那些長老有一個問題;作為向上帝陳明的一個禱告,請求上帝回答。他們的行為將我們帶回宗教生活中最古老的一個問題︰上帝回答禱告嗎?聖經中的回答非常清楚『是』;但是對于這種請求的回答,不可能適合那些長老提出的問題,這等靈性腐敗的人物,根本沒有權利請求回答。上帝臨到以西結的話,說得非常清楚(3節)。上帝有時也作回答,但不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只回答他們應該問,和需要知道的問題。對于那些長老來說,這種回答,說得溫和一點是令人非常不舒服;實際的情形是︰他們要尋求一點安慰,所聽到的卻等于是一個死亡的宣判。上帝雖以事實回答,卻仍有慈愛存留,只要他們肯聽,並了解 的回應,並且轉離他們的惡行,他們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可以得到回應。因為那些被擄之人的各種惡行,都是起源于人的罪,上帝對于那些長老禱告所作的回答,診斷得非常清楚,他們的腐敗還沒有除去。

(三)先知的職分含有一種冒險。在上帝所宣告的內容裡,有一種令人驚惶的特色,不只對求問的人,先知自己也是一樣,冒 上帝審判的危險。對于以西結來說,很容易設法避免那種不愉快和不舒服,對于那些長老提出的問題,只要給他們一種保証和安慰的回應就可以了。他可以寬恕他們拜偶像的罪行,指出他們將來的盼望(虛假的)和美好的時光。但是先知的職分需要負責,只有正直的人,才可以誠實的求問,任何求問之人所得到的,也都是真實話。以西結即將走進一個緊張的階段;如果他在他的事工上失責的話,就要和那些接受審判信息的人列在一起。

然而,上帝的每一位仆人,都可能真正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在我們裡面,有一種誤用同情心的感覺,使我們偏愛去說一些安慰的話,不愿去宣告真實的信息。可是隱藏事實的結果,最后並不是同情;只有真正的事實,才可以顯明令人畏懼的罪惡本質。但當診斷清楚時,就可以尋求一種治療的方法。用一種安慰人的陳腔濫調來掩蓋事實,容許內部的疾病潰爛,直等到最后,帶來死亡。

挪亞、但以理與約伯(十四12-23)

對于當前研讀以西結這卷書的人來說,信息中主要的難解之處,在于不知書中每一部分的歷史和環境。在這幾節經文裡面,上帝所宣告的,似乎相當清楚;但信息的目的,必然是叫人了解,在被擄之人所住的地方,發生一些重大的事故。我們必須想象,有一些邪說的觀點,正在那些被擄之人中間散布,並且廣受歡迎;這等觀點可能是來自那些假先知,他們是以西結批評(十三1-16)的目標。上帝向以西結所說的曉諭,是為破壞一種特殊的虛假而設計的,那就是,耶路撒冷城必在最后的災禍中得到寬容,因為剩下的那些義人一定可以存留。這種觀點不只是假的,而且危險;因為這種觀點引起虛假的盼望,同時對于他們所遭遇真正嚴重的事情,使百姓的道德感變為遲鈍。

上帝用簡單的話語,說明一個原則,然后用一個四重的例子,予以詳細說明,一再重複基本的原則。這個原則乃是這樣︰一個國家若繼續不斷的犯罪,那么,即使有世界上三個最正直的人作她的國民,她也不能脫離審判。這個四重的說明,一點也不能改變這個原則,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說明審判的特質(飢荒、荒涼、刀劍和瘟疫),把問題解釋得非常清楚,沒有人可以逃避。此處所說的那地,一般的說法,可以指任何地方(的確,暗示是指以色列之外的一個國家);上帝公義的原則,乃延伸至全人類。

原則的普遍性,是以三個模范的正直人作為例証;他們都不是以色列人。挪亞是聖經洪水故事中的知名人物,在古時其他的文獻中也為人所知;他在巴比倫的洪水故事中,稱為猶提奈比亭(Utnapishitim),是脫離審判的義人。但以理不是指聖經中那個英雄,乃是指腓尼基和敘利亞文學中所說的那個英雄人物。從敘利亞海岸名叫烏格裡特(Ugarit),在一本古代(約為主前十三世紀)的文獻裡,我們可以讀到那個正直的但奈理(Danel),他的遭遇非常悲慘。從約伯記那卷書的開頭讀到結尾,我們知道,書中所說的約伯,並不是一個以色列人,他是一個完全正直之人的代表。所有這些人,都是義人的榜樣,普遍為人所知。然而即使這三位正直的英雄,住在一個持續犯罪的國家裡面,百姓也無法避免審判的攻擊。他們自己必能脫離審判;但是他們的義,決不能當作救贖的方式,來拯救他們的國家。

以西結宣告說,耶路撒冷(此處代表猶大國)的情形,必定是如此,也許真有一部分正直的人物,要余留在耶路撒冷,但是他們無法扭轉這個可怕審判的潮流,就是這個國家罪惡所投下的。然而當時以西結所宣告的審判,帶 一種諷刺,在即將來臨耶路撒冷陷落的驚惶中,可能確有存活的人,但他們並不是像外邦人約伯、但以理和挪亞一樣正直的人。當那些被擄的人看見存活之人的時候,他們必得安慰(2節)。耶路撒冷已經遭受審判;他們不是從火中被救出來的誠實人,他們乃是那些容易燃燒死木頭的樣本。

到了這種程度,這位先知在此,是向一個國家講論道德;一個國家若繼續頑固地犯罪作惡,她就沒有辦法生存。最后,即使向國內存活的義人求助,他們也不能停止一個國家毀滅的趨勢。一時之間,那些義人好象一些兒童一樣,用手指去堵塞堤防的漏洞,不顧自己死活的去抑製毀滅的洪水,最后,那些漏洞比手指更多,洪水終于外瀉,沖壞她的道路,這就是耶路撒冷將來的命運。

以西結雖是講論國家的命運,他的話語卻是以那些被擄的人為目標。他們繼續保持 那個絕望中的盼望,以為耶路撒冷不像其他的國家一樣。存 這種想法,他們還保持 一線希望,以為將來仍有前途;他們不僅設法逃避現實,同時也為他們的處境,找到一個理由。正如一個酗酒的人一樣,由于受酒的束縛,一切倚靠他的未來︰為了盼望前途更好些,他繼續去喝酒。所以和以西結一同被擄的那些朋友,堅持 這種妄想,不愿放棄虛假的美夢,面對他們當時實際的處境。

這位先知向巴比倫境內那些被擄的、與應許之地已經隔絕的人說話。然而他所傳的信息,越過許多世紀而延伸至目前,對那些尋求與被擄之人相同希望的聽眾傳講。這是一個可以消滅一切妄想,並使各樣事情順利進行的信息;這也是一個尚未應用于我們的原則。這個信息基本的前提是,了解不愉快的事實,強于藉 愉快的妄想所得的安慰。當一般人明白這個真理的時候,那就是說,罪惡總是引人走向毀滅之途,別人的義行也不能轉移這種趨勢,那時,他們終于誠實的尋求救恩。但是新約聖經帶領我們向前更進一步,對于但以理、挪亞和約伯等英雄人物,增加一種新的認識。他們憑 自己的義──不能拯救一個國家,然而基督福音的中心,乃是一個人,就是耶穌,藉 的義,可以拯救全世界的人。這與以西結所傳的信息,有兩點不同。為轉移世人的命運,耶穌親自接受審判, 並沒有像古時的英雄人物所行的那樣;逃避審判。最后,耶穌在改變前途的成就上,要求人類首先要脫離以西結時代之人所有的妄想,以為不管他們做或不做,都沒有甚么關系,最終所有的事情都必好起來。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