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部分是記述以西結在耶路撒冷所見偉大的異象,要想解釋清楚這異象是特別困難。一至八節似乎清楚接續九章所論審判的主題;有關的事情,與十一章之間,彼此相當連貫。然而在十章的后半部,與現在正要思想的經節,與第一章所敘述的那個偉大異象,基本上有一些重複。不知是以西結的門徒和編輯,將這些事插入耶路撒冷的異象中;抑或這是個新異象的主體,尚未確定。
在十章一至八節的這一段經文中,那個審判的異象繼續發展,雖然在上下文裡,重新出現這位先知覺察到上帝的榮耀和 的寶座。耶和華不再作以西結的向導,在聖殿站在他的身旁,對所發生的事,提供靈活的注釋;現在他更親身參與其事。這個異象的景致已經劇烈地改變,正如在夢境世界中常常發生的那樣。主要的人物是上帝、『第七個人』(依據異象的次序),和 ,或者說神性的活物,就是那在上帝寶座前侍候的。
上帝向那第七個人說話;他仍然穿 細麻衣,但是他已將他的墨盒子擱在一邊,因為現在要指派他的工作,不再需要它。他得到指示,要往 支持的寶座下面去,從銅爐中取一把火炭,並將這些火炭撒在耶路撒冷城上。這個動作很不容易作精確的說明;寶座和周圍的陪伴物,似乎正在移動,從內裡的至聖所向外轉內院。那第七個人進前,站在天上座車的一個輪子的旁邊,有一個 拿起一些火炭,放在他的手中。以后那第七個人便帶 火炭離去,以西結沒有辦法再看見他;然而,這種說法強烈地暗示,他已經離開聖殿,去執行他的任務,將火炭撒在邪惡的耶路撒冷城上。
這裡有兩個新的景致,浮現在這個場面中︰
(一)上帝的審判與上帝的榮耀,彼此無法區分。對于耶路撒冷城,有這么嚴重毀滅之威脅的火炭,是上帝寶座上作為潔淨和榮耀之用的火炭的一部分。
這個潔淨與刑罰的主題,非常富有意義,在許多宗教文學中都經常出現。伊朗的先知撒雷若斯脫(Zarathustra)大概是以西結同時代的人,他曾說,在審判的日子,熔化的金屬必如大水一般的來臨,將為義人洗腳,潔淨他們,好象溫熱的牛奶一樣;卻要燒毀不義之人的污穢。在以西結的異象中,也出現同樣緊張的情勢︰聖潔的耶路撒冷城,對于上帝的火炭,應該是一無懼怕,除非它已變為不再聖潔。然而那些可作潔淨之用的火炭,是真有威脅性的,只因在全城之中,有那么多可燒毀的不潔之物。
上帝用火炭潔淨,包含 威脅和應許。對于那些尋求行走上帝的道路的人來說,上帝的火炭可以潔淨和醫治,正如以賽亞在聖殿中所發現的那個偉大異象一樣(賽六6)。但是同樣的火炭也可以燒滅那些不潔淨的人,像那些在所多瑪和蛾摩拉的人所付出的代價(創十九24)。耶路撒冷的悲劇是,它正朝 死海谷,向那些通往罪惡之城的道路上直奔。
(二)上帝的審判是上帝離開的標記。雖然這個異象在這點上是複雜的,但上帝的座車已在明顯的移動,正如在十一章和本章其他部分所說的一樣,當這個異象繼續發展時,移動一定要加速。經過仔細的思考,事實逐漸清楚,上帝的轉移比火炭所代表的審判更加凶惡。因為有上帝的同在的審判,雖然可怕,但絕對比上帝的遠離為佳。
這位先知就是這樣開始揭示一個不易了解的主題。他傳講上帝毀滅的命令,使他服事的聖工,變得陰雲重重,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狀況,比審判的毀滅更為可怕。然而實行審判,表明上帝的同在;而上帝的遠離則是可怕。在上帝自聖殿撤出的這個第一步,強迫 ;雖然 不愿離開,但是被一個邪惡的民族逐出。
宗教最終的特權,就是上帝的同在,不論是多么的艱難。但最可怕的損失,就是那種同在的離開。以西結將這件事說得非常清楚︰上帝的同在決不是無緣無故的消失,乃是因為有人堅持繼續追隨邪惡所造成的后果。
以西結所見的異象,到這個時刻,已經從一個情景平移到另一個情景,突然之間,好象陷入泥淖,進退不得,因為 者對于上帝座車和伴隨的 ,都作過詳細的敘述。有許多說明都是重複一一章十五至廿八節特別詳細的回憶。這些經節究竟是耶路撒冷異象的主體?抑或代表編輯的修訂工作,在這工作中把一部分屬于第一章的經節,插入現在的經文內?在聖經學者之間,曾引起很大的爭論。對于這個複雜的問題,無論怎樣解決,我們都應該欣賞這些經節敘事的效果;把它當作一個整體。在十章的開頭,有一個運動開始向高潮進展;這個運動就是上帝的寶座離開聖殿。這個突然冗長旋轉的輪、和許多臉的敘述,就整體而論,乃是為增進緊張、延緩異象的高潮。然而,究竟是文字上的一種設計,或是異象本體的主干,依然是無法確定。
在這一部分的經文裡面,有一種新奇的因素。在第一章的異象中,天上的寶座是由活物伴隨;但是在這一段經文中,這位先知曾有兩次,不按常規,去特別陳述第一異象中的那些活物,正是現在異象中的 。也許以西結在第一個異象裡,無法相信那些活物就是 ,因為后者與聖殿的裝飾和約柜本身,都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現在,在耶路撒冷的異象中,清楚知道他們就是 。也許勉強解釋一個問題,不大妥當,但是在敘事中似乎有某種程度的諷刺︰在巴比倫的平原上,屬于聖殿的 ,上帝的寶座,帶給被擄的以西結;而在他們耶路撒冷的『家鄉』,在那裡百姓竟將上帝的寶座搬出聖殿。在此已經可以豫料到,十一章即將介紹的主題︰上帝雖然離開聖殿,可是 可以藉 那些被擄的子民作工。這樣,在另一方面看來,這一部分冗長的敘述,不祗增加緊張的程度,而且插入一個盼望的因素。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