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一章

豫備工作(一1-3)

當我們打開一本現代的書,開始讀之,我們經常發現在內封頁之后,接 就是序言。以西結書開頭的幾節經文,正可作這等用途。如果一個人可以將書名取得比傳統的更長一點,這卷書的名字一定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西結』,這些字足以表示豫言的精義,並且說明上帝的話,將要藉 這個人傳講出去。正如其他精美書籍的內封頁一樣,這幾節經文寫明了日期(約為主前五九三年)和地點,就是著者所住的位置。可是這幾節經文,也等于是一個序言,是用第一人稱寫的。以西結說,當這一切事發生時,他『在被擄的人中』。

開頭的這幾節經文,盡管是非常簡短,其中卻含有以西結的身世的背景,對那些想要了解這個人和他的信息者極為重要。此處所說,乃是一個被擄的人;他在耶路撒冷高地呼吸的清新空氣,已換為巴比倫迦巴魯運河周圍潮濕的微風。過去他在猶大十分熟悉的有特權和地位的祭司家庭;但如今他要在巴比倫荒地之上勞碌,並為外國的強權生產產品。身為一個青年,他指望達到三十歲的年紀(參閱民四3)能承擔祭司的全部職任。當他真正三十歲的時候,卻與聖殿的所在地完全隔絕,正如一個為陸地所包圍的水手一般,他無法實行曾經豫備要他擔任的工作。

因此,這卷書是以一個被擄的人開始,現在這個人的指望和熱忱,已經完全破碎,因為他不能學以致用。這種指望與遠方聖殿的存在,彼此有密切的關聯;可是那個指望的存留,受到嚴重的威脅。大多數人已經失望,但以西結依然不變初衷,繼續持守這個指望。他在『河邊』──這兩個字可能表示他所住的那個村莊是靠近小河或運河。很可能他是離開那個村莊到河邊,就是那些被擄的人聚集敬拜的地方。幾百年之后,在河邊聚集敬拜,已成為流亡之猶太人的習慣(徒十六13)。他在河邊時,看見一個特殊的異象。異象的實底,敘述在下面的幾節經文裡;異象的經驗,卻使以西結在生活上,邁向一條新的道路。異象是給他的呼召,他被耶和華的『手』(靈)抓住,這只手比他自己更有力量,將他推往一個新的方向。這個人生下來就是祭司,但是在呼召方面受到挫折,將成為一名先知。

在這卷書的開端,就把上帝工作的方式清楚指示給我們。由于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那些事情,那些被擄的人必然感覺已被上帝離棄和隔絕,一個人在迦巴魯河邊,又能作甚么呢?說實在的,過去在耶路撒冷時,誰曾聽說過迦巴魯運河呢?然而在那片人類經驗中的偏僻和荒涼之地上,上帝的手抓住一個人,叫他去做一件工作。他是一個年輕、而且受過挫折的人,也許不適合將來要做的工作。但事實上,他的這個新使命的本身,就是指望的來源。蒙召作先知,含有某種神聖的目的,即使那個目的起初並不清楚,但總比約在五年前,以西結開始過被擄的生活以前更為巨大。

異象在某地某時消失,以后還會出現。那並不是以西結的作為;引起這種特殊的經驗,完全操在上帝手中。然而我們總有一種印象,上帝的呼召,典型地出現在不正常的情形之下。摩西幾乎無法豫料到在荊棘火焰中,以賽亞也沒有豫料到在聖殿的異象中,以西結更沒有想到在迦巴魯運河邊,看見天開的異象。雖然沒有人能豫期上帝的呼召,但是事前都有點豫備。在以西結得到經驗之前,我們只能推測他被擄的年數,有人覺得,在他的作品裡,存在指望和能使人保持信心。上帝的呼召臨到這么一個人,他被一只比自己更有力的手抓住,以西結勢必成為一名先知。

以西結的異象(一4-28)

鈴木大拙(D. T. Suzuki)在他所著的一本書裡面,論到佛教時,他說︰『禪是難以形容的。』然而這種見解,並沒有妨礙他撰寫了好幾百頁,試圖來描述禪。對于宗教的生活與經驗來說,這種困境極為平常,有許多事物實非人類的語言所能敘述,然而即使如此,這些事情必須予以記載和說明。以西結的異象正是如此。最重要者,這個異象乃是一種經驗,並非根據語言,而是以景色和聲音為基礎。我們無法分享這種異象,只能研讀這種敘述,並且充分意識到,對于經歷本身所具有的體會和能力,以有限的語言,實在無法作公正的評斷。

這個異象是以實物開始,然后立即超越升出環境。以西結看見狂風從北方刮來,伴隨 大雲和電光。但當他注視 正在接近的風雲時,這些東西好象是舞台上的帳幕一般,突然間收起,顯出一幅天上的景象,遠超過地上實際的一幕。那裡有四個奇異的活物,結合 人類、獸和屬天生物的特性。他們帶 一部不尋常的車式的交通工具,坐在其上者極其榮耀。這個異象的能力,致使以西結臉伏于地。

這個異象的主要目的,是向讀者傳達以西結的異象的一種能力。他被嚇呆了,而且俯伏在地,因為盡管他曾受過宗教的教育和神學的訓練,對于接受活神的異象卻從沒有過任何豫備。因此,要仔細探究活物四個臉可能的象征,或四個輪的意義,也許不得要領。這些細節只是整個異象的一部分;而整個異象是傳遞給這位先知注意,真實與權能,是超出他所能測度。

然而,在這個異象裡面,有許多細節,提供若干線索,去發現對以西結的影響力。活物載 神性的四輪車,必然使人想起繼續保留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上帝約柜上 的形像(撒上四4)。在異象中所見到那部好象四輪車;使人想起約柜本身(代上廿八18)。突然間,異象對以西結的部分影響開始變為清晰。他是一個被擄的人,不僅與他自己的故鄉隔絕,而且也與耶路撒冷這個一般人相信代表上帝同在的地方隔離。聖殿所在之處,也就是約柜所在之處,在那個地方,百姓可以了解上帝的同在。但以西結是在巴比倫的荒廢之地,遠離上帝同在的中心。可是就在這個地方,在他所見的異象中,顯出上帝同在的表征。所以對于以西結來說,事實已經相當清楚,與耶路撒冷的隔絕,並不表示與上帝隔絕。他意識到耶和華不能被局限在一個地方。此處所說也是一樣,在迦巴魯河邊,創造天地的主,也可以像活物,叫人親身體驗。

在以西結所見異象的經驗中,顯露出三個特點,具有永久的意義,可以延伸至以西結所處的時空之外︰

(一)第一是關于上帝的性情。我們有一種感覺,在以西結未見異象以前,他可以被稱為神學家。那就是說,他出身于一個祭司家庭,並為承接聖職做過豫備工作。他認識上帝,並已將上帝的品格和性情,牢記在心。然而如果沒有活物在他心裡提供背景,他的神學知識是不夠充分的。只有在異象中,這種不充分才顯明出來,雖然異象中見到的不是上帝的本體真像,但這個異象完全蓋過了這位先知早年對于上帝的領悟。

這么一個異象,並非人人可見,然而對以西結的異象稍微有一點認識,乃是大有益處。在腓利斯(J. B. Phillips)的著作中,有一本書的標題是你的上帝太小──這個標題隱含 一種豫知神學的危險,一種認為上帝完全可以理解的觀念,只是這樣的上帝太小了。如果我們對于以西結的異象,感到有些無法了解,那么,我們只能似是而非地了解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因為異象的本質是,上帝是絕對超越我們的理解能力。在某種意義上,異象平衡于第二條誡命。我們不可製造上帝的形像,製造形像的方式,再沒有比設計一套神學題目更簡單的了。上帝超越一切;我們想要更加深入掌握這個奧秘異象,只有在我們承認異象並無法完全理解時,我們才領悟到永生的上帝全部的威權。

(二)上帝顯出的光輝,對于以西結來說,好象是『下雨的日子』,或『雲中虹的形狀』。虹使人想起古時洪水之后,上帝與人所立的約,人類不會再被洪水毀滅。若是如此,其中的一部分,有虹貫穿在異象中,乃為人類帶來一線希望。然而事實不只是這樣,甚至以西結也無法了解這個異象的意義。身為一個被擄的人,他關心自己所信宗教未來的前途,和摩西時代所立之約的存續。但虹也暗示更早的一個約,自從上帝委身與全人類立約的時代。

對于讀舊約的基督徒來說,以西結的異象在此有個極為廣大的心懷。他是希伯來人的一位先知,關切希伯來人的命運,他看見一個異象,上帝不但關心 自己的選民以色列人, 也關心所有的世人。在這個異象裡面,有許多希望的種子。這個異象一直延伸 ,不只超越了那個時代和地區,同時也超越了以西結即刻信心的限製;這個異象指向一個時代,到那時,所有的人類,都像先認識上帝的以色列人那樣敬拜上帝。

(三)最后,我們必須明白以西結所見異象的地理形勢。不但以西結,我們也往往將經歷上帝,局限在一些特殊的地點和場所。這位先知認識上帝的無所不在是一件事;而認為只有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才可以親身體驗上帝的同在,要想消除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又是另外一件事。我們也常將上帝的同在局限在一個特殊的地方,一個教會,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

對于以西結束說,上帝同在的經驗,是得自一個外國的地方,就是巴比倫。不只如此,這既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他朋友希望上帝同在的地方。置身在巴比倫,有些象征 與上帝的同在隔絕。這個異象是在雲中從北方吹來,強烈的提醒 我們,沒有任何地方,也沒有任何環境,可以拒絕人經歷到上帝的同在。而且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或環境中,經歷到上帝的同在也為人所素知。許多世紀以后,保羅非常強烈的表達了以西結的經驗,即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一個人與上帝隔絕︰『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羅八38-39)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