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第五章


禮拜中之可與不可(五1-7)

Koheleth在這裡把他銳利的眼光轉到禮拜中所發生的事。他知道人們成 結隊到聖殿去,時常興高采烈而又輕率的這樣行。在Koheleth的時代,無疑有許多理由到聖殿去,正像今日到教堂去一樣。你去,可能因為你欣賞歌唱、或因禮拜儀式留下深刻印象、或想聽某一個有屬靈恩賜的傳道人……或為了許多其他或好或壞的理由。在這裡Koheleth要作一些中肯的評論。

(一)『要謹慎腳步』(第1節),要留意,要想想你正在做甚么。這是我們聽見早在Koheleth的時代以前就警告人要注意的事。在他那時代一千年以前,有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個文件論到『一個不承認有罪而沖進他神明面前的人;不假思索便向他的神明舉手(禱告)。』Koheleth說,只有愚昧人會這樣作。要思想。禮拜並非令人自得其樂或充滿美感、令人愉快的儀式;它是有關『留意聽』或『聽從』的。他依據長久以來的傳統。最值得注意的便是眾先知,他們對殿裡擠滿了熱誠禮拜者的情景根本不受感動。他們的態度概括在撒母耳對掃羅說的具壓倒性的話語中︰

看哪﹗聽命勝于獻祭,
順從勝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禮拜不像赴音樂會,被那動人音樂鼓舞而精神昂揚地離去。你可以那樣行,對在你周圍所發生的事完全沒有感覺︰你確實能這樣意氣昂揚,每日平常的事物和你周圍之人的需要,似乎微不足道而且不重要。但禮拜決非只是靈性上放縱自己或滿足我們感情上的需要。禮拜意味 必須留心聽,上帝要求我們每一個敞開自己順服他。它必須流露于行動。正如耶穌提醒我們的︰『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

(二)不可沖進上帝面前,口若懸河地發言,以為說得更多就會蒙上帝更多悅納似的︰『你的言語要寡少』(第2節)。這又使我們聯想起耶穌說的話︰『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倘若Koheleth只是為禮拜中節省用詞和紀律辯護的話,那么我們許多人都會愿意對那種情形說『阿們』。有時人似乎以為他們說得愈多而且說得更加熱誠,上帝就會更可能垂聽。仿佛他們與上帝連絡的線路連接得不好,必須把聲音加大,使 確實聽到他們所說的。言語,言語,非但不能使我們更接近上帝,有時反而成為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障礙。

但Koheleth有一個更深的個人問題︰『你的言語要寡少』(第2節)。何故?因為『上帝在天上,你在地上。』這些話不但指示我們上帝的威嚴,應當尊敬 。這些話帶我們靠近Koheleth宗教問題的核心。上帝在他看來是極遙遠的一個形體。與上帝個別關系的熱誠已消逝了。他對有關禮拜的一切睿智的忠告,令我們很難想象他會站起來高呼『哈利路亞』,贊美主。他是恭敬而且深思的,但與上帝相交的活力、震栗感,不再是他經驗的一部分了。我懷疑他是否能說從前一位年長女士對我說過的話。她因關節炎而跛了,而且有一段時間已不能上教堂。我注意到她床邊小桌上有一部收音機,便說,她收崇拜聚會廣播時必定會大有幫助。她望 我,並回答說,『年輕人,我無須收音機帶我到上帝面前。無論何時我需要 , 都在這裡。』在Koheleth看來,上帝並不在地上『這裡』, 在天上『那裡』。在他的經驗中宗教充滿活力的要素已經死了;但他仍然強烈地相信宗教成規。在禮拜中一切都必須合式地按規矩而行,不被任何無意義的熱誠傷損。為這一點批評他是沒有用的。這是在他靈程的朝聖途中已達到的一點。今日在我們的各教會中有許多人都像他一樣。

(三)要心口如一(4-6節)。不可向上帝許愿而又不守諾言。這是自找麻煩,自討苦吃。在這裡他只是把自己受的教養,申命記中關于『許愿』的教訓再重複出來︰

你向主你的上帝許愿,償還不可遲延,因為主你的上帝必定向你追討,你不償還就有罪。你若不許愿,倒無罪。你嘴裡所出的,就是你口中應許,甘心所獻的,要照你向主你上帝所許的愿謹守遵行。(申二十三21-23)

Koheleth很費力地把這要點表明出來,強調人在殿中嚴肅起誓,應許向上帝有所奉獻,以報答某次經歷 的慈愛、或悔罪,然后到了后來又『在使者面前說是錯許了』(第6節),說我其實沒有那個意思,那是沒有用的。這個『使者』是誰,我們無從得知。譯作『使者』的那個希伯來字可以指一個人或指一個超人的人物。初期聖經譯本多數以它指上帝或某一個天使──新英文譯本譯作『上帝的天使』便是循此方向取義。然而它可能是指殿中的使者或職員,奉差派收集那些禮拜的人所應許的──因此現代英文譯本作『上帝的祭司』(譯按︰中文本作『祭司』)。

Koheleth在這裡向我們質疑,確實是十分中肯的。要反省你作過的應許,即你在教會中公開承認你信仰之際,或在你自己生平中面對特殊危急情況起的。你有遵守那些應許嗎?我們大家不都在這一點上失敗嗎?我們不都設法安慰我們的良心,捏造使我們覺得不作某事的理由是合理的嗎?其實那只是借口。我們對我們的許諾作的注腳往往是『我只是說說罷了。』Koheleth說,那就像他在這一段中要我們注意的另一件事一樣,是『愚昧人』的記號。他在第三和第七節大概是引用諺語,兩處都強調語言可能是毫無意義,像夢一樣毫無意義,尤其是愚昧人說的話毫無意義這個事實;而且愚昧人往往急不及待要表達他們的見解。閑談,尤其是無敬虔實意的閑談,並不能真正代替尊敬上帝(關于第七節『敬畏上帝』這片語的意義,請參三14的注釋──富麗而又令人迷惘的人生織錦{\LinkToBook:TopicID=112,Name=富麗而又令人迷惘的人生織錦(三1-15)})。

貪污(五8-9)

貪污是人生中一個事實。從Koheleth時代波斯帝國的製度以至今日的黑手黨,沒有社會毫無貪污。它在古代的以色列也很普遍。先知以賽亞用非常類似這幾節的措辭,論到當權的人濫用他們的權力︰

屈枉窮乏人,
奪去我民中困苦人的理……(賽十2)

面對這種情形,先知作有力的抗議,宣告上帝對它的審判。Koheleth聳 肩,『別驚奇︰製度如此,你斗不過製度的。』那是你為官僚政要們付上的代價。你遇見的官員可能是有同情心的,但他肩頭上坐 地位比他高的上司。他必須請示並得到滿意才行。而且還有一個高高在上者鑒察他們。不但財能通神,在很多社會中,古今都一樣,在每一階層,都會有人中飽私囊。新英文譯本的注腳,把第八節最后片語中的『更高的』(the highest)的h用大寫的H譯出,反映一種傳統,看這裡的話是指上帝。然而更可能的,它只是指一省或一個機構最高級的官員。第九節是一個謎。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這個謎,在現代英文譯本的注腳中說的,『在希伯來文經文中的第九節是不明確的。』它的意思可能是說︰消除官員貪污最佳希望,在于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一個王)和繁榮的經濟。但是如果中央政府本身貪污,像在以色列國的許多君王,和自古至今那些掌權的人──水門事件可能為証──那怎么辦?甚至繁榮的經濟未必保証窮人的權利受到保護。當中必有我們拒不接受這種製度的地方,尤其是把沉重的負擔加在社會中負擔已最沉重者身上。但這並不是Koheleth論及的題材。

財富與滿足(五10-20)

當我們看見桌球或高爾夫球明星得到冠軍的獎金四萬五千鎊的支票,或聽見電視明星簽字演連續劇合同可獲百萬元片酬時,很少人不 迷,或許妒忌的人也不少。金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和那些依賴我們生活的人都需要它。我們若在貧窮 之下,生活就屬不幸。金錢本身並沒有甚么不對,但Koheleth揭示一些我們必須注意的警告記號。

(一)貪愛金錢(10節);人渴求金錢和金錢代表的一切,可能變成嗜好。那是永不能滿足的一種嗜好,由于我們得到愈多我們就想得到更多。它會使人變成一個強迫的賭徒。它刺激生意巨子殘忍無情的野心。在開始時我們買黑白電視機,然后我們便需要彩色的,且志在必得,然后我們便需要一部錄影機、然后……。這樣繼續下去,了無止境的渴求,正如Koheleth說的,真是無目標的;它是不合理的,它是hebel,就是『虛空』。它是無目標;能變成我們生活的中心。正如提摩太前書六章十節說的︰『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二)財富吸引食客(11節)。你愈富有,便有愈多人要依賴你。你突然發現你有許多一同玩樂的朋友,十分熱切幫你的忙,耗盡你所有的。Koheleth警告說,這樣的一 食客,會阻礙一個人享受他所有的︰他若不能享受自己所有的,有了又有甚么意義呢?譯作『看』的那個動詞,正如在傳道書中常見的,乃是『享受』的意思;『眼看』就是自己享受那些財富的意思。

(三)財富能引致放縱(12節)。『富足人的豐滿』大概應了解為吃過量的意思。這樣的放縱損害健康,引致失眠,與不富足而睡得香甜的勞工,成了令人哀傷的對比。這是西方富裕社會今日的諷刺之一,既消減了許多人與貧窮有關的損傷病害,現在殺人的病症是因富裕而有的病症︰冠心病、肺癌、肝痛。我們暴飲暴食,然后花費數百萬計的錢在飲食控製和低熱量的食品上。我們買健身機器加強那一直被我們忽略並逐漸損毀的身體。

財富既有其危險,必須使人注意,那就必須在旁給它加上一個更大的問號。Koheleth引証十三至二十節的話,叫我們注意到這一點,那是他熟悉的一個個案歷史。那是一個人的故事,他一心一意、無情的用自己一切精力求財。突然發生了意外。一宗『禍患』(14節),可能是一次不幸的投資或一宗生意上不幸的交易,錢財盡失,使他和家人陷于貧困。畢生勞碌血汗,結果化為烏有。到一生終了,他擁有的與他生下來、『從母胎赤身而來』時無異。Koheleth兩次(13,16節)說,這是一宗『大禍患』,或是一個使人厭惡的悲劇;這種事情真正會把你擊倒。這一切似乎毫無意義。

那么我們應當怎樣與人生達成協議呢?在這裡他使我們回到他在二章二十四節已作過的忠告上(請參該處的注釋──與人生達成協議{\LinkToBook:TopicID=111,Name=與人生達成協議(二24-26)})。人生是短暫的(18節);但那並不是不幸的理由。要接受臨到你的生命為『上帝的賜與』(19節)。要日複日把它充分活出來。倘若臨到你的日子,你蒙賜與財富、與產業,要為此感謝上帝,並使用它們,把喜樂帶進你的生活中。你愈多把喜樂裝入你的生活中,你可能愈少沮喪了。因人生苦短,歲月易逝。

說這就是人生的一切,是難以接受的;但同樣難以不羨慕的是,Koheleth對人生所懷的勇氣和非常積極的態度。他對縈擾我們的某些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但他向我們挑舋,要我們把生命充分活出來。他視不這樣行是得罪上帝。有些基督徒,他們有時給人的印象是︰他們有的答案意味他們應該逃避人生,或感到享受人生是罪。然而我相信Koheleth寧愿贊成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表達得十分得體的見解︰

『我確信我們在今生並在 所賜的福氣中愛上帝。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當信靠 ,好叫我們的死期來臨時可以在愛中、信靠中、並喜樂中到 那裡去。但坦白說,當你在你妻子擁抱中渴望那超越物質的世界,說得寬宏一點,是缺乏情趣,那當然不是上帝所期望于我們的。我們應當在上帝賜的福氣中找 並且愛 。倘若 樂意賜下某種壓倒性的屬地的至福的話,我們自不應設法比上帝自己更熱心宗教了。』(獄中書簡,第八十六頁)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