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甚么使人工作?要從工作得 滿足……需要維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為了創作或要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欲望么?Koheleth說,不,那只是『人……被鄰舍嫉妒』(第4節)。是競爭,是競爭的心力促你要強過鄰舍。我們想自己能駕駛一輛更貴更豪華的車,送兒女上更精選的學校,也許搬到更精選的地區居住。我們大家都有一點這樣的心理。這種心理有好的一面。不論我們的工作或職業是甚么,我們都想出人頭地,或盡所能爬到最高級。我們若辦不到,便失望。若別人的才能不比我們強、或委身並不比我們多,卻比我們捷足先登,我們便覺得受了欺騙。猶太人古諺說,學者競爭智慧始增。但這一切也可能出毛病。可能引致嫉妒、忌恨。可能使我們盲目,不自量力。我們總會碰到能力似乎比我們強的人。欣賞別人的才能比嫉恨的態度要好得多。與要出人頭地的瘋狂愿望遙遙相對的,是Koheleth描繪的一幅游蕩者的圖畫,就是那『抱 手,吃自己的肉』(第5節)的,那就是自毀的人,或如新英文譯本所說『浪費自己』的人。假如Koheleth認為沒有工夫逼你做個強過別人的人,他同樣沒有時間去理會那些不愿動一動指頭以利己利人的人。你必須工作,你必須愿意工作。很多人想作,卻被迫懶惰,這是我們科技日益進步的社會悲劇之一。這樣的懶惰可能招致『靈魂毀滅』,是Koheleth所謂『吃自己的肉』的現代說法。
有一個故事,說到一個青年,他只有二十二歲,結婚才十個月,便從一座鐵路橋上跳下自殺了。他留下一首絕望的哀歌,那歌開頭這樣說︰
十時起床,簽名參加郊游,
到求職中心瞧瞧,
一切依舊;
轉到街道角落,
見一少年吸食麻醉粉末,
猜想難道沒有更好的可做。
社會強迫這個青年『抱 手』;他把自己給毀了。
第五節,Koheleth可能是引証關于一個懶惰愚蠢人著名的諺語。第六節他以另一諺語表示反對愚昧人的做法,幾乎可以說更能反映他自己的態度。流傳下來給我們的諺語往往提供矛盾的忠告;例如『人多壞事(或『船夫多船擱淺』,『謀士多事難成』。直譯作『掌廚多湯遭殃』,和『眾擎易舉(直譯作人手多使工作輕松)』。我們會為驅使我們的瘋狂『忙碌』付出沉重的代價──引致身體和精神出問題的重壓因素,家庭關系崩潰。同樣,引致喪失自尊的怠惰或耽溺于不良嗜好之中,都要付極重代價。在第六節,Koheleth指出我們一條中庸之道,即『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過『滿了兩把,勞碌捕風』;內心的平安臨到那些以誠實的眼光衡量自己的人,接受自己的力量和限製,對自己或別人都不作過分的要求。在柏爾格(John Berger)所著幸運的人(A Fortunate Man)一書中,就有這么一個人的動人寫真;他是英國一個窮鄉僻壤的鄉下醫生。不論美名惡名,一概不求,無緣無分。工作富創作性,被接受為那個社區的一分子,享受與人聊天和友誼的情趣,用醫術治愈人的身、心、靈,得人信任,做他要做的,沒有更多的欲求。我們若持守這樣的『安穩』不放,便算幸運的了。
Koheleth顯然知道人們不準備安頓于區區『一撮安穩』。他在第七、八節描述他們;那些人,在他們看來,工作似乎就是生存的一切,就是人的一切目的,那些孤獨的人,甚至沒有把維持一個家庭作為借口。第八節描寫這種人的片語,標準修訂本把它譯作一個『無親無故』的人,按字義是『孤單無二』的意思。這第二個人是指誰,則不清楚。可能是生意上的伙伴或妻子,或正如新英文譯本建議的,是一位友人。倘若這樣一個孤單的人只要停下來一會兒,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是為誰呢?』他立即就會體會到他單獨的『忙碌』是無意義而且是無用的。然而這卻是一件令人詫異的事實,不是么?關于問到別人應當怎樣生活的問題,我們往往似乎知道正確的答案,但輪到我們當怎樣問自己時,便啞口無言了。
我們發現自己全都處于種種抉擇中──要弄明白價值觀,要搞清楚生命裡對我們真正重要的事。Koheleth用那些智慧作者共通的教導技巧,即用『甲比乙好』的說法,在兩種經驗范疇中來說明這一點。因此在箴言(十五16-17)中我們發現如下的話︰
少有財寶、敬畏主,
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吃素菜、彼此相愛,
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開端語──『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也許只是申述一般原則,或者可能指某種特殊關系,就像生意中伙伴的關系。我們決不可假定他心目中是想到婚姻關系,不論他的例証表明的要點看來多么明顯。誠然,從七章二十六至二十八節他對婦女憤世嫉俗的評論看來,極不可能會把『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的話應用于婚姻。他說,你獨來獨往,好壞都靠你自己。你有困難時,無人扶你,無人助你。當然,不與別人合伙有不少益處。你只須考慮到你自己。但Koheleth要我們注意的,是這樣行的壞處。你若單獨一人,你便更易受攻擊(12節),這種情況我們今日太熟悉了且感到哀傷,我們這些大城市有些地區,甚至在白天,好心人會警告說獨行會有危險。
這個主題用一句極可能是諺語來陪襯︰『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對于為甚么是三股合成的繩子曾有極多推想。有人發現其中暗指三位一體的教理,有人相信它是指藉 孩子的出生而使婚姻的結合鞏固。所有這樣的臆測是不必要的。為甚么用三股合成的毛線編織這樣流行︰為甚么要承受沉重拉力的繩索其中至少要用三股合成呢?三股交織在一起提供的強度,遠比一股或甚至兩股能提供的要強得多。我們的生活與別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往往拉 我們越過人生中那些膠 難行的地帶。相信我們能單獨前行,是會招致災禍的。
雖然開頭所說『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與那不再肯納諫的『年老的愚昧王』之間的對比是夠清楚的,這段其余經文極多處卻極不清楚。Koheleth心目中想到一個特殊事件嗎?若然,我們並不知道那是甚么事件。在這個故事中有多少人物呢?『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和『年老的愚昧王』,是在人生不同階段中的同一個人,或是兩個不同的人呢?還有『那個少年人』,在十五節按字義是『那第二位少年人』(譯按︰中文本同),當日成為相片被掛在牆上受人崇拜的那人是誰呢?他與十三節『貧窮而有智慧的少年人』,就是后來作了王的少年人是同一人嗎?或者是另外一個少年人,他攆走了那攆走前王的第一個少年人嗎?數字游戲是一個真正令人頭痛的事,而且沒有容易得到的答案。但是無論這個故事怎樣,且不論其中有多少人物忽來忽去,有些事情是清楚的,合情合理。倘若聲譽是驅使人向前爭競的馬刺,它可能變成令人局促不安、可共安樂難以共患難的伴侶。一個人在微賤的環境開始生活,愿意學習,接受別人智慧的忠告。他可能使自己有令人激動的改進,把囚牢化為王宮。他可能實現畢生的雄心,但要付出一種代價,變成另一種人的代價,變成傲慢、不再愿意聽人的忠告。逝去的歲月未必帶來智慧。愚昧人並沒有年齡的限製﹗正如我們說的,有人變成夜郎自大,要為那不可靠的權力和成功付上沉重代價。今日受人歡迎的英雄,可能明天已是被遺忘的人了。
Koheleth在這一點上,並非扮演那暴虐的道德家。他只是引我們注意所發生的,人生中另一種實例,他心中起了一個大問號,人生中是否有任何可辨別的量度標準?我們無須作同樣結論的推斷。極多同樣的劇情,說明能使我們再度思想耶穌說的具挑戰性的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而毀滅了他的一生,有甚么益處呢?』(太十六26,耶路撒冷譯本的譯法)。 《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