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卅二30】「若不是他們的盤石賣了他們,若不是耶和華交出他們,一人焉能追趕他們千人?二人焉能使萬人逃跑呢?」
這裡乃是一幅禱告的圖畫,包括了個人的及團體的,單獨的和兩人聚集的禱告。一人能追趕千人,二人能使萬人逃跑。因為不論在那裡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天上就捆綁一萬仇敵(太十八18~19;參利廿六7~8)。── 倪柝聲
按著人看,一個人趕一千,兩個人趕兩千。但是神說,兩個人趕一萬,多出了八千。所以一個人,不認識神的人,就丟了八千。所以不光是得著個人的恩典,就以為是夠了,要學習得著團體的恩典。喜歡聚會的人,就會得著那多出來的八千,就是額外的恩典。── 倪柝聲
申命記結尾幾章是非常關切如何防止后代的以色列人忘記或背棄上帝之律法。這裡訂了各種以期達成此一目的規定︰妥當之領導,小心保存申命記,以及一個公開宣讀該書之儀式,這些都記載在卅一章裡。申命記的這首詩歌也有同樣之目的。它是一首教誨之歌,即為教導聽這歌及學習歌詞的人而作的──我們可以肯定申命記之心意是想使它變成一首『流行歌曲』,使每個人都能熟悉它。它也被歸類為一首預言的詩歌。先知是以色列人偉大的道德及宗教教師,他們說的話始終在提醒國人罔顧上帝對他們之旨意所產生之危險。這首歌(如卅一19中已經指出的)不只有上帝的教導,同時也指出關于以色列人行為一些令人不快的事實。的確,以色列人在歷史上,包括在摩西時代,(據司提反在使徒行傳七章中所說)表現了一種悖逆之習性;但是,一般認為這首歌是在許久之后才寫成的,它反映了君主政體時期以色列人的所有罪過。若是這樣,則摩西就是其權威之依據,而非其作者(卅一30)。
這首歌用了許多暗喻及象征性的用語。它以呼吁諸天和地要傾聽作開始──這明顯的不能就字面之意義加以解釋。一和二節同時強調歌中之信息值得盡可能引起廣大的聽眾的注意,而它也將對聽眾非常有益。
三和四節對上帝的贊美,類似典型的詩篇中許多常見之詩歌。但這首歌當中的話是帶 諷刺的。第四節對上帝之描述毫不奇怪或有異常,但第五節中緊接 表示的,它是用來作為和以色列人的一個對照。上帝之信實和 約下之子民的剛愎不忠相對。舊約在這裡(一如概往)稱上帝為『盤石』,象征 是完全信實及可靠的;然而,以色列人之性格是如何不同啊﹗五和六節之控訴盡管嚴厲,但決非非難的意思,而是作為隨后第七節(實際是整首詩歌)的呼吁之根據。
在六和七節中的你的父親這中心片語,對讀者之情感發出一個雙重呼吁。六節中提到上帝,且要人注意上帝和 子民之間應有親密及愛的關系;但像五節中說過,以色列人已經喪失被稱為 兒子之權利。聖約決非做為將兩個無關之雙方連合在一起的藝術(如一項法律契約常有的情形一樣);它是實存的關系之結果,在別處是以夫妻的字眼加以形容的。
第七節中的你的父親指的是早期之以色列人,他們可以証實從出埃及以來,上帝一直施慈愛。倘若讀了或聽了這歌的那時代的人,仍選擇剛愎及走悖逆之道路,則他們是同時背棄了他們的天父及他們的祖先。兩方面皆是他們破壞要孝敬父母的誡命(五16)。
這首歌此時以高度生動的畫面及象征性的語言,闡明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慈愛與眷顧,其中有些話對我們而言似乎很難理解。八節最難,部分是由于措辭上不肯定的緣故。倘若傳統希伯來人的讀法(見標準修定本注腳之翻譯)是正確的話,則這節指的是世上國家之數目和以色列國民之人數相當;但看來不像是這樣。『上帝的眾子』更可能是正確之讀法,它的意思大略是說以色列人的上帝『指定每個國家只有一位神』(GNB的譯意)。盡管這話乍聽之下似乎令人震驚,但卻指出一件事實,即古代世界的國家不僅擁有他們自己的國境(他們的境界),同時也有他們本身的神只及崇拜製度。這歌實際上在攻擊多神主義(12節),但八節試圖肯定的無非是說以色列人的上帝超越全世界──超越了各國,也超越各國的神明。若是這樣, 就是無與倫比的,而崇拜其他神明實際上也是愚昧的。對以色列人而言,奇特的是,這位創造及賦予世界生機之至高而威嚴的上帝揀選了他們作 的子民。(九節中的雅各並非創世記之雅各個人,而是以色列國另一個名稱。)
八和九節接 描述上帝很早以前就揀選以色列人作 的子民,十至十四節則清楚說明了實際的結果︰上帝在揀選后隨即忠實地眷顧。十節描繪上帝找到了以色列人,好象他們迷失在沙漠中一樣。除非是上帝監督和照顧,否則西乃半島和納吉(Negev)曠野之惡劣環境將使初期之以色列國滅亡。十一節之圖畫清楚描述了上帝對以色列人實際的愛,十三至十四節則以詩意般之語言說到一些關于應許之地的豐饒,這情形和曠野形成了對照︰即使在今日,巴勒斯坦及其周遭仍是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十二節指出,國民以往經歷上帝的眷顧,發生在以色列人未受迦南的偶像崇拜影響之前,至少大體上而言是如此。明顯的,當在曠野孤立時,以色列人未曾對外邦之文化影響開放;侵占迦南后,他們卻輕易即為他們新鄰居之習俗及儀式所感染。因此,這段強有力地辯稱,以色列人先前所得到的祝福只可能來自耶和華,而非來自他們現在崇拜的眾神。這種論點對我們似乎陌生,主要是因我們對多神主義不熟悉的緣故。倘若說我們同代的人拒絕或忽略了為我們生活中之福氣感謝上帝,他們今天更喜歡將福氣歸因于機遇或無人格之命運。今天的基督徒也很易受我們的文化環境影響,就像古代以色列人很易受鄰舍迦南人之影響一樣。
十至十四節已描述上帝對以色列人顯示之眷顧,現在十五至十八節則描寫以色列人的忘恩負義。以色列甚少被稱為耶書侖,十五節將這名字形容為像一只吃得太多的牲畜,偏行己路,絲毫未感激喂它且照顧它的主人。這是由繁榮導致藐視,由藐視導致不忠──虛假崇拜之不忠。十七節抱怨以色列人在迦南開始崇拜他們未曾認識的眾神。換言之,他們無論如何也無理由感激這類神明。這類神只與鬼魔同類──邪惡且害人。今天我們是以理性的態度探討這類問題,根本否認有大量神明存在。舊約通常喜歡采取實際之途徑,對假信仰所能造成的傷害非常關心。十八節提醒讀者,以色列人的真神決非鬼魔,非想象中不切實際之幻覺,而是使以色列得以生存之上帝。
以色列人代代剛愎地拜偶像是極度惹上帝憤怒的事(19節)。像先前的經文,十九至廿二節以圖畫加以表示,但上帝的忿怒是無庸置疑的事實。聖經──新舊兩約雖然所論不同──一方面論到許多關于上帝的愛及憐憫,但另一方面則提及 的忿怒和懲罰。其中並無真正沖突,只是一個對照而已。根本的形像是一位作父親的擁有任性的兒子;主要的主題是他對兒子們的愛,故管教常是必須的。對我們而言,最重要之教訓也許是應當注意上帝位格之特質。在科學時代,我們很容易將上帝加以限製,以無位格及機械式之觀點來看待 ,好象 在造好我們稱為宇宙的這部機器且轉緊發條后就離開了,任由它自行運轉。這決非聖經中的上帝。
廿三至廿五節提醒我們世界可能出的差錯︰例如,飢餓對許多人而言並非陌生之經驗,好象第三世界所深深體會的那樣。這些經文的教訓實際上並非以飢荒及其他社會災禍來威脅以色列人,把它們看為直接來自上帝的懲罰,確切地說,它是提醒以色列人民他們的生存是朝不保夕的,進而提醒他們必須完全依賴上帝──即是創造我們所住這個危險及難以預料世界的那位上帝。人性就是這樣,在苦難的時候我們更能醒悟要依靠上帝。處于似乎『我們從未這樣好』的時候,則較不易依靠上帝。可以肯定的是,苦難經常顯示出人性最佳的特質,如勇氣、忍耐及處處為人 想等。
摩西之歌中,上帝在許多地方作為說話者。在二十至廿五節中,我們聽見上帝的一項宣告,表明 對以色列人之憤怒,且威脅要降災禍予他們。在廿六節裡我們再次發覺好象上帝親自說的話,但有些有趣的差別。在這裡,我們看見的不是『上帝說』了甚么,而是 將會這樣說──但卻沒有說﹗接下來的經文中上帝仍是說話者,直到卅五節為止。最后,卅七節至四十二節告訴讀者上帝將會說甚么。在這些綱領性的上帝將對 頑固的子民說些甚么的經文中,有個清楚的思想脈絡。二十至十五節之威脅令人吃鷲,它是刻意的威脅,但威脅非至終的目的,如廿六和廿七節中清楚表明的,上帝無意將以色列人完全消滅。以色列人的確極端愚昧(28~29節),但這並非說其他民族比他們更聰明或更有道德(32~33節強調正好相反)。因此,將有一天,上帝將扭轉以色列人所受軍事上之災難,並迅速將災難傾倒在她的仇敵身上(35節)。然而,以色列人必須先走到一個毫無能力之極端地位(36節),而且認識到拜偶像毫無用處(37~38節)。這首歌以承認上帝能力之呼吁收尾,承認 能降禍,也能賜福(39節),並且應許要救以色列人完全脫離如亞述和巴比倫等強敵之欺壓(40~42節)。這歌以呼吁要贊美作為結果(43節)。
如果我們能透視生動意像背后,不難看出這首詩歌以上帝之名說出一段融合譴責、警告、呼吁及應許的話。這詩既是在不同的及重要的時期背誦和回顧的,它將激發人民不斷去思索。
第卅五節開頭的話並不陌生;聖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十九節引用它們,雖然兩者的意義頗為不同。保羅看重的是防止他的讀者實行個人的報複,因上帝曾說︰『伸冤在我』,基督徒必須讓上帝作主。申命記卅二章確實的教訓是︰上帝眷顧其子民是可靠的。身為一個飽受屈辱、挫敗及被擄之國家,以色列人迫切需要軍事上的拯救,卅五節對此提出了保証。當瑪代及波斯人在塞魯士(舊譯古列,編注)統率之下打敗巴比倫人,且接管了他們的帝國時,卅五節的應許這時候才應驗。波斯人對以色列人的政策完全不同,這事看成是上帝的護佑。然而,我們可以看出這應許是在以色列人既未指望又無盼望之情形底下應驗的。這在某一方面也是保羅的論點所在︰上帝至終要救治其子民之問題, 並未罔顧他們受了不公平之待遇,但采取行動之模式則完全操在 手中。
四十四至五十二節繼續三十一章之敘述,再次說到摩西去世及約書亞之領導地位。這些經文強調申命記之功用及價值。申命記所包含上帝之律法並非無關緊要(47節);就兩種意義而言,它們反而是以色列人的根本命脈︰它們提供了每日生活完整的組織及內容,而且,它們不僅保証個人能享長壽,更保証國家能長遠生存下去。 《每日研經叢書》